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精準扶貧是中央三大攻堅戰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也是最大的共享工程。從2014年起6年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離2020年決戰決勝到了最關鍵的時期。皂市鎮推進脱貧攻堅,作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多次作為代表迎接國檢、省暗訪,受到各級的肯定。

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現狀

皂市鎮位於天門市東北,人口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1444户,4247人,貧困發生率5.5%,全鎮主要致貧原因因病、因殘。通過幾年的工作,2014年出列陡山村,脱貧139户450人;2015年出列洪台村,脱貧259户565人;2016年出列文嶺村、文墩村、劉集村,脱貧165户514人;2017年出列紅花堰村,脱貧245户925人;2018年出列團山村,脱貧204户797人;2019年脱貧343户937人,整村出列何嶺村、趙南村。截至目前已完成1355户,4188人的脱貧攻堅任務,還有120户,154人尚未脱貧,到2020年底,將全面實現脱貧目標。

二、做法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皂市鎮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貧困人口識別好、檔案資料整理好、結對幫扶開展好、扶貧政策落實好、九有工程建設好、羣眾評價反應好的“六好”目標,強化“七項”措施,紮實有效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一)扶貧政策透徹學

一是學講話精神。每週機關幹部例會、每月支部主體黨日活動、每雙月全鎮幹部工作例會,安排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學習省、市領導講話精神。扶貧政策做到逢會必講、逢會必學,全鎮幹部思想高度統一在中央、省委、市委精準扶貧工作的決策部署上。

二是學政策文件。把各級精準扶貧工作文件編印成冊,下發給每一名幫扶幹部,做到人手一冊,供學習領會。編印精準扶貧政策一本通手冊,送到每一名貧困人手中,讓每一名貧困人口全面瞭解掌握扶貧政策。同時請扶貧辦領導到鄉鎮授課、建立扶貧微信工作羣,形式多樣,學懂弄透扶貧政策。

三是學成功經驗組織外出到安徽等地學習產業扶貧經驗。不定期召開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進行現場交流學習。開展精準扶貧季度交叉檢查,注重發現問題,相互學習借鑑,促進幫扶幹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二)工作責任人人擔

一是明確主體責任。落實精準扶貧“一把手”負責制,黨委書記每月主持召開精準扶貧工作專題會,研究部署精準扶貧工作。黨委成員每月對分管戰線的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督導。明確村黨支部書記精準扶貧主體責任,村支部書記、村“兩委”成員積極履行第一責任,把扶貧工作當成自家的事,主動作為。

二是牢記幫扶責任。幫扶幹部牢記使命職責,用心用情,進村入户開展結對幫扶,落實幫扶政策,幫助羣眾制定脱貧措施,解決實際困難。組織發動羣眾,激發內生動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不忘督導責任。在完成規定幫扶動作的同時,黨委成員每半月一次到掛點片區督導精準扶貧工作,機關幹部堅持每週五下村檢查幫扶幹部入户走訪、“五個一批”政策落實“九有工程”建設情況,週一例會交流彙報。

(三)檔案資料認真理

一是規範四套資料。把精準扶貧資料檔案,歸納為農户檔案,村級檔案,扶貧手冊,圖表牌匾四大類。村檔户檔按5+1模式整理,幫扶幹部直接參與資料分類整理,弄清其中原由,在整理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

二是遵循四個邏輯。抓好建檔立卡關鍵環節,印製統一文本,逐村指導規範整理檔案資料,從貧困户的申請到認定,最後到脱貧,嚴格把好時間關、數據關、政策關、程序關。

三是做到四個一致。深入農户家中,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户家庭基本情況,根據調查摸底情況,規範整理檔案資料,做到了實情與户檔(手冊)一致,户檔與鎮檔案一致,鎮檔與市檔一致,市檔與網上一致。同時做到不缺頁漏項,不張冠李戴。

(四)結對幫扶入户勤

一是勤上門。機關幹部每週一次下村入户走訪,部門幹部每半月開展一次走訪慰問,工作隊每月15天吃住在村,上門噓寒問暖,貧困户與幫扶幹部臉熟、人親、心近、情厚。

二是勤談心。把工作做到貧困户的家門口,做到羣眾心坎上,堅持與貧困交心談心,瞭解貧困户的真實需求,幫助貧困户樹立生活的信心,堅定致富的決心。

三是勤幫助。幫扶幹部每週到貧困户家中走訪座談,幫助貧困户解決實際困難,按月落實年初制定的扶貧計劃,每季度開展扶貧工作回頭看,確保幫扶成效。

(五)五個一批落實細

一是措施對應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根據貧困原因和脱貧要求,逐户逐人制度幫扶措施,建立扶貧台帳,實現動態管理,確保幫扶有人,幫扶有策,幫在實處。

二是政策落實細。落實落細五個一批幫扶政策。截至2020年9月,全鎮開展產業扶貧 226户,轉移就業501人;落實教育扶持 政策201户258人、醫療救助1058户2486人;政策兜底 619户1899人;完成危房改造309户。

三是各級幫扶細。各級單位部門下足繡花功,捐錢捐物,慰問貧困户,支持貧困村“九有”工程建設。人大代表聚力精準扶貧,開展黨小組聯繫貧困户活動,助力精準扶貧。政協委員定期開展扶貧工作調研,為精準扶貧工作建言獻策 。

(六)九有工程快速建

一是快謀劃。開展調查研究,根據各村實際,擬定建設“九有”工程建設計劃,積極向上申報爭取項目資金。

二是快建設。成立工作專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督導建設方白天抓緊幹,晚上加班幹,強力推進“九有”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光伏發電、辦公場所、廣場舞台、道路建設、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設全面完成。9個重點貧困村年收入均已達到5萬元。

三是快撥付。扶貧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形象進度,快速撥付,項目沒有因資金問題放慢腳步,停止施工。

(七)基本情況心中記

一是農户信息爛熟於心。幫扶幹部記牢貧困户的相關信息,做到心中有底有數,隨時能夠説出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扶措施,收入狀況。

二是全村情況對答如流。村幹部、幫扶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對村裏有多少貧困人口,分別採取哪些幫扶措施等情況全面掌握,無論誰來檢查諮詢,都能對答如流。

三是扶貧政策瞭如指掌。全面學習掌握扶貧政策,及時回覆貧困户提出的問題,做到有問必答,迴應有據,不説外行話,不當門外漢,不幹違反扶貧政策的事。

三、問題

扶貧攻堅,皂市鎮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麻痺思想抬頭。

二是厭倦情緒滋生。

三是產業幫扶乏力。

四是羣眾爭貧攀比。

四、對策

做好今後的精準扶貧工作,該鎮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講話精神,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從五個方面狠下功夫,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

(一)在檔案提質上狠下功夫。嚴格把好時間關、數據關、政策關、程序關,進一步完善農户檔案,村級檔案,扶貧手冊,圖表牌匾四大類扶貧檔案資料,實現扶貧手冊與農户檔案一致,農户檔案與鎮級檔案一致,鎮級檔案與市級檔案一致,網上信息與農户實情一致,不斷夯實扶貧基礎,確保扶貧工作不因檔案資料延誤,不因檔案資料失色。

(二)在入户走訪上狠下功夫。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貧困户真正在乎的不是他人給予多少物資財富,而是在於幫扶幹部的心到否、身到否、情到否。2020年,皂市將牢固樹立“我是責任主體,我擔主體責任”的意識,不把入户走訪當任務,不讓入户走訪流形式,與各級幫扶幹部一道,開展真入户、真走訪、真幫扶,切實把黨的温暖、政府的關愛送到每一個貧困户家中,達到貧困户與幫扶幹部臉熟人親、情厚心通的目標。

(三)在政策落實上狠下功夫。從精準細微着手,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落實落細“五個一批”幫扶政策,確保每一個貧困人口幫扶有人,幫扶有策;從責任擔當着手,落實各級扶貧政策,確保各項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收到實效;從嚴格程序着手,不折不扣完成道路飲水、文化場所、衞生設施等“九有工程”,不動扶貧資金奶酪,不打扶貧項目算盤,讓扶貧項目資金最大限度惠及民生。

(四)在產業發展上狠下功夫。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把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叫響省級旅遊名村、全國生態鄉村品牌,借勢借力,用心用情,實施綠滿工程、潔淨工程、三鄉工程,通過能人帶動,項目推動,招商撬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生態農業,民俗文化產業,促進羣眾增收、集體創收、富民興村雙收。

(五)在志智雙扶上狠下功夫。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趟過扶貧深水區,啃下扶貧硬骨頭,是我們基層幹部新時代面臨的新考題。今後該鎮將在扶貧與扶智上狠下功夫,教育引導貧困户摒棄“以貧為榮,以貧為傲”的落後思想,弘揚“窮不矢志,窮則思變”的精神,要在黨和國家以及社會的幫助支持下,掌握實用技術,提高生存本領,通過誠實勞動,實現脱貧致富目標。

五、建議

一是產業獎補要持久。精準扶貧政策是關鍵,產業是重點。持續加大農業特色產業和扶貧產業的獎補支持力度。讓農業特色產業和扶貧產業行穩致遠,做大做強。不能讓農業特色產業和扶貧產業剛上馬就下馬,才起步就止步。讓農業特色產業和扶貧產業持續發揮帶貧效應,不斷鞏固脱貧成果。

二是政策兜底要精準。對一些確實需要政策長期支持的特殊人羣,特困家庭,要精準識別,真評實評,層層把關,三方認定,不讓四個不摘政策供養新一輪懶漢。同時加大監測户、邊緣户的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最大限度減少或杜絕返貧現象發生。

三是四個不摘要深化。加大四個不摘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脱貧不脱政策、脱貧不脱幫扶、脱貧不脱責任、脱貧不脱監管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要讓羣眾認為是句空話。讓貧困户消除一切擔心和顧慮,發自肺腑地、理直氣壯地説出:我已脱貧,我很滿意。同時要深化基層幹部的責任擔當,激發村“兩委”幹部的幹事創業熱情,保證羣眾的所想所盼,第一時間反饋傳達、妥善處理。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強扶貧產業項目規範管理,建立鞏固提升長效機制,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始終穩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