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牢記使命初心 主動擔當作為 做新時代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領航員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牢記使命初心 主動擔當作為 做新時代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領航員

牢記使命初心 主動擔當作為 做新時代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領航員

(2019年114日)

同志們:
  為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根據局黨組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在前段時間開展學習教育、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今天,我以《牢記使命初心、主動擔當作為,做新時代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領航員》為題,給大家作一次專題黨課報告,與大家共同交流提高。下面我講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回顧初心,牢記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命

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建黨之初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無數革命英烈和先輩黨員前赴後繼、艱苦奮鬥,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做主,揮灑汗水和鮮血,踐行初心諾言。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宣佈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大”後,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探索中國社會和革命問題,在正確分析中國社會性質和經濟國情的基礎上,中共“二大”確立了“兩步走”的革命戰略,並逐漸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理論基本觀點。在這一時期,我黨的經濟工作實踐,主要是對工農經濟鬥爭的領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黨的歷史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必須領導工人運動,必須進行“農民土地革命”,先進行民主革命,解放人民,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努力代表廣大工人羣眾的直接利益,多次領導罷工運動,不僅爭取到了一些正當的政治權利,也為工人羣眾爭取到了一定的經濟利益。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這次大會通過的《經濟鬥爭決議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羣眾進行經濟鬥爭的綱領性文件,必須把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鬥爭同經濟鬥爭緊密結合起來。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隨着對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問題認識的深化,對農民問題也逐步重視起來。1922年6月發表的《中共中央第一次對於時局的主張》中就明確把“肅清軍閥,沒收軍閥官僚的財產,將他們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制定限制田租課率的法律”、“廢止厘金及其他額外的徵税”作為黨的當前奮鬥目標。中共“二大”對中國農民的經濟現狀進行了科學分析,肯定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中共“三大”通過的《農民問題決議案》,提出必須要團結小農佃户及僱工,反抗帝國主義,打到軍閥、貪官污吏及土豪劣紳,保護農民利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民運動得到迅猛發展,農民經濟鬥爭也得到普遍加強,“協議谷價”、“減租減息”等得到普遍實行。

二、砥礪前行,擔當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

1927年大革命失敗、國共合作破裂,無數黨員羣眾流血犧牲,中國共產黨人在一片腥風血雨中,艱難前行、獨立探索,通過對中國社會各種經濟成分的科學分析以及對複雜國情的正確把握,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的基本路線,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新道路。在這一過程中,我黨經濟工作實踐的主要內容是領導根據地人民進行土地革命。

在黨的領導下,各根據地發動羣眾打土豪、分田地,恢復發展地方黨組織,建立地方武裝和工農兵政府,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對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進行了初步探索。1934年1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所作的《我們的經濟政策》報告中,對根據地的經濟結構進行了深入具體的剖析,不僅認識到根據地各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局面,還指出了根據地經濟發展的前途是“合作社經濟和國營經濟配合發展,將來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經濟”。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確立了經濟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而且從新民主主義經濟革命和戰時經濟的角度,確立了當時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一是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經濟;二是支持和鼓勵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發展,為將來向社會主義發展創造前提和優勢;三是允許私人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四是經濟建設應當為革命戰爭服務。土地革命時期,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説,無論是領導革命戰爭,還是開展經濟工作,都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和經濟工作的偉大開端。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及時改變土地政策,把各階層的力量最廣泛地聚集到抗戰的旗幟下。1937年8月,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正式把減租減息作為中共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這是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漸進性改革,為抗戰勝利後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實現耕者有其田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黨,黨在經濟工作方面也走向成熟,新民主主義經濟工作全面展開。1940年1月,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豐富和完備了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向全國人民闡明瞭中國共產黨對於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全部見解,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路線和綱領政策,標誌着中國共產黨人新民主主義經濟理論的確立。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的經濟建設和經濟工作的指導方針有兩個方面:第一,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既要發展民營經濟,也要發展公營經濟,自給自足,減輕人民的負擔。第二,以農業為主體,全面發展解放區經濟。這是基於當時的形勢和中共所處環境的科學決定,但同時並不排斥工業和商貿業,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工業建設和商業貿易,粉碎了敵人的經濟封鎖,改善了人民生活,給根據地經濟帶來了無限生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經濟工作,為敵後抗戰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持,不僅保障了軍需物資等的供給,還大大調動了邊區人民參加抗戰的積極性,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黨的經濟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抗戰勝利到新中國成立,黨的經濟工作主題是經濟拓展和經濟建國。一是在新老解放區繼續實行反封建的農村土地改革,二是逐步開展城市經濟工作,拓展經濟工作新領域,三是繼承和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理論。

在和平建國的努力和希望破滅後,中國共產黨果斷進行武裝自衞,堅決保衞人民勝利的成果。中國共產黨在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和劇烈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下,黨的經濟工作重心逐步由農村轉向城市,在接管和管理城市的同時,不放鬆農村經濟工作。

三、開天闢地,譜寫前所未有的歷史新篇章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世界上從此有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建國後,國家一窮二白,面對國民經濟嚴重衰退和全面萎縮的嚴峻形勢,百折不撓的中國共產黨人僅僅只用了8年時間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949年11月,毛澤東在全國政協一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首次提出關於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總體設想。到了1952年,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下,國民經濟完全恢復了:與1949年相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比增長了77.5%,年均增長21.1%;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45.1%,年均增長34.8%;農業總產值增長了53.5%,年均增長15.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絕大多數都超過了建國前的最高紀錄;人民生活大為改善,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提高70%,農民收入增長30%以上。

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也就是執行的時期,通過“一化三改造”實現了向的轉變,經濟建設卓有成效。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按照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用5年時間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基礎。到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與1952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繼續高速增長,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鋼產量535萬噸,增長296%;煤1.31億噸,增長96%;糧食3900億斤,增長19%;棉花3280萬擔,增長26%;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增長23%,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1958年到1978年,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新中國都處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艱苦探索時期,雖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一天,我們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帶領人民走出了一條新路來。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帶領人民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税牧業税和特產税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脱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各項便民、惠民、利民舉措持續實施,使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8.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03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4%,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羣體持續擴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這一系列輝煌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和勇氣,通過不懈努力,艱苦奮鬥而來的,也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時期裏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四、迴歸初心,敢為新時代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領航員

今年以來,我縣以轉型升級為導向、科技進步為支撐、創業創新為動力,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大力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製造業和服務業互動發展,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全縣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趨優的態勢。截至9月,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數累計345户,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56.6億元,工業用電量12億度,同比增長5.4%,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入庫税收6億元;全縣投資額500萬元以上在建工業項目共74個,計劃總投資135億元,1-9月累計完成工業投資33.5億元。

今年以來,我縣民營經濟發展整體態勢良好。在各行業各領域中,民營經濟的佔比較高、增速較快。今年1-8月,全縣新登記企業主體5180户,其中內資企業5140,同比增長54.4%,新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佔新增主體數的99%;新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8家,累計325家,佔全縣規上企業總數的92%以上,民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總量達到200億元,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量80%以上,全縣40個工業行業民營經濟有39個;全縣外貿獲權發生外貿實績民營企業共92家,新增實績企業數19家,進出口總額佔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92%。

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出現了工業增速逐步放緩的趨勢,特別是今年以來,工業經濟增速下行趨勢壓力不斷增大。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兩化融合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關鍵環節,以轉型升級為着力點,高質量推動全縣工業經濟穩定發展,繼續把穩定工業投資、穩定工業運行、促進增速企穩回升作為首要任務,防止工業增長出現大幅度性回落。圍繞今年工業經濟現狀,我們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規劃引領,因地制宜,分階段、有側重地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深化工業立縣戰略,依託合肥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有利契機,利用安徽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各種優勢,促進長三角地區協同合作,做好工業園區服務功能的建設,快速推動工業經濟邁向中高端。一是推動產業平台建設,加快肥東經開區二次創業進程,推動肥東經濟開發區在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加工等產業升級,謀劃與新站區的產業合作機制,加大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芯片等戰新產業發展壯大,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主要謀劃打造輻射長三角地區的新材料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綠色化工、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等主導優勢產業。合肥上海產業園重點發展現代商貿、現代物流、現代製造業等產業,積極借鑑學習上海等發達地區園區管理經驗,並在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營商環境、隊伍建設等方面探索創新,全力建成合肥上海雙城合作、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對外開放平台,力爭2020年有實質性進展。發揮好傳統工業重鎮優勢,超前、合理、科學的謀劃和建設一批如通用航空產業園、科創走廊等特色產業園,控制好規模,重在科技含量和特色產業,以點帶面,形成區域發展增長極。二是進一步發揮好肥東縣中小企業服務平台服務功能,以建設成為“安徽省示範服務平台”為目標,以優質的服務對外展示肥東縣良好的投資環境,為來我縣投資興業的企業家提供“一站式”從落户到生產、銷售等全流程配套服務。

2、加大對產業研究,聚焦大工業招商。瞄準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前沿科學技術,創新思維與辦法,增強產業佈局前瞻性,通過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集羣式招商以及基金風投等方式招引一批新型工業化大項目,以戰新產業帶動、以新興技術促動縣域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進項目開工落實到位並形成實際產能,實現工業經濟快速提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承接上海、江蘇、浙江等先進地區外溢產業、技術、人才。優化整合產業鏈,深入推動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和成果轉移轉化,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創造良好條件。堅持招商引資項目預審制度,切實保障重大招商項目優先落地。加快對重點項目的調度,聚焦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化工、鋼鐵及深加工、機械製造、食品及農副產品等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進度華夏幸福機器人小鎮、撮鎮VR、長臨河科創小鎮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投產達效。

3、圍繞升級轉型,做好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加強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培育和扶持,進一步突出新型石化、電工電器、機械製造三大優勢產業,通過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羣,推動,推動工業經濟邁向中高端,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大健康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規模化。二是進一步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我縣經濟智能化發展水平。強力推進信息化改造,引導企業加強信息技術在研發、生產、營銷、管理等領域的集成應用,促進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入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範工作,充分發揮重點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加快我縣企業兩化融合的步伐。三是圍繞抓淘汰落後產能,為產業提升騰出發展新空間。下一步將繼續加大鍊鐵、鍊鋼、水泥、平板玻璃、造紙、製革、印染、鉛蓄電池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力度。

4、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政策保障服務。一是堅持完善政策扶持體系。進一步完善並出台推動經濟高質量工業發展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工業投資、特別是技改投資的獎補力度、實施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三年激勵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出政策引導和疊加效應。二是圍繞既定目標抓進度。完善和落實領導聯繫項目、企業制度。通過建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聯繫企業、工業項目調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時掌握企業、項目的生產經營情況和工業發展各個層面的問題,並加以協調解決。三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活動文件精神,幫助企業理解、掌握最新工業發展政策,充分享受系列資金項目支持,幫助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投資改造、產業升級等方面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更加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按照“產業項目攻堅年”實施方案要求,加快項目落地建設速度,在審批、環境保障、金融、土地指標等要素方面提供保障,專事專辦加快速度並建立督查調度機制。嚴格落實責任,補缺補差,在服務企業上精準發力,對每個項目明確責任人、聯繫人,在提供保障等方面壓實責任。

“初心勿忘堅守,使命呼喚擔當”,作為經濟主管部門,我們要緊緊圍繞我縣“工業立縣”的戰略初心,針對今年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全力抓好工業經濟穩基礎、做增量、強載體、謀合作、保要素等重點工作,不斷優化投資營商環境,進一步樹牢理想信念、根植為企服務情懷、培養嚴實作風、錘鍊過硬業務本領,積極在對標中找差距,在實幹中走前列,為全縣工業經濟健康穩定增長、創新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敢作敢為,勇於擔當,做好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航員。

全系統黨員幹部要立足經濟和信息化的本職工作,勇擔職責使命,煥發幹事創業精神,以主題教育為契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我縣“千億GDP、百億財政收入”的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