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5W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篇一

一、社會實踐情況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xx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我國的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據估計,到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來源等養老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發達國家,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本次調查報告調研範圍雖然僅限於達州市通川區社區,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區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xx社區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20xx年7月17日,我來到位於通川區的社區辦事處諮詢情況。社區的張主任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問題,給予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據瞭解,社區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xx多户,佔總人口比重約為60%,老年人口比較多,可以説我們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

現階段社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1、社區建立時間較長,人口密度較大。據瞭解,動遷之前這裏原來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這裏居住,因此這裏原本人口密度就較大,加之從回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自然老年人較多。

2、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較低。社區道路四通八達,一級馬路、二級馬路和眾多小街小巷在經過近幾年的改造修繕後硬件條件大有改觀,以前的沙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馬路,曾經擁堵混亂,狹窄髒亂的街路變成了現在秩序井然,乾淨整潔的寬闊的大馬路;附近公交線路眾多,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方便居民出行;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區較其他地區,物價水平較低,加上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距離社區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選擇這裏來度過他們的晚年,近年來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這裏生活,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3、房價水平低。社區的房價雖然和全國同等城市相比較低,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着日益增長的房價望洋興歎。社區的居民樓不是最近幾年新蓋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曆史的老舊樓,因此房價相較同類地區偏低,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三)老年人口較多帶來的問題

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這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張主任説,老年人口多主要會帶來以下一些問題:

1、環境問題。説到環境問題,主要還是老年人擅自圈佔公共綠地,在裏面種地養花,甚至還有放養雞鴨鵝狗的。雞鴨帶來的糞便污染和噪聲污染及侵佔公用綠地開闢菜園,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居民們也都因為他們是老人就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張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説。

2、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間為了老人的養老金而產生的。有些問題是子女不工作賺錢反而要年邁的老人拿錢養活他們,而他們卻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引發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子女間為爭取更多的老人的。養老金假借贍養老人而引發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沒有子女贍養,也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撿拾廢品,打更等簡單工作得來的收入,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康等問題,也會給社區帶來很大影響。

(四)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調查

在去社區辦事處的同一天,我對社區所轄居民樓其中的一棟中的一個單元中的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進行了調研。

1、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現狀

在我所調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歲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這8户中有3户家中有兩名老人,其餘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而在這11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兩名老年人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靠兒女贍養,佔老年人口的比重約為18%;其餘9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養老金,所佔比重約為82%;有離退休金養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見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也存在明顯差別。在主要生活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

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上,城鎮中48.6%的老年人靠離退休金養老金來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社區的數據表明我們社區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來源。

可見,同樣是居住在社區裏的老年人,晚年的養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養老金,而有些則沒有每月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要靠社會的資助和他們個人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他們的晚年生活也並不全是安樂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邊沒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費不足以負擔吃穿用行和就醫用藥所要花費的費用的老年人。

二、社區調查單位情況

社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周圍有四川文理學院知名學校,達州有名的風景區蓮花湖;沃爾瑪,國美蘇寧,摩爾百貨等商場購物中心使得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生活很是方便;周圍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鹿鼎寨公園、翠湖公園等廣場公園更是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處。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社區是個年頭較久的社區,從低矮破舊的平方動遷改建成居民樓開始於1982年,三年後的1985年居民開始回遷,之後就建立了街道辦事處,1999成立通川區社區。社區管轄着周圍38棟居民樓,共3371户居民,約10500人。

三、社會實踐體會

(一)調查總結

老年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據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老年人口數量大。據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佔亞洲的38%。

2、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來勢猛。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據預測,到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比20xx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xx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3、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對老齡化的承受力強。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速度較慢,允許其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於生育率急劇下降造成的,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經濟基礎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浪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要減輕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二)調查的不足與侷限性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調研的範圍僅限於通川區社區,因此得出的結論有其侷限性,但也有相應的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研的數據、例子來看,通川區社區確實存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同時,儘管大多數老年人有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參差不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盡相同。這些在我們社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三)應該怎樣採取怎樣的措施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穩定健康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還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扶植力度。切實實行各種針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參觀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鄉村醫療所等基礎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醫;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讓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醫;

再次,社會應對那些既無養老金有沒有兒女供養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使他們能有起碼的温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該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輪椅專用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建設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實幸福。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需要社會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篇二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社會。1999年,中國也進入了老齡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而且關係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為了摸清中國老年人口及老齡化發展的基本態勢,掌握未來中國老齡問題的基本國情,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專題預測研究,基本情況如下。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已經開始顯現

目前,中國已有21個省(區、市)成為人口老年型地區。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萬,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85%,高於1.17%的總人口增長速度。200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43億,佔總人口的10.97%。老齡化水平超過全國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蘇(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慶(12.84%)、遼寧(12.59%)、山東(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個省市。

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龐大老年羣體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養老保障的負擔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達到3502億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支出攀升到522億元。離休、退休、退職費用也呈現連年猛增的趨勢。政府、企業、社會都已經感到養老保障方面的壓力正在顯著加大。

老年人醫療衞生消費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測算,老年人消費的醫療衞生資源一般是其他人羣的3-5倍。2004年,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達862億元,佔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長31.6%,增長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長快3.5個百分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長,人口迅速老齡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為老社會服務的需求迅速膨脹。目前,由於社會轉型、政府職能轉變、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為老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難以滿足龐大老年人羣,特別是迅速增長的空巢、高齡和帶病老年人的服務需求。以養老機構和牀位數為例,目前,中國共有各類老年社會福利機構3.8萬個,養老牀位120.5萬張,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牀位僅有8.6張,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牀位數50-70張的水平相差甚遠。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許多為老服務也都存在發展緩慢的問題,不能滿足老年人羣日益增長的需求。

與城市相比,農村老齡問題的壓力更大。2000年,農村老年人口為8557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65.82%,農村老齡化程度比城鎮高1.24個百分點。同時,農村絕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目前還處在試點階段,農民的養老、醫療都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的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相對城鎮將更加突出,西部和貧困地區尤為嚴峻。

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項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許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壓力早就潛伏生長,人口老齡化只是凸顯了這些壓力。目前,這些壓力還只是初現端倪,隨着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這些壓力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紀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從2001年210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將平均每年增加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年均0.66%的增長速度,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階段,從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伴隨着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國成立後第二次生育高峯人羣進入老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開始加速增長,平均每年增加620萬人。同時,由於總人口逐漸實現零增長並開始負增長,人口老齡化將進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增加到2.7億,與0-14歲少兒人口數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9448萬,佔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階段,從2051年到2100年是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2051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峯值4.37億,約為少兒人口數量的2倍。這一階段,老年人口規模將穩定在3-4億,老齡化水平基本穩定在31%左右,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佔老年總人口的比重將保持在25-30%,進入一個高度老齡化的平台期。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一是老年人口規模巨大。

200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43億,2014年將達到2億,2026年將達到3億,2037年超過4億,2051年達到最大值,之後一直維持在3-4億的規模。根據聯合國預測,21世紀上半葉,中國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21世紀下半葉,中國也還是僅次於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國。

二是老齡化發展迅速。

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升到14%,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時間,其中,法國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亞和美國79年左右。中國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這個歷程,並且在今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保持着很高的遞增速度,屬於老齡化速度最快國家之列。

三是地區發展不平衡。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具有明顯的由東向西的區域梯次特徵,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快於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最早進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寧夏(2012年)比較,時間跨度長達33年。

四是城鄉倒置顯著。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於農村,中國的情況則不同。目前,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1.24個百分點,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一直持續到2040年。到21世紀後半葉,城鎮的老齡化水平才將超過農村,並逐漸拉開差距。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於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徵之一。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數量多於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萬人,2049年將達到峯值,多出2645萬人。21世紀下半葉,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穩定在1700-1900萬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歲及以上年齡段的高齡女性人口。

六是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

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下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先富後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國則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未富先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萬美元以上,而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一千美元,仍屬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根據此次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將伴隨21世紀始終。

自1999年中國進入老齡社會開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總量仍然高達3.18億,佔總人口的31.09%,人口老齡化將伴隨21世紀始終。

(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時期。

一方面,這一階段,老年人口數量和老齡化水平都將迅速增長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迎來老年人口規模的高峯。另一方面,2030年以後,人口總撫養比將隨着老年撫養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並最終超過50%,有利於發展經濟的低撫養比的人口黃金時期將於2033年結束。總的來看,2030到2050年,中國人口總撫養比和老年人口撫養比將分別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齡化形勢最嚴峻的時期。

(三)重度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將日益突出。

經過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長,到21世紀下半葉,中國老年人口規模、老齡化程度以及高齡化程度都將在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老年人口總量雖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億以上,老齡化程度為31%左右,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規模將保持在8000-9000萬,高齡化水平為25-30%,重度老齡化和高齡化問題將顯得越來越突出。

(四)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

總人口過多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由於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總人口增長勢頭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總規模仍然高達13億,預計到2030年達到最大人口規模14.65億,總人口過多的壓力將長期存在。與此同時,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這是一個新的重要國情。人口老齡化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並將隨着老齡化的發展而不斷加重。整個21世紀,這兩方面壓力將始終交織在一起,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三、問題和建議

世界人口老齡化發展的歷史表明,人口老齡化對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在經濟領域,人口老齡化將對經濟增長、儲蓄、投資與消費、勞動力市場、養老金、税收等產生衝擊。在社會方面,人口老齡化將影響社會福利、醫療制度、家庭構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遷移。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人口老齡化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目前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均收入水平屬於中等偏下國家的行列,城鄉二元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相對落後,實現現代化還有許多重大問題需要解決。在這種基本國情下,人口老齡化必將帶來一些新的矛盾和壓力,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在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的壓力巨大;在建立滿足龐大老年人羣需求的為老社會服務體系方面,加快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增加為老服務設施,健全為老服務網絡的壓力巨大;在處理代際關係方面,解決龐大老年人羣和勞動年齡人羣利益衝突的壓力巨大;在協調城鄉和諧發展方面,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特別是中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老齡問題的壓力巨大。同時,中國政府和社會還必須付出巨大成本來調整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社會管理體制等,以適應人口年齡結構的巨大變化。

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以後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就必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的嚴峻挑戰。2020年,2.48億老年人能否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目前還有許多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2050年,中國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同時,能否承載4億多老年人羣各種需求的巨大壓力,更是一個嚴峻的課題。總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關係着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能否順利實現,關係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

鑑於人口老齡化對人類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影響,自1982年第一屆世界老齡大會以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老齡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應對的戰略和對策。2002年,聯合國召開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敦促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必須從現在開始,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戰略和對策,否則,將會喪失戰略機遇,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人口老齡化挑戰愈來愈嚴峻,並將很快進入2030年到2050年的最嚴峻時期。從時間表上看,留給我們的準備時間只有短短的25年。正如聯合國和有關國際組織警示的:人口現象是一個長週期事件,解決人口問題必須要有足夠的提前量。目前,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物質、制度等各種準備還不足。在未來的25年時間裏,要全方位地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峯的準備,不僅時間十分緊迫,而且壓力十分巨大。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的建議是:

1、要把老齡社會作為21世紀中國的一個重要國情認真對待。

中國已經進入並將長期處於老齡社會,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及全社會必須充分認識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嚴峻性,樹立老齡意識,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挑戰的緊迫性和自覺性。在研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時,要切實從老齡社會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把應對老齡社會的挑戰列入未來中國的發展戰略。

2、要充分利用25年戰略機遇期做好應對老齡社會的各項準備。

從現在開始的未來25年,是應對老齡社會的關鍵準備期,也是僅有的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重要。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和把握老齡社會的挑戰和機遇,把解決老齡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發展戰略,制定發展規劃,完善法律法規,調整社會經濟政策,做好應對老齡社會的各項準備。要制定應對老齡社會挑戰的中長遠戰略規劃。要立足當前,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發展老齡事業的同時,健全和完善適應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國這一國情的老齡工作機制。

3、加快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建設完善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是從根本上解決老齡社會日益突出的養老醫療問題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體系的同時,大力推廣城鄉困難羣眾的醫療救助制度。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形勢下,努力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普遍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並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試點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30年人口老齡化最嚴峻時期到來以前,在全國城鄉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城鄉老年人養老、醫療問題的妥善解決。

4、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發展老齡產業是應對老齡社會、滿足龐大老年人羣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制定老年服務業發展規劃,實施國家對老年服務業的扶持保護政策,建立老年服務業發展管理體制。立足城鄉社區發展為老服務業,培育老年服務中介組織,培養專業化的為老社會服務隊伍,在2030年以前,使老年服務業有較大的發展。同時,大力研製開發老年消費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場。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篇三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也不例外。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的6.96 %;200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已升至8.2%。按照根據聯合國制定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型,這意味着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

一、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我過人口現狀、老齡化的程度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此的解決的方法,通過數據對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程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首先,老齡化社會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據一項研究測算,2000年,我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負擔15.6個老年人,2050年則要負擔48.5個老年人。專家認為,在未來50年內,前20年,我國存在一個低撫養比時期,這期間兒童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經下降,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剛剛上升,總撫養比處於從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尤為突出。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壽命的延長,因疾病、傷殘、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數量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問題亟待解決。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也日益凸顯。研究表明,我國有大約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獨、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城市部分老年人體重超重,農村部分老年人營養不良;個體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被忽視,“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喪失,使老年人過早處於被“養”起來的生活狀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老齡化人口大國,我國還沒有正規的`老年病醫療研究機構,人口老齡化需要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

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是構成生產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勞動力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對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我國雖然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勞動力資源卻十分豐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但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將十分明顯。而實際上,退休人員所領取的養老金,是他們過去所創造的財富的一種補償。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上表現為直接從在職人員創造的價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職人員的誤解。

三、採取建議與意見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適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是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們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過高。因此,要制定一個二者兼顧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在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按照國家人口長遠戰略規劃,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要實現人口零增長,所以,控制人口總量發展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針對城鄉區域性老齡化程度不平衡、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況,應分別採取不同的對策,適當調整人口生育率,通過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向穩定方向發展。

(2)加快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為老齡化提供根本的經濟保證。只有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加速經濟發展,才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根本保證。老年人生活條件的改善,歸根到底,有賴於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才能滿足老齡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

(3)發揮老年人餘熱作用。老年人是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智力庫,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相當一部分人身體健康,樂意且能夠為社會作貢獻,加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推遲了人類的衰老過程,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勞動年限延長。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篇四

關於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調查報告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在今後長時間內要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作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進入老齡化城市行列,比全國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64.28萬,佔全市總人口358.74萬的17.91%。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9.8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2.76%,佔老年人總數的15.39%;90歲以上老人1.0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9%,佔老年人總數的1.62%;百歲老人180人。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76.84歲。我市人口再生產從傳統型過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必然伴隨着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老齡工作和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意見》、《關於對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實行政策扶持的意見》等文件,推進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和老年羣團組織建設,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做好老年人優待工作,組織開展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活動,等等,不斷推進老齡事業發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逐步提高。

一、調查研究的目的與方式

為積極踐行和諧老齡化戰略,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民為本、為民解困”服務理念,有效解決養老服務需求,從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市區養老服務需求大調查。調查採取實名填寫問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齡信息平台進行彙總分析,對市區城鎮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區分佈上,武進區2300人,新北區1155人,天寧區3218人,鐘樓區2711人,慼墅堰區700人;在性別比例上,男性佔49.53%,女性佔50.47%;在年齡結構上,60-69歲的老人佔35.99%,70-79歲的佔51.74%,80歲以上的佔12.27%。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調查的科學性。主要內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間照料服務、精神關愛等方面需求情況。整個調查經歷了準備、實施和彙總三個階段,總共歷時兩個月的時間。

本次調查嚴格按照社區准入制要求,貫徹費隨事轉的原則,由各區按抽樣調查老年人數印發《常州市區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問卷》,由社區具體組織填寫,並將收集的信息錄入網上填報系統,由社區信息平台進行彙總分析。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社區幹部認真負責,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間耐心調查,然後將調查問卷逐份上報,一旦發現差錯及時糾正,問卷回收率達到100%。這次調查的一個明顯特徵之處在於採用實名制填寫的形式,防止出現虛報謊報的現象,也便於以後的抽查,確保了此次調查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通過這次市區養老服務需求大調查,基本摸清了居家養老、社區就餐和日託服務等方面需求,為我市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政策,加大老年設施投入和發展老年服務提供了決策依據。

二、市區老年人需求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一)老年人基本狀況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調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國小文化程度的分別佔總數的11.57%和31.85%,國中、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別佔29.64%、8.42%、9.51%,而大學專科、大學本科以上的`僅佔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徵很明顯(見圖1)。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從居住方式來看,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獨居和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別佔11.38%、52.49%,與子女同住或與孫子女同住的佔35.17%,老年人“空巢”現象日趨嚴峻。

3.身體狀況與生活自理狀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身體健康或一般的分別佔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嚴重疾病的佔27.60%、3.89%(見圖2),説明我市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總體處於較佳狀態。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佔調查總數的87.98%,半自理的佔10.26%,不能自理的佔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佔絕大多數。

4.配偶與子女情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佔總數的74.21%,配偶不在的佔24.26%,沒有配偶的為1.53%。再從老年人子女的數量來看,有1個、2個、3個子女的分別佔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個和5個及以上子女的佔12.22%、7.32%,無子女的佔1.33%(見圖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還佔多數,但已明顯呈現日趨減少趨勢,獨生子女老年人目前雖還居少數,但也明顯呈現日趨增多趨勢,家庭小型化趨勢不可逆轉。

5.60歲前主要從事的工作

從被調查的老年人60歲前主要從事的工作來看,21.72%是幹部、43.17%是工人、21.82%是農民、6.88%是科技人員、2.21%是自由職業者、0.90%是軍人、2.97%是無業人員,還有0.33%是其他工作(見圖4)。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篇五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社會各國面臨的共性問題,發達國家已於上個世紀中後期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於2000年也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0.18%。預計到2040年我國將達到人口老齡化的高峯。安義縣目前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為3.1672萬,佔總人口的11.73 %。各種養老需求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養老事業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因此,加強對養老模式等系列養老問題的研究,瞭解安義縣社會化養老事業現狀,分析目前養老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老年人對養老資源需求的影響因素,對於推動安義縣未來養老產業的發展,從容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峯的到來,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最近,我們對全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結合外地的做法和經驗,就進一步加快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我縣養老事業發展現狀。

1、目前,我縣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種:一是傳統的子女、後代居家瞻養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鎮孤寡老人)的集中供養及分散供養,經費由財政負擔;三是福利機養的自費代養;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近年來,我縣老年福利服務機構發展較快。5年來,通過向省市爭取資金及我局自籌資金,共投入了2500餘萬元,興建了十所農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個現代化的福利中心。實現了每個鄉鎮都有一個敬老院,使全縣上千名孤老老有所養。2010年建設了文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創了我縣社區居家養老先河,拓展了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我縣共有五保對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養186人,供養標準每人每年3744元,實現了全縣五保對象應保盡保。

2、城鄉老年人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縣共有106個農村老年協會、158個基層老年體協。縣老幹部活動中心還設立的協會、學會、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業餘社團,基本能滿足有參加集體活動意願的'老年人需要。全縣老年社團發揮羣眾性組織優勢,積極引導老年人發揮專長,培養興趣和愛好,豐富和活躍了城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縣養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縣老齡服務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不夠大,個體私營企業參保率低。二是政府針對“五保”老人興辦的敬老院供養水平還比較低,公辦的老年福利機構體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營養老機構仍處在起步階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縣僅有1所老年公寓,規模較小、設施簡陋,而且護理人員隊伍不夠穩定,經營狀況不佳。四是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缺乏系統規劃,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嚴重不足,全縣只有一個社區設立了居家養老服務點,因處於起步階段,效果還不明顯。同時,居家養老還處在社區組織的自願服務階段,還沒有建立系統化的低償服務政府補貼機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娛樂場地嚴重不足,設施不夠健全,資金普遍缺乏,影響了老年人蔘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六是傳統養老觀念束縛養老事業發展。老年人家庭觀念較強,不願離開家人入住養老場所。比如我縣的老年公寓設有牀位160張,受傳統觀念及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現入住老人只有54人,護理人員均是來自下崗職工和農村打工人員。

三、加快我縣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1、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各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養老服務事業投入機制。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建適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學習、娛樂、健身的老年公寓、養老院、敬老院,鼓勵下崗、失業等人員創辦家庭養老院、託老所,開展老年護理服務,為老年人創造良好的養老環境和條件。對創辦的養老服務機構,應區分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其中,屬孤寡老人且沒有生活來源的養老服務,應由政府投資建設為主;屬生活困難的高齡老人,可按市場化方式運作,實行民辦公助,由政府購買部分服務,並給予相應政策優惠;屬較高收入羣體的,應實行市場化經營,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支持興辦老年護理、臨終關懷性質的醫療機構,鼓勵醫療機構開展 老年護理、臨終關懷服務。

2、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全縣所有社區都要興建福利型養老服務中心,或居家老家服務站點,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要拓展以老年人為對象的老年生活照顧、家政服務、心理諮詢、康復服務、緊急救援等業務,向居住在社區家庭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鼓勵發展居家老人服務業務,社區負責為空巢家庭建立檔案,並根據空巢家庭的要求實行包乾制或定期服務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安裝有遠程中央控制和服務的電子呼叫系統。社區衞生部門要定期上門為老人體檢,對長期老年病人上門問診、送藥到門。

3.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模式,進一步完善其功能。在發展社會養老模式的同時,不能忽視居家養老的作用。居家養老模式的益處主要體現在:

①可以在及時為老年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的同時,不改變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從而照顧到了老年人“故土重遷”的習慣。

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後顧之憂的同時,維護老年人與其子女雙方的自尊心。

③可以開闢新的就業途徑,解決社區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問題。

④可以緩解社會養老的壓力,減輕政府的負擔。因此,居家養老服務適合中國的國情,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規範化,運行機制市場化,增強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生機與活力。

4、創新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管理體制。積極探索貨幣化養老,對全縣所有農村敬老院進行重新佈局規劃,合併一些規模較小、地處偏遠的鄉鎮敬老院,採取民辦公助的形式,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由市、縣兩級政府補貼,在縣城和中心鎮擴建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高檔次政府養老機構,由政府採取全額負擔養老費的形式,優先收住城鄉鰥寡孤獨和“五保老人”,使這些養老機構真正成為各級養老服務單位的示範。繼續由政府部門管理的農村鄉鎮敬老院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要全面建立和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全員聘用合同制、崗位責任制、民主管理參與制以及按勞分配製度,逐步實現從單純為城鄉鰥寡孤獨和“五保老人”服務向為社會公眾服務轉變,從單純供養向供養、教育、護理、康復和服務、經營一體化轉變。同時,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採取股份制改造為主,國有民營、託管、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對現有老年福利院、養老中心等公辦盈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加快改革、改組、改造步伐。對公益性收養任務,可以採取公開招標方式向民辦養老機構購買服務。

5、加快老年人文化娛樂、教育健身等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要不斷加大老齡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興建具有一定規模、滿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層次不同的老年活動中心及老年學習、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到“十二五”末,全縣50%的村和90%的社區要建立適宜老年人學習、娛樂、健身、交流等活動的老年活動場所。依託老年中介組織及市縣、鄉鎮和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老年人開展經常性的老年文體、學習活動,使縣上月月有活動、鄉鎮(街道辦事處)週週有活動、社區天天有活動,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素質。加快培養老年醫學、管理學、護理學、營養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社區和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積極鼓勵職業教育機構設立與養老服務相關的醫學、管理學、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開發等專業,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推行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採取委託培養、政府資助的形式對各類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規範系統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在崗技能培訓,實行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認證制度,持證上崗,逐步實現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大力提倡社會互助,積極發展志願者隊伍,規範志願者培訓,建立專業人員與志願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

7、注重媒體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老年人事業發展的輿論氛圍。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要積極開辦欄目,全方位宣傳報道我縣老齡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情況。進一步加強《老年法》的宣傳,要突出頌揚參與、支持、贊助老年人事業的單位、個人及各類好人好事。要動員全社會積極迎接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大家瞭解當前社會的人口結構現狀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帶來的危機。影劇院、體育場館、公園、城市交通等相關社會服務機構要儘可能為老年人提供開放免費的優質服務。同時要倡導現代養老理念,改變傳統養老觀念。要以“老人節”宣傳月等節慶活動為抓手,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老、人人關心老年人事業的良好氛圍。

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 篇六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資料顯示:人口老齡化將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了,而這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影響。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正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規律,並積極採取相關措施,按照正確的思路和方向切實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我縣人口老齡化情況介紹

(一)調查情況

我縣老齡辦在全縣範圍內對老齡人口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初步調查,全縣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人,佔總人口的**%;65歲以上****人,佔總人口的**%;80歲以上****人、90歲以上**人、100歲以上*人。全縣空巢和獨居老人***人,佔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縣老少人口比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縣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醫療衞生條件不斷改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另一方面,成功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衞生條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1965年二普時人口死亡率為15.59,1982年三普時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逐年增長,1990年為66.81歲,達到69.7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四普以來的17年是我縣老年人口增長較快的時期,以近XX年發展最快。同時,1980年以來,隨着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我縣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5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兒人口逐年減少,從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從而更凸顯了我縣人口老齡化的局面。

(三)發展特點

1、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從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數據推測,我縣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用了大約XX年左右的時間。進入老年型以後,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發展(全國為3%,湖北省為3.73%;)。

2、人口老齡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影響,我縣鄉鎮之間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平衡。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鄉(25%),最低的`是茅坪鎮(12.23%);超過全縣平均數15.99%的有6個鄉鎮(磨坪、郭家壩、周坪、屈原、歸州、梅家河),低於15%的有5個鄉鎮(茅坪、水田壩、沙鎮溪、兩河口、泄灘)。

3、高齡老人增速較快。雖然目前我縣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但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增長速度較快,目前高齡老人已達7117人,佔老齡人數的11.4%。

二、我縣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

我縣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會在21世紀繼續發展。理由有三:其一,我縣少兒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XX年的速度推算,到XX年將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階段性增長。目前至XX年,我縣老齡人口年增長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將達到7.4萬,佔總人口的19.2%;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3萬,佔總人口的11.2%。由於我縣5060年代有過兩次人口出生高峯,XX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開始進入老年期,年增長速度將突破6%,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萬多,佔總人口的21%;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5.04萬,佔總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高峯,以後逐漸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內部的高齡化發展較快。目前至2020年,我縣老年人中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2030年以後的2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比例將逐年增大,逐漸達到20%。

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同時也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種種挑戰,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撫養體系發生變化,地方負擔加重

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三普時我縣的總撫養比為56.27%,其中少兒撫養比為47.94%、老年撫養比為8.33%;四普時總撫養比為48.64%,其中少兒撫養比為39.39%、老年撫養比為9.25%;五普時總撫養比為41.27%,其中少兒撫養比為28.4%、老年撫養比為12.87%。雖然從總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撫養比卻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時間,少兒人口相對穩定,其撫養比不會再下降,而老年撫養比仍將在較長的時間內快速增長,勢必加重國家或地方的負擔。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贍養問題突出

隨着高齡老人的不斷增多及老齡人口自身健康狀況的變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斷減弱,而現代家庭不斷小型化,老年人與其子女分家現象極為普遍,加之勞務經濟的興起使得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這些老齡人口難以得到較好的生活照料或無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間的相互照顧或自我照顧。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後,社會上將大量出現四二一家庭,即一對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個子女,屆時家庭養老的模式將受到嚴重挑戰,子女即使在主觀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願望,客觀上卻無照料老人的條件和能力。

(三)老齡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設施無法滿足需求

老齡人口大多患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醫藥費。據統計,我縣農村老年人患病率為60.42%,而目前我縣農村醫療網點設施落後、醫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幾年醫藥費上漲幅度較大,許多老年人因醫療條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得到較好的治療。我縣現有城鄉福利機構21家,共有牀位1600張,容量十分有限。同時,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目前能供養老年人活動的場所較少,已有的活動場所由於活動器具少、無人組織、內容枯燥等而無法較好地開展,仍以打麻將、看電視為主的老年生活單調而無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人口的購買能力不斷增強,對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枴杖、助聽器等)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目前我縣範圍內適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遠遠大於供,直接給老齡人口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同時由於老齡產品的缺失,從某種意義上縮小或削弱了我縣社會消費。

四、迎接挑戰的基本途徑

早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對加強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提出了一系列原則,我們應進一步強化認識、高度重視,正確認識我縣人口老齡化現狀,及早做好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積極迎接我縣人口老齡化高潮的到來。

(一)切實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

建議縣委、縣政府每年集體聽取一次全縣老齡工作情況彙報,對全縣的老齡工作提出任務和要求,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儘快理順我縣老齡工作機構,明確其任務和工作職責,配強工作人員,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綜合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鄉鎮、街道一級配備老齡工作專職幹部,村一級設老年協會,確保老齡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對農村老齡人口、貧困老齡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財力支持上給予適當傾斜。

(二)將老齡事業列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社會問題,時間跨度大,既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要考慮長遠計劃,應將老齡事業列入縣、鄉(鎮)、村三級長期發展規劃,在資金安排、市政設施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使老齡工作與其它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發展規劃的制定應儘可能符合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目標明確具體,便於操作。並將老齡事業的發展規劃分解到各相關部門,年終進行檢查考核,避免計劃落空。

(三)不斷健全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堅持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各村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對現有的老年人實行集體所能承受的養老生活補助,努力讓農村老齡人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加快實施城鎮養老金社會統籌步伐,不斷擴大養老保險收繳面,改變養老金現收現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實現社會統籌積累儲備的功能,確保養老保險廣覆蓋、養老金正常發放。

(四)着力完善基層、社區老年服務體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務設施和為老服務組織建設,一方面將老年生活、活動設施納入城鄉建設發展規劃,逐步做到每個村(居)都有活動室、醫療室、託老所和老年教育點;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務隊伍(包括志願者),為老年人開展低償或無償的醫療、娛樂、生活照料等服務。

(五)加強教育,促進健康老齡化

對各年齡階段的人羣開展各種健康知識宣傳,為健康進入老年期、延長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強敬老養老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識,鼓勵老年人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修養,確保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實現健康老齡化。

(六)合理開發老齡產業,擴大社會消費。充分考慮老齡人口的各種現實需求和供應缺口,將大力開發老齡產業轉到積極調整老齡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上來,既解決老齡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動社會消費。政府應加強產業引導,為相關企業提供老年消費需求信息,提供商品開發、產品生產的政策支持;同時引導老齡人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幫助老年人合理消費,愉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