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情況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8W

目錄

農村情況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情況調研報告第二篇:農村教育情況調研報告第三篇:關於農村養老情況調研報告第四篇:關於xx鎮農村文化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第五篇:關於集賢縣農業農村人才情況的調研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情況調研報告

我們的調研報告也主要圍繞着我市農村如何開展社區化服務和管理工作這一核心主線來展開。至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佈局規劃等工作,雖然為農村社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不屬於本次調研報告的範圍和內容。

(一) 我市農村社區建設歷程簡要回顧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並把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展了探索。總體來説,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農村社區建設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是形成工作思路階段(xx-xx年初)。xx年,在城市社區建設取得顯著實效、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我市確定了“鞏固提高、延伸拓展”的社區建設工作新思路,適時提出了城鎮社區建設、農村社區化管理的概念;xx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城鎮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對推進城鎮社區建設進行了部署;xx年3月,市委、市政府發佈《寧波市統籌城鄉發展綱要》,正式把農村社區建設列入統籌城鄉發展的“六大工程”之一;xx年1月,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現代化和諧社區建設的意見》,把農村社區建設納入了和諧社區建設的範疇,標誌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正式啟動。這一階段,在市級層面主要通過實地調研、召開研討會、開展學術研究等方式,對農村開展社區建設的必要性、現實條件、內涵、工作任務等問題進行探討,確定了把農村社區建設定位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部分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把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突破口的工作思路,為下一階段的試點工作指明瞭工作方向。與此同時,在這個階段全市各地廣泛開展了撤併村、新農村建設、“百千工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等工作,為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性條件。此外,xx年以慈溪市在宗漢街道廟山村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為起點,慈溪市、鎮海區等地相繼開展了試點工作,不斷積累工作經驗,這些試點為在全市開展試點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二是開展試點階段(xx初-2014年初)。xx年4月,慈溪市、鎮海區被民政部列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市(區),由此拉開了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序幕;2014年5月,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寧波市農村社區建設指導標準(試行)》,初步明確農村社區建設的內涵和任務;2014年11月,市民政局在慈溪召開全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全面

總結xx、2014年試點工作經驗,並明確下一階段全市農村社區建設的目標任務;2014年12月,市委出台《關於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加快推進新時期我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又做出了重要部署。這一階段,市級共下撥1580萬元福彩公益金資助全市158個村開展試點,加上各地相繼開展的縣(市、區)級試點,全市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的村達到391個,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15%,通過在全市範圍內大規模試點工作,積累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完善社區服務、規範社區管理等豐富的工作經驗。

 

第二篇:農村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院系:動物科技學院

專業:生物科學(動物方向)

班級:生動1202班

姓名:林洋

學號:20140201446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育作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話題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教育,應分為校內的教育和校外的教育,即普遍意義上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在教育問題上,我們國家也在不斷地出台新政策,新課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這些都顯示着農村的教育問題也是農村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教育情況的現狀

沁縣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北部。東接襄垣、武鄉,南鄰屯留,西部與沁源毗鄰,北部與武鄉及晉中地區的平遙接壤。居省城太原與市府長治的中軸線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政治、軍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冀州門户、潞澤咽喉”之稱,總面積1297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14年),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這次的調查主要是針對我們縣的部分學校的教師,學生,家長,瞭解到本縣的一些教育現狀和問題,並作出了相對的一些研究。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育事業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一些改革的優勢逐漸凸顯,一些弊端也日漸放大。對於教師而言,有的人對教育體制改革適應的很好,積極的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做出相應改變,有些教師雖也在改變,只是效果上很不明顯,或者有的教師沒有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仍是以自己講課為主,課上與學生的互動極少,甚至沒有。家長看來,如今的教學硬件設施在逐步改善,但是師資力量卻是很不平衡,隨之帶來的是學生分佈的不均衡。農村學校往往是外表光鮮,實則學生極少,有的還呈現日趨減少的現象。對學生而言,有的學生習慣了新的教學方法,能真正玩轉課堂,而有的學生則不能很好接受,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學到課上要求掌握的內容。

二、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的授課能力參差不齊

在農村,由於學生不是很多(相對縣城裏的學校),不同老師對教學的態度也是不同的,

有的老師兢兢業業,對待學生態度很認真,但是有的老師仍是以原來的教學方式在上課,沒有很好的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這對學生的接受知識也造成一定影響。

2、家庭教育問題凸顯

有的學生由於家裏過度縱容或不管教,因而變得在學校不約束自己行為,對課堂秩序等方面造成不好的影響。

3、教學資源的不均衡

由於經濟原因,好多農村學校只有一台或兩台多媒體設備,學生並不能很好的利用資源,還有一個原因是多媒體設備維修費用貴,所以一般是不批准使用的,頗有買了是用來看的的感覺。

4、學生思維受侷限

有的老師會讓學生主動上講台授課,對於這樣的機會,有沒有勇氣是一方面,得到機會能不能突破創新,不循規蹈矩又是一方面。然而能很好的做到這方面的學生少(感謝訪問本站:)之又少。

三、我的看法及建議

教師

1、定期教學交流

定期教學交流,評比,積極鼓勵教師寫教學反思和總結,提倡原創,杜絕抄襲。真正的進步不在於各種總結的數量,而在於老師們思想是否進步,緊跟時代。

2、多樣化授課方式

例如國小語文可以提倡自學,在學生自學後由老師進行引導,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國中高中可以提倡學生講課,鍛鍊學生的能力,學生講課後教師要做出相應評點。如語文中的一些古文可以在學習後,寫成劇本,由學生自己組織表演,加深印象。

3、學會管理學生

隨着時代的發展,網絡的迅速普及,現在的孩子已不能同以前同等對待,更何況三年一代溝,可以説不同屆的學生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管理這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多與別的老師交流經驗。

家長

1、督促孩子學好課內知識,鼓勵孩子在課外時間多看書,不要認為只有課本才是該看的,雜誌,報紙什麼的都不重要,課外書不能僅限於古今中外的名著,這樣會閉塞孩子接受外來新事物的途徑,容易形成不愛讀書和只讀死書兩個極端。

2、生活習慣很重要。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很重要,家長要讓孩子有禮貌,見了認識的長輩,同學,朋友要主動打招呼。為人處事要張弛有度,當然不是讓把孩子調教成老油條,但是起碼待人接物上要落落大方。這個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家長規範自己的行為,起到表率作用。

3、家長要注意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而非單方面的學習成績的好壞。

4、管教好孩子。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而一般情況下父母是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管教孩子是一門學問,很多家長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怎麼怎麼好,有什麼樣的特長,等等。總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卻很少有家長經常誇獎自己的孩子,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好現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固然是好的,但是一味的貶低自己孩子的能力,打擊他們的信心,並不是正確的做法,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在他失落,自卑的時候予以誇獎鼓勵,在其自大是及時勸導或者適度打擊。

學生

1、做事多考慮後果。

2、培養良好的習慣並堅持不懈。

3、不要事事隨大流,要善於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在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各種緋聞,謠言更是傳的風生水起,屢禁不止,學生更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能被輿論引導,做出不法之事。

4、要學會盡“孝”。孝是生而為人必須學會的一件事,也是民族品德中很重要的一點,孝是一門學問,也是每個人的必須課。

5、要樂於表達,樂於記事,樂於承受生活帶來的苦難。培養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6、學會交朋友,不要困於個人的小圈子,也不要覺得朋友越多越好。要多交益友,勿交損友。 相關部門

1、教材改革應有利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教

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於學生探究,並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2、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並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

3、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4、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5、建立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週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

6、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製度。

國家

繼續關注農村發展,教育事業是一項見效很慢的工程,要持之以恆的支持,不斷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環境,由城市向農村推進的教育改革要貫徹落實等。

以上為本次調研的調研總結,由於沒有具體的數據,僅代表個人觀點。

第三篇:關於農村養老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養老情況調研報告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養老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迴避、必須解決的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34億,超過總人口的10%,全國70%以上的老齡人口分佈在農村地區。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根據此次平山縣南街村調研情況,得出如下數據及存在問題:

(一) 老年人身體狀況及醫療情況

1. 在訪問調查的老人中有93.9%的老人認為自身健康,能夠自理,6.1%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經常體檢(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佔三分之一,而其餘的老人很少或從未體檢。

2. 在醫療保障方面,80.3%的老人蔘加了新農合,12.1%的老人選擇了商業保險或其他醫療保障,但仍存在7.5%的老人沒有選擇任何醫療保障。

3. 在就醫的問題上,98.5%的老人選擇“大病去醫院,小病在家吃藥”,而

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醫。不就醫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費用過高和手續繁瑣。

(二) 農村養老的現狀與特點

1. 在訪問的老人中,87.9%以上的老人依託家庭養老,入院養老及居住社區養老佔6%左右。老人大部分與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當多的老人單獨居住,而他們感情與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較為密切的聯繫。

2. 半數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顧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夠自己料理,請家政保姆及住養老院者只佔很少比例。

有以上數據分析,農村養老方式以家庭養老為主要形式,以社會養老為補充養老形式。

(三) 關於農村養老院的情況

農村中只有很少的養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並不知曉養老院的具體位置。此外,養老院的環境較差與收費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費用,是老人不願進入養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願去養老院是因為擔心周圍鄰居的評論,擔心鄰居認為子女不孝。

(四) 農村老人的生活情況

農村老人,21.2%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資或養老金,36.3%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費用,10%左右老人辦有養老保險,20%左右只依靠務農獲得生活費用。目前,多數老人的工作是幫子女帶孩子,另外,務農、家務、個體經商的老人也佔一定比例。 絕大部分老人不擔心子女不會履行贍養義務,一部分老人擔心沒錢治病及年老孤獨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假設下,多數老人會向村委會或組織反應,讓其出面説服教育,而少數老人會選擇忍氣吞聲,自謀生路。

生活中,老人經常傾訴的對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圍的鄰居親友,也不乏老人會向孫子女和村幹部傾訴心聲。老人的娛樂活動多為打牌、麻將、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幾乎所有老人都會選擇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電視。

總體看來,該村多數老年人很少有孤獨感,也有個別老人認為自己孤獨寂寞。

(五) 老年人對國家養老政策的瞭解

只有略微超過三分之一的老人對國家養老政策有所瞭解,很多老人並不清楚國家的養老政策。

綜上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 雖然農村養老事業得到一定發展,但農村老人絕大多數還停留在

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階段。

(2) 對農村老人的醫療保障、社會福利落實力度不夠,並不能使所有

的老人生活受到保障。

(3) 社會養老體系不夠完善,養老院環境差及宣傳力度不夠,讓很多

老人放棄去養老院養老。

在農村養老情況的調查過程中,我們採訪了“孝老愛青”模範——李志鳳,她的孝老事蹟也體現完善農村養老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加大對青少年的教育。

由此次調查可以得出中國農村以家庭養老最為普遍。家庭養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於:第一,我國農村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由於農村地區間的發展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短時間內不可能在全農村範圍內推廣養老保險制度,這決定了家庭養老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農村養老的基本方式;第二,農村家庭服務業不發達。由於疾病纏身、自理能力較差,他們難以安度晚;第三,傳統的思想,文化觀念對農村老人生活習慣的感染和影響。隨着年歲的增加,農村老人抵禦生活風險的能力越來越有限,對家庭人員的物質、精神依賴亦會增加。

當然,現代社會中國農村家庭養老方式面臨很多挑戰

(一)由於計劃生育的貫徹,使得老年人子女減少,家庭規模縮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的養老壓力增大,社會負擔加重,使得養老問題日益尖鋭。

(二)競爭壓力增加、人口流動加快、代際傾斜嚴重。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越來越快,大量農村的年輕人進城打工。迫於崗位的競爭壓力,忙於工作和事業,使他們無暇顧及老父和老母;同時,一些青年夫婦較重視子女的教育和成長問題,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向獨子或獨女傾斜,產生了“重幼輕老現象”,這對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實際的生活質量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傷殘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同時,隨着年齡增長(特別是超過75歲之後),老年人口健康狀況有所惡化,患病率、傷殘率會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將更多地需要日常護理、生活照料和社會服務。這一切必將加大家庭的負擔,也必將導致年輕人消極拒養老人情緒的增加。

各種挑戰因素的結合使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開始瓦解和分化,這就是子女養老和在家養老相分離的態勢,而且子女對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象過去傳統模式下那麼密集和經常了。這是傳統家庭養老制度在現代化衝擊下的一種變革。導致這種變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兩個因素在農村正在逐漸突出:第一,兩代人的居住偏好。喜歡分開過,是現代人特別是青年人的時尚,也可以説是人的現代性的一種表現。有

其他組織,對我國多個省市的一項調查表明,2/3的農村青年婚後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老人那一端,也有個圖清靜、少麻煩的想法。第二,家庭人口外流或外遷因素。子女不在身邊,在外地學習或工作,條件不成熟,兩代人只好分居兩地。顯然,作為家庭養老,無論是傳統模式抑或現代模式,有二個基本因素決定家庭養老的質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關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經濟實力、健康狀況、人際關係。在農村,傳統孝道觀念的淡薄和老人自身經濟實力的弱小,決定了農村養老質量的下降,也決定了養老社會化在農村存在的空間正在形成。

解決我國農村養老的方式選擇及立法的價值取向

根據當前中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模式、社會化服務狀況以及養老的實際情況,家庭養老仍然是中國農村中的主要養老方式,只不過這種家庭養老已不再是傳統的家庭養老,而是以家庭作為養老的載體輔助於多種養老方式的農村養老模式。可以這樣説,不管今後農村養老如何改革,家庭作為養老載體的地位是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替代的。因此對於家庭養老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我們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切不可以偏概全,隨意放棄對家庭養老的研究和規範,更不可武斷地認為社會養老保險能夠完全替代家庭養老。

之所以説家庭作為養老載體的地位是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一,家庭養老的成本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員更便於照顧老人,無需由專人脱離生產而專職對老人進行看管,既不影響生產,又不影響養老。第二,我國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不高。由於諸多的原因,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的全面推廣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還很低的情況下,家庭養老這種古老的養老方式不能隨便地減弱或放棄。第三,家庭服務業不甚發達。即使人人都參加了社會養老,年老時有一筆可觀的收入,但由於農村家庭服務業剛剛起步,從事家庭服務的人員十分有限,因而,如果沒有家庭這個養老載體,老人們即使手中握着錢也仍然無法安度晚年。第四,思想觀念、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對老人養老載體選擇的影響。傳統的“子孫滿堂”觀念在農村依然根深蒂固,年老人隨着年齡的增加,對家庭的依賴性、對子孫理解的渴望會進一步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拿到保險金的老人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家人而與他人生活在一起嗎?很顯然,家庭永遠都是最理想的養老載體。但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的觀念更新以及人口的流動對家庭養老造成了強烈的衝擊,單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規對家庭養老進行規範已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農村養老制度,必須將家庭養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養老的載體與養老的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家庭願意承擔養老責任,但沒有物質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無法得到保障;或者相反,老年人僅有資金上的保證,但無人對其進行照顧,其生活也是難以得到滿足。所以,在鞏固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須在農村強制推廣社會養老保險,使農民建立防患意識,在其年輕力壯、創造力最強時,能有少部分的儲蓄,以備年老、多病沒有生活能力時所用。

鑑於上述分析,

我國農村養老立法的價值目標應該定位於:以家庭養老為主導,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引進商業養老保險,建立多種形式並存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第四篇:關於xx鎮農村文化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xx鎮農村文化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農村文化現狀

xx鎮地處閩江中游北岸,轄x個行政村和x個居委會,擁有近xx萬人口,系國家重點項目xx庫區移民遷建重點鄉鎮。庫區搬遷20年來,隨着廣大人民羣眾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xx鎮逐步建起了綜合文化站、農民閒活動中心、農民健身活動場所和文化廣場,辦起了農家書屋和農民畫室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民羣眾的文化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閩東庫區文化。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由於受經濟條件和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程度的制約,我鎮農村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

1、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滯後。從全鎮x個村和x個居委會來看,文化基礎設施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發展很不平衡。其中雙坑村文化廣場佔地面積5200平方米,計劃投資80萬元,目前只完成投資30萬元。

2、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思想認識不夠。長期以來,存在着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重城市文化、輕農村文化的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同志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經濟和工農業是硬任務硬指標,文化建設是軟任務軟指標,主觀上感覺文化工作很虛,看不見摸不着,很遙遠 1

不實際,可抓可不抓,況且文化工作出成效不是幾天或幾個月的事,而是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着人們的行為和舉動,因此就用短期行為來替代長期目標,對待文化工作應付檢查的多,真抓實幹的少。

3、農民文化出現邊緣化。沒有了鄉土文化薰陶,又加上受市場經濟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農村鄉土文化出現邊緣化程度增強。如我們從調查瞭解的情況看,我鎮擁有x個行政村(居),而農家書屋卻只有8個,遠遠滿足不了農民羣眾的知識文化需求。特別是比較偏遠後洋、村裏等村羣眾的知識文化來源途徑比較少,導致農村文化存在很大缺失。

4、農村文化建設投入經費不足。今年我鎮的人飲工程、黃樟公路等為民辦實項目緊鑼密鼓,可用文化陣地的資金不足、缺口較大。計劃投資60萬元建設的一座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功能齊全的鎮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資金尚沒有着落,以及雙坑村文化廣場也因資金供給不足而暫時停工。

5、農村文化協管員的素質和待遇有待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文化工作的要求。xx鎮共擁有農村文化協管員13名,但都不是專職文化幹部而且沒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協管員,對農村文化工作不是很熟悉,還不能隨心應手地抓好文化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

三、加快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促進農村

文化繁榮和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文化設施是開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必備空間,是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必要前提,對保障人民羣眾文化基本權益、提高農民羣眾整體素質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加強我鎮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黨委、政府要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當地的總體建設規劃中。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落實本地文化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並在規劃、建設、投資、土地等方面予以傾斜,共同推動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二是要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確保公共文化設施的正常運行。

2、要深刻認識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要正確認識文化的作用。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滿足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徑,對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其次,要正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可從兩個層面理解“文化”:一是精神的文化,包括人的政治思想的樹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養的薰陶、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素質能力的培訓、思維方式的引導等方面。二是物質的文化,包括文化活動的方式方法、載體與場所、產品與內容、組織與實現等各個方面。

3、加大對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努力打造成為農村鄉土文化新特色,以此來弘揚地域傳統民族文化,激勵中國小生奮發圖強,健康向上,激發他們愛國、愛鄉、愛家,熱愛自己民族的大眾文化熱情,倡導鄉風文明。同時鎮文化站在農家書屋的建設、管理和使用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一是在選書配書上因地制宜。鎮文化站根據各村(居)農村經濟產業特色和農民需求特點,在內容選擇上將簡明、通俗、易懂、實用的農業科技、文學、生活、婦兒等6類圖書,配送到各個農家書屋,以此滿足農民羣眾的實際需要。二是在開放時間上因時制宜。在農家書屋的開放時間上堅持以人為本和因時制宜的原則。各村(居)根據農民的作息時間規律和農業生產規律,確保農民羣眾的借閲時間需求。三是在管理操作上嚴格依規。每個農家書屋都制訂了書屋管理制度、管理員職責、圖書借閲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選配了有一定文化層次、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專、兼職管理員進行管理。並組織開展管理人員培訓,使得在圖書分類、登記、上架、保管和借閲等全部過程嚴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對農家書屋的所有書目都經認真核對、接受、登記管理,促使農家書屋管理科學化和規範化。

4、大力實施農村特色文化戰略。農村文化底藴深厚,民間文化多樣,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抓實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特色文化。作為xx鎮而言,在

文化發展方面,一是以xx、xx等為代表的外出學習油畫製作的青年,他們在外學成歸來後,在自己的家鄉創辦了鼎豐、創野和創藝等多家油畫工作室,招募學生、接收國外訂單,逐步形成雙坑村油畫產業雛形;二是xx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內設棋牌室、書刊閲覽室、青少年文體活動室、綜合展示廳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點,擁有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生活、文化、少兒和綜合等各類圖書3000多冊,同時,文化站還建有多功能活動廳、培訓基地和宣傳專欄等配套基礎設施,以此打造文化新亮點。三是呼籲文化部門挖掘和推薦健康向上鄉土文化,並積極引導和宣傳,營造農村良好文化宣傳氛圍。四是鼓勵和支持鄉鎮以地方鄉土文化為依託,創作貼近農村生活題材的鄉土文化產品,通過宣傳,羣眾反應好的要予以獎勵,從而充分發揮文化站的陣地功能。

5、要提高農村文化工作隊伍的業務素質

做好基層羣眾文化工作,離不開一支素質高,專業技術較強,切實能發揮作用的羣文專幹隊伍。首先,要嚴格崗前考核。只有符合崗位要求並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才能擔任農村文化專幹工作,要鼓勵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從事文化工作,提高農村文化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加強對村級文化協管員的選拔、任用和培訓,實行崗前考核制度,嚴把“入口”關。其次,要強化業務培訓。要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隊

伍的業務培訓,深入學習上級有關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會議精神、指導方針、先進經驗、發展現狀等知識。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增強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再次,要拓寬用人渠道。要組織專家學者和專業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基層,不斷加強對農村文化隊伍的培訓與指導,積極培養農民羣眾文化骨幹。要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文化經紀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民間文化方面的積極作用,為農村文化建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總之,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艱鉅的任務,又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築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水平,並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鎮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全鎮人民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為我鎮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第五篇:關於集賢縣農業農村人才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集賢縣農業農村人才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農業部下發的《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4年陽光工程任務申報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14]3號),按通知要求,抽調相關人員認真對集賢縣的農業及農村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業農村人才的需求和機構等方面進行了調研,進行整理和分析,並形成報告。

(一)總體情況

集賢縣行政區劃面積2283.4平方公里,轄5鎮3鄉159個行政村和2個國營農場,總人口32萬,農業人口約18萬。集賢縣是全國產糧大縣、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有“中國大豆浸油之鄉”的美譽,特色產業突出。我縣特色產業突出,堅持“園區引領、產業支撐”的發展思路,農產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經貿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遊5個產業快速發展。有糧食加工企業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萬噸以上。年產原煤110萬噸以上,華本能源煤化工等項目正在引領煤炭產業由原煤生產向資源深度開發轉化;有各類專業市場40餘個,集賢商貿城是全省十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全國文明市場,板子房瓜菜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西瓜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區、煤炭市場、糧食市場和三江農資批發市場市場繁榮有序,購銷兩旺。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結構情況

1、從年齡結構上看,41歲以上的共約有74680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31.3%;40歲及以下的共約有116950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60.7%。

2、從學歷結構上看,國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4.6%;國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75.4%。

3、從性別結構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4.3%。

4、從行業分佈情況上看,全縣共有鄉村管理人員443人,佔實用人才總數的14.1%;生產能人共有1350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60.3%,其中種植能手730人,養殖能手170人,林農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經營能人共有368人,約佔總數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約佔總數的13.5%,其中技能帶動型人才226人,文體類人才189人。

(三)適應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結構。

(1)根據我縣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需求,缺少開設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觀光和旅遊農業、生態農業等專業;

(2)根據我縣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在保持以一產專業為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的專業設置,特別是要加大農業工程類專業比重,如農業機械化、農業電氣化等專業;

(3)根據我縣現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質量檢測不高的現狀,要增加農產品精深加工與保鮮、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等專業;

(4)針對我縣是全國產糧大縣、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要不斷加大農機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四)我縣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需求情況預測

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現代農業發展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升級和農業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實用人才需求量將越來越大,預測2014來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需求量為4080人,其中農機服務人員:990人、種植業服務人員:600人、畜牧、漁業從業人員:250人、獸醫服務人員:160人、農業經營管理和農村社會管理人員:1660人、涉農企業及休閒農業從業人員:420人。

集賢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

讀了本文的人還看了以下的文章:

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我市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情況調研報告

2014取消農業税後基層農村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取消農業税後基層農村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