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1

隨着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嚴峻。如何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保存實力、求得發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列入發展規劃中。而企業文化,就像拯救企業的靈水一樣,地位愈加突出。那麼,什麼是企業文化呢?很多企業幹部和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概念依然很模糊,他們普遍狹窄的認為企業的牆報、廣播和業餘文化生活就是企業文化。其實企業文化的範圍很廣,而遠不是這麼簡單。那什麼是企業文化呢?

為了更好的瞭解企業文化的本質及其作用,本人於x年x月至x月x日通過訪問法,資料蒐集法對xxxx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調查。總體來説企業文化,很廣泛從多方面對於企業的發展提出理念,對於人才的要求有獨到的見解。然而企業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問題,就這些問題而展開分析,並提出改進的建議。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年,位於xx市福田區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劉某某,註冊資本(萬元)100,公司的經營範圍: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服裝設計,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不含專營、專賣、專控商品);計算機系統集成;弱電工程設計;計算機軟件、硬件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微波產品、電子產品的技術開發及銷售(不含限制項目)。

(一)以品質為基?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質量保證體系,在管理上堅持:"優秀人才、優秀品質、優秀服務"。產品的質量是我們的誠信。推行:零缺陷服務,為用户提供滿意度。

(二)以創意為發展

勇於創新,創新是高科技公司的靈魂,是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礎,是取得競爭優勢、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時刻虛心學習、永遠大膽創新,是每一個員工的責任。

(三)以成果分享為共同目標

一個成功的企業,只有不斷的分享,在此過程中也要不斷的接受批評,()而管改進自我,以優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務客户、服務社會。

一個企業的文化體現在管理上。對於以上企業文化的分析,發現企業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問題:

(一)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企業文化中可以看出,對於企業利益與品質的保證較多的,相對而言對與員工利益的保證就十分欠缺。比例過分的失調,很顯然只有的體制實行起來,不能靈活應對,涉及範圍太校現在市場發展迅速,而企業不能夠與時俱進,對於制度給予相應的改善。陳舊的制度導致員工工作缺乏動力,也使得許多員工也抱着混口飯吃的態度工作。很多員工認為自己在公司的發展空間小,不能夠很好的體現自身的價值,在企業文化中也提到了“優秀人才”但是根據調查很多人都沒有受企業任何專業的培訓。這也暴露的體制不能夠很好實施的缺點。

(二)公司員工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

很多公司員工認為企業文化,那是公司高層的事情,與自己沒有多大的利益關係。也不會想花時間在這上面。更多是考慮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公司在企業文化上的宣傳力度很欠缺,在調查過程中也有高層説到:現在工作繁忙,很難有時間去做文化建設的宣傳和配合工作,對於如何宣傳企業文化感到束手無策。還有些人認為企業子要效率好,那麼企業文化就會自然形成。這也是現在階段絕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業文化上沒有良好的溝通平台

公司自身對於企業文化的瞭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為第一,員工對企業目標缺乏具體的瞭解,沒有形成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危機而感缺乏,企業的歸屬感不強,時常表現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於分工不太合理,出現了互相推工作的'情況,經常以“很忙”來拒絕參加院內的文娛活動,同事間往往只存在工作關係,缺乏潤滑。中層領導班子的管理能力問題突出,院中層領導班子成員大多是由專業技術拔尖的員工擔任,他們的普遍特點是工作壓力、工作責任越來越多,管理任務繁忙,對於管理上的知識沒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所以導致了企業與員工矛盾重重。

(一)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樣,機制靈活,卻又不失威信。涉及企業本身的利益以及員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同時要取得全體員工的一致認可,追蹤全球最新技術、經營管理理念。給予員工不斷的培訓、深造機會,激發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堅持以人為本,廣為接納和儲備具有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專長的科技人員,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識結構,為企業創造更多財富。

(三)加強對於企業文化的宣傳

首先明確企業的奮鬥目標,召集員工對於企業文化的共同學習,使其對於企業文化有深入的瞭解。不定期詢問員工意見,還可以同時創業企業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體文化特色、創新文化特色、求實文化特色、服務文化特色等,讓員工參與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雙向溝通的模式,讓員工與企業間形成良好溝通

企業對於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瞭解。對於員工要給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瞭解員工對於企業的看法,認真的考慮或者採取接納。讓員工對於企業有較強的歸屬感,企業對於員工給予更多積極的關注,可以公開的鼓勵員工,挖掘他們的潛在的能力。在節假日給予適當的問候。開展各種活動,拉近員工與企業之間的距離。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使企業內運作順暢,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過對於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業文化方面調查之後的所感。通過這次的調查過程認識到企業文化實質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凝聚員工歸屬感、提高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優秀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價值觀塑造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對人的管理與對物的管理的有機結合。一個企業具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在現在商業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2

隨着國家對職業技術教育的不斷重視,職業技術教育也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學校要想快速穩健的發展必須要有一支具有較強專業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有效地提高專業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促進職業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組織了這次青年教師下企業鍛鍊的實踐活動。我有幸作為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師參加了有張家港職業教育中心校和江蘇新美星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期間,我始終保持積極主動、嚴謹勤勉的工作態度,虛心接受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員工的指導和要求;自覺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勞動紀律,發揮了團隊協作精神,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培訓。

具體工作中,我與參訓老師一起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實踐鍛鍊,從基層操作工作做起,經歷金工事業部、含非事業部、流體事業部、包裝事業部、灌裝事業部和生產管理部等六個部門,全面瞭解了企業經營管理狀況、業務範圍、運作方式;學習管理制度、業務流程、操作規範、行業標準等基本情況;實踐機械裝備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崗位職責、任職條件;熟悉企業所應用的專業知識,吸收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

一、實習企業介紹

新美星,中國高端液體(飲料)包裝機械專家與領導者。致力於為全球液體飲料工廠提供有競爭力的全面解決方案和服務,為客户創造最大價值。今天,新美星擁有兩大研發、製造工廠,佔地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液體(飲料)包裝機械研發與製造基地。公司總部位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多條高速公路及國際機場相鄰,交通便捷。公司業務涵蓋飲料、酒類、調味品和日化用品等四大領域。至今,已成功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達能、雀巢、娃哈哈、康師傅、三得利、達利、中富、統一、銀鷺、怡寶、景田、椰樹、奧克、加加等國內外著名液體(飲料)工廠提供了優質的設備和完善的服務,產品同時銷往歐洲、東南亞、中東、美洲、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實習內容

1、包裝事業部:瞭解包裝的各道工序的加工圖紙及工序、生產進度與安裝工藝、物流申請流程及工序定額與工時的知識。如:大電箱的裝配、軸承組件的裝配、理瓶部件的裝配機器人裝箱機等。

2、吹罐事業部:瞭解灌裝機安裝基本常識和整個安裝過程、熟悉吹瓶機的基本原理和運行調試工藝流程、掌握部分零件的裝配。如:灌裝閥、旋蓋頭、瓶夾和升降總成等。

3、含非事業部:瞭解啤酒機、易拉罐、含氣飲料等機器的基本結構有機工作原理、掌握部分零件的裝配。如:等壓灌裝閥、啤酒閥、排氣控制組件等。

4、金工事業部:瞭解車間崗位設臵及設備的概況、參加普車、鉗工、數車、加工中心、銑牀、鏜牀、刨牀、磨牀和插牀等設備的使用及維護。參與了部分工件的加工。如:排氣套、連接板、螺桿和調節杆等。

5、流體事業部:瞭解殺菌機、無菌氣、消毒液調配、cip清洗、水處理系統等機器的裝配、瞭解設備製作過程和品質的注意事項。如:殺菌機的裝配、cip清洗等。

6、生產管理部:設備科、外協科、電氣科、質檢科和設備科的實踐。

三、學習思考和提高

1、中職教育教學理念的新突破

下企業實踐,像企業工作人員一樣上班下班,從事企業員工相同的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使教師們體驗了企業工作的艱辛,更重要的是普遍感受到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需求存在的距離,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範、用人標準與管理制度,在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認識。這為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需求規格、重構物流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創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符合職業能力形成規律中職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明確了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從而實現教師重構課程教學內容能力的新提高。

2、豐富了專業教學資源

下企業實踐,教師們瞭解了機械裝備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了企業的現場環境。收集了崗位操作技能、作業流程中的有關單證,進行了詳細的生產過程記錄,並且拍攝了照片。一方面,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更為專業實訓室的建設提供了大量實際、生動的素材,豐富了專業教學資源庫;另一方面,這些資料還可充分應用於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以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3、實踐經驗的獲得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對下企業實踐,我們提出了要求,學習中要帶着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和任務去學,深入生產一線。教師們瞭解和實踐了機械裝備行業先進的設施設備,凡在專業教學資料中講解的設備,在這裏基本上都能看到,而且在工作中還親手操作了。經過這次鍛鍊,教師們表示專業課程中將不再是紙上談兵,可以非常自信的跟學生介紹這些設備的功能和使用,並且馬上把實踐操作的經驗寫入校本教材。

另外,教師們還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企業在技術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需要和當前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究竟在什麼地方,得出了要能夠使中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有用武之地,使他們能夠得到企業的認可,就必須根據不斷變化的企業技術需求和產業發展來適時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教材內容。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動手能力很重要

企業需要的是技術熟練的工人。因此,作為職業學校來説,就應該把實踐教學環節放在一個重要的位臵,從學生一入學開始就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熟練和強化實際操作技能,到畢業時就能夠在短暫的培訓後馬上進入正常工作,給企業帶來穩定和及時的利潤,職業教育的目標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校應該把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作為大事來抓,除了國家投入的建設資金外,各地政府和各級教育部門、各職業學校也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從各學校的辦學實際出發,下大力氣、花大成本來搞好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該大力發掘社會資源,與企業、行業聯合辦培訓基地。採取校際間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化配臵和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以緩解大多數學校基地建設的資金缺口難題。

二、教材改革很重要

要真正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就必須根據企業的發展,定期地到企業進行市場調研,不斷地改進教材內容,把最新的東西不斷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講義中去,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益。目前通行的教材不符合中職生本身的特點中職生就是由於學習能力差而被普通教育淘汰下來的,如果繼續強調教材的知識系統性,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開發校本教材成了我們可以説是不得已,也可以説是出於自發的一種選擇。要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企業的需求,要關注社會的需求,主動改革教材的編排,把問題的關鍵放在通過怎樣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上。只有自己開發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才能滿足學校的教學需求,才能在職業學校之間的競爭中展現自己的亮點,在同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要抓教師素質建設

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職教師資隊伍仍然是當前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環節,教師的數量、素質、結構以及管理都還難以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要着力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實踐教學能力,要以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為重點,着力培訓一批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骨幹教師。對學生要求如何如何,但教師的水平達不到,那終究還是一句空話。因此,要先讓教師接受最新技術的培訓,各學校要定期派一些教師到企業或其它地方去吸收新知識,瞭解新的技術需求,並將之融化到平時的教學中去。

四、要搞好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工作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之間,隨着普高(普通高校)熱的升温,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也日見低下,會考後半段考分的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這些學生在學校裏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習的認知能力水平較低,學習焦慮現象比較普遍。情緒自控能力較弱,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社會適應能力較差。自我中心意識過強,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他們進入社會的一個普遍特點是眼高手低,怕苦怕累。所以,對於中職學生,要從一開始就抓好職業生涯指導工作,把企業文化引入學生德育教育,灌輸按勞取酬,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勤勞致富的思想。要教導他們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遵守紀律,遵守時間,遵守規章制度。培養他們學好專業技能、樹立刻苦鑽研精神、在社會上和企業裏要有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3

一、企業財務狀況

“xx公司”於1999年11月成立,從事摩、汽配生產,現有註冊資本118萬元。至2003年10月止該公司累計虧損440萬元,潛虧60萬元,實際虧損500萬元。經營期間,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44萬元,銷售成本786萬元,管理費用239.9萬元,財務費用223.7萬元,銷售費用10萬元,產品銷售税金及附加2萬元,盈餘公積虛掛23萬元。2003年10月末資產總額1437萬元,負債1819萬元,所有者權益-382萬元,資產負債率126%,目前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

由於xx公司領導層對財務管理意識不強,從企業建立之初就沒有着手建立一套規範的財務運作機制,以至於在以後的發展和擴張中,使財務管理不可控制,幾年來企業連年虧損,步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這與其説是經營上的失敗,不如説是財務上的失敗。

主要有:成本管理失控,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是企業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xx公司從建立之初,沒有建立一整套的成本控制制度,沒有目標成本預測,也沒有成本目標考核制度,造成經營當中成本管理失控,其一、原材料攤消不合理,主要原材料未用完不辦理退庫手續,使其材料在車間積壓或混用,使成本不符。其二、自制模具所產生的材料消耗,費用,在各車間或工序領用時,不填用途或領用部門造成財務估計攤派,使其單位成本不實。其三、有的低值易耗品,輔助材料等未按財務制度建立有關明細帳或備查輔助帳,在計算時,一次性進入製造費用中,例:2000年1月份低值易耗品,2月份54號憑證中的電焊機,2月份58號憑證中電線等,未按逐月攤消,使當期成本過高。其四、財務人員更換頻繁,在核算過程中不按連續性造成成本脱勾。其五、外協加工費用攤派不合理,某產品需鍍鉻和烤漆後銷售,單位價格8元,不需加工單位價格3元,直接進入產成品分配,造成部分產品成本加大,單位價格不實,給銷售部門帶來誤導。其六、成品庫設置車間內不符合管理制度,易造成混亂,材料庫由庫管員自填領料單,上報資料是自編表而不是原始單據,從而出現了成品庫帳,材料庫帳與財務科帳不相符。由於這各方面原因使產品各品種的實際生產成本不準確,無法對生產產品的品種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

事實上,“xx公司”經營期間累計銷售成本786萬元,加上潛虧的60萬元,就已超過累計的銷售收入844萬元,不計算期間費用就已出現虧損,可見成本之高。這樣的結果,在銷售價格不能提高或者經營規模不能成倍增長或者產品結構不調整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生產銷售得越多虧得越多。事實也是如此:00、01、02、03年的銷售收入分別是:11萬元、71.5萬元、323.7萬元、438萬元,虧損分別是:15.6萬元、104.4萬元、155.2萬元、141.5萬元,累計銷售收入844萬元。累計虧損440萬元(不含潛虧數,含盈餘公積-23萬元)。

二、財務狀況分析

“xx公司”從1999年11月成立,至2003年10月止,經營期間,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44萬元,銷售成本786萬元,銷售成本佔銷售收入 93%。累計發展管理費用239.9萬元,財務費用223.7萬元,合計464萬元,佔累計虧損500萬元的95%,虧損500萬元,擠佔流動資金週轉,費用的節約是效益增加的直接途徑。預付帳款250萬元長期不收回參與流動,又未見資金佔用費收入,必須變相增加財務費用。固定資產淨值698萬元,佔資產1457萬元的49%,流動資金沉澱比重偏重。負債總額1819萬元中,借款1532萬元佔84.22%,其中部分資金成本高達24%。

舉債(借款)經營本是企業發展和擴張的一條捷徑,但企業採取舉債經營形式的前提是資金週轉速度較好,利潤率較高,這樣才能為還債奠定基礎。“xx公司”的實際情況是,2003年10月末的負債總額為1819萬元,其中:農行借款就佔1532萬元,是負債總額的84.22%,而在資金運用上,固定資產淨值698萬元,虧損500萬元,兩項計1198萬元,這部分退出流動的資金佔負債總額的65.86%,資金週轉緩慢勢成必然。不到35%的.資金流動難於承擔84%的資金成本,高比例的舉債失去了相應的利潤率作保證,那麼這個高舉債很快就成為導致企業經營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憑證附件不齊、原始單據不規範、報審制度不嚴格,例:a、所付款項,無任何支、收單位或個人簽字憑據。2000年1月17號憑、退股金110,000,00元,2000年2月42號、46號憑、付運費29,288,85元,付代收款30,000,00元,2000年3月17號憑、付材料款50,000,00元,基建款50,000,00元。b、有此物資採購只有經辦人2000年3月7號憑購雜貨一批,無物資回廠入庫單或物資驗收人簽字,這是企業管理漏洞。2000年元月1號憑、購重慶yy摩托車配件製造公司90型汽缸頭1526個,實際入庫500個,還差526個未辦入庫,但91,560,00元貨款已全付,財務帳上未掛任何往來。c、2000年3月16號憑,直接預付缸頭款20,000,00元,無任何簽字和收款單位憑據。2000年3月20號、40號憑、無任何領導簽字和收款人憑據,直接在憑證上支付現金10,000,00元、20,000,00元。

2、不嚴格按現行權責發生制核算,説明財會基礎工作有待加強,財務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應收款421萬元,其中:預付帳收304萬元,內有250萬資金劃出長達19個月,又無利息收入反帳。

4、銀行存款帳户未按開户行、帳號分明細,未定期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存在管理漏洞。

5、沒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每個產品品種沒有實行目標成本制度,成本責任制。沒有建立成本考核獎懲制度成品庫帳,原材料庫帳與財務科帳不一致,成本計算缺乏準確性。成本計算單元主要材料耗用量,無法對成本升降原因進行定量分析。例:2002年10月末,生產成本出現負成本125,576.89元,已完工未結轉的模具修理成本35,851.69元未轉入產品成本。反映出成本結轉不規範。

6、虛做銷售20萬元(假髮出商品),利息支出20萬元,不及時記入財務費用而掛往來帳,汽車銷售20萬元,得而復失。合計60萬元,實際是經營期間的潛虧。預付帳款(加工費)逐月支付,現累計13,500,00元,財務無任何加工費協議或合同書,長期掛帳,這樣繼續下去,給企業帶來的也是一個潛虧危險信號。

7、2003年4月11日憑證,匯票匯出存款250萬元,付給武漢南華高速船舶工程公司,無請款單、無經辦人、無領導簽字,記“預付帳款”帳,時間長達19個月,至今未收回,也未見利息收入。發出商品,2000年12月25號、76號、89號憑中發內蒙摩托車237輛,成本價格為792,870,78元,2003年10月底結存594,267,67元/173輛,已沖銷售198,603,11元,資金調計嚴重不合規。

8、2003年5月68號憑證,產品銷售收入11萬元。

9、借款利息未預提分攤,影響當期成本費用均衡計算。

10、材料領料單填制不規範,有的無申領人、無用途。甚至出現庫管員代填發料單。

11、記帳憑證的原始單據不正規,有的收入用繳款單或其他單據為據。

12、未建立半成品加工核算帳務。

13、借款單、收據、報銷單的報批制度未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傳閲,保管不健全。

四、改進建議

重慶的摩托車和汽車生產是本市的支柱產業,對xx公司這樣的摩、汽配生產企業,是一個機遇。xx公司經過加強財務管理、降低製造成本、降低資金成本,企業走出困境是有希望的。現針對“xx公司”具體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附後。

1、盤活存量:及時清理收回應收款項;清理固定資產,對不用的固定資產變現。

2、加強銀行存款管理;按要求分設明細帳;按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由會計勾兑,出納清理未達帳。

3、編制資金計劃(季或年)表,便於靈活掌握和調度資金,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4、調整借款結構,降低籌資成本。

5、建立“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經營機制和管理制度。即:以市場為導向,成本為基礎,盈利為目的。

6、測算每個產品的目標成本,對每個品種的製造成本準確計算,對虧損嚴重的品種暫停生產。

7、在掌握每個產品的製造成本上,調整產品生產結構,對適銷對路,盈利較好的品種要注意擴大生產。

8、建立建全各項成本管理制度,從材料購、消、存,到產成品入庫、銷售等整個生產銷售環節制訂相應的控制,稽核制度,嚴格執行。

9、建立成本目標考核制度。將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部門、個人後,要及時對實際成本進行考核,並給予一定獎勵,鼓勵人人蔘與成本管理。

10、以財務科為主,不定期對成本核算過程進行核對,分析差異原因,提出解決辦法。

11、建立“一枝筆”審批制度,嚴把開支關。

12、建立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做到收支有合理依據,帳帳相符、帳證相符、帳實相符。

13、嚴格執行工業企業會計制度,會計核算要連續、系統、真實。

14、設立總會計師,加強對財務的稽核,及時堵漏洞。總領財務管理工作,做到職權結合,加強和提高管理水平。

15、聘請常年企業顧問,不定期對財務核算管理工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審籤,提高報表使用的可信度。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4

一、東北地區衞浴建材市場基本概況

隨着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深入,東北地區的經濟建設一日千里,由此也帶動了房地產行業的一派勃勃生機。以瀋陽為例,20xx年,瀋陽地區將陸續有100多個樓盤投入使用,預計住宅銷售面積將在1100萬平方米左右,建材及相相關銷售在50億元以上,衞浴潔具的銷售同比將達到6~8億元。加上瀋陽對外埠周邊城市的輻射,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機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

二、建材市場調查分析

1、建材市場調查情況

2、競爭品牌調查情況

3、終端促銷方式情況

三、建材市場調研總結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築衞生陶瓷、石材和牆體材料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時,建材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種新型建材不斷湧現,建材產品不斷升級換代。

20xx年,中國建材行業受到政府宏觀調控的影響,產業政策調整對某些建材企業造成了一定衝擊。20xx年行業發展仍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產量與銷售額總體上穩健增長;中國建材行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依然較好。

20xx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又快又好發展態勢。生產銷售增速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有了新的改善。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3275億元,增長29.1%;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534億元,同比增長29.3%;實現利潤603億元,增長47.1%。

20xx年我國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52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實現利潤總額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

20xx年,在國家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措施的推動下,我國建材工業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總體保持了較快增長,主要建材產品生產銷售增速回升,價格水平止跌回穩,經濟效益穩定增長,建材投資熱情高漲,結構調整取得新的成效。

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將進入重大轉折時期,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時代。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製造業為主轉變為加工製品為主;技術上由從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跟進轉向自主創新;由粗放式的無序、準無序競爭轉向規範有序的競爭。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5

最新發布的一份薪酬排行榜顯示,20xx年第四季度,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為7789元/月。北京以超過萬元的月薪穩居排行榜首位,杭州、寧波、東莞的薪酬水平已經高於廣州,緊追北京、上海和深圳。

這份名為《20xx年冬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稱,雖然第四季度並不是傳統上的招聘旺季,但從數據結果來看,20xx年第四季度的職場競爭程度並沒有因為年底的觀望期而緩解,競爭指數穩中有升。其中,北京職場競爭最激烈,成都仍然是最受求職者歡迎的新一線城市。

珠三角長三角工資水平領跑全國

20xx年冬季,智聯招聘持續監測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職場競爭情況,根據平台大數據,結合在線企業招聘需求和白領投遞簡歷情況,分析得出《20xx年冬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下稱《報告》)

數據顯示,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7789元,本季度平均薪酬繼續上升,環比上升幅度2.5%。

?報告》認為,求職者在第四季度一般都在回顧和總結過去一年的職場收穫,也是職級評定,獎金髮放集中的時期,因此第四季度的整體跳槽意願不高。對於在這一時期有緊急用人需求的企業,大多會通過提高薪酬水平來招募人才,也是導致這一季度薪酬小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從智聯招聘在線監控的37個城市來看,各大城市的薪酬水平基本都有小幅上升。北京以10310的平均薪酬水平保持第一名,上海、深圳、杭州和寧波的排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的薪酬水平本季度表現突出,平均薪酬超越廣州和海口,從上一季度的第八名躍升為第六。從具體的薪酬分佈來看,東莞本季度薪酬上升,主要因高薪職位佔比較多,8000元以上職位佔比為29.2%,相比上一季度上升了2.2個百分點。

招聘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以10358元的平均月薪取代專業服務排名第一,絕對值相對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中介服務行業的平均薪酬也有所增長,以10292元的平均月薪排名第二位。專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的平均薪酬絕對值和排名均略有下降,以10003元排名第三。

從企業性質來看,不同性質的企業平均招聘薪酬有所變動,薪酬的相對排位也略有變化。外商獨資企業的薪酬水平仍然最高,為8323元,其次是合資企業,平均薪酬為8247元,再次為上市公司,平均薪酬為8196元。國企的薪酬水平排名有所上升,為8182元,位列第四。事業單位的薪酬水平排名有所下降,以8067元排名第五,民營的薪酬仍然最低,為7564元,絕對值相對上一季度有所上升。

20xx年第四季度,智聯招聘大數據顯示全國職場競爭指數略有回升,全國平均31人競爭一個崗位。

從不同城市的競爭指數來看,在智聯招聘監測的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20xx年冬季求職期北京的競爭指數依然高居第一位,為86.4,競爭激烈程度是第二名的兩倍之多,並且相對20xx年秋季競爭指數的絕對值82.4還有上升。

瀋陽的競爭指數超過深圳排名第二。雖然瀋陽的職位需求在上升,但投遞簡歷數增速更快。一方面去產能人羣再就業等因素持續加大人才競爭壓力;另一方面,瀋陽近期開展“三引三回”活動吸引投資,並頒佈“瀋陽人才新政24條“吸引就業,也在持續吸引其他東北地區人才流入。

新一線城市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需求增長也較為明顯,這些城市不斷更新人才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求職者。從競爭指數來看,成都、天津、西安等城市在需求熱度持續的競爭指數仍居高不下,意味着人才的持續流入。

新一線城市中,成都仍然最受求職者歡迎。除了成都本身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且生活環境舒適,也與其20xx年制定並實施的安居政策、促進就業創業項目有着較大聯繫。

報告稱,從整體來看,城市間的對比變化不明顯。雖然20xx年較多城市為吸引人才“放出大招”,但從競爭指數的變化上看,城市之間的人才格局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人才的供應及流動在短期內仍保持了穩定的節奏。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6

從調查的數據上看,從事會計行業的以女性職員居多,女性會計行業職員佔到了71.67%,而男性職員僅有28.33%。

從調查數據來看,80、90後佔據了調查數據的82%,可謂“鮮肉”當道,這反映了當今就業的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從事財會工作。根據財政部官網的數據推算,我國會計人員數量不低於1500萬,達到了全部就業人數的1.94%,這意味着,每100個人中,就有2個人與會計結下了不解之緣。

總體上看,大部分會計從業者工作年限偏高,工作3年以上的人數佔比高達80%,會計工作很穩定,值得大家託付一輩子。這也是很多人一直不願意跳槽到其他行業的主要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財務工作中的主力軍便是普通的會計人員,會計、税務專員、會計助理、出納加起來共佔了73.36%。同時,主管會計的數量和普通會計數量比例為1:3.77,這意味着在財務部門,平均每5個人便需要設置一個主管。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最多,佔比高達41.83%,初級職稱次之,但是隨着證書級別變高,擁有者卻越來越少。

會計從業者大部分是本科學歷,高達61.72%,會計從業者學歷普遍處於較高水平。

從調查到的數據來看,薪酬分佈區域最多的是6萬-10萬/年,共計有37.39%的人羣處於這一區間。雖然,這個薪資水平在全國已經處於較高水平,但是,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全國範圍內,會計行業雖然從業者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基層員工,高級別的員工數量很少。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預期20xx年薪資會增長的人羣佔比高達76.58%,其中,預期增加0%-20%之間的人羣佔比高達49.01%,預期增加20%-50%之間的人羣佔比高達27.88%,預期增加50%以上的人羣佔比達9.91%,11.65%保守派人羣預期薪資沒有變化,可能這小部分會計人一貫堅持謹慎、保守的原則去估計,但仍有1.54%的少數派預期工資會減少,可能由於對自己信心不足,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目標造成的。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7

武漢一冶建安公司於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組織了一次關於國企改制的考察活動,考察的單位是山東建工集團、北京城建集團三公司。考察小組成員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長龍惠均、工會主席張俠明以及企業策劃部、人力資源部、黨委工作部和部分經濟實體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並邀請了一冶建設公司勞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長、呂桂雲科長一同前往。通過實地考察,我們認為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點:一、經營層和員工對國企的改制達到了共識;二、產權清晰,責權明確;三、建立健全了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四、建立了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五、建立了和諧的外部環境;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勞務分承包方。下面談談山東建工集團的基本情況和改制的具體作法: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機遇,實行dquo;項目法dquo;施工,實現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施工管理體制的徹底改革,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山東建工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至1990年企業已陷入難以為繼的虧損邊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求生存、求發展,在沒有任何上級部門指示和安排情況下,打破了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自覺在省內率先推行dquo;項目法dquo;施工改革,並且一舉獲得成功。從一九九一年開始企業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一年向前邁出一大步,不僅扭轉了企業陷入虧損邊緣的被動局面,而且經濟效益逐年較大幅度的增長。例如:施工產值1990年僅完成2600多萬元,到2001年已達到12億元,增長了462倍;實現利潤1990年虧損84萬元,到2001年實現利潤6255萬元;竣工工程質量1990年優良品率為25%,2001年提高到81.88%,同時加強配套改革,建立了企業技術、質量、安全、文明施工、財務、勞資、材料、設備、經營和預決算的十大業務系統並組建勞務及人才、材料供應、設備租賃、資金和生活服務等五大模擬市場。並進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製度等三項制度改革,按月度對二級單位進行跟蹤考核,建立健全了企業監督檢查、審計考核體系,確保了企業穩步發展,為後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機遇,在實行集團化經營的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作為一種微觀經濟,涉及到企業內外部機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幾個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業法人財產製度。山東建工集團按照國家的規定,對企業資產、債權債務由國資局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資產評估、產權界定,核實企業法人財產佔有量,進行國有資產登記,確定企業法人財產權。使企業資產、企業資本金的股權結構均做到了產權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山東建工集團在建立有限責任的改制過程中,始終把建立新型的領導體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領導管理體制。使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審計機構和執行層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制衡,並做到責權明確,各司其職,依法依規行使職權。

3、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山東建工集團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了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主要是成本預測、計劃、核算,企業資金管理(包括資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企業財務管理,確保了企業效益的穩步增長。

從1994年完成改制,至2001年的七年中,山東建工集團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施工產值累計完成41億元,實現利潤2.1億元,

這兩項指標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總和的近20倍。山東建工集團發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於項目法施工和企業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機遇,進行企業內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資主體。

山東建工集團在企業制度上進行再創新,實施國退民進企業改造。具體作法是:

調整國有股權結構,進一步理順國有股與企業的關係。主要是將48%的國有股,變現退出28.88%,國有股權實際參股19.12%。國有股所得的紅利,主要用於對企業經營者的獎勵。

他們把國有股變現退出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企業經營者、經營者羣體和技術業務骨幹。調整後的股權結構是,經營者持股120萬元,經營者羣體每人持股48~96萬元。中層領導每人持股8~24萬元。從而加大了企業骨幹的經營風險,也進一步規範完善了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四、進行企業戰略性調整,實施企業戰略管理。

1、切實搞好企業組織結構調整:

一是企業管理組織結構的調整,堅持企業管理制度創新原則,建立適應市場環境的管理機制,突出管理機構精幹高效,減少管理層次,減少扯皮,明確崗位責任目標,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從總公司到子公司甩掉傳統的直線職能式管理模式,實行扁平化的矩陣式管理模式,突出業務系統化管理。集團總公司機關共77人,設五部一室即:市場經營管理部、企業戰略管理部、工程項目管理部、財務融資管理部、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辦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黨羣系統。實行部室制改革,不單純是為了精簡幾個機構、裁減幾個宂員,而是突出精幹高效、做到減機構,不減職能,不削弱職能,減人不減工作效率、不減崗位責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責任有人負。

二是生產組織結構的調整,就是在堅持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的前提下,進一步規範改制子公司運作,突出解決機制不活、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對發展緩慢、施工任務少、產值效益差、無大發展前途的子公司,實行內部兼併、重組方式調整。扶持發展快的骨幹子公司,切實建立優勝劣汰機制,提高總公司經營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勞務分承包的調整,在過去眾多的勞務承包單位中,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確定了69傢俱有一定實力的勞務承包單位。每年對勞務承包單位進行考評,淘汰後5名,同時引進5家新的勞務承包單位,通過優勝劣汰保證勞務承包單位的素質。

2、實施企業五大創新,全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一是企業制度創新。兩級公司建立了經營者決策失誤、造成損失責任追究制度,以提高經營決策者在進行重大事項決策時科學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失誤。

二是企業管理創新。關鍵是搞好項目管理,加強項目經理部的建設。。其次是強化企業基礎管理,明確職能劃分,突出崗位責任到位、高效服務到位和戰略管理到位。

三是經營方式創新。首先是經營者、經營者羣體及經營系統人員要認真學習wto的基本規則和原則。特別要學會和運用菲迪克條款。其次要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標網絡,實行網上信息發佈,建立標書評價、分析和統一審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標率。三是經營方式加快向集約型轉變。正確處理產值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對規模大、墊資多、取費低的工程要進行前期評估,決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創新。科技創新的重點是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升級,加大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力度。投資2000萬元建設工業園研發中心,引進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機開發利用,對大型新開工程全面實行微機管理和施工現場遠程監控。人才創新的重點是加快培養造就一支適應入世環境的、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隊伍,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山東建工集團現在擁有博士生5名,碩士研究生20餘名,大本以上學歷管理人員600人。

五是企業文化創新。創建企業品牌,樹立企業形象,着力建設好企業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逐步向企業文化管理過渡。得益於領導集團能審時度勢,正確領會和執行黨的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機遇,不斷深化企業改革。

1、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我們建築行業是屬於競爭性行業,是最早進入市場的行業之一。企業的經營機制、組織結構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市場佔有率的重要一環。我們公司雖然也實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殘留着濃厚的計劃經濟痕跡。內部經營機制不活、組織結構不合理、企業管理不完善等與企業改革發展和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的情況還相當嚴重。企業粗放經營有餘,集約經營不足,產權關係不明晰,企業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乃至削弱了企業整體優勢,阻礙了企業發展。為此,公司領導層要深入學習黨的一系列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探討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和建築市場的前景,從而認清建築業的形勢,理清企業發展思路,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領導班子的思想觀念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應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我們認為領導班子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是企業改革改制的首要條件。

2、必須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

十五屆四中全會指出:dquo;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dquo;山東建工集團改革的成功經驗已證明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中,通過經營者持大股、管理業務骨幹多持股,不僅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股權結構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結構的基本前提,由於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組成人員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約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才能保證對企業經營決策的正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失誤。

3、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機制。

實踐證明,經營者持大股、技術業務骨幹多持股明顯優於人人持股。特別是經營者持大股是確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證,只有經營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較強的風險機制,才能充分發揮經營者的創造力。經營者出資越多,思想壓力越大,壓力越大,工作動力越大,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潛能更能淋漓盡致的發揮。技術業務骨幹多持股,能促進他們關心企業發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通過經營者持大股、技術業務骨幹多持股,較好的把職工切身利益與企業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以資產為核心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4、必須統一全體員工的思想認識,加強企業凝聚力。

5、必須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保證。

總之,黨的十五屆四中和五中全會,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只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勇於改革,以敢闖、敢試、敢幹的膽略進行制度創新,就能開拓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對某企業調查報告篇8

大企業具有生產經營規模龐大、生產工藝流程先進、通常跨區域或跨國經營、財務核算管理複雜等特點,對涉税事項處理要求更高。税務部門如何在充分把握大企業涉税訴求的基礎上,滿足大企業不同涉税訴求,是大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近期,我們通過採取調查問卷與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大企業涉税訴求進行了專題調研,並提出了相關對策與建議。

一、調研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被調研對象包括石油化工、煙草、造紙、電力、郵政、金融保險、證券等行業,年應納税額均在500萬以上,其中有4家企業為湖南省納税50強企業,16户企業為總局、省局和岳陽市局定點聯繫企業。此次共發放調查問卷28份,收回有效問卷28份;並邀請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長嶺分公司、中國移動湖南有限公司岳陽分公司、中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岳陽市煙草公司、岳陽林紙股份有限公司、岳陽華能電廠、中國化學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建設公司等大企業財務負責人,召開了涉税訴求調研座談會。我們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對座談會記錄進行了整理分類,並形成了這份調研報告。

二、大企業涉税訴求分析

從統計分析結果來看,大企業除了希望税務部門提供同其他企業一樣的諸如簡化辦税事項、程序,壓減涉税審批備案層級,開通大企業申報窗口,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對第三方服務商(如税控器具服務商、艾博克、航天公司等)服務質量的監管等普遍性訴求外,大企業的涉税訴求呈現如下特點:

(一)大企業涉税訴求向深層次的專業訴求轉變。同中小型企業和個體工商相比,大企業內部制度健全,管理規範,一般設置有專門的税務管理部門和税務管理崗位,開展日常税務管理,但他們不僅僅滿足於一般淺層次的表象訴求,而是要求税務部門為其提供有深度的專業服務。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98.5%的大企業希望税務部門幫助其完善涉税風險內控制度建設,提高其税收風險防控能力,規避税收風險。在大企業重大戰略投資、重大資產處置和資產重組等方面,100%的大企業都希望能得到税務部門的政策輔導,為其提供專業化的納税服務。這些深層次的專業訴求,無疑給税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帶來了挑戰。

(二)大企業涉税訴求向差異化的個性訴求轉變。大企業內設架構複雜,分支機構較多,生產經營規模大,業務複雜多樣,所涉及的税種、所適用的税收政策和所享受的税收優惠變化較多,銷售規模大,在被調查的大企業中,銷售規模從年銷售收入1億多元到200多億元的大企業達到12户,因而大企業的開票業務量、進項抵扣業務量、涉税審批事項都非常多,涉税事項處理極為複雜。這種涉税事項所具有的多量性、複雜性和獨特性,決定了税務機關不能將大企業等同於一般納税人,而要相對集中優質服務資源,採取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策略,通過運用不同的服務方式,賦予大企業納税服務不同的內涵,滿足大企業的差異化訴求。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大企業都希望税務部門為其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納税輔導,98.7%的大企業希望税務部門為其量身定製涉税風險預警預告和涉税風險項目管理建議書,建立大企業涉税事項税務協調員制度。

(三)大企業涉税訴求向信息化的高效訴求轉變。目前大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都比較高,普遍採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日常業務。在調查問卷中,99.3%的大企業都建立了內部辦公網絡,82.3%的大企業甚至有廣域網絡與總部(總公司)相聯接,51.7%的大企業在使用目前先進的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據調查問卷統計分析,有99.8%的大企業希望税務部門完善拓展網上辦税廳的功能,96.9%的大企業希望税務部門優化電子辦税業務流程,在政策信息的交互上,近100%的大企業迫切希望税務部門能及時快捷的送達最新的税收政策。上述數據充分表明,大企業與税務系統的信息交換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技術含量,税務部門必須順應大企業這種高效訴求,不斷提高網絡技術應用水平,突破時空的限制,為其提供遠程特色服務。

(四)大企業涉税訴求向集約化的特殊訴求轉變。一般情況下,大企業的總分支機構一般分佈在不同的地區,對於税收政策的執行,如果由於總機構管理層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出發,對税法的理解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或者由於企業內控機制不健全,涉税業務處理出現疏漏,或者由於各分支機構執行政策的標準不統一等諸多因素,勢必會帶來税收不遵從的風險。對以上情況,96.9%的大企業希望税務部門建立健全税企高層互動對話機制,直接與較高層面的管理進行溝通、協調,由其提供扁平化、集約化的特殊納税服務。同時,超過95%的大企業希望税務部門建立大企業涉税事項協調員制度,併成立由税收政策業務專家、納税評估專家、税收風險分析專家等組成的税務專家團隊,對大企業的特定事項,進行集約化的管理和服務。

三、對策與建議

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建設,加快信息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打造一支税務專家團隊,滿足大企業的涉税訴求,為大企業提供個性化、深層次、集約化的納税服務,是提高大企業税收遵從度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完善訴求響應處置機制

1.建立多渠道的税企溝通機制。税務部門加強與大企業的溝通,是掌握瞭解大企業涉税訴求,做好大企業納税服務工作的前提。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税企座談會,在開展税企面對面互動交流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由辦税公開網、税企qq羣、税企電子郵箱等組成的電子交流平台,突破面對面互動交流受到時空條件的限制,不斷拓展交流溝通的空間。

2.建立大企業涉税訴求處理機制。成立大企業納税服務需求溝通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大企業涉税事項協調會議,由大企業客户協調員通報大企業涉税訴求情況,並對大企業的涉税訴求進行整理歸類,深化定性定量分析評估。對於合理的訴求,要集中優勢資源,儘快處理;對於不合理或者税務機關因為某種原因暫時無法滿足的訴求,要進行細緻耐心的解釋説明工作。

3.加強對涉税訴求處理的考核評價。建議在現有的“税收綜合管理系統”中,增加“大企業涉税訴求處理”模塊功能,健全從處理、評價、反饋、監督到責任追究的督查考核管理體制,明確企業訴求收集、整理、轉辦及回覆等各環節的工作職責,對大企業涉税訴求實行“掛銷號”管理,大企業每一項涉税訴求都及時登記,跟蹤辦理,並限期回覆企業方能銷號,確保大企業涉税訴求及時受理、快速響應。

(二)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1.加快大企業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和應用。完善充實大企業的總分機構信息、財務管理、工藝流程、生產經營、關聯業務、行業動態等數據,並定期從第三方採集大企業的外部涉税信息資料,形成一個完整、準確的大企業涉税信息資料數據庫,從而可以實現各級税務部門對大企業信息的統一管理、互通共享和分析應用。

2.建立與大企業信息系統數據接口。大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比較先進、成熟,財務核算、生產經營、內控管理等計算機集成水平較高,大部分大企業都採用erp等標準化的信息管理系統,税務部門可以根據管理的實際需要,建立與大企業erp等系統的數據接口,獲取大企業相關涉税數據,一方面可以豐富涉税數據信息,另一方面對獲取的涉税數據信息可以進行增值利用,既為強化對大企業的税源監控、税收風險分析和大企業內控機制的評價提供全面、客觀的依據,也為大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專業化的納税服務奠定基礎。

(三)提供深層次納税服務

1.構建立體化的辦税服務機制。依託信息技術,以網上辦税服務廳建設為突破口,加速推進電子申報系統和電子劃繳系統的應用工作,整合優質服務資源,建立健全系統內部密切配合、快速響應、高效處置的辦税服務機制,積極開展各種方便快捷的集約化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大企業的辦税成本,體現人性化服務要求。如開通大企業納税服務直通車,建立日常業務辦理“綠色通道”,建立特殊業務辦理“預約通道”;切實抓好限時服務、延時服務和提醒服務工作。

2.建立個性化的風險防控機制。組織税管員深入大企業,一方面對其組織架構、涉税人員配備、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結構、財務核算體系等進行詳細調查,幫助企業梳理採購、生產、流通、核算等各環節涉税業務流程,並結合生產經營特點進行剖析,查找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引導並幫助企業在重點流程和重點環節建立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結合企業運轉及制度運行情況,每月定時採集企業主要原材料、主要產品購銷及水、電、煤能耗等基本信息,對企業生產經營、投入產出和税款繳納情況進行監控分析,持續查找分析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存在的涉税風險,並據此製作個性化的涉税風險防控指南,幫助大企業不斷提高涉税風險防控能力。

(四)強化税收政策服務

1.提高税收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大企業對税收政策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和徵管措施特別是行業税收政策和徵管措施時,應該充分聽取大企業的意見,徵集大企業的建議,在税收政策執行過程中,要暢通反饋渠道,使大企業能夠及時、快捷地反饋税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政策和措施嚴謹、明確和易於操作。

2.加強税收政策解讀輔導。一是提供集約化的政策解讀。大企業通常以集團或總分架構運行,企業成員間存在相同的税法適用問題,如果把各類涉税訴求集中在較高層級(如税務總局)來進行處理,這樣在及時解決税法透明度問題的同時,進而保證各區域、各層級在税收政策執行上統一標準,為企業的經營和行政管理提供便利,減少不同層級的不遵從風險。二是開展經常性的宣傳輔導。進一步完善大企業税收服務管理辦法,及時更新包括税收政策、管理措施、税收爭議的解決與應對措施在內的有關內容,通過網站、辦税服務廳、12366税收服務熱線提供經常性的政策宣傳輔導服務。三是提供及時性的政策送達。在新的税收政策、徵管措施出台後,通過“税收短信平台”、“税企qq羣”、網上辦税服務廳等載體,及時進行政策宣傳、輔導和解讀,特別是通過企業普遍歡迎的載體,如“税收短信平台”、“税企qq羣”,為企業提供直接有效的税收政策指引。四是提供訂單式的宣傳輔導。根據納税人的需求,對大企業存有疑問或爭議的税收政策、徵管措施、是否享受税收優惠政策等情況,通過納税人學校集中宣傳輔導、入户單獨宣講等措施,給予詳細輔導、個性化解讀,提高税收政策宣傳輔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打造專家型團隊

大企業涉税業務複雜,信息化程度和人員綜合素質都較高,甚至有部分大企業對部分涉税業務還採取了外包的形式,這些無疑給税務幹部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税務部門一方面要切合大企業特點和實際訴求,科學合理配置人員,選配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人才充實大企業税收管理隊伍,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另一方面要按照“盤活存量”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加強業務培訓,深入企業開展“一對一”的現場互動,邀請大企業向税務幹部講解生產工藝流程、主要產品、產量、性能,生產要素構成、erp系統相關模塊功能及其主要涉税數據流、信息流,把握大企業的個性化涉税訴求,使大企業管理人員成為不僅精通税收政策法律,而且瞭解大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管理核算情況的專家型複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更有前瞻性、更具針對性、更富專業性的“專家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