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多篇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目的:隨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二、調查對象:本校學生

三、調查方式:通過隨機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

四、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即使在取消大學聯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於6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4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400—5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同學在550—9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同學在900—1400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1400元以上可以説是“跟着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島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説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調查中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2

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有75%以上都有過兼職經歷,全國百萬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勞動力市場,而同時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騙取中介費用。行走在寧靜大學校園,你一定能夠看到牆壁上、宣傳板上、櫥窗內形形色色的廣告,是機會還是誘惑?面對“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們該何去何從?為此上上兼職網就大學生兼職狀況做了一次廣泛的問卷與網絡調查。

調查的目的:瞭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兼職狀況;並分析其中的原因。

調查對象:新疆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 。

調查的主要內容:兼職的種類,目的,期間遇到的問題,兼職的收入情況等。

此次調查我們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1份,有效率達85.5%。網絡問卷瀏覽量將近1000,在各高校論壇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對廣大想做或已經在做兼職的同學有所幫助。

男生兼職多半為鍛鍊自己

此次的問卷調查,在男女、年級上的分佈比例,可以説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別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職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別:男生衝着錢去做兼職的,佔被調查男生總數的43.9%,女生的這一數值是53.9%;男生兼職為鍛鍊自己的,佔被調查男生總數的52.4%,女生的這一數據是41.5%。

男生中為鍛鍊自己而選擇做兼職的佔了大半,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女生兼職為賺錢的佔了大半。學工處心理輔導老師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遠見”,同時他又補充道:“也許是因為女生比例比較大,貧困生相對較多造成的。”

而在年級的分佈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為主體,這基本上是出於對現實情況的考慮:大一新生剛跨進大學校門沒多久,有兼職經歷的人還不是很多,同時,大四的學生,由於忙着各自前程,並且畢業在即,較難實施調查。

學生的合法權利需要重視

在被調查學生中,在“第一次兼職的時間”這道題上,165個人填答了,還有6個人沒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學生中,大一就開始兼職的學生佔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職,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通過學生兼職中介,在調查中,這一比例佔到了45.0%,而由同學介紹、自己找、學校勤工助學找到兼職的分別是24.0%,18.1%,9.9%。

比照其中的兩個數據,記者發現裏面隱藏着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57%的同學從大一開始兼職,而同時又有45.0%的學生,第一次是通過學生兼職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兩個數據看,其實,整個學生兼職中介還是相當有市場的。但中介市場魚龍混雜,大學生兼職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個大問題。調查顯示,有將近百分之五十做過兼職的同學沒有受騙,但也有多達百分之四十的同學有過受騙經歷。

遇到這個問題的同學,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撥打110或315消費者會,一般中介為了長期經營考慮,只要有關部門介入他們都會歸還中介費。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學們,與中介籤合同,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不要輕易交中介費,以防上當。

在兼職次數調查這道題上,只有133個同學填答,33個同學沒有填答。從調查結果看,做兼職次數最多的同學多達10次,而平均兼職的次數是2.33,絕大多數同學僅做過一次兼職。

家教和勤工助學最有保障

至於如何協調兼職和學習的關係,被調查學生中,在“為做兼職,可曾逃課”這道題上,170個人填答了,1個人沒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學生中,表示翹過課的佔了31.2%,可見翹課比例還是相當高的,看來如何協調好兼職與翹課的關係不容忽視。在對上題中所提到的“翹課”的學生的“翹課頻率”調查中,65個人填答了,有106個人沒有填答。從填答的65個人看,大部分人選擇了很少,這一數據佔到了64.6%,另外表示其翹課頻率一般(每週一兩次)的佔26.2%,表示經常翹課的(每週3次以上)的佔9.2%。大部分學長都忠告計劃做兼職的同學,學習才是大學裏最重要的事,兼職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也值得去做,鍛鍊為主。長期的兼職,是在寒假或暑假時參加。

此外,家教和勤工助學被評選為最穩定的兼職,家教和勤工助學是由家長和學校支付,故可信度較高,不失為兼職的選擇。促銷成為最有鍛鍊效果的兼職,眾多兼職高手也是從促銷練起的,所以如果你兼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鍛鍊自己,那麼促銷無疑是的選擇。

採訪中,有兼職高手告訴記者,他們大部分成功的兼職都是自己主動尋找的,無論是找兼職,還是做兼職每一個過程我們都應該主動地去跟別人聯繫,主動做好應該做的事,讓老闆放心,同事開心。

兼職所得收入的用途

48%的`同學將兼職收入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裏經濟負擔;41%的同學將其作為額外的零花錢;6%的同學將其作為戀愛開支;其餘5%的同學將其積累,作為長久投資(例如旅遊等)。

小結: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課餘生活給了我們無限的激情,滿腔的熱情,更重要的是的兼職經歷。通過調查,同學們大都希望在大學期間從事兼職工作,家長們基本同意子女兼職並予以支持。在兼職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由於缺乏經驗和社會閲歷,不知如何應對,甚至有些同學還被欺騙過。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具有一定的特長,善於交際,能力突出,能夠將兼職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另外,同學們一致認為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鼓勵指導同學們從事兼職,使大家在豐富課餘生活的同時,既鍛鍊了能力,又獲得了一定的報酬,為以後的就業做好準備。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3

xx集團創辦於1987年,從12名員工、30萬元資產白手起家,目前,公司擁有員工1。4萬餘名,年服裝產量達200萬套,中高檔面料產量1600萬米,xx年完成銷售近50億元,進出口貿易額2億美元,其中外貿出口1。2億美元,利税超億元。目前,xx確立了用3-5年時間打造世界最大男裝生產基地的戰略目標,至2005年,xx力爭實現銷售100億元,資產50億元,創利税5億元,其中外貿出口創匯5億美元。

有人不禁要問,14年間,xx是如何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創造如此輝煌成就的?究其箇中原由,xx人可以自豪的告訴你:是xx文化,是不斷否定自己,永遠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一、xx文化的內涵

xx文化其內涵,歸納起來,主要是四個字:唯美、家園。

1、唯美

“做企業就是做文化,做產品就是做藝術品”!這是xx集團總裁周建平的口頭禪,同時他還認為,“人要穿衣服是永遠不變的事實,人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是永遠要變的文化”。因此,xx人在加快以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努力充實xx服飾的文化附加值、含金量。他們在提高全體員工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的同時,大膽引入歐洲服飾文化,相繼成為多個國際服飾名牌在中國市場的總代理,並以新的文化內涵和設計理念,將集團的“聖凱諾”打造成國際高檔職業服品牌。同時,xx還憑藉從羊毛加工到服裝成品的完整產業鏈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xx之家西服自選營銷模式。

xx人深知服裝最需要創新,而創新是有基礎的,那就是唯美的文化內涵和製作氛圍。集團總裁周建平説,“服裝是流動的藝術,而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何不把流動的藝術流淌在凝固的音樂之中呢”?於是,雄偉的歐式高科技生產大樓、凱旋門、國際會展中心,佔地1萬平方米的凱諾廣場等建築在江陰新橋這江南小鎮上應運而生,加上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染、檢測及服裝智能生產線和從羊毛到服裝的完整的產業流程,一條新的文化旅遊鏈就此打造成功。xx園景,歐陸風情不僅深受員工的喜愛,它的卓爾不羣,更使世人矚目。香港鳳凰衞視2001年底拋來繡球,與xx共建其在大陸的第一家工業影視見習基地。公司因勢利導,成立旅行社,推出工業旅遊,結果一炮打響。到2002年底,xx總計接待海內外遊客達20餘萬人次。老撾xx、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總書記、烏拉圭議長等外國政要,也先後前來參觀。誰能説,今天的旅遊者不會成為明天的消費者呢?

“唯美”的理念深層是xx人永不放棄的速度文化和創新精神:未來的商戰,不僅是大吃小,更多是快吃慢;當下的企業競爭,生產規模或成本固然重要,但是,創造性、靈活性,已成為企業更寶貴的品質。

“平庸者跟着市場跑,精明者盯住市場空子跑,高明者領導市場潮流跑”。xx領頭人周建平的成功,就在於他將企業的理念、精神和夢想,融進了萬名員工普遍的認同和自覺的實踐:

在xx生產車間,質量方針分外醒目:將不斷創新的追求融入產品,用持續改進的成果獻給顧客。

xx銷售狀元強永德的感慨是:我們有自己的服務理念,那就是比客户的期望值再高一點。單説職業服,統一識別是前提,個性化設計也很重要。我們力求使每一位穿着者都能感受到量體裁衣的舒適自信。

創新求變,需要資金、科技、人才諸方面的支撐,更需要一種危機意識的激勵、超前意識的導引。2002年初,周建平總裁購買了1500多本《誰動了我的奶酪》發給每一位管理者,聯繫xx下一步的發展,公司的報紙、電視台專門組織討論。xx人認為:市場不是責任田,誰播種,誰收割;市場是無邊無際的高粱地,誰開發,誰收穫。我們永遠需要去引領新的市場,永遠需要去尋找新的奶酪。

2、家園

海不擇細流而成其大,有了海之大,方有瀾之壯美。“家園”是xx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層面,它是一種氛圍,營造了勞動者心情解放的工作生態,拓展了年輕人施展才乾的創業空間,它與xx人達觀的人生態度相聯繫。

這是一個年輕的羣體。“老總”剛剛40出頭,員工平均26歲。年輕人有生氣,有活力,也有分外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

這是一個高速成長的企業。節奏快,壓力大,尤須有寬廣的包容開放的胸襟,有高效的調適整合的能力。

在xx,你可以和員工一道感受“心情餐廳”的氣氛,不同的餐廳,不同的裝飾,你可以隨心選擇;走在“音樂車間”裏,一首首輕鬆、美妙的“背景樂曲”飄灑在員工單調、緊張的操作之中;參觀文化娛樂中心,工作之餘的年輕人在圖書室裏消遣,在網吧裏漫遊。出乎意料,這裏還有企業“文聯”,文學、書畫、攝影、音樂、體育5個協會,200多名文藝愛好者擁有了又一方温馨的天地……“工作着是快樂的”。xx營造了一個強調人本的勞動環境,從江南田野上起步的鄉土企業,成長為一個疾步融人世界的現代集團,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躍。要儘快實現這一跨躍,周建平推出了他的“移民文化”工程,敞開大門公平聘用,廣納外地人才,如今外來人員已佔公司員工的70%左右。周建平的思路非常清楚,一方水土畢竟只能養一方人,唯有以真正開放的.心態,建設兼收幷蓄、多元融合的文化,才會使企業基因進化,素質優化,才能使企業有持續創新的源動力。

與不同崗位的xx員工接觸、交談,你都可以觸摸到他們對公司湧自內心深處的一樣真誠、強烈的認同、珍惜和自豪。這裏有周建平的另一個理論:“雙贏”,即“共同創業、共同發展”,企業需要的是市場、前景,個人需要的是舞台、空間,不雙贏,就不會長久。

“幫你成功,促我發展”。xx集團實行全員培訓,並與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聯手開辦了mba班及各類大專班,凱諾科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也於20xx年4月隆重掛牌。有員工感歎:“説真的,這裏的學習環境很好,有xx大學,有《xx人》報,有閲覽室、圖書館,還給我們參加自考提供方便”。

二、xx文化的實現途徑

企業文化到底如何才能深入人心呢?歸納起來,主要是十個字:表率、制度、環境、陣地、活動。

1、表率

一個企業要辦得好,關鍵是“三個一”:一個好領導、一個好產品、一套好辦法。而一個好領導的根本標準就看他治企是否有道,是否能處處起到表率作用。無疑,xx是幸運的,因為它的領導人是周建平,他一手創辦了xx,可以説,沒有周建平就沒有xx,他已成為xx員工學習的榜樣,xx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他的人格力量對企業,對領導班子,對全體員工,對廣大協作單位以及客户等,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2、制度

xx集團企業文化強調製度至上。

周建平認為“企業要長久保持一種良好的發展狀態,僅靠人治是不行的,必須建立起以結果導向為主的企業管理機制,充分體現價值分配的合理化,以激發員工價值最大化,使發展環境最優化”。

所謂結果導向就是設定可評量的目標,依設定的時間表提出階段性的成果。以結果為導向的模式讓xx務實而創新,無論在產業、工藝或服務上,都能為公司,為客户帶來最大的收益。以量化的手法、務實地制訂能實現進度和成果的指標。這樣一來,每個員工就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己之力。

在20xx年年度考核中,xx集團職業服銷售公司的楊金平由於在過去一年中出色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任務,被公司授予優秀經理稱號,同時還獎勵她一輛奧迪轎車。鄭州分公司員工王曉偉、集團研發部員工張新龍,則由於在過去一年中業績突出,分別獲得東南亞免費旅遊和3萬元現金獎勵。

3、環境

xx集團打造人才村,興建了兩幢人才樓,按三星級標準為外來人才佈置了安樂窩;推出了xx高級白領人人擁有自備車計劃,目前已經有100多名員工圓了自己的轎車夢。

“做大事業缺錢沒關係,缺人才不行”!周建平堅決要把xx辦成學習型、創新型企業。xx不惜重金與復旦、同濟、南大聯合開辦了多屆mba班,成立了中國服裝業首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具有管理潛力的外來人才提供深造的機會,讓能力超羣的外來人才迅速地實現個人價值。在xx,員工既有施展才華的舞台,更有充分發揮潛能的擂台。

4、陣地

xx企業文化陣地建設,有着堅實的基礎、多樣的載體和鮮活的形式。xx人頗為得意的是他們的八個文化陣地:職工文化娛樂中心(包括圖書館、電子閲覽室、廠史展覽館、千人迪斯科舞廳、健身房等文化娛樂設施),《xx人》報,xx電視台,公司文聯(系江蘇省直屬文聯),管樂團,業餘女子藝術團,企業文化研究會,xx大學。員工們在這裏煥發了自己的青春,交融着自己的情感。

5、活動

xx集團把每年5月份定為xx健身月,把5月1日確定為健身日;把中秋節確定為xx團圓日;將11月份定為xx文化月,12月1日定為建廠紀念日。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宣傳了企業文化,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同時也造就和發現了一批批人才精英。

企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高層正確決策並團結每一個員工有力地去執行。企業文化建設是同化員工價值觀,提升員工執行力,從而達到更好地凝聚他們的重要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説,文化也是生產力。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4

我們大連地區的高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理念又是怎樣的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在大連地區選取了幾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對其校的大學生的消費情況進行了調查。關注大連地區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行為和結構,引導在校大學生最終走向健康消費。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消費問題正逐年為高校及國人所重視,作為收入很少的學生羣體其購買力卻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風日益增長,其消費結構和消費能力是否合理發人深省,我們既是以此為出發點,以問卷調查及採訪等形式確定“大連市高校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與分析”為課題的社會實踐,其意義和目的在於通過對部分高校的實地調研及調查、研究、分析:

調查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消費與自身條件之間的聯繫”及衝突; 調查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合理規劃性、理性;

調查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和主要消費項目及消費心態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費狀況。

實地調查之後做出分析總結規劃,能夠真實反映大連市大學生消費狀況,為大學生消費提供合理的參考方案。

倡導“節約型校園文化”。當然作為調查人員的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並影響到周圍的同學。

深層次的講,通過調查並對結果的發佈,希望結果能令當代大學生髮人深省,意識到合理消費的重要性。這對形成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理財更對整個社會消費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二、問卷及採訪概況

1 問卷的發放

本次問卷共發放450份,有效問卷410份,佔所有問卷的91.1%。發放時,我們以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大連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為主,隨機發放,基本上做到了男女生1:1的比例發放。

2 問卷的內容

問卷內容包括消費結構和消費理念兩大部分,問題大致包括:月消費額及伙食費用、通訊及網絡費用、戀愛支出、文娛方面、儲蓄方面、購物態度和理念以及消費的自我滿意度。

3 採訪的內容

採訪採取隨機的形式,與問卷的發放和填寫同時進行,隨機選取同學進行交談,內容與問卷內容相關,採訪問題大致包括家庭經濟狀況、生活費來源狀況、兼職方面、自我消費結構的評價及談談自身條件與自我消費合理性的聯繫等,問題由組員隨機提出,在交談中獲取有效信息。

三、數據統計與採訪的分析

1 大學生消費結構分析

1)大學生消費結構總體概況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總額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500以下。其中有54.07%的同學月消費集中在500—800元,23.98%集中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費又佔總消費的74.80%。由此看來,我們身邊的大學生的消費還算合理。

2)儲蓄方面

數據表明,37.40%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麼安排,隨意取用。佔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該怎麼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面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容易衝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調查中,只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作此時期生活費,所以説大連地區的大學生儲蓄觀念並不強。

3)生活資金來源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不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説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較高,因此,再回頭看前面大額的、驚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賺得多了,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手大腳的花錢?

4)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53.2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消費結構比較合理,同時不合理和非常糟糕也佔到了28.86%,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數字。

綜上所述,在消費結構方面,伙食費佔去了生活費的很大一部分,有74%之多,其次是休閒娛樂和日常用品的花銷,學習費用與人情交際費用排於其後,文娛方面消費逐漸增加,大學生受社會及周圍同學的消費影響,攀比及虛榮心有滋長的苗頭,這滿足大學生作為純消費羣體的生活費狀況,有強烈的消費慾望但尚未能獲得經濟獨立所以在消費上又受到了很多的制約,消費結構是合情合理的又是滿足大連當地物價等狀況的。

2.大學生消費理念

1)合理消費是主流

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41.46%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最注重的是價格合理,其次的是質量問題。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73.98%的大學生遇見促銷的商品只是偶爾購買,所以總體來説上大學生的消費比較理性,合理消費還是主流。

2)時尚名牌“永葆青春”

大學生處於時代的前沿,追求新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所以我們在問卷中也提到了相關問題。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85%。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在採訪中,有同學介紹,有的女同學為了買名牌產品,以自己的身體為代價,節食—不僅保持身體苗條而且省錢。可見大學生對時尚名牌的熱忠非同一斑。

3)消費方式多元化

如今的大學已不再是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4)消費方式信息化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大學生有着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羣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逐漸在取代現金交易,刷卡逐漸成為現代大學生主要的支付手段。

總的來説,大連地區高校大學生的消費理念符合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與其他地區大學生的理念基本保持一致,力求合理消費、追求時尚名牌、消費方式多元化、消費方式信息化是我們身邊大學生共有的特徵。作為幾乎的純消費羣體,我們都希望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費,進行理性的消費,但在現實中往往又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費慾,這是我們的弊病。絕大多數的同學不會很受外界廣告的影響而大量地購買促銷產品,更重視的是商品的質量即是否耐用、價格是否合理,當然也有少部分同學購買衣物及用品時講求“稀奇有趣張揚個性”,這於家庭環境和個人的消費理念有很大的聯繫。在問及勤儉節方面時,51.22%的同學認為在一定範圍內可以提倡勤儉節約,43.50%的同學認同“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永遠不會過時”,這是欣慰的。而追求時尚品牌又永遠都是一個不老的話題,男女生裝扮方面觀念相當,有約12%的同學每月將要用去400元以上的費用來包裝自己,消費理念影響着大家消費結構安排的合理性,我們要聯繫家庭的實際情況,不攀比,不盲從,不衝動,不盲目,針對需要的、必要的進行消費,將錢花在刀刃上做到精打細算才是正確消費理念塑造的關鍵步驟。

四、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1 消費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23.98%的同學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54.07%的同學月消費在500--800元之間,有18.70%的同學月消費在800--1200元之間,有3.25%的同學有1200元以上高消費。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現在高校校園裏,不乏這樣的“新新人類”,他們身上穿着阿迪達斯的t 恤,腳蹬耐克運動鞋,胸前掛着新款手機或 mp3,出入高級的娛樂場所,一個月消費5000元是常事。當然高校校園裏也不乏這樣的貧困生,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100 元,有的甚至去拾別的同學吃剩的饅頭或是不吃晚飯,他們的消費僅僅停留在生存這一層次。在採訪中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來源於家庭供給、親友資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學。由於生源來自不同地區,加之大學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學生勉強維持學業,只有月消費在800元以上者才比較自由、瀟灑,才可以衣、食、遊無憂。

一般來講,農村學生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兩個集合的交集較大,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及城鎮生源與農村生源在消費上的差異,更多地體現為經濟狀況良好的生源與經濟狀況困難的生源的消費差異。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一差距會逐漸縮小,問題會逐步得到改善。

2 追求時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不少同學説,他們之間的攀比遠不止是學習,還表現在生活(吃穿住用)、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他們為了爭得所謂的面子與其他同學比高低,就會不顧實際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能力,超前購物消費,這是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一種很普遍的不良現象。同時還指出有時為了擁有一款時尚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使得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的“隨大流”。這種從眾行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3 人情交際消費愈演愈烈

隨着交通條件的改善、通訊手段的便捷,大學生的社交活動越來越多,同學、朋友之間的來往越來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大學生人情消費有蔓延之勢。同學過生日、入黨提幹、比賽獲獎、評上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否則便視為不夠人情。請客者檔次越高,被請者的隨禮也就越高。在調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學生有“人性消費”,每月的人情消費超過了100元。人情“包袱”給一些並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五、大學生消費狀況原因與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 家庭薰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家庭是培養自己孩子的第一環境,要重視家庭的薰陶。

2 社會影響

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3 學校風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六 總結與對問題的應對之策

1 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科學消費觀是指人們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下,根據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自覺地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合理消費,以實現消費者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消費態度和消費觀念。當今的大學生在消費時往往比較衝動,他們缺少消費的理性,缺少消費中的算計,因而常易發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腳無端浪費等不會花錢的現象,他們敢花錢但不會花錢,缺乏理財方面的知識。因此要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在消費實踐中學會花錢,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腳無端浪費等毛病。另外我們認為大學可以在合適的課程中加入一些理財的內容,以指導大學生合理消費,使在校大學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引導學生花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會學生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等。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大學時期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2 社會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確立公正的市場環境

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

3 學校加強學生對消費觀念的培養,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5

大學的的第一個暑假到來了,應學校的提議和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我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下面就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心得做一總結。

我們的實踐主題是“ic計劃”,就是走訪杭州灣新區的企業,瞭解周邊的情況,收集有用的信息,為我們學院提供有用的資源。這次我們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將為我們以後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説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説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裏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走訪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麼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在這次實踐中我學到了許許多的東西,它教我要善於與人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讓我認識了更多的人;它教我吃苦,教我要學會苦中作樂,時時刻刻都要有一種敢於吃苦的心態;他叫我要自信,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總而言之,這次實踐,使我終身受益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而隨之而來的競爭也非常嚴峻的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型人才。時代賦予人才新的定義:不僅能夠駕馭新科技,具有創新意識,更要有將科技應用於實踐的能力。我們要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讓人生無憾。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

真的社會實踐不僅要鍛鍊自己,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改進自己,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我們學到的東西、得到的啟示。當代大學生是新一代國家棟梁,在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應當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隨時隨地為他人考慮,為社會着想!哪怕是在假期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向社會貢獻我們微薄的力量

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將擺正心態,正確定位,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的需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實踐活動即將結束了,每個人都在思考着這幾天發生在我們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張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實,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奮鬥,當遠離學校的庇護,來到茫然的社會時候,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奮鬥,什麼是努力,什麼是渺小。這樣的實踐,這樣的我們,這樣的,快樂。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6

十年風雨,轉瞬即逝,實業總公司已走過了3650個日日夜夜,經歷了許多痛苦磨礪和歡樂的洗禮,飽嘗過無數失敗的酸楚和成功的喜悦。在二oo三年之際,迎來了實業總公司的xx週年華誕。十年間,從當初僅有十餘台中車、五六個員工,發展成為如今具有五個獨立法人企業、管理人員近70人,具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企業,主導產業成功地從單一的交通運輸業轉為多元化經營企業。其中,產業涉及建築、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駕駛培訓、交通運輸等行業。

實業從弱不禁風的幼苗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其間凝聚着無數人的辛勤、智慧和汗水,同時,與領導者英明的決策是分不開的。這是全體人發揚“松樹之風格,龍馬之精神”、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的結果。

一、企業多元化戰略的內涵及特徵

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引起市場需求和企業經營結構的變化。企業為了更多地佔領市場和開拓新市場,或避免單一經營的風險,往往會選擇進入新的領域,這一戰略就是多元化戰略。

多元化戰略主要是指在現有業務領域基礎之上增加新的產品或業務的經營戰略。根據現有業務領域和新業務領域之間的關聯程度,可以把多元化戰略分為相關多元化與不相關多元化兩種類型。

其優勢:

1、實現範圍經濟。

2、分散經營風險。

3、增強競爭力量。

其劣勢:

1、分散企業資源。

2、加大管理難度。

3、提高運作費用。

4、加劇人才缺口。

實業總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是與採用多元化戰略密不可開的。

二、在傳統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多元化經營

(一)傳統產業,穩步發展

1、認識自己,選準行業

交通運輸、駕駛技術培訓是實業的傳統產業,是發展的起點和源頭,為日後多元化全面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93年3月24日,實業第一個法人企業——原重慶市江北縣出租汽車公司成立。在當時,出租汽車正如雨後春筍般在重慶興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找準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以10餘台中車作為投資。到目前為止,已發展成為擁有60台出租小汽車、31台中車,成為了在重慶出租客運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骨幹企業。

1994年元月,為了有利於出租運輸業的需要,公司成立了汽修廠,着重為本公司營運車輛服務。現在主要是對駕校教練車及公司貨運車輛、公務車進行維護和保養,同時,對外進行車輛維修、汽車美容。

2、品牌戰略,以質取勝

1994年8月18日,實業具有名片效應的企業——駕校成立。駕校的成立標誌着實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駕校,屢創佳績。多次榮獲“重慶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先進單位”、渝北區“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被評為重慶市級一類駕駛技術培訓學校、重慶市第一個全方位利用媒體宣傳和找造自身良好社會公眾形象的駕校、重慶市首家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駕校……八年來,駕校秉承“優質服務,誠信為本,學員滿意,持續改進”的辦學宗旨,嚴格管理,嚴謹教學,為社會培養了上萬名合格的機動車駕駛員,以校風正、技術強、管理嚴而譽滿社會。駕校是公司着力打造品牌、增強品牌號召力的一個重要支撐點。現在駕校正積極地、全方位地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加油站,也應在發展史上重重地記上一筆。加油站成立於1994年第三季度,它不僅為本公司車輛加油提供了方便,同時也是實業面向社會的窗口,連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98年9月因黃花園大橋建設被迫拆遷,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3、充分思考,慎重投資

1993年11月,客運公司成立,投資300餘萬元購進10輛“黃海”空調大客車,投入重慶至四川主要城市的客運中,這是重慶市第一家擁有空調客運車的企業。然面,由於“黃海”車型不適應四川路況,空調車不適應當時的消費水平,加之當時長途客運市場呈萎縮之勢,後勤保障落後,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公司陷入了虧損的深淵,沉重地打擊了當時尚還弱小的。經過痛苦的抉擇,公司決策層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毅然退出長途客運市場,客運公司以虧損300萬元而夭折。這從中讓公司清醒地認識到,經營決策必須要以嚴格的、充分的市場調研為前提,以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相結合作為基礎,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計劃。

1999年3月,公司整合運輸資源,組建運業有限公司,業務涵蓋汽車客貨運輸、汽車修理等。隨着中國加入wto,中國將全面開放運輸市場,運輸企業必須做大做強,否則將被淘汰出局。而此時公司已將所有資金投入到“聚龍錦苑”和“景苑”兩個項目上,沒有多餘資金再投入運輸業。4月,公司大膽決策,將運業公司60台出租汽車指標整體出售,為公司拓展建築市場和開發房地產項目注入了大量資金。

(二)房地產業,蒸蒸日上

1997年,重慶成為新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將成為中國又一個經濟發展熱土,面臨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公司果斷做出了投資房地產開發的重大抉擇。早在1996年8月,公司成立了實業總公司房地產開發部,全額投資1500萬元,開發建設小苑三幢商住樓,建築面積13000餘平方米。高效、高速的建設,實惠的價格,贏得了顧客的青睞,迅速銷售一空。在房地產市場初試鋒芒即告成功,大大鼓舞了進軍房地產業的信心。

1998年10月13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拉開了實業全方位涉足房地產的大幕。1999年6000餘平方米的大廈、36000餘平方米的花園住宅新區同進啟動,高速建成,成功銷售,標誌着大舉進軍房地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999年,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作為房地產開發的後續服務機構,體現人一貫的“以人為本”的理念,現已取得良好的口碑。從前期策劃、施工建設至營銷推廣、後期的物業管理,人對房地產開發有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嘗試和深入認識。

公司迎難而上,同時啟動“聚龍錦苑”和“景苑”兩大項目,譜寫了發展史上新的篇章;兩個項目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分別為25層和24層的高層建築;需要的資金在6000萬元以上。這不論是在資金、技術、管理,還是在人才、營銷等多方面都給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因此,公司大膽引進高級人才,充分發揮現有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資金、管理、人才全方位優化配置,傾注全公司之力着力搞好“聚龍錦苑”和“景苑”的建設和銷售工作。目前,工程建設已全面進入收尾階段,銷售工作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總公司和建築公司已經喬遷新辦公室。可以説,“聚龍錦苑”、“景苑”為實業十週歲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兩項目的成功為的後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進軍建築,後來居上

隨着重慶直轄和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國家對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建築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公司為了不坐視這一稍縱即逝的發展契機,果斷決定高起點地介入建築市場。,公司斥巨資,通過兼併、收購、重組一系列資本運作,成立了重慶新力時代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二級建築企業,註冊資金萬元,能高起點地參與建築市場的競爭。先後對外承建了大黃路交警總隊集資建房工程、勝宇大廈(豐水閣)、渝北區義學路改造工程以及銅梁巴川中學綜合樓、交警六支隊陳家橋隊房、復龍公路等工程,對內承建了聚龍錦苑、景苑工程。,建築公司實現收入2300餘萬元,真正成為實業的支柱力量。

三、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降低多元化經營風險的方法

市場變幻莫測,競爭殘酷無情,對此公司領導層在實施多元化經營過程中,清醒地認識到多元化經營是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投資稍有不慎,即會帶來重大失誤,會讓一個前途光明的企業一厥不振。這樣的反面教材舉目皆視。

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核心競爭力。究竟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呢?是創新能力、企業文化、人才或是管理?我認為,核心競爭力就是為管理者提供張馳不度、規則有序的工作平台,營造寬鬆和諧的工作氛圍,打造催人奮進的企業文化,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合理、優化配置人才、資金、市場等各種資源,滿足變化無常的市場需要。因此,公司提出了這樣的經營理念:“競爭無情,立足重慶,商機無限,志在四方,市場為大,團結拼搏,經營為先,求實自強”。

成功之路,管理起步。人力資源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最關鍵的環節。它是將資金、技術等資源轉化為企業經濟增長點的樞紐。公司在嚴格要求員工的同時,就着力培養全體員工強烈的職業道德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榮辱與共,肝膽相照,在一定程度上已達成了默契和共識。在十年的發展中,公司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較為系統的人力資源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1、認識市場,駕馭市場。市場是檢驗企業競爭力的試金石,無論產品多好,技術多新,若不為市場接受,必敗無疑。美國依星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廣播電視傳播技術,但不為市場接受,最終只好吞下破產的苦果。因此,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要想成功就必須深入研究市場、洞悉市場需求,尋找市場的空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顧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要真正樹立“產品質量第一,以顧客為中心”的思想,滿足他們不斷變化的需求,從細分和差異化的市場中尋求突破口和立足點。

2、立足重慶,胸懷四方。公司要開闊眼界,正視差距和不足,樹立搏擊商海的信心和勇氣。同時,必須夯實基礎,腳踏實地,不斷積累技術、資金和經營管理經驗,磨練出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員工隊伍。

3、誠信經營,着眼長遠。公司提出的合法、合算、合理的“三合”經營原則,為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取得了不菲的經營業績。公司上下要自覺把誠信貫穿於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在客觀條件或主觀條件上不能為客户做到的,決不能胡亂承諾,真誠善待現有的客户和準客户,定會讓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駕校能有今天的輝煌,正是誠信經營結出的碩果。

四、總結

“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正是對多元化戰略的一個有力寫照。作為重慶整個市場來説,私營企業佔着主導地位,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就必須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企業僅僅只生產一種單一產品,就容易遇到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那麼,面臨的將是破產。為了增強企業競爭力,分散經營風險,實現範圍經濟,只有在對市場進行調研和分析的前提下發展多元化經營。實業總公司正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首先,它作為私營企業的一員,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發展多元化經營。雖然實業現已成功地轉向了建築和房地產開發業,但是以交通運輸業為主的傳統產業,對支撐的發展功不可沒。

(1)樹立起了“誠信”、“嚴謹”、“質優”、“價廉”的良好口碑效應和良好社會形象,品牌的號召力為公司向其它產業的延伸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2)磨練出一支團結求實、敢打硬仗的隊伍,培養了人才,現在公司許多骨幹力量正隨着公司的發展而發展,不斷嶄露頭角的。

(3)形成了人獨特的企業文化,形成了人較為趨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積聚了人進入其它行業的資金、經驗、信心和能力。

其次,實業公司在採用多元化戰略經營過程中,也遇到了由於企業資金和資源的分散所帶來的困惑。同時,由於缺乏市場調研,茫目投資而遭到的失敗。但是,公司領導沒有知難而退,而是堅持把傳統產業做好之後再發展多元化經營,針對多元化戰略的特點,對市場進行認真調研,分析自身優勢,把適度的投資風險傾向和他們在冒險環境中行使一定控制作用的願望作為結果,且儘可能地尋求最小的企業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企業的管理水平,極大的降低了破產風險,使企業在整個市場競爭中穩步向前。

“發展才是硬道理”。十年征程,這只是實業總公司發展邁出的第一步,商海無情,如履薄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把握市場脈搏,團結拼搏,與時俱進,方能永立市場競爭的潮頭。

大學生對某企業的調查報告篇7

軟性方面

1、“先就業後擇業”還是“先擇業後就業”不僅僅是大學生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調查數據看,無論是06畢業生還是在校大學生,“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已經成為主流,然而即使這樣,這樣的觀念就一定適合嗎?我們從企業hr者給大學生的建議中還是能聽到另外一種聲音的:“不要報着先就業再擇業的短期行為想法,高流動率使得用人單位望而卻步;同時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提高。”

2、解決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和人力資源管理者觀點差異巨大。

整體的來看,在解決大學生就難上,大學生和企業的看法存在很大差異。大學生更關注於從知識層面提高自己,從而擁有更大競爭力,在就業競爭中勝出,而企業則把關注的重點放到了“學生調整就業心態”上,認為更多地應該從從認知上解決。

3、“對企業專業崗位知識缺乏瞭解”成為畢業生、在校大學生、企業一致性都選擇的困擾畢業生求職的首要因素。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和企業在困擾畢業生求職因素選擇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對企業專業崗位知識缺乏瞭解”成為畢業生、在校大學生、企業一致性都選擇的困擾畢業生求職的首要因素。可見學生和企業都認識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觸、瞭解的途徑。

4、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素質及能力:“品德”成為大學生和企業選擇的最大差異。

整體對比一下大學生和企業二者對“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素質及能力”的選擇,在對“品德”的選擇成為二者最大的差異。不論是06畢業生還是在校大學生,品德都被他們排在非常靠後的位置,06畢業生選擇中,“品德”排在最後一位,在校大學生中,“品德”排在倒數第二位,而對企業來説對“品德”的選擇僅次於“專業水平”及“溝通能力”。這種差異的形成值得我們思考:到底大學生“成才”的價值取向該如何選擇呢?

5、“德才兼備”是企業用人的恆久標準。

對比一下大學生和企業的選擇可以發現,除了“綜合能力”上,企業和大學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沒有一致的。二者之間差異的選擇上,如果大學生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可能對大學生在校學習時培養自己的方向上產生一定的歪曲,最後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兩個方面:其一是企業在選擇畢業生時,選擇看重畢業生學歷學校名氣的比很小,可現實中的情況似乎是企業對畢業生這方面的條件非常看重。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業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生對自身“品德”的重視程度高的多。從中看出,企業選人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德才兼備;而畢業生更傾向於表現“才”的方面,而對“德”的方面重視不足。

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真實瞭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及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的現狀,進而對比二者之間的異同,尋找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因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更真實的瞭解自己,更明確就業時需要努力的方向,促進大學生就業。

1、結論

1.1106屆畢業生對就業信心不足,對就業形勢表示不樂觀,在校大學生就業信心相對更不足,表示就業形勢堪憂的比例相對增加很多。

1.2大學生就業在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於企業對其預期。

1.3“先就業後擇業”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流觀念,由此可能引發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成為“為別人做嫁衣”,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時可能更趨於保守。

1.4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缺乏長期、有效的溝通。大學生對招聘單位的選人標準、用人單位招聘崗位的崗位知識等方面與企業本身有巨大差異。

1.5大學生更注重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淪為大學生遺忘的角落,而對用人單位來説,“德才兼備”始終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這些方面,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嚴重分歧。

2、建議

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不是簡單的由一個方面或兩個方面造成,從調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會、用人單位、高校、國家及大學生本身等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個影響。

2.1大學擴招:合理利用這柄雙刃劍

高校大學生的急劇擴招直接造成了畢業生數量的急劇擴大,而原來容納大學生就業的主體單位並不能如高校一樣急劇擴大工作崗位,二者的增長不成比例。如何協調好二者間的關係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而從調查的結果看,這似乎是一個表面現象,深層的原因在於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引導還沒有到位。

2.2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國家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2.3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品德不應該受冷落

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為“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2.4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