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加強中國小平安校園建設的有效途徑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加強中國小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途徑

加強中國小平安校園建設的有效途徑

摘要: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出發點是“平安取勝、羣體參與和系統構建”。然而,當前中國小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還存在着諸如“重製度輕落實、重個別輕整體、重形式輕教育”等問題。樹立安全觀念、建立安全機制、加強安全教育是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中國小;校園安全文化;建設途徑

文化是人類活動的成果,同時又是人自覺地接受文化並通過文化的哺育形成思維、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不僅是提升全體師生安全文明素養的有效手段,更是創建和諧、平安校園的基礎,這是時代賦予學校的責任,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要求。然而,由於人們對校園安全文化內涵認識的不足、安全文化評價體系的缺乏等原因,導致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存在着“重製度輕落實、重個別輕整體、重形式輕教育”等問題。因此,正確認識中國小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思考和構建校園安全文化的策略,是提升學校辦學層次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及其功能

校園安全文化源於“安全文化”概念,也從屬於“安全文化”與“校園文化”範疇。安全文化概念最早是由國際核安全諮詢組於1986年針對核電站的安全問題而提出的[1]。1991年國際原子能組織在《安全文化》報告中指出,“安全文化是指存在於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素質和態度的總和。”1993年國際核設施安全顧問委員會指出,“安全文化是決定組織的安全與健康管理承諾、風格和效率的那些個體或組織的價值觀、態度、認知、勝任力以及行為模式的產物。”[2]在我國習慣上把“安全文化”理解為“在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為維護安全而創造的各類物態產品及形成的意識形態的總和。”[3]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安全是指個體或系統不受侵害和破壞。由此,“校園安全文化”可簡單理解為: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使師生個體或學校免受侵害和破壞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從踩踏、火災、自殺、校園暴力事故到交通、溺水、飲食中毒等意外傷害事件的不斷髮生,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安全隱患有20 種之多,危險時時在演繹,安全需要從“文化”抓起。因此,校園安全文化建設與研究已成為當前熱點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學者對校園安全文化的含義理解不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重視安全管理制度。如“校園安全文化是指將學校安全理念和安全價值觀表現在決策和管理者的態度及行為中,落實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中。”[4]二是重視安全素養與環境。如“校園安全文化是在長期辦學、育人、發展實踐中,為保障師生員工的安全,建立完善和諧的安全環境,並使全體師生員工形成良好的安全價值觀、態度和素質,從而積累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的總和。”[5]三是重視安全羣體氛圍。如“校園安全文化是指由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以學校安全理念和安全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文化,把行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態文化相統一的具有時代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6]

不管人們對校園安全文化概念如何界定,但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即“保護好學校和師生員工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創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文化是人們在文明進程中不斷習得和積累的併為自身所默認且潛在地主導人的思想、行為以及習慣等一系列知識、經驗、感受等的總和。[7]把安全引入到校園文化之中,就是學校要倡導安全的精神、理念與行為等。因此,我們理解“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時,應考慮以下方面:一是以平安取勝。所謂“平安取勝”就是指學校通過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和環境等途徑來達到平安、文明的校園形象。如一些學校提出“一切為了師生的安全”等信條就是以平安取勝之舉。二是以羣體參與。所謂“羣體參與”是指校園安全文化要被全體師生所認同與參與,包括高質量的安全教育、執行嚴格的安全規範以及應急自救技能等。換句話説,就是校園安全文化必須在全校內、全方面地導入,使全體師生具有安全意識與安全行為。三是以系統構建。校園安全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包括物態文化,還應包括管理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安全物態文化是指安全防範的裝備和設施等;安全管理文化是指安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管理規章制度等;安全行為文化是指安全思維、安全操作、安全指揮和應急自救技能等;安全精神文化指有關安全的知識、觀念、意識、價值等。

聯合國教科文指出:“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實現發展的搖籃。”[8]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統有效性的決定因素,個體對組織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為,校園安全文化決定着安全系統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因此,全體師生安全文化的觀念和行為的形成以及有效實踐校園安全文化策略,應該創建和擁有一種安全型的校園文化。校園安全文化作為集體價值和行為準則的集合體,具有以下功能:

(1)導向與育人功能。校園安全文化是一種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能引導全體師生主動地按“安全要求”採取行動,並獲得安全知識,形成安全思想、安全心理、安全情感和安全規範行為等安全文化素養。

(2)約束與保障功能。校園安全文化為全體師生提供了一套安全判斷標準和行為規範,規定了做哪些是安全的,做哪些是不安全的,一旦有違背校園安全文化的言行,就會受到羣體的輿論壓力,促進其修正,從而保障校園的財產、生命和師生的生命素養提高。

(3)規範與創新功能。校園安全文化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師生員工的教育過程。當安全觀念、安全倫理道德在師生員工的思想上紮根後, 師生員工就會積極主動地瞭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識, 就會自覺地按學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約束、規範自己的行為,並能夠孕育出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技術和新的安全操作方式。

二、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小生是弱勢羣體,容易受到傷害,也最受家長的關心。有關調查表明,中國小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都在1 萬人以上,即平均每天約 40 多名學生因各類事故死亡,相當於一個教學班的人數。[9]導致中國小生傷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切實建設好校園安全文化,做好師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僅關係到人身和財產安全,也關係到學校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更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安全穩定。目前,學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但總體上看,我國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仍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

1.注重安全制度建設輕具體落實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各級政府部門近幾年先後出台了《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一系列學校安全工作政策法規。各地教育系統結合各基層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學校內部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體的工作實踐當中,各地並沒有將這些制度落實到位。年度安全考核中,也並非以預先制定的制度為依據,而是看實際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只要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一定的比例,就會導致一票否決。

以某市教育局為例,在各校原有安全制度的基礎上,組織力量重新修訂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規範》《學校安全工作崗位職責制度》等二十五項安全工作制度,涉及門衞、消防、食堂、接送車、衞生保健、環境、宿舍等多個方面。每年年初,教育局都會與各校校長簽訂當年度的《安全責任狀》。各校為了表示對安全工作的重視,也制定了許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但在實際工作中,各校卻將這些制度擱在一旁,重視只是口頭上與紙面上的意識。考核時,教育局也只盯着非正常死亡數,只要這一指標沒有問題,考核肯定順利通過,甚至可能為優秀。

2.注重個別文化建設輕系統構建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具廣泛性、層次性和系統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架構在精神、物質和行為等相統一的基礎上。具體包括安全硬件設施、安全制度、安全組織機構保障、安全文化活動、安全校園網絡、心理安全輔導、校園安全精神、安全信念、安全價值取向等。然而,由於校園安全文化內涵缺乏統一認識、評價機制缺乏,導致許多學校在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上重視“個別文化”建設。如有的學校重製度的文本建設,卻缺乏安全責任系統與齊管共抓的體系;有的學校重視硬件環境、飲食衞生、體育活動、交通安全等顯性安全文化活動,卻缺乏心理健康、黃色讀物、網絡管理等隱性安全隱患的排查與預防;有的學校重視突擊性的消防演練等活動,卻缺乏必要的日常宣傳與滲透。絕大多數學校缺乏完整的目標體系及課程體系。完整的目標體系應該包括培養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文化素養,學校安全保障與服務場所、設施、器物等物態載體,以及健全與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預警機制等內容。完整的安全文化教育的課程體系應包括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材和師資的配備、學分設定、課時安排等方面。

3.注重理論知識講解輕安全技能培養

學校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與安全操作能力。然而,“重管理輕教育、重理論輕操作”的學校安全工作的弊病長期存在,影響了學生安全素養的整體提高。許多學校為了加強安全教育,往往存在隨機化現象,有的突出檢查管理一下;有的強化手機管理、器械管理;有的搞幾次安全講座或消防安全演練以加強安全知識與技能教育。許多安全常識、安全理論學習及安全測驗只停留在紙面上,而組織學生主動參與應急自救技能、安全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養卻不關心。安全教育活動缺乏系統的計劃和周密的安排,從而導致安全意識難以在師生們心中真正樹立起來,往往是活動中知道安全重要,過後卻拋在腦後。安全工作這根弦時緊時鬆,難以成為師生們的自覺行動,成為學校安全的一個隱患。

三、加強學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途徑

校園安全是校園各項工作的基礎,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最基本的保障。一位安全管理專家指出:“短期安全靠運氣,中期安全靠管理,長期安全靠文化。”[10]這深刻揭示了安全工作只有上升到文化層面,才是抓住了校園安全建設的根本和實策。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1.“樹理念、重關懷”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前提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它來源於安全工作實踐,又指引着安全工作實踐。樹立“以人為本”及“依法治校”的理念,體現學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明確校園安全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學校發展建設服務,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全體師生服務。一是要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觀,即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要把安全作為考慮一切工作的前提,採取防護、減弱等對策以消除危險因素;二是要培育“安全創造效益、安全促進和諧”的價值觀,即安全文化營造與和諧、文明校園聯繫起來,形成良好的社會形象;三是建立“以人為本、依法管理、全員參與”的方法觀,即中國小要把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教育貫穿到教書育人和培育良好的校風工作之中,並按照相關安全法律、法規、規章等來健全學校自身的安全責任體系和制度體系,以保證人人遵章守法、人人做好自我安全防護;四是樹立“安全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認識觀,從制度、行為、物質、精神等層面整體構建校園安全文化體系,做到時刻警惕、全面推進。

2.“強執行、造氛圍”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保證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是達到全體師生自主管理、自覺進入安全活動狀態,包括安全操作、人際和諧、遵章守紀、自救技能等。事實上,校園安全制度、責任體系等表層的安全文化,都是靠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責任心和工作態度等內在品質去實施的。倘若沒有這種品質,再好的制度和規範,實際上都是一紙空文。因此,讓每個師生“瞭解與認同”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與實質、“參與與執行”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要求和安全教育,這是學校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因此,學校要建立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學校安全管理組織,定期分析校園及周邊安全情況,表揚與激勵在安全工作中表現出色的人員,力求在全校範圍內做到“認識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人”的局面。同時,要通過安全警示、安全宣傳及日常滲透等途徑加強安全文化氛圍的營造。安全警示可包括嚴令禁止式、嚴正警告式、嚴肅要求式和温馨提示式等方式來提醒師生的安全意識的樹立。安全宣傳可通過主題班會、學生聚會、校園廣播、校園網、櫥窗板報、專題宣傳、影視播放、徵文比賽、專項測試、知識競賽、圖片展覽、專題講座、課堂滲透等形式,讓師生在日常活動中獲得安全知識、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質。

3.“健制度、建機制”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基點

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安全管理和完美的安全技術措施基礎之上。要建立有效的校園安全管理體制,包括健全管理組織體系、責任評價體系、規章制度體系、應急處置體系等。管理組織體系包括校園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校護衞隊、安全崗等;責任評價體系包括學校層面與年級層面、教研組層面與班主任層面等安全責任體系;制度體系包括安全治安管理相關制度,校內外集體活動的組織管理制度,外來人員入校管理制度,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度,值班值日製度,以及與人防、消防、交通等行政職能部門的聯繫制度。同時,為確保安全防線、嚴格執行各項制度,應建議相應的安全管理機制,主要包括檢查督導機制、隊伍建設機制、創新發展機制、獎懲激勵機制等。

4.“抓課程、重教育”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保障

課程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體師生安全意識與安全行為的關鍵。學校要積極開發安全教育的課程體系,包括課程目標、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和師資配備以及學分設定、課時安排和考核等。同時,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性教育活動和安全技能培養的體驗活動,如安全主題班會、案例分析、文藝演出、演練活動。建立交通、消防、生活技能等教育基地,以組織師生參觀、交流與體驗,並通過情景模擬演練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諸如起居安全、用電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反應以及避災、逃生等最基本的安全文化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此外,還要大力開展心理衞生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與問題,提高心理調適能力。

總之,安全是校園永恆的主題,它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應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只有建立起先進的學校校園安全文化,學校才能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合格人才才有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