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城學校發展規劃

欄目: 學校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文雅和諧靈動現代

古城學校發展規劃

——郫縣古城學校發展規劃

郫縣古城學校由原郫縣古城國小和郫縣古城中學合併的九年制學校,地處距郫縣縣城10公里、沙西線旁的郫縣古城鎮。

郫縣古城鎮是一個有着上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鎮域內歷史傳説眾多,古蹟遍地,尤其以“古城遺址”聞名全國,是郫縣北片區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鎮。隨着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古城煥發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了新的氣象,學校也隨之有了新的風貌,為了發掘古城的深厚底藴、傳承古城的悠久文化、展現古城新的變化、突出古城學校的文化特色,綜合學校現有文化理念、學校現狀、發展思路和全體師生的未來追求,結合學校的特色文化資源,學校將文化戰略定位在了“古城新風,和雅人生”八個字上,此文化主題內涵為:保持古城特色,繼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學校新風氣、新風尚與新風貌;培養師生協調規範、和諧美好、融洽有禮、適中得體的精神風貌與品行,為學生創造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在學校文化戰略引領下,設置適應當前教育形勢,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以促進學校師生共同發展。

一、課程設置背景

古城學校國小部從上世紀末國家課程改革前就致力於課程改革的探索,從學生學業評價的改革,再到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校課程改革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完善。

1、關注學生學科能力發展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

古城學校國小部在課程評價改革——學生學科能力檢測方面,走在了縣內課程評價改革的前沿。學校以“學生學科能力檢測”為載體,引領教師不斷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把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作為學科教學的追求。學科課堂呈現生機勃勃新氣象: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紙筆測試能力,更關注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操作能力,學生學科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2、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究,改革學習方式。

進入21世紀,藉着第一批課改實驗縣的東風,學校在閲讀教學、習作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探究方面小有成效,提升了教師的研究能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3、立足學生長遠發展,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生活品質、道德品質的管理體系形成。

2007年原古城國小和古城中學合併成為一所農村九年制學校,基於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學校制定了系列有利於科學管理評價的規章制度,這些與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緊密相關的不斷深入完善的規章制度,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生活、道德品質有着積極的作用。

二、課程目標

今天的古城學校,在“古城新風,和雅人生”的文化引領下,緊扣新的文化主題,並對原有辦學理念進一步提升,確立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幸福古城,和雅新風”。學校追求的是:培養幸福生活、快樂學習、和諧發展、博學文雅、時尚現代的“古城”師生;打造具有古城特色、和雅風貌、時代精神的幸福校園;創建富有活力、持續發展、特色明顯、影響力強的學校品牌。學校確立了“文雅和諧,靈動現代”的課程理念,在繼承古城學校原有課程結構的基礎上,對學校課程計劃予以新的內涵。

根據國家課程總體目標,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學校把“尚武修身,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作為特色工作的核心追求,並據此確立了“培養能適應未來社會小公民”的總體育人目標。

1、培養適應未來公民生活工作所必備的學科能力素養。

2、培養適應未來公民良好的道德素養

能夠明確自己目前作為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的素質要求的差異,能按未來社會對城市居民的素質要求來規範自己言行,成為講文明懂禮節的小公民。

3、培養適應未來公民生活所備的強健體質和藝體素養。

三、課程設置

1、基礎課程(國家級課程)

目標: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促使學生形成終身發展有益的學科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所必備的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健全的身體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

2、延展性課程

目標:開展以強健學生體質、拓展學生的視野、加強民族文化精神傳承和道德品質修養、發展學科興趣特長為主的閲讀思維訓練、科技創新活動、各類藝體活動(將武術引入課堂)和教育國際化等,通過選修和必修相結合的形式。

四、課程管理

1、成立由校長牽頭的學校課程領導小組

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給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學校成立由校長統領全局,教務處和政教處分工合作的學校課程管理領導小組。

校長負責全面工作:主要職責是明確本校的培養目標,從實際出發,根據上級頒發的課程計劃,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同時督導教導處和政教處共同制定學校課程的實施計劃,經常性地檢查執行情況,客觀地評估全校各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以提升全體教師課程管理意識,促進課程執行合力的形成,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師生主動地發展。

教務處、政教處:在校長統領下共同協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學校育人目標的學校課程計劃和相關管理、評價的措施方案,在落實過程中不斷完善、調整、改進。促進教師、學生、學校共同發展。

2、確立學校課程管理目標

(1)認真執行國家的課程文件,確保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開發有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2)結合學校的實際,協調學校各類課程的關係,優化學校課程的結構,提高學校課程的適應性。

(3)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組織教師廣泛地利用本校的課程資源,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根據學校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資源狀況,瞭解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安排的拓展性課程。

(4)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外出培訓研究學習的時間空間,給予教師參與開發學校課程的機會。

3、加強學校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管理落實。

(1)根據國家制訂並頒發的“國家課程計劃”及説明,認真執行課程計劃,開足開齊每一門課程。嚴格控制周活動總量和學科教學課時,切實做好減負工作。

(2)制定並落實相關管理措施、方案、細則,如:《一日常規管理細則》(分教師和班級)、《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方案》(分德育和教學)、《考試質量評估方案》、《拓展課程管理細則》和相關獎勵條例

(3)改革學業評價方式--以學科能力測試為突破口,圍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效益。

(4)督促各班認真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4、圍繞“輕負高效、能力發展”積極開展培訓與研討,為各類課程的高效實施創造條件

(1)引導教師深度理解課程。每年至少組織教師開展一次課程培訓會,引領教師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去認識國家設置和學校開設的每門課程,特別是非語數學科、拓展性課程和各種主題活動對學生髮展的重要性,讓教師摒棄重語數,輕其他的觀念。

(2)圍繞“輕負高效、能力發展的課堂”開展靈活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如:教材解讀、集體説課備課、主題研究課、示範課優質課觀摩、聽講座等等,引導教師高效落實課程理念、學校育人目標。特別加強拓展課程的開發研究,使拓展課程逐步系統化,逐步形成完善校本課程,解決教什麼和怎樣教以及怎樣評價的問題。

(3)拓寬教師視野。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參觀和進修學習。

(4)通過相關課題科研工作,提升教師理論水平、研究和實踐操作能力。

5、不斷精化拓展課程。在拓展課程的實施落實過程中,通過調查訪問評估等方式,瞭解課程優勢和不足,不斷完善、補充、調整,讓課程逐步精化,逐步同類課程按年段體現層次性和側重點。。

五、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課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對實現課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導向、激勵、監控、調解的功能。我校努力構建能夠體現新課程體系的、能促進學生不斷髮展的,能激勵教師不斷提高的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1、對學生的評價:對國家課程的評價:

(1) 根據課程標準,牢固地掌握學科知識,並能靈活應用。通過期末考試檢測。

(2) 掌握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學科能力,特別在表達、操作、合作探究、

創新實踐方面達到年級要求。通過學科能力檢測和參加相關學科比賽活動評價。

(3) 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通過課堂觀察和作業完成情況

評價。

對延展課程的評價:

(1)活動參與的過程評價,如出勤、參與態度、活動中表現等

(2)活動效果。作品、活動展示效果和相關比賽活動成績。

2、 對教師的評價:

基礎課程:

(1) 學生期末考試和學科能力檢測成績

(2) 作業設計和批改情況

(3) 課堂教學質量,是否以發展能力為核心。

(4) 課堂教學研究成效

延展課程:

(1)活動的開展情況,包括內容安排、器材準備、活動組織

(2)學生作品或活動展示效果、參加相關比賽成績

3、 對課程的評價:

基礎課程:

教導處通過調查訪問教師學生,分析檢測相關數據,瞭解課程優勢、不足以及操作

中遇到的問題,開展相關校本教研和課題科研,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校育人目標,在不影響學生學科發展情況下,引導教師靈活使用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和本地資源適度對教材進行整合、補充、調整。

延展課程:

拓展課程考評小組通過調查訪問教師學生家長,進行相關數據分析對延展課程進

行評估,評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是否具備開設的條件:包括場地、器材、師資

是否與學校與人目標吻合

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利於學生髮展

是否學生需求的、參與度高的

學校課程領導小組根據評估情況經研究做出補充、改進或者取替的決定。

郫縣古城學校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