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附屬學校三年發展規劃

欄目: 學校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附屬學校三年發展規劃

附屬學校三年發展規劃

第1章 規劃背景

為在今後三年內加快學校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紮實推進《平谷區振興教育事業三年行動計劃》,我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校發展為主題,以辦羣眾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進一步創新學校管理,構建現代化學校管理機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制定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學校基本情況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附屬學校,2016年8月掛牌,前身為平谷區東高村學校,隸屬於平谷區教委,位於城南平三公路西側。2012年,由東高村鎮第一學區和平谷九中合併成九年一貫制學校。

學校佔地68畝,建築面積22656平方米,中學部7個教學班,在校生195名,教職員工 88名,國小部 19個教學班,在校生501人,教職員工84人,35歲以下青年教師6人,佔教師總數的 3.48%。本科學歷140 人,佔教師總數的81.39 %;高級和一級職稱人數131 人,佔教師總數的76.16 %。區級骨幹14人。

(二)學校發展優勢分析

1、外部條件分析

(1)周邊環境良好,外部關係氛圍和諧

學校地處京平高速路平三路出口處,毗鄰平谷區核心城區。學校周邊環境安靜,園內環境靜謐,減少了城市的喧囂和浮躁,有利於教育者潛下心來做教育。

(2)生源狀況總體良好

學校近幾年接收新生主要以東高村、西高村、南埝頭村、前台頭村、克頭村、大旺務村、大莊户村、趙家務村、趙莊户的適齡兒童為主。轄區內學生家長文化層次有所提高,普遍對教育都很重視,比較支持和配合學校工作。從總體來看,生源逐相對穩定。

(3)辦學條件逐年改善

學校選址較為合理,北臨平谷主城區,南臨京平高速路出入口,位置適中,交通便利。主體共有2座主體教學樓,建成了室內體育館(風雨操場)、階段教室、實驗室。學校教學樓內整體安裝中央空調。

(4)上級領導高度重視

2016年8月,我校正式更名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附屬學校,平谷區教委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我校發展,在政策、資金、人員編制等發麪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為我校未來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內部條件分析

(1)學校管理狀況

近期,學校圍繞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不斷改善管理隊伍結構,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幹部隊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開拓進取精神,並努力跟進學校發展目標。

(2)教育教學水平逐年提升

2012年以來,學校逐年擺脱會考成績後3名落後的局面,各項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提升,2015年會考成績三率總評進入全區第八名,2016年會考成績三率總評進行入全區第四名(並列),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教育理念亟待轉變,專業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從整體上看,我校教師能夠克服各方面的壓力,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家長、學生的好評。但是,從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與國家和北京市教育發展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名優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任務還十分艱鉅,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我校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學科骨幹教師人數少且其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個體素質較好,但缺乏繼續教育機會,努力目標不明確,還未充分展示應有的風采,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2、教育科研與新課改亟待整合。我校已8年未申報教科研課題,缺乏專家和理論的引領,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層面,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比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熱情,學校還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如何找準教育科研與新課改的有機結合點,真正形成科研課改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3、學校文化積澱不夠,辦學理念和特色不突出。學校辦學歷史較為複雜,雖辦學規模在逐步擴大,但辦學理念凝練,校園學校文化建設,校內外乃至國內外教育教學交流等方面尚處於起步階段,未形成規範化、系統化、品牌化的辦學特色,校園主題文化和價值理念建設缺乏規劃。

4、學校基礎設施改建工作仍需繼續加強

目前,學校校舍建設、操場和食堂的改建,辦公條件的改善仍需加大資金投入,校園文化建設仍處於設計和探索階段,校園綠化仍在建設中。

 二、面臨的形式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與改革面臨諸多新的形勢與要求,既有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首先,學校發展面臨內涵提升的要求。學校內涵發展的效果標準是師生口碑和社會口碑,這就要求學校從隊伍建設到學生培養、從特色建設到課程體系、從品牌打造到文化建設都需要精細的打磨和沉澱,需要學校在階段發展中,必須把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放在首位,學校以精細化和精品化的標準着力打造學校的核心內涵,提高工作標準、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和教師在學校發展中的獲得感。

 其次,學校發展面臨深化改革的要求。“十三五”期間一系列重大改革將對學校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重要影響。比如北京市中大學聯考的重大改革、移動互聯背景下的資源與環境建設等因素,學校資源優化整合、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變革、圍繞着教師與學生成長的學科改進與融合、學校育人以尊重學生成長的連貫性、個體性和選擇性等,這些對學校的發展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再次,學校育人模式面臨創新發展的要求。學校未來將建成十二年一貫制的完全學校,因此如何打破中、國小段界限,科學統籌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探索十二年一貫制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發揮教育的連續性、系統性、穩定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未來三年中,要持續探索十二年一貫制學校辦學路徑,迴歸教育本質:尊重學生成長的連貫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優質而完整的基礎教育。

最後,學校發展面臨突破瓶頸的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目標、新要求,學校將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新理念,落實北京市教委和平谷區區教委的統一部署,努力解決學校辦地區人民滿意教育的一些瓶頸問題。比如,從橫向看,學區制、集團化、聯盟校的建設與發展在區域內對學校的發展即提供了資源優化整合的機遇,又提出了挑戰;從縱向看即將形成的十二年一貫制辦學模式,需要從隊伍建設、教育研究、質量提升等方面持續內涵優化發展的路徑,形成學校優質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前學校的綜合競爭力,實現辦現代化優質區級水平示範校的宏偉藍圖。

第2章 學校發展行動綱領

一、辦學理念

我們確立了“承載希望、構築幸福、奠基人生”辦學理念。

   1.承載希望:人的自然性與精神需要決定希望是人成長的根本動力。教育要依據人的生命特性讓學生、教師在學習、工作實踐過程中通過需求的不斷滿足、專業素養不斷提升獲取成長與發展的動力,因動力而產生的成長需要是希望的來源,也是學校承載教育使命的具體顯現。

2.構築幸福:人的社會性與情感需要註定幸福是人生命的意義所在。文明素養的提升、道德意識的形成、價值觀的培育最終結果都是讓學校的教育主體——學生、教師,成為實踐、弘揚、發展、傳承文明的人。

3.奠基人生:因希望和幸福而奠基完整的人生。“教育發展生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是本質追求。學校把發展生命定位為自己忠實的價值取向,整體育人是學校神聖的使命和存在的本質所在。

“承載幸福、構築幸福、奠基人生”作為學校辦學理念,是教育探索迴歸教育、迴歸學校、迴歸課堂、迴歸學生的信仰指南,是促進每一個二外平谷附屬學校人成長的精神動力。

2、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承載幸福、構築幸福、奠基人生”的辦學理念,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以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平谷區振興教育事業三年行動計劃》為依據,以提升東高村鎮地區人民羣眾充分享受公平優質教育的獲得感為根本,以 “內涵式深入發展、特色化品牌建設”為導向,以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以課程改革創新和學術研究為引領,以隊伍建設和教育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形成現代學校辦學制度,讓育人探索迴歸教育、迴歸學校、迴歸課堂、迴歸學生。

三、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要從實現整體目標出發,正確處理學校內部各方面之間、學校之間的關係,妥善處理全面工作與重點工作的關係,對校內外的各種力量進行優化組合,以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2.民主性原則。教職工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並直接參與學校的管理活動。增強管理工作透明度,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作風。堅持民主集中制,虛心聽取羣眾的意見,接受羣眾的監督。

3.規範性原則。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組織機構正常運轉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得到嚴格遵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實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加強工作作風、教風、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3章 發展目標

1.學校發展目標

堅持育人為本,強調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重視全球化視野下國際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具體建設目標為:讓學校更有朝氣,讓師生更添智慧,讓學校更具美感,讓教育更具創造,讓人際更加和諧,讓學校成為師生健康成的家園。真正把學校辦成一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外語見長、特色明顯、具有國際視野、百姓滿意的平谷地區具有示範意義的現代化優質農村學校

    2.隊伍建設目標

教師隊伍設目標:一支具有強烈的終身學習、自主發展的願望,具有較強的反思教學實踐的能力、堅持教學相長、尊重同行教師、投身教育研究的品格高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幹部隊伍建設目標:培養具備戰略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課程開發與教學指導能力、對學校現狀的評價與診斷能力、爭取社會支持的能力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3.學生髮展目標

關注學生生命質量,使學生逐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語言、數學、科學技術與信息、審美與人文的素養,為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現代公民奠基。

(1)家國情懷:體現時代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價值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有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作貢獻的志向與願望;

(2)公民意識: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自覺行使公民的權利,履行公民的義務,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具有社會責任感;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知識技能: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4)健康生活: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5)國際發展:具有寬廣的國際化視野、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理解文化的多樣性,瞭解國際慣例;能運用一些國際化文化交流的基本言語技能和社會技能,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具有明確的職業意識和與國際化相聯繫的專業發展方向、有相對獨立的國際活動的能力;具有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的基本能力。

第4章 發展領域

一、德育工作

1.工作發展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學生是一所學校的根本,學校存在的目的就是培養出優秀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基於此,我們力爭在三年之內,使學生達到如下要求:第一,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積極地探索、多渠道嘗試,在探索和嘗試中積累知識、獲得能力;第二,具有持續的發展潛質,在夯實基礎知識,素質全面提升的前提下,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第三,具有優秀的道德修養,在為師之範的陶冶下,展示出學生的風貌,具有生態意識,能與自然和諧相處、與社會和諧相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自我和諧相處,勤學睿智、多思善行,誠實守信,勇敢堅韌,合作擔當,開拓創新。

(2)教師發展目標

加強師德教育,加強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使教師掌握豐富的育人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引導老中青年教師找到自己的生長點,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培養一批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有教育責任感的教師,每年評選德育道德模範,形成一支有層次、有重點、有發展的年級組長、班主任、副班主任梯隊。

(3)學校發展目標

提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附屬學校教育品牌價值,推進德育改革,服務學生品德成長。加強常規管理,力爭三年之內文明禮儀更加規範,成為平谷區文明校園。加強校園文化的打造,力爭讓學校成為名符其實的生態校園、文化校園。

2.工作總體思路及原則

(1)德育是學生學習進步的起點,人生成功的基礎。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立足“自我教育、自治管理、自主發展”,遵循“從小、就近、求實、求真、求新”的原則,實現德育管理主體化,活動系列化,方法多樣化,內容層次化,渠道網絡化。以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核心內容,開展各項德育工作。加強學校德育常規工作的管理,注重班主任隊伍建設,通過習慣養成、班級文化建設、課堂育德、德育活動等渠道,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不斷提升我校整體德育水平,促進學校的發展。

(2)堅持德育管理主體化。德育認知只有在參與中才能產生情感體驗並內化為道德、習慣和信念。學校德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給學生提供自治管理的舞台和自我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展現才華,經歷磨練,享受成功。

(3)堅持德育活動系列化。要根據校情和學情繫統規劃,實現幼兒園、國小國中到高中德、智、體、美活動的有效整合和良性互動。通過豐富和完善各年級的專題活動、各年級社團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日常德育教育中,形成教育特色,幫助學生積累道德認知,豐富道德情感,培養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習慣。

(4)堅持德育方法多樣化。德育要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共同進步。要加強環境建設,構建校園人文特色,營造德育無痕境界;班主任作為德育的中堅力量,要通過班會課、活動等各種途徑,教育每一名學生;任課教師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每一名教師聯繫並幫扶1-2名學生。

(5)堅持德育內容層次化。作為一所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要根據學生學段特點,打造富有層次特點的德育內容:初始年級行規範、養習慣、育品德、學全面;中等年級求溝通、講尊重、立目標、訂計劃;畢業年級精管理、造氛圍、育個性、塑人生,循序漸進地做好德育工作。

(6)堅持德育渠道網絡化。深入挖掘各校區德育資源,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和社會等德育渠道,通過微信公眾平台,家長教師協會,形成育人合力,營造校內外協調一致的育人環境。

3.工作主要任務

(1)常規工作

德育常規管理:言行舉止代表一個人的修養和品德,因此要嚴格要求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水平,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各班可結合節日紀念日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學科教學活動、自主性團隊活動的開展,班班都成為行為規範示範班,並積極爭創學校文明班級。國小部定期召開班主任會、少代會、家長委員會,組織開放日活動,定期發放教師、學生、家長調查問卷,充分徵求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國小部德育管理工作的科學管理運行機制,使學校的各項德育管理制度能夠有效落實,促進德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部通過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每學期開學初的規範學生行為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班主任隊伍建設:採取搭平台、遞梯子方法,分梯隊、分階段有重點地為班主任提供成長鍛鍊的平台。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找專家引領、提供外出培訓機會等,通過典型引路、師徒掛鈎等管理方法,為班主任的專業成長提供支撐。

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開展星級學生評價活動,促進學生禮儀習慣及傾聽、質疑、表達學習習慣的形成。通過開展校內展演、校外比賽等形式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結合“運動會、藝術節、誦讀節”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志願者活動的安排,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在活動中,凸顯其“育人功能”。班級文化建設,落實在學校德育計劃的過程中,處理好完成活動與教育學生的關係,樹立活動重在育人的意識。使班級文化建設始終圍繞着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中心來進行。

(2)重點工作

學生習慣培養,切實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和習慣養成。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抓學生的養成,促進學生文明程度提升,形成十二年一貫制的學生培養目標和體系通過學生禮儀、習慣檢查,規範學生行為舉止,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考評班主任工作績效。通過定標準、抓實效,固化並統一系列禮儀和習慣培養要求,明確行為習慣的總要求:校內無打鬧、樓內無跑跳、室內無喊叫、處處有禮貌。禮儀教育從進校禮儀、問候禮儀、尊師禮儀、集會禮儀等幾個角度規範,通過升旗儀式、班會課等途徑進行落實。

生態教育,構建和諧生態校園。加強生態文明教育,以“與自然和諧相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社會和諧相處、與自我和諧相處”的生態德育理念為指導,以地球一小時、生態社會實踐活動、世界環境日活動、垃圾分類等活動、社團嘉年華活動為載體,擴大我校在平谷區的影響力,提升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制度,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德育幹部團隊,逐步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建設相對完善的德育課程體系。

多種方式對學生、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每學年9月份對中學入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瞭解每一屆學生的心理特點,瞭解各班學生亟待解決的問題,瞭解個別學生特殊問題,通過團體輔導、心理講座、心理班會課、與班主任溝通、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月活動等多途徑宣傳、滲透、體驗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科學的心理常識,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心理健康引導、緩解考試焦慮、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教育。通過非智力因素的養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對班主任教師進行心理培訓,造就一批瞭解學生階段心理特點,善於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創新我校心理團隊的組建。

4.工作主要措施

(1)德育常規管理

建立德育視導、資源共享及考核評價等科學規範、長效穩定的運行機制,保障良性運行,推動發展。通過開展“每月組織一次幹部交流、每週開展一次班主任交流”等活動,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勢資源輸出與分享,提升幹部、教師德育常規管理的工作能力。定期開展德育專項視導工作,不斷總結提煉德育管理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改進。學校繼續創新德育管理思路,採取年級組集中培訓的方式,建立“年級德育互動”指導團。

(2)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班主任培訓力度,推動班主任梯隊建設

學校為每位班主任制定成長計劃,明確目標。尤其針對年齡對35歲以下的班主任加大培養力度,促進個人成長為其制定培養目標。

有針對性的採取“走出去,請進來” 的方式,推動班主任梯隊建設。開展“師傅帶徒弟”引領模式促進年輕班主任快速成長。

積極創立班主任工作室,定期組織班主任開展學習、交流或研討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每學期開展2—3次班主任專題培訓與展示活動。

加大班主任所帶班級的評優的獎勵,校內評選校級的骨幹班主任。加大分層獎勵,對有進步的班主任及時的獎勵。

(3)學生管理

形成促進學生習慣養成的行為標準。通過開展星級學生評價活動,在禮儀習慣及傾聽、質疑、表達學習習慣方面形成相應的行為標準。開展學生習慣培養的星級評審活動。如:坦誠交往、健身健心、學習探究等。深入開展學生習慣培養的星級評價活動和班級結對活動,開展專題交流展示活動。

逐年完善心理資源教室配置,規範心理資源教室學生的教育管理機制,做到年初有計劃,年末有總結,輔導有記錄,使心理資源教室工作規範化、制度具體化,有效服務於有需求的學生。

開發滿足學生髮展需求的多樣化社團,打造精品社團。規範學生社團建設與管理制度,通過開展校際間的學生舞蹈、合唱社團等方面的交流展示活動,形成在學生中有一定影響力的1-2個精品社團。學校組織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展演,每個社團都參與活動,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每個社團積極參加市、區比賽, 通過校內展演、校外比賽等形式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開展體現學校核心理念的學生主題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及學校文化特色,圍繞學校辦學理念,分年級、分階段開展一系列有主題的學生教育活動。充分整合、挖掘、利用教師、設施設備、校園環境等校內外資源,開展學生主題教育,併為學生主題教育提供資源保障。從而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學生的交往與合作能力,切實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課程建設

1.工作發展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成就學生,奠基終生髮展。

(2)教師發展目標: 成就教師,實現專業發展。

(3)學校發展目標: 科研課程興校,深化內涵發展。

2.工作總體思路及原則

(1) 工作總體思路

學校課程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課程理念的提升為核心,以課程規劃的有效性為依託,以課程結構的重建為形式,以課程實施和課程管理的校本化為推進過程,以課程評價的反思改進為動力,進一步落實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和廣大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以課程建設促學校特色發展,進一步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實現學校辦學目標、學生培養目標和教師發展目標。

(2) 工作基本原則

第一,綜合性

突出“整體育人”的基本理念,加強學科間的聯繫與整合,突破學科課程邊界,設置跨學科綜合學習、主題化學習及實踐活動課程,鼓勵教師開設圍繞主題的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以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實踐育人。

第二,連貫性

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注小初銜接和初高銜接,統籌安排好課程方案,實現義務教育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創生性

鼓勵和倡導教師開展課程創新實驗,結合學校特色、學科特點和學生層次,創造性地開設特色課程,突出課程建設的原創性、獨特性。

第四,選擇性

充分利用課時的彈性比例和校區自主開發或選用課程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課程選擇。

3.工作主要任務

(1)一個目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十二年一貫制課程體系構。

對學校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進行界定,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對十二年一貫制學校課程建設進行優化整合,構建符合十二年一貫制學校辦學特色的我校課程整體框架。

(2)兩個途徑:課題引領課程建設,管理保障課程實施。

依託二外附中北京市市級課題“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十二年一貫制課程體系建設實踐研究”,科學規劃子課題,帶動學校各學段深入研究,以科學實驗方式探索“構建十二年一貫制課程體系”的多元途徑。建立適合一貫制課程建設的管理保障機制,以此推動學校持續內涵式發展。

(3)三個着力:着力構建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基礎型課程、學科內容拓展化、特色化的拓展型課程及個性化延伸性型課程。

(4)四大行動:發展學生、成就教師、辦好學校、聯動社會

一是以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的發展學生行動。 通過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生動的發展,為每一個孩子奠基幸福人生。

二是以專業發展為核心的成就教師行動。教師隊伍建設是課程建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教師轉變觀念,以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根本目標促進專業能力提升。

三是以特色學校建設為核心的辦好學校行動。在推動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力求探索課程評價體系,分階段推動重點課程項目,加強課程文化建設,提升課程管理水平。

四是助推“學習型”建設為核心的聯動社會行動。充分利用校內外優勢課程資源,豐富和完善學校課程;探索社區、學區課程建設聯動路徑。

4.工作主要措施

(1)實施課程分析

做好學校內部環境分析,包括:學校課程歷史分析、學生情況與發展需求分析、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分析;做好學校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國家、北京市課程政策分析、學校所處地域文化資源分析、社區資源與家長支持分析。

(2)確定課程目標體系:

通過加強對學生的研究、社會研究、學科研究構建課程目標體系。基於國家、北京市課程改革目標,基於校本化的學生核心素養界定細化“為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現代人奠基的培養目標。細化到各學段、各學科,建立學段學生培養目標、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體系。

(3)建構課程結構與內容體系:

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基礎型課程

思路:整體設置十二年一貫的課程是我校課程改革的基礎。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對課程結構進行十二年一貫統籌安排,重新調整課程計劃和結構,落實中小銜接問題,保證不同教育階段的課程與教材、教學的銜接,以及各科課程、教材和教學的前後連貫。

重點:

第一,學科課程建設

對重點學科從學科本身出發進行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統籌設計,學科課程的跨學段銜接,學段的跨學科課程整合,進行學科課程羣的建設。融會貫通學科的課程標準是基礎,瞭解相關學科、學段的課程是有效補充。

第二,橋樑課程:橋樑課程意在解決教育銜接的問題,在兩個方面着力開展:一是在課程和學科教學的銜接上,基於基礎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評價和師生交往等方面的加強銜接;二是學生心理品質培養和身心發展的連續性上,則強調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個性特長、健康素養等方面的發展與培養加強銜接。

學科內容拓展化、特色化的拓展型課程

思路:拓展型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不同基礎要求的、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它着眼於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它也是基礎性課程的拓寬與延伸,是為學生學習研究型課程積累更寬泛知識與經驗、能力與方法,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共同為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服務。

重點:

第一, 基於學科特點、年級特點、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的需要開發學科拓展類課程,用以完善學生的學科知識結構,認知結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的能力為宗旨。

第二,整合學校各類課程資源,以學校育人目標為導向,開發生態、外語、體育等特色選修性課程,保證學校課程的選擇性和特色性。

第三,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課的開設和研究,與實驗室、 圖書室、實踐基地建設和校園文化環境佈置等相結合,充分挖掘本地人文資源優勢,有機整合社會性科學教育資源,建構適合學校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的拓展性科學課程。 

個性化延伸性型課程

個性化延伸課程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隊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程。個性化延伸課程擬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以專題學習為內容的學習。研究範圍是學科知識和社會熱點、生活應用、自然環境相結合,研究方式是教師、家長和專家的方法指導和學生的自主研究、實踐相結合、研究過程要課內集中知道和課外分散研究相結合。

(5)推進課程管理與評價

課程管理:明晰課程管理架構、確定課程實施形態,細化課程管理制度,梳理課程管理流程。

課程評價: 學校課程要“建立促進學生學業水平成長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這是課程評價體系的三項核心任務。該任務擬藉助網絡評價系統完成。

三、教學質量

國小部教學規劃

(一)工作發展目標、總體思路、原則

 1.工作發展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①各學段形成完整的學科目標,統一學科學習習慣標準和基本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②提高學生語、數、英整體學業成績,及其他學科的整體水平。

年度

學科

低年級

中年級

高年級

2016-2017

語數英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85

95%

60%

80

90%

50%

80

90%

50%

2017-2018

語數英

88

96%

65%

83

92%

55%

82

92%

60%

2018-2019

語數英

90

96%

70%

85

95%

60%

85

95%

76%

(2)教師發展目標

①引進優質教師資源的同時,選擇德才兼備、責任心強、善於合作、綜合素質較高的老師進行重點培養,建構階梯式培養人才梯隊,增加骨幹教師比例,形成學科教學的核心團隊。

②課堂教學實施“少教多學”,結合課堂教學實際,研製符合我校國小段教學實際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③常態課教學A課率達到35%以上。在各項檢查中,語數英課堂教學的A課率達到50%以上,科任學科課堂教學的A課率達到60%以上。

(3)學校發展目標

探索並建立目標達成與學生能力評價機制,大面積快速提高常規課堂教學質量。

2.工作總體思路及原則

(1)工作總體思路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結合教學實際以課題為引領,弄清學科本質,充分利用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研究解決真問題,抓好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和評價五個環節的落實。以課堂教學評價為導向,實施開放性、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品質,提高教學質量。

(2)工作基本原則

①全面性原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基。

②科學性原則。遵循教學規律,探求先進方法,按照各學段、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和學習要求,合理設置課程,開展教學研究。

③系統性原則。實施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提高質量為目標的全學段、全學科、全方位的系統性工程。

④激勵性原則。充分調動全校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公平競爭、公正評價、公開激勵。

⑤實踐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各年級段教學水平的差異,從實際出發,逐層定措施,逐項抓落實,保證細則的實施並取得實效。

(二)工作主要任務

1.常規工作

(1)研究制定學生學習習慣標準,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制定各學段完整的學科教學目標體系,實施少教多學,將教與學、學與考結合,提高教師課堂實效性。

(3)常規教研活動,常做常新,有主題、有內容,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4)發揮骨幹教師、優秀教師作用,師徒結對,為入職2年以內的青年教師制定備課和課程教學的基本流程和要求,使其儘快熟悉教材,勝任崗位工作。 

2.重點工作

(1)結合我校國小階段的課程教學實際,確立研究主題,研製符合我校國小段教學實際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強化教研組長隊伍建設,增強教研組活動的實效性,使年級或學科教研組成為教師研究與改變的研究基地。

(3) 工作主要措施

  1.利用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系列的通識培訓,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高自身學科素養。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請進來、走出去、搭平台,組織骨幹示範課、師傅引路課、青年教師研究課,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微格教學評優等活動,為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教師創造成長的契機。

2.聘請教研員或學科專家對教師進行教材理解、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輔導,弄清學科本質,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幫助我們為2年以下的青年教師建立備課和上課的基本流程,以便學校用其進行常規管理,促青年教師儘快勝任教學。

3.切實加強校本教研,強化教研組、備課組建設,規範教研組、備課組工作要求。加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隊伍建設,造就一批積極進取,具有開拓精神和優良示範的組長隊伍。

4.完善學校國小階段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強化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等教學環節的規範標準,尤其要加強備課、上課、作業、評價的一致性,不斷提高教學“五環節”的實施力,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進學生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5.以科研課題為引領,用科研形式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研究,利用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教科研活動等多種途徑,圍繞課堂教學進行專題研究。要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煉學科個人研究主題通過研究逐步積累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中學部教學規劃

(一)穩步提升國中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我校的生命線,近幾年雖然我校的會考排名次序有所提升,但是生源質量對會考成績排名有較大影響,如何排除生源因素影響,切實提高教學成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整體上看,學科組的建設和課程執行的能力亟待提高。總體國中質量目標為,學生及格率90%,優秀率50%,在平谷區的位次不低於前5名,成為學區內人民羣眾依賴的學校。

1、快速提升語、數、外三大科的教學成績。主要的策略是加大教學成績的監測,與學區內同學段的學校開展聯合教學質量檢測,與過往的學生同時段的學業水平對比等,評估教學質量;規範管理教師的教學研究,形成學科組團隊的力量;加強學法指導與改進,抓好學生的日常學習規範,培養科學而有效的學習習慣。

2、提高其他學科教學成績。新會考改革前的一年,物理、化學學科質量的目標為會考位於平谷區前3名水平。具體措施為重視學生的科學教育,加強物理、化學的實驗教學,在體驗中學習學科知識,形成學科能力。

3、突出學生個性選擇科目的教學質量。在滿足學生基礎學習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習需要,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能力的學科學習中,學習結果達到區平均水平以上。主要的措施為,調整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的比例。

(二)整體提升教師開發課程,執行課程、評價課程的能力

1.開發內化的國家課程校本化的課程。

(1)着重探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附屬學校課程頂層設計藍圖,學科組認領課程羣建設。學科組在原有學科課程建設的基礎上,按照二外附中課程建設的總設計,結合平谷地區特色,建設學科課程羣。主要任務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和學科特色鮮明的選修課程,在學科課程的開發中,要明確課程目標,細化課程標準,開發不同層級的課程系列,為中大學聯考改革及早謀劃;在與二外合作的時限內,率先完成英語課程的建設;創新原有課程。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學課程的重要組成成分。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組成。在教學時間段內,以學科內的問題為課題,圍繞學科教學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問題,改變研究性學習研究的問題過於寬泛,沒有明確的研究內容,與學科相去甚遠的情況,每個學科教師都應提供可供學生選擇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國中階段,貫徹落實好學科10%的科學實驗和以主題活動為中心的實踐活動。

2.提高教學設計與執行的能力

(1)通過中學教學視導、教學彙報課等活動,推進常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等重點問題,加強課堂教學改革。

(2)開展系列教學研討、觀摩活動,開展教師聽課、評課活動。通過系列活動的研究,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3)加強實驗教學和閲讀教學。制定我校開放實驗的管理機制;購買社會資源,構建和完善我校開放實驗室的軟硬件設施設備;開展開放性實驗的實踐研究,積累開放實驗資源,形成開放實驗的成果,總結相應的實踐經驗。

3.建立系列學科課程評價指南

(1)在課程的研發的同時,把建設好學科課程的評價指南。除了典型的紙筆考試外,建設多樣化的評價形式。

(2)科學運用筆紙考試評價方式。畢業班的統一考試要細緻分析數據背後的意義和教學的方向,平時的週末小考和校級考試試卷不可隨意選用,合理規劃考試的頻次,有考必評。

(3)科學安排教學階段性教學成績的評價。

(四)培養全面發展、個性凸顯的學生

1.注重學科內容的德育功能、

2.解決研究性學習的方向性和實效性問題

3.依託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培養學生不同方向的發展需求

四、教育科研

(一)工作發展目標、總體思路

1、工作發展目標

(1) 學生髮展目標: 成就學生,奠基終生髮展。

(2) 教師發展目標: 成就教師,實現專業發展。

(3) 學校發展目標: 科研興校,深化內涵發展。

2.工作總體思路

全面推進校本科研,實施以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為目標,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的校本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帶教研。開展對基礎教育熱點、難點和瓶頸問題的梳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引導教師結合自身工作開展教育科研,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引領作用,以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

(二)工作主要任務

 1.教科研與學校發展相結合

3年內,爭取申請成功1-2項市級課題、2-3項區級課題。

 2.教科研與教師發展相結合

(1)在專家引領下,開展校本培訓,為形成學校科研骨幹隊伍作準備。

(2)完善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網絡,建立建成學校科研工作隊伍,制定教育科研管理條例,加強對各級課題申請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將教育科研工作作為教師考核的內容之一。

(三)工作具體措施

1.強化教師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道德水平。

(2)重視教師理論學習,提高教師文化素養。

(3)不斷增強教師教育科研意識,注重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高。

(4)強化教師自我研修和反思,加快專業發展。

 2.廣泛開展課題研究,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精心做好“十三五”課題規劃與研究工作。在2017年上半年要組織力量深入調研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梳理其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以課題的方式進行選項、立項、申報等工作,下半年起有序地做好開題等研究工作。“十三五”期間,鼓勵教師立足教育教學實踐,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德育及課程教學為主要內容,以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為核心,廣泛開展微型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從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設立微型課題,使我校教師做到人人有課題,全員參與課題研究。

五、行政工作

(一)工作發展目標、總體思路、原則

1、工作發展目標

(1)學校行政管理目標

完善現有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形成符合人性化管理要求的現代學校管理運行機制,形成並逐步完善責權明確,分工合理,人人有責的主人翁管理模式。

(2)隊伍建設目標

優化管理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有利於青年教師成長、優秀教師脱穎而出的教師管理和激勵機制,體現引導和促進教師發展要求;以教師勝任力模型為基礎,形成教師招聘、績效考核、師資培訓等相關制度,提高教師勝任能力;搭建有效的教師發展的平台,教師羣體的綜合素養明顯得以提升,幹部隊伍的管理能力得到增強,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管理幹部和教師,培養出一部分在平谷區有着較高知名度的“教學名師”。

(3)總務後勤工作目標

建立完善的後勤保障機制,形成具有完善的學校後勤管理制度,學校各種教育教學資源達到最佳配置,各項指標達標,能為教師、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條件;打造平安校園,提升服務質量,為師生髮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4)校園環境改善目標

積極爭取平谷區教委政策支撐,加速推進學校功能建設升級改造,創造條件,努力實現學校功能配套建設,優化校園環境,美化樓層和辦公區文化建設,形成教學區、辦公區獨特的文化環境。

(二)工作主要任務

在完成學校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以下重點工作:

1、建立健全學校行政部門各項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升學校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的能力。

2、整合十二年一貫制績效工資方案,推進績效工資改革,完善招聘選撥、師資培訓、績效考核等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優化師資隊伍建設,使學校資源配置最大化。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台

4、加強統籌協調,提升後勤保障部門工作能力。

5、構建平安校園,為師生髮展創造良好環境。

6、完善校園環境建設,營造育人文化環境。

(三)工作主要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行政部門各項規章制度,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升學校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崗位責任制,逐層逐級簽訂崗位責任書,做到責權分工,人人有責。進一步梳理各崗位的崗位職責,明確崗位職責,做到有明確的職責範圍,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和學年計劃,逐層制定並下達部門學年目標。

(2)宣傳學校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努力實現內涵發展。開展師生宣傳,將學校辦學理念深入人心,並在師生中達成共識。以建設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為目標,營造“公平、公正、和諧、奮進、拼搏”的人際環境,以及“廉潔自律,務實高效”的幹部工作作風。

(3)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建立學校網站,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在校內外傳遞信息方面的作用,提高學校知名度。逐步完善各部門網站建設,服務於師生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2、創新工作機制,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

(1)進一步完善教職員工考核和評優辦法,整合十二年一貫制績效工資方案,推進績效工資改革,完善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分配機制,增強激勵機制。

(2)以教師勝任力模型為基礎,完善招聘選撥、師資培訓、績效考核等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優化師資隊伍建設,使學校資源配置最大化,從而提高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提升學校組織競爭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台

(1)優化教師結構,打造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教師團隊。通過校內培訓、搭建平台,三年內逐年提高中高級教師數量、各級各類骨幹教師數量。

(2)引進學科專家團隊,促進青年教師成長。落實培養目標及責任制,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台。

(3)建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優化評優評先等量化細則,使優秀教師脱穎而出。

(4)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實現過程性評價和成果評價的統一,關注發展性評價,調動廣大教師的積級性與創造性,構建一個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平台,激發教師內升動力。

4、加強統籌協調,提升後勤保障部門工作能力

(1)加強總務後勤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協調物業做好管理工作,提高服務意識,提升服務品質,提高教師和學生對後勤工作的滿意度。

(2)加強和改進資產、財產管理,合理配置規劃,使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在現有條件下達到最佳配置。科學編制預算,構建科學合理的資金分析體系,完善預算的執行和監督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做到賬目清楚有序、制度健全、職責分明。

(3)加強教工、學生食堂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用餐質量,提高師生滿意度。

5、構建平安校園,為師生髮展創造良好環境

(1)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強化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按照《中國小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導手冊》中的崗位安全職責,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和安全責任追究制。

(2)加強安保隊伍管理,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治理,認真做好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進一步完善管理、教育、防範、應急、監管五大安全工作體系。

(3)配合德育部門做好安全教育課,並積極開展緊急急救措施實戰演練達標訓練,同時繼續抓好“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等宣傳教育活動。

(4)加強食品衞生安全管理,全面落實新的《食品安全法》,落實好季節性、突發性、羣體性傳染病等各類疾病的預防宣傳和防控措施,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保障師生在校用餐安全。

(5)配合其他部門按照學校總體規劃,優化校園環境的整體佈局,營造文化氛圍,使學生、教師的工作和學習條件有較明顯的改善。

5、完善校園環境建設,營造育人文化環境。

(1)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使校園成為教育教學的大課堂,達到環境育人目的。

(2)完善學校樓層文化建設,結合功能區,形成濃郁的學科文化氛圍,營造教育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3)做好校園的綠化和美化工作,讓校園內外灑滿綠意,充滿勃勃生機。

(四)工作基本保障

1. 組織保障

由分管辦公室主任主持召開部門會議,商討部門規劃撰寫,整合部門思想,羣策羣力,初步形成初稿並徵求部門人員意見修改完善。以規劃目標和任務為導向,明確分工,落實到人。強化過程性監督,保證本發展規劃的實施。建立有效的調控機制和評估機制,加強對本發展規劃實施的調控管理,及時反饋師生的評價和意見,對問題及時整改,以利更好地完善和落實規劃。

2. 責任保障

建立實施規劃的各層級的責任機制,規劃逐項落實到各分管主任、副主任及負責人,明確責任目標、責任人。根據規劃制定相應的年度、學期工作目標和計劃,形成較詳盡的計劃方案體系,把規劃落實到位。建立相應的責任考核機制,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

3. 經費保障

通過取得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加大對學校教育教學經費的支持力度,按計劃申請預算,增加學校基礎環境建設、教育教學的投入,不斷地改善辦學條件,增添設施設備,保證學校規劃的順利執行。

六、國際交流工作

(一)工作思路

學校國際教育工作的開展,要融入對於學生國際視角、國際理解、國際協作和國際教育的培養。教育國際化是一個不同教育觀念碰撞的過程,在學校國際教育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立足學校自身實際,要與學校自身的特色相聯繫,培養學生的國際視角和加強對學生的國際教育、提升學校國際教育的水平、拓展學校國際教育的途徑,以提升學校辦學的整體水平。

(二)工作任務

學校未來要着力打造五大國際化品牌

1、繼續打造學校外語課程實驗班國際拓展課程。在原有的經驗、課程和內容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於實驗課程的設置,使得學生在學校外語課程實驗班國際拓展課程中取得更大的收益。

2、打造二外附中中法雙語班品牌。做好學校中法雙語班的教學和活動課程的設置,使得中法雙語班的學生能夠達到預設的法語能力等級的預期,以中法雙語班為基礎,開展一系列法國文化教育活動。

3、打造二外附中國際文化節。開展二外附中國際文化節,即外語活動月。在這一個月中,在不同校區分別開展英國文化周、美國文化周、澳大利亞文化周和法國文化周活動,以各國文化展示、學生外語成果展示、多語種學科競賽和各國特色活動等作為主要內容,提升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加強學生對於各國文化、風土人情的認識和了解。

4、打造二外附中小語種教學體系。繼續深化學校小語種教學工作,繼續加強小語種課程的設置,打造學校多語種教學的體系,開展法語、德育、西班牙語、韓語的多語種課程。

5、打造二外附中國際文化體驗營。積極與國際友好校聯繫,為學生出訪、互換學習搭建平台,讓學生們走出去,更深刻的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深化學生國際理解教育。

(三)工作主要措施

1、加強對於學校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和校本教材的開設和開發工作,完成《英國文化》《美國文化》《法國文化》《非洲文化》這四個國際理解教育的校本課程。

2、在國小部繼續開展非洲鼓特色教育,以非洲鼓為基礎,開展對於法國文化、非洲文化的國際理解教育工作。

3、繼續深化國際友好校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學科教師和學校幹部互派、學生互訪的合作、交流工作,讓交流合作更有成效。

4、探索、提升我校國際學生學習模式,建立完善學校漢語學習課程。

5、加強國際間、政府間的教育、文化交流工作,加強與各國駐華使館的交流工作,設計和開發一系列學生教育交流活動,發揮學校“教育外事窗口學校”的輻射作用,做好外事的接待工作。

6、與更多的國際知名中學和大學進行教育交流合作,做好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學習和引入工作,使其為我所用。同時,加強與國外大學的合作,建設國際大一項目,為我校學生拓展更多的留學途徑。

7、加強外籍教師的聘用和管理工作,為學校特色打造和教育教學提供優質服務。

8、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保證學生做有“中國心”的國際化人才。

七、體藝科工作

(一)工作發展目標、總體思路、原則

1.工作發展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①國小部學生在畢業階段掌握兩項運動技能和一種樂器的演奏;每年參加學校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活動至少一次;瞭解基本的視力和肥胖防控的知識;四年級學生熟悉並掌握市區體能測試賽的相關項目。

②中學部學生能夠主動、科學地參加各種體育鍛煉,熟悉掌握三大球中的一項運動的技術及會考體育加試項目;每年參加學校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活動至少一次;主動做好視力和肥胖的防控。

(2)教師發展目標

體藝科教師在不斷提升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水平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每人建立輔導一個學生社團,主動探索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成為學校的品牌社團。

衞生教師及校醫在做好衞生知識宣傳和學生體檢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與體育教師、班主任配合,研究視力低下及肥胖學生的防控工作方法。

(3)學校發展目標

①構建體育藝術科技衞生管理網絡,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精品社團建設等方面,形成12年一貫制學校的體育藝術科技衞生教育特色。

②大力發展學生社團的建設,國小部學生參與率達到100%,中學部學生參與率不少於90%;打造一批品牌社團,內部挖潛與引進開發,聘請高水平教師來校指導,爭取在市區級各種競賽中獲獎。

2.工作總體思路及原則

1)工作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為指導,以國家體育工作條例和北京市藝術教育工作規程為方向,貫徹落實市、區素質教育“十三五”規劃,立足校園、立足課堂,形成並完善學生體藝科綜合素質培養體系和學校特色發展機制,不斷提升我校學生的學生體質健康和學生藝術科技素養。

(2)工作基本原則

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互促進的原則

(二)工作主要任務

1.常規工作

①立足課堂,加強研究,提升體育藝術科技等各學科課堂教學質量。強化每一節體育課的質量,保證出勤率,保證運動效益;強化藝術類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動腦、動手、入心。

②加強學生課外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各校區組建運動隊,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專長,促進提升我校的體育工作特色;積極完善做好學生藝術類社團的組建,加強訓練;積極探索科技教育的新項目,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

2.重點工作

①做好學校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的籌備、組織工作。

②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在國小部學生參與率100%、中學部學生參與率不少於90%,逐級打造精品社團,完成梯隊建設。

③做好國小四年級、國中一年級的體能測試賽訓練準備工作及九年級會考體育加試工作。

(三)工作主要措施

1.狠抓課堂教學質量。體育組加強體育課的研究,在提高運動效益上下功夫;藝術組以《北京市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及《中國小素質教育督導測評》有關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為研究重點,提高藝術類課堂教學的課堂效益;理化生、信息、勞動、科學等學科做好課堂教學的研究,強化學生動腦、動手、入心,通過課堂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

2.做好學生社團的組建工作,完善梯隊建設。

體育類社團。國小部組建田徑隊、足球隊、跳繩隊、籃球隊、羽毛球隊、健美操隊、乒乓球隊、輪滑隊;中學部組建田徑隊、足球隊、籃球隊、皮划艇隊、健美操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

藝術類社團。國小部組建繪畫、舞蹈、麪塑、合唱、管樂等學生藝術社團;中學部組建舞蹈、合唱、管樂等學生藝術社團。

科技類社團。國小部開展植物栽培、航模、車模等活動;中學部開展生態文明、機器人等活動。

組建國小部、中學部紅十字會,積極開展活動。

3.外聘有資質的教練來校指導學生社團的訓練。

4.各級各類社團於每學期初制定好活動計劃,按時開展活動,強調效率與質量,期末做好總結。

5.鼓勵各級各類社團積極參加國家、市區的各項競賽活動,從體育、外語、生態、民族、軍事等方面逐漸形成特色。

6.學校每年組織召開體育藝術科技衞生教師專門會議,研討計劃、做好總結;召開優秀學生表彰會。

7.每年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提前制定好活動方案,做到有序、安全,保證學生的參與率。

8.制定學生體質健康提升方案,由體育組牽頭,集合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的力量,調動學生的鍛鍊積極性,科學有效訓練,在市區體能測試賽及九年級體育加試中取得好成績。

第5章 管理保障

八、加強黨的建設

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必須全面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不斷提高黨領導教育的發展能力和水平。要準確把握教育發展趨勢,科學謀劃教育發展藍圖,努力創新教育發展模式,加強對教育發展的統籌協調,切實提高調查研究、執行落實、解決難題、做羣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完善幹部教育培訓體系,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謀劃發展、推動發展、解決發展難題的能力。加強和改進黨的羣團工作,充分發揮羣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團結動員所聯繫羣眾在服務首都發展、穩定改革大局。

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全體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區委的各項部署要求,強化敢於擔當、敢於負責、敢為人先的精神,吃苦在前、工作在前、示範在前,確保學校各項教育任務按期推進。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工作重心放到服務發展、服務教師、服務學生、上來,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局面,凝聚起推進“十三五”學校發展的強大合力。

九、教師隊伍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相關精神,大力推進我校 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着力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促進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特制定本規劃。

(一)教師隊伍建設基礎分析

1.教師隊伍現狀

目前我校有區級骨幹教師14人,校級骨幹教師54人,教師專業水平顯著提升,在北京市各級各類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我校教師獲獎成績在同類校中均名列前茅。

我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從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校自身的發展的願景看,市級骨幹、區骨幹明顯偏少;國中現有區級骨幹力量不足,個別學科缺少骨幹教師,優秀後備力量明顯不足,學科力量不夠均衡,同一學科內教師發展也不平衡。

2. 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隨着北京市中大學聯考的重大改革、首都教育新地圖的進一步形成、教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一輪課程的全面實施等因素影響,必將對我校教育發展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課程創新建設、教學方式改革和育人模式調整等教育改革必將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帶來深遠影響。我校教師隊伍中部分音符不符合朝陽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的主旋律,特別是以下三種現象的存在定會制約學校進一步發展:

(1)部分教師缺乏職業理想和職業規劃,安於現狀,沒有進取的目標,缺乏上進的 內在動力。

(2)部分教師對教育科研重視不夠,教而不研,不太注重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提升,創新意識不強,自覺開展科研的氛圍欠濃厚。

(3)部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缺乏敬業精神,缺乏對課標和課程的深入研究及實踐,課堂的宏觀整體把握和拓寬加深能力相對欠缺。

(二)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思路及原則

1指導思想

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師德高尚、專業化、高素質、創新型、富有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發展的第一需要;也是辦人民滿意學校的需要。關注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優良的師資團隊,以適應我校內涵發展和持續發展的要求,是我校十三五期間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十三五期間學校將以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為主線,以抓好高層次、國際化的教師隊伍建設為引領,區優青、區骨幹、區學帶、市骨幹、市學帶、特級教師比例保持全區同類學校前列,進而帶動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整體提升。

2.基本原則

(1)堅持骨幹優先發展。把我校各級骨幹隊伍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政策優先、投入優先,促進教師隊伍高水平穩定發展。

(2)堅持優質均衡。統籌學科均衡和優質,推進學科隊伍建設由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發展。加快提高薄弱學科隊伍發展水平,以普遍優質促進我校教師隊伍專業水準的整體提升。

(3)堅持專家引領。我校聘用的專家、陝西師大出版總社的專家團隊、特級教師、市級骨幹就是我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智囊團。在智囊團的幫助下梳理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現狀,挖掘個人特色,找出存在問題,提煉教學風格。

(3)堅持改革創新。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堅以持觀念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創新作為主線,以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創新為落腳點,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現代性,推動“十三五”時期我校教師隊伍的特色發展。

(三)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1、宏觀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師成長髮展規律,大力實施骨幹帶動戰略,初步構建具有二外附中特色的四級教育骨幹教師體系,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骨幹教師隊伍,為朝陽區乃至北京市的基礎教育發揮輻射和示範引領作用。

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國際化的二外附中教育人才隊伍初步形成;普通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普遍提高,教育隊伍整體得到專業化提升,學生特長培養得到有效支持,實現全面而又個性發展。

2、具體目標:

堅持以抓好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和中青年教師為核心,以全面落實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相關規定和校本培訓為抓手,下大力氣建設一支教育教學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強的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的專業教師隊伍。

1.未來之星團隊:由我校青年優秀教師組成(35歲以下)。在區優秀青年教師的帶領下,以“導師帶教”形式使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區優秀青年教師,具備參評高一級教師職稱的實力和條件。

2.明日骨幹團隊:由區優秀青年教師和部分校級骨幹教師組成;在區骨幹教師、區學科帶頭人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步成長為區級骨幹教師和區級學科帶頭人,具備參評高一級教師職稱的實力和條件。

3. 翌日英才團隊:由區級骨幹教師和區級學科帶頭人組成。在名師團隊的助力下,召開校級研討會,對我校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思想進行系統梳理,聘請專家進行點評和指導,進一步增強其在全區的影響和輻射能力,具備參評市級骨幹、學科帶頭人的實力和條件。

4.學校名師團隊:本團隊由外聘專家、特級教師及市級各類骨幹教師組成。該團隊一方面對我校“未來之星團隊、翌日英才團隊、明日骨幹團隊”的建設提供專業指導和幫扶;另一方面要謀求自身團隊的發展與壯大,我校的各類骨幹教師的比例比現在有明顯提高,在同類校中應該處於領先地位。通過召開區級及以上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打造和推出北京市乃至全國知名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特色。

(四)主要措施

1.成立機構,建章立制。學校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和推進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2.認真落實師德建設要求,紮實開展師德教育,嚴格師德管理。

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和基礎。以“辦人民滿意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準則,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核心,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以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關鍵,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嚴格遵守師德規範,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切實提高師德素養,明確教師的育人職責和師德規範,建立了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通過“感動二外附中人物” “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為載體,在教師中牢固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

以《二外平谷附屬學校師德考核細則》為依據,強化師德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與教師聘任、績效工資、晉職晉級、評優選先掛鈎;對師德表現突出者在職稱評審和評優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努力打造一支博學、身正、寬容的教師隊伍,以德立教德識相長,共鑄一道堅不可摧的師德“長城”。

3.創新校本教研形式和工作機制。

校本教研工作要堅持以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中心,堅持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三種方式相結合。認真落實“專家報告”“專題講座”“讀書學習”“案例反思”“教學後記”“網絡互動”“教師沙龍”“教育論壇”“課題研究”“集體備課”“説課、聽課、評課”等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動形式。堅持學習與交流、實踐與研討、局部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基本研訓模式。繼續聘請專家學者來校開展指導引領,重點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為基本操作方式,謀求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實施課題牽動,以科研促教師專業發展。

繼續開展區級課題研究工作,重點開展校本微型課題研究。每個教研組姐備課組要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學疑點、教學難點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定階段性校本研究課題。每學期初制定出實施方案,期末寫出結題總結和相關研究論文。學校將圍繞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進行,定期舉辦學校優秀教研成果報告會。並及時將相關成果推薦到中學教學參考雜誌和校刊發表。

5.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是“觀念更新、思路出新和工作創新”三大環節。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堅持在學中教、教中研,在不懈的研究、實踐和創新中做“學習型”“科研型”“學者型”教師。

6. 落實“4321模式”,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長足發展

(1)“四請”   ①請“專家”進校;引領我校教師的專業成長。依託學校自聘專家和陝西師大出版總社豐富的專家資源,定期聘請各種型的專家來我校指導。

②請“教研活動”進校。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廣闊的展示舞台。一方面主動與區教研中心溝通,另一方面與中學各科教參聯繫,他們組織的各類業務研討活動也不少,學校力爭協助承辦相關活動,在活動中讓我們的老師得到鍛鍊。

③請“友好學校”進校交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注重與各類友好學校的交流,請他們進校,學習外來現代文化的精華。請咱們出版總社牽線搭橋,把其它基地校的優秀教師請來我校交流。充分發揮了基地校優秀教師的輻射作用,對我校教師專業發展一定會起到借鑑和促進作用。

④請“各學科教學業務大賽”進校 

真實的課堂是教師最好的磨練和學習的陣地,我們將與區教研中心的教研員時刻保持緊密聯繫,也時刻關注中學各科教參組織的各類業務大賽,力爭由我們學校協助承辦有關課堂教學大賽在我校舉行,這些大賽定會給老師們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台,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2)“三送”

①“送”教師留學深造和交流 

②“送”中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研修 

學校凡接到各學科研討活動通知,都會盡量安排教師參加,要求做好活動記錄,回來後在教研組活動上作專題交流,使研討活動的活動內容能得到傳播

③ 送”教師參賽 。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除送出去培訓、學習外,還要送出去打造、磨鍊。其中參加各類業務大賽是一個集學習、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3)“二搭” 搭建兩舞台

① 借鑑社區交流管理的理念,創建《二外平谷附屬學校專業發展網站》,在這個網站內,每位團隊成員都自己的活動空間,可隨時隨地把自己所學、所思、所想記錄在案,可以與自己所在團隊的其他成員交流經驗、分享成長的喜悦;也可以在四級團隊所在的社區發表自己的感想,借鑑他人的經驗,反思他人教訓。

② 第二搭建的舞台就是成為“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教師專業發展基地校”在這個廣闊的舞台上,不但可以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引領,還可以與全國的同仁交流。這兩舞台的搭建定會有助力團隊成員展示風采,交流思想,合作共贏。

(4)一個原則:加強自我修煉,學校協助成長。學校提倡各位骨幹後備人員,加強自身專業技能、學術素養的修煉,謀求自主發展,學校也將加大支持力度,協助後備人員快速成長。

(五)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

學校將分層次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首先將建立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檔案;然後將按照各級骨幹教師的評選指標,建立各級骨幹後備教師電子檔案,做到一人一檔,動態瞭解各級骨幹後備教師的發展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協助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十、學校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總體目標、總體思路、原則

1.  總體目標  

培養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從淨化、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入手,以各種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環境氛圍,促進學校文化建設。使學生舉目所及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美麗的薰陶和藝術的享受。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此因此果、此事此人皆教育。

2.  總體思路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堅持校園文化建設與辦學特色相結合、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相結合,突出“承載希望、構築幸福、奠基人生”的辦學理念。強化“三風”建設,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及和諧的校園文明風尚,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讓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健康成長的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2.  基本原則

(1)教育性原則高度重視學校的教育功能重視教育對學生、對教師的成長、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這是學校校園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2)整體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層次性、具體性、全面性等特點,所以要遵循教育規律,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要統籌兼顧、全員參與、持之以恆。  

(3)個性化原則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

(4)實踐性原則校園文化重在建設、重在實踐、要開展符合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形式喜聞樂見、學生參與性強、身受廣大學生喜愛和支持的校園文化活動。   

(5)創新性原則校園文化具有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所以要與時俱進,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體現發展主題。

(二)工作主要任務

1.  常規工作

(1)進一步明確學校辦學理念,深刻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確立我校的文化建設以校訓“勤學、多思、善行”為基礎圍繞學校辦學理念及辦學特色,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使全校師生都以文化定位來加強自身素養的提高。   

(2)營造健康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  

2.  重點工作

(1)以學校辦學特色為導向,設計和規劃校園硬件環境建設,整體規劃學校的文化環境讓校園充滿教育性、體現文化特質。  

(2)創設各種文化設施開闢圖書室、閲覽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陣地。及時展出學生書畫作品、開闢外語角、組織文學社、創辦校報校刊等。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感染和薰陶。建成完善的校園電視台,成立小記者團,傳播學校特色文化,加強學校網站、專題網站建設,通過網絡加強師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養。

(3)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開展校園文化教育  

(三)工作主要措施

1.  做好宣傳工作  宣傳學校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將學校辦學理念深入人心,並在師生中達成共識。

2.  完善校園環境建設,營造育人文化環境。使校園成為教育教學的大課堂,達到環境育人目的。

3. 學校德育、教學、行政部門要統一在規劃當中。整體設計共同實施。

  (四)工作基本保障

1.  組織保障

成立以主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及工作小組,以規劃目標和任務為導向,明確分工,落實到人。強化過程性監督,保證本發展規劃的實施。建立有效的調控機制和評估機制,加強對本發展規劃實施的調控管理,及時反饋師生的評價和意見,對問題及時整改,以利更好地完善和落實規劃。

2.責任保障

建立實施規劃的各層級的責任機制,規劃逐項落實到各分管主任、副主任及負責人,明確責任目標、責任人。根據規劃制定相應的年度、學期工作目標和計劃,形成較詳盡的計劃方案體系,把規劃落實到位。建立相應的責任考核機制,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

3.  經費保障

一旦規劃通過,要通過按規劃項目申請預算,取得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保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規劃。

十一、資源教室的使用與管理

(一)指導思想

特殊兒童是一個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有着特殊需求的羣體,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育既是他們應享有的權利,也是他們終身發展的渴望,更是我們學校的責任。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在我校開展隨班就讀工作,它既有利於普通學生理解、幫助智障學生,有利於智障學生在普通學校環境中收到應有的發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共同提高。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發展,為今後自立、平等的參加社會生活打下基礎。特此成立工作領導小組。

(二)加強領導組織有序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學校校長、書記

副組長:教育教學副校長、副書記

組員:中層幹部、有隨班就讀的班級班主任、心理教師(資源教師)

領導小組職責:以教師為主體,學校各部門參與。由校長室負總責,教務處負責教學工作,德育處、少先大隊、總務處負責保障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三)具體舉措與重點工作

1.加強政策文件學習

為使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能順利、有效的實施,學校首先與教師學習相關文件,讓教師們準確理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有利於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推薦教育公平。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個別差異;及追求高效課堂,有強化課後輔導,從而保障特殊兒童少年享有高質量的義務教育,使每位學生能充分發展。

2.明確職責和制度

建立隨班就讀工作崗位職責和教師工作量核算標準,對隨班就讀工作實施規範化管理。

3.科學鑑定、照顧差異

按照區特殊教育中心的要求科學鑑定隨班就讀的對象,履行規範的手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置。做好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併為他們建立專項個人檔案。

4.加強研究,有效施教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科教師合理設計相應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法等。保障每個學生的個別輔導和康復訓練時間。

隨班就讀學科教師在所在教研組要有正對性的就隨班就讀學生開展專項教研研究,能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手段,真實有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情況。

5.建立家校聯繫制度

每年不少於4次的培訓。通過家長學校、入户家訪等形式開展豐富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創造條件與家長的密切聯繫。及時聽取家長們的意見與建議,為家長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家委會作用,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6.設置專兼職資源教師崗位

加強隨班就讀教師、送交上門教師、資源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化發展。積極引導他們創新工作方法,確定研究課題,並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以更好的服務學生,促進地區特殊教育的發展。並逐步提高資源教師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