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思想品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73K

國中思想品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思想品德教育論文範文一:國中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研究 篇一

摘要:思想政治教學要實現創新教育,需要教師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並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並積極進行創新教學實踐嘗試,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習效果。課堂教學創新,還要有長遠發展的意識,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進而保持創新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中思想政治教學;創新教育;理念先行;教學實踐;立足長遠

教育隨着社會發展而進步,教育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學在傳統觀念裏屬於“背誦”類學習,這些道理大而空,沒有什麼實際生活價值,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精神引導而已。但是,隨着新教材的推行,國中政治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內容越來越接近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和成長規律,成為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重要理論,對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發展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客觀看待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成長。學習內容的不同,決定了教學方法的改變和創新,因此,實現國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創新成為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國中政治教學創新的幾個切入點。

1課堂教學創新理念先行

教學理念更新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一切改革行動都會起到原點。任何一項課堂教學改革都可能導致教學走彎路,比如,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學習模式的實施,不可能短時間內達到最優狀態和效果,於是一部分教師認為“這種新的學習形式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還不如教師‘一言堂’效率高”,於是課堂教學改革就此停止,再次回到“一言堂”“填鴨式”“死記硬背”的老路上去。因此,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就要理念先行,認真研讀、接受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學習方法,學習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完全摒棄傳統的“滿堂灌”“輸入式”等不利於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方式,引入“學導式”“啟發式”“設疑式”“參與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全新的教學策略和模式,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活動的主陣地。教師要徹底顛覆傳統課堂上的師生關係,變“教師統領課堂”為“學習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徹底改變學生的認知習慣,由過去的“接受、記憶”為現在的“獲取、理解、實踐”。國中政治課本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將課堂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對課本的閲讀和理解,進而聯繫生活實際運用,加深理解的同時,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比如,在學習“公民的個人權利”的時候,教師結合班級內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一名男生將鄰桌女生的相片改畫為豬八戒的形象),讓學生閲讀課本,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討論:這名男生侵犯了鄰桌的哪項權力?女生可以採用哪些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如果經過法律程序,男生將承擔哪些法律責任?通過這件事,你對我們的日常行為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觸?鮮活的生活事例、全新的學習方式、主動探究的合作模式、課本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的新角度,促使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進入了全新的世界:不再是背誦、記憶,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和大道理,而是從生活出發又回到生活的問題性思考和探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促使思想政治學習與學生生活實踐緊緊結合起來,成為指導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指南,切實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精神引導作用。

2課堂教學創新重在實踐

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除了借鑑課改成功學校的先進經驗,還要勇於實踐,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教學新路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很豐富,但是任何一種教學理念都不可能貫穿教學始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學生的學習習慣、課堂學習反饋、學習成績情況等多種因素,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學習方向,保證學生學習在目標的牽引下、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進行。因此,教學實踐是實現教學創新的途徑。教師應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實踐探索。

2.1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也是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練習的重要途徑,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學情境的創設目的有多種:引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進行難點突破、實現拓展連接等,但是能貫穿教學始終的教學情境少之又少。因此,教師要正確理解“創設教學情境”的含義,恰當運用這一教學策略,防止出現以偏概全,一點創新而大部分回到老方式上去的不良傾向。比如,在學習《生命寶貴》時,教師除了播放幾個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視頻,讓學生從視覺上產生震撼外,還應該播放一組因失去親人而痛不欲生的人們的照片,讓學生理解生活不僅僅屬於自己,還屬於和你生命相關的親人,讓學生從更廣泛意義上理解生命的寶貴。還有設計數個問題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感受聯繫起來,以促進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進而讓情境教學貫穿課堂始終。

2.2教學策略多樣

教學策略的多樣性是現代課堂的重要體現,也是課堂教育創新的必然要求。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和諧一致,以最大程度優化課堂教學。比如,每節課開頭一般都是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快速從散漫狀態進入學習環節,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應該引導學生慢慢平靜下來,沉下心去閲讀課本、獲取相關信息,這是“自主學習”的環節,也是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策略之一。然後,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分享自學成果,實現學習效果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以優化學習效果。之後,將學習中有分歧或有質疑的問題呈現出來,進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可以採取生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師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兩種探究方式結合運用。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的高低,也是保證課堂教學創新不斷深入發展的有力推動。

2.3多媒體的輔助

課堂教學的創新離不開教學手段的創新。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已經成為輔助課堂教學、增加學習趣味性、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習視野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藉助多媒體技術推動課堂教學的創新。比如,在學習《直面挫折》這一課時,我摒棄了傳統的張海迪、史鐵生等名人的事例,而是將電視節目中的“孝心少年”的感人片段引入到課堂中。當學生看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甚至比自己還小的孩子是那麼堅強的面對生活時,對他們思想產生的震動甚至震撼是無以言表。即使教師不再講解,學生也能懂得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成長中的挫折。

3課堂教學創新立足長遠

思想品德教育是為學生人生成長奠定基礎,是為了促進學生養成優秀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創新應自足長遠。我們應從以下幾點思考課堂教育創新的長遠發展。

(1)教師對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應停留在某個階段,而是主動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保證我們的課堂教師始終能夠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讓教育的節奏和學生成長的節奏合拍,讓課堂教育與社會發展保持合拍。

(2)對師生關係進行新的定位。傳統的“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陳舊的教師觀應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平等師生關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化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學習訴求和創新學習方式。比如,新時代的國中生喜歡上網,他們更加喜歡通過網絡完成作業、談論問題等,教師給予理解和尊重。

(3)教師自身定位要恰當。新時期的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做好自我定位,以恰當的課堂角色出現,變“教”為“導”,變“教會”為“教會學”,切實以服務學生學習的身份出現。總之,課堂教學創新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教師要認識到我們身上的歷史重任,切實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去,不斷進行教學實踐探索,促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成為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好夥伴。

國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二

淺談如何構建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

磐石市黑石中學樑朝義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的作用,應創造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使之成為傳授知識、培養情趣、啟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劑。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學習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學生,樹立自信

伽利略曾説過:“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幫助他發現自己。”而發現自己的關鍵在於情感的調控和興趣的培養,教師通過情感控制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和接受失敗,幫助他們建立自尊、樹立自信,從而以一定的心理優勢投入學習活動。現代教育觀念提倡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髮展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與此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學生獨有的文化,將學生看作有尊嚴、動態成長的獨立個體。課堂是一個傳播知識的地方,但學生在這裏期望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來自教師的真誠的愛,和在學習中給予的點滴關懷與支持。對學生要有愛心,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因為只有愛,才能使學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學生消除戒備心理,才能使師生之間沒有隔閡,情感更為融洽;因為只有愛,才能消除學生壓抑的心理,才能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作為教師,應該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包括所有的缺點,以我們的熱情,寬容,理解,去愛他們,要多用鼓勵與讚揚,讓學生感到成功並不遙遠,在課堂上發現他們擁有的點滴進步,要毫不吝嗇地通過言語、神態、動作給他們以讚賞,當着同學的面表揚他們,讓他們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師的期望與愛。教師必須注意語言和態度,不應使用太尖鋭的話語批評學生,更不能挖苦諷刺,避免給學生造成傷害,窒息剛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立。給學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學生的錯誤看作是一種糾正原有假設或者結論的信息,做到善待學生的錯誤,善待學生。尊重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愛,用他們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對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帶給學生如沐春風般的心情氛圍,使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二、激發興趣,感受成功

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條件之一。針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充分注意運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材施教,藉助於多媒體、投影、錄音等教學輔助用具,設置巧妙的懸念、組織競賽、動手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設情境,採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達到快樂學的境界。課堂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探索欲,使學生對知識感到新奇、有趣,讓知識保鮮,學生學起來才更有趣味。對學生的錯誤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 1

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要循循善誘,本着“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教師要通過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動機來促使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增加他們的有效學習時間。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識,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減少模式化的教學設計,讓真實的生活走進課堂,給學生以真切、自然感。課堂上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內在需要,能學以致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三、自主學習,張揚個性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個人的自主學習對於思想品德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在各個環節上體現人的本性,張揚人的個性,努力促進學生的成長。在課堂上,應打破內容與形式的封閉,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台,讓他們把自己獨特的看法、奇思異想,甚至是荒唐的問題都可以隨時呈現,更要精心呵護學生的質疑。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價值,他們是個性化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是有差異的,作為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要讓學生揚其所長,補其所短,看書也會“標新立異”,促使他們在課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尋,同時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讚揚,這樣合理的評價就不斷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發展的動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樂觀向上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氛圍的營造。

四、合作探究,營造和諧

合作學習的課堂,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認知感受與情感流露,是教師、學生、學習內容與環境之間的全新整合,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學習生長與發展狀態的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資源,把學生的差異看作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儘可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獲取知識。學生有差異,那麼教師在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時就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也應體現着這些不同層次的鋪墊,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參與的機會,多點探究空間,多點實現自我的滿足。當課堂教學進入到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時,學生之間的人際溝通會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動,眾多的信息供每一個學習個體參考、選擇和學習。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建構起新的知識,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並由此產生新的疑問。這時,教師應適時介入,或以平等的態度陳述看法,或以簡潔的提問因勢利導,以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認識,引導學生在個體多元解讀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文本,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這樣,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就形成了平等對話、信息多方交流、師生互助、師生與文本互動的格局,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也就構成了愉快、輕鬆、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態環境。

總之,思想品德課堂良好的教學情感生態環境,開創課堂的生命長廊,需要教師從多層面考慮,多種手段綜合運用,更需要教師的悟性、創造性勞動的積累。

2構建思想品德課堂良好的教學情感生態環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和諧友愛、理解信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接受教育,讓教師滿懷激情地有效指引,讓思想品德課堂變得快樂,成為一種享受,讓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盡情地釋放,激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落實課堂效果,實現學生、教師的個體發展,是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回復生機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3磐石市黑石中學 2012.5.16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篇三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雲南景東縣者後中學/趙文翠

摘自:《中國期刊網》

【摘要】《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多領域的發展,包括知識、情感、人生觀。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認知因素,更要關注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興趣、學習方式、情感體驗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知識通過情感、能力這個媒介更好地為學生接納和內化。因此,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從激發興趣、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實現思想品德的課程標準。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學習興趣;實踐探究

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將起到奠基作用。特別是現在新課標實施後,對思想品德學科進行全方位改革,將這門學科完全與學生的生活緊緊扣在了一起,很多課文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很多課文正是學生好奇的知識。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國中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看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的老師”,要想學生喜歡思想品德,首先,作為教師得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你。一般,上課有激情,親和力強,善於鼓勵學生,欣賞學生,知識面廣,且對學生嚴中有愛的教師都比較討學生喜愛。博得了學生的喜愛,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趁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喜歡思想品德學科。其次,在教學中,要做到先易後難,善於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

引導學生善於從實踐中探究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國中思想品德教材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學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識都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體會、感悟。由學生自己探究的知識既容易理解又記得牢。現在的思想品德教學,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而且課本中也設計了很多這樣的活動,只要我們認真利用,精心組織好這些活動,一定會對教學有幫助的。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也真正認識到自己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充分體現了當代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到教與學有機結合。

加強訓練,學會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備課、上課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課後鞏固也必不可少。學生課堂上聽得再好,如果課後不及時消化,效果會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上學年我只要求學生在聽課時一定要認真且做好筆記。課堂上,氣氛確實很好,學生覺得輕鬆,感覺課堂上效果也不錯。上完一個單元后,組織了一次測試,結果就讓大家比較失望了,試題的答案很多口水話,知識零亂。並且,還有一些學生都是憑自己的感覺做的。這樣,學生不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將課堂上所學知識通過練習得以提升、拓展。只要這樣長期訓練,學生就不會覺得所學知識不知如何運用了。既培養了學生的做題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又讓學生知道了本課所學知識,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個知識經常會出現哪種題型,哪個知識應該怎樣運用。這樣對學生今後的自學也有很大的幫助。從某種程度上説,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及時總結,勤於肯定。學了,記了,用了,還得檢驗。當然這個檢驗,可以是實踐活動,也可以是書面的。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都得及時。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還沒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強化。當然對於學生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我們一定要實事求是的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學生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表揚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表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表揚可以拉進師生之間的關係。表揚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習慣性的給予真誠的稱讚,這樣就能讓學生培養自信,激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多老師都説學生到了八年級,就不愛回答問題了,我不這樣認為。每次,我上課,課堂氣氛都很不錯的,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和老師配合得也很好。

總之,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應勇於探索,積極落實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為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課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

淺談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篇四

淺談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摘要】國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讓學生想問是培養問題意識的起點;讓學生敢問是促使問題意識形成的核心;使學生會問是培養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關鍵在於問題意識的培養,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併產生一種懷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本文分析了傳統教育的現狀,闡述了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並提出培養問題意識相應的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問題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中和科學創新教學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利於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是教學中極為寶貴的財富,讓問題走進課堂,切實發揮問題在教學中的作用,以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學和高層次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能力是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國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

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存在只重視教師提問,忽視學生提問、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象。學生應具備的創新品質在這樣的教學中無法真正地得以養成,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也不可能達成。在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培養。通過對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反思不難發現學生對老師的提問態度冷漠,學生沒問題可問;有問題卻不知道該怎麼問,沒有提問習慣;有問題根本就不敢問,認為提問是老師的事,和學生無關等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善於質疑和提問。目前的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僅有個別學生的問題意識相對較強,能積極質疑、發問,學生的問題意識並沒有被充分喚起。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不足。因此,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課改的成敗。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問”中自主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呢?

二、培養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中和科學創新教學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創新教學活動來説,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學生問題意識,這是擺在我們各科教學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最早主張學習要敢問、善問之士,正是“不恥下問”使其名垂千古!自古以來,只有敢問敢求、善問善求之人,才會有學業的進步、認識的豐富,才能為人類的文明與發展做出不凡的業績。如果學生不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創新精神和能力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三、國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1、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質疑。

長期以來傳統的師生關係嚴重束縛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老師是絕對權威,高高在上,學生一直扮演着“遵從者”角色,這種不對等的關係,造成師生之間隔閡。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要放下架子,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才能放下包袱,敢於向老師提出自己想法和見解,甚至對老師觀點提出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上要創設一種寬鬆、民主的氣氛,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在教學中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他們,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正如古人所言: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產生“問”的起點。只要能我們老師接受現代教育理念,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教學氛圍,歡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質疑,對老師觀點的質疑;學生不盲目,不迷信權威。堅持這樣去做,對於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進而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鍛鍊。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很關鍵的在於老師要積極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不但敢於提出問題,而且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對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應給予表揚,以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緊張氣氛、壓抑感和焦慮感,從而輕鬆愉快地展現個性。創造敢問的氛圍,需要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對不同見解要理解和尊重。

2、引導學生提出來問題,掌握提出問題的途徑。

愛因斯坦説:“系統地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新是從懷疑和提出問題開始的,善於提出問題是其具有問題意識的重要表現和先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問”成了老師的專利,教師只重視問學生,重視研究怎樣問、問什麼,並給學生固定的回答模式,而忽視了學生提出問題的價值。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提出問題是浪費時間,影響自己教學,不利於自己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扼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養成了老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對於很事情沒有自己的觀點,這對於學生成長是極其不利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引導、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視提出問題的質量。

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提“課本之問”即對課本知識和老師在講課中涉及到的理論與觀點有疑惑的地方可設問。二是提“熱點之問”。即對國內外大事、典型社會事件和社會現象的思考和質疑,而且所提之問通常與課本知識或學生實際有一定的聯繫。三是“做人之問”。即學生與家長、老師、朋友、同學等人際交往中就如何做人等到人生問題的思考和疑慮。四是“老師個人之問”即對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因此,要讓學生“善問”,必須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應從這些方面加以引導,我認為能拓寬他們的思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做到讓學生“樂問”,教師應教會學生髮現問題、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首先,要熟讀課本,理解課文,把握觀點,掌握知識,這是理論武器。其次,要看新聞聯播、報刊雜誌,關心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再次,在教學時可以開展分組討論、提問,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由全班同學仔細聽並作回答。最後比一比,哪組同學提的問題質量最好,哪組同學回答的最好。最後,在教學中,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無論問題的價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勵表揚,讓學生逐步形成樂於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習慣,讓他們逐漸體驗到“提問”的快樂、成功的喜悦。

3、聯繫現實生活設置問題。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一個人只有當他對某事物發生興趣時,他才能主動地、積極地、執着地去探索,教學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從而把學生帶入探索、思考的境地。一般來説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是和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問題:如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熱點問題,發生在學生周圍和身邊的生活方面問題,都是學生喜歡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選用一些典型的、能激發學生共鳴的時政熱點配合教材講解,引發他們表達觀點的好奇心和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好動、好説、好參與的特點,做到講解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動腦與動手結合;動腦與動口結合。創設問題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組漫畫、一段錄像;也可以是一組材料、一個小品。

教學中設置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參加到學習中去的積極性,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善於用自己的眼光觀察身邊的實際生活,提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材料入手,同時聯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是儘可能地創設條件,使學生很快進入問題情境。三是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使思想品德課教學生動活潑、新穎有趣且富有實效,切忌一種方法、一個模式用到底。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

4、重視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教師要通過傳授有效的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逐步培養提出問題的習慣。要特別注意採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置問題,為學生問題意識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培養提供科學的方法。實施啟發式教學,最重要的是善於提出問題、因利勢導、激發學生思維,培養教育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説:“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而是讓學生本人思考。”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要運用啟發教學精心設置問題,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讓他們主動提問題,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老師通過引導使學生時入問題情境後,讓他自己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適進點拔,並在教師指導下有效地解決問題。學生問題的提出,老師通過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樣學生就能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篇五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現在的中學品德課經過改版後,內容有了很大變化,留下了好多的空白,需要教師學生把它填滿,還有好多東西簡單的不用講,不知道該講些什麼,對這些東西教師需要想出自己的高招,採用新的教學方法,更新理念,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對於學生來説,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儲知識,而是學會探究,以便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是中學政治教師實現新課程改革任務的必由之路。

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

第一,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

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着正確的方向學習。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羣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羣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在學習“消費”內容時,我以轎車消費為例進行教學,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學生對這個例子的反映明顯不同,此時,我就及時引導他們瞭解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等知識。除了要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國中思想品德教育論文範文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學習研究 篇六

一、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小組合作有着科學的理論依據,對學生的政治學習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多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其切實提高中學政治教學效率。那麼,具體來説,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該遵循什麼策略呢?

(一)合理分組

對於小組合作學習而言,分組是最首要的一個環節,可以説,是否科學分組決定着學生是否可以高效地完成小組合組學習。那麼如何合理分組呢?我們可以由以下幾種分組方式:按成績劃分小組、按座位劃分小組、自由結合。當然,最常見的是按照座位劃分小組,一般都是選擇這種方式。當然,按座位劃分小組便於小組間活動,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成績,造成有的小組都是學困生,有的小組都是優等生。所以,合理的分組方式是按照成績分組,將每個小組中至少安排一名優等生和一名學困生,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劃分方法來分組,保證小組間的競爭是公正、公平的。此外,教師還應考慮分組須具有相對穩定、適時變動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活動的效率在於小組的合作,而合作的默契需要時間的磨合。隨意而不穩定的分組不利於學生間的磨合,但是完全固定不變的分組又會減弱交流對象的新鮮感,同樣會影響小組活動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儘量做到合理分配,如果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有不合理的分組,應適當調整。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討論話題及不同的活動形式臨時改變分組方式。

(二)合理分工

小組內的學生個性不同,學習成績不同,優劣勢不同,所以在分配任務的時候,也應該按照這些因素合理分工。很多時候,面對一項學習任務,是小組長分配任務,隨意分配某個人做某個環節的工作,但是這樣的隨意性不利於學生髮揚優勢,避免劣勢。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合作的時候,要告訴學生如何分配任務,如何合理分工,什麼樣的學生做什麼樣的任務,擔任什麼樣的角色,確保人人都能參與小組活動,人人都能從小組活動中獲得成長,發揮自身功效。

(三)精心設計任務,促進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之前,都會有一定的學習任務分配下去。而這任務,大大影響着學生合作的效率與積極性。比如,我們在教學之後,設計一些社會調查的任務,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積極互動,通過參加社會調查活動來積極學習,深化課堂知識,培養思考與思維的能力。而一些簡單的任務或者問題,就無需進行小組合作,只需要讓學生自己思考,或者同桌之間交流即可,因為小組合作是一項比較複雜的過程,簡單的問題反而會使繁瑣的小組合作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及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過程

小組合作雖然是學生的合作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但是並非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完全脱離了教師的視野。學生是未成年人,包括自制力、組織能力等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存在欠缺,如果完全脱離教師的指導,那麼小組合作學習就可能會變得無序、無效。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雖“放手”,卻要在放手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合作過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予以監控,並在適當的機會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對學生的合作過程加以規範,對其合作內容加以引導,對其交流環節加以調控,通過自己的關注與引導,使學生的合作過程變得更為規範,更為高效。當然,引導並非越俎代庖,教師不可以對 小組合作指手畫腳,要儘量讓小組內的成員自己去主動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結語

中學政治學科看似枯燥無味,其實暗含着許多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引導,只要我們創新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模式,多采用小組合作教學,並加以科學引導,就一定會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最大限度地提升政治學習效率。

國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七

國中思想品德論文

建構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優化課堂有效教學

【摘要】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學習效果的必要前提。為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善待學生,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幫助他們建立自尊、樹立自信;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要 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資源,通過學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獲取知識,把預設性目標與生成性目標有機融合,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平等的情感環境中學習,從而激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落實課堂效果,實現學生、教師的個體發展,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回復生機與創新。【關鍵詞】建構

課堂情感生態環境

有效教學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情感生態環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思想品德教師依據教材而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的理解思想品德學習內容,促進其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情感生態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未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儘管他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聯繫的能力。”因此,一個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的作用,應創造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使之成為傳授知識、培養情趣、啟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劑。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學習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學生,樹立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教育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即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領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説過:“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幫助他發現自己。”而發現自己的關鍵在於情感的調控和興趣的培養,教師通過情感控制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和接受失敗,幫助他們建立自尊、樹立自信,從而以一定的心理優勢投入學習活動。現代教育觀念提倡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髮展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與此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學生獨有的文化,將學生看作有尊嚴、動態成長的獨立個體。課堂是一個傳播知識的地方,但學生在這裏期望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來自教師的真誠的愛,和在學習中給予的點滴關懷與支持。對學生要有愛心,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因為只有愛,才能使學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學生消除戒備心理,才能使師生之間沒有隔閡,情感更為融洽;因為只有愛,才能消除學生壓抑的心理,才能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説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 1 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作為教師,應該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包括所有的缺點,以我們的熱情,寬容,理解,去愛他們,要多用鼓勵與讚揚,讓學生感到成功並不遙遠,在課堂上發現他們擁有的點滴進步,要毫不吝嗇地通過言語、神態、動作給他們以讚賞,當着同學的面表揚他們,讓他們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師的期望與愛。教師必須注意語言和態度,不應使用太尖鋭的話語批評學生,更不能挖苦諷刺,避免給學生造成傷害,窒息剛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立。給學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學生的錯誤看作是一種糾正原有假設或者結論的信息,做到善待學生的錯誤,善待學生。尊重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愛,用他們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對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如果相信學生的潛能能夠被發現並得到發揮,那麼教師自然就會對學生有信心、對教學有熱情,教學時就會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説得好:“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課堂中教師的麻木冷淡,會造成氣氛的死氣沉沉;課堂中教師的枯燥講解,會造成學生的昏昏欲睡;課堂中教師的心灰意冷,會造成學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充滿激情,通過充滿激情的教學以影響和帶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讓學生在情感、態度、認知、行為上產生積極的反應,進而讓學生愛學、樂學、主動學。

對在課堂教學中偶發事件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機智處理課堂出現的偶發事件是優化課堂生態環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處理偶發事件時,教師要遵循以下要求: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冷處理”為主;切忌造成師生情緒上的對立;寬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為他們的學習創造安全感。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公正地評價,帶給學生如沐春風般的心情氛圍,使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二、激發興趣,感受成功

誇美繆斯説:“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條件之一”。針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充分注意運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材施教,藉助於多媒體、投影、錄音等教學輔助用具,設置巧妙的懸念、組織競賽、動手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設情境,採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達到快樂學的境界。課堂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探索欲,使學生對知識感到新奇、有趣,讓知識保鮮,學生學起來才更有趣味。對學生的錯誤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要循循善誘,本着“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教師要通過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動機來促使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增加他們的有效學習時間。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識,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減少模式化的教學設計,讓真實的生活走進課堂,給學生以真切、自然感。課堂上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內在需要,能學以致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心理學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成功和失敗在學生的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緒。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教師對傳遞知識的準備,對傳遞途徑方法的處理,應成為 2 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調控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教師除了採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外,還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傳授的內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難易適度,即應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個難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當學生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了勝利時,就會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體驗到一種經過刻苦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師在組織教學測驗、考試或者設置教學環節時,要精心設計,不要讓學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學得索然無味,覺得自己怎樣努力也學不好,要讓學生從考試、學習的階段性結果中知道他們已學到了知識,有所收穫和提高,這樣學生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誘發出對學習的內部情感動力。

三、自主學習,張揚個性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個人的自主學習對於思想品德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細胞的成長和發展不僅僅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素,也不僅僅取決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它還受制於自身——一種隨機的自我的成長和發展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在各個環節上體現人的本性,張揚人的個性,努力促進學生的成長。現代德國教育家斯朗格説:“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靈的呼喚。”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接受或接納知識,而是喚醒人深處的自我意識,發展他們的潛能。要建構綠色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在課堂上,應打破內容與形式的封閉,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台,讓他們把自己獨特的看法、奇思異想,甚至是荒唐的問題都可以隨時呈現,更要精心呵護學生的質疑。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價值,他們是個性化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是有差異的,作為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要讓學生揚其所長,補其所短,看書也會“標新立異”,促使他們在課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尋,同時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讚揚,這樣合理的評價就不斷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發展的動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樂觀向上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氛圍的營造。

新課程強調“教”服務於“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髮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課前備課,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選擇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學習方法。這其中教師只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使教師瞭解到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的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水平,使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以便對症下藥,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和情感的溝通。比如,在講到愛護水資源這個主題時,因學生從小就耳熟能詳,所以在處理這部分知識時我就特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在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準備的課件、短片、漫畫、手抄報等,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資源共享,展示環節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引起他們的共鳴。學生將“自我”擺進了教學的內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現自我,給心靈以觸動,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更堅定了他們的心理價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營造和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合作學習的課堂,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認知感受與情感流露,是教師、學生、學習內容與環境之間的全新整合,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學習生長與發展狀態的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資源,把學生的差異看作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儘可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獲取知識。學生有差異,那麼教師在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時就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也應體現着這些不同層次的鋪墊,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參與的機會,多點探究空間,多點實現自我的滿足。當課堂教學進入到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時,學生之間的人際溝通會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動,眾多的信息供每一個學習個體參考、選擇和學習。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建構起新的知識,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並由此產生新的疑問。這時,教師應適時介入,或以平等的態度陳述看法,或以簡潔的提問因勢利導,以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認識,引導學生在個體多元解讀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文本,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這樣,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就形成了平等對話、信息多方交流、師生互助、師生與文本互動的格局,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也就構成了愉快、輕鬆、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態環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個性化的,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個性感受與體驗,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各人的知識水平、學習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對於同樣的學習內容,就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反應。這些反應課前無法預設,卻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然要出現的。教師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思想的碰撞,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對話的質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目標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在課前依據教學內容所藴含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所預設的目標;另一個是在教學活動中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發出來的生成性目標。在教學中如果能把預設性目標與生成性目標有機融合,學生的個性體驗得到尊重,學生就能處在一個和諧平等的情感環境中合作學習。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遊戲、辯論等形式,大家明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相互質疑,觀點對立或不相一致的認知衝突就會激發出新思想、新思維,促使師生進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興致勃勃地主動探究下去,從而實現了認知結構的遷移和整合。不管成功與否,他們都能有所收穫,自然就能體驗到收穫的喜悦和興奮。而對於那些認知水平不足的“學困生”來説,他們也能在合作討論、交流信息的過程中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也能有所收穫。如現在國中的思想品德課有許多單元主題都是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其實“探究性學習”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學習方法,它強調的是學生的“學”是以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切入點,注重學生情感的發展,引導學生思維的形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了幫助學生形成獨立人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究學習中,我們都儘量讓學生既能獲取知識和技能,又能錘鍊思維,同時張揚個性,感受成功,在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珍惜學生所取得的一點一滴進步,總之,構建思想品德課堂良好的教學情感生態環境,開創課堂的生命長廊,需要教師從多層面考慮,多種手段綜合運用,更需要教師的悟性、創造性勞動的積累。構建思想品德課 4 堂良好的教學情感生態環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和諧友愛、理解信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接受教育,讓教師滿懷激情地有效指引,讓思想品德課堂變得快樂,成為一種享受,讓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盡情地釋放,激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落實課堂效果,實現學生、教師的個體發展,是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回復生機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參考資料和文獻:

1、徐建成著:《課堂教學新視野》,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論綱》,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