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國中德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國中德育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老師的德育論文 篇一

什麼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導教育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在積極引導新生儘快適應已經改變的生活、學習習慣,在七年級學習中更早成熟起來,認識到國中學習的重要性,主動學習,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因此,對七年級學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為例:

首先,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挑戰枯燥生活。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這是徐校長每次班主任例會上都要説的,也是毛校長沒學期期末總結裏談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師如果愛護和關心每位學生,學生就樂於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學後,我便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他們接觸、交流;課間、飯後找他們説話聊天;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指導他們幫助解決;在他們出現思想問題時,坐下來陪他們談心,耐心地説服教育;此外,體育課上、運動會上,為他們大聲加油、吶喊助威;考試前,陪他們共背共記,同時與他們的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配合。雖然嗓子會啞、會曬脱皮、會浪費很多個人時間,但師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們感受到新集體的温暖,從而增強了整個集體的凝聚力。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很快用新奇和歡樂取代對陌生環境的焦慮和不安,逐漸的喜歡這個集體並能為這個集體而努力。

其次,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級管理制度改變古板制度。

班規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約束和糾正,正所謂“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於是很多老師會利用通常的強制手段迫使學生遵守校規校紀,但這樣多往往會適得其反,讓調皮的學生反感,讓膽小的學生害怕。應該多鼓勵,少懲治,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而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是額外工作。還有一點,“人無完人”,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犯點錯,班規不要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傷害學生的自尊,“鼓勵大部分,批評教育小部分”才是我們制定班規的初衷。

需要補充一點,班規的制定要在開學初,定下了就不要隨意改變,有了班規就要以規定辦事,這樣對於新班級,開始階段的常規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為以後的教育打下基礎,班級會積極向上穩步前進。

再者,培養一羣充滿自信的學生羣體挑戰學習困難。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對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計,是走向成功的起點。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樹立他們相應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開學初始,很多學生會因為跟不上進度,出現“拖腿”、“瘸腿”現象,嚴重的還會產生怕學、厭學心理,此時主張學生在自我暗示中培養自信,是有很大幫助的。元旦的時候,我邀請了幾位學習成績優異的畢業生來到班上進行學習經驗交流,介紹他們是怎樣較快適應國中學習生活的,畢業生的現身説法,對新生是大有幫助的,使他們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會走出陰霾,迎來陽光。除了學生學會自我“安慰”外,外來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學時,我總會帶學生大聲喊出“自強不息,勇爭第一”的口號,很多老師笑我説我們班在搞傳銷,其實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級的集體榮譽感。

一個班級既有紀律,又有信心,還有目標,這樣的班級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級。所以情境教育對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較大,適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班級的形成,更有助於他們心態的成熟。

解決班級難題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説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種摸索,也是一種探求,希望這種方法能給學生帶來好的幫助與作用。如何把班級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是態度。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什麼樣的結果,好的態度會給班級帶來希望,好的態度更會帶來更好的辦法,如果每個班主任都能積極挑戰班級難題,難就能“迎刃而解”。

國中老師的德育論文 篇二

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着一顆對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着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台,讓學生在教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的一切。

陶行之先生説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由此可見,教師的愛多麼重要啊!教師的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祕訣。可以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學生的一切;沒有愛,教師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準則。那麼,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心理寄託,是學生一種內心渴望。教師只要真誠真心的付出愛,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温暖之情,而且還很容易打動學生。一旦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可以增進師生友誼,產生情感共鳴,啟迪學生心靈,喚醒學生理智,就可以達到“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的境界,從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諦。

我們知道,在班級裏,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現好的孩子。在老師和學生的眼裏,他們都是優等生,老師寵着,同學敬着,在他們的周圍只有讚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可我覺得,如果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話,他們將來遇到困難時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適當的批評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也有錯的時候,應極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完美。

愛可以使好的學生充滿信心,不斷改進、提高,積極向上;愛可以使學生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昇華。所以,只有教師用真誠的愛去對待學生,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好學生。

二、用無私的愛感化、關愛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愛聰明、漂亮、健康、學習好的學生,而且還要愛反應遲鈍、調皮搗蛋、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杜絕偏愛優生與歧視差生。“植而不修則歪,教而不育則差,育而無方則罔。”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愛要無私!

我認為教師在對待“差生”問題上要以全部心血傾注在他們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細緻地進行轉化教育工作,不僅不嫌棄、不歧視,而且多加愛護,對他們常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善於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這樣,轉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難”的問題了。

愛是一種純潔的感情,它不是靠強制,更不是靠利誘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愛差生與愛優生一樣,並給予差生更多一點的關愛,也可以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並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對學習、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們的心靈,從而真正轉化差生。

三、寬嚴相濟,顯露真愛

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一體。寬容是另一種意義的嚴格。這裏説的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它的前提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目的是使學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認和改正缺點、錯誤。教師要對差生“嚴中有愛”,對優生要“愛中有嚴”。

孩子畢竟是孩子,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不能只用嚴厲的批評、叫家長、寫保證書等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壓服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着一顆寬容的愛心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在愛的力量下變聰明,會進步的。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尊重相信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這個道理。

學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錯誤是學生的特權,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我們只有對他們“嚴中有愛,嚴中有愛;嚴而有度,愛而有方”,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

四、將心比心,以愛換愛

美國學者戈爾曼説過:“不能識別他人的情緒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做個有心人,用“將心比心”這一方法,去實現“以愛換愛”的目的。

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要以情為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到學生的感情。這樣才能引起師生雙方情感上的共鳴,無疑利於師生雙方的有效溝通。

教師用“將心比心”的方法,實現了學生“以愛換愛”的目的,對我們今後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説明了教育的本質是愛。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只有懂得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有巨大的熱情去愛事業,進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性又具有愛心的工作,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還要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別人。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着一顆為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着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台,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時刻謹記不能丟棄的精神支柱。

國中老師的德育論文 篇三

學校工作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德育為首”要求學校開設的全部課程都有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任務。本文主要探論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化學教材藴含着許多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古代化學史上,我們的祖先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如造紙術、火藥的發明和運用分別比歐洲早10個世紀和5-6個世紀,造紙術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的化學工藝,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誌,兩者的發明和運用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冶煉和瓷器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化學工藝,這些技術也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

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後,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例如:我國的化學家同生物學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島素。化學科學與化學工業上的成就保證了我國原子彈研製中有關化學材料的部分。我國化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學結構與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為人工合成生命物質邁出了新的一步。

一個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難於改變。積極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對於人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動力。

什麼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學術語,從字面理解就是人潛意識中的自己的形象。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在羣體中應居的位置或所屬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務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學習或工作中會自發地調動內在的各種積極因素,頑強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實現預期目標。

少年兒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時期,教師要注意塑造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堅持“肯定成績,恰當鼓勵,具體指導,佈置任務(近台階任務,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種培養學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辦法。

例如,某學生按教師的佈置做了四個題:第一題對了;第二個題思路還正確,但只做對了前面一部分;第三個題做錯了;第四個題不會做。從這次作業看,該生這次成績屬下等。教師個別輔導時,迴避下等的結論,而以肯定成績、體現鼓勵、具體指導的方法進行。教師説:“很好!第一題你做對了。第二題你的思路是正確的,中間的這一步要這樣……你完全能夠做對。第三題咱們一塊討論,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來的,下去你獨立做做。第四題,老師給你講一講……。”最後,教師的結論是“你很有潛力”,並結合這次輔導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又佈置了幾個題。這幾個問題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腳能夠摘的果子,有跳起來可及的果子。由於輔導是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的,學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狀態下接受輔導的,學生離開教師後,一般都會按教師的佈置做。

一個優秀的教師口中,應無泄氣的語言。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學生只要跟老師接觸,心理總是愉快的,總能從教師那裏獲得具體指導和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教師應重視塑造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針對不同的學生,巧妙地創造成功情境,使各類學生都能在成功的體驗學習,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鍛鍊學生的毅力,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學研究中的一大課題。筆者的短文,目的在於引起更多的教師對這一課題的重視和研究,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