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51K

【導語】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南山-隱形的翅膀”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2: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3: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4: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5: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6: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7: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8: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9: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0: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1: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2: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3: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4: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5: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6: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7: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8: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19: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篇20: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正文】

篇1: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思想品德教學又是充滿樂趣,總有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頭我對國中政治教學作以下反思:

1.堅持聯想式教學:把學生學習政治的進取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經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和主動性,到達顯著的教學效果。

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裏盡情暢遊。這種以教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2.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要到達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資料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資料;與學生的認識本事,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可是難也可是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互相尊重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準。沒有情感的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僅有對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強烈願望,所以課堂教學要增強趣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前沿科學知識,並從學科與生活、社會的結合點,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對每一門學科始終充滿一種神祕感,堅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4.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一些活的動態知識總結為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注重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不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探究本事。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科學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構成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探究活動的難點是幫忙學生克服學習中的惰性,拋棄“等”“靠”“畏”等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始終研究怎樣幫忙學生明確探究目的,激發探究動機,並努力創設濃厚的探究學習氛圍。

總之,教師儘可能聯繫實際開闢多維互動的課堂,多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發揮,少一些條條框框,讓不拘一格的教學模式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迸發出智慧的浪花,激盪創新的活力和成功的歡欣,教師的勞動也就湧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篇2: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奉行的是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教師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並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優秀品質的構成與發展。

一、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實現教學的科學化、綜合化、實踐化,即要求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本事,和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

二、教師要努力營造簡便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俗話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進取的情緒會帶來進取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一天都要應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或愉悦、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到達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所以,我們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三、努力創造加強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空間。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互動式的教學。互動式教學要求師生有夥伴式交流,這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我們必須摒去傳統意義上的簡單方式,要把教學構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而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經過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提議、表達看法或共同致力於解決某一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本事的主要途徑。在小組發言時,教師應當十分注意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總是用讚賞的目光注視每一位發言的學生,及時地評價、熱情地鼓勵,幫忙發言者克服在眾人面前講話時緊張恐懼的心理。

四、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討論活動。圍繞論題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構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口語表達本事、推理本事、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本事;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我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進取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構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動,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五、教師平時要多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的教不可能代替學生的學,不要因為多講而使教師明白了學生卻糊塗了。時時記住,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生會自主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資料,結合學生的實際,善於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啟發、討論式、調查式等方式教學,指導學生會自主學習。這樣,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社會現實及自我成長的問題。經過自主學習,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珍惜學習時光。

篇3: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後面還有多篇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經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裏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為,反思如下:

一、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可是,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很多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

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貼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國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資料,但每框題都包涵着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經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係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係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進取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夠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可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十分喜歡的形式,可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當充分研究要到達什麼目的、學生能夠從中瞭解些什麼,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資料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於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採用的教學形式,可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能夠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教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我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説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我毫無關係。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可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着整理自我的資料,要麼説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教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於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説,他只是瞭解了本小組的研究資料,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説,在這一節課裏,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教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教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裏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可是又害怕因為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

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景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齊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我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當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由本站網友投稿]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十分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我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裏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教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主角。例如,有這樣一節課,教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佈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於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可是受年齡、閲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説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教師在小組總結時應當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裏教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於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忙。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當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

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供給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當指導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我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

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理解教師和教材供給的現成觀點與結論。對於我們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經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創新精神和創新本事是教師能否構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發現、探究和不斷創新的過程。

篇4: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沒有問題的思品課堂是蒼白無力的。可是,問題設計必須克服虛偽和形式主義,即問題設計的目的不僅僅要推動“教”的程序,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學”。

首先,問題設計要有思維含量,能夠引導學生聯繫現實、體驗生活。在講到《合作與競爭》一課時,可結合設計情景《如何選擇合作伙伴》分析合作的意義,設問:“你是拒絕還是合作?怎樣拒絕或合作?”儘管很多學生都懂得“合作能夠實現雙贏”的道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與人實現合作。所以“必須要合作”的觀念,不能強行向學生灌輸,而是讓學生在結合生活情境的過程中,親身體驗生活中取捨以及所帶來的後果。

其次,問題設計要發揮各種思維模式的作用。一是反向設計,打破常規思維。例如,學習《珍愛生命》,探究珍惜生命的必要性時,能夠設問:“我們要保護我們身邊的生命,是否也要保護害蟲的生命呢?”二是矛盾設計。例如,在探究文化習俗多樣性時,能夠設問:“中國的端午節會起源於韓國嗎?美國的感恩節會起源於中國嗎?”從而激發學生追根溯源的熱情。

再次,問題設計要做到語言簡煉,適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如設問、反問、誇張等。例如,《男生女生交往》教學資料能夠設問:“假如這世界沒有男生……假如這世界沒有女生”。再如,在討論建立友情時注意的原則和方法時,採取以下設問:“朋友之間需要寬容、諒解,那是不是在任何情景下,對任何事情都要寬容和諒解呢?”

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思維和擴展思考本事,也能體現教學資料的銜接性和多樣性。

篇5: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本學期以來我班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錯。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其目的是經過營造寬鬆、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每一位學生的自主性都得以發揮,個性都得以張揚。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各種本事的有效形式。

然而,我們又不難發現,在當前的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有些小組合作學習課,當教師佈置了任務後,學生幾人分成一組七嘴八舌地開始了討論研究。乍一看起來課堂上氣氛十分熱鬧、學生十分活躍,學生主體得到了充分參與。可是,只要我們深入其中,就會發現這種流於形式的討論只是表面熱鬧,一部分學生説的、做的都與教師的要求無關並且沒有切切實實的功效。而討論後真正進行交流的又僅僅是班級的幾個“好”學生,大多數學生還在那裏靜靜旁觀。頻繁的討論讓小組合作佔據過多的課堂時間,使學科化學習淡化,另外我們又遺憾地發現,當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問題的時候,有的教師並未進行鍼對性地指導和幫忙,反而成了一個旁觀者,沒有參與其中,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出現混亂現象,處於無序狀態。

針對新課程下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這一現象,我校思品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認為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要選好時機。

有的教師往往不研究必要與否,動不動就採用小組討論,且討論的資料不講層次,使學生沒有獨立學習的時間,在討論中花的時間較多,收效卻甚微。整堂課貌似熱熱鬧鬧,卻實如一盤散沙。

實際上,並非所有的資料都適合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究竟在什麼場合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要依據教材資料的難易、知識的前後聯繫以及所涉及問題的性質等諸多因素而定。

具體,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着眼:

1、在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點往往也是難點問題,學生僅有經過發揮自我的潛能才能完成。應對疑難,我們就會發現,中上等程度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沒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等程度的學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無從下手。這時,如果採用討論的形式,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茅塞頓開,解題的思路也就會漸漸明朗開來。這樣就有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和主動性。

2、當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由於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廣度有差異,意見往往不統一,這正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這時,讓學生互相説説理由,不僅僅問題會越辯越明,並且學生間的包容意識也會得到及時的培養,學生間的對話精神也會得到進取的發揚。意見由不統一走向統一,或者走向多元並存,這不僅僅是一個長知識、增本事的過程,更是一個小組合作、多方對話的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無疑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比如:在講七年級思想品德《學習中的苦與樂》這一課時,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學習苦大於樂”和“學習樂大於苦”這兩種不一樣意見,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和辯論。然後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是苦樂組合的,先苦後甜,苦中有樂,學習中有苦更有樂,僅有不斷地發現自我的潛能,就能獲得不斷超越自我的歡樂。

3、當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反思的作用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夠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從而促使自我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等。

自我反思的作用

自我反思有助於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經驗+反思=成長,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意識性不夠,系統性不強,它可能只能構成膚淺的認識,並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從而不僅僅無助於並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僅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昇華,從而有效的發揮反思的作用,使教師的專業技能不斷提高。

對反思性教學的理解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運用教學標準中的要求不斷地檢驗自我,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的涵蓋量就很大,如教學計劃中的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目標達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時它研究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它更強調教師如何"學

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進一步理解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主角及行為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而學者型教師除了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本事等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本事。教師不可奢望僅靠職前師範教育就可獲得這些特徵,而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掌握科學研究的本領。

篇6: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經過了八年級一年的教學,在此就如何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如何讓思想品德迴歸生活世界中的幾點個人看法進行總結.

在思想教育中,;我認為迴歸生活世界,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把知識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做到德行合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品想品德教育中很多教師總是圍繞着教學目的,學生也根據教師的需求説些教師想聽的“空話”、“違心話”,不少學生所以構成了“雙重人格”:他們掌握了道德的有關知識,卻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為。學校德育缺少學生的需求。缺少讓學生真正感動的活動,這種德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所以,着眼於學生的“生活世界”,改善學校德育工作,讓品德培養迴歸學生生活,迴歸真實世界,讓德育散發出生活的馨香是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的重要舉措:

1、用自我的經歷與學生情感上實現互動,從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鳴,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更好地學以致用。“生活德育”伴隨着學生的生活,是充滿教育情境的實踐着的德育,在教師的價值引導下,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經歷,得到進取性的啟發和暗示,在感悟中發展德性素質。

2、“生活德育”着眼於學生的生活情境,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因而用情感打動人心,這也是迴歸生活世界在德育中的一個重要的作用.重視發揮情感的感染性、彌散性、激勵性和動力性功能,重視培

養學生的敬畏感和幸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完美等情感。如學校開展的學校校歌比賽等;學校舉行集會,讓學生領獎展示;這些都能激發學生的`團體榮譽感,營造進取向上的氛圍。總之“生活德育”異常重視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我道德確定本事、道德選擇本事、道德控制本事的培養。如網絡的開放性、隱蔽性和無約束性在某些方面可能引起學生道德失範、人格分裂的社會現實,學校收集一些“血的教訓”的相關視頻,利用班會課、思品課,讓學生對產生這一社會問題的原因進行探究,建構明辨是非的本事。

篇7: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自20年至今,我擔任思想品德課教學已有5個年頭了。反思過去的五年,良多感慨。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在國中階段,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忙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資料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到達教學目的。反思以往,結合自我的教學,淺談幾點反思體會。

一、“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成為一條江”

“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過去有一種説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了,教師應當成為一條源源不斷的江水”。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本事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不斷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給自我“充電”才能使自我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知識是相關的,互通的。所以,僅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尤其是現實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可是,應對知識爆炸時代,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跟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記取和總結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自我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理解。有學生對我説過:“教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是沒興趣,喜歡你上課,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為了充電,我經常上網,瀏覽時政要聞,瞭解思想品德教學的相關知識。。儘可能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一樣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豐富經歷,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説給學生聽,也許才有如此效果吧。

2.敢於反思。教師不僅僅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應對和改善自我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本事,這就要求教師進取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幾乎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我本節課思考幾分鐘,甚至寫上那麼幾句,並堅持一週一次認真反思,構成反思集。僅有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我,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景怎樣?學生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在意。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學生悄悄地對我説:“教師,您以後能把課堂資料講得更生動些嗎?”原先我上課時,備課的資料較為簡略,所找案例較少,關鍵在於我準備不夠充分。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我,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本身就是教學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難做到,但常反省自我還是能夠的。

3.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已,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①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一樣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成熟。②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語速快,講課時我就提醒自我注意。當我普通話發音不準或有錯別字時,學生能及時指出幫忙我改正,同時,我本人也敢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我的不足。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的收穫。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犯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記得一次在九年級上課時,有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明白是誰,但我説了一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誤不要緊,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我話剛説完不到半分鐘,就有個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欣慰,不是因為明白了哪一個學生犯錯,而是我覺得自我沒去一個個查,導致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卻能讓學生認識自我的錯誤,並敢於承認自我的錯誤。

4.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點,通常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應當的,但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就難了。有的教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認為自我是為學生好,而常常忽略學生的權利。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活動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甚至自我做法欠妥當,也不敢應對。記得上學期,有一次上課時,也許所以刻會考思想品德科是開卷考試,學生不太在乎。一個成績還比較好的學生覺得聽課沒興趣,就抄寫英語。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當時我特生氣,將她的筆記本當着同學的面撕成兩半。頓時,教室很安靜,因為大家明白我一般情景是不會生氣的。在一片沉寂中,繼續將資料上完。課後我與學生談話瞭解她的想法,我給她道歉,學生也承認了她的錯。再次上課時,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給這位學生道歉。有學生不理解,説上思想品德課寫英語就是不對啊!對此我沒多解釋,主要説明了教師也會犯錯誤。記得很清楚,當時班上同學給我鼓了掌。這樣,我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很多學生有什麼心理話經常找我説,甚至請我為他們出主意。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

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這也許是作為教師比較幸福的事了。

5.教師要堅持樂觀心態、豁達的胸懷。僅有教師的簡便歡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教師樂於理解教育,才能感染學生歡樂情愫。當然,教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堅持歡樂的心態好難,可有的教師卻把情緒帶進課堂,加之於學生,細想那是多麼的不應當。只要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應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我的情緒,堅持好心境,把微笑帶給學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就應有豁達的胸懷,包容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並且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課時,教室裏鬧哄哄的,幾分鐘都難以安靜下來。當時我也很生氣,臉沉下來,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學生一會兒就安靜了。這時有個學生就説,教師請別生氣,生氣會老的。我樂了,趕緊調節好情緒繼續上課,課後我又在自我的本子上劃了幾筆。總之,我與學生的關係相處是比較融洽的。所以在學期結束時,學生對我滿意度打的分,還是挺高的。

二、認真對待課堂45分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善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根據不一樣教學資料,結合學生實際,採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無論採取怎樣的方式,總之,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到達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所以,每學完一節資料,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我幾乎都要學生反省自我的行為,引導他們學着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七年級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對中學的學習有很多不適應,我在講完“學習新天地”的資料後,還經常問問學生學習情景,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忙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三、結合社會實踐,把學生帶入社會大課堂。

理論聯繫實際,也就是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就是學到相關知識的時候,讓學生結合社會調查採訪,聯繫自身和同學的實際,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寫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例如,針對學生厭學,在講“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前,我先佈置學生回家訪問自我的父母或長輩,聽聽當年他們上學之艱難。讓他們感受以前農村學生尤其山區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甚至惡劣,生活環境那麼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

僅有不斷的反思,才有更多的收穫;僅有不斷的總結,才會使自我不斷提高。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僅有做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教師,才會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歡樂教師就是教育教學的歡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歡樂。這就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所倡導的,對此,我深知自我做得遠遠不夠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我的業務素質和水平。

篇8: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綜合性是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構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團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資料進行有機整合,順應這一要求,在九年級的總複習階段,指導學生分門別類地梳理基礎知識,把“厚書”讀“薄”,建構知識體系,構成知識網絡,努力經過知識再現將所學知識串成“串”,連成網,前後連貫起來,構成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這不僅僅有利於學生宏觀上把握課本資料,使所學的知識脈絡清晰,並且有利於學生熟悉所學知識。

另外,在九年級的總複習階段,還要把握聯結點,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要加強對知識的系統邏輯歸納,能夠打破教材的章節、各年級知識點的界限,並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橫向、縱向的重視,經過歸納、比較,從更高層次上把握教材的體系,採用歸類的方法使之系統化、專題化。有意識地結合具體情境或經過適量的典型訓練,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進行調動、整合,並學會運用基礎知識去認識、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現實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確定。

科學技術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科技的發展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教育。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科技和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為此,我們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這是時代的選擇,經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這些,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篇9: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老實説,相當多的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教學依然“新瓶裝舊酒”,高呼“素質教育”、“新課改”,骨子裏實踐中仍奉行“應試教育”,“轟轟烈烈喊素質、紮紮實實搞應試”是當前中國小基礎教育階段的真實寫照.以下是自我在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期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

一、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應對紛繁複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眾所周知,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為知識、本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所以,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二是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簡潔、具體、最好概括為“……是……”、“為什麼……”、“我們學習……,將會……”;三是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為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如此,由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由表層瞭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應用,問題解決了,目標

也就隨之水到渠成,順利實現了。

二、先入為主,激發興趣。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一舉打響,一炮走紅。

為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我的頭腦;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三是應當認真備課,團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四是應當旁徵博引,廣泛查閲有關教材資料,進取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導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導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能夠引發學生進取思考,效果較好。

三、自覺主動,事半功倍。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為了培養這種新型人才而進行的一種研究和探索。

所謂“自主學習”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它是在教學

條件下的高品質的學習,是一種進取、主動的學習。

對中學生而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一要在上課前,學生應預習課文,劃出所謂的知識點,找出自我的不理解的、不懂的,這一過程十分關鍵,因為教師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學生又是一個個個體,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一樣程度的差異,學生經過自主學習,能夠明確自我的薄弱環節,從而課上集中精力解決疑難問題;二要在上課後,教師要學生明確本節教學目標基礎上,留置時間、空間,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三是要在課堂上,對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中遇到的問題,要自覺主動提出,將問題當堂解決,不留死角;四要在解決所有疑難後,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運用知識的本事,學生有必要對教師傳授的知識和自主學習的資料進行比較思考,找出自我認識上、知識上、本事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糾偏補錯,及時複習,融會貫通。

四、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往往貼合這一規律。

教師在展示目標以後,先要讓學生經過層次目標,找(出問題答案;後要逆序而上,分類總結次目標、中目標、總目標答案,脈絡清楚;三要綜合分析整個問題,構成對總目標的瞭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學會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和方法。

五、合作探究,拓展昇華。

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改倡導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要讓學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適度的探究。我們之所以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方式,其理論依據是:

1、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

2、學會學習的思考。

六、及時複習,鞏固成效。

教師應指導學生及時複習課堂上學習的資料,讓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教師的講解正確理解教學資料,再次閲讀課本,進一步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度,問題的分析、直至解決,自主得出結論,使知識咀嚼消化,滋潤心田,強身健體。

七、教後反思,完善糾偏。

常言道,計劃沒有變化快。計劃得再周詳,教案寫得再完善,課堂教學中往往也會遇到這樣那樣各種意料不到的問題,導致我們不能完整地實現教學計劃,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深入進行反思,思考其原因,尋找解決辦法,為今後的教育教學服務。

八、讀議練講,高效授課。

課堂教學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成績,必須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本着“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僅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進而到達滿意的教學效果。

九、預聽温作,高效學習。

一指導預習,夯實課堂教學基礎。二緊扣課標,展示課堂教學。三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

十、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本事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一樣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層次不一的學生不一樣程度上得到發展;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一樣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篇10: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巴班斯基是研究“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大師,他的一項調查證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教師對確定教學方法感到困難,而在實際過程中採用的方法往往為“大雜燴”、“一鍋煮”,或者一味趕“時髦”,破壞了教學方法的最優結合。

教師應自覺地、有根據地、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至少參照以下幾個依據:

1、課堂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資料

3、教材的難度

4、班級的學業水平,在教育會診的基礎上做出班級鑑定

5、各種教學法的性能及優缺點的比較

6、教師本人的個性特點、長處

據此選擇出的教學方法,既能夠防止教師把一些個別教學方法絕對化,也可防止無根據地拒絕選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導作用的教學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學生能夠獨立鑽研,那麼這種情景下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學習是最適宜的;那些方法不確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開放性、探索性的題目,經過學生個人思考後再進行充分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論題材,異常是教材較複雜或份量較大時宜採用全班教學的形式。

據此,教師覺得這節課有必要用小組合作學習就用,沒必要用就不用,萬不可一刀切,認死理,節節合作,課課探究,那會犯教條主義的。

篇11: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以“前開後合”的理念設計教學:

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這樣的教學設計從本身的思路上就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本事,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激發創造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讓學生迴歸自然認識事物的規律,從而提高思品課的實效性,又強化了理論觀念。

⒉有利於理論與學生身心發展、實際相結合:這樣的教學設計注重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學生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的聯繫,經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構成和發展。

⒊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本事,這樣的教學設計:從方式上注重了學生的相互關注和合作。學生經過課堂上的交流和合作,鍛鍊本事,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有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構成。

本節課的缺點:由於學生生活和成長的家庭環境不一樣,致使一小部分同學,沒有自我的主見和主觀感受,使學習出現沉默現象;由於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有時對自我的情緒難以做到真正的把握和控制。

篇12: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以學科知識為支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本事、參與社會生活本事社會實踐本事的目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教學資料上正確理解和把握了教學資料,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生活中科學合理地選取相關教育資源。所選課例都是貼近社會和學生生活的,這些材料,具有説服力,不僅僅增加了學生的興趣,也充實了課堂教學資料。

教學活動貫徹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以社會生活為基礎,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堅持了啟發式教學,教學方式,方法手段靈活多樣,實現了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料的有機統一。採用多媒體教學,在設計問題時,呈現了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充分發揮教材引領教學活動的功能,整個課堂設計結構合理,教學環節緊湊,教學活動進展有序、自然流暢。

從教學效果來看:體現出了尊重學生個性,能滿足不一樣層次學生髮展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程度的收穫。

篇13: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思品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忙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資料與生活實際結合,到達教學目的,淺談幾點反思。

一、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一是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本事要提高;二是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

1.堅持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自我的認識適應發展需要。知識是相關的、互通的。所以,僅有掌握豐富知識,才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豐富知識,跟上時代節拍。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理解。有學生對我説過:“教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喜歡你上課,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為了充電,要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還是雜誌、歷史、經濟、心理訪談等。

2.勇於反思。教師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應對和改善自我的偏差、錯誤,才能不斷提高業務本事,這就要求教師進取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質教育。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我,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景怎樣

3.為人師表。正人先正已,教師必須以高尚師德為學生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①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一樣看法,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成熟。②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

4.尊重學生。學生尊重教師天經地義,但教師也應尊重學生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教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認為自我是為學生好,常常忽略學生權利。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活動課或課外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學生難免厭倦、反感。教師尊重了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這也許是作為教師比較幸福的事了。

5.堅持歡樂心態。僅有教師簡便歡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教師、樂於理解教育,才能感染學生歡樂情愫。當然,教師也是人,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煩惱和不如意,要堅持歡樂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工作,在應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情緒,堅持好心境,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師生關係必須融洽。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原則,改善教法、創設良好課堂環境,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形式多樣,應根據不一樣資料,結合學生實際,採用不一樣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無論採取何種方式,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到達傳授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所以,每學完一節資料,只要與學生活有關,都要學生反省自我的行為,引導他們學着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也就是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就是學到相關知識時,讓學生結合調查採訪,聯繫自身和同學實際,開闊學生視野,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寫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追求,有效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

“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教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歡樂教師就是教育教學的歡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歡樂。

篇14: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經過這周教學讓學生認識公平和正義的關係,尤其是制度的正義性。我利用教材或同學們實際生活實踐、案例展示於課堂,採取了結合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案例,貼近學生的生活進行合作學習,探究交流。使學生從實際案例中得到啟迪,從而完成了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做有正義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優良品德,實現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落實。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資料和學生特點,我課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蒐集了許多相關資料用來充實課堂,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幾大亮點:

首先,以案説理的教學方法能夠避免空洞的學,增強教學的生動性、針對性及實效性。

其次,佈置的課前教學任務:蒐集一些體現正義的制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這一活動為學生供給了一個鍛鍊自我的平台,並在學生活動中讓教材知識“有限性”得以延伸。

第三,設置一個質疑探究的問題:在質疑中澄清學生認識上的誤區,在探究中理解正義與公平的關係,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這才是真正受益無窮的東西。

最終,小組合作討論:如何正確處理利和義的關係?作為資料延伸,有着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這一延伸有助於培養學生。

篇15: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我從事國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我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進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有重點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到達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

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

2、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本事;

3、教師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課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課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我做到了:

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

2、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資料,深刻領會課本,讀懂課本;

3、及時供給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理解,將課本納入心中;

4、展示必須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我,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本事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一樣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一樣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一樣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本事的全面提高;及時“温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16: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反思過去,許多感慨,酸甜苦辣一應俱全。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在國中階段,思品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忙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資料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到達教學目的。反思以往,結合自我的教學,淺談幾點反思體會。

一、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本事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自我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知識是相關的,互通的。所以,僅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尤其現實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可是,應對知識爆炸時代,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跟上時代的節拍。

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記取和總結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自我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理解。有學生對我説過:“教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是沒興趣,喜歡你上課,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為了充電,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歷史,經濟,心理訪談等。儘可能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一樣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豐富經歷,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説給學生聽,也許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於反思。教師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應對和改善自我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本事,這就要求教師進取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幾乎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我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有時不用多。

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我,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景怎樣學生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在意。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學生悄悄地對我説:“教師,您以後能把一節課資料講完嗎”原先我上課時,備課的資料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除了隨機加的資料之外,關鍵在於我語言還不夠簡潔。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我,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本身就是教學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難做到,但常反省自我還是能夠的。

3.為人師表。正人先正已,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①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一樣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成熟。②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語速快,講課時我就提醒自我注意。當我普通話發音不準或有錯別字時,學生能及時指出幫忙我改正。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犯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

記得一次在九年級(2)班上課,有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明白是誰,但我説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説完,就有個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是學生犯錯,而是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更重要的是學生認識自我的錯誤,並敢於承認自我的錯誤。

篇17: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本課收穫:本節課主要經過“實話實説、導出主題;課堂調查、體驗網絡;出謀劃策、趨利避害;各抒己見、點評案例;羣策羣力、制訂公約”等環節,運用情景教學、課堂調查、案例分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手段和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動活潑的氛圍;運用新課程理念,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貫穿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活動中去;以學生活動、自主發展為落腳點,實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以緊扣生活、精選材料為載體,以學生身邊事例為資料,循循善誘,力求教育無痕;在最終環節,將《網絡交往規則》合訂為《班級網絡公約》,課堂到達高潮,也為課堂知識在課外得以延伸埋好伏筆。不足之處:因活動較多,時間把握不夠到位;這堂課基本運用的是歸納法,而對歸納得出的結論缺乏演繹,沒有進一步拓展和加深;教學中,由於問題的開放性,學生生活體驗和掌握資料不夠等原因,學生的回答可能較零亂,活動實效性還不夠。

今後,不管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還是主題探究活動課,都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進取性,力爭做到全員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實踐者,同時要讓學生事先有思考,過程有總結,到達過程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篇18: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教學十多年,我一向在尋找,尋找“何為一節好的思品課”。我聽課,我觀摩,我也自我探索。漸漸發現,一節好的思品課,關鍵有兩點:一、精彩的材料及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二、學生有所感悟是一節好課的評價依據。

一.精彩的材料及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

好的開頭能迅速活躍課堂,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彩的材料能扣緊教學主題,啟發學生,讓學生願意去想願意去講;別出心裁的課堂設計讓學生無暇分心,緊跟教師思路,暢遊知識海洋,簡便感悟生活,學會做人。

例如,我在講《自尊自信》這一課的時候,是這樣開頭的:“上課之前,我想先做個小小的調查。”這時候學生的眼睛已經睜得很大了,“願意當眾趴在地上學狗叫的同學請舉手。”我的語速很慢,講第一遍的時候學生不可思議地看着我,講第二遍的時候,已經有學生不滿:“教師,你不尊重我們。”很好,接下來我順其自然進入課程的學習。

在我講《明辨是非》這課的時候,我使用了十分有名的心理學兩難選擇“海因茲偷藥的故事”,這藥到底該不該偷發明家和海因茲到底誰對誰錯要是你做法官,你將如何判案兩難的選擇,學生爭着舉手發表意見,是與非在辯駁中變得清晰。課上完了,學生意猶未盡。

七年級第一學期最終一個單元講的是學習,如果按照課本條條框框講下去,可能會落入俗套,這就不可能到達很好的教學效果。經過思考,我設計了個簡單的遊戲讓學生明白我們人學習的原理,以及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平原區”及如何更好地走出這個區,取得成績的提高。遊戲很簡單:我準備了一張打亂了順序的數字圖,打印多份,分發給學生。每個學生人手8份。然後給學生60秒的時間,讓其將數字按照順序連接起來,從1到2,到3,到4。直到時間結束,將連到的最終一個數字圈出來,並寫到紙的空白處。重複這個程序8次。這樣,每個人就會有8個數字,將這8個數字按照先後順序標在圖表上,並將各點連成一線。最終,每個人都會得出一條“學習曲線”。遊戲做完以後,全班同學一齊討論這樣幾個問題:1、坦白説,在進行這個練習的時候,感覺怎樣樣2、人們説:“刀越磨越快”,可是,在我們這個練習中,是這樣貌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那是怎樣樣的能夠呈現你的曲線給大家看看。3、我們每個人的曲線都會經歷一個短暫的或不明顯的平原區,甚至是下降區,這是由於什麼引起的類比到我們的學習,你有怎樣樣的啟發4、請思考,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突破這個學習的平原區由於學生在之前親自把自我的學習曲線畫出來了,在討論

這些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很有感想,對“學習”這個話題想法很多,也説出了很多很有見地的話,提出了很多有實際意義的提議。

一節好的課,其實並不需要很多花俏的東西,只要能夠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緊跟你的思路,去學習,去感悟,就已足夠。

二.學生有所感悟是一節好課的評價依據

我認為,一節課無論設計得多巧妙,材料用得多精彩,但如果學生不能夠在這個課堂中有所感悟,那麼,這就不能夠説是一節好課,甚至不能夠説它是一節合格的課。我深深認識到,學生是否有感悟,這是我們難以預料的,因而,我們教師必須要隨機應變,不能讓既成的教案束縛了我們的靈活性。

我在講《跨越障礙正確選擇》這一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情景:期末考試中,你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可是你還是做不出來,這意味着你將丟失15分,前十名將與你失之交臂!這時,坐在你後面的好朋友小華遞給你一張紙條,上頭寫着這道題的答案,而教師卻沒有發現,這時你會怎樣做呢在備課的時候,我想學生應當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也沒有多想。誰明白,上課的時候,我連續提問了三四個學生,他們的答案都是:拿過來,參考;或者是,不接,可是會看上幾眼,找到思路。我無奈,問全班學生:“你們都這樣做嗎”學生異口同聲:“是啊!”我差點暈倒!這可怎樣收場!還好,我腦袋靈光一閃,再問:“恩,大家的心境我完全能夠理解!那麼,再請大家想一想,你的試卷發下來了,你的分數由原先的80分,一下子到了95分,你的心境如何啊”有學生立刻就説:“高興!”“哦,高興。能夠理解。僅僅是高興嗎”這下,學生開始沉默,我請了幾個看起來有想法的學生來説説自我的想法,他們的回答基本上一致:會有一點點開心,可是,更多的是不安,因為這不是我的成績,我也擔心被其他同學,或者被教師發現。聽的學生也微微點頭,我心中竊喜。“是啊,會有一點點高興,畢竟得了高分;可是,更多的是不安,

因為做了虧心事啊。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然後,我又和他們講了一些逃脱法律天網的殺人犯,在經過了十幾二十年後,總會自我去自首的事例。從學生的眼神、表情,能夠看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情感、態度、加值觀目標,完成得十分好。

我的學生一向很喜歡上思品課,不是因為我每節課都能夠設計得很好,或者每節課都能找出一些新鮮趣味的材料讓他們思考,最重要的,我想應當是他們喜歡我上課的風格,我會很坦然地在課堂上表達我的喜怒哀樂,學生喜歡一個真實的教師,因而愛屋及烏喜歡上一門課程。

篇19: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假期給學生布置作業檢查作業是一件頭痛的事。於其説是不想佈置,不如是不敢佈置,要明白好多學生要查他的作業是需要勇氣的。或者更不如不會佈置,佈置作業是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該同樣是需要認真思考了對待的。

有什麼的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作業。我們進行的是應試的教育,作業也當然不例外。

在假期裏看電視説美國四年的國小生布置的作業是看完40本書,很吃驚,有些半信半疑。四十本書!這家庭作業比我們這兒的重多了。

都説我們國家學生的學習負擔重,多年來一向在減,規定國小生在家的作業時間。想來是不是得換個角度解決問題了。有種學習狀態叫學而不厭,有種工作方式叫樂此不疲,如真如此的話,四十本書是沒問題的。如果學習如同上網這樣容易上隱,學習也該能夠和上網一樣可上隱。

教育這般較勁,算是冤家路窄了,學習、教學、學生、教師、甚至孩子、家長,互不順眼。就作業佈置困擾了多年的問題,本身是要反思的。作業時間應當不是主要問題,不能揪着這個小可憐不放顯示所謂的正能量。

篇20: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學科,經過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僅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品德教學反思。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貼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此刻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團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團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我們的班團體》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裏話”發佈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心裏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團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本事。

【小編簡評】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範文。

【網友評價】

沒有過多的修飾,很簡樸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