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76W

關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論文【精品多篇】

思想道德論文3600字 篇一

《多元化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問題及教育途徑》

摘要: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正確認識和分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問題,探索新時期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徑,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問題;教育

當今世界,隨着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各種社會問題不斷顯露,對傳統的責任意識和理想信念產生強烈衝擊,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出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面臨嚴峻挑戰。

一、高職學生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錯位、精神空虛

有少數高職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缺乏充分的瞭解,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精神空虛;民族精神淡漠,不願意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愛國主義精神缺失,缺乏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對自己的骨肉同胞,對祖國的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對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光榮歷史知之甚少。價值觀念模糊,言行舉止失範。他們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不感興趣,在價值取向上,更加註重實際利益。高職學生面臨着多種文化、多元價值觀的挑戰,喜歡盲目學習和追求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2、自我意識膨脹、個人主義至上、惟我獨尊

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從小到大倍受父母家長呵護,視他們為“掌上明珠”,心中的“小太陽”,致使他們從小養成懶惰、任性、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等不良習慣。在與外界交往中,在接人待物上,相當多的高職學生往往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比較注重個人的感受和利益,崇尚自我,惟我獨尊,心胸狹隘,對人冷漠缺乏愛心,忽視理性力量、迴避真誠、吝嗇付出、缺乏助人的品格,人際相容性差,難以與他人合作,無法和社會相融、溝通。

3、道德行為習慣養成不足,知與行嚴重脱節

知行統一是和道德人格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個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立身處世的基礎。高職學生對責任、公正、自立、紀律等道德規範都很認同,道德的認知水平較高,但自律性、自控性不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他們在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上存在較為嚴重的脱節現象。許多高職學生能夠明辨道德是非,但往往不能付諸實踐,缺乏應有的道德責任感。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行分離、重知輕行的現象,甚至出現一些道德逆反行為。

4、法制紀律觀念淡薄,違紀違法現象增多

少數高職學生缺乏紀律觀念,沒有法律意識,不能很好地做到遵紀守法。高職學生違紀、違法現象日趨嚴重,由於社會經驗不足,鑑別是非能力較弱,心理偏差嚴重,動輒結成團伙,打架鬥毆,甚至暴力相殘。一些高職學生存在抽煙、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越來越多的不良影響,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重要問題。

5、奢侈浪費、不知孝順、不講禮貌

少數高職學生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懂得樸素節儉,講虛榮、盲目攀比擺闊,追求高檔消費、鋪張浪費,缺乏艱苦奮鬥和吃苦耐勞精神,缺少感恩之心,文明素養低,社會公德差。高職院校學生生活行為失範現象屢見不鮮,缺乏誠信、不講禮貌、行為粗野、談吐庸俗、缺少文明語言,不遵守公共秩序、損壞公物的現象時有發生。

6、沉迷網絡遊戲、聊天等網絡世界

隨着以信息技術為標誌的互聯網的發展和興起,使一些高職學生或沉迷網絡遊戲,或熱衷於網上聊天,或經常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在虛擬世界忘記了自我。大量黃色淫穢、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對高職學生產生了極壞的影響,它們扭曲着高職學生的心靈,污染他們的精神,降低他們的道德水準,甚至使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徑

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營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家庭教育貫穿人生的全過程,滲透於人生的全部社會領域,成為人生教育的基礎,構成終身性的教育。家庭教育作為全部教育的起點、基石,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構成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支撐着現代教育的大廈,共同培養和造就現代社會的建設人才。家庭教育是一項關係到個人、家庭和社會未來的偉大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家長要承擔起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責任;提高自身素質,強化家長的示範性;建立良好家規以及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民主開放的家風;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營造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2、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學校育人環境

在新的歷史時期,切實加強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好學校德育工作已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點是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強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關心學生的學業,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實施德育創新,全方位滲透德育教育;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寓教於樂,豐富高職學生的生活;不斷探索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與方法。

3、注重社會氛圍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

大學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高職學生不可能脱離人類社會而存在,他們與社會的聯繫非常密切。良好的社會環境是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為此,我們要營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重視法律教育,強化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的高職校園周邊環境;營造有利於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輿論環境;使用和管理好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重點的學生活動場所。

4、以體驗教育為途徑,推進高職學生道德實踐活動

以體驗教育為主的道德實踐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缺乏針對性、實效性的問題。道德實踐活動要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並與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和文體活動結合起來,注意寓教於樂,滿足興趣愛好,讓高職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教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例如,大慶職業學院發揮地處大慶油田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鐵人紀念館、第一口井、1205鑽井隊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深刻解讀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讓高職學生去親身踐行;在具體真實的情景中讓高職學生去體驗人生;在管理與自我管理中讓高職學生去感受成長;營造體驗教育的良好環境。

5、加強高職學生的仁愛與審美情感教育

自古以來仁愛就被認為是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的根。包括忠誠、善良、奉獻、寬恕、孝敬、誠信等的仁愛品德,是超越金錢、官位、名譽之上的安身立命的為人準則。繼承和弘揚仁愛等優良道德傳統,進行感恩教育,培養高職學生的仁愛精神,能夠在學生的心田播下仁愛的種子,豐富高職學生的精神世界,完善他們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推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作為一種情感教育,美育對德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審美教育培養“真、善、美”合一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使高職學生在美育中陶冶情操、淨化靈魂,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崇高優美的感情、豐富的文化知識修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熱愛生活,從而提高審美素質。

6、趨利避害尋求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功效

面對網絡負面的和消極的影響,為了使高職學生能在網絡大海中不迷失方向,我們應採取積極措施,克服網絡的不良影響和消極因素,強化網絡環境下的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正確領航,恰當引導高職學生健康成長。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的特殊需求,努力掌握互聯網的特點和技術手段,構建面向高職學生的積極向上、健康文明、充滿活力、功能齊全的互聯網導航平台。通過網站向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健康有趣的文化藝術作品和活動以及其他知識信息,即用大量科學、健康的信息感染薰陶高職學生。組織專家開發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軟件,積極推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對高職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為他們認知世界、增進交往、健康成長服務,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7、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作為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要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遵守良好的道德規範。而教師對學生的道德的教化,必須來自教師自身對於道德的遵守和自律,來自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師風,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起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育思想,自覺以誠信的作風、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高職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係着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決定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多元化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問題及教育途徑研究,推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協調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構建,是時代的永恆主題。

思想道德論文2700字 篇二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研究》

【摘要】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僅關係着他們的人生髮展,也影響着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未來。學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就應該切實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本文從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方面出發入手,闡述瞭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途徑;全面發展;引導;矛盾

高等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屬於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我國學校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標誌。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各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着主導作用。由此可見,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及整個社會體系有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結合著者的工作經驗,個人以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採用啟發、尊重和依靠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正面施教、滲透薰陶、科學管理和實踐鍛鍊相統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將社會的道德規範轉化為學生個體的品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影響只是外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更何況教育的對象是有着主觀能動性的學生,他們在接受教育和影響的過程中,不僅是被教育、被影響的對象,而且是能動地吸取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主體。學生接受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和影響到什麼程度,是否通過自己內部的思想感情活動轉變為道德行為,這都要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環境中,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進步是不相同的,有的進步快,有的進步慢,這主要取決於各人的主觀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啟發、尊重和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的教師沒有認識到思想道德教育過程的這個特點,採取“我講你聽”、“我管你服”的辦法,壓抑了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導致教育工作的失誤,使學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師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遵循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規律對學生進行正面施教、滲透薰陶、科學管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正面施教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促進學生思想矛盾的轉化。滲透薰陶是創設教育情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有人認為,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就不要管理了,這是一種誤解,某些大學生由於道德認識侷限,情感不穩定,易衝動,控制自己道德行為的能力不強,更需要教育者的管理,但這種管理不是動輒訓斥,不是把學生的思想管“死”,而是要把學生的思想管“活”。因此,教師必須用科學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確的道路發展。

最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教導必須統一在實踐鍛鍊中,才能最後形成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過程決不能停留在教師的長時間説教,否則,不管教師講得如何動聽、感人,實際效果仍將不能落實。只有將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指導性統一在實踐鍛鍊中才能完成思想道德教育過程,才能達到完滿的德育效果。

2要採用引導學生開展思想內部矛盾鬥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師根據社會的道德規範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現狀的矛盾,這個矛盾推動着思想道德教育過程的發展。學生在出生以後,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和影響,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習慣。對於教師提出的要求,學生有自己的選擇,對有的要求能接受,經過自己的積極的思想內部矛盾鬥爭,內化為自己的良好品德;對有的要求可能產生抗拒的情緒,當消極因素佔了上風時,就不能轉化為學生良好品德,甚至成為不良品德。因此,教師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想內部矛盾鬥爭。當舊的矛盾解決了,個體的思想道德就能逐步得到完善。在學生中產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幾種:

(1)認識性質的矛盾,即由於缺乏道德知識而產生的錯誤思想和行為。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要勇敢,有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勇敢,把粗野行為當成是勇敢,犯了錯誤。解決這類矛盾,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向學生講解道德規範,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以指導道德行為。

(2)能力性質的矛盾。

學生知道道德規範是什麼,自己應該遵守道德規範,但遇到某種特殊情景,學生自己言行缺乏控制能力,經不起外界引誘,以導致犯錯誤。如有的學生與同學發生衝突,知道不能罵人、打人,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破口大罵,甚至打人。對於這種矛盾,應及時指導學生總結錯誤行為的不良後果,並對他們加強道德行為的事蹟鍛鍊,使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形成習慣,以解決能力性質的矛盾

(3)思想性質的矛盾。

由於學生已經染上不良的思想和行為,自己又不願意遵循道德規範,因而犯了錯誤。對於這種矛盾,教師必須滿腔熱情地曉之以理,使學生認識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質,以後不再做類似的錯事,同時也要使學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錯誤,同樣是個好學生,使他有前進的動力。對這類學生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切忌採用諷刺挖苦的辦法,是他們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是矛盾加劇。當然,我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要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3要指導學生在團體和個人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道德。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離不開活動和交往

在人類社會中,道德規範的傳遞不能自動作用於人,也不能只用間接的經驗傳授於人,而必須讓人們在活動和交往中,親身去感受它,才能掌握它。對於兒童來説,開始接觸父母、親屬、鄰居,以後接觸教師、同學,逐步深入社會,參與各種活動,自覺或不自覺地從這些活動和交往中吸取了道德認識,形成了辨明是非、善惡的道德觀念,培養了好惡、愛憎等道德情感,養成了一定的道德習慣。如果學生離開了社會的活動和交往,心理得不到發展,思想道德也不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我們要在學校裏充分利用教學活動,並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生產勞動、參觀訪問以及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有益活動。這些具有靈活性、生動性、趣味性的活動,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由於這些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人際交往較多,更能使學生得到較為全面、充分的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正式團體,並能積極主動發展自己的活動,引導學生的活動和交往都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之,學生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次兩次、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期教育、反覆的培養,逐步提高的過程才能形成。作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明確、理解大學生的特點,多瞭解研究學生,多鑽研材料,多閲讀有關的輔導書籍,多與同事交流討論,並根據教育實踐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完成對學生進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達到完好的教育效果。

關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論文 篇三

《關於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與教育對策》

摘要: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也必然折射到大學生的身上。同時由於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取向也具有多元化、輕度功利化的特點。本文就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進行了分析,並針對現狀提出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狀況;教育對策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也必然折射到大學生的身上。同時由於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當代大學生肩負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任,大學生的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建設,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也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就必須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本文就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對策。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政治素質

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素質總體上説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部分學生積極努力希望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多,並且在申請入黨和入黨後基本上都能在學習和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並起帶頭作用,這是大學生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們也都比較關心國家大事,瞭解時事政策的願望都比較強烈,對一些國內外大事都能夠用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他們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着堅定的政治立場,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堅信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並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將一步步走向共產主義社會。但同時也有少數大學生對一些政治理論問題存在模糊的認識,少數大學生政治覺悟不高,對一些政治基本理論問題停留在感性模糊的認識上。

(二)人生觀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都比較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學校期間都能夠努力學習,現在學校裏出現的一些“考證”熱現象也從側面説明了當代大學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比如英語四、六級考試,外語口語水平測試,計算機等級考試,會計從業資格證等等,很多同學都在不停的考證,雖然考證的原因各異,有的同學可能是為了畢業後能夠找份好點的工作,而有的同學是為了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質,但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他們都在努力提高自己,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同時也有些同學每天只是混日子,認為上大學就是為了一紙文憑,上了大學後就不必那麼努力了,因此生活過的很悠閒輕鬆,沒有理想和信念。

(三)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已不同於70、80年代的大公無私、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等一些只講集體利益不顧個人利益的價值觀。他們也講奉獻,但不是完全的奉獻,是有保留的奉獻,強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兼顧,他們追求奉獻與索取的統一。同時也應看到由於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呈多樣化的趨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朝着不同的方向發展。但總體上來説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是比較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大學生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大多數大學生贊成“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這一觀點,但往往沒有完全將之付諸於實踐,也有同學沒有人生信仰,沒有遠大抱負,對生活沒有目標,重視金錢輕薄理想追求,重視等價交換而不願付出。價值取向也呈現兼容性、多樣性、不穩定性等特點。

(四)道德素質

當代大學生的總體道德水平較高,能夠認同奉獻及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處理問題時能以大局為重,基本道德觀念初步形成,道德價值取向也呈多元化與功利性特點,他們對道德水平的評價存在雙重標準。一些大學生特別是是黨員能夠先人後己,先集體後個人,能為他人着想,樂於助人,樂於奉獻,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在平時學習工作生活上表現十分出色。但還有另外一些學生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的,個人主義傾向比較嚴重,一事當先,先為自己打算,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排在個人了利益之後,對同學漠不關心,對集體活動沒有熱情,他們不關心國家大事,缺少社會責任感。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成因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道德變化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由於打開了國門,國外的一些不良思想也隨之對當代的大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悲觀主義”等等一些腐化的思想,腐蝕着當代大學生。以權謀私,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影響,也使得大學生產生了不平衡的消費心理,一些人甚至懷疑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比社會主義社會優越。

(二)家庭環境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寵愛,也因現在生活水平也確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大部分的子女在家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不知感恩、貪圖舒適、好吃懶做等不良習慣。不少人只知索取,不講回報,一旦家庭經濟條件滿足不了時,因為一貫的安逸,可能有些人會不顧道德的約束想方設法獲取金錢,甚至不擇手段以致走上歧途。

(三)學校環境的影響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很多學校偏重學生的知識素質,學校的獎學金制度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問題,能否獲得獎學金取決於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一般只流於形式。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也未能很好的結合起來,存在着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長期以來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張皮”現象,這些都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四)傳播媒體的因素

現代社會已進入高科技發展的時代,各種高科技傳播媒體迅速發展,電視、網絡等傳播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大學生的素質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網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傳播不良信息,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企圖在意識形態領域佔領中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很大程度都是受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的影響。

(五)大學生自身的影響

大學生還處於青年時期,由於人生閲歷及經驗不豐富,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存在着嚴重的從眾心理,甚至還留有兒童時期的影子。有些學生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找個同伴,若果找不到同伴,自己就不願去做事了,這也從側面説明了一些大學生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一些學生對當前形勢下日趨多元的道德標準不能正確的加以選擇,對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習慣缺乏足夠的抵制意識,同時也不能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範,存在着知行脱節的現象。

三、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可採取以下教育措施加以解決:

(一)加強以“兩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講究方法的靈活多樣性,運用各種手段,理論聯繫實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們的政治素、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增強他們抵制錯誤思想的能力。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的思想意識走向

大學生還處於可塑性極強的時期,他們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誤導,有的甚至被一些人所利用而導致犯罪,所以學校應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使他們能夠真正成為社會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三)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大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中,學校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最顯著的。校風、校紀、學校老師的素質高低、學校管理方式及制度、學習風氣等等都會對在校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持久性的。因此學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通過學生會、團委等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課外知識及審美鑑賞能力,通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進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高校政工隊伍特別是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教師素質的高低可以説直接決定着學生素質的高低。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老師的學術及教課水平、人格魅力等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師的素質,高校教師不僅應當具有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及高尚的道德。

(五)加強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教育

人一旦有了理想並且努力為實現理想拼搏奮鬥的時候,就會充滿熱情並且不怕困難和挫折,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振奮大學生的精神,鼓舞他們的鬥志,當大學生都有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崇高理想時,就不會在為眼前的利益所困擾,從而心胸開闊,不斤斤計較,並能為他人着想,因此正確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於大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關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論文 篇四

《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

[摘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與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其豐富的內涵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內藴了社會道德評價標準,為當代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提供了道德規範和標尺,起到價值導向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 大學生道德教育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時提出,要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它涵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待科學的態度、中華傳統美德、遵紀守法的規範以及基本的道德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

“道德是人類社會在社會生活中,為了社會生活順暢的存續和發展而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提出的規範的體系。”“道德自我是道德實踐的主體,是個體自我之中所包含的德性結構與存在。”而“個體的道德自我,反映了一個人對自身道德品質的某種認識或某種意識狀態,是自我中的一部分。”社會主義榮辱觀屬於道德範疇,是現階段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繼承,又是對“五愛”基本要求的發展,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對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具有很強的規範性、導向性和指引性。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底藴的迴歸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又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從正反兩個方面的對比中揚善貶惡,為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確立了社會道德評價標準和實踐準則。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含的中華傳統美德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凸顯了我國傳統道德底藴的迴歸,旗幟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如熱愛祖國、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艱苦奮鬥。我國人民自古就有強烈的榮辱觀念,荀子説:“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管子提到:“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寧可毀人,不可譭譽。”孟子云:“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恭敬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又云:“恥之於人大矣!”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在汲取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並結合當今的時代特點提出來的。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內藴的社會道德評價標準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人在處理複雜的社會關係時,同時需要有一定的道德評價標準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加以評判。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一種主流意識形態規範人們的道德行為,在我國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胡錦濤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全體社會成員做出正確道德評價、判斷道德行為得失、確立遠大的道德理想,提供了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評價標準和行為規範準則。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價值

我國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當代大學生如何在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中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提升道德自我發展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由於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含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本身體現着社會道德評價標準,因此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指向性。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價值導向。也是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主觀訴求

當今中國社會有着多元化的經濟形式、利益關係、文化體系等等,這必然導致道德觀念的多元化,加上西方不良价值觀念對大學生思想帶來的衝擊,一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認識,存在道德弱化、道德失範、缺少社會公德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整體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迫切需要一種能引領自己方向的主流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符合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主觀訴求。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代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標尺

人類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流的意識形態在發揮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它的提出為大學生的道德行為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必將成為推動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精神旗幟和道德標尺。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在“飽嘗”改革成果的同時,也接受了外來道德觀念的衝擊,給處在成長期的大學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損公肥私等等。這導致大學生更多地關注自我利益而忽視了他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弱化了他們對崇高道德理想的追求。這樣就很容易出現道德滑坡、道德失範、道德失序等現象,為了遏制這種不良影響,就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大學生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尺,規範道德自我發展的方向。唯有如此,大學生在做出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時才不會迷失方向。

三、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路徑探析

既然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有規範、導向的作用,那麼大學生如何運用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一價值標準發展自己?作為道德行為的主體,大學生在具體的道德實踐中如何完善、提升自己?本文認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引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自我認同社會主義榮辱觀。並把理論內化為自我的道德品質

在道德實踐中,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的優劣取決於個體對自我道德狀況的理性認識,即自我能對社會存在的道德現象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評價。要做到這一點,道德自我要自覺認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一普遍的道德規範,並能把這一社會客觀存在的道德要求內化為自我的道德品質。道德自我認同、內化的過程就是大學生主體自覺地認知自己德性的過程,也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形成、自我發展的過程。當代大學生要認真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標準來衡量道德自我發展的得失。在網絡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的交流平台,記錄自己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心得體會,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先進典範,為大學生道德自我發展樹立榜樣模範作用。大學生在理論學習中不僅要掌握理論的深刻內涵,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理論的學習指導自己的道德實踐,以達到道德自我認知和道德自我行為的一致性,做到求知識之深、知榮辱之言、踐道德之行,在道德實踐中發揮道德自我的理性自覺,增強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意識。

(二)從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指出:“人雙重地存在着:主觀上作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觀上又存在於自己生存的這些自然無機條件之中。”馬克思的闡述説明人既有自己的生存需要,同時又不能脱離社會關係而存在,是應然存在與實然存在的統一。處在社會關係中的每一個個體是相對自由的,而由於每個人都要受到特定道德規範的規約和限制,處於道德責任的調控之下,此時的道德自我處於他律階段。道德,作為社會生活中的規範體系,本身對道德主體具有一定的外在約束性。但馬克思曾經説過:“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隨着個體社會化進程的發展,人們主體性、自覺性意識的增強,道德自我不再受外在道德規範的支配,而是不斷認同、欣然悦納社會道德規範,逐漸將其轉化成自我心靈成長的需要,成為一種自我約束,並能在道德實踐中自覺地遵從、履行。由此,道德他律上升為道德自律,道德自我在轉化中也逐漸認識到道德規範的價值與踐履道德行為的意義。當代大學生只有心悦誠服地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以此作為道德行為的規範和準則,不但能認識到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去盡道德責任和義務的重要性,而且還能將其轉化為道德自我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完善、提升道德自我。道德自律能使個體道德昇華到最高境界——道德自然。

(三)正確處理“為己”與“為他”的關係

“為己”和“為他”的關係,是道德自我在道德實踐中不可迴避的問題,也是分析道德自我發展的重要方面。道德自我發展不能停留在自我完善的狹隘層面,而必須將其發展與他人、社會的發展聯繫起來,這就是道德自我的社會性特質。由此,在道德實踐中,我們要處理好“為己”與“為他”的關係。道德自我的成就表現為“為己”與“為他”兩個方面。“為己”表現為自我在道德實踐中的發展與提升,是對道德自我負責。“為他”主要是道德自我幫助他人實現道德目標與理想,是對他人負責,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很好的實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帶來了物質產品的豐富,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公肥私、見利忘義、欺詐勒索、誠信度滑坡等一系列不良現象。當代大學生受不良現象的影響,加之物質利益的誘惑,當自我與他人、集體發生利益衝突時,一部分大學生把“為己”放在第一位,無視他人、集體利益,這樣很容易出現道德失範的行為。當然一部分大學生還是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在道德範圍內做到“為己”但不損人,兼顧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對有不良傾向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其進行教育與引導,指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念,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處理“為己”與“為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