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菜園小記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04K

菜園小記教案【多篇】

菜園小記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學習延安軍民以苦為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菜園小記》教案設計。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文中優美的意境。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和敍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鑑賞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當的語言。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誦讀品味法、點撥互動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等。

總體構想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於敍事寫景之中。教學這樣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循其形,入其境,體其情,深入領會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發揮想像,換位思考,通曉文章的情理,讓學生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悦,加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或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導語設計一:

(媒體顯示:MTV歌曲《南泥灣》及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軍民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場景。)

由我國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首唱的歌曲《南泥灣》曾經傳遍神州大地,唱響半個多世紀,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愛。這一方面是因為它曲調悠揚、旋律動聽,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所表現的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國的接班人。我們今天學習的《菜園小記》也從一個很小的側面表現了革命前輩的高尚情操。

導語設計二:

大家還記得我們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的詩《歸園田居》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一幅優美的月夜歸耕圖藴涵着詩人歸隱的自豪與田園的樂趣。那麼,在艱苦的抗日戰爭年代,戰士們曾經體驗到的田園樂趣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吳伯簫和他戰友的菜園,一起去感受戰士們種菜的樂趣與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

(解説:在散文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運用音像教學手段或聲情並茂的開場白,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國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菜園小記》教案設計》。)

二、解題

1941年皖南事變後,為了扼制我黨我軍的發展,在陝甘寧邊區聚集重兵,對延安軍民實施嚴密的經濟封鎖,邊區軍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買到蔬菜就買不到油鹽柴火,要買到油鹽柴火就買不到蔬菜的地步”。在艱苦的年月裏,邊區軍民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他們自己動手開荒、種地,紡棉、織布……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粉碎了敵人的陰謀,抗日根據地的軍民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菜園小記》寫的就是作者對延安藍家坪開荒種萊歲月的深情回憶。

吳伯簫,現代散文家,山東萊蕪人,著有《煙塵集》《北極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參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產運動”。這篇文章寫於1961年。當時由於嚴重的自然災害和蘇聯的背信棄義,國家處於經濟嚴重困難時期。作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責任介紹延安的革命傳統,宣傳延安的革命精神”。他應《》的要求,先後寫了包括《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窯洞風景》《歌聲》在內的一組散文,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延安軍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激勵人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三、研習課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受美點。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獨立感受、發現美點,同時思考: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明確: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熱愛邊區火熱的戰鬥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學生交流閲讀感受。

請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並且説説它們美在哪裏。

(解説: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藴涵着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可能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獲得豐富的感受。學生在沒有教師或錄音朗讀“干擾”的情況下的閲讀是一種“真實的閲讀”,也是“發現”的起點。安排這些活動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閲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絡。)

2、抓住線索,理清課文思路。

(採取“分小組討論一全班交流一教師點撥”的方式進行。)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文章圍繞這條線索寫了哪些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明確:文章以菜園為線索,把與菜園有關的事情貫穿起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議論“種花好,種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3—6段),寫菜園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寫種菜的樂趣。

(解説:散文的線索是把全部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作者行文的思路。從線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3、檢查學生對生字難詞的掌握情況。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絳紫自給石窠醃漬煦暖奼紫嫣紅韭菜涔涔精神矍鑠窖藏沁人心脾五彩斑斕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奼紫嫣紅繁盛潑辣煦暖見縫插針精神矍鑠老當益壯萬頭攢動傲然不羣沁人心脾五彩斑斕耀眼爭光

(解説:將字詞檢查放在最後一個環節是為了避免破壞導入新課時創設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馬上進入對文本的感受階段,有利於保持學習的興趣。)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作

菜園小記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以小見大和記敍、描寫、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放在以小見大,記敍、描寫、抒情融合的寫法上。

2.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散文形敬神不散”這一特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肥碩(shuo4〕自給(ji3) 奼紫嫣紅(cha4)(yan1)槿(jin3)

甬(yong3) 稠(chou2)絳紫(jiang4)

菜畦(qi2)侍弄(shi4)窖(qiao4)

韭菜(ic) 石窠 涔cen)

洌(1ie4) 濯(zhuo2)杈(cha4)

矍爍(jue2 shuo4) 掐(qia1)醃漬(yan1 zi4)

庶(shu4)摶tuan2)一苔(tai1)

煦暖(xu4)蕪荽(yan2 sui1)茬(cha2)

2.解釋下列詞語。

(1)奼紫嫣紅:形容顏色好看。

(2)繁盛:繁榮興盛。

(3)異香:異乎尋常的的香味。

(4)見縫插針:比喻儘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或時間。

(5)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好處、長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涔涔地:形容泉水不斷地流出。

(7)夜雨剪春韭:見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

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古酒杯)”。

(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鮮空氣或喝了清涼飲料使人感到舒適。

(9)西河南陽之壽:(禮記·檀引曾子謂子夏曰。“吾與汝事夫子於

洙泅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抱朴子):“南陽鄜縣山中有甘谷,谷中

皆菊花,花墮水中,居人飲之多壽,有及一百四五十歲者。”課文指高壽。

3.(1)粗讀課文,為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中心。

(2)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吳伯蕭(1906)原名吳熙成,曾用筆名山屋,天節蓀。山東省萊蕪縣人。抗戰第二年赴延安。曾先後任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祕書長,陝甘寧邊區教育廳科長,張家口華北聯大中文系副主任,東北大學社科院副院長,文學院副院長,主編《東北文化),全國解放後,任東北教育學院副院長,人教社副社長,文學講習所所長,〈文藝學習〉編委,中科院文研所副所長。代表作有〈煙塵集》《出發集》《北極星》。吳伯蕭曾在延安生活八年之久,親身參加過大生產運動,據説還是一名紡線能手。對這段生活,他懷有極其深厚的感情。他以此生活寫了一組散文,是自己的所見所歷,真情實感。

2.導語

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外聞名。在抗日戰爭那艱苦的歲月,為粉碎敵人圍困,毛主席向延安軍民發出“自力更生”的號召,於是延安軍民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作者曾親自經歷這場偉大的運動並在60年代初期,國家暫時困難時期,高瞻遠矚,以深入開掘,帶着對延安大生產運動深切的懷念和珍愛的心情,以小見大地寫了一組回憶大生產運動的生活散文,(菜園小記》也是其中的一篇。

這一組包括本文在內的散文,發表後給當時的全中國人民巨大的鼓舞。也標誌着吳伯簫散文藝術風格的成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菜園小記)看看作者筆下的菜園那樣清新和優美的描寫,怎麼就能表達那麼廣與深的思想內容。

三、正課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和中心。

討論,明確。全文以菜園種菜為線索,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子。

第二部分:(第3至6自然段)菜地概貌。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完)菜地勞動情況和樂趣。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7自然段)寫“我們種的那塊菜園”的優越條件。

第二層:(第8至10自然段)寫種菜的艱辛與樂趣。(全文重點)

第三層:(第11至12自然段)寫菜、瓜的生長與豐收。

中心是:課文通過作者對當年在藍家坪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難忘歲月的回憶,生動真切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2.提問部分把花和菜作用進行比較目的是什麼?

討論,明確。

①突出菜的實用價值,説明種菜比種花更好

②表現不尚奢華,追求樸實的觀點

③定下全文感情基調。

④自然地引出下文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3.提問:第M部分通過哪些方面寫果園反映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討論,明確。菜園葉果園~花園。對花、果樹從品種、形態、顏色、香味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寫出了這個園子生氣蓬勃、美麗誘人的景色,反映了在這艱苦年代裏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4.提問:課文第6自然段介紹了什麼內容?作者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介紹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作者的用意是把所記的小事放到一個廣闊的時代背景上、為賦予其革命的戰鬥內涵提供並取得依據。

5.提問:讀課文、試説説當年延安人的精神生活。

討論,明確。課文從三方面談延安人當年精神生活的“樂趣。”

①勞動本身就有無限的樂趣,在刻苦學習和緊張的間隙裏種菜,也是很有趣的生活,收穫的愉快,更是任何物質享受都不能比擬的。

②勞動使人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勞動過程中,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麼斤斤計較,倒是為集體做了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真正的幸福,同志友誼,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把大家團結得像一個人。

③勞動的過程中,養成了共產主義勞動態度。同志們親手開荒,種的菜。吃起來格外香甜,也格外珍惜。在延安,跟困難作鬥爭,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是當年最崇高的精神生活,最大的精神歡樂。

6.提問:“我們種的那塊菜地”優越條件中作者略寫了什麼?詳寫了什麼?詳寫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略寫“土肥地整” ,詳寫了“水源充足”。詳寫的用意是他們並不沾大自然的光,反而在思想上、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表現了高度的自覺性。利用優越自然條件、艱苦勞動,為革命多作貢獻。這是他們的“樂”。這就是延安精神。

7.提問,全文重點是第二層,找一找第8自然段中記敍的內容,表達感情的語句。

討論,明確。記敍的內容有①物質準備(積肥)②技術準備(請老農講課,邊做邊學種菜、種瓜、種煙、煙菜加工的知識,技能),表達感情的語句有“只要動動手,肥源到處有”。“到現在我還有深刻的印象’等。

8.提問;第9段寫播種,第10段寫管理。作者並沒有細寫勞動經過,而是〈WWW.〉重在抒寫艱辛勞動中的樂趣,為什麼?

討論、明確。寫播種,寫管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具體細緻,自然親切,充滿生活氣息。帶着泥土芬芳,沒有細寫過程。重在抒發真正的“田園樂趣”,這種樂趣、決非古人消極避世、追求世外桃源之樂,而是在艱苦戰爭環境中,延安軍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闖渡難關,爭取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9.提問:第三層色彩豔麗突出了瓜菜生長與豐收,想一想作者在這裏主要運用了什麼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明確。在這裏作者主要運用“記敍”的方法,表達了勞動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與上文“真正田園樂趣”相呼應。

10.提問:本文是“小記”’記的事小嗎?為什麼?給這種寫法起個名稱。

討論,明確。課文記得是菜園幾件小事,事小意義卻很大。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戰爭中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鬥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艱苦奮鬥”精神,這是從大處着眼。小處落筆,即“以小見大”的寫法。

11.提問:課文是怎麼把記敍、描寫、抒情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討論,明確。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在記敍中,對菜園的。概貌,人們的勞動,瓜果的生長與豐收穿插了不少描寫。這些描寫增加了記敍的真實,給人生動形象的感覺,同時在記敍與描寫中寄寓“田園樂趣。”這種抒情,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在文中有許多疊詞的使用如:“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是記敍,也是描寫,同時明顯從中流露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情感,更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小結

課文從整體上看,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學習本文,我們還可以回憶在八年級時學過的(記一輛紡車),兩篇文章時代背景,創作現實意義相同,今天,隨着改革開放步子邁得更大,我們的社會物質條件更加優異,這種環境中,同學們我們仍要繼承延安精神,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讓我們的國家在全社會奔小康的進程中,步子邁得更大。實現目標的時間更短,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五、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填空。

1、花種得好,___,__可以欣賞.菜種好,___的莖葉,___的塊根和果實,卻可以食用。俗話説:“______”。

2、草花不名貴,但長得______,甬路的兩邊,菜地的周圍,園裏的___,__地到處都是。

3、特別是夏末秋初,你看吧:___的蘿蔔___的茄子,___的辣椒,又__又__的西紅柿,真是__,耀眼爭光。

(二)比較下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用法、説明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麼?

A.在勞動過程裏,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麼去緇珠必較;倒是為集體做了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B.在勞動過程裏,很少有人為了個人的什麼去斤斤計較;倒是為集體做了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8.菜園小記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一)

1.奼紫嫣紅、滿園芬芳、嫩綠 肥碩瓜菜半年糧

2.繁茂潑辣 角角落落 密密絲絲

3.青、紫、紅、紅、黃、五彩斑斕(二)“很少人説明有一部分人,“很少有人”則幾乎沒有人,用“很少有人”比“很少的人”數量更少,更符合當時實際情況和作者敍述時的感情。“緇珠必敕”生僻,“斤斤計較”通俗,兩句子A比B表達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