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雨霖鈴》教案一等獎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09W

《雨霖鈴》教案一等獎精品多篇

總結 篇一

有人曾在《憶柳永》中這樣寫道:“忍把浮名換淺唱,只為兒女道情長。煙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紅平生暢。奉旨填詞無冕王,井水歌罷美名揚。多情最是雨霖鈴,至今想念柳七郎。” (幻燈9:【總結】“《憶柳永》”)什麼是經典呢?我想應該是指那些歷經時光打磨和歲月淘洗而依然名之為典範的作品。一曲雨霖鈴,千古離別情。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讀這首詞,我們知道,人世間有一種情感叫離別,有一種感覺叫心痛,有一種心情叫相思。字裏

行間瀰漫的是柳永説不盡的離別情,道不盡的相思苦。在這樣的經典裏沉醉千年又何妨!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用我們的深情誦讀向那位偉大的詞人柳永致敬吧!(師生齊讀)

《雨霖鈴》教案一等獎 篇二

一、教學目的:

1.理解這首詞描寫離別愁思的思想感情。

2.體會這首詞的細膩委婉的婉約派的詞風。

二、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誦讀,理解這首詞長於鋪敍的特點以及融情入景、借景寫情的特色。

2.安排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簡介;

一、作者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為永,字耆(qí)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

二、解題:

《雨霖鈴》,唐玄宗時教坊大麴名,後用為詞調。霖,一作'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雨淋鈴》條:'《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詞譜》卷三十一:'宋詞蓋借舊曲名,另倚新聲也。調見柳永《樂章集》,屬雙調。'此詞寫別情,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傾訴難以割捨的離愁中,同時也抒發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無色。通篇層層鋪敍,上下闋通過襯托、點染,渾成一片。寫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盡致。這是吸取了民間詞的特點,在藝術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三、註釋:

對長亭晚: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長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人們常在長亭送別。

都門帳飲:在京城門外設帳餞別。帳,郊野沒有房屋,所以臨時搭起篷帳。

無緒:沒有心思,意思是心情不好。

蘭舟:木蘭木製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

凝噎:因為激動,嗓子被氣憋住,説不出話。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暮靄:(ǎi)傍晚的雲氣。

沉沉:深沉。

楚天:楚地的天空(戰國時楚國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等地),這裏泛指南方天空。

經年:一年。

便縱有千種風情:就算是有多少風情。風情,深情密意。

四、鑑賞文章: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捨難分的痛苦心情。通過這種描寫,十分真實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中離別給予青年男女的愛情以多麼沉重的打擊。這首詞正是愛戀歌妓和悲歎羈旅的思想感情交織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

這首詞的上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寫別後的情景。

開首三句,如果簡單看成敍事,好象只從送別的時間、地點説起,而其實,既沒有象後面的清秋節'明確指出時間,也沒有象後面的都門'明確指出地點。如果簡單看成寫景,也好象只在對着長亭的當兒,聽到寒蟬在叫,看到驟雨剛停,而其實,不僅聲音、形象中有異樣的情味,即呆對着的長亭也不是單純的建築物。可見這裏着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應該説,這主要是抒情,是融情入景,是即景抒情,從抒情寫景中可以看出時間和地點,不能簡單作敍事或寫景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冒頭'(開端)。柳永的詞中象這類寫法的是不少的,如《引駕行》的開頭是:

虹收殘雨,蟬嘶敗柳長堤暮。

接着才是:

背都門,動消黯,西風片帆輕舉。

《卜算子》的開頭是: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接着才是:

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或者寫出有人在'對',或者沒寫出,都是一樣的寫法。因為作品中的景物描寫都是作者所看到、聽到或想到的,總不能離開人。而這裏的長亭'也不是一個專有的地名,在送別的場合都用得着。如王褒《送別裴儀同》的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王昌齡《少年行》的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兩首詩裏的長亭'和這首詩裏的長亭',當然不能看作是實指一個地名。但作為送別的所在是一樣的。從下面的都門'看,這詞裏的長亭'應在汴河岸上。宋代的汴河兩岸,多種楊柳,因此宋代詞人寫到'長亭',往往和楊柳聯繫起來説(這詞下面的楊柳岸'和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都可以證明)。柳和蟬是結不解緣的。柳樹多的地方蟬總是特別多,因而詞人往往把柳和蟬並用,從上引《引駕行》的蟬嘶柳敗'和《少年遊》的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看來,柳永自己就一再這樣用過。一陣驟雨過後,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悽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着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呵!

'都門帳飲無緒'兩句是實寫不忍別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是指汴京門外。北宋自趙匡胤稱帝那年(960)起就建都在汴京,即東京。'帳飲'是沿用向來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的詞語,不要呆看,在小館子餞行也是同樣的意義。'無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留戀處,蘭舟催發',是説正在留戀不捨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留戀處',《花菴詞選》作'方留戀處',意更明顯。'蘭舟'是用木蘭刻成的船。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麼依依不捨。從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進一步刻畫兩人難捨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説不出口了。只有緊握着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寫寶玉受賈政鞭笞之後黛玉去看他時,有這樣一段描寫:'此時黛與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厲害。聽了寶玉這些話,心中提起萬句言語,要説時卻不能説得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罷!''雖然後來黛玉終於説出了一句話,但這段描寫正可以説明為什麼會'無語凝噎'的道理。就這首詞的思想感情的活動過程來説,這樣集中的刻畫這種形象是有必要的,因為作者主要情思的表現是放在後面的層層設想上,不可能在這方面做過多的描述。作者在另一首詞《鵲橋仙》裏也描寫臨別時的情況,我們不防拿來對照説明一下:

'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去。慘離懷,嗟少年,易分難聚。佳人方恁繾綣,便忍分鴛侶。當媚景,算密意幽歡,盡成輕負。

次際寸腸萬緒,慘愁顏,斷魂無語。和淚眼,片時幾番回顧。傷心脈脈誰訴?但黯然凝佇。暮煙寒雨,望秦樓何處?

這首詞和《雨霖鈴》一樣是寫別情,一樣是從離別時的情景出發。然而實際情況不同:這首寫的是陸程,《雨霖鈴》寫的是水程;這裏寫單身匹馬赴征程,沒有人催發,《雨霖鈴》有'蘭舟催發'。內容的廣狹也不同:這首寫的限於臨別時的情景,僅下半片提到別後的去處,《雨霖鈴》所寫的,上半片結尾已經提到別後的去處了,下半片完全是別後情景的設想。可以説,這首詞表現範圍只抵得《雨霖鈴》的上半片。兩首的創做思想已有所不同,表現手法不能不和他相適應。這首詞可以曲折詳盡的寫臨別時的情景,《雨霖鈴》就必須用三言兩語抓住最能給人強烈印象的表達出來。從這裏我們可以體會到對某中情景的或詳或略的寫法還是由具體內容決定的。

以上都是實寫當時的情景。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念'字一直貫注到下半片別後心情的描寫。'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煙波'是波面象輕煙籠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靄'是傍晚的雲氣。'沉沉'是重重下壓,極深邃的樣子。從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所以説'楚天闊'。這兩句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後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的寫法。時間接近黃昏,景色模糊了,而離別的情緒也是黯淡的。作者在這種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緒就變得越發黯淡了,更何況渺茫的前程?於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塗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復加以必要的擴張,説'千里',説'沉沉楚天闊'。這麼一來,給予讀者的感覺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着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鑑賞課文(下闋);詩歌比較;總結;遷移訓練。

一、鑑賞下闋:

下半片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兩句是特提,是説道理,是把一時的、特殊的情況説成永恆的、普遍的情況。詞學批評家劉體仁曾這麼説過:'中調、長調轉換處,不欲全脱,不欲明粘。'我們從這兩句詞中可以體會出這種道理。説全脱嗎?不是。分明是説'傷離別',又是'清秋節',和這詞的表現是一致的。説全粘嗎?也不是。分明是説'自古'怎樣怎樣,不限於這個場合。這樣的寫法,用文藝理論上慣用的話來説,那就是作者有意識的把自己的私情作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提出來了,説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時候這種難堪的離情,凡是多情得人都會具有的。這種把個別的特殊的現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現象,也就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句子。就詞義看,是頂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兩句而來,是深一層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的時候,不見心愛的人,只對着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微明,這情景是多麼難受。這也是情景交融的寫法。為什麼特別為人們所愛賞,甚至有人拿這兩句詞來代表柳詞呢?這兩句的好處怕還是在於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東西來表現他這次的愁懷。怎麼説呢?離人飲酒,是作為麻醉劑來削減愁懷的,酒醒就無異愁醒。經過麻醉後再醒過來的愁,就越發使人感到無法排遣了。李憬《應天長》的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邊病',周邦彥《關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顯的説明這種情況。這是一。'曉風殘月'是天還未亮時的景象,這時一切景象都特別悽清,難以感受。古代要趕遠程的行人也往往在這個時候動身,因而也常常在這個時候送別。如温庭筠《菩薩蠻》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韋莊《荷葉杯》的惆悵曉鶯殘月,相別',都是把別情和這時候的景象聯繫起來説的(温詞還提到'柳')。這是二。至於楊柳和別情有關,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後,歷來都是這樣看法,'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楊柳和離別似乎已成為具有必然性的聯繫了。這是三。兩句詞裏集中寫了那麼多最能觸動離愁的東西,又寫的異常鮮明生動。應該説,這是它感動了許多人的主要原因(柳永這次離別雖然是傍晚,但他這兩句接觸到了一般的情況,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不能認為他自相矛盾)。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這四句是更深一層推想到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情況。只從'良辰好景'和'千種風情'這種特別美好的場合中來説明光景等於虛設,風情與誰共語,那平常日子的難捱就更不消説了。這是一種簡練的寫法,在意(內容)不在筆(字句)。'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賞流連的,離開了相愛的人,也就沒有心情去欣賞流連,這'良辰美景'不是等於虛設嗎?作者在《慢卷軸》裏説:

對好景良辰,皺着眉兒,成甚滋味?

説明沒和歡愛的人在一起,對着'良辰美景'的苦處。又在《應天長》裏説:

把酒與君説:恁好景佳辰,怎忍虛設?

説明與歡愛的人在一起時,須及時行樂。這兩種説法正可和《雨霖鈴》的説法互相印證。'風情'是指男女風流一類的情事,和一般的情事不同。這樣的情事就只有和歡愛的人可以盡情的説。現在已經離開歡愛的人了,即使有許多許多的風情,又能跟什麼人仔細傾談呢?這樣地結束就藴含了無限的意義。我們從這裏聯想得到,作者和他歡愛的人平日裏是有説不完歡樂情事的,因而這次的離別才會感到這麼痛苦。

二、詩歌比較: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南北朝·樑]江淹《別賦》

蘇幕遮[北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北宋]蘇軾《水調歌頭》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年年柳色,霸陵傷別。--[唐]李白《憶秦娥》

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記夢[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

醉花陰[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廉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復愁。--[唐]李白

鳳棲梧[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相見歡[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北宋]蘇軾《卜算子》

鷓鴣天[北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唏,舊萋新壟兩依依。空牀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天淨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三、總結:

通過以上的比較,體會本詞一大藝術特點,即以景襯情,以景達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從而瞭解'一切景語皆情語'之特點。進而體會到在藝術創作中本着'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則應儘量讓事實、讓景物説話,表情達意,而儘量避免幼稚做作的直抒胸臆。

四、遷移訓練:

1.通過以上的學習,相信每位同學已經對全詞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回憶剛學過的另一首詞,即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同時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東坡)詞須關東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體會詞學兩大宗--豪放派、婉約派的特點。

豪放派--縱橫捭闔,氣魄宏大,豪放不羈。

婉約派--纏綿悱惻,婉麗多姿,音調諧婉。

2.引導學生總結出簡單詩歌鑑賞的初步辦法:

文題相連細品味,走馬觀花抓關鍵,多方聯繫明真情。

五、佈置作業:

練習四、五。

導入新課 篇三

我們一起來聽首歌,放鬆下。(幻燈1:“音樂”)

鄧麗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那麼是誰為她作的詞呢? 柳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專業詞人,“凡有井水處,都可歌柳詞”。他的歌覆蓋了當時所有的官家和民間的歌舞晚會,美麗的詞句和優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雨霖鈴》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以至於鄧麗君和柳永穿越時空合作了這首歌曲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雲,回到宋朝,去聆聽柳永的歌曲吧!(板書:課題、作者)(幻燈2:“課題、作者”)這節課我們主要目標“品鑑藝術手法、體味作者情感”。(幻燈3:【學習目標】)

綜合領悟 篇四

師:這首《雨霖鈴》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假設讓你為它取個題目的話,你會擬個什麼樣的題目呢?請説明理由。(幻燈8:【綜合領悟】 “問題:擬題目”)

秋別。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秋天的關於離別的故事。

傷別。因為整首詞的情感基調就是“傷離別”。

“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覺得柳永和戀人是彼此思念,這樣更能説明兩人情深意長。

《雨霖鈴》教案一等獎 篇五

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瞭解柳永、李清照其人及其詞作風格;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詞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深刻體會詞的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2、能力目標: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體會這兩首詞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引導在瞭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教師採用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等,教師繼續滲透詞的學法指導,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鑑賞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語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這學期我們也一直徜徉於詩的園林,在“國風”粗樸而純美的鄉野民聲裏結識了散璞玉之輝的“詩經”,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裏邂逅了縱日月之光的“離騷”。我們的心靈之谷還回蕩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鏗然之音、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的蒼涼之歎。今天,我們又將在這瑰麗的園子裏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詞,並把我們關注的目光投向一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傑出詞人---柳永。(板書標題)

二。柳永簡介(幻燈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通曉樂律,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對後來的説唱文學和戲曲也有很大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妓們一起過着依紅偎翠、淺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這些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為“宋金十大麴之一”。本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整體感知

1、播放《雨霖鈴》朗讀,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這首詞,並談談觀看後的一個整體感受。

(同學們聽了這首詞,你覺得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明確:濃情厚意從低徊婉轉、一唱三歎的旋律裏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裏幽幽而瀉。“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讓我們在音樂歎惋的餘聲裏走進作者用文字所營造的意境。

A.請學生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明確:在蕭瑟的秋天裏,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B.那麼詞中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

那麼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他離別的傷感之情?(板書)

明確: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處?

傷離別之情楊柳岸曉風殘月。

①、寒蟬悽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悽切情感)

②、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2、再請學生試讀

3、教師稍做提點再自己示範朗讀(下面老師也來嘗試一下,力爭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4、學生聽錄音朗讀(好,我們在獨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礎上再來聽名家朗讀,讓自己靜心凝神的去意會語之精妙、情之精誠。)

5、跟讀(聽了因為不同理解而呈現不同風格的幾次朗讀後,我相信大家一定發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麼就請帶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輕聲跟讀)

五。鑑賞本詞的藝術特色

(剛才我們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麼下面我們可是要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

1、提問:大家一起説説,本詞最大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明確:情景交融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深刻體會《雨霖鈴》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一切景語皆情語”,大凡詩詞,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這個特點,那麼這種藝術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鈴》中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明確:①、用哀景和樂景同寫悲情

(作者在詞中選用了哪一類景?這種景怎麼表現作者的情感?)

(A、秋雨黃昏送別圖“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處歇”,一陣驟雨過後,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悽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着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啊。這句詞表面寫景,實際是在寫情,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詞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酒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虹收殘雨,蟬嘶敗柳長堤暮”、“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高柳亂蟬嘶”。“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王褒《送別裴儀同》、“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王昌齡《少年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長亭已經被當作離別地點的通稱。)

B、“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煙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與詞人心頭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相似,傍晚雲霧濃重的特點與詞人心情的沉重壓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選取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現了離別的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

C.“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良辰好景”原為歡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後而來的“虛設”二字頃刻間就使這種歡樂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是沉入了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個地方是以“樂景寫悲情”。與前面幾處的景物描寫是有區別的。

②景情水乳交融,妙合無痕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a.“柳”的情感內涵。

明確:“年年柳色,灞陵送別”(李白〈憶秦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周邦彥〈蘭陵王〉)柳既是送別的象徵物,又是送別的見證人,如今獨在旅舟上見柳,怎不惹起滿懷離思?

b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為一幅鮮明的畫面。

明確:(温庭筠《菩薩蠻》“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曹植“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李清照“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

c.虛中有實,虛景實寫,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他寫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楊柳岸三字隨手拈出“本地風光”,令人感到親切、自然。一夜行舟,醒來時早已置身於寥廓開闊的山驛水程中,所以唯覺曉風清冷、唯見殘月悽楚,曉風殘月四字便寫出了此種扁舟曉行的真切風光。

d.寫出幽美深約的新境界。常人在離別時,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優秀詞人卻在此同時寫出了它的美:夾岸殘柳,參差拂動於秋風之中:孤舟離人,黯然獨對天邊殘月,悲劇性加上美感,悽清加上麗景,詞人在舒緩而哀惻的聲調中傳遞出一種抑鬱惝恍的悽情和煙水迷離的悽美來,這種“綺怨”的風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約”詞的風味。

e.情景妙合無痕。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含蓄藴藉。

③濃情鬱結於心、難於化解

明確:全詞始終籠罩在一股化不開的濃情裏面,開篇這份離情就已慢慢醖釀,離別之際,“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情感到達高潮;離別之後,這種愁緒仿若繞樑的餘韻始終縈繞在詞人的心頭,此時此刻“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六、拓展

將《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比較閲讀,體會它們的不同風格。

1、詩詞中有"景語""情語"之分,請從兩詞中找出各自的"景語"(景物描寫)和"情語"(情態、情事),並填寫下面的表格:

《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之比較(從內容、特點等去考慮)

A景語(景物描寫)寒蟬、長亭、驟雨、煙波、暮靄、楊柳、曉風、殘月悽美

大江、亂石、驚濤、雪浪壯美

B情語(情態、情事)帳飲無緒、留戀、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纏綿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卻敵豪邁

C情感清秋離別之苦淒涼壯志難酬之恨悲憤

2、區別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

蘇學士問其幕僚:“我詞比柳詞何如?”幕僚擅謳,對曰:“柳詞須十七八女子,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學士詞當關東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婉約詞派豪放詞派

題材:A多以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為題材。

B抒情記事説理懷古感舊,無事無意不可入詞,開拓了詞的題材領域。

寫法:A尚貴含蓄,語言精麗、清新,嚴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臆,語言流利暢達。

境界:A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B雄奇闊大,豪邁奔放

《赤壁懷古》實寫:赤壁形勝早生華髮虛實相濟

虛寫:火燒曹營雄姿英發(賓主相襯)

3、這兩首詞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試分析這兩個名句,説説它們的好處。

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兩句是設想作者與愛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況。詞句勾畫出拂曉江岸的秋景,把詞人強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寫中。"楊柳"、"曉風"、"殘月"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離別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繪悽清孤寂的秋景,和詞人此時此刻的處境、心情,都非常恰當。景物的悽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隻影單的孤零心境。因此,這兩句的寫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輔相成,耐人尋味,妙不可言,歷來被廣為傳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首先從大處着筆,總寫登高遠眺的所見所感。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向東奔流;千百年來,多少英雄豪傑,就象東流的江水,後浪推前浪,一去不復返了。此處把江山和人物合寫,不僅創造了一個雄渾曠遠、豪邁深沉的意境,而且點出了詞作"懷古"的旨意。

4、小結:"婉約者欲其詞調藴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

七。小結

細緻深入、動情用心地體悟了字裏行間散發的魅力,我們被和諧的音律打動,被雋永的語言吸引,我們更驚豔於悽美的意境,傷懷於哀婉的離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點知識的補充,幾次能力的訓練,它所饋贈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心靈的豐富,情感的昇華。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靈去感知綿綿文化的經緯,悠悠生命的掌紋!

八、導入:中國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屈原到曹雪芹,歷代都有不少優秀傑出的文學家。他們燦若星辰,名垂青史。請同學們猜猜看,這其中我最欽佩的會是誰?

那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由於中國文壇幾千年來都由男性統治,這位女中豪傑就更加光彩奪目!現在我先講一個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的夫君叫趙明誠,是宋朝小有名氣的金石考證家。他們燕爾新婚後不久,趙明誠就隻身外出做官,讓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濟南獨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難耐思夫心切時,常寫些詩詞寄去,一吐愁腸!那趙明誠忙於官場應酬,難得寫出好詩詞迴應。李清照既失望又擔心,怕丈夫長此以往,才思枯竭。趙明誠為了讓愛妻放心,當然也懷有我堂堂大丈夫豈能鬚眉輸於巾幗的念頭,便閉門謝客,苦思三日,先成詞50首,又選出20首加以精雕細刻,再把李清照剛寄給他的《醉花陰》重抄之後混雜其中。然後置辦酒宴,特邀好友們來對這些詞做些評價,並再加以精選。酒過三巡,眾人傳閲罷這21首詞。商議畢,便推舉某名士講評。該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詞,捻鬚誇讚道:“老兄真是奇才!雖説你的詩詞大多平庸,但這一首確是沙裏淘金、絕妙好詞!其中有一句,真堪稱千古絕唱,定將流芳百世。可喜可賀啊!”那趙明誠一瞧,乃是《醉花陰》,陡然紅了臉,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慚愧呀,慚愧!鄙人豈敢貪天之功。實話相告,此首《醉花陰》乃內人清照所作。我不該心懷忌妒,移花接木,做出東施效顰之舉,以致貽笑大方”

《醉花陰》是一首絕妙好詞!而我們今天要賞讀的《聲聲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詞作。它的影響不止於中國,還漂向了國外

九、整體誦讀,整體感知。

1、然後全班齊背(學生已會背)李清照的《聲聲慢》。

2、整體賞析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來襯托孤寂、淒涼的心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起首三句比較形象,委婉細緻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鉅痛後的愁苦之情。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行為,作者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後,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鬱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尋啊覓啊,想尋些什麼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麼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説“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淒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悽悽慘慘威威”,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淒涼、慘淡和悲慼之情。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悽慘愁苦的氛圍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結果轉到寫氣温驟變的感受,説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身體。然而其內藴又何止這些呢?聯繫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難之前的生活一直是優裕、安寧而美滿的,而寫作此詞時,已是形單影隻,孤身飄零,生活一下從幸福的峯巔跌入痛苦的深淵,這種情形與“乍暖還寒”的天氣是多麼相像啊,它讓作者的身心一時都難以承受。怎麼辦?只有借酒驅寒,借酒澆愁。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麼淡。“淡酒”無力,怎麼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這裏酒味為何那麼淡?是酒淡嗎?不是。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得那麼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這裏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閒愁,閒愁不痛,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説。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淒涼,心境是何等的悽苦。

十、一般地説,詩歌講究含蓄藴藉,講究把所要表達的情感藝術地表達出來。《聲聲慢》裏詞人要表達的情感是愁(痛苦、絕望),這在詞裏也有極明確、極直接的表達。

1、這是詞裏的哪一句?

明確:最末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結:這句也算得上是此詞的關鍵句、主旨句。這一“愁”字算得上此詞的詞眼。

2、從某種意義上説,詩是意象的藝術。為寫“愁”,詞人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

明確:秋風,淡酒,徵雁,黃花,梧桐,細雨。

3、這些意象是如何體現出“愁”來的?

明確;秋風:秋風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舉杯澆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傷心”淚。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飄零金陵。人不如雁!

黃花:繁盛,無心賞,無人一起賞。

(人):襯人憔悴,不止是“為伊(丈夫)消得人憔悴”,還有家亡,國破呢。

梧桐、細雨:“噼哩啪啦,雖細不斷,落在葉上,打在心上。.。.。.(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_温庭筠《更漏子》)

小結:風寒心冷,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添思鄉之痛。徵雁、黃花又引發詞人“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的感傷;後又以梧桐、細雨渲染,這份愁思已濃得化不開。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的意象,把詞人的愁形象化了,具體化了,生動化了,帶給人更多的藝術想象、藝術享受!

4、這首詞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別,同學們注意到了嗎?

明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描述詞人起牀後的情狀。

明確:依次寫及動作、結果、感受,詞人尚未從夢中走出,含有雙重的哀愁!(尋尋覓覓——詞人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東張西望,要找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悽悽慘慘慼戚——是“尋尋覓覓”的感受。)奠定了全詞悲苦愁絕的感情基調。(與末句呼應)

5、此詞開篇就見愁,結尾又點愁,可見愁緒滿溢於全詞的字裏行間。除了我們剛才提及的詞句外,還有哪些詞句彰顯了詞人的愁緒?

明確:最難將息——難熬啊!

獨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絕如不能捱至天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愁之少來寫愁之多,可謂別出心裁。

總結:同學們,我們整天嘻嘻哈哈不識愁滋味,難得李清照把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銘心,讓我們看到了一顆痛苦、絕望、寂寞、至愁的心,而這份愁又體現了多少人的苦痛。也許正是因為詞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極至,也才有了這千古絕唱!

十一、寫愁名句集錦: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2)、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駝也駝不動。(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5)、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王實甫《西廂記》)

問題:以上五句均用誇張的________來形容愁。(填一修辭手法)

明確:這些優美詩句運用誇張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的東西,李清照又進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則把愁從船上卸下,駝在馬背上,到了王實甫,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來,裝在車子上。多美的詩句啊!

好了,同學們。詩啊,是要用心來讀的。

十二、最後送大家兩句話:現實生活中,但願快樂幸福與我們永遠相伴;閲讀世界裏,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體會到那份美麗的憂傷與憂傷的美麗!

附板書:

雨霖鈴

柳永

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處?

傷離別之情楊柳岸曉風殘月。

聲聲慢

李清照

秋風:秋風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舉杯澆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傷心”淚。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飄零金陵。人不如雁!

黃花:繁盛,無心賞,無人一起賞。

重點探究 篇六

1、柳永和愛人的離別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詞的上片,請同學們自由誦讀,邊讀邊標示出詞中的意象。

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板書)

2、這些意象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渲染了送別時淒涼氛圍,詞人此刻到了長亭,正值“驟雨初歇”,眼前的景物變得更加悽清,他聽着悽切的蟬聲,看到河兩岸的柳樹和河邊的小舟,離情自然更濃,作者將離別的傷感寓於景中,寓情於景。

3、在作者哀婉傷感心情的籠罩下,“以我觀物,則物皆着我之色彩”。那麼,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實景嗎?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不全是實寫,“煙波、暮靄、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語。

作者把眼前的實景和想象中的虛景——路途中的蒼茫,結合起來,用虛實結合的寫法更能表達內心“傷離別”的心情。

4、一切景語皆情語,寓情於景也是詩詞創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語”,你找到了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5、文學的魅力在於細節的真實,這是一處經典的細節,值得我們用心品味。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品味。

(1)一個“竟”字,突出強調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態?

(2)把“執手”換成“牽手”“握手”好嗎?為什麼?

(3)此時無聲勝有聲,説是“無語”,實際上有千言萬語。此時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説不出話來。你能否試着代他説兩句?展開想象寫一寫,和大家分享。(幻燈6:【重點探究】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三個問題)

(就上述問題分組展開討論,然後和大家交流。)(請大家不要笑,如果你笑着説,説明你沒有換位思考,未將自己當做柳永,自然也體會不到他説此話時的傷心。一個和自己心愛的人即將分別,山高水遠,不知何時再聚,此種情景,怎會有笑聲?)

6、文學是想象的藝術,大家豐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藝術空白。那麼,與戀人離別後,作者的痛苦有沒有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呢?請位同學為大家朗誦詞的下片。

7、好,讀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種説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聲呢?為什麼?説説你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作者直抒胸臆,把離別後的痛苦酣暢淋漓地説出來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幻燈7:【重點探究】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想象,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烘托出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經你一分析,當之無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清涼,“殘月”悽迷,作者的心自是悲苦的。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紅塵萬丈,我非你不愛。戀人離開,百無聊賴,連“良辰美景”也不能為他排遣痛苦。正可謂“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有一種“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的無奈與孤寂在裏面。以問句作結,引人思考,餘味無窮。

8、能用所學知識相印證,並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們無論選哪一句,都能體味到柳永那種“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 的離別情和相思苦。帶着柳永的離情別緒,我們再一次來齊讀這首詞吧。

柳永《雨霖鈴》優質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2、能夠背誦其中的句子。

教學重點:

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1、體味意境

2、賞析名句。

教學設想:

充分貫穿誘思探究法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兩個貫穿要素和三個層次要素。通過閲讀想象完成教學重點,通過點撥討論完成教學難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一、課前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渲染氣氛。

二、導入

1、展示圖片

2、師生活動:

師:這些圖片展現的是什麼場面?

生:送別的場面。

師:是的,在現實生活中,別離是一件常事,在詩詞中更是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請你説出寫送別的名句。

生:説名句。

師:展示名句。送別人與被送人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朋友。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夫妻間。情人間離別的情景。

生:表述。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柳永描寫的情人離別情景——《雨霖鈴》。

三、展示目標:(略)

認真觀察整體感知初步研讀

四、展示全詞

1、觀察該詞,回答以下問題:

⑴從段落上看,本詞是()(答案:雙調)

⑵從字數上看,本詞是()(答案:長調)

五、簡介作者

1、學生説出自己瞭解的柳永

2、展示作者簡介

六、瞭解寫作背景

1、讓學生從書中找

2、教師補充

七、研讀本詞

1、學生看書

2、做練習:選出對詞中部分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A.驟雨:急雨。歇:停。

B.都門:京城門外。帳飲:“帳”通“暢”,痛快地喝。

C.無緒:沒有心思。風情:深情密意。

D.沉沉:深沉。經年:一年。

(答案:B)

3、配樂範讀

積極探索活躍思維深入研讀

4、本詞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概括(學生答)這兩幅畫面都是實景嗎?

5、教師引導學生從畫面入手藉助想象和聯想體味意境。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體味意境,下面我們轉換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導演,你們是演員,我要選五名演員演一部鉅作,希望你們抓住機會,積極表現。考題是進入柳永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一、要盡情感受。二、不要打擾主人公。三、要積極回答我的問題。)問題:①你現在進入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什麼地點?②請描述一下週圍的環境。③主人公在幹什麼?他的情態怎樣?④第一幅畫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這時的情態怎樣?⑤第二幅畫面是作者想象的,你們要想方設法進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麼?(考試結束,到底誰能被選上呢?請注意收聽明天的新聞播報。請回到現實中來。)

6、分別找出描寫景物和情感的詞句。

7、第一幅畫面無論寫景還是寫情,都是為了突出什麼?第二幅呢?

8、體味意境美的方法(點撥:1.抓畫面;2.抓情感。)

9、歸納表現手法:1.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

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1、名句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點撥:1.分析意像;2.聯繫環境。)

12、體味婉約風格(點撥:1.從題材上看;2.從情感上看;3.從基調上看。)

運用遷移及時反饋促進同化

13、做練習:對《雨霖鈴》意境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時間。地點。環境。

B.“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是虛實結合,刻畫了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意思是説傷離惜別自古都這樣,更何況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詞人酒醒,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答案:B)

14、檢查背誦

15、教師小結: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其中體味意境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掌握體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賞析名句也是教學難點,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聯繫情景。但願這些方法對你們以後鑑賞詩詞有所幫助。

八、佈置作業:請運用今天學習的賞析意境的方法欣賞下面這首詞。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九、繼續播放《梁祝》,在優美的樂曲聲中結束。

柳永《雨霖鈴》優質教案 篇八

(一)讀中感悟

展示配有音樂、詞文的畫面,先請2個學生分別朗讀,接着播放多媒體課件範讀共同感受這首詞的魅力後,再認真欣賞節選的“離別”動漫畫面,最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上下片的情景

(二)思中感悟

1這三個令人潸然淚下的寫景離愁句都抓住什麼景來寫?

明確:長亭別離:寒蟬、長亭、都門、煙波、暮靄、楚天(實景)

羈旅長愁:楊柳、曉風、殘月(虛景)

2離愁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僅僅是寫景嗎?

明確:氣氛——悽清,目的不僅是寫景,更多的是烘托情感,情景交融

為加深體會情景交融詩句的寫法,分別展示課內和課外例子……

3離愁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出了什麼樣的愁緒?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學生答後展示答案

明確:愁緒——像浩渺無際煙波般的綿長,像沉沉傍晚雲霧般的濃重,像楚地天空般的空闊遼遠

好處:這種比喻手法的運用,具有把無形的愁緒化為有形的事物,產生生動形象的作用

請學生舉例,並展示相關例子,體會這種寫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

4從離愁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請學生舉出有關酒、楊柳、月的名句,並展示相關例子

酒: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將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骯樓餞別校書叔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5作者把最能觸動離愁的幾個景物放在一起,構成一個淒涼的意境,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情感世界?

明確:傷感、悽美的離愁

(三)唱中感悟

在欣賞並學唱多媒體課件中的古詞新唱的音樂聲中結束這節課,強化背誦記憶

《雨霖鈴》教案一等獎 篇九

教學目標:

1、欣賞本詞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積累古人用來描寫離情別緒的詩歌意象。

3、體會宋詞婉約的風格。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縱觀我國文學的發展,歷來有先秦散文、漢魏辭賦、南北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説之分。確實,一朝一代都有其見長的文學樣式,這對豐富和發展我國的文學創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文學發展到宋代,文人致力於詞的創作,改變了詩歌的樣式,拓寬了詩歌的境界,使詞成為文學史上一朵奇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鈴》。

二、作者簡介。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放不羈。仁宗皇帝聞其名,説:“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後在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個時期。景佑元年,方進士及第。曾任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羣伎合金葬之於南門外。

三、學生集體朗讀,正字正音。

四、學生聽配樂朗誦,體會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朗誦結束後,學生談感受。

明確:這是一首離別詞,詞作者自始至終都沉浸在淒涼哀婉的感情中。(補充:作者由於仕途失意,決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從此將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失去了愛的慰藉,更覺痛苦萬狀,這首詞就是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五、學生概括上下闋的意思。

明確:上闋寫戀人相別,依依不捨,有深深離愁;下闋寫別後想象,孤獨痛苦,有無限傷情。

六、作者這種淒涼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引導學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找出本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文字)

明確

直接抒情:都門帳飲無緒;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間接抒情: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七、賞析。

1、學生體會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態和心境。

2、欣賞文中寫景的文字(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寫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補充説明)一切身外景皆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觸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設景;可以實寫,也可以虛寫。總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憂、或興或悲、或樂或哀、或輕鬆或沉悶、或高亢或低迴等感情傾注在所寫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襯托此情。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既交代節氣、時間、地點,也為分別渲染了環境。暮色蒼茫、秋雨初過,涼氣襲人,寒蟬悲鳴,長亭分別之人頓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虛實結合。“楚天闊”以空闊的天空為背景,寫出了人的孤獨;“沉沉”不僅的暮靄的樣子了,更是作者抑鬱的心理表現;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歷來為送別詩的意象,“昔我往者,楊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捨之義;“曉風”清冷,讓人心生涼意,而“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中的風又有了依戀的意思,此處曉風兩義兼有;“月”是“團圓”的象徵,而“殘月”不僅含有“不團圓”的意思,也為此時的詞人心情鋪了一層涼意。這裏的景純為情設,虛寫,營造了濃烈的愁思,有“愁”則需“銷”,借酒吧,可此時是酒醒時分,因而“愁更愁”了。

八、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注意:詞中一些重要詞語如“帳飲”“無緒”“竟”“凝噎”“念”“去去”“堪”“經年”“便”“縱”等可以隨機講解。

柳永《雨霖鈴》優質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之情。

2、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敍、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3、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體味情感

教學方法:感悟法、鑑賞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江淹;“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感悟

學古詩詞貴在誦讀。只有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體驗詞人的情感,進入詞的意境,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一)學生結合註釋自由誦讀。

(二)聽朗讀錄音。體會本詞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層次。

柳詞善於鋪敍。為把個人的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本詞從時間和地點上進行了鋪敍,不僅寫了離別之際,而且寫了離別之前,甚至還設想了離別之後;不僅寫了眼前之景,而且寫了想象之景。請從時間的角度為本詞劃分層次。

(四)分層指導誦讀。

1、別前:[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寒蟬、長亭、驟雨;重在勾勒環境,烘托淒涼悲苦的氣氛。

2、別時:[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極寫餞別心情,借酒消愁卻無緒飲酒。真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兩情依依、難分難捨之際,客船不斷催促。

讀出依戀-矛盾、痛苦、無奈、埋怨。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細節描寫。離別之痛淋漓盡致,令人肝腸寸斷。“執手”能換成“牽手”或“握手”嗎?牽手:和朋友散步時一般會牽手,心情是愉悦的,與這首離別詞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隻手握,經常只是出於禮節的需要而已,達不到離別時傷心動魄的程度。表情:“淚眼”,兩人相對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

語言:“竟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內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沒了。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欲語未先流。”(〈〈五陵春〉〉)

“欲説還休。”(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情感的高潮:悲傷、悽楚、痛苦。

3、別後:

柳永不僅善於鋪敍,在鋪敍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實事實景,更寫別後想象之事之景。對分別以後的情況,柳永想象了哪幾幅畫面?如何誦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詩句中用到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樣的意境?

借浩渺迷茫的煙波表現黯淡的離愁。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暮靄,沉沉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無邊廣漠之中,漂流而無所止的一葉小舟,小舟裏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秋正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千里雲峯千里恨,萬頃波濤萬頃愁。”

孤獨、迷茫、痛苦、無奈。]

[今宵酒醒何處?揚柳岸,曉風殘月。]

“千古麗句”“古今俊句”

(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1)聯繫特定的情境

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感受典型意象藴涵的情感

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已,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寄託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清秋的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詩人寓景於情,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3)結合全詩旨趣

這首詩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全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點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為一副清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合旨趣,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麗句。

淒涼、冷落、優美、悽情與麗景的統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以樂景寫哀。以喜襯悲,欲揚先抑。鍾情之殷,離愁之深。照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倍沉痛楚。

聲音有意無意揚起,讀出對比。

三幅畫面之間有何聯繫?

三幅畫離分別時刻越來越久,越來越遠,畫面由淒涼到悽麗再到美景,表示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化,無論將來多麼順利,離愁和相思都不會因此而減少。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傷別”為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從個別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而然,且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實為宕開一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清秋之節的離別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歸納藝術手法:

離別,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個人情感,卻讓世世代代的讀者為之動情,為之流淚。除了與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經歷有關之外,還與他採用的藝術手法相關:

(1)善於鋪敍,告別過程逐層展示,離別之痛漸次加深。

(2)融情於景,“傷離別”與“清秋節”重筆倍寫,便有了雙重悲劇性。

(3)虛實相濟,眼前實景實事實情與別後虛景虛事實情相結合

四、總結

1、自由朗讀,再次體驗詞人情感。

2、小結:詞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悽清的氛圍,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別前——勾勒環境

板書:別時——描繪情態

別後-——刻畫心理(煙波暮靄、曉風殘月、良辰美景)

意象——意境——情感(鑑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