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案例一等獎(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8K

教學案例一等獎(新版多篇)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一

知識與技能:

理解n次獨立重複試驗及二項分佈模型,會判斷一個具體問題是否服從二項分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建摸能力,並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主動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從具體事例中歸納出數學概念,使學生充分體會知識的發現過程,並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理性與嚴謹,瞭解數學來源於實際,應用於實際的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重點:獨立重複試驗、二項分佈的理解及應用二項分佈模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二項分佈模型的構建。

教學方法:誘思探究教學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觀察發現、合作交流、歸納總結。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環節教學設計設計説明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猜數遊戲:

遊戲:有八組數字,每組數字僅由01或10構成,同學們至少猜對四組才為勝利(請看幻燈片演示)

問題1:前一次猜測的結果是否影響後一次的猜測?也就是每次猜測是否相互獨立?

問題2:遊戲對雙方是否公平?能否從概率角度解釋?

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熱情被充分地調動,從而也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教師設計的教學情景中,為本節課的學習做有利的準備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可以初步體驗獨立重複試驗模型,為定義的提出作好鋪墊。

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習和探究知識的興趣。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在滿足學生的好奇之前讓學生對這兩個例子進行對比分析,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獨立重複試驗模型,並得出其特徵,使定義的提出水到渠成,

從探究遊戲中的第二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合作探索新知識,符合“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觀點,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突出本節課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二

1、知識與本事目標:讓學生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本事。

2、經過展示有關傳統文化資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資料,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等,做一個禮貌、有禮的好學生。

3、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保護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從而激發對偉大祖國的摯愛之情。

1、瞭解有關民族傳統文化,瞭解傳統文化中豐富的資料。

2、圖片,文字資料。

1、宣佈主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隊會此刻開始!

2、活動開始:

同學們從古到今,中華民族創造了許多讓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奇蹟。從古到今,華夏大地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藝術瑰寶。中國書法、

篆刻印章、京戲臉譜、水墨山水畫,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各種禮儀和習俗

然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資料是倡導:“富強、民主、禮貌……”?這24字能夠大致概括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意。

3、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下頭我們來看看……(愛國篇、誠信篇、友善篇)。同學們,從今日起,我們倡議:

(1)遵守紀律,禮貌有禮不破壞校紀、班規,熱愛我們的國家。

(2)團結友愛,幫忙有需要的同學。

(3)努力學習,進取上進,爭取長大以後為國家做貢獻。

(4)班幹部起好帶頭榜樣作用,認真工作,管理班級;值日的同學認真完成值日任務。

每個人都承擔起自我的`人物,這就是愛。在家愛家,在學校愛學校,在班級愛班級,這樣,我們都能夠做到愛國。

教師總結: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個人都拿出一點點愛,匯合起來,就是大大的愛。在班團體中,教師期待大家每個人都發揮自我的長處,貢獻出自我的一點點力量,那樣我們的班級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明白,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五彩繽紛的文學遺產,讓我們領會了博大的情懷,感悟精深的文化。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不僅僅要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文化傳統,並且要譜寫更新更美的篇章。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三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是中華舞蹈史和中華民族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舞蹈是由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形成,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史。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各地特色文化,並透過舞蹈體驗到藝術的魅力所在。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與舞蹈》。介紹了蒙、藏、維、朝鮮四個少數民族歌舞的主要風格。本課教學設計選用了學生相對熟悉的維吾爾族民族歌舞。以聆聽音樂----欣賞舞蹈----體驗動作為主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舞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魅力。進而激發了他們愛好舞蹈的興趣以及主動參與舞蹈表演的熱情。

1.通過維族舞蹈的欣賞及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激發學生對學習舞蹈的興趣。

2.瞭解維族民間舞蹈的特點。

3.通過維族舞蹈欣賞、問題討論、創意表演等實踐活動初步掌握維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感受維族舞蹈之美。

1.在感受舞蹈音樂風格和體驗舞蹈動作相結合的基礎上,瞭解維族舞蹈的特點。

2.掌握維族舞蹈動作特點與風格。

(一)創設氛圍

課前播放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

(二)組織教學,以問答式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所聆聽的那首《掀起你的蓋頭來》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師:這是一首維吾爾族的歌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間的歌舞藝術淵源流長,絢麗奪目。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去領略一番獨具魅力的維吾爾族舞蹈。

(三)欣賞與分析

1.教師展示(使學生對維吾爾族的民族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直觀的感受。)

教師示範維族舞蹈《掀起你的蓋頭來》(要求教師事先經過精心編排與反覆練習)

設計説明:課堂就像一個舞台,教師在這個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既要有“演員”的魅力,又要有“導遊”的能力,還得要有“導演”的實力。在維族舞蹈欣賞環節中,如果再讓學生看舞蹈視頻來進行賞析,會讓學生在教學形式上產生疲勞。新課標強調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定的興趣的關鍵。教師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學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節奏特徵的旋律,這種面對面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充分調動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更為學生後續的舞蹈動作學習與特點歸納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2.設計問題(使學生試分析維族舞的風格特點)

師:剛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動作?

生1:扭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3.分析總結(使學生對維族舞的風格特點形成初步概念)

師:大家觀察的很仔細,維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這個體態要貫穿舞蹈始終並形成維族舞蹈風格特點。還有很有特色的一個動作就是移頸。另外像託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動作。

4.技巧性學習的導入(教師在介紹時穿插動作示範,與學生互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技巧性學習

1.單一的體態控制訓練(“聞花香”的感覺)

教師示範:體態強調“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體態控制訓練(選幾個代表性手位輔助訓練)

教師示範:強調體態的同時要求手臂經“攤手、繞腕”到舞姿的過程。

3.舞姿造型上的搖身動律(鼻尖劃橫線)

教師示範:做搖身動律時舞姿造型不能受到影響。

4.舞姿造型上的搖身點顫動律(在腳位上進行訓練)

教師示範:動作腳點地時有“粘粘感”,支撐腿膝蓋微顫而不竄。

5.動作連接中的體態控制訓練(用“風格性短句”進行訓練)

教師示範:用“情景式”啟發注意強調體態的保持。

6.步伐中的體態控制訓練(用走步進行流動訓練)

教師示範:注意走步的同時強調上身舞姿的保持。

(設計説明:學生學習動作的過程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感受、鑑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舞蹈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除了自身的動作示範要到位,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舞姿的形態,體會動作的風格,讓學生對維族舞蹈動作的基本特徵有深刻的印象。)

7.學習與創造(分小組進行創作)

運用已學知識編排4個八拍的流動動作。

8.整合組合加強練習(在學生的基礎上整合訓練組合)

教師協助引導。

(設計説明:這個環節是師生雙邊活動的環節。在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舞蹈動作,又培養了學生的表演力、創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課標中所強調的“以學生髮展為本,師生共同參與,共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創作潛能”。)

課堂小結: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們大家領略了素有“歌舞之鄉”美譽的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希望同學們在課後能把維族舞蹈的體態動律反覆練習,提高舞蹈表現力,為今後舞蹈表現、教學、創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反思: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樂舞風味,既開朗風趣,又豪邁奔放,在中華民族民間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何讓時尚的學生們對少數民族歌舞藝術產生興趣,並能積極的參與表現,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該課上過後,我個人認為做的比較成功的是:

(一)課堂語言的組織和運用

音樂老師課堂語言的運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上課的風格。教師幽默、生動、富有藝術性的語言為學生營造出了一個寬鬆、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互動環節的設計

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體,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表現、創造舞蹈,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本事的發展。可是合作學習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經常會流於形式。所以,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決。在這一背景下,我校語文教研組開展了《合作學習對國小生語文學習本事提高的影響研究》這一課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我校得以推廣。

本節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課前把學生按4人一小組,分成12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關係等產生進取影響。

【合作一】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為了編寫這部明史,談遷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並用筆圈劃出相關的語句,並在旁邊寫體會,然後組內交流,最終全班以小組彙報。組內成員都找出來關鍵詞語,小組彙報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數字背後的艱辛,都凝聚着談遷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第二自然段,《國榷》原稿被盜,對於這對於年近六旬、體弱多病的談遷來説,簡直就是飛來橫禍、一場厄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重新站立起來”“假如你是談遷,你會對自我説些什麼”小組交流探究中,學生們想到了許多的名言警句以及應對困難決不退縮的歷史人物。如,“使人站起來的不是雙腳,而是夢想、智慧和創造力”等名言和對談遷説“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等話語以及學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學生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然後小組交流學習文中插圖為什麼要把這松樹畫在談遷的背後談遷有着什麼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各抒己見,有的朗誦、有的表演、有的畫圖,用不一樣方式體會談遷生活的艱辛,體會他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驚人的成就。

案例分析研究:

1.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温情和友愛,又充滿互助與競賽。但教師應加強學生合作的技巧的指導,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等。

2.合作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僅有願意學習,才能學得好。所以在活動中,學生相互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但教師應加強學習任務從不一樣角度切分,讓學生因人而異,採用適合自我的表達方式,如,朗誦、表演、畫圖等等方式表達自我的觀點,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會主動投入。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多探索、多實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五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習了教學新手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彭科老師的示範授課案例,以及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李興懷老師和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陶維林兩位資深專家的示範授課案例,這三個示範授課案例聚焦於數學課堂教學能力和數學教學反思的綜合素質提升。聽了專家的評課,掌握了數學聽課與評課的方法,也初步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數學教學專業的素質。通過學習,感覺是受益匪淺,現簡單談下學習所獲得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看三個示範授課案例獲得的收穫

彭科老師的教學設計考慮周密,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變式問題和問題的分類討論教學方面極端位置的關係,教學非常精密和嚴謹。

陶維林老師教學注重數學思維,課堂上學生求索的問題環環相扣,整個課堂教學輕鬆、自然,引人入勝,數學課堂達到了學習者獨立思維的落實、過程體驗的落實。

李興懷老師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善於搭建知識台階,教學中同步進行精當的概括小結、延伸教學內涵,合理運用兩塊黑板演繹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的手書解答起到模範示範作用,教學效果好,是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從課例點評中獲得的收穫

四位專家的點評都非常值得學習,他們的總結全面到位,參考價值非常高。從點評中,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無定法,一堂課首先是教學目標定位(長遠、短期、兼顧),下來是教學設計與學法指導。

點評中,他們也指出了幾位授課老師的不足之處,如彭科老師課堂有些趕進度,完成任務,在分析題意、引導發現等思維培養方面花時間太少,從長遠來説對學生的探究、創造性培養不足;陶維林老師的課堂容量小,節奏慢,與學生目前的考試(限時限量)短期的高分的期望不吻合;李興懷老師課堂主要解決應用題,難度大,要求高,一些學生可能感到吃力。這些問題的指出,可能正是自己教學中會常常出現的問題,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總之,從這次學習,本人知道了數學教學的設計標準,掌握了數學聽課與評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數學教學專業素質。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六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據史載,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至公元前1),率300人使團到烏孫,又從烏孫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國訪問。漢使到安息,安息國王派大將率2萬騎兵到東部邊境迎接。漢使回國時,安息還贈送大鳥卵(鴕鳥卵)、黎軒眩人(羅馬雜技藝人)給漢武帝。

課文生動再現了昔日絲綢之路上“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後漢書西域傳》)的繁榮景象。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敍述情節具體可感,易於激起讀者對西部繁榮歷史的遐想。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對歷史上東西方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所作的重大貢獻;二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敍述順序和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獨立閲讀的能力。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望着這座羣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七

《邊城》教學案例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常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悲涼。小説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終局的戀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説的全體。大師用他油膩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着土偶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風景。

《邊城》教學案例

1.認為翠翠爺爺死命不肯收下路人給的船錢,是愚昧落後自私並且毫無經濟頭腦的表現。理由是:⑴爺爺年事已高,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應該為待嫁的翠翠考慮。⑵待嫁的翠翠需要花錢買嫁粧。⑶就算渡口為公家所有,過渡的人不必出錢,如有人願意給船費,但要也無妨。⑷祖孫倆生活拮据,爺爺卻為人如此的“不愛錢”,似乎與錢有仇般,處處與錢為難,思想過於落後愚昧。⑸祖父在別人面前能很快樂的誇獎翠翠,“且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此件事便閉口不談。”這就是自私,讓人覺得他不希望翠翠出嫁,希望翠翠守在他的身邊,結果釀成了翠翠一生的悽苦。

2.認為在愛情面前,反映的不是一種人性的真善美,而是一種人性的虛偽,從而促使了大老的喪命,二老的離家,翠翠的悽苦;所以有些男生不喜歡二老,有些女生不喜歡翠翠。

針對學生的質疑,我沒有馬上否定,更沒有批評,而是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通過提問、探討、歸納、明確的方式來繼續完成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分析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

一、品味洋溢着詩情畫意和地方色彩的環境描寫

二、在六部分中,爺爺死命不肯收下路人給的船錢,在爺爺眼中,渡口為公家所有,故過渡的人不必出錢

爺爺拒絕收錢的憨厚、固執、迂闊和天真在許多細節上展露無疑。芥微小事,老人的反應也莊嚴凝重,二者形成強烈反差,突出了爺爺身上的特性。這就是沈從文強調邊城中人與社會的善的一面外,對詩性人格和詩性自然也施以濃墨重彩。爺爺拒絕收船錢這是經常遇到的事情。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爺爺身上重義忘利、毫不功利的品質。祖孫倆生活雖拮据,可“不愛錢”,並非與錢有仇。文中描述當事情與錢發生關係時,爺爺的處理方式一定是互相推諉,彷彿錢是人人都不要的東西一般,在這些爭執裏,誰要是最後佔了錢的便宜,誰就輸了;你要給船錢就是“不講理”,祖父而且還奉送給他一大把煙草。這就是茶峒人所尊崇的品德:人人以反功利為榮。祖父因為習俗而不得已收下紅包這個細節實際是用了對比的方法強化了我們對爺爺的印象,也使我們對邊城淳樸的風土人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這和愚昧、落後、自私是兩回事。如果爺爺收船錢,恰恰是功利的表現,那就不會成為沈從文筆下“世外桃源”裏的人物了。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詩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欣賞、聯想等方法,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會牽動遊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於筆端。於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悽婉哀傷的詩歌,感受着詩人那綿綿的思念。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台灣當代詩人余光中的思鄉之作——《鄉愁》。(板書)

二、展示教學目標。(課件)

教學案例一等獎 篇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學習的權利。教師應重引導,少講解;重指點,少分析;讓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_得到提升,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我在《囚綠記》的教學中,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下面是我這節課的一個片斷:

生1:它依舊生長,依舊攀援,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

生2:它的尖端總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師:同學們設想一下,常春藤此時內心是怎樣的?

生1:身在曹營心在漢。

生2:我要堅持不懈地追求陽光,追求自由。

生3:這個人既然愛我,為什麼不給我自由?

師:後來常春藤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師:此時,常春藤心裏又是怎樣想的?

生1:我要擺脱黑暗。

生2:我要無聲地反抗。

生3:我要做拼死的搏鬥。

生4:你剝奪了我的自由,我不會讓你如願以償。

師:既然同學們這麼理解它,敬佩它,請用“常春藤真是_______”的句式,説一句讚美它的話。

生1:常春藤真是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植物。

生2:常春藤真是植物中的豪傑。

生3:常春藤真是不屈的戰士。

生4:常春藤真是錚錚鐵骨的英雄。

生5:常春藤真是為自由奉獻一切的勇者。

師:説得真好。我們從常春藤身上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我們應學習這種精神。剛才有同學對文中的“我”有埋怨、指責,那麼,對於“我”的這種做法,你如何理解?

這是我事先沒有料到的,我想我不能先入為主,給某個人、某種現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當於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時我們可能會低估了我們的學生,忘記了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這正是學生深入文本的體現,走進了人物的心聲,於是我順勢利導,抓住這美麗的一瞬,讓它充分展現它的光芒。

提出這個問題後,我讓學生仔細閲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一些關鍵句子,然後四人小組討論,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不一會兒,同學們紛紛舉手,踴躍發言,有的説,是因為他愛綠,愛到極致,就想把它牢牢佔據;有的説,他太自私,為了自己的情感,而讓常春藤失去自由;還有的聯繫生活,説父母把自己管得嚴嚴的,限制了很多“自由”,但這是愛的表現……爭論非常熱烈。最後大家達成一致:真愛就應學會放手,最愛就給它絕對幸福,佔有不是愛的最佳選擇。

這節課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是自己讀,自己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問題。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帶領學生走進知識,引導學生迸發智慧火花,閃出創新,閃出個性。

這節課,我發現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挖掘這份潛力。我認為應從兩方面做起:一要是為他們創造一種寬鬆、和諧、融洽的氛圍,提供給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整節課我面帶微笑,與他們平等交流,他們在老師的關懷、信任下,身心愉悦,思維敏捷,有很強的求知慾,因而想説、敢説。二要抓住時機,合理引導。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對文中“我”的看法,這個問題就超出了我的預設,但我因勢利導,並且讓他們聯繫生活,樹立大語文觀,語文的外延就等於生活的外延。引導學生獨立閲讀,因為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我們的教學,它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它還是一種親歷,一種體驗。一種對沉睡潛能的喚醒,一種對封鎖記憶的激活,一種對幽閉心智的開啟,一種對囚禁情愫的放飛……教師於其中可以起到嚮導作用,但決不能取代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立閲讀後,再經過他們的討論探究,因而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且還讓他們理解了父母的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