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雨霖鈴》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1W

《雨霖鈴》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綜合領悟 篇一

師:這首《雨霖鈴》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假設讓你為它取個題目的話,你會擬個什麼樣的題目呢?請説明理由。(幻燈8:【綜合領悟】 “問題:擬題目”)

秋別。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秋天的關於離別的故事。

傷別。因為整首詞的情感基調就是“傷離別”。

“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覺得柳永和戀人是彼此思念,這樣更能説明兩人情深意長。

《雨霖鈴》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把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和諧。

2、讓學生學會運用情感體驗法去鑑賞詩歌,並通過情感體驗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鑑賞詩歌的審美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課前準備:

⑴ 預習課文,過字詞關。

⑵ 由學生推選的兩隊代表(每隊三人)根據這首詞排練小品,其中兩人表演、一人旁白。

2、導入:

今天的課我將和大家一起穿越那漫漫的時空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一個憂傷的午後,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場哀婉淒涼的離別,去領略一下我們福建的婉約派詩人柳永,他那低沉傷感,纏綿悱惻的詩詞作品。

(請學生打開課本。)

柳永是一位多才多藝而且多情的詩人,在他漂泊了一生的日子裏,創作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適用於唱歌的新樂府,在當時的社會裏可謂是:“凡有井水飲處便能歌柳詞”。

(詢問預習作業的完成程度。)

3、通過聽朗讀、學生表演來總體把握作品的總體意境。

⑴ 學生聽名家朗讀《雨霖鈴》。

⑵ 設計《情感劇場》,播放配樂《梁祝》,兩隊學生分別表演小品。

讓學生來比較兩隊的優劣,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最後老師分別從表演內容,表演藝術以及旁白上對這兩隊同學表演進行簡單的點評。

4、根據詞的故事情節歸納作品脈絡。

學生按順序回答故事脈絡

明確:帳飲無緒→蘭舟摧發→執手相看→無語凝噎→今宵酒醒→與何人説

5、根據故事脈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學生根據以上脈絡體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側面引導。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感受。(重點:無緒、相看淚眼,無語凝噎、酒醒之後的故事情節---悽苦悲涼-)

讓學生比較看文字的感受和看錶演時的感受的區別。

明確:演員是根據詞的情節來表演的,觀眾是通過觀看錶演所以感受是一致的,但是表演更加直觀,所以感受更深一些,這種設身處地的沿着作者的思路去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鑑賞詩詞作品的方法就叫做情感體驗法。

教師補充:要想有更深的體驗,學生還要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

6、引導學生回答出表演的遺憾之處是因為缺少當時的環境,並讓學生找出作品中的環境描寫。導出情感體驗法的另一要素:依情索景。

7、播放《雨霖鈴》的FLASH作品。讓學生綜合感受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教學延伸。讓學生舉例(要求最好是學習過的名言名句),並運用情感體驗法來鑑賞例子,教師點評。

9、佈置作業。

《雨霖鈴》教案 篇三

馬士林

一。 導入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

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燕太子丹與刺客荊珂之間的“壯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慰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孟浩然之間的“酒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景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情別”;“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這是賈至與王八員外之間的“愁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是白居易與客人之間的“慘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是杜牧與妙齡歌女之間的“淚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與其亡妻之間的“夢別”;“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這是崔鶯鶯與張生之間的“苦別”。別有情,別有景,別有聲,別有淚,別有長度,別有重量,別能消魂,別能減肌,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別時難捨難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着一個主題:分別痛苦。真是“別”有滋味 在心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又是怎樣寫“別”的呢?--板書[雨霖鈴]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捨難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

二。 學習詩歌,很講究誦讀。況且《雨霖鈴》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是一種極具音樂性的詩體。那麼好,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這首詞。

三。 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只能通過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體會得到一篇文學作品的精妙之處。我一直在考慮,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判我們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學作品。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自己的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基於這種考慮,我想這樣來確定我們這堂課的主題:聲請並茂地品讀《雨霖鈴》。

下面,我就想來試一下,我想用我的聲音來詮釋我所理解的《雨霖鈴》。

今天,我帶來了三段音樂,請同學們幫我選擇一個和《雨霖鈴》的意境相應的配樂。選用背景音樂。

教師範讀。

四、誦讀不是比誰的氣門長,不是看誰嗓門大。誦讀有一定的藝術性要求。我們應當以一種和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緒相協調的感情來掌控和潤飾好我們的聲音。正如我們不能把《滿江紅》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確定我們所誦讀的作品的感情基調就很重要了。

那麼,《雨霖鈴》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麼呢?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傷離別"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髮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

現在,我們可以這樣來確定《雨霖鈴》的感情基調:悲慼低沉。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這首詞的上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寫別後的情景。 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瞭。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離情別緒。   好,請同學們醖釀一下情緒,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感來朗誦一下這首詞。學生齊誦。

五、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

解讀:明確:無比纏綿、無比依戀之際,天色已晚,雨剛停,無情的船伕催促上船。無心緒飲,卻不能不飲,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將愁緒和酒一併飲下。本句在矛盾衝突中寫出難捨難分之情。分析b句:為何凝噎?真的是無話可説嗎?想説什麼?明確:船伕催發, 不得不發,"執手"告別,手握着手,緊緊不放,淚眼望着淚眼,此時憶昔日歡聚,想他日離分,無語中又有多少叮嚀囑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傷心淚流,千言萬語,塞滿了喉嚨擠滿了牙縫,情如潮湧,不知從何處説起。"執手……凝噎"是情態的細緻刻畫,應屬於特寫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捨難分的離別場面。而達到的藝術效果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過渡:這是在淒涼、悽楚的氛圍之下,所展現的離人離別時刻的動人場面。為了把別後之愁更甚於離別之時的情形表現出來,離人的未來又將處於怎樣的情景之中呢?我們看下闕。 在文中找出"留戀和催發"説出想象之詞

解讀第一句話"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這句話,一眼看過去,就是一句寫景的文字。就這句話,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方,他説,這句話就好比是一篇日記的開頭,僅僅是為了交代時間、地點、天氣狀況,所以我們應當以一種平和的敍述語氣來讀這句話(師用"敍述語氣"範讀),這樣來處理好不好?

生答:不好。師問:為什麼?學生髮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境氛圍多悲慼之意。

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淒涼的環境來暗寓他淒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應起得低沉傷鬱,句與句之間應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

現在,大家想象,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着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

讓學生深入到這種情景中去,並試着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應該來得更悽切一些。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女生朗讀。

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朗讀。

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生答:讀出來了。那麼這樣處理好不好呢?生答:不好。

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生答:沒有。那我們這裏該讀出什麼味道來?

學生髮言,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且這句話所寫景象仍然飽含愁緒的。

繼續問:“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這裏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他什麼愁緒?

學生討論,並舉手作答,得出結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歎,失意之愁。

教師總結,並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悽切的基調上應加上蒼茫厚重之感。

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全體男生讀此句。

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現在,我們醖釀一下情緒,然後帶着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生齊讀。

下片,我先把它交給大家。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表達。(作一個課下作業 )

分析下一闋:大家已經品讀了上片,我們看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和上闕哪些語句相應?本句的作用是什麼?引導:重點看"傷離別"和"冷落清秋節"明確:"傷離別"總括上闕"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的情。     "冷落清秋節"與上闕"寒蟬悽切"、"驟雨初歇"相呼應本句既承上又啟下,為了把別後之愁更甚於離別之時的情形表現出來,離人所設想的"今宵"和"此去經年"將面對怎樣的情景。

重點分析一下---楊柳岸曉風 殘月[千古名句] 。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來,"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楊柳和離別似乎已經具有了必然的聯繫。"酒醒"後偏偏停在楊柳依依的岸邊,難免使離人想到淚流滿面、依依不捨的離別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傷痛。李憬《應天長》的"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邊病",周邦彥《關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顯的説明這種情況;"曉風"乃秋天拂曉之風,比傍晚之風更涼,"酒醒"偏遇涼風吹,真叫人涼上加涼心更涼,"曉風"無情地吹皺了離人淒冷的心。離人都希望去時有日,歸時有期,月圓之時想必也是團圓之時。--但是,離別之人又偏偏遇上"殘月",如温庭筠《菩薩蠻》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韋莊《荷葉杯》的"惆悵曉鶯殘月,相別",都是把別情和這時候的景象聯繫起來説的(温詞還提到"柳")。這裏我們在談以下“酒”和“愁”,李白曾有詩句“舉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念奴嬌》“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閒滋味其實正是愁滋味。自古以來,酒與愁就是相聯繫的。詞人斷不料"酒醒"之後,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彎"破鏡"般的"殘月",使"重圓"的希望化為泡影。本句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分明是這樣一幅畫面:倚着船舷的離人撫摸着岸邊飄拂的垂柳,遙看掛在天邊的一彎殘月,涼風陣陣襲來,想起與戀人"無語凝噎"的離別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腸寸斷!真是天亦涼人人更涼,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沒能實現,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難確定是重在寫景還是重在抒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傳頌為千古絕唱,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b、"良辰好景"為何是"虛設"?"千種風情"怎麼會無處傾訴呢?明確:離開了心愛的人,自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這"良辰好景"不是等於虛設嗎?其實,不只是虛設,每遇"良辰好景"反而會引起對情人的思念,勾起無限的傷情。兩情分離,歡情難再,知音難覓,淒涼倍至。因此,"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小結:這是下闕離人設想的"今宵"和 "經年"所處的景與情,是想象之境,是離愁的進一步拓展。

六 總結擴展(整體回顧,強調情與景的關係):詞的上闕在淒涼環境的襯托之下,寫離別時難捨難分的情狀。下闕設想遠別後的思念和久別後的悽清。全詞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處處以景物襯托離情,情景分合,景為情設,而"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相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欣賞北宋婉約派其他詞。

七、佈置作業

1、背誦     2、預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3.豪放曠達《念奴嬌》,婉約纏綿《雨霖鈴》  ----蘇柳詞比較賞析

八、板書設計 :

《雨霖鈴》

別前(實)--情語:執手相看淚眼

景語                                                                                      情景交合

情語                                          實寫:寒蟬  雷雨                虛實相濟

別後(虛)--景語   虛寫:煙波  暮靄

楊柳岸  曉風殘月 作者郵箱:

柳永《雨霖鈴》優質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2、能夠背誦其中的句子。

教學重點:

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1、體味意境

2、賞析名句。

教學設想:

充分貫穿誘思探究法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兩個貫穿要素和三個層次要素。通過閲讀想象完成教學重點,通過點撥討論完成教學難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一、課前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渲染氣氛。

二、導入

1、展示圖片

2、師生活動:

師:這些圖片展現的是什麼場面?

生:送別的場面。

師:是的,在現實生活中,別離是一件常事,在詩詞中更是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請你説出寫送別的名句。

生:説名句。

師:展示名句。送別人與被送人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朋友。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夫妻間。情人間離別的情景。

生:表述。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柳永描寫的情人離別情景——《雨霖鈴》。

三、展示目標:(略)

認真觀察整體感知初步研讀

四、展示全詞

1、觀察該詞,回答以下問題:

⑴從段落上看,本詞是()(答案:雙調)

⑵從字數上看,本詞是()(答案:長調)

五、簡介作者

1、學生説出自己瞭解的柳永

2、展示作者簡介

六、瞭解寫作背景

1、讓學生從書中找

2、教師補充

七、研讀本詞

1、學生看書

2、做練習:選出對詞中部分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A.驟雨:急雨。歇:停。

B.都門:京城門外。帳飲:“帳”通“暢”,痛快地喝。

C.無緒:沒有心思。風情:深情密意。

D.沉沉:深沉。經年:一年。

(答案:B)

3、配樂範讀

積極探索活躍思維深入研讀

4、本詞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概括(學生答)這兩幅畫面都是實景嗎?

5、教師引導學生從畫面入手藉助想象和聯想體味意境。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體味意境,下面我們轉換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導演,你們是演員,我要選五名演員演一部鉅作,希望你們抓住機會,積極表現。考題是進入柳永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一、要盡情感受。二、不要打擾主人公。三、要積極回答我的問題。)問題:①你現在進入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什麼地點?②請描述一下週圍的環境。③主人公在幹什麼?他的情態怎樣?④第一幅畫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這時的情態怎樣?⑤第二幅畫面是作者想象的,你們要想方設法進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麼?(考試結束,到底誰能被選上呢?請注意收聽明天的新聞播報。請回到現實中來。)

6、分別找出描寫景物和情感的詞句。

7、第一幅畫面無論寫景還是寫情,都是為了突出什麼?第二幅呢?

8、體味意境美的方法(點撥:1.抓畫面;2.抓情感。)

9、歸納表現手法:1.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

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1、名句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點撥:1.分析意像;2.聯繫環境。)

12、體味婉約風格(點撥:1.從題材上看;2.從情感上看;3.從基調上看。)

運用遷移及時反饋促進同化

13、做練習:對《雨霖鈴》意境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時間。地點。環境。

B.“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是虛實結合,刻畫了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意思是説傷離惜別自古都這樣,更何況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詞人酒醒,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答案:B)

14、檢查背誦

15、教師小結: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其中體味意境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掌握體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賞析名句也是教學難點,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聯繫情景。但願這些方法對你們以後鑑賞詩詞有所幫助。

八、佈置作業:請運用今天學習的賞析意境的方法欣賞下面這首詞。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九、繼續播放《梁祝》,在優美的樂曲聲中結束。

《雨霖鈴》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識記作家作品,瞭解柳永詞的寫作背景及其藝術風格。

2、過程與方法:

(1)、反覆吟詠,整體把握詞的內容,感受詞的音律美。

(2)、品味語言,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濃濃的離情。

【教學重點】

(1)、鑑賞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寫作手法。

(2)、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詞的鑑賞能力。

【教學難點】

詞的意境的鑑賞。

【教學時數】

1課時 45分鐘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具過程】

一、導入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着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柳永的《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抒寫的哀婉動人的別離。

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當時作者由於仕途失意,盡情十分抑鬱,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愛的慰藉,更覺痛苦萬狀。

【知識預熱】

1、詞,是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詞體萌芽於隋唐之際,與燕樂的盛行有關(一説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長短句。另有詩餘、樂府、琴趣、樂章等別稱。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峯。宋詞習慣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以清麗婉約見長,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大氣磅礴,飄逸灑脱,代表作者有蘇軾、辛棄疾等。

2、走進柳永

二、朗誦

1、思考: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本詞是一首寫離別之情的詞,感情基調格外低沉悲慼。

2、誦讀點評

誦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語調、節奏。

寒蟬悽切--“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字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悽切之情。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就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統領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稍重、稍停,拖音(統領字)

3、指名朗誦,要求感受情感氛圍。

三、誦讀品味,探究賞析

《雨霖鈴》一詞,通過描寫冷落悽清的秋景,襯托了情人間纏綿哀怨、傷感低沉的離情別緒。

1、思路探究

貫穿這首詞的線索是什麼?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應如何劃分?

【明確】這首詞基調低沉,作者盡情十分壓抑,“離情”線索貫穿全篇。從時間角度看,別時與別後自然分為上下兩闋。

【方法指津】理清思路,一要抓開頭,二要抓過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結尾。

2、意境賞析

意境的欣賞是屬於文學鑑賞較高層一種學習活動。所謂“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繪的自然、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主觀思想感情融會一致所形式的一種藝術境界。在鑑賞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透過字句和畫面,去細心體會、感受作者的情懷,從而領會意境中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賞析意境,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

問題 :上闋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概括這一傳神畫面,並擬作標題。

【明確】標題為“執手相看,淚眼相向”等,詞人首先交代了離別的季節、時間和地點。“寒蟬悽切”(點明時令);“對長亭晚”(點明時間和地點);“驟雨初歇”(點明氣候);“帳飲無緒”(淒涼心情);“蘭舟催發”(不得不分離)。詞人巧妙地把自己憂傷的感情融入對景物的描摹中,不僅點染了送別的氣氛,也暗示了送別的地點。

“執手相看,淚眼相向”,這個標題精妙地概括了這幅畫面。本已經愁苦不堪的“愁人”,生離死別、執手凝視、千方百計、千般思緒,愁苦盡在兩雙含情的淚眼裏。有道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真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問題 :這幅“別離圖”,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作為背景?

【方法指津】抓住意象,展開聯想和想象,各抒己見,描述送別畫面背景。

【明確】設想以下幾組來渲染這幅“別離圖”。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 渲染氣氛。

《雨霖鈴》教案 篇六

一、走進柳永“知人論世”是讀解詩詞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這則材料介紹了柳永的生平經歷,閲讀這則材料請大家勾勒出柳永一生大事,以期對柳永有一個大體的瞭解。柳永(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所以世稱柳七。他兄弟三人,長兄三複,二哥三接,都先後中進士,當時人稱為“柳氏三絕”。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時代在家鄉勤學苦讀,希望能傳承家業,官至公卿。學成之後,他就到汴京應試,準備大展鴻圖,在政治上一試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陸離的京城,浪漫文人的趣好佔了上風:整日留戀於秦樓楚館,與青樓歌女打得火熱。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此行考中進士的目標,只是他“自負風流才調”,自信“藝足才高”,“多才多藝善辭賦”,沒把考試當回事,以為考中進士、做個狀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經向可意的心上人誇口説,即使是皇帝臨軒親試,也“定然登高第”(柳永《長壽樂》)不料事與願違,放榜時名落孫山。他沮喪憤激之餘,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宣稱要“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你皇帝老兒不讓我進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詞壇上叱吒風雲,難道不是一樣的輝煌?正是“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裏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一方面説“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説“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仁宗初年的再試,考試成績本已過關,但由於《鶴沖天》詞傳到了皇帝耳朵中。等到臨軒放榜時,仁宗以《鶴沖天》詞為口實,説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給黜落了。並批示:“且去淺酌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的牢騷話,皇帝老兒當了真,斷送了柳永美好的前程。再度的失敗,柳永真個是憤怒了,他乾脆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無所顧忌地縱遊妓館酒樓之間,致力於民間新聲和詞的藝術創作。官場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柳永,使他的藝術天賦再詞的創造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時教坊樂工和歌技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求柳永為之填詞,然後才能傳世,得到聽眾的認同。柳永創造的新聲曲子詞,有很多是跟教坊樂工、歌妓合作的結果。然而出身世代奉儒家庭的柳永,無法完全超越當時士大夫的人生價值取向,他不可能以填詞為終生的職業,而必須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於是,他不得不離開京城到外地去宦遊公關(《雨霖鈴》就寫於此時),尋找其他的入仕做官的途徑。他曾漫遊過江南的蘇州、揚州、金陵和杭州等地,也到過四川的成都和湖南的九疑山,寫過一些干謁地方長官的詞作,著名的《望海潮》(東南形勝)就是歌頌和投獻杭州知州的詞作,希望能得到地方長官的援引幫助。到了中年,憔悴不堪的柳永在仕途上仍然毫無進展,內心十分失望。只好又回到了汴京應試,終於在仁宗景佑元年考中進士。雖然及第已老,但畢竟實現了平生夢寐以求的願望,所以仍然十分開心。登進士第後,柳永被安排到浙江的睦州(今建德市)做團練使推官,到任一個多月,就顯示出他的幹練與勤政,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並被破格向朝廷舉薦。由於朝中有人作梗,最終沒有得到升遷。幾年後,轉任昌國縣(今舟山市)曉峯鹽場的鹽監。在曉峯鹽廠,他目睹了鹽民的苦難生活,寫下了《煮鹽歌》,對鹽民的不幸表現出深切的同情。曾幾何時在綺羅叢中、笙歌筵上流連的柳永,於今也這樣深切地關心民瘼,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宋代知識分子政治正直的精神境界。柳永一生仕途坎坷,進士及第後一直沉淪下僚。本質上是才子詞人的柳永,在詞壇上可以盡逞才華,出盡風頭,但在**險惡的官場上總是連遭跟頭,而且常常是為寫詞所累。仁宗皇佑年間,柳永因寫歌頌祥瑞的《醉蓬萊?詞無意得罪皇上,不得改官進用。迫不得已之時,柳永總結多次失利的教訓,常常是由於填詞給當權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於是將本名三變改名為永,試圖將以歌詞著稱的柳三變與他本人“隔離”。這一招果然有效,不久他被磨勘轉為京官,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後人常稱他為“柳屯田”。節選自王兆鵬、姚蓉《柳永詞》二、走進文本1、劉勰的《文心雕龍·知音》曰:綴文者(寫作者,詩人)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詩人的寫作是把內心的感情化為語言,閲讀者就是通過閲讀、咀嚼語言再經過自己的想象去感知、體驗、鑑賞詩人的感情。進而綴文者與觀文者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我們閲讀詩詞時要讀,並且邊讀邊想象,在讀中領會到作者所營造的氛圍、意境,瞭解作者的感情。請大家大聲朗讀這首詞三遍。2、下列兩則譯文都出自專家之手,請仔細比照原詞(字句、細節等),然後説説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譯文一:深秋的知了聲一陣一陣,叫得特別的急促而又淒涼。正當夜幕降臨,咱們在長亭送別,忽然一陣無情的暴雨,此時剛剛才停歇。在京郊帳中的餞別宴上,有種説不出的愁苦湧上心頭,酒至脣邊,也無心緒喝乾。正當咱們戀戀不捨的時候,船工便來聲聲地催促。我倆緊緊地含淚擁抱着,一會兒手拉着手,眼望着眼,竟然説不出半句話來,全都哽咽在喉嚨。想到這次要去遙遠的江南,無人陪伴,獨自一人,而那裏又是水闊天長,茫茫無邊。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多情的人,就為那離別而悲傷。更何況在這深秋冷清清的夜晚,特別令人難受。今天夜裏,酒醒過來時又該在何處?恐怕只是那,楊柳依依的沙岸邊,幾縷晨風淒厲,一彎殘月空照。這次分別將年復一年,縱然是遇到了良辰美景,我也無心去觀賞,天哪!即使產生了千般情趣和萬種風流,又該向誰人去訴説?譯文二:晚秋,枝頭寒蟬悽切悲鳴。長亭,陣雨之後倍覺朦朧。都城門外,幾杯送行的酒;汴河裏頭,梢公催着啟程。拉着手兒,四行淚水相對;想道聲別,喉間有物作哽。千里煙波,哪裏是你歸宿?暮藹沉沉,南國何處月明?自古,離別時分方見情種,何況,仲秋時節萬木凋零。昏沉沉,船到何地我酒醒?楊柳岸,殘月一縷拂曉風。此一別,一年歲月匆匆過。好風景,誰來會意誰領情。縱然是,千種風韻萬般俏,沒有你,天下何人能心傾。3、權威解讀1、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餘,渾厚綿密,兼而有之。宋於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起三句,點明時、地、景物,蓋寫未別之情景,已悽然欲絕。長亭已晚,雨歇欲去,此際不聽蟬鳴,已覺心碎,況蟬鳴悽切乎。“都門”兩句,寫餞別時之心情極委婉。欲飲無緒,欲留不能。“執手”兩句,寫臨別時之情事,更是傳神之筆。“念去去”兩句,推想別後所歷之境。以上文字,皆鬱結蟠屈,至此乃凌空飛舞。馮夢華所謂“曲處能直,密處能疏”也。換頭,重筆另開,歎從來離別之可哀。“更那堪”句,推進一層。言己之當秋而悲,更甚於常情。“今宵”兩句,逆入,推想酒醒後所歷之境。惝恍迷離,麗絕悽絕。“此去”兩句,更推想別後經年之寥寥。“便縱有”兩句,仍從此深入,歎相期之願難諧,縱有風情,亦無人可説,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唐宋詞簡釋》這是詞學泰斗唐圭璋對此詞的解讀,請將他對這首詞的總評部分寫到詞牌的旁邊,把句評寫到相關句子的旁邊。並思考他為什麼這麼評?力爭對之有所體會。2.據俞文豹《吹劍續錄》記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其中提到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正是柳永《雨霖鈴》詞中的名作。此詞代表了柳永詞最高的藝術成就,佳處並非僅此一句。此詞旨在抒寫離情。上片寫作者與戀人臨別時難捨難分的場景。首三句寫離別時的景物,不僅點明瞭時令和地點,並通過“寒蟬”這一意象,描繪出秋天的蕭瑟與淒涼,形象地渲染了作者離別時的悽楚心境。“都門帳飲無緒更是直接抒寫詞人面對送別的美酒佳餚,食慾全無的情形。“留戀處、蘭舟催發”寫出了此人戀戀不捨的主觀情感與催促開船的客觀形勢之間尖鋭的衝突,下文“執手想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的離愁別恨才因此而更加觸目驚心。寫到“凝噎”,離別之痛已經無以復加。在情感的最高潮處,作者筆鋒一轉,寫“千里煙波”、沉沉暮靄,由抒情到寫景,由實寫送別場景到虛擬別後情景,借景抒情,不僅形象地展示了他那深廣如煙波、濃密如暮靄的離愁,同時也通過壯闊的景物描寫使得詞境頓開。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領起,告訴人們離別之傷痛,自古以來就是所有所有有情人的不幸,把個人遭遇昇華為普遍的人生哲理。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談到:“詞有點,有染” 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這幾句詞,正是成功運用了點染之法,描繪了一幅曉風拂岸柳、殘月掛梢頭的清麗畫面,以其悽清、幽婉、寂寥、殘缺的意境,襯托出作者綿邈的離情,冷落的客情。“此去經年”四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今後的歲月裏,任怎樣的美景也打動不了自己,因為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享,仍以離愁收束全詞。此詞疏密有致,虛實相生,情、情、景、理交融一體,可謂字字珠璣,極具動人的藝術魅力。——《柳永詞》這是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兆鵬(唐圭璋關門弟子)對此詞的解讀,看看他與他老師的解讀有哪些相同之處?並結合這兩則解讀,理出這首詞的結構和思路。一、         相關拓展1.     閲讀下面這首詞,思考下列問題。滿庭芳宋·秦觀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註釋】①山抹微雲:山被塗上一層淡淡的雲彩。②天粘衰草:天和長到遠處的枯草似乎連接着。粘,連接。以上二句景色的描寫,説明天正在漸漸地暗淡下來。③畫角:號角。④譙門:城門上望遠的樓。⑤徵棹(zhào):棹,搖船的用具。這裏用棹來指代船。徵棹,指遠行的船。⑥引:舉。⑦尊:即“樽”,酒器。⑧蓬萊舊事:蓬萊,指蓬萊閣,舊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龍山下。秦觀曾客遊會稽,寓居於此,在酒席上和一個歌妓結識,併產生了感情。舊事,指男女愛情的往事。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⑨煙靄:指雲霧。⑩寒鴉數點:楊廣詩:“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此用其語。【譯文】遠山繚繞着淡淡的雲,一片枯草接連着遠天,一望無垠。號角聲嗚咽響過,漸漸消逝在城頭譙門。即將遠航的船舫啊,請快停一停,等一等,讓我和情人碰碰酒杯,把這離別的苦酒對飲。彷彿多少蓬萊仙境的往事,給我倆帶來無限的欣慰。回想起來好難受喲,好像僅留下一片紛亂的煙雲。在那黯淡的夕陽下面,只有點點歸鴉在翻飛,遠處曲曲彎彎的流水,環繞着這孤寂的山村。 我心神恍惚,情緒不寧。當此忽然分別的時辰,讓我悄悄地解下香囊,作為咱們臨別的贈品;你把那同心羅帶拿出來,表示咱們無可奈何的離分。親愛的人兒喲!在那些舞女歌妓們的心中,難道我將留下薄情的名聲?今宵一別,何時再見,你那雲雀般美麗的倩影。傷心喲,流淚喲!這生離死別的悲情,衣襟上空染斑斑淚痕。回頭再看一看吧,不見城中的伊人。那高高的城樓已經遠去,消失在燈火閃爍的黃昏。【問題設計】1.這首詞是另一位婉約派大師秦觀的代表作,在內容和寫法上與《雨霖鈴》有很多的相同點。你能找到幾處嗎?2.你更喜歡哪首詞?為什麼

柳永《雨霖鈴》優質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分析意象,理解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2、學習虛實結合的手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意象,理解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虛實結合的手法。

【考情分析】

1、考綱要求: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考試題型:五選二的選擇題、主觀題

3、分值:11分

【課前學習案】

1、作者回顧: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柳永是的代表詞人。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有詞集《》。

2、基礎知識

(1)字音。

雨霖鈴()驟雨()凝噎()嗚咽()

暮靄()和藹()今宵()雲霄()

(2)解釋下列詞語。

悽切:

無緒:

經年:

風情:

【課上學習案】

1、預習檢查:

小組交流完成的所有內容,並用紅筆在學案上進行補充。

(小組交流1分鐘,展示1分鐘)

2、知識講解:

(1)整體感知全詩

①一讀詩歌,注意字音和停頓。(讀詩歌1分鐘)

②二讀詩歌,理解詩歌大意。(聽錄音1分鐘,讀詩歌和理解詩意3分鐘,展示3分鐘)

③三讀詩歌,概括詞的上下片內容。(讀詩1分鐘,獨立完成1分鐘,展示1分鐘)

(2)品讀探究

①詞的上片分別描寫了哪些景物和場景?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獨立完成3分鐘,小組探討4分鐘,展示結果5分鐘)

②結合虛實的定義,説説上片哪些詩句運用了實寫,哪些詩句虛寫?有何作用?

(獨立完成2分鐘,小組探討2分鐘,展示結果3分鐘)

3、知識應用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3分鐘)

琅琊溪【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此詩作於被貶滁州期間。槎,簡易木橋。

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句進行賞析。

4、知識拓展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題目。(4分鐘)

少年遊

柳永

參差煙樹霸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①。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②。

【注】①蘅皋:長滿杜蘅(香草名)的水邊陸地。②蘭橈(ráo):指划船的槳,這裏代指船。

結合本詞內容具體賞析“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三句。

5、課堂小結(1分鐘)

(1)梳理知識體系:

詩歌表達技巧: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樂景寫哀情等)

②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象徵、烘托、比興、虛實結合

(2)重點、難點回顧

1、分析意象,理解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2、學習虛實結合的手法。

(3)方法歸納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表達技巧的答題方法:

①設題方式:

A、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B、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表現手法)。

C、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D、詩(詞)的中間兩聯(上片或下片)寫景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

②答題思路:

第一步:點手法(準確指出詩句用了什麼手法)

第二步:釋運用(結合具體詩句,闡釋詩句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第三步:評作用(具有什麼樣的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6、達標測驗

(1)下列字音、字形全正確的一項是()

A、驟雨(jù)暮靄(ǎi)和藹可親

B、都門(dū)凝噎(yī)因噎廢食

C、良晨(chén)美景今宵(xiāo)直衝霄漢

D、寒蟬(chán)悽切(qī)捷報頻傳

(2)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起首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離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B、“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一句是虛實結合,刻畫出人物的動作,表達出難分難捨的心情。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的意思是説傷離情別,自古皆然,更何況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由個別到一般,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為虛寫,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酒醒夢迴。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樹梢。不言離別之痛,而痛在其中。

E、“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作者用一“念”字寫出離別時行人消逝在煙霧瀰漫的江面上,暮靄低沉,楚地天空遼闊無邊,令人不勝傷感。

(3)名句默寫

(1)對長亭晚。

(2)都門帳飲無緒。

(3)念去去。

《雨霖鈴》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重 難 點 分析情與景交融所表現的意境

課  型 新 授 教學方法 引導分析 課時 1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一 課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別》營造離別感傷的氛圍。導入  :長亭送別,執手相看,西口走送,揮手回眸,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在演繹着悲歡與離合。而當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別離詩,感受別離詩的千種風情,也就是柳永的《雨霖鈴》。 聽

二 檢查預習柳永是怎樣的一個人(從詞派、詞風、生平際遇回答) 回答

三 出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四 聽錄音(注意體會感情、把握語調、語速)學生朗讀 聽錄音、個別讀、散讀、齊讀

五 分析鑑賞(從景情入手)1、上闕中描寫環境的句子有哪些?這是怎樣的一種環境?a“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b、“煙波、暮靄”a、句點明瞭離別的什麼?(注意體會“寒”“長亭”“初歇”)明確:寒蟬的“寒”點明時令,天氣漸寒,深秋時節的蟬,預感生命不長,發出悽清苦切的叫聲,給人淒涼、悽楚之感,“對長亭晚”更為具體地點明時間已是傍晚,“驟語初歇”更增加了寒意。   這一句從寫景中自然帶出戀人分別的時間、地點,並營造了離別前的淒涼氛圍。分析b句:領起這句的第一個字是什麼?何意?是何處之景?“暮靄”為何“沉沉”給人一種什麼感覺?明確:江面上,輕煙籠罩,浩淼空曠,傍晚的雲氣重重地下壓,所以是沉沉的暮靄。給人一種壓抑、鬱悶的感覺。還沒有離別,便想象行程遙遠,空曠廣漠中充滿着漂泊無依的愁緒。轉引過渡:在a句所營造的淒涼環境之下,離人又是怎樣的情狀。 找出具體語句,在老師引導下分析

2、上闕寫離人情緒、情態的句子是哪些?分析這份離情?a、帳飲無緒  b、執手 淚眼 無語 凝噎引導:為何無緒?這一句話中隱含幾中矛盾?矛盾中體現了什麼?

雨霖鈴教案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明確:無比纏綿、無比依戀之際,天色已晚,雨剛停,無情的船伕催促上船。無心緒飲,卻不能不飲,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將愁緒和酒一併飲下。本句在矛盾衝突中寫出難捨難分之情。分析b句:為何凝噎?真的是無話可説嗎?想説什麼?明確:船伕催發, 不得不發,“執手”告別,手握着手,緊緊不放,淚眼望着淚眼,此時憶昔日歡聚,想他日離分,無語中又有多少叮嚀囑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傷心淚流,千言萬語,塞滿了喉嚨擠滿了牙縫,情如潮湧,不知從何處説起。“執手……凝噎”是情態的細緻刻畫,應屬於特寫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捨難分的離別場面。而達到的藝術效果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過渡:這是在淒涼、悽楚的氛圍之下,所展現的離人離別時刻的動人場面。為了把別後之愁更甚於離別之時的情形表現出來,離人的未來又將處於怎樣的情景之中呢?我們看下闕。 在文中找出“留戀和催發”説出想象之詞

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和上闕哪些語句相應?本句的作用是什麼?引導:重點看“傷離別”和“冷落清秋節”明確:“傷離別”總括上闕“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的情。     “冷落清秋節”與上闕“寒蟬悽切”、“驟雨初歇”相呼應本句既承上又啟下,為了把別後之愁更甚於離別之時的情形表現出來,離人所設想的“今宵”和“此去經年”將面對怎樣的情景。 在文中找到具體詞語

4、“今宵”和“此去經年”離人處於怎樣的景與情之中?a、楊柳岸 曉風 殘月 良辰好景b、千種風情引導:從楊柳 月的隱含意義去分析,用想象去豐富意境。明確: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來,楊柳和離別似乎已經具有了必然的聯繫。“酒醒”後偏偏停在楊柳依依的岸邊,難免使離人想到淚流滿面、依依不捨的離別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傷痛。“曉風”乃秋天拂曉之風,比傍晚之風更涼,“酒醒”偏遇涼風吹,真叫人涼上加涼心更涼,“曉風”無情地吹皺了離人淒冷的心湖。“殘月”離人都希望去時有日,歸時有期,月圓之時想必也是團圓之時。斷不料“酒醒”之後,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彎“破鏡”般的“殘月”,使“重圓”的希望化為泡影。本句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分明是這樣一幅畫面:倚着船舷的離人撫摸着岸邊飄拂的垂柳,遙看掛在天邊的一彎殘月,習習涼風陣陣襲來,想起與戀人“無語凝噎”的離別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腸寸斷!真是天亦涼人人更涼,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沒能實現,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難確定是重在寫景還是重在抒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傳頌為千古絕唱,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分析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b、“良辰好景”為何是“虛設”?“千種風情”怎麼會無處傾訴呢?明確:離開了心愛的人,自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這“良辰好景”不是等於虛設嗎?其實,不只是虛設,每遇“良辰好景”反而會引起對情人的思念,勾起無限的傷情。兩情分離,歡情難再,知音難覓,淒涼倍至。因此,“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小結:這是下闕離人設想的“今宵”和 “經年”所處的景與情,是想象之境,是離愁的進一步拓展。 回答

六 總結(整體回顧,強調情與景的關係):詞的上闕在淒涼環境的襯托之下,寫離別時難捨難分的情狀。下闕設想遠別後的思念和久別後的悽清。全詞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處處以景物襯托離情,情景分合,景為情設,而“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相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七 背誦這首詞

板書設計 寒蟬悽切長亭晚      景驟雨初歇                  寫作方法                  實帳飲無緒執手淚眼    情           1、情景交融無語凝噎                 2、虛實相濟煙波暮靄    景曉風殘月          虛良辰好景    合千種風情

《雨霖鈴》教案 篇九

一、設計意圖:

是一篇情真意摯的美文,對這首詞的教學應做到以下三點:

1、讀 通過聽錄音,把詞中的意境和神韻先聲奪人地渲染給學生,然後通過學生的誦讀,逐漸品味詞中獨特的意境美。

2、賞 賞析這首詞畫意美應作為教學切入點,同時也是課堂教學重點,賞析擬分三層。

①意境賞析——柳詞畫意美;

②語言賞析——柳詞語俗;

③風格賞析——柳詞婉約。

3、背 當堂檢查。

二、設計實施:

1、導入  新課:

2、明示學習目標:(投影)

3、簡介作者:(投影)

4、聽錄音:

①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用七個字概括)

②分別劃出寫景和寫情的句子。

5、學生誦讀(個別讀、齊讀)。

6、意境賞析:

△長亭 蘭舟 江水 寒蟬 (實景)

△楊柳岸曉風殘月

暮靄沉沉楚天闊     虛景

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7、語言賞析。

①寫景 ②寫人 ③寫情

8、風格賞析。

比較婉約派與豪放派詞的不同,看出婉約派詞的特點。

9、學生誦讀背誦。

10、課堂檢查。

11、課堂小結。

12、佈置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