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二、教學目標

1、分式要求學生學會分式的四則運算,分式四則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2、反比例函數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性質,並利用其性質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變量與常量的辯證關係,進一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

3、勾股定理:會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4、四邊形是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瞭解平行四邊形與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以及中心對稱。

5、數據描述要掌握好方差及其求法。

三、情況分析:

在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整個班級已經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了,對優生來説,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也較為清楚,對後進生來説,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績較差,相對正規教學來説,學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題訓練,推理的思考方法與寫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對幾何有畏難情緒,相關知識學得不很透徹。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強,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應在合適的時候補充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素質;在學習態度上,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能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少數個學生對數學處於一種放棄的心態,課堂作業,大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督促才能完成,這也成為老師的重點牽掛對象,課堂家庭作業,學生完成的質量要打折扣;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不理想,預習的習慣,進行總結的習慣,自習課專心致至學習的習慣,主動糾正(考試、作業後)錯誤的習慣,比較多的學生不具有,需要教師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説: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是本期教學中重點予以關注的。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二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一方面,認真學習教師職業的道德規範、,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努力提高業務能力。通過學習,轉變了以前的工作觀、學生觀,使我對新課改理念有了一個全面的、深入的理解,為本人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打好了基礎。

二、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工作紀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模範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會。另一方面,本人能夠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心愛護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強化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學期,本人能夠強化教學常規各環節:在課前深入鑽研、細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本學期本人共製作多媒體課件30個),備寫每一篇教案;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課堂40分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後,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後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後輔導工作;在自習課上,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後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瞭解學情,以便對症下藥,調整教學策略。認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一學期來,本人共聽課32節,完成了學校規定的聽課任務。

四、加強研討,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學年,本人蔘加省級教研課題“開放性問題學習的研究”的子課題及縣級課題開放性教學課型的研究的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積極撰寫課題實施方案,撰寫個案、教學心得體會,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論文,為課題研究工作積累了資料,並積極在教學中進行實踐。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積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在推廣目標教學法、讀書指導法等先進教法的同時,大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五、正視自我,明確今後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試,我所帶班成績相對其它平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認真進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不夠,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對知識點的檢查落實不到位;

3、對差生的説服教育缺乏力度,雖然也抓了差生,但沒有時時抓在手上。

4、教學中投入不夠,沒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學生。

人教版八年級上數學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

2、理解並掌握菱形的定義及性質1、2;會用這些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會計算菱形的面積。

3、通過運用菱形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4、根據平行四邊形與矩形、菱形的從屬關係,通過畫圖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菱形的性質1、2.

2、教學難點:

菱形的性質及菱形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課堂引入

1、(複習)什麼叫做平行四邊形?什麼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邊形,請看演示:(可將事先按如圖做成的一組對邊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邊相等,從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強調】 菱形(1)是平行四邊形;(2)一組鄰邊相等。

讓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見到過的菱形的例子。

四、例習題分析

例1(補充)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點,DF交AC於E.

求證:∠AFD=∠CBE.

證明:∵四邊形ABCD是菱形,

∴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 ∠AFD=∠CBE.

例2(教材P108例2)略

五、隨堂練習

1、若菱形的邊長等於一條對角線的長,則它的一組鄰角的度數分別為。

2、已知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分別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長和麪積。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長為20cm,且相鄰兩內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對角線的長和麪積。

4、已知:如圖,菱形ABCD中,E、F分別是CB、CD上的點,且BE=DF.求證:∠AEF=∠AFE.

六、課後練習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長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圖,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13cm的菱形,其中對角線BD長10cm,求(1)對角線AC的長度;(2)菱形ABCD的面積。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領會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方法,發展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過程,感受逆向思維的意義,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良好的推理能力,體會“化歸”與“換元”的思想方法,形成靈活的應用能力。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並學會應用。

2.難點:靈活地應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3.關鍵:應用“化歸”、“換元”的思想方法,把問題進行形式上的轉化,達到能應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學方法

採用“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教師適當指導下完成本節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知

【問題牽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識遷移】

2.計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兩道題,並運用數學“互逆”的思想,尋找因式分解的規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學生活動】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

(1)m2-8mn+16n2=(m-4n)2;

(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

(4)a2-2ab+b2=(a-b)2.

【歸納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二、範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a2b+12ab2-9b3;

(2)8a-4a2-4;

(3)(x+y)2-14(x+y)+49;(4)+n4.

【例2】如果x2+axy+16y2是完全平方,求a的值。

【思路點撥】根據完全平方式的定義,解此題時應分兩種情況,即兩數和的平方或者兩數差的平方,由此相應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a3.

三、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70練習第1、2題。

【探研時空】

1.已知x+y=7,xy=10,求下列各式的`值。

(1)x2+y2;(2)(x-y)2

2.已知x+=-3,求x4+的值。

四、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於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因此把整式乘法公式反過來寫,就得到多項式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的有以下三個:

a2-b2=(a+b)(a-b);

a2±ab+b2=(a±b)2.

在運用公式因式分解時,要注意:

(1)每個公式的形式與特點,通過對多項式的項數、次數等的總體分析來確定,是否可以用公式分解以及用哪個公式分解,通常是,當多項式是二項式時,考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當多項式是三項時,應考慮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在有些情況下,多項式不一定能直接用公式,需要進行適當的組合、變形、代換後,再使用公式法分解;(3)當多項式各項有公因式時,應該首先考慮提公因式,然後再運用公式分解。

五、佈置作業,專題突破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變量、常量.

2.學會用含一個變量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變量.

教學重點

1.認識變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變量間關係.

教學難點

用含有一個變量的式子表示另一個變量.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情景問題:一輛汽車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里程為s千米.行駛時間為t小時.

1.請同學們根據題意填寫下表:

t/時 1 2 3 4 5

s/千米

2.在以上這個過程中,變化的量是________.變變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試用含t的式子表示s.

Ⅱ.導入新課

首先讓學生思考上面的幾個問題,可以互相討論一下,然後回答.

從題意中可以知道汽車是勻速行駛,那麼它1小時行駛60千米,2小時行駛2×60千米,即120千米,3小時行駛3×60千米,即180千米,4小時行駛4×60千米,即240千米,5小時行駛5×60千米,即300千米……因此行駛里程s千米與時間t小時之間有關係:s=60t.其中里程s與時間t是變化的量,速度60千米/小時是不變的量.

這種問題反映了勻速行駛的汽車所行駛的里程隨行駛時間的變化過程.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好多類似的問題,都是反映不同事物的變化過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種規律變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種規律變化的,如上例中的時間t、里程s,有些量的。數值是始終不變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時.

[活動一]

1.每張電影票售價為10元,如果早場售出票150張,日場售出205張,晚場售出310張.三場電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設一場電影售票x張,票房收入y元.怎樣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彈簧的下端懸掛重物,改變並記錄重物的質量,觀察並記錄彈簧長度的變化,探索它們的變化規律.如果彈簧原長10cm,每1kg重物使彈簧伸長0.5cm,怎樣用含有重物質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後的彈簧長度?

引導學生通過合理、正確的思維方法探索出變化規律.

結論:

1.早場電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

日場電影票房收入:205×10=20xx(元)

晚場電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

關係式:y=10x

2.掛1kg重物時彈簧長度: 1×0.5+10=10.5(cm)

掛2kg重物時彈簧長度:2×0.5+10=11(cm)

掛3kg重物時彈簧長度:3×0.5+10=11.5(cm)

關係式:L=0.5m+10

通過上述活動,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想尋求事物變化過程的規律,首先需確定在這個過程中哪些量是變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變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我們稱數值發生變化的量為變量(variable),那麼數值始終不變的量稱之為常量(constant).如上述兩個過程中,售出票數x、票房收入y;重物質量m,彈簧長度L都是變量.而票價10元,彈簧原長10cm……都是常量.

[活動二]

1.要畫一個面積為10cm2的圓,圓的半徑應取多少?圓的面積為20cm2呢?怎樣用含有圓面積S的式子表示圓半徑r?

2.用10m長的繩子圍成矩形,試改變矩形長度.觀察矩形的面積怎樣變化.記錄不同的矩形的長度值,計算相應的矩形面積的值,探索它們的變化規律:設矩形的長度為xcm,面積為Scm2.怎樣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S?

結論:

1.要求已知面積的圓的半徑,可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經過變形求出S= r2r=

面積為10cm2的圓半徑r= ≈1.78(cm)

面積為20cm2的圓半徑r= ≈2.52(cm)

關係式:r=

2.因矩形兩組對邊相等,所以它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應是周長10cm的一半,即5cm.

若長為1cm,則寬為5-1=4(cm)

據矩形面積公式:S=1×4=4(cm2)

若長為2cm,則寬為5-2=3(cm)

面積S=2×(5-2)=6(cm2)

… …

若長為xcm,則寬為5-x(cm)

面積S=x?(5-x)=5x-x2(cm2)

從以上兩個題中可以看出,在探索變量間變化規律時,可利用以前學過的一些有關知識公式進行分析尋找,以便儘快找出之間關係,確定關係式.

Ⅲ.隨堂練習

1.購買一些鉛筆,單價0.2元/支,總價y元隨鉛筆支數x變化,指出其中的常量與變量,並寫出關係式.

2.一個三角形的底邊長5cm,高h可以任意伸縮.寫出面積S隨h變化關係式,並指出其中常量與變量.

解:1.買1支鉛筆價值1×0.2=0.2(元)

買2支鉛筆價值2×0.2=0.4(元)

……

買x支鉛筆價值x×0.2=0.2x(元)

所以y=0.2x

其中單價0.2元/支是常量,總價y元與支數x是變量.

2.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可知:

當高h為1cm時,面積S= ×5×1=2.5cm2

當高h為2cm時,面積S= ×5×2=5cm2

… …

當高為hcm,面積S= ×5×h=2.5hcm2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六

一、制定計劃的目的

為使學生學好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具備當代社會中每一位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社會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特制定本學科教學計劃。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數學教材內容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二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實數》,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認識》,第五章《平面直角座標系》,第六章《一次函數》,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第一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的主要內容是研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及其應用。其重點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第二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內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應用。其中勾股定理的應用是本章教學的重點。

第三章《實數》主要內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實數的概念和運算。本章的內容雖然不多,但在國中數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學重點是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學難點是算術平方根和實數兩個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認識》主要內容是通過可能性的大小認識概率,並進行簡單的概率計算。概率計算是本章教學的重點。

第五章《平面直角座標系》主要講述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的確定,會找出一些點的座標。

第六章《一次函數》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函數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數的圖像和表達式,學會用一次函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其中一次函數的圖像的表達式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要求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用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一些實際的問題。

三。 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3)班共有學生44人,從上學期期未統計成績分析,及格人數為 人,優秀人數為 人,這個班的學生中成績特別差的比較多,成績提高的難度較大。從上學期期末統測成績來看,成績是 分,差的 分,這些同學在同一個班裏,好的同學要求老師講得精深一點,差的要求講淺顯一點,一個班沒有相對較集中的分數段,從幾分到 多分每個分數段的人數都差不多,這就給教學帶來不利因素。

四、。教學目標

第一章 生活中的軸對稱 1.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摺疊剪紙圖形欣賞與設計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2.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認識軸對稱,探索它的基本性質,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的性質。3探索並瞭解基本圖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4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軸對稱後的圖形;探索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係,並能指出對稱軸。5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能利用軸對稱進行一些圖案設計,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豐富的文化價值。

第二章 勾股定理 1經歷探索勾股定理及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條件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2掌握勾股定理,瞭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掌握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條件,並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4通過實例瞭解勾股定理的歷史和應用,體會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第三章 實數 1讓學生經歷數系擴張探求實數性質及其運算規律的過程;從事藉助計算器探索數學規律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並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掌握估算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3瞭解平方根立方根實數及其相關概念;會用根號表示並會求數的平方根立方根;能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運算。4能運用實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章 概率的初步認識 1經歷“猜測——驗證並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活動過程。2瞭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瞭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瞭解概率的意義,體會概率是描述不確定現象的數學模型,發展隨機觀念。3能對兩類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行簡單的計算,並能設計符合要求的簡單概率模型。4進一步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發展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第五章平面直角座標系 1從事對現實世界中確定位置的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抽象和概括活動,經歷探索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形狀變化之間關係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2認識並能畫出平面直角座標系;在給定的直角座標系中,會根據座標描出點的位置,由點的位置寫出它的座標。3能在方格紙上建立適當的直角座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4在同一直角座標系中,感受圖形變化後點的座標的變化合格點座標變化後圖形的變化。

第六章 一次函數 1經歷函數一次函數等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經歷一次函數的圖像及其性質的探索過程,在合作與交流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2經歷利用一次函數及其圖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經歷函數圖像信息的識別與應用過程,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3初步理解函數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數及其圖像的有關性質;初步體會方程和函數的關係。4能根據所給信息確定一次函數表達式;會做一次函數圖象,並利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1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過程,體會方程的模型思想,發展學生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2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有關概念,會解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檢驗解的合理性。3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圖像解法,初步體會方程與函數的關係。4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從而初步理解化未知為已知和化複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篇七

《矩形》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別條件。

2.提高對矩形的性質和判別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探索矩形的有關性質和判別條件的過程,在直觀操作活動和簡單的説理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觀探索習慣,逐步掌握説理的基本方法。

2.知道解決矩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滲透轉化歸思想。

情感與態度目標:

1.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加深對矩形的的認識,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2.通過對矩形的探索學習,體會它的內在美和應用美。

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和常用判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矩形的性質和常用判別方法的綜合應用。

教學方法:分析啟發法

教具準備:像框,平行四邊形框架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演示平行四邊形活動框架,引入課題。

二、講授新課:

1、歸納矩形的定義:

問題:從上面的演示過程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具備什麼條件時,就成了矩形?(學生思考、回答。)

結論:有一個內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探究矩形的性質:

(1)問題:像框除了“有一個內角是直角”外,還具有哪些一般平行四邊形不具備的性質?(學生思考、回答。)

結論: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探索矩形對角線的性質:

讓學生進行如下操作後,思考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在一個平行四邊形活動框架上,用兩根橡皮筋分別套在相對的兩個頂點上,拉動一對不相鄰的頂點,改變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①隨着∠α的變化,兩條對角線的長度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②當∠α是鋭角時,兩條對角線的長度有什麼關係?當∠α是鈍角時呢?

③當∠α是直角時,平行四邊形變成矩形,此時兩條對角線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學生操作,思考、交流、歸納。)

結論:矩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3)議一議:(展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解決)

①矩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它有幾條對稱軸?如果不是,簡述你的理由。

②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長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關性質解釋這結論嗎?

(4)歸納矩形的性質:(引導學生歸納,並體會矩形的“對稱美”)

矩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是軸對稱圖形。

例解:(性質的運用,滲透矩形對角線的“化歸”功能)

如圖,在矩形ABCD中,兩條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AB=OA=4

釐米,求BD與AD的長。

(引導學生分析、解答)

探索矩形的判別條件:(由修理桌子引出)

(5)想一想:(學生討論、交流、共同學習)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怎樣的四邊形?為什麼?

結論: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理由可由師生共同分析,然後用幻燈片展示完整過程。)

(6)歸納矩形的判別方法:(引導學生歸納)

有一個內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三、課堂練習:(出示P98隨堂練習題,學生思考、解答。)

四、新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生共同從知識與思想方法兩方面小結。)

五、作業設計:P99習題4.6第1、2、3題。

板書設計:

1、矩形

矩形的定義:

矩形的性質:

前面知識的小系統圖示:

2、矩形的判別條件:

例1

課後反思:在平行四邊形及菱形的教學後。學生已經學會自主探索的方法,自己動手猜想驗證一些矩形的特殊性質。一些相關矩形的計算也學會應用轉化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來解決。總的看來這節課學生掌握的還不錯。當然合情推理的能力要慢慢的熟練。不可能一下就掌握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