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10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10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過程:

(一)聯繫比較、建立表象

(1)觀察、聯想:

師: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師拿出一個用紅布蒙着的圓柱筆筒,揭開布)這是長方體嗎?它是什麼?(板書:圓柱),今天,老師準備把它作為一件禮物,送給大家。(教師再出示幾個圓柱模型)

(2)聯繫、想象:學生議論,説一説,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柱形的?我們教室裏哪些東西是圓柱形的?

(3)想一想、畫一畫。

①.讓學生閉起眼睛,想象圓柱的形狀是怎樣?

②.把想到的圓柱形狀用簡圖畫在練習本上;

③教師電腦顯示:水杯、水壺、鐵罐實物圖並逐步抽象為立體圖。(貼出立體圖)

(二)導探結合、形成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剛才,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這説明在生活和生產中離不開圓柱形的物體。我們應該進一步地認識它!(板書:認識)

(1)請學生説一説,你想認識圓柱的什麼?(生:我想知道圓柱由哪幾部分組成,圓柱有什麼特徵……)

(2)操作感知——認識各部分名稱。

①看看、摸摸,同桌討論:圓柱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怎麼樣?

②初步發現:(學生回答)圓柱體有三個面,其中有兩個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叫做圓柱的底面;還有一個面是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師在立體圖上標明名稱,學生閉起眼睛摸手中的圓柱,並説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③猜一猜,做一做。

哪兩個面是一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觀察、議論,並説出自己的做法:a.可以剪出來比較;b.量半徑、量直徑;c.量周長;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紙上沿着它的周邊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換過來比較。

④教師小結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方法(板書:觀察、猜想、操作、發現。)

2、認識圓柱的高

(1)指着圖中高、低兩個圓柱問:哪個圓柱比較高,哪個比較低,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圓柱的高低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

(2)怎樣測量圓柱的高。

①引導學生觀察圓柱的縱切模型,(師出示圓柱縱切模型圖)感知兩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

②媒體演示:圓柱的高可以在圓柱的側面上來表示。(師在立體圖上表示出高,學生在自己的圓柱上畫高。)

(3)學生討論發現:①圓柱可以有無數個縱切面,每個縱切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長方形對邊平行,説明(圓柱縱切面可以有無數條高,長度都相等。②側面上可以作無數條高;③在兩底面之間只要量出垂直於底面的線段的長度都是圓柱體的高)(師板書:有無數條高,長度都相等)

3、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徵

(1)師:圓柱的兩個底面都與側面相交,觀察一下,兩個底面與側面相交的線是底面的什麼?(底面周長)

(2)側面是一個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再展開,你能想象出側面會變成一個什麼圖形嗎?(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學生動手操作)

(3)討論這個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發現: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

(4)畫一畫、議一議:展開圖可以是一個其它圖形嗎?如果不沿着高展開,側面剪開可能是什麼形狀?

(三)教學小結

圓柱體有什麼特徵、側面呢?這些知識你是怎麼學會的?

(四)、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1、學生獨立完成:11頁做一做(課本)

2、學生獨立完成:15頁1-4題(課本)

3、用硬紙做一個底面半徑為2釐米,高5釐米的圓柱。

(五)、總結整理、深化新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0頁至12頁、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出示一個圓柱體,學生能列舉出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學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圓柱體實物,説出圓柱的特徵,並用圓柱體的特徵來判斷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3、學生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能歸納出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之間的關係。

4、學生能運用圓柱的特徵動手試做一個圓柱。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徵。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圓柱的縱切模型和相應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自帶貼有標籤紙的圓柱形物體或按照教科書第153頁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剪刀、線、尺。

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設計思路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課始我以新穎的故事創設情境,巧設疑問:10比9大嗎?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然後讓學生通過數、擺、撥、寫、比等實際操作活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彙報及評價比賽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認識10,首先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又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説一句話,最後抽象出10。這樣通過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內化三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後面的練習設計我力求做到有層次、有深度、有特色。通過“遊戲+智力”的練習,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學習任務分析

“10的認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此內容要掌握的知識是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

三、學習者分析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數字1--10,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也並不陌生。但是,由於我校地處農村和外來工的家庭,家長的素質不是很高,大多數孩子雖然上過學前教育,但是學習習慣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中,不是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讀數10;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2、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3、德育目標: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學重點和難點:全面掌握10的組成,體驗數學在身邊。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0——9的各種動物的頭飾;小棒。

六、板書設計

10的認識

10○9      9○10

10      10      10      10

/\   / \   /\   / \

9    l  8    2  7    3  6    4

10

/ \

5    5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多媒體課件 演示動畫故事引入: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最大,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後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説:“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麼一説,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説:“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説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師出示1和0兩個數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這個數字寶寶。課題板書:《10的認識》。

師:10和以前學的0---9的數字有什麼不同?

(二)自主探索,求異創新

1、課件出示主題圖。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圖,看這幅圖上畫了什麼?讓學生利用數數的經驗來上台現場數數,其他同學評價。學生爭先恐後。這時師適當點拔:“誰能有不同的數數方法?”請生數出圖上的小朋友、老師、鴿子的

個數。並告訴學生10個人、10只鴿子都可以用數字10表示。

2、師手拿一捆小棒,師擺一根生跟着數。老師共有多少根小棒?師把這10

根小棒紮成一捆,這一捆就是1個十,所以我們説10個1是十。

3、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很多與10有關的事物,都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師讓生找一找,身體上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數字10表示。(10個手指

10個腳趾)

4、用10説一句話(同桌互説,再彙報)。

5、教學數序

(1)“10”數字寶寶也想參加到數字隊裏去,它來到數字隊看,0~9這幾個數字寶寶已經按從小—〉大的`順序排好隊了,(出示尺子圖)10來了,它應該排在哪兒呢?

(2)請計數器來幫忙。師先拔8顆,再添一顆是幾顆?(使生能直觀感覺到9比8多1)9顆再添上一顆是幾顆?10顆再去掉一顆是幾顆?(使生感覺到10

比9多1)10應該排在哪兒?回到尺子圖,讓生猜猜9的後面是幾?

(3)請生分別按從小—〉大、從大—〉小的順序讀0~10這幾個數字。

6、比大小

聽到小朋友們都説10比9大,9可不服氣了,就把10單獨找來比大小。師板書10○9、9○10,10和9的大小關係可以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生齊讀式子。

7、教學10的組成。

在這裏師創設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首先創設故事情景:1號娃娃去旅遊,順便從家裏帶10瓶飲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它把飲料裝到袋子裏,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裏,1號娃娃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請你拿出10個你喜歡的學具代替10瓶飲料,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並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書上65頁根據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10      10      10      10

/ \   / \   / \   / \

9    l  8    2  7    3  6    4

10

/ \

5    5

為了鞏固10的組成師適當穿插了“兒歌手指操”具體內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8、寫10比賽

師設計寫10的比賽。師先讓學生觀察10的寫法,師在小方格里範寫然後請學生當小老師上台板演,學生在比賽中明白了10的書寫方法,提高了寫字興趣。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做書本練習九第1、2、3小題,第2題是火箭發射前倒數時數數的情景。

最後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動物頭飾説:“我是0,誰是我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師説:“對對對,老師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讓學生帶上可愛的頭飾找朋友,學生的興趣高昂,課堂教學也生動有趣,輕鬆愉快。

(四)總結評價:

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讓小朋友説一説這節課你們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麼本領?誰表現的最棒?

八、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故事,並根據教學設計方案的要求事先製作好主題圖內容的課件,提供教學之用,這既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又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打下基礎。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這樣,既比以往的用語言導入新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也更加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並充分凸現學習內容的特點。利用0—9各種動物的頭飾,開展遊戲學習,這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也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交互提供了平台。

九、教學設計後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在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地提出討論問題,並創設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情景,本着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而且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讀、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的第1~3題。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

老師請大家猜一猜。

a.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它是誰?

b.能與0做鄰居的又是誰?

c.在我們所學過的數字中誰最大?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驕傲了,它對1~8各數字説:“你們誰都沒我大,特別是你──0,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聽了可傷心啦。1走到0的身邊,和0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對付9。這時,9沒話可説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學生可能猜出許多不同的辦法,教師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聯合起來,站在一起組成“10”,10比9大。

[在這裏,教師創設了一個令人着迷的、非常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1和0用什麼辦法使9沒話可説?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新數“10”。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裏,學生的數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探究學習

關於數“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麼嗎?它排在數字的什麼位置?它可以怎麼分又怎麼合?它與我們生活有什麼聯繫?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數學知識,就可以做許多奇妙的事情。這節課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嗎?

[在這裏,教師把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轉換成問題,向同學們提出來,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會。體現教師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1、學習10的含義及10以內數的順序。

a.做與10有關的一個動作,或説一句話。

我們的身邊或我們生活中與10有關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表示出來嗎?

師:同學們舉了很多例子,像這樣:人的手指、腳趾、一組的人數、氣球個數、花的盆數等等,都可以用10來表示。

[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台,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説一説、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b.做排隊遊戲。

請小朋友們數數第一排有幾個人?(8人)

(老師站進去)現在有幾個人?(9人)

如果想讓第一排有10個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數一數現在有幾個人?誰是第10個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人?怎樣數?

2.10的位置與大小。

a.尺子上的數字。

同學們經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觀察(實物投影)9在8的後面,10在哪裏,為什麼?

讓學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後面,10比0~9的數都大。

師:數的順序不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還可以在直線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線)。

請同學把空格中的數字補上。

b.10為什麼排在9的後面?説一説下面有多少種填法。

10>()

反過來

()<10

c.完成課本第65頁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寫法。

看屏幕回答問題。

10根小棒裏有幾個1根?

把10個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個10?

1個10在格上書寫時左邊寫1,右邊寫0。左邊的1和過去學過的單個的1表示的數相同嗎?為什麼?

在第65頁的田字格練習寫10。

[教師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把10個1與1個10的關係,以及同一個數字在組成的數目中,由於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數值,這樣抽象的數學含義生動而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的設計是很有創意的,學生對10的數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4.10的分與合。

a.情境引入(課件演示)。

有一天,小聰約小夥伴去踢球,從家裏帶了10瓶飲料並把它裝到袋子裏,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裏,小聰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

b.想一想,有幾種分法?也可以(用學具代替飲料)親自動手擺一擺。

説一説你是怎麼分的?

[教師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一擺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

c.彙報不同的分法。

根據彙報把分的結果通過點擊,在屏幕上出現。

d.上面每兩個數合起來都是10。如果能快速記住10的分與合,將來對你們解決許多數學問題很有好處。

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把你的想法説給同桌聽。

e.遊戲:組成10。

師生互動。

教師説一個數,學生説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生生互動。

同桌兩人做遊戲,説數並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課堂作業

1、練習九的第1題。

2、練習九的第2題。

學生模仿指揮員發出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生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這樣的情景。

3、獨立完成第3題。

課堂小結

1、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反思小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你能説説嗎?

2、質疑:誰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3、教師對全課進行小結。

4、聰明題。

給能組成10的相連方框塗上相同的顏色。

專家評析

本節教學設計總的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猜一猜、講0和9的故事、做遊戲、多媒體直觀演示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10,建立數感。

2、為了便於學生觀察、操作、推理、交流,教師在設計時注意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教學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能根據學生心理髮展和認識規律對本節教學採用滲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編排,如“10的認識”安排從舊知引向新知,從具體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逐步深入,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建立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