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10的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1W

《10的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説説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10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10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10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10的物體,並説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10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2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首先,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繫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為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願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並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其次,多種遊戲形式記憶數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學習加減法的基礎,學生能夠熟練地記憶數的組成,就能夠擺脱數手指、數着算等速度慢、正確率低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通過問答、填空、對口令、拍手、猜拳等多種遊戲幫助學生記憶數的組成。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滿了新鮮感,學習就不感到枯燥乏味,並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的認識》教學反思3

在《10的認識》一課中,10的組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這一環節有較深的體會:

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我沒有盲目地去執行教材,而是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創造性開發與挖掘,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10的組成有什麼規律?怎樣記更方便?學生在這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討論、推理、交流等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並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誘發了學生創新的潛能

學生提出的10的組成的幾種記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

《10的認識》教學反思4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表示1個十,在計算中要滿10進位,破10退位,因此單獨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小朋友喜歡的跳舞場面,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比較自然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在出示教學情境圖,利用掛圖讓學生觀察數數,先數給同桌聽,再指名在掛圖上數一數,數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有次序地數。之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圖上每個小朋友用一個圓片來表示,使學生獲得對數10的感性認識,並通過用算珠表示、用數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真正理解10的意義,並初步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意識。

教學寫數時,為了突出了10與以往學過的數的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10是由過去學過的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數字“10”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字有什麼不一樣,讓學生在觀察中自己得出結論,這比老師直接傳授的好。這一層次採用了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彙報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應用中,先組織學生拿出尺,借用尺,讓學生把0-10各數有序地讀一讀;再組織學生數小棒,數出10根,把這10根捆成一捆,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常把個數是10的捆為一捆,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10還是一個計數單位。通過讓學生很快數出山楂和手的個數,使學生認識到數數除了1個1個地數,還可以2個2個,5個5個地數,提高他們的數數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5

認識6時,通過老師操作撥珠,學生擺了6個圓片,學生的頭腦裏形成的6這個抽象數字的認知是比較到位的,而對7、8、9、10的認識,我為了緊縮課堂時間,以為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經驗,不需要通過操作擺圓片,就能夠建立數感,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只認識了數字,根本沒有形成數的概念。

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數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大,關鍵在於它和具體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實際意義。認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動手操作,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明顯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一個明顯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如果“7、8、9、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能不惜時間,讓學生操作擺圓片,學生通過圓片的個數逐漸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會出現認為10不比7大的錯誤認識了;如果在遊戲中讓學生擺的圓片比7多,有學生擺了10個,肯定不會認為是非得擺8個才對。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水平較低,讓他們多感受、體驗數從實物到抽象過程是有必要的,動手操作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是經驗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數概念有了切實體驗和理解,這與數感培養是分不開的。

《10的認識》教學反思6

孩子們天性愛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是活動,他們的學習也是各種有趣的活動。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究。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學習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帶着一種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課件中設計的猜一猜、説一説、玩一玩等活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走進數學王國。

2、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數的概念

教學中,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計數器上的珠子,直尺、蘋果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緊密聯繫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這些環節:生活中的數、用10説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等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教學中,通過數一數、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塗一塗、排一排等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精心組織活動,快樂學習數學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對口令、考一考、試一試、玩一玩這幾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遊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在快樂遊戲中輕輕鬆鬆地學習。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學習。如在尺子或數軸的空格處填數、練習中的數一數、做一做,填對時則顯示對,否則顯示叉。練習由易到難,逐層推進,採用“答題+評分”,學生每回答對一道題,多媒體用它那層出不窮的表揚方式讓學生興奮不已,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件的表揚或激勵下,不斷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學生的數學活動放手不夠。在教後我感到自己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於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

《10的認識》教學反思7

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麼辦法不讓9這麼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新數字朋友“10”。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和多媒體技術,努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和數數的方法使學生充分經歷10的認識過程,在此基礎上,逐層推進,讓學生用這些方法比較10和9的大小。

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提出問題“把10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握的不是很好,首先我沒有引導學生要有序的分,可以在黑板上示範一下。其次,10可以分成9和1,學生大叫這樣分不公平,我沒有馬上強調“這節課我們不去考慮是否公平,而是研究10的組成有多少種。”或者我可以把話鋒一轉:那麼不公平的分法還有哪些呢?這樣過渡就比較自然了,也穩定了學生的情緒。所以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總結出10的組成以後,我問學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快速記住10的組成,學生紛紛説出自己的想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我總結的方法是《湊十歌》,把方法編成口訣,非常容易掌握。學生拍手讀《湊十歌》是本節課的亮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充滿樂趣的。

整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10的組成,但是由於前面的內容節奏比較慢,所以講完10的組成以後,剩下的時間就不夠做練習了,以至於有兩道10的組成練習題沒有當堂做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這節課,我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是很滿意,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改正和加強。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10的認識》教學反思8

首先引入數字寶寶的故事:“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最大,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後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説:“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麼一説,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説:“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説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就直接讓學生看課本的主題圖,直接問學生:“圖上有些什麼,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快説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麼好辦法能這麼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裏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而我卻忽視了

其次是在教學10的組成時,因為學生在學習2到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國小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彙報完答案之後,出示兒歌記憶了10的分成。沒有讓學生説説看到什麼,就能想到什麼,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繫,不利於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加強應變能力,使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10的認識》教學反思9

本節主要由6、7的認識、8、9的認識、10的認識等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而且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最直接的基礎。

成功之處:

1、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題圖為數數、抽象數的概念以及數的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每一幅圖觀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學10的組成時,把圖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觀察主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還運用主題圖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愛勞動、講衞生的教育,使學生在認數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2、重視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必備的素養之一。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觀察要求是:做到有條理,最好能多角度。表達要求是:用數學語言説完整的話。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達到了會觀察、能表達。

3、在這一內容中,學生開始接觸條件(目前還沒提到這一用語),學會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一知識點在本單元是學得最紮實的,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圖意完整的敍述題意,並根據問號所在的位置提問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太慢,這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2、做題時,很多學生不看題,憑感覺做,不知道何為檢查。

3、還有一些學生分不清左和右。

4、關於序數和基數還沒有區分,如不知道從左數第6個與左邊的6個到底有什麼區別。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裏已接觸過。因此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訓練,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從動手操作讓孩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10個一是1個十是建立新舊計數單位聯繫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孩子後續學習所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內容。教學時我讓孩子數小棒,邊數邊擺當數到9時停頓以下在擺一個,問孩子:有幾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這是馬上指導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給孩子10個一是1個十,有了直觀的小棒及捆小棒的過程作依託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後又用計數器,知道孩子邊撥珠邊數數,進一步鞏固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係。但從孩子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對數為的理解還有待提高,同時讓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確實不是很聰明,也是我信心滿滿的完成實驗的任務而有所動搖了。

二、通過實際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在從分得活動空間列舉了很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10個手指、10個腳趾、10個同學站一隊、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過讓學生距離動一動説一説數一數指導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指導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學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也就是要充分備學生,瞭解學生的基礎,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才會讓孩子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