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59K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品多篇)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李白,瞭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2、技能目標

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3、情感目標

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鑑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以及深層含義。

2、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請問:這幅這聯寫的是誰?(李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專題》。李白是我們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與人稱“詩聖”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是我國古代繼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着“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李白奉召進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給了他一個侍御閒職,並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詩仙的形象活在人們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來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脱靴”;他五嶽尋仙,浪跡山水,就連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傳説他的母親“夢長庚星而誕”,又説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們心裏李白並沒有死去,只是去追趕他所喜歡的月亮了。李白詩自然雋永,雄奇飄逸,充滿着超塵脱俗的浪漫主義情調。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三、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成為樂府歌行體的一種。“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説法。《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古體詩。

四、字,詞,音

天姥、瀛洲、剡溪、淥水、澹澹、霹靂、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覺時、天台、語天姥、謝公屐、殷巖泉、慄深林、鸞回車

五、賞析第一節

1、齊讀並思考:

①前四句詩寫了什麼?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什麼要從瀛洲寫起?

明確:寫天姥山的神祕飄渺、迷離恍惚。

以瀛洲來陪襯天姥(側面描寫)。天姥山像傳説中的瀛洲一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②後四句詩寫了什麼?用的是什麼方法?

明確: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

對比、襯托。用五嶽、天台來襯托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兩句説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台作陪襯,説天台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遊之念呢?

2、小結:

概括大意

本節總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神奇,這是入夢之由。

六、賞析第二節 (結合多媒體)

第二小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為夢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間景象、神仙洞府、夢境消失五個層次,請概括景物的特點以及李白心情的變化。

(1)夢到剡溪:清幽寂靜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盪漾,猿猴的啼聲悽清。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直掛雲帆濟滄海——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 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壯美奇絕

我腳上穿着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巖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着花,依倚着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3)夜間景象:離奇險怪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巖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迷惘震驚苦悶抑鬱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着金銀築成的宮闕。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着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飄飄欲仙的李白

(5)夢境消失(過渡句,寫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歎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悵鬱悶的李白

總説:這裏的象徵意味是多重的。

夢遊天姥的歷程與作者尋夢長安的經歷何其相似。

這不也是人生歷程的寫照嗎?滿懷理想,苦苦追尋,始達目的,但曲終人散,終歸沉寂。

但這裏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發作者深沉的思考:什麼才是人生的至境?什麼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個夢境即如是美好,那麼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賞析第三節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指什麼?

明確:指上節所寫的夢境如煙,瞬息即散。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傷感情緒。“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裏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句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這同時也表明,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正是為了心靈的撫慰。

3、“且放”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一方面,放鹿青崖、騎訪名山反映了詩人與現實的對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詩人放達的情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性格?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①傲岸性格,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②是“詩眼”,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八、鑑賞要點

從表面看,這是一首遊仙詩,它的主體部分(“雲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關於神仙世界的描寫;但詩人的遊仙之念決不同於那種完全置身於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嚮往這個世界,是因為他厭惡眼前的黑暗的現實世界。這一點,詩人在詩尾有明確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才是全詩的主旨。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解放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在這首詩裏也表現得很明顯。一是豐富的想象。詩人的想象有來源於民間傳説,例如關於仙境的種種細節描寫;也有出於詩人的人性愛好的,例如明月“送我於剡溪”,這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樣,是詩人把月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二是大膽的誇張。這種誇張不是簡單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詩人美好的感情,如詩的開頭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藴含着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嚮往之情。杜甫説李白“飄然思不羣”,於此可見一斑。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篇二

◆設計意圖

李白為什麼“夢遊”?為什麼“留別”?運用誦讀、點撥、討論等方法弄清這兩個問題,體會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操守,認識封建社會埋沒正直之士、壓制賢能之才的落後本質。

◆設計提要

本設計緊扣詩題的“夢遊”和“留別”,主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詩人為什麼鍾情於“天姥”?

2、詩人如何“夢遊”?3.如何理解“留別”?

◆設計實施

導語:李白43歲時寫了《行路難》一詩,詩中説:“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什麼事竟惹得詩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板書課題、作者、聽全詩錄音)

提問:步入中年的作者為什麼寫“夢遊”呢?他是如何“夢遊天姥”的?天下名山那麼多,他為什麼鍾情於“天姥”?(範讀“我欲因之夢吳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點撥:從“夢遊”中可以看出,歷史上誰遊過“天姥”?“謝公”是誰?作者與“謝公”有哪些相似之處?這是否是作者鍾情於“天姥”的原因之一?

明確:作者是如何“夢遊”的?從靜謐幽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萬轉千折的山徑到令人戰慄的層巔,從山景幻入仙境。

提問:“夢遊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拋於夢境,“天姥”在詩人眼裏是什麼樣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嗎?(範讀“海客談瀛州,……對此欲倒東南傾”)

點撥: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東,是一座並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極言其巍峨,也許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這是否是作者鍾情於“天姥”的原因之二?

提問:李白寫“眼中”的“天姥”及“夢中”的“天姥”時,運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組成了一幅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天姥圖”。

提問:以上我們簡析了“夢遊天姥”,那麼“吟留別”是什麼意思呢?(範讀“忽魂悸以魄動,……使我不得開心顏”)

點撥:剛才朗讀的這段詩寫夢境破滅,慨歎述志,歸到“留別”題面。“留別”難道僅僅是以此詩留贈給分別的人嗎?

明確:這首詩寫於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但不到兩年,即被“賜金放還”,又開始了漫遊生活。本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懷才不遇的痛苦和對開明、自由的渴求,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別”一詞既有“留贈”之意,也有對長安三年“痛苦的留戀和凜然地作別”之意。這是作者鍾情於“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錄音齊讀全詩)

討論歸納:作者為什麼鍾情於“天姥”?

(1)借古喻今(“謝公宿處……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連天……東南傾”);

(3)借“夢遊”抒情(“我欲因之……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的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3、瞭解唐代七言古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2、鑑賞"夢遊"的仙境。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方法:鑑賞、背誦、討論

教學步驟和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試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字面上的意思,瞭解詩歌的脈絡

一、課前引入

1、李白的故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願望。天寶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閒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天寶四年秋(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備再遊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藉以排遺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説法。《夢遊天姥吟留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古體詩。

二、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歷史

1、《詩經》和《離騷》

2、漢魏五言古詩

3、唐代詩歌概況

4、宋代詩歌概況

三、聽讀後再朗讀課文,引導劃分詩歌的節奏和糾正字音

四、課文學習

1、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爭取背誦

2、看註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討論:詩歌的脈絡是什麼?(板書)

4、指名學生複述課文大意。

五、小結和課後遷移訓練

1、指名學生小結課文的內容;

2、結合教讀提示,引導學生按照故事情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鑑賞課文,背誦全詩

一、課前引入

二、課文分析: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航海歸來的人談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煙波浩渺(瀛洲)實在難以尋求;

三山:蓬萊、方丈、瀛洲,古代傳説中東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3)語天姥,雲霞明滅(4)或可睹。

越地人談到天姥山,雲霞忽明忽暗有時能夠目睹。

天姥見注(1)

分析:一難求,一可見,夢遊有現實基礎。

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嶽掩赤城。(6)

天姥山直插雲霄遮斷天空,山勢高過五嶽,遮蔽了赤城。

五嶽:東嶽泰山(山東)、西嶽華山(陝西)、中嶽嵩山(河南)、北嶽恆山(山西)、南嶽衡山(河南)

天台一萬八千丈,(7)對此欲倒東南傾。(8)

那高達一萬八千丈的天台山,對它象要拜倒,向東南方向傾斜。

分析:以附近極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見天姥山的氣勢不凡。

第一自然段:寫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勢。

我欲因之(9)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10)月。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

分析:開始夢遊。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1)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

謝公(12)宿處今尚在,淥(13)水盪漾清(14)猿啼。

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盪漾,猿猴的啼聲悽清。

分析:山間水,山中猿。

腳著謝公屐(1),身登青雲梯(2)。

我腳上穿着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3)空中聞天雞(4)。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

分析:半山見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5)

山巖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着花,依倚着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千巖:重疊的山巖。萬轉:山路彎曲不斷。不定:沒有定向。分析:山花迷人。

熊咆龍吟殷巖泉,(6)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巖石和泉水中間。

殷:(yǐn)雷聲,此處用作動詞,作"震動"講。

慄深林兮驚層巔。(7)

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

慄:(lì)顫抖,使動用法。驚:震驚,使動用法。層巔:重疊的山頂。

分析:巨獸怒吼。

雲青青(8)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澹澹:(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分析:水天情景。

列缺(9)霹靂,丘巒崩摧。

電內雷鳴,山巒崩塌。

丘巒:山巒。崩:倒塌。摧:斷裂。分析:雷電逞威。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10)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分析:別有洞天。

青冥(11)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12)。

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着金銀築成的宮闕。

分析:山中樓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13)兮紛紛而來下。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

霓:虹的一種,主虹外邊的虹,內紅外紫,稱霓。

分析:天空降下仙人。

虎鼓瑟兮鸞回車(14),仙之人兮列如麻。

老虎鼓瑟啊鸞鳥駕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分析:仙人眾多。

忽魂悸以魄動,恍(15)驚起而長嗟。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歎不已。

悸:心驚。嗟(jiā):歎詞。

分析:夢醒驚歎。

惟覺時(16)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分析:醒來時一切消失。

第二自然段:詳寫所遊夢境。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1)。

人世間行歡作樂也象這樣虛幻,自古以來許多事情(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此:指詩人夢遊天姥的奇遇。分析:慨歎人生如夢。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2)

告別你們離去了什麼時候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想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

君:指東魯的朋友。且:將。青崖:青山。分析:要過神仙日子,去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3)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哪能低頭彎腰去伺候權貴,使我不能夠開心開顏。

開心顏:開心開顏,心情愉快,露出笑容。分析:遊名山勝境,其意在此。

第三自然段:夢醒後的感想。

四、師生共同討論鑑賞本文的藝術特點:

(一)、想象豐富。

通過夢境的描繪,藉助仙界的出現,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詩中所寫的,是夢遊而不是真遊,卻又以現實為基礎。天姥山神仙的出現,是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辭》及一些神話故事中的內容與藝術特點,運用比喻、對比、襯托、誇張等方法,描繪的仙境,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耐人尋思。傳説中的瀛洲與現實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夢境與醜惡的現實比,以光明與黑暗比對比。寫天姥的高而且大"連天向天橫"、"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誇張。連用五嶽、赤城、天台,又一起用來襯托了天姥的高大襯托。

(二)、構思新奇:

歌頌洞天之美麗,以鞭撻唐王朝的醜惡,抒發對天姥的追求,以顯示對權貴的憎恨;為惜別而賦詩,卻寫遊訪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後的戰鬥意志,別開生面。作者為表達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讓句型多變化,節拍有緩急,顯出了一派獨特的風格。(七言古詩)

(三)、消極因素:

流露的"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之類的情緒,是當時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現出消極的一面。

(四)、中心思想:

全詩通過夢遊的描繪,寫出了作者憎惡封建現實,追求自由樂土的理想,表達了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五、小結和作業

六、板書設計

入夢緣由

夢遊歷程

夢遊天姥吟留別留別語

仙境出現

夢醒

作業設計(見ppt 篇四

李白早年就有大濟蒼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寶元年,朋友道士吳筠推薦李白,玄宗於是把他召到長安。李白本想借此機會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詞臣,並不重用。又受權貴排擠,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

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2、知識目標

認識李白,瞭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好處。

3、情感目標

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鑑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以及深層含義。

2、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請問:這幅這聯寫的是誰?(李白)

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專題》。李白是我們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與人稱“詩聖”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是我國古代繼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着“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期望能有一番作為。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李白奉召進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給了他一個侍御閒職,並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政治上的失敗使他情緒十分苦悶,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證明自己情緒的詩。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向是以詩仙的形象活在人們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來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脱靴”;他五嶽尋仙,浪跡山水,就連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傳説他的母親“夢長庚星而誕”,又説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們心裏李白並沒有死去,只是去追趕他所喜歡的月亮了。李白詩自然雋永,雄奇飄逸,充滿着超塵脱俗的浪漫主義情調。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三、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成為樂府歌行體的一種。“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證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之後人們襲用唐人的説法。《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古體詩。

四、字,詞,音

天姥、瀛洲、剡溪、淥水、澹澹、霹靂、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覺時、天台、語天姥、謝公屐、殷巖泉、慄深林、鸞回車

五、賞析第一節

1、齊讀並思考:

①前四句詩寫了什麼?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什麼要從瀛洲寫起?

明確:寫天姥山的神祕飄渺、迷離恍惚。

以瀛洲來陪襯天姥(側面描述)。天姥山像傳説中的瀛洲一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②後四句詩寫了什麼?用的是什麼方法?

明確: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

比較、襯托。用五嶽、天台來襯托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兩句説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台作陪襯,説天台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遊之念呢?

2、小結:

概括大意

本節總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神奇,這是入夢之由。

六、賞析第二節(結合多媒體)

第二小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為夢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間景象、神仙洞府、夢境消失五個層次,請概括景物的特點以及李白情緒的變化。

(1)夢到剡溪:清幽寂靜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盪漾,猿猴的啼聲悽清。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直掛雲帆濟滄海——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壯美奇絕

我腳上穿着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巖重疊,不明白拐了多少彎,我迷戀着花,依倚着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3)夜間景象:離奇險怪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巖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迷惘震驚苦悶抑鬱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着金銀築成的宮闕。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着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飄飄欲仙的李白

(5)夢境消失(過渡句,寫應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歎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悵鬱悶的李白

總説:那裏的象徵意味是多重的。

夢遊天姥的歷程與作者尋夢長安的經歷何其相似。

這不也是人生歷程的寫照嗎?滿懷理想,苦苦追尋,始達目的',但曲終人散,終歸沉寂。

但那裏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發作者深沉的思考:什麼才是人生的至境?什麼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個夢境即如是完美,那麼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賞析第三節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指什麼?

明確:指上節所寫的夢境如煙,瞬息即散。這證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傷感情緒。“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裏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句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這同時也證明,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正是為了心靈的撫慰。

3、“且放”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一方面,放鹿青崖、騎訪名山反映了詩人與現實的對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詩人放達的情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性格?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

①傲岸性格,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②是“詩眼”,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八、鑑賞要點

從表面看,這是一首遊仙詩,它的主體部分(“雲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關於神仙世界的描述;但詩人的遊仙之念決不同於那種完全置身於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嚮往這個世界,是因為他厭惡眼前的黑暗的現實世界。這一點,詩人在詩尾有明確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才是全詩的主旨。從那裏能夠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解放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在這首詩裏也表現得很明顯。一是豐富的想象。詩人的想象有來源於民間傳説,例如關於仙境的種種細節描述;也有出於詩人的人性愛好的,例如明月“送我於剡溪”,這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樣,是詩人把月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二是大膽的誇張。這種誇張不是簡單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詩人完美的感情,如詩的開頭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藴含着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嚮往之情。杜甫説李白“飄然思不羣”,於此可見一斑。

概括主題:透過描述夢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寫出了詩人憎恨現實,追求自由

無限哀痛、留戀

延伸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作為資料,以“尊嚴”為話題,談談人生。

佈置作業

把仙境改寫成一個想象成一個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