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版國小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新版版國小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並和同桌説説你是怎麼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⑴全班讀題,題目裏告訴我們什麼數學信息?做什麼方法?怎麼列式?

⑵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説説你是怎麼算的。請學生板演

⑶彙報:你是怎麼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麼辦?為什麼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麼?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選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説説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説算法。

⑶集體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⑴獨立完成後同桌説算法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三、作業

1.33頁第一題第二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摸球活動中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會選用合適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認識條形圖,初步感受條形圖在表達數據中的作用。

2、通過實驗,從中體會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並做出適當的解釋。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紅球、黃球若干個,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課件。

學生:質地一樣的紅球、黃球各3個,四個面上寫有1、一個面上寫有2、一個面上寫有3的小正方體一個,4枝紅鉛筆和4枝藍鉛筆(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師:同學們,在很多遊戲之中也會藏着許多的數學奧妙,誰來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談遊戲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生活,並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遊戲活動中體驗到的等可能性。)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摸球遊戲好嗎?請同學們再袋子裏裝1個紅球,3個黃球。如果我們閉上眼睛,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紅球,有可能摸出黃球,一共有這兩種可能。

二、實驗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預測

師:在摸球之前,我們先估計一下,在這種袋子裏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出後把球再放回口袋裏,一共摸10次。摸到哪種球的次數可能多一些呢?

學生猜測,並與同桌交流

2、實驗

師:你估計的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把這個實驗做完。

⑴提出實驗要求:袋子裏放3個黃球和1個紅球,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摸球,先攪動一下再閉上眼睛摸1個;坐右邊的同學從書上第92頁選一種方法作好實驗記錄,一共摸10次。完成後,再依照剛才的實驗,同桌互換角色,選擇另一種記錄方法作好記錄。

⑵學生操作,並用不同的記錄方法作記錄。

⑶四人一小組交流摸球情況。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組裏討論以下問題:

⑴統計的結果和你的猜測差不多嗎?

⑵你發現了什麼?

⑶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記錄?並説説理由。

討論得出:

⑴塗一個方塊作記錄後數一數,而塗成條形圖不用數,只要看旁邊的數就好了,因此塗成條形圖的記錄方法比較好。

⑵因為袋中黃球有3個,紅球只有1個,所以每次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黃球的次數多一些,摸到紅球的次數少一些。説明在這種情況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記錄數據分析數據作出判斷的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遊戲中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再次實踐,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⑴認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⑵進行拋小正方體的實驗,同桌作好記錄,然後角色互換。

⑶討論交流:在條形圖裏你發現了什麼?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設計意圖:在多樣的遊戲活動中使學生再次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⑴認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⑵同桌討論;根據題目中兩個不同的要求,各應該怎樣裝鉛筆。

⑶在班內交流先後不同的裝法,並説説為什麼這樣裝。

四、返回生活,內化提高

1、師:蘇果超市,發了1000張獎券,其中設:

一等獎:1名

二等獎:10名

三等獎:50名

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抽獎,大家預測一下得獎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獎,得到哪種獎項的可能性大?哪種獎項的可能性小?為什麼?

2、問:聯繫身邊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預測?

(設計意圖:聯繫現實生活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深化對可能性的認識。)

五、全課總結

師:回家後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今天學習的知識説給爸爸媽媽聽,不僅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也較好地鞏固新知識。讓學生調查預測可能性大小的運用,能使學生再一次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通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數學活動,經歷認識簡單分數的過程; 初步認識分數,瞭解幾分之幾表示的意義,認識分母、分子和分數線;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圓片 塗色筆 練習卡片 模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圓餅)如果把這個餅分給2個同學,可以怎麼分?

2、師∶(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105頁(1)的兩個圖)哪種是平均分,哪種不是平均分?

3、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誰來指指哪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二、探究思考,構建新知。

1、師∶現在拿出你的圓片來平均分成3份,塗其中的1份,用分數怎樣表示?

(生答,出示課件105頁的圖。)

2、師:昨天的知識掌握不錯,塗2份用分數怎樣表示呢?自己試着塗一塗,寫一寫!

3、(大部分學生塗完後)投影展示學生的結果,並找幾生説説為什麼這樣塗。

(課件出示105頁的圖)

4、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現在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分別塗其中的1份、2份和3份,你能用分數表示出來嗎?看看誰最聰明。(學生自己塗色並用分數表示出來)

(投影展示結果,出示課件105頁(3)的三個圖。)

5、(課件出示)“議一議”:裏面有幾個?裏面有幾個?

在中,4和3各表示什麼意思?

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入手,強化學生對 “平均分”的理解。

一切發明創造都源於猜想,讓學生從

中猜想出2份是,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鼓勵生自己動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既培養其合作意識,又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寫分數,説名稱和意義,深刻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意義,也體現學生的個性化。

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一種是“平均分”,一種不是“平均分”。

生可能會指出塗色部分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教師可用模型進行演示,認識1份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塗2份用分數怎樣表示呢?如果一些學生有困難,可以降低難度,問:“想想怎樣表示呢?

(1)小組中交流。(2)全班交流。

7、師:像。.。.。.這樣的數,都叫做分數。(邊説邊板書)

在中,3是分子,4是分母,中間的橫線是分數線。(邊説邊板書)

8、(課件出示)106頁“試一試”。

三、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塗色遊戲。

在卡片上任意塗色,並用適當的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獨立塗色,展示交流。

2、

(1) 説分數,提問題。(課件出示“練一練”)

(2) 找生活中的分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你能從教室裏找出用分數來表示的嗎?

3、資料:“知識窗”——分數發展史。

四、總結質疑。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塗色遊戲改變了給定一個分數按要求塗色的練習形式,可以塗幾分之一,又可以塗幾分之幾,有自主選擇的空間。

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知識窗”與談收穫、體會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情感目標。

學生可能會寫出如:、這樣的數來,有可能是對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不明白。師先肯定學生寫的,再重點説説你知道分子、分母表示什麼意義嗎?如果塗色夠不夠呢?鼓勵生再寫出類似本課所學的分數。如還有困難,可讓其用圓片動手剪一剪,畫一畫。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設計説明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複習包括: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筆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驗算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邏輯性的結構圖,既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印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

2、重視對算法的複習。

在教學中,選擇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逐個擊破,通過解決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回顧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使複習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師: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曾説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就要經常地複習,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其實複習不僅是快樂的,它還能讓我們的知識得以鞏固提升,進而讓知識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這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嗎?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對本學期的知識進行總複習。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要複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回顧整理,建構知識網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學過的知識,打開教材看第二單元的內容。想一想,第二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師指導並歸納,將總結的內容寫在黑板上)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1、引導學生複習口算方法。

(1)想一想,240÷3怎樣口算呢?

(學生思考後小組內交流)

(2)彙報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想:240是24個十, 想:3×80=240

24個十除以3等於8個十。240÷3=80

240÷3=80

2、複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的估算方法。

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

估算方法:除數不變,先把被除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數,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計算。

123÷3≈40

120÷3=40

3、回顧交流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及驗算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後彙報)

(1)筆算方法: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夠商1,就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2)驗算方法。

①沒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②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4、完成教材111頁2題中關於筆算除法的習題並驗算。

注意:對於商中間有0與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學生容易出錯,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估算,要求學生在計算前,判斷出商是幾位數,或在計算後,通過驗算來進行檢驗。

設計意圖:國小生喜歡爭先,在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引入競爭機制,猶如給學習活動加入了催化劑,既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於合作,勇於探究,又能避免常規復習課的枯燥乏味。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以整十數的乘法。

2、能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

3、能熟練正確地口算。

重點難點學習重點: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以整十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正確地進行口算。

學具準備:

學習過程二次備課激趣定標:

一、激趣導入

出示口算卡,小組內快速口算,説説自己的口算過程

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指名展示自己的口算結果與過程

二、揭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

自學互動

適時點撥

活動:探究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

學習任務:

1、觀察例1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3)300×10怎樣計算?你能想出幾種算法。

(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各組的算法)

2、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説説自己的口算過程

3、郵遞員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1)列式:_________

(2)先獨立口算,組內説説,講清自己的算理

4、郵遞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説口算過程

5、小結算法:

將其中一個因數先看作_____位數進行計算,再擴大相應的( )數,或將兩個因數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再擴大_____________.

測評訓練:

1、分組搶答,説説算法。

80×10 60×20 50×40 24×10

50×60 80×20 12×30 11×70

2、完成答題卡,每組派一代表參加比賽

60×60 60×300 40×90

50×30 80×70 23×20

3、總結歸納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識?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釐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麪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説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説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着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説説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釐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為12平方釐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釐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釐米)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學習目標

1、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2、複習年月日相關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3、明確時間的重要性,增強時間觀念。

導學案

自主預習整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1、我們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學了24時計時法,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歸納:

年12個月平年365天 閏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 閏年( )天

日1日=( )時

時1時=(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頁第6題,説説怎樣想的?

(1)、3年=( )個月 24個月=( )年

(2)、7月有( )天 15時是下午( )時

(3)、展覽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從8:30到16:30,一天共開放( )小時。

交流合作

1、説一説時間單位的知識。

2、議一議有關時間知識的要點。

3、你知道什麼是24時計時法嗎?介紹一下你的學習經驗

4、你會計算起止時間和經過的時間嗎?怎麼算?

展示提升小組搶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會用什麼方法記憶?

2、什麼是平年?什麼是閏年?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普通計時法?什麼是24時計時法?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説説。

反饋測評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五第6 題:

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先求上午在校時間:

(2)再求下午在校時間:

(3)最後算出全天在校時間:

2、出示鐘面:

(1)現在是幾時幾分?

(2)17:00開往長沙的火車現在開始檢票了,還有多少分鐘開車?

(3)説説你是怎麼算的?

(4)如果你耽誤了時間,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

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握時間,時時處處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九

新知識點:

1、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的三個方向。

2、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

4、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的七個方向。

5、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路線。

學習要求:

1、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路線。

教學建議:

1、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方位知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地圖上的方位和空間方位。最初,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方位來形成辨認方位的技能,然後把這些方位和地圖上的方位聯繫起來。教材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知識,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練習辨認東、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後讓學生學習辨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

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體形象性。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造大量的活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達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感知。

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複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判斷簡單遊戲規則是否公平,能設計簡單的公平遊戲規則。

3、使學生通過複習,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具有隨機性,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

四個袋子裏分別裝有4個球:1號袋有4個黑球;2號袋有4個白球;3號袋有3個黑球和1個白球;4號袋有1個1個黑球和3個白球

2、提問:從上面的某個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數來表示圖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後進行交流。

二、完成練習與實踐的1-3題。

1、完成第1題,要讓學生連線後,説説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在學生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再説説思考的方法。

3、第3題,要抓住怎樣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這句話的?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判斷。

三、複習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1、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判斷遊戲是否公平,為什麼?

2、啟發學生思考,要使遊戲規則公平,你認為口袋裏可以怎樣放球,為什麼?

3、小結:不管怎樣放球,只要使參加遊戲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這樣的遊戲規則就是公平的。

四、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的4-5題。

1、讓學生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2、讓學生各自判斷第(1)題中的三種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過程。

3、交流時可讓學生排一排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4、完成第5題。着重要讓學生説説每個分數的思考過程,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對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課後再收集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從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六、補充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