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周敦頤《愛蓮説》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周敦頤《愛蓮説》賞析新版多篇

《愛蓮説》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一

比較閲讀(《記承天寺夜遊》和《愛蓮説》,回答問題。

[甲]《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愛蓮説》(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子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給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2分)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陶後鮮有聞

7、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

(1)濯清漣而不妖

(2)亭亭淨植

(3)相與步於中庭

(4)但少閒人如無兩人者耳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9、《愛蓮説》一文運用了的表現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而《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的特殊心境。(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閲讀(12分)

6、(2分)(1)(xiè)(2)(xiǎn)

7、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

(1)洗滌(2)樹立(3)共同,一起(4)只,只是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我唯獨喜愛蓮花,因為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

(2)院子裏好像充滿積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織在一起,原來是以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9、(2分)託物言志;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派遣。

拓展: 篇二

賞析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 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歎。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羣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説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説:“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讚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全文以託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寫法上,《愛蓮説》具有“説”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這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的高明手法,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把愛蓮這一主題落到了實處,也把愛蓮變現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蔓不枝”,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句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達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為:“蓮,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 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説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歎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説》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瞭《愛蓮説》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瞭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裏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裏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説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歎為觀止。可説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着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歎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歎品格高尚的君 子罕見,三歎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己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歎“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淨的,有着我這樣追求君子風範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歎,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託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韻,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對蓮的喜愛)為線索;兩個陪襯,以水陸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和牡丹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愛菊花,愛牡丹,愛蓮花,指代三種人菊花:隱居避世的人;蓮花:指品德高尚,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貴高傲之人。

愛蓮説讀後感 篇三

世間花卉品種繁多,特點各異。牡丹冠絕羣芳,海棠嬌豔超凡,水仙雅潔清馨,可宋朝的周敦頤卻獨鍾情於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讀了周敦頤的《愛蓮説》後我才恍然大悟。蓮花的外觀、精神、修養無一不讓我為之動容,無一不讓我陷入無盡的感染中。

作者用《愛蓮説》這篇文章中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讚美了正直高尚的氣節,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藉以表現出作者自身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蓮花的描寫正是作者對文章中心的最好的詮釋。試問,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呢?

封建統治時期,那鳴冤的鼓聲不絕於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爺們卻在後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數着做案人送來的“白花花”的銀子。當今現代,家長掀着大包小包的禮品樂滋滋地叩響老師家門的人也不在少數。

蓮花尚且能夠做到不願意隱退,不貪圖榮華富貴,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

當然,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並非是指像劉禹錫那樣隱居山林,從此不問世事,這是斷然不可取的。如果不問世事,只關心自己,確實也可稱為“潔身自好”,可是換一種方式,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漣而不妖”也並不是指整天穿着麻衣、布鞋這就叫做“不妖”,社會總在進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是指蓮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斷洗濯、滌盪,唯恐蒙受些微不潔的心態,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蓮花素淨雅緻,儀態莊重的本質,而並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愛蓮説》這篇文章教會我們要有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墊的惡濁世風,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説》這篇文章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愛蓮説》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四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 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從生長環境的角度描寫蓮品質高潔質樸的句子是什麼?

2、作者把蓮的形象概括為什麼(用文中詞句回答)?文中寫“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目的是什麼?

3、本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什麼?

4、描寫蓮的形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的?

5、請品味文中“噫”這一歎詞的妙處。

6、本文讚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參考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花之君子 諷刺追名逐利的世風。

3、襯托蓮花的高潔可愛。

4、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清高風度等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

5、用歎詞,表示深沉的感慨。一歎愛菊者少、難得,二歎愛蓮者少,用疑問句,發人深省,三歎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不明説而暗諷,意味深長。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