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82K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並體會比較兩數大小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利用輕鬆愉快的遊戲和現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數學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體會比較兩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師:森林裏新開張了一家動物餐廳,小兔當任經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當了服務員。

這一天,餐廳來了許多客人,經理説:“快,快,拿盤子,比誰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雙手去拿盤子。

小猴説:“我拿了21只盤子。”小狗説:“我拿了18只盤子。”請你來噹噹裁判,誰拿得多?

二、知識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誰拿得多?説説你是怎麼比的。

2、彙報交流、小結: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3、試一試:263167498990

4、二次小組學習:比一比下列計數器上的數。(第6頁)

5、彙報交流、小結:十位上的數相同,就比個位上的數誰大就誰大。三位數比兩位數大(位數多的數比位數少的數大)。

6、試一試:比大小。(第6頁/1) 學生獨立完成後校對。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第7頁第2題)

2、按規律填數。(第7頁第3題)

⑴按順序填數。(説説表格有什麼特點)

⑵讀出個位是5的數,讀出個位是0的數。 再説説有什麼特點。

⑶根據填好的表,把下圖中缺的數填上。(實際是根據規律填數)

3、按規律畫圖。(第7頁第4題)

四、小調查。

我們學校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學生人數最多?哪班人數最少?

五、總結

六、作業

板書設計:

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26〈31 67〉49 89〈90 兩位數比大小,先比十位,再比個位,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認識圖形 篇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能辨認和區別出這兩種圖形。

2。使學生初步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分類統計。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和名稱,並能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歡迎!(出示動畫“認識圖形”)

二、講授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形(繼續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師: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圖形國是什麼形狀的?”誰來回答?

(2)教師出示國旗圖,問:國旗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舉起數學課本、練習本問:數學課本、練習本的面是什麼形狀的?再拿出一張長方形彩紙,先橫着放,問:這張彩紙是什麼形狀的,豎着放、斜着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還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用這樣一個圖形表示,(教師畫長方形)問:這是什麼圖形?(板書長方形)

(4)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再數一數桌上的長方形紙有幾條邊,用彩筆逐一勾出四條邊。

(5)師用一定長來量長方形的四條邊,學生認真觀察後,問:長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嗎?哪兩條邊一樣長?哪兩條邊不一樣長?

長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對着的兩條邊一樣長。

(6)學生摺紙,看看是不是對着的兩條邊一樣長。

(7)反饋練習:請説出幾號圖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形(繼續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誰來回答?

(2)教師拿出一塊手絹,問:這塊手絹是什麼形狀的?再舉起地板磚、正方形電光紙,問這些東西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斜着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論大或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畫成這樣一個圖形“□”(畫正方形),這是什麼形?(板書正方形)

(4)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嗎?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紙比一比。

(5)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

①長方形有幾條邊?正方形有幾條邊?

②長方形四條邊怎麼樣?正方形四條邊怎麼樣?

③長方形與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麼?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教師歸納:長方形有四邊條,正方形也有四條邊,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長方形對着的兩條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6)反饋練習:

用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用6根小棒擺一個長方形。

教師歸納:長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摺後,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為什麼呢?這是根據長方形邊的長短確定的,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再進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論是大正方形還是小正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摺後都是長方形,沿正方形對角線對摺後是三角形。

三、課堂練習。

做一做1、2題

1、沿虛線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邊長怎麼樣,長方形的邊長怎麼樣(分組進行)。

2、説一説,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長方形的。

四、

今天我們學了哪幾種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五、佈置作業:練習七第2、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課本72~7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並促進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理解湊十法的含義,在遊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並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具準備:

掛圖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1、湊十“對口令”遊戲。

師:我和大家一起做遊戲,我説一個數,你們也説一個數,這兩個數合起來是10。(老師用湊十的方法和學生做遊戲。)

2、揭題。

師:小芳今天幫媽媽送牛奶,現在這有兩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聰明的你們能夠告訴她“有幾瓶牛奶”嗎?(板書課題)

生:我通過數數,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師:讓我們列個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師:對,可以列兩個算式。9+5=?你會算嗎?

二、合作探討計算規律

1、動手操作。

師:你能用什麼辦法很快知道這一共有幾瓶牛奶?

生1:我是1個1個數的。

生2:我注意到一個箱子裏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簡單的方法,左邊格子只差1個就是10格,可以從右邊拿過來1個,那右邊就剩下4個,一共加起來就是14個。

師:現在根據你們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試着擺一擺。

(學生各自操作,教師應引導學生邊操作邊口述操作過程。)

指定一個學生演示,並口述操作過程:我是這樣擺的:右邊已經有9個,從左邊的5個格子裏拿出1個放進去,盒子裏就正好是10個,左邊還有4個,這時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個。

師:為什麼你先拿1個放在格子裏?

生:因為9和1 好朋友正好湊成10。

師:箱子裏原來有9個,再添上1個正好是10個,這種方法也叫“湊十法”,要把9湊成10,就要想9加幾得10。9和1得10,就從左邊的5箇中放進1個,和9個湊成10個。

板書:9 + 5 =

1 4

師:除了9加1可以湊成10,還有別的方法能湊十嗎?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從9裏拿走5,湊成十,9裏面就剩下4了,結果還是等於14。

板書: 9 + 5 =

4 5

師:要算9 + 5 等於幾,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於10,10再加4等於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於10,10再加4等於14。

2、試一試。

9 + 3 = 7 + 9 =

(首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師;9 + 4 = ?請你們在圖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師應先做示範,引導學生明白此題是用湊十法,鼓勵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數或拆小數等。)

師:4可以分成1和3,3和1,還有2和2,為什麼你們在算4 + 9的時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領悟“湊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誰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學生獨立完成,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其通過實物操作幫助計算,然後集體反饋計算方法。)

3、“小貓數魚”

師:有隻小貓今天可高興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生:因為它看到了魚缸裏的魚。

師:對了,小貓看見魚高興極了,你們猜小貓心裏在想什麼呢?

生:小貓在想:“這裏一共有幾條魚?”

師:小朋友你們都來幫忙吧,寫個算式來告訴它。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反饋)

生1:可以列為:9 + 8 = 17

生2:也可以這樣列式:8 + 9 = 17

師:你能告訴小貓你是怎樣計算的嗎?

生1:我是這樣算的:9和1湊成10,從8裏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於17。

生2:我們可以教小貓一隻一隻地數。

生3:也可以這樣想:8加2等於10,從9裏拿走2,剩下7,10加7等於17。

四、數學遊戲“找朋友”。

1、首先讓學生弄懂題意,明白中間的9要與1到10這些數交朋友。

2、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合作寫出算式,應鼓勵學生要按順序書寫。

3、具體反饋。

五、

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是9加幾,得數都超過10,在計算時我們都是用什麼方法?(湊十法)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説一説、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的情感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其中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並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經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説一説——掂一掂——稱一稱。 “説一説”這一環節通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掂一掂”這一環節通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節,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藉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後通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裏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麼動物?它們在幹什麼?(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後,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麼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説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並回答問題,發現相關數學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徵,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並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説説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麼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説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台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裏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説出誰輕誰重?為什麼?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麼辦呢?誰又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後稱一稱,説説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説一説:誰輕誰重?為什麼?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學書重;

生2:數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學書重。

得出:現在文具盒比數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彙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後稱一稱,説説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節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為學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節中,通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説説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説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説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説説誰最輕?誰最重?為什麼?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並説一説判斷過程。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於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學業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 )比( )重,()比( )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量多的判斷為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 )比( )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認識圖形 篇五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入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瞭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徵;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徵,並能辨認、拼組。

教學目標

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能根據它們的特徵,並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培養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活動一:借玩具小熊貓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進行表演的玩具小熊貓,“小朋友們,我是誰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玩玩,好嗎?我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請你們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拿在手裏,誰來告訴大家,你手裏拿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自由回答。

讓學生觸摸物體表面,初步感知“體、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來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彎彎的……

揭示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教師將學生們喜歡的玩具動物小熊貓帶進了課堂,將教師的語言轉換成小熊貓的語言,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有趣。再讓學生觸摸物體的表面,感知其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活動二:感知“面”是從“體”得到的。

出示長方體,讓學生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生答: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長方形。

師啟發談話:“我們能從這些物體上找到長方形,那麼能從它們上面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讓學生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

結合學生彙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①從正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②從圓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③從三稜柱上分離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明白“體、面”之間的關係。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學生説出它們的名稱並板書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裏。

【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麪的關係理解得還不透徹,因此教師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揭示了體和麪的關係。教師同時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體會體和麪的關係。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教師拓展性的設問,也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活動三:用“體”描“形”。

小熊貓説:“小朋友真能幹,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上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並讓學生説説是用什麼物體描出來的,描出的是什麼。

師説:“小朋友們,這些圖形擠在一張紙上一點也不舒服,於是它們找到了四座房子,它們跳呀跳,跳到了我們的黑板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分房子。小朋友願意嗎?”(小黑板出示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點名請學生給圖形按“門牌”分房子。

讓學生評價結果。

【如何對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呢?教師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用物體描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遊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更增進了一步。】

四、活動四:實踐運用。

師(出示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説:“圖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它們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裏有我們認識的哪些圖形。”學生自由發言。

“你們看這些圖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願不願意給它們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請學生給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形塗色。

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説。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

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尋找身邊圖形的活動,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五、活動五:圖形拼組。

小熊貓:“小朋友玩得真不錯,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生1:用圖形拼各種物體。生2:用圖形畫各種物體……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圖形拼組,由學生自由選擇。

有的學生拼出了一輛坦克;有的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雞,煙囱還冒着煙;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車,好長好長的車廂,他説,我要在這兒安我的家,我住這,小貓住這,等等,我們想到哪兒,馬上就可以出發……

拼好後,學生們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有的學生看見了別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見學生的互相學習是多麼的有效。在學生廣泛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讓學生各自説説自己用什麼圖形拼成了什麼東西。

展示部分優秀作品,並説説用了什麼圖形拼成了什麼物體。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並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慾望得到滿足。在學生的作品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學生那極其豐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創造。而這,無不得益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教師讓學生離開座位參觀,給學生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再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六、活動延伸。

小熊貓: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説説。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麼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我。小朋友再見!生:小熊貓再見。

【簡單的課後練習,為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培養動手能力。

2、進行比較,培養觀察和判斷能力。

3、用完整話説一説有關同樣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學會正確握筆方法,寫字的姿式及寫法,提高書寫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強調寫字的基本要求,培養良好地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連線初步認識一一對應。

2、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3、做寫字準備練習,強調寫字基本要求。

教學難點

1、一一對應,比較多些、少些。

2、寫字準備練習。

教具準備

1、實物圖或電腦軟件,4個蘿蔔,4只白兔;2只小雞,1只小鴨圖;2個蘋果,3個桃的圖。

2、磁力板及10個○,7個△,5個□;小棒若干根。

3、畫有寫數字練習格的小黑板。

4、學生準備5個△,5個○,5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教師在磁力板擺3個△、4個□、5個○,請學生按圖形種類分類。

要求:把同一類移動到一起,並用筆或金屬絲圈起來,再數一數每個圈裏的圖形各有幾個?

2、請同學們把混在一起的學具分類,而後用手各畫一個圈。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同樣多。

(1)認識一一對應,教學同樣多。

①教師在磁力板上無規則出示或電腦顯示4個蘿蔔,4只白兔,請同學分類。

②指名將蘿蔔和白兔按順序從上而下排成兩行並且圈起來,成5頁左上圖形狀。

③引導觀察,左邊有幾個蘿蔔?右邊有幾隻白兔?

一個蘿蔔對着一隻白兔(邊説邊在蘿蔔和白兔之間放一根小棒或電腦顯示連線)蘿蔔沒有多餘的,白兔也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説: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④認識在什麼情況下,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引導學生説:一個蘿蔔對着一隻白兔,蘿蔔沒有多餘的,白兔也沒有多餘的,我們説: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指導學生用4個○代表4個蘿蔔, 4個△代表4只白兔,邊擺邊説,邊動手連線。説明蘿蔔、白兔同樣多。(板書: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⑤相互之間指着課本上的圖説一説。

(2)動手擺學具,理解同樣多。

①擺□,要和○同樣多。(5頁右上練習,指一名同學到前面擺,其它同樣在課桌上擺)

請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擺2個○,再在右邊對着○擺□,要求擺的□和○同樣多。怎麼擺,擺擺看。

請擺學具的同學説一説,怎麼擺,擺幾個□,□和○同樣多。

②擺△,要和○同樣多。

請同學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4個○,在○下面一個對着一個擺△,△要和○同樣多,要邊擺邊説。(一個△對着一個○,擺4個△和○同樣多)

請一名同學説一説,是怎樣擺的。

(3)請同學們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説一説,誰和誰同樣多。

2、利用一一對應,認識多些、少些。

(1)觀察比較,認識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電腦顯示2只小雞的集合圖,再在右邊出示1只小鴨集合圖。

指圖問:不用數,怎樣知道小雞和小鴨是同樣多,還是哪個多些?

②學生回答:用連線方法,一隻小雞對照一隻小鴨,在小雞和小鴨之間連上一條線。

③指圖提問:小雞和小鴨都對上了嗎?有多餘的小雞嗎?再看,小鴨和小雞都對上了嗎?有多餘的小雞嗎?

④師生共同小結:一隻小雞對着一隻小鴨,小雞有多餘的,小鴨沒有多餘的,我們説:小雞比小鴨多。(板書:小雞比小鴨多)

⑤練習:課本5頁左下圖,學生擺完後,再説一説怎樣擺,△就比○多1個。(先一個△對着一個○,都對上以後再多擺一個△。)

(2)觀察比較,認識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電腦顯示:2個蘋果的集合圖和3個桃的集合圖。

提問:不用數,怎樣知道蘋果和桃誰多、誰少?

②同學們互相議論後,指名回答並連線。

③小結:一個蘋果對着一個桃;蘋果沒有多餘的,我們説蘋果比桃少。(板書:蘋果比桃少)

④練習:課本5頁右下圖,學生自己動手擺完後,指着圖説一説怎樣擺。

3、反饋練習。

(1)擺學具,比多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

①第一行擺3個○,第二行對着上面的○擺△,△和○同樣多。

②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對着上面的○擺△,△比○多2個。

③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對着上面的○擺△,△比○少1個。

(2)練習一、2.(打開書6頁,看第2題)

①讀題目要求。

②數一數每個□裏的小動物只數,再與點子數同樣多的□連線。

(3)練習一、3.

①指導看圖,這題裏畫了兩行什麼?仔細看每行的後面還畫了什麼?(一條線)

②讀題目要求。説明:這一題是要我們看一看哪一行圓多,就在哪一行後面的橫線上畫。

③那行圓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出來,連線)

發現:兩行圓排列都很均勻,而且兩行的第一個圓和最後一個圓也上下對齊,但兩行的○疏密不同,所以兩行的○個數也不同。擺的密的,○的個數多;擺的疏的,○就少,以後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直接判斷出那行多。

4、寫字準備練習。

(1)講述握筆方法和寫字基本要求。

①身體要坐正,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本子一尺遠(6寸尺),本子對着上衣中間扣線。

②用右手握筆,筆放在中指第一關節稍外一點,大姆指和食指捏緊筆桿,握筆處離筆尖約23釐米。

(2)指導寫字。

①教師在放大的練習格上邊示範邊説明:畫橫線要由左向右,橫要平;畫豎要由上到下,豎要直;彎兒要拐得圓一些。注意,起筆、落筆要用力,拐彎要穩,筆畫要勻。

②請同學們按要求先練筆順,再描完格里虛線的筆畫。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湊十法計算6加幾的題目,理解6加幾的計算過程並會口述.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能力.

3.滲透函數思想,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進行6加幾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你們還記得怎麼算嗎?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説口算過程.(想:把8湊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於10,10再加3等於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猜一猜今天我們該學習什麼了?(6加幾)

板書課題:6加幾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1)板書: □

師:這道題該怎麼算呢?請你們試着做一做.

學生嘗試着完成.全班進行交流:

隨學生口述的過程,教師演示課件6加幾.

師:同學們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這道題,説明你們很會學習,誰願意再用湊十法説説這道題的計算過程?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問:為什麼要把5分成4和1?

(2)板書: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學生很快説出結果,要問他:你怎麼算得這麼快?學生可能是由上一題 推算出來的,在此要給予鼓勵並引導學生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如果沒有上一題的結果,怎麼算6加6等於多少?)

學生分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6加幾】.

板書: □, □, □

師:這幾道題你會做嗎?請你試着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可能會出現幾種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較:哪種方法能很快説出得數?(用交換加數的位置, 來推算 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繼續演示課件6加幾】.

1.

指名敍述圖意:左邊的葉子上有6只七星瓢蟲,右邊的葉子上有5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多少隻七星瓢蟲?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麼計算的?

2.

學生自己敍述圖意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口算.

4.學生獨立完成下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遊戲:投籃【詳見探究活動】.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認識圖形 篇八

教學目標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感受所拼圖形的數學美。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協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認七巧板

教師出示下圖

國小數學一年級下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與反思

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圖案是用什麼拼出來的嗎?(出示整套七巧板)

國小數學一年級下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與反思

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麼圖形?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

你們想動手拼一拼嗎?老師給每位同學都準備了一套七巧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

(出示例3題目要求):請大家讀一讀題目,看看你們都知道了什麼,是從哪兒知道的。

這裏有幾個詞特別重要,你們發現了嗎?誰來説一説?

教師隨機板書“一套”“拼”“三角形”“多”

教師:誰能完整地説一説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

二、操作討論,積累經驗

1、觀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動手操作之前,請你先想一想怎麼拼,然後再按照你的想法動手拼一拼,看誰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對比啟思

你使用了幾塊板?怎樣拼的?

反饋典型情況:

(1)只用2個三角形拼擺;

(2)用3塊圖形拼擺。

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

小結:我們在拼的時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還可以加入其他形狀的板去拼。拼的時候,從用2塊板拼開始,拼出了所有2塊板的,再增加板的數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創新

現在,老師請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擺三角形,然後和小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拼擺的。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根據學生使用七巧板的塊數分類彙報。

三、回顧過程,總結方法

請大家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在解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做的?我們先做什麼,又做什麼?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理解問題,然後通過觀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驗證、完善我們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課後請大家試着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完成教科書第4頁“做一做”的內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幾個長方形。

反思

《七巧板》一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課一開始,我並沒有給學生規定內容,而是讓學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動手拼一拼、擺一擺,創造出美麗的圖案,在同學們真的活躍起來,興趣高漲時,我再出示拼擺任務,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的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一節快樂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