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雨巷原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26K

雨巷原文精品多篇

戴望舒成名作《雨巷》原文及賞析 篇一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賞析】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徵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雨巷》賞析 篇二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着

寒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賞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説《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裏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裏,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裏,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簡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餘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説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着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説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温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徵派詩人影響

作者簡介: 篇三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之一。因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望舒《雨巷》賞析 篇四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於白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惘的緒和朦朧的希望。本詩就是他的這種心的表現,其中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調。這種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的·。在這裏,詩把當時黑暗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光,也沒有生機和活。而抒主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着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惘心境的真實映。

在藝術,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它既採用了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

戴望舒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的形象和意境中抒。《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的特點。詩中那狹窄沉的雨巷,那撐着油紙傘的詩,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着丁香一般憂愁的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的的抒形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了一種象徵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懷,並給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説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的的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裏,是既明白又朦朧,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象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徵方法抒的結果,使詩的感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藴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餘香和回味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沉圖景,藉此構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彩的抒意境。

富於音樂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用契合內心緒節奏的音樂,傳達了行走中的彷徨、惆悵、哀怨和寂寥。音樂的追求並不是詩的終極目的,《雨巷》的音樂也不同於聞一多和徐志摩的音樂美追求,在聞、徐,有着外在形式整齊、劃一的均衡,戴望舒的音樂追求,有着更多搖曳多姿的態。難怪葉聖陶先生要感贊《雨巷》“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其實內涵的深刻理解則是《雨巷》的音樂更符合現代新詩傳達現代豐富多藴、曲折多變的感體驗。一句話,戴望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接着聞一多、徐志摩格律詩的接力,使音樂更容易貼切自然地表達現代中的心靈顫動,意即“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精妙的去”。

這份低迴流暢、遍帶哀怨的旋律叩響了當時多少徘徊在雨巷和亭子間的舊式文的心絃,至今音韻流長: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幽怨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

消了她的氛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雨巷》

這裏,詞愈的重疊,連綿詞的復運用,構了樂段的迴旋。每節中音組的停頓和斷續的復,衍為詩的弦律的悠長。似乎雨巷也就顯得悠長悠長,喻示着一種飽含着美的求,也喻示着無望的、長長的徘徊。開首段和結局段幾乎完整的復,達到主旋律不斷應和和首尾呼應的效果,大有曲終繞樑之感。《雨巷》以三頓詩行為主,間以二頓詩行,皆以雙音節收尾,錯押韻,每節詩末一行以相同的腳韻呼應。間用句中韻,首尾二節重複一遍,特別是用了連續意義音節的跨行法,使音節的停頓若斷若續,使詩義的連綿與音節的迴環相應相合,同時又採用了幾組排比句,更增加了詩的音樂感。朱湘曾讚美《雨巷》兼採有西詩行斷意不斷的長,在音節比起唐的長短句來,實在毫不遜。另一首《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則很注意音韻的迴旋往復,全詩共五段,一、三、五段的前三句重複同樣的內容,只有末一句稍有變化,形復詠歎的效果。

為了強化全詩的音樂,詩還吸取了外詩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節詩中讓同樣的字句更迭相見。這種語言的重見,復沓,像織一起的抒樂句復一樣,聽起來悦耳,和諧,又加重了詩的抒彩。在漫的自由詩和“新月派”的豆腐乾詩體盛行的時候,戴望舒送來了優美動聽的《雨巷》,雖然不能説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至少也是開拓了音樂在新詩中表現的新天地。

戴望舒《雨巷》賞析 篇五

【原文】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①着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①[彳亍(chì chù)]慢慢走,走走停停

【文章疏導】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説月報》。當時代理《小説月報》編輯的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着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着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

“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果然,夢幻般的姑娘出現了。她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像“我”一樣撐着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時,“我”看到她是那樣地哀怨、憂愁,投出的目光“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她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牆”邊。雨巷裏又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地行着,繼續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着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説,或者是説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歎。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鬱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和與濤濤的回憶!

【寫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説《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裏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裏,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裏,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賞析】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徵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約寫於1927年夏天。最初發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説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戴望舒的摯友杜衡在1933年寫道:

説起《雨巷》,我們是不能把葉聖陶先生的獎掖忽略的。《雨巷》寫成後差不多有1年,在葉聖陶先生代理編輯的《小説月報》的時候,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聖陶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聖陶先生的有力的推薦,是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一直到現在。(《望舒草· 序》)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裏,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着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有論者説,《雨巷》是詩人用美好的“想象”來掩蓋醜惡的“真實”和“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上的和諧音律美外,“在內容上並無可取之處”。(凡尼:《戴望舒詩作試論》,《文學評論》1980,4),這些詰難和論斷,對於《雨巷》來説,未免過於簡單和苛刻了。

全文解讀 篇六

《雨巷》一詩的音樂感很強,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發的情感──悽清、哀怨和惆悵。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裏空蕩蕩的,只有詩人

撐着油紙傘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着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小巷、細雨、撐着油紙傘的孤獨詩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態──這就是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所展示給我們的鏡頭。在上述鏡頭過後,詩中出現了一段詩人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並非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人物,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他希望碰上的)一個虛擬人物。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詩中接着寫道: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説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覆吟詠和廣泛傳唱,在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或具有這類性質的事物的象徵。《雨巷》中出現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麗姿態和顏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潔和芬芳,還具有(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憂愁與哀怨的特點。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經詩人的想象而創造出來之後,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詩中,她也象一個現實人物一樣活動起來: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悽清,又惆悵。

詩中所寫的雨巷裏,本來只有詩人一個人獨行;自“丁香姑娘”出現後,就有兩個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個姑娘的步態、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紙傘都與詩人一樣。這樣一個人的出現,顯然使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現在有兩個各自孤獨的青年男女在活動了,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這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可以推想,這)也正是詩人當時所想知道的。詩中接着寫道: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她終於向詩人走近了,(我們可以想見詩人這時的心跳),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歎息的目光,然後,像夢一般輕盈而不着痕跡地飄過去了!(我們在心底裏叫:為什麼只是這樣啊?)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悽婉迷茫。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裏實際上是不願意與詩人分離的。但因為某些(説不清楚的)原因,她卻不得不與詩人失之交臂!俗話説得好: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兩位心靈相通(甚至連表情和步態都那麼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後,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緣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可以想見,)詩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戀戀不捨而又深感無奈的情緒狀態中,詩人目送着“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等到走過一道“頹圮的籬牆”──這“頹圮的籬牆”正是詩人想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較為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徵──,“丁香姑娘”終於消失在雨巷的盡頭。但這時的詩人還是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還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遺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線和清冷空氣中的顏色和芳香,併為這種顏色和芳香的不斷消散而傷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滿含歎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後,我們看到: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詩人在獨自彷徨: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的那個鏡頭又重放了一遍。首尾兩節的詞句幾乎全部相同,只是將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飄過”。這一改,一方面表明詩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因而,讀到詩的最後一節,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層。

戴望舒《雨巷》賞析 篇七

一、作者介紹

戴望舒(19xx--19xx):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現代著名詩人,文學翻譯家。19xx年11月,成名作《雨巷》在《小説月報》發表。先後出版詩集《我底記憶》(19xx)、《望舒草》(19xx)、《望舒詩稿》(19xx)、《災難的歲月》(19xx),共存詩90餘首。戴望舒的新詩經歷了早期浪漫主義的感傷抒情到成為現代派代表詩人的發展過程。《我底記憶》三輯:“舊錦囊”共12首;“雨巷”共6首,“我底記憶”共8首。《望舒草》最具代表性。早期和成熟期作品多寫愛情苦悶和個人憂鬱。新的轉折點出現在《災難的歲月》,19xx年日軍佔據香港,戴在香港擔任抗日文化領導任務,後被捕入獄受盡酷刑,思想深沉、堅定,有了飛躍,書寫抗戰爆發後民族苦痛、愛國、鬥爭信念。名篇《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在藝術上往往將寫實和象徵相結合,吸取了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艾呂雅等的手法,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二、《雨巷》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聯繫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不能説《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裏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裏,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裏,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雨巷》賞析: 篇八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 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 情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 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 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 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 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説《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 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裏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 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 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裏,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裏,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 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戴望舒《雨巷》賞析 篇九

這首《雨巷》創作於1927年,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戴望舒(1905-1950)生於浙江杭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 1932年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1941年底被日軍逮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等詩篇。1949年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雨巷》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一樣,文章並不完全是寫景,1927年是中國最混亂的時期,每個人都不能逃避政治上的選擇,經歷過“五四”運動又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尤其苦惱,像朱自清、戴望舒等有良心的知識分子不敢和當時的政府抗爭,只能將自己的苦惱寄託於作品中;在這裏,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行走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着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心態。

在藝術上,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詩句採用了西方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意象朦朧、含蓄,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詩句的“聲象”構成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像一般人或物構成意象的詩一樣,由聲音構成意象的詩,具有整體意象的有機關聯,這首詩的“聲象”就會深深感染你,使你沿着“聲音”的小巷,漫步在初春淅瀝的雨中,為某種古老而永恆的生命孤寂所打動,默默地,心中生出種種惆悵和期待使“雨巷”的漫長、幽靜和孤寂,在連續的聲音流中呈現出來。聲象彷徨、悠長、哀怨、調悵、迷茫,並不是以人的形象和物的具象引人聯想,而是由於聲音的內在遞轉與情感的內在逆轉完全相統一,把詩的情感形象渲染得十分充分,迴盪不息的聲音喚醒生命的聯想、聯覺,並使之具有了時間性和運動性。可以説,詩句的韻律和節與節的復沓,不是一般性的描寫性效果,而是純粹的音樂性表達效果。在反覆輕吟中體會《雨巷》的旋律和和聲奧祕,也就是從音樂的情調把握住音樂的主題。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20年代的知識分子舊學功底較深,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顯然是受古詩詞中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

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詞中有“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雨巷》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戴望舒對這意境並非簡單的繼承而是有所創新,《雨巷》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 “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雨巷》也是中國現代派詩中最成功地運用暗示性抒情的典範。這首詩用一種不可捉摸的感覺,飄忽不定的內心狀態,模糊朦朧的形象,表達自己徒勞地追求丁香般美好理想的孤獨、迷失的感覺和空虛惆悵的情緒。

《雨巷》同樣寄託了戴望舒對完滿愛情的盼望;戴望舒的感情生活並不完整,他曾和施蟄存的妹妹訂婚,但這感情最後無疾而終;後來和一個比自己小12歲姑娘結婚,但最後也是離婚收場,他的感情生活並不順利。戴望舒的生命也很短暫,只有45年,文學作品只有100多首詩及一些旅歐的短文,沒有什麼大部頭的作品,但憑《雨巷》這首詩已令他可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正如葉聖陶所説,《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學習過程 篇十

【走近雨巷】

1、播放視頻:江南雨巷、《雨巷》詩朗誦

2、誦讀課文,留心下邊三個問題:

①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②詩中寫了哪幾個“意象”?③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句詩?

3、討論明確:

課文悟讀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

明確:這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

知人論世

戴望舒,現代派詩人。前期的詩輕盈流麗,重象徵、意象,追求詩意的朦朧、含蓄。後期的詩,因受抗戰激發,詩風變得厚重、剛健,語言也更為洗練純樸。《雨巷》是用象徵手法寫的一首抒情詩。

課文悟讀詩中寫了哪幾個“意象”?

明確:詩中寫了油紙傘、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籬牆等意象。

課文悟讀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句詩?

明確:我喜歡“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這句詩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寫出了丁香姑娘美麗的外貌、高尚的品格,憂愁的心境。“彷徨”寫出了詩人在黑暗的現實中對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確:“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前後呼應,富有音樂感、節奏美。

明確:“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背景是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