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棗核》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棗核》教案【新版多篇】

《棗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3、試着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麼?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啟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孃、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讀,齊讀。

(2)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3、指名讀課文,説一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棗核是一個像( )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 )又( ),比正常的孩子還( )。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 )奪了回來,可闖下( )了,被官府( )。最後,棗核憑着自己的( )和( )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於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從哪裏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為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

(2)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脱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着,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説:“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裏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脱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着。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為什麼?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五、梳理內容,複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複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

板書設計:

棗核

名字來歷

勤快能幹

救出牲口

順利脱險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①透過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體會友人熱愛故土的深情,理解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②以棗核為線索結構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構思;

重點難點:

以棗核為線索結構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構思。

一、直接導入。

明確我們的學習活動:

1、賞讀語言,咀嚼友人深情;

2、梳理思路,體會構思之妙:

3、學習圍繞線索組織材料,表達真情實感。

二、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注意下列詞語:

蹊(qī)蹺(qiāo), 掐(qiā)指一算 , 殷(yīn)切, 調(tiáo)皮, 嫣(yān)紅, 山坳(ào), 拐(guǎi), 掀(xiān)啟, 精緻勻(yún)稱,劈(pī)頭, 感慨(kǎi)良深,

風燭殘年,故弄玄虛,成家立業,踏訪,不約而同, 泛舟, 國籍。

思考交流:

1.讀完全文,請同學們説説,作者寫了一個什麼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作者的一位故友託他從家鄉給他帶幾顆棗核的故事。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2.這位老人對故鄉的思念表現在他的哪些言行中?

明確:

思鄉的心理活動:

1、心裏總像是缺點什麼

2、體會出遊子的心境

3、想廠甸,想隆福寺

4、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5、近來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老人的思鄉之情。

思鄉的行動:

這位老人親手栽垂楊柳、種睡蓮、堆疊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三、賞讀語言,咀嚼友人深情:

1、這是一篇具體敍述同窗言行的敍事文章,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們欣賞品味。文中除了一些具體的事情外,還有更多的詞也表達出了海外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老師先舉一例分析,再請同學們試着自己來找找,並作些簡單的賞析。

例如: 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明確:“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為了試種。

①、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明確:“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通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②、這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明確:“幾十裏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③家庭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理解遊子的心境了。

明確:身在異國,心繫故土,“都如意”,“都有了”也無法替代故鄉的温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

引導:想象描述缺的是什麼?

缺的是踩在祖國大地上的踏實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與故友歡聚的温馨,缺的是故鄉親人的親情……

2、同窗的言行真實、生動、細膩,它們起伏於文中,生動地表現了同窗思鄉愛國之情的真切。請大家自由選讀我們剛才交流的精彩句段,讀出深情。

讓我們一起來誦讀第七節,同窗京腔京味的傾訴,注意段末的四個“想”,要讀出痴情,讀出情味。

3、結尾的理解:點明老華僑思鄉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4、教師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賞讀和咀嚼,我們體會到:樸實的話語,只要飽含真摯的情感就能感動人。我們説話作文時就應該用這些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來表達中心。

三、梳理思路,體會行文構思之妙:

1、既然這麼多的言行都能表達老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文章卻以幾顆小小的棗核為題?(思考“棗核”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索要急切,不明用途。一設懸念;

如獲至寶,不宣用途。再設懸念。

作用:吊起讀者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真相,引人入勝。

2、教師小結:棗核是本文的敍事線索,用棗核設置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是抒發遊子思鄉之情的載體,更是一條凝聚這鄉情的感情線索,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故鄉故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但在文中卻起到了以小見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幾顆棗核凝聚着海外遊子深深的愛國情,濃濃的思鄉情。

我們要學習作者的寫法: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以棗核這一事物為線索,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四、聯讀拓展,佈置作業:

記事寫人的文章,總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把記敍的內容有機地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線索猶如縫製衣服的線。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後用線把一塊塊布料縫製起來。沒有線,縫不成衣服;記敍性文章如果缺少線索,容易成為一盤散沙。請大家回憶我們學過哪些以事物為線索的文章?

明確:如《繁星》、《皇帝的新裝》、《柳葉兒》、《草》

《皇帝的新裝》以“新裝”的奇怪特性為線索,寫了皇帝愛新裝,騙子做新裝,君臣看新裝,遊行穿新裝,揭穿假新裝。

你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以中心事件為線索的文章嗎?

明確:如《社戲》按照“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這一中心事件來構思全文。再現兒時在橋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安排線索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必須有利於記敍情節的展開,必須有助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2)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所要表達的內容。

(3)線索的安排還要注意所寫內容的層次性,做到首尾呼應,使全文上下一貫,結構嚴謹。

作業:

1、週記:你和你的小夥伴從相識到相知,友誼逐步加深。選擇與此相關的幾件事來寫,再現這一段美好的經歷。

要求:標題自擬,必須圍繞線索組織材料,寫出真情實感,不少於600字。

2、課後積累:古今的詩詞歌賦中吟誦思鄉情感的詩篇佳作。

棗核

蕭乾

索棗核 ---->見棗核---->種棗核

設置懸念 慰藉鄉思

線索

[餘老説:閲讀教學中最自然最實惠的語言實踐方式就是讀寫結合。]

棗核教案 篇三

一、預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

2、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舊知鋪墊

1、鄉土情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維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裏,故鄉的山川、草木、人物,故鄉的一切,總是始終縈繞在心頭。過去,有些準備漂洋過海謀生的人在背井離鄉時,總要懷揣一把“鄉井土”,並永生永世珍藏起來。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為人在百年之後,陰間有個望鄉台,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陽世的親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輸將,表示休慼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

2、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1910年生於北京,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先後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併兼任旅行記者。作品有短篇小説集《籬下集》《栗子》等,譯作有《好兵帥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此外,還出版過多種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於北京。

三、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註記拼音。

蹊蹺 嫣紅 倘若 山坳 掀啟

鑲嵌 瑪瑙 草坪 蕭乾 廠甸

2、火眼金睛,辨識字音。

(1) 踏訪 踏實 (2)殷實 殷紅 (3)核桃 棗核

(4) 劈柴 劈頭蓋臉 (5)荷花 負荷 (6)勻稱 名稱

3、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2)你是如何理解題目“棗核”的?

(3)文章圍繞“棗核”都寫了哪些事?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閲讀中,你有什麼收穫或疑問?寫在下面與同桌分享。

四、嘗試練習

根據你的閲讀印象,請你獨立、快速完成《練習冊》第六課一至六題,然後小組內交流。

五、歸納疑點

《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讀完後必會引發你對“思鄉”的深刻理解,那麼,請你把你對鄉思的認識和關於鄉思的詩詞寫下來。

你對鄉思的認識:

你積累的關於鄉思的詩句: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棗核》教案 篇四

【教學重點】

1.理解海外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認識這種感情是人類的一種崇高情感,《棗核》教案2。2.藉助於上下文推斷詞語的意義。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由《我的中國心》導入。

教師:上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的,會唱的同學一起來試試啊(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學生回答後強調)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感情。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板書:課題,作者)

二、熟悉課文,認字識詞。

1.教師:請同學朗讀這篇課文。

2.教師:正音(學生回答)

三、理清課文線索、結構。

1.教師: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學生再默讀課文後回答]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帶棗核;第三段、託(棗核)在掌心;第七段,種棗樹。[板書:帶棗核、託在掌心、種棗樹] 由此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索棗核、得棗核、話棗核、議棗核)

四、分析思鄉的心理活動,國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棗核》教案2》。

1.教師: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他想做什麼呢?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明確:(學生回答,教師點撥)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2.教師: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齊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明確: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這種思鄉之情。[板書: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棗樹]

3.教師:除了這些詞、句外,課文前幾段中還有沒有表達這種思鄉之情的詞語?

殷切(第三段) 劈頭(第七段)

(引導學生體會)

4.教師小結:通過老人這番樸實的話語,通過作者這些樸實的描寫,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樸實的話語,濃濃的鄉情。[板書:抒發殷殷思鄉之情]

五、分析思鄉的表達方式。

1.教師:我想了解一下,我們在座的同學,有哪些或者因為探親、旅遊等原因而離開過家的'?

(調動學生去體驗老人的感情)離開家後,時間稍長一點,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2.教師:我們看看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他做了些什麼?他還急切地想做什麼?

(學生齊讀8——10段後討論)

3.教師:(學生回答後歸納)這位老人親手栽了垂楊柳、種了睡蓮、堆疊了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板書:栽楊柳、種睡蓮、堆假山、種棗樹]

4.教師:我不知細心的同學有沒有發現老人把垂柳栽在什麼地方?睡蓮池修在什麼位置?北海是怎樣堆疊起來的?

明確:垂柳——花園的台階兩旁

睡蓮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選、買下、拉回、堆砌

5.教師小結:老人的花園裏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而且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明確: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板書:寄託切切思鄉之意]

六.總結

棗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本文的敍事線索

體會課文通過樸實的敍事來表現海外華人對故土深切依戀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理解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海外華人對故土深切依戀的感情

教學重點: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品味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課時:一教時

學法指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一、導入新課:(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正如歌詞中所唱,洋裝所以、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愛國情懷,大家在電視上看過海峽兩岸的親人相團聚的場面嗎?那是怎樣的激動人心!今天我們一起隨作者帶着棗核走進海外華人的心中!

介紹作者:

蕭乾(1910-1999),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蹊蹺 山坳 衚衕 揣

掀起 鑲嵌

衣兜 嫣紅 瑪瑙 國籍

2.生讀課文,畫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思考全文的線索是:

【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議棗核】

二.深入探究

畫出文中能夠表現老人思鄉的句子【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她託在掌心,想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地方不大,佈置得卻精緻勻稱】

【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着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 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第八九小節】

【她告訴我……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三.拓展延伸

1.從文中找出句子證明:思鄉之情會隨着生活條件的優越、年齡增長而淡忘嗎?

【沿途美麗的風光,優越的家庭條件】

【朋友不好意思】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2.朋友是通過什麼方式表達自己的 思鄉之情的?

【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北海泛舟的情景、打算種家鄉的棗樹】

【朋友是常居海外,當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呢?】

【朋友是常居海外,當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呢?】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四.學法探究

1.本文表現的是海外華人的濃濃思鄉之情,這是個大主題,但為何卻以幾顆普通、平常的棗核命題呢?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敍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

2.現在我們知道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幾顆棗核的真正原因了吧。文章的謎底一開始就交代了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友人對祖國的思念,主要是通過棗核及文中重點字詞表現出來的,這也是本文的一個特點:

【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五.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的《同步導學》。

六.結束語

祖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家鄉更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一根弦,輕輕撥動,思鄉之情滿心間。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背景歌曲《我的中國心》)

附板書:

棗核

﹙蕭乾

字詞注音

易寫錯的字:

蹊蹺 山坳 揣鑲 嵌 衣兜 嫣紅 瑪瑙

線索:棗核(索-見-話-議)

主題:海外華人的愛國思鄉之情!

棗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敍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⑴學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閲讀討論。⑵學生髮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託我為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後花園談話中才説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衚衕”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在朋友眼前,給遊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後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敍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説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

1、閲讀第一段。

提問: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麼?有何作用?

學生回答後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閲讀2—4段。

提問:風燭殘年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風中的蠟燭,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問:“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運用了比喻了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提問:“殷切”是什麼意思?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意思是深厚而激動,表明了美籍華人急於得到棗核的心情,增強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作鋪墊。

提問:美籍華人與分別快半個世紀的朋友見了面,第一句話説的是什麼?這一句話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第一句話是“帶來了嗎?”表明了美籍華人急於得到棗核的心情。

3、學生根據下列問題讀5—11段。

⑴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麼?

⑵“一座兩層小樓”,“車庫的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啟”,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以上這些話語表明了什麼?有什麼作用?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棗核》教案3

標籤: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棗核》教案3,

⑷“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中的“一……就……”有什麼表達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華人傾訴心裏活動和藉助談話寫人物行動的句子,説説這些句子在語言方面有何特點?體現了人物什麼思想感情?

學生閲讀思考後明確:

⑴寫沿途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作暗示。

⑵這些話語表明美籍華人朋友事業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體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具體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⑷“一……就……”這個詞語起強調的作用,“一”過聖誕,“就”自然而然想舊曆年,把遊子之情表達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華人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有:“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缺點什麼”,“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遊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這些句子語言的特點是樸實,“心上總像缺點什麼”是對遊子心境最樸實的描述,身在異國,心永遠繫着故鄉,“都如意”也無法代替故鄉的温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一連串的想,把故鄉的形象再現得多麼真切!這位美籍華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説對故鄉的思念句句是思鄉之苦。

二、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美籍華人朋友領“我”踏訪後花園時的談話,作者用看似“實錄”的筆法記敍了談話經過,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棗核》教案3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棗核》教案3

棗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 體味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 分析並學習課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在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李白的《靜夜思》是直白而又最樸素的抒懷。“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首《我的中國心》更是牽動着千千萬萬的海外遊子的心。這一節我們要學的《棗核》一文,抒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的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二、要求學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明確:課文寫的是一位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越到晚年思鄉越切,以試種棗樹來寄託自己思鄉這情的`故事。全文洋溢着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三、解決教學重點過程

1. 愛國,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小事情也能反映出愛國之情。課文就是用幾顆小小的棗核來寄託濃濃的思鄉愛國深情,請同學們將與“棗核”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2. 請同學們再把有關“棗核”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將全文結構用簡短的文字表述出來。

明確:

棗核穿全文的線索。文章結構是:要棗核——見棗核——談棗核——點主題

3. 小小的不起眼的幾顆棗核卻能把一個海外赤子的拳拳的思鄉愛國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利用它來組織文章,也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寫得迭宕起伏,這都歸功於本文精巧的構思,這就是層層設置懸念,引人入勝。作者由朋友索要棗核起筆,開筆就設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仍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讀者。直到踏訪後花園,在談話中才説明索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

4. 小結

海外老人的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讓同是炎黃子孫的我們熱情澎湃,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讓我們受益匪淺。

5. 課外作業

1 蒐集兩三首表達思鄉愛國之情的詩歌。

2 試用設置懸念的手法記一件小事,不少於600字。

棗核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二)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三)理解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構思

三、教學難點:

思鄉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方法:指導閲讀

(二)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三)課型、課時:教讀一課時

(四)教具:投影儀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一)導語:

中華民族是有着優秀傳統的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以自己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時時刻刻惦記着祖國,想念着故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國的遊子是怎樣思念祖國,懷念家鄉的。

(二)投影檢查預習:

1、給下列文字注音

蹊(qi)蹺(qiao)掐(qia)嫣(yan)

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 乾(qian)

喏(nuo)

2、詞語解釋:

掐指、嫣紅、山坳、風燭殘年、託付、遊子、泛舟

(師生訂正,齊讀兩遍)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句停頓及感情。

2、學生自由閲讀並思考:

①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麼?

明確:棗核

②課文是怎樣揭示棗核的用途的?

逐層設置懸念,最後通過棗核用途表現人物的愛國思鄉之情。

③課文是怎樣設置懸念,推動內容發展的?

明確:

第1段:設置懸念:再三託付,帶幾顆棗核,不佔分量,用途蹊蹺。

2-4段:加深懸念:車站等候,殷切詢問,託在掌心,故弄玄虛。

5-10段:解開懸念:踏訪後花園,手栽垂楊柳,總缺點什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11段:點明主題。

小結: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並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敍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

(四)研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

明確:本文語言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體現在字裏行間,主要有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言之成理即可)

3、“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明了什麼?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4、文中驅車途中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寫沿途的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發展作暗示。

5、友人身居美國,生活優越,家庭和事業如意,為什麼還時時想起祖國?假如你將來到了外國,你將會怎樣?

學生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只要緊扣“愛國懷鄉”,都應肯定。

(五)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以“棗核”或其它實物為寄託,以詩或散文等形式來抒發一下自己對家鄉的思想感情。

(邊寫作邊穿插音樂伴奏,完成後自由討論,評出幾篇優秀習作)

(六)課堂小結:請男女各一位同學上台總結,並予鼓勵。

六、練習設計:

1、本文語言上有何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短語或句子,寫點賞析文章,至少三處。

七、板書設計:

棗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設置懸念)

見棗核——如獲至寶(加深懸念)

説棗核——為解鄉愁(解開懸念)

議棗核——民族之情(點明主題)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 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閲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閲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為“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為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為什麼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棗核》公開課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3.試着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麼?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啟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孃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指名讀課文,説一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後,棗核憑着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於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從哪裏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為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

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脱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着,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説:“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裏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脱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着。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為什麼?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五、梳理內容,複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複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