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棗核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W

棗核教案(新版多篇)

棗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二)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三)理解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六 棗核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二、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構思

三、教學難點:

思鄉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方法:指導閲讀

(二)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三)課型、課時:教讀一課時

(四)教具:投影儀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一)導語:

中華民族是有着優秀傳統的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以自己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時時刻刻惦記着祖國,想念着故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國的遊子是怎樣思念祖國,懷念家鄉的。

(二)投影檢查預習:

1、給下列文字注音

蹊(qi)蹺(qiao)掐(qia)嫣(yan)

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 乾(qian)

喏(nuo)

2、詞語解釋:

掐指、嫣紅、山坳、風燭殘年、託付、遊子、泛舟

(師生訂正,齊讀兩遍)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句停頓及感情。

2、學生自由閲讀並思考:

①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麼?

明確:棗核

②課文是怎樣揭示棗核的用途的?

逐層設置懸念,最後通過棗核用途表現人物的愛國思鄉之情。

③課文是怎樣設置懸念,推動內容發展的?

明確:

第1段:設置懸念:再三託付,帶幾顆棗核,不佔分量,用途蹊蹺。

2-4段:加深懸念:車站等候,殷切詢問,託在掌心,故弄玄虛,國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六 棗核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5-10段:解開懸念:踏訪後花園,手栽垂楊柳,總缺點什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11段:點明主題。

小結: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並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敍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

(四)研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

明確:本文語言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體現在字裏行間,主要有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言之成理即可)

3、“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明了什麼?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4、文中驅車途中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寫沿途的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發展作暗示。

5、友人身居美國,生活優越,家庭和事業如意,為什麼還時時想起祖國?假如你將來到了外國,你將會怎樣?

學生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只要緊扣“愛國懷鄉”,都應肯定。

(五)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以“棗核”或其它實物為寄託,以詩或散文等形式來抒發一下自己對家鄉的思想感情。

(邊寫作邊穿插音樂伴奏,完成後自由討論,評出幾篇優秀習作)

(六)課堂小結:請男女各一位同學上台總結,並予鼓勵。

六、練習設計:

1、本文語言上有何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短語或句子,寫點賞析文章,至少三處。

七、板書設計:

棗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設置懸念)

見棗核——如獲至寶(加深懸念)

説棗核——為解鄉愁(解開懸念)

議棗核——民族之情(點明主題)

六 棗核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棗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敍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⑴學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閲讀討論。⑵學生髮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託我為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後花園談話中才説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衚衕”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在朋友眼前,給遊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後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敍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説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

1、閲讀第一段。

提問: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麼?有何作用?

學生回答後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閲讀2—4段。

提問:風燭殘年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風中的蠟燭,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問:“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運用了比喻了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提問:“殷切”是什麼意思?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意思是深厚而激動,表明了美籍華人急於得到棗核的心情,增強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作鋪墊。

提問:美籍華人與分別快半個世紀的朋友見了面,第一句話説的是什麼?這一句話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第一句話是“帶來了嗎?”表明了美籍華人急於得到棗核的心情。

3、學生根據下列問題讀5—11段。

⑴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麼?

⑵“一座兩層小樓”,“車庫的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啟”,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以上這些話語表明了什麼?有什麼作用?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棗核》教案3

標籤: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棗核》教案3,

⑷“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中的“一……就……”有什麼表達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華人傾訴心裏活動和藉助談話寫人物行動的句子,説説這些句子在語言方面有何特點?體現了人物什麼思想感情?

學生閲讀思考後明確:

⑴寫沿途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作暗示。

⑵這些話語表明美籍華人朋友事業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體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具體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⑷“一……就……”這個詞語起強調的作用,“一”過聖誕,“就”自然而然想舊曆年,把遊子之情表達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華人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有:“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缺點什麼”,“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遊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這些句子語言的特點是樸實,“心上總像缺點什麼”是對遊子心境最樸實的描述,身在異國,心永遠繫着故鄉,“都如意”也無法代替故鄉的温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一連串的想,把故鄉的形象再現得多麼真切!這位美籍華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説對故鄉的思念句句是思鄉之苦。

二、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美籍華人朋友領“我”踏訪後花園時的談話,作者用看似“實錄”的筆法記敍了談話經過,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棗核》教案3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棗核》教案3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設想】

自主學習,默讀課文,合作交流討論關於棗核鬥智鬥勇的故事。把握故事內容,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棗核圖片。提問:誰能介紹一下什麼是棗核?我們今天所説的可不是這個棗核,而是一個像棗核一樣大小的人——棗核。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棗核)。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 本文介紹了棗核的什麼事情?

(2) 棗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範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試着讀課文。

展示閲讀要求和提示: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藉助漢語拼音品讀,並反覆多讀幾遍,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

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

棗核 夫妻 爹孃 扶犁 折騰 漲紅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罷甘休

注意讀準:翹舌音“折”,前鼻音“困 勤”,後鼻音“牲”。

另外,一個多音字“折”,在這裏讀“zh”,還有兩個讀音,一個讀“zhé”組詞為“打折”,另一個讀音是“shé”,組詞為“折本”;多音字“漲”在這裏讀“zhàng”,還有一個讀音“zhng”,組詞為“漲潮”。

5、識記生字

A、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 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廣+付=府”“四+去=罷”。

(2)形近字組詞:核一該 折一拆。

(3)組詞擴展:妻子 夫妻。

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

衙役:衙門裏的差役 。

善罷甘休:好好地了結糾紛,不再使事態持續下去。

錢搭:古代裝錢物的口袋。

驚堂木: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稜兒,使用者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四、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自由讀文,分角色讀文。

讀了課文後,你覺得棗核是個怎樣的孩子?

(棗核是一個既勤勞又聰明的孩子。)

2、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些片段,説來給大家聽聽。

(1)“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有趣了?

(棗核很小,人可以鑽進驢耳朵裏,衙役們不會發現他。)

(2)“衙役們拿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你覺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棗核小,是完全可能從鐵鏈縫裏鑽出來的。)

(3)“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

這個片段,你想到了哪個故事?(**濟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小組內表演課文內容,再選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五、拓展延伸,説寫訓練

1、默讀課文,複述故事。

2、續編故事。

想象一下,棗核還有哪些聰明能幹的故事?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果?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故事記述了山腳下一户農民生了一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會長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好孩子。棗核既勤快又聰明,他為了農民鬥衙役戲縣官。

在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較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地方向。課堂上用一組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通過閲讀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為流暢,學生也易把握。讓學生把自己瞭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膽量。

《棗核》這則民間故事如能巧妙講解,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節,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讓學生來講,從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學生的發言能夠結合課文裏的內容談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棗核勤快聰明有正義之心,棗核的父母淳樸善良,縣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紂為虐,危害鄉民。我讓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體會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熟讀之後,讓學生嘗試表演故事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完成能力。

本節課的亮點:一是學生的創新:在“展示評價”上,大部分學生能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口齒清晰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二是學生討論問題熱烈,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這節課由於準備倉促,但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這節課上積累了詞語,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學會了概括課文的方法並認識了一種新的寫作方法。個人覺得學生收穫還是頗豐的。這也就是語文教學上要求的一課要有一得吧。總覺得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

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而本課的教學,我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問題全是我設計的,雖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學生是被動學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未得到增強。其次,因為本課主題不難理解,我所設計的問題也都較淺顯,難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授課內容多停留在教參層面,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不多,挖掘不夠深刻。

《棗核》教案 篇四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本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難點: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文本引讀

作者簡介: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四、整體感知

1、給下列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蹊蹺( )( ) qiā( ) 指一算 故弄xuán( )虛

mǎ nǎo( )( ) 奼紫yān( )紅 殷切( )

勻稱 ( ) 鑲嵌( ) lí ba( )( )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3、讀完全文,你認為能表達文章中心的一句話是文中的哪一句?

五、研讀探究

1、文章的前六段有沒有交待同窗要棗核的用途?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2、在同窗的後花園裏,具體的思鄉行動表現在哪裏?

3、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六、品讀鑑賞

結合課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1、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

2、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3、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 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閲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閲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為“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為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為什麼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棗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積累“折、漲”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朋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他只有一個棗核那麼小,他的名字叫“棗核”。別看他人長得小,但是非常聰明勇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棗核)

二、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一)明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山腳下一户人家生了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取名“棗核”,棗核不但勤快,也很聰明。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幫人們牽回了牛、驢,還戲弄了縣官。)

3、默讀課文,説説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後和同學交流。

4、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將你認為有意思的部分複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1、交流一:棗核出生,爹孃發愁。

(1)棗核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生的?

(2)棗核出生後,爹孃的心情怎樣?

(3)面對爹孃的發愁,棗核是怎麼説的?從他的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有志向)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迫切希望——歡喜、激動的心情變化)

2、交流二:棗核幹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1)“鄰居們都誇棗核,棗核的爹孃非常高興。”鄰居們會怎樣誇棗核?棗核的爹孃又會怎樣説?(學生各抒己見)

(2)對棗核學會的這些本領你有什麼看法?(學生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同學們,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時候沒有高科技產物,人們用人力、牛馬驢等畜力拉犁種地。棗核這樣的山村孩子能學到那麼多本領,真的很了不起。(指導朗讀,讀出對棗核的讚美和敬佩)

3、交流三: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1)快速瀏覽課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麼。(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師小結: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靠自己的本領,折騰得衙役們筋疲力盡,睏倦地睡着了。棗核趁機把鄉親們的牛、驢牽回了村子。從中可以看出棗核是個不畏權貴、善良、為鄉親們着想的孩子。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讚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棗核戲弄縣官。

(1)快速瀏覽課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棗核戲弄了縣官,表現了棗核超人的膽識、超強的本領和無窮的智慧。)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讚美、崇敬。

5、舉手自薦,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6、集體交流、點評。

三、拓展交流,練習續編

同學們都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讓老師聽得津津有味,棗核戲弄縣官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發揮想象説一説吧!

[教學板書]

棗核出生,爹孃發愁。

棗核幹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棗核戲弄縣官。

聰明勇敢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結構和主要情節,以便學生以此為導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閲讀、探究的興趣。語文課堂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創作慾望,我想這節課就能完成教學目標了。

棗核教案 篇七

棗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本文的敍事線索

體會課文通過樸實的敍事來表現海外華人對故土深切依戀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理解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海外華人對故土深切依戀的感情

教學重點: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品味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課時:一教時

學法指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一、導入新課:(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正如歌詞中所唱,洋裝所以、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愛國情懷,大家在電視上看過海峽兩岸的親人相團聚的場面嗎?那是怎樣的激動人心!今天我們一起隨作者帶着棗核走進海外華人的心中!

介紹作者:

蕭乾(1910-1999),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蹊蹺 山坳 衚衕 揣

掀起 鑲嵌

衣兜 嫣紅 瑪瑙 國籍

2.生讀課文,畫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思考全文的線索是:

【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議棗核】

二.深入探究

畫出文中能夠表現老人思鄉的句子【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她託在掌心,想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地方不大,佈置得卻精緻勻稱】

【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着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 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第八九小節】

【她告訴我……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三.拓展延伸

1.從文中找出句子證明:思鄉之情會隨着生活條件的優越、年齡增長而淡忘嗎?

【沿途美麗的風光,優越的家庭條件】

【朋友不好意思】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2.朋友是通過什麼方式表達自己的 思鄉之情的?

【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北海泛舟的情景、打算種家鄉的棗樹】

【朋友是常居海外,當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呢?】

【朋友是常居海外,當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呢?】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四.學法探究

1.本文表現的是海外華人的濃濃思鄉之情,這是個大主題,但為何卻以幾顆普通、平常的棗核命題呢?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敍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

2.現在我們知道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幾顆棗核的真正原因了吧。文章的謎底一開始就交代了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友人對祖國的思念,主要是通過棗核及文中重點字詞表現出來的,這也是本文的一個特點:

【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五.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的《同步導學》。

六.結束語

祖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家鄉更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一根弦,輕輕撥動,思鄉之情滿心間。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背景歌曲《我的中國心》)

附板書:

棗核

﹙蕭乾

字詞注音

易寫錯的字:

蹊蹺 山坳 揣鑲 嵌 衣兜 嫣紅 瑪瑙

線索:棗核(索-見-話-議)

主題:海外華人的愛國思鄉之情!

《棗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敍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⑴學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閲讀討論。⑵學生髮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託我為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後花園談話中才説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衚衕”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在朋友眼前,給遊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後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敍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説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

1、閲讀第一段。

提問: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麼?有何作用?

學生回答後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閲讀2—4段。

提問:風燭殘年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風中的蠟燭,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問:“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運用了比喻了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提問:“殷切”是什麼意思?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意思是深厚而激動,表明了美籍華人急於得到棗核的心情,增強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作鋪墊。

提問:美籍華人與分別快半個世紀的朋友見了面,第一句話説的是什麼?這一句話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明確:第一句話是“帶來了嗎?”表明了美籍華人急於得到棗核的心情。

3、學生根據下列問題讀5—11段。

⑴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麼?

⑵“一座兩層小樓”,“車庫的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啟”,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以上這些話語表明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⑷“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中的“一……就……”有什麼表達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華人傾訴心裏活動和藉助談話寫人物行動的句子,説説這些句子在語言方面有何特點?體現了人物什麼思想感情?

學生閲讀思考後明確:

⑴寫沿途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作暗示。

⑵這些話語表明美籍華人朋友事業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體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具體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⑷“一……就……”這個詞語起強調的作用,“一”過聖誕,“就”自然而然想舊曆年,把遊子之情表達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華人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有:“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缺點什麼”,“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遊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這些句子語言的特點是樸實,“心上總像缺點什麼”是對遊子心境最樸實的描述,身在異國,心永遠繫着故鄉,“都如意”也無法代替故鄉的温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一連串的想,把故鄉的形象再現得多麼真切!這位美籍華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説對故鄉的思念句句是思鄉之苦。

二、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美籍華人朋友領“我”踏訪後花園時的談話,作者用看似“實錄”的筆法記敍了談話經過,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棗核》公開課教案 篇九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閲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閲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為“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為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為什麼要種棗樹呢

明確:因為她想用幾顆來自故鄉的棗核種出棗樹來寄託思鄉之情。

(2)從哪些描寫中可看出他思鄉呢?齊讀第七段後找關鍵句。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3)老人的花園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不辭辛勞,不嫌麻煩呢?再者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4)作者想借棗核表達怎樣的意思呢?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學生勾畫、批註)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教師: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五、學習寫法

1、思考:這篇文章,表現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為什麼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1)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2)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敍事線索。

(3)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着筆、從大處着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説,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

2、“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一種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感,生動感人,你認為主要妙在何處?

中國化的景物

簡潔質樸的語言

六、拓展延伸

思鄉愛國一直是人類眾多美好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優美的詩篇,我們在課外還讀到哪些思鄉愛國的作品?(《鄉愁》、《月之故鄉》、《綠葉對根的情意》等)

七、佈置作業

風燭殘年的美籍華人要了幾顆棗核,想把它們種在自己的花園裏,以解思鄉之情。我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試想一下,在這些棗樹下將發生怎樣的故事?

請發揮想象,以《棗樹下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的作文。

教學反思:導入中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思鄉愛國的情感之中。課堂容量過大,故顯得倉促,亦缺少恰當的銜接,過渡不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