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范進中舉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9W

范進中舉教案精品多篇

范進中舉教案 篇一

關於情節結構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境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范進中舉前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社會地位及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第一層(第1段)范進進學回家,胡屠户前來賀喜,對女婿連罵帶訓,范進“唯唯連聲”。

第二層(第2段)范進為赴鄉試向胡屠户借盤費遭到拒絕和辱罵。

第二部分(第3—12段)寫范進中舉後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第一層(第3—5段)范進發瘋。

第二層(第6—9段)屠户治瘋。

第三層(第10—11段)鄉紳拜會。

第四層(第12段)范進贈銀。

作者把故事情節的中心集中在范進中舉前後。作者圍繞這一中心情節牽動全線,展開了它的藝術畫面,讓各色人物紛紛登台表演,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一個黑暗側面。這種將情節加以提煉與典型化的做法,可以更深刻地揭露矛盾,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挖掘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

②胡屠户“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要點:Ⅰ“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這是厚顏無恥的賣功。Ⅱ“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他的所謂“體統”就是封建的等級觀念。

③“體統”的實質是什麼?

要點:實質是封建等級觀念,即欺貧愛富,媚上壓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④“屠户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寫出了什麼樣的形象?

要點:傲慢粗俗。

⑤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為什麼硬着頭皮商議盤纏?

要點:范進不是不知道丈人嗜錢如命、刻薄小氣,之所以硬着頭皮去商議盤費,既是因為無法他借,更是因為一心追求功名利祿,不甘心於屢試不中,以至於不顧一切,要再去“考他一考”。

⑥屠户為什麼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要點:他是從“家財”和“長相”這兩個方面來斷定的。“城裏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品析課文第二部分,可探討以下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麼好處?

要點:照應上文的“借盤纏”、“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與下文的“報喜”等形成鮮明對比,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醜惡,一旦中舉,地位立即改變;為下文的范進“發瘋”作了鋪墊,形成對比,揭露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和讀書人的墮落;與下文張靜齋的“拜會”形成對比,既説明範進中舉後地位的迅速上升,又反映封建社會的官場腐敗,世態炎涼。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裏來”,報喜人擁着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麼樣的心情? 要點:范進快而猛的行走動作,顯示他想知道是不是真的“中舉”的急切心情。

③第5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為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為什麼新貴人歡喜得竟至於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要點:“中舉”,意味着幾十年來所過的貧困、屈辱的生活即將結束,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已出現在眼前,政治、經濟地位馬上要改變。本以為中舉無望,而現在竟中舉了,因此范進看了中舉的報帖後驚喜得發了瘋,這就很自然了。

⑤借報錄人之口説范進是“迷了心竅”含有什麼深意? 要點:報錄人對“中舉發瘋”之類的事情常有耳聞目睹,對“中舉發瘋”的原因也是一清二楚的,因此,借報錄人之口説范進“迷了心竅”,就含有揭露科舉制度毒害讀書人的更廣更深的意義。

⑥胡屠户第二次賀喜的時候,為什麼叫二漢提着?為何又寫明禮物?要點:可以顯示胡屠户的身份和派頭“今非昔比”,也跟着“中舉”的女婿“闊”了起來;寫明這一次賀喜的禮物,與上一次范進進學,胡屠户只是“拿着一副大腸和一瓶酒”形成對比,具體、深刻地表現出胡屠户勢利的市儈性格特徵。

⑦“忍不住的笑”,有什麼含義?為什麼眾人也都笑起來? 要點:“忍不住的笑”含義:胡屠户在女婿范進中舉後,一改以前輕蔑范進的態度,口稱女婿是“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但接着在大家的慫恿之下,他硬着頭皮,“凶神似的”打了范進一個嘴巴。在極短的時間內,胡屠户前後的反差這麼大,眾人和鄰居見了當然“忍不住的笑”。這“忍不住的笑”飽含着辛辣的諷刺,透過這“忍不住的笑”可以看到胡屠户反覆無常、俗不可耐的市儈嘴臉。

眾人笑:對范進,原先胡屠户是怎樣辱罵、醜化的,眾人一清二楚。現在胡屠户又換一副臉孔,換一套言語來形容、美化范進,活像一個不顧顏面的市儈、小丑,在大庭廣眾之下自打嘴巴,因此,眾人也都笑起來。這“笑”,無疑是一種嘲笑、恥笑。

⑧為什麼除眾人之外又詳寫鄉紳來拜?誇張張鄉紳的富有與范進中舉歡喜瘋了有無關係? 要點:寫張鄉紳來拜,這是點面結合的寫法,更有力地説明範進中舉後的地位迅速上升,也使我們看到封建社會攀附權貴的醜態。

誇張張鄉紳的富有與范進中舉歡喜瘋了二者之間有內在聯繫。中了舉,成了鄉紳,就大富大有,所以,讀書人醉心於功名,一心要沿着科舉階梯往上爬,因此范進一中舉就歡喜得發了瘋。

關於人物

①范進,醉心於功名入仕的窮書生,可屢考不中,連秀才也沒撈上,但仍執迷不悟。中舉前家貧如洗,無米下鍋,飽受嘲笑侮辱。中舉以後,瘋瘋顛顛,醜態百出。被胡屠户一打才醒後,惟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作者通過范進這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科舉制度腐蝕人的心靈和害人本質,諷刺了痴迷科舉入仕的封建知識分子的醜態。

②胡屠户,眼光勢利、庸俗自私的市儈。女婿考取秀才,提禮賀喜,見仍窮困潦倒,又擺架教訓。范進借盤纏,胡屠户卻大罵一通,顯示了他的自私、慳吝、粗俗。范進中了舉人後,胡屠户態度截然不同,慷慨送來肉和賀禮,口稱“賢婿老爺”,誇范進才學和品貌,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眾人催促他治瘋時,他“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把方才這些小心收起,將平日的兇惡樣子拿出來”走上前去。他“大着膽子打了一下”,“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第二下,“站在一邊,不覺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

來”。范進清醒回家時,胡屠户跟在范進後邊,“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作者用漫畫式的誇張寫法,通過鮮明的對比,辛辣地諷刺了胡屠户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醜惡靈魂。更主要的是,作者通過這個人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也從側面抨擊了科舉制度。

③張靜齋,一個赫赫有名的鄉紳,在范進中舉後,急急忙忙地屈尊造訪范進的寒門,還一再地攀親套近乎,稱范進為“世先生”、“親切的世弟兄”,又是贈銀又是送房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范進如今成了新貴,張鄉紳便忙着拉攏勾結,以便結黨營私、為非作歹。小説借這個人物諷刺了當時官場的虛偽、黑暗。

形象地説明了科舉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識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鎖,是戕害人心、敗壞社會風俗道德的毒劑。這節課我們一起討論小説的藝術特色。

中心思想:課文通過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的對比,有力地抨擊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辛辣地諷刺了在科舉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

主題:作品以范進中舉前後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把各種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調動諷刺藝術的各種手段,讓一幕幕精采場面展現在觀眾面前,尤其是通過范進和胡屠户這兩個典型形象的塑造,無情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摧殘和對人們思想的腐蝕,活現出某些人物的卑污靈魂,譴責了追求功名富貴的骯髒思想和封建社會的醜惡的道德風尚。

九年級上冊語文《范進中舉》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2、形成多重對話,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得的世風。

【教學重點】

1.體會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詩句導入:

高明的《琵琶記》裏有這樣一句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看是什麼意思呢?(早晨還是耕種在田的鄉野村夫,晚上已經平步青雲,登堂入室拜見帝王,貴為人上。)

是什麼有如此大的神力能讓人的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科舉制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考中舉人的范進的生活變化。 板書課題:《范進中舉》。

二、解題:

強調題目對文章裏的重要性: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文題的理解,這樣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閲讀效果。

㈠解析“范進”:

“進”的意思前進、進取,科舉中又有進士一説,文中第一句也説:“范進進學回家”。這樣看來,你估計范進的名字裏有他的什麼願望?

(補充范進從20歲開始應考,年年進考場,經歷了數不清的希望與失望,參加科考已成為范進年復一年的機械行動。可以説,范進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費在了科舉追求中!科舉使他變得思想麻木、精神萎頓,除了“起承轉合”、“子曰”“詩云”,他幾乎別無所知、別無所能。他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起碼的人格尊嚴;苦苦掙扎在社會底層,靠嗟來之食養家餬口。然而就在他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之時,命運之神猝然光顧。54歲的他不但考中了秀才,接着又一步登天變為了舉人“老爺”!)

㈡解析“中舉”:

舉人和昔日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語,一但中舉,其父為(老)太爺,其人為老爺,其子為少爺,故有“一世中舉,三世為爺”之説。中了舉人就意味着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三、整體感知: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四、分析“范進中舉發瘋”

⑴讀了課文,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預設:“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⑵它為什麼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學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⑶怎樣治療這種瘋病呢?

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後鎮定的提出瞭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這也便是范進形象的典型意義所在,從這一個范進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批“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⑷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看了中舉報帖後,為什麼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三個短句上。)

①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②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説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預設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預設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範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後,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⑸齊讀“范進發瘋”語段

⑹(佈置作業)請大家結合課文,試分析下列問題:

㈠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説過“好”?發過瘋?為什麼?

㈡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你從中能否看清並且理解了“好”的內涵?

㈢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欲知詳解,下節分解。

《范進中舉》教案 篇三

教學主題:

賞析古代白話小説之諷刺藝術

教學內容及分析:

本文主要內容是范進中舉前後主要人物范進的變化對比、胡屠户對待范進的不同態度的敍寫,表現當時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及社會的深遠影響,世態人情,揭示其腐朽。對比與誇張充分諷刺了人物與社會。

教學對象及特點:學生對科舉一知半解,主要是金榜題名等知識,前面學的《故鄉》提到過中舉,而對科舉的負面毒害瞭解不多。對小説三要素掌握較好,但獨立分析的能力較差,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基本濱握,對比手法在《故鄉》中能理解,在本文要讓學生能運用。諷刺手法藝術是小説的一種重要特色,要在閲讀與分析及表演中體會。

教學目標:

1、瞭解常識及基礎知識

2、理清情節概括大意,領會理解作者運用對比誇張諷刺刻畫人物形象。

3、充分認識到科舉制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會世態炎涼,珍愛當下美好。

教學重難點:

目標2、3

教學方法:

課件填表對比、賽讀與課本劇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人生三大幸事之一:金榜題名及相關的故事引入本課教學

二、預習展示

先讓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從二個方面展示:一是常識與生字生詞;二是主要內容即故事概括

三、整體感知

1、讓學生先速讀,再交流,再説一説

2、以中舉為線索,理清故事清節

四、賞析人物

側重於人物的誇張與對比的理解與運用

對比填表:范進胡屠户

表格略

五、精彩重現

情節:范進中舉發瘋

先找出,個人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

此片斷課本劇表演以小組為單位比賽

六、類文拓展

練習冊《周進中舉》

七、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回顧重難點,放一放“電影”

2、寫一寫課後“讀讀寫寫”

楊柯

范進中舉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誇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説《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説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説?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説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麼説《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悽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後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對待他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用胡屠户的語言、行動説明)

2、胡屠户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為什麼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户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誇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雖然大着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着。”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誇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誇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麼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①范進中舉前後的社會地位;②胡屠户對待范進前後的態度。)

5、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范進先*後貴,胡屠户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范進中舉 教案 篇五

吳敬梓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儒林外史》的介紹。

2.諷刺藝術的表現形式——誇張、對比、寫實。

(二)能力訓練點

1.欣賞小説的諷刺藝術。

2.比較閲讀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瞭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醜惡現象進行辛辣諷刺的藝術。

二、學法引導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説節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閲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瞭解。學習本文時,着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後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誇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説中的作用。

2.難點

舊小説中的雅語與口語。

3.疑點

同是讀書人,范進與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決辦法

重點問題主要由學生閲讀分析得出答案,難點多參照文下註解解決,疑點採取結合上幾節課內容進行兩個人物的比較的方法解決。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重點、難點: 范進喜極而瘋的戲劇性結局

(一)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二)整體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諷刺小説中的精品,所以在一開始應予以介紹並鼓勵課外閲讀,這也能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人物主題的認識。而後分析課文內容,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重點剖析主人公范進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以一幅能概括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境遇的對聯導入課文。

2.作家、作品簡介

吳敬梓,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便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炎涼,這些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説《儒林外史》。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説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

3.自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説中的詞語的解釋。

(2)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

4.根據插圖,複述課文梗概。

5.整體感知課文:

(1)找出課文中寫得比較精彩的地方,試作簡要分析。

(2)課文中這些精彩之處都是圍繞哪個中心情節展 開的?

6.范進形象分析

(1) 中舉前後,范進產生了那些變化?(從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對人態度等方面來談)

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説明了什麼?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户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户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中舉後

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並分析這裏有哪些文句的反覆,這種反覆説明了什麼。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昏厥一瘋跑一跌倒一瘋走集上。這裏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複,“我中了”一句話反覆出現。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的設置,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慾薰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後地位、經濟狀況發生哪些變化?這説明了什麼?范進對胡屠户的態度有何變化?又説明了什麼?

明確:中舉之後,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眾鄰居的稱呼“範老爺”,胡屠户的言行,  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户的稱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户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2)作者設計范進“喜極而瘋”的用意何在?

(四)總結、擴展

本課對於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孔乙己沒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為統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相同的主題。

(五)拓展閲讀

神醫袁體庵

子孺言: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也。有舉子舉於鄉,喜極發狂,笑不止,求體庵診之。驚曰:“疾不可為矣,不以旬數矣,子宜急歸,遲恐不及也。若道過鎮江,必更求何氏診之。”遂以一書寄何。其人至鎮江,而疾已愈。以書致何,何以書示其人。曰:“某公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而不可複合,非藥石之所能治也。故動以危苦之心,懼之以死,令其憂愁抑鬱,則心竅閉,至鎮江當已愈矣。”其人見之,北面再拜而去。籲,亦神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

(六)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對胡屠户描寫部分,體會人物性格。

2.課外閲讀《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第二課時

重點、難點: 文章的主題和寫法

(一)明確目標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對比、誇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閲讀。

4.范進與孔乙己形象比較。

(二)整體感知

本課時以諷刺藝術的欣賞為重點,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實也貫穿這一內容,范進與孔乙己比較、精彩片斷閲讀求粗不求細,大致輪廓出現後讓學生自己揣摩。

(三)教學過程

1.以胡屠户為例,分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幾種形式?結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進行説明。

明確: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直接寫實三種。

(1)對比  胡屠户對范進的前後態度變化。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 “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思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户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2)誇張

胡屠户打了范進之後,“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眾人回家時,“屠户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這種細節上的誇張,用漫畫式的筆法顯示出胡屠户對范進畏懼、巴結的情態。

(3)直接寫實

第12段,這裏胡屠户的動作“攥”、“舒”、“縮”、“揣”及“緊緊”、“連忙”兩個詞活畫出他那副貪財虛偽的小人相。

通過對比、誇張、寫實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躍然紙上:這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欺貧愛富、貪財虛偽、庸俗自私。

學生討論文中對其他人物的諷刺描寫,如用誇張的手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情狀。

2.請從胡屠户、鄉鄰、張 鄉紳對范進態度的變化這個角度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徵。

胡屠户:截然不同的兩副嘴臉,充分表現出他的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鄉  鄰:趨炎附勢,譴責了封建社會的醜惡的道德風尚。

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次要人物。作者具體描寫了“張老爺拜會新貴範老爺”的場面,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四)總結、擴展

本文與《孔乙己》相比,是通過一箇中舉的人,圍繞“中舉”這一事件,描寫各色人等的種種醜態,從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世態。作者用了對比、誇張、直接寫實的手法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諷刺,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批判性。

1.下面進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斷的閲讀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找一個帶有明顯諷刺的片斷進行閲讀,然後集中討論。

示例1  第四回寫到范進到知縣湯奉處打秋風,當知縣看到范進因守制而不用銀鑲杯箸,不用象箸時,很擔心他不用葷酒,正在此時,卻見范進“在燕窩碗裏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裏”,這才放心。一句“大蝦元子”的描述將范進虛偽的性格暴露無遺,同時也表現出封建禮教的虛偽性。

示例2  第五回寫到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指頭,眾人都不得要領,其妾趙氏猜出他的心事“燈盞裏點的是兩莖燈草,恐費了油”,挑掉一莖之後,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這兩個指頭使嚴監生與葛朗台一樣,成為世界文學畫廊中著名的吝嗇鬼形象之一。

比較閲讀是一種有效的閲讀方式。作為比較的雙方應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與個性。同樣,除了范進與孔乙己,還可進行丁舉人與張靜齋的比較,胡屠户與張靜齋的比較。這些比較都有利於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説,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鋭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鋭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五)佈置作業

1.比較《范進中舉》與《變色龍》的諷刺藝術。

2.根據有關歷史資料,結合課文,談談你對科舉制度的瞭解,並把它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范進中舉》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瞭解古代白話小説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第一課時採用以讀為主瞭解大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後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瞭解作者吳敬梓。

(2)瞭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自讀排障、疑難詞語補充解釋。如:進學、爛忠厚、闖將來、

權變等。

(為什麼古代的 白話小説中有這麼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閲讀古代白話小説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3結合註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設疑導引

1、范進為什麼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2、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三、討論釋疑。

小結:

這一節課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討論中的疑難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裏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重點歸納總結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1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後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户)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後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範老爺:“抱着雞,手裏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裏尋人買。”(醜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醜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着,散着頭髮,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口裏叫道:‘中了!中了!’”(醜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户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説“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後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説“……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後在胡屠户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户借盤費,“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户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後,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麼當初,當初范進“家裏餓了兩三天”“抱着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裏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醜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後,由學生概括、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説,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鋭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鋭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佈置作業完成“揣摩運用”

范進中舉教案 篇七

《范進中舉》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積累“醺、腆着、嗑、商酌、敍功、唯唯連聲”等詞。

2、分析人物形象,體會通過語言、行動、對比手法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深刻體會科舉制度的危害及當時社會世態的炎涼

二、教學重難點:

1、分析人物形象。

2、通過人物分析體會科舉制度的危害及當時社會世態的炎涼。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 欣賞視頻

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關科舉制度的短片,相信大家對科舉制度已有大致的瞭解,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和科舉制度有關的小説《范進中舉》,通過小説進一步去認識科舉制度。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范進中舉》的作者吳敬梓不知道大家瞭解多少呢?我們一起去認識。(出示幻燈片,生齊讀內容) 吳敬梓:

清代小説家,字敏軒,號粒民,自稱秦淮寓客,晚年又號文本老人,安徽全椒人。 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熱衷科舉,考秀才,但再也未中舉人。考場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貧的變化,在與官僚、紳士的交往中,他逐漸看透了他們醜惡的靈魂,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深刻地認識,這些對他寫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響,魯迅先生説他“身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醜態就能格外詳細。” 《儒林外史》

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説,共55回。全書通過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弊害和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墮落的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強烈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畫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儒林百醜圖。

(三)字詞積累

文章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文中有些字詞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我們一起來讀橫着讀每個詞讀兩遍。(出示幻燈片)

作揖(yī)

帶挈(qiè)

醉醺醺(xūn)

腆着(tiǎn)

啐(cuì)

嗑西北風(hē)

嗑瓜子(kē)

拴(shuān)

摜(guàn)

諱(huì)

星宿(xiù)

綰(wǎn)

桑梓(zǐ)

攥(zuàn)

揣在腰裏(chuāi)

揣摩(chuǎi)

商酌(zhuó)

軒敞 (chǎng)

不省人事 (xǐng)

唯唯連聲(wéi)

(四)感知課文

通過同學的預習對於文本已經很熟悉了,關於這篇小説的情節我們再來看一個小短片。對照短片與文本文本上還有范進進學回家,丈人訓話;張鄉紳贈房、贈銀。這兩個情節。

(五)人物賞析,

1、在剛才的短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就是范進,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及短片的有關內容説説范進是個怎樣的人?在書本上畫出相關的語句。

范進:①唯唯諾諾,甘受屈辱

②熱衷功名

范進從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年年進考場,直到45歲才中秀才當范進得知自己中了秀才之後什麼反應?(瘋了)老師覺得范進發瘋這段很有意思,我們一起來讀。 (1)齊讀第5段

(2)小説是如何描寫范進的病態的?

動作:把兩手拍了一下:爬將起來,又拍着手 往門外飛地

誇張 諷刺 表情:笑

大笑

語言:噫!

好了! 我中了 !

我們再來看看他中舉前的動作與語言

通過對比我們還可以看出范進自己也是愛慕虛榮的,諷刺意味極強。

2、至於范進為什麼會如此執着地去參加科考呢?發瘋這個問題肯定是同學們想要了解的,那這個問題我們放在最後再來解決。在他發瘋的時候有個人治好了他的瘋病,這個人是誰(胡屠户)我們來看看胡屠户是個怎樣的人?把描寫胡屠户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①嗜財如命

②嫌貧愛富、勢利

誇張、對比。 ③前倨後恭

3、除了上面這些人,文中還寫到了鄉鄰和張鄉紳,大家説説這些人是怎樣的人呢?

鄉鄰:趨炎附勢 張鄉紳:趨炎附勢

可見,你中了舉人就如一個香餑餑所有的人都會來恭維你,名利雙收,所以説范進考了三十幾年的科考是科舉取士的價值引導及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嫌貧愛富、趨炎附勢)所決定的。可見封建科舉制度不僅對知識分子毒害之深,對整個社會的戕害也是可怕的,他扭曲了社會這些人的心靈,使他們失去了善良的本性。

所以本文中在笑的同時我們也要引起我們的沉思。這就是諷刺小説。

(六)、拓展延伸:

在眾人都對范進刮目相看的時候,報錄人又來到了范進家裏,原來是弄錯了,中舉的是鄰村的范進,發揮你的想象,這時候胡屠户、相鄰人,及范進又會怎樣呢?寫不少於200字的小片段。

(七)、作業佈置

寫一篇《范進中舉》讀後感。

(可以對其中的某一人物,也可對文章的主旨發表你自己的看法。)

九年級上冊語文《范進中舉》教案 篇八

【教學設想】

《孔乙己》和《范進中舉》這兩篇小説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學生通過學習,已基本掌握,但尚停留在單篇的基礎上,如何將兩文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一定的角度進行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閲讀和欣賞小説的能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蔡澄清先生的“相機誘導,適時點撥”,“點要害,抓重點”,“撥疑難,排障礙”的教學理論,本節課擬就兩文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指導學生作一比較。

【教學目標】

通過比較閲讀,培養學生初步的閲讀和欣賞小説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閲讀小説的能力。

【教學難點】

分析得出兩篇小説的異同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通過幾節課學習了《孔乙己》和《范進中舉》這兩篇小説,這兩篇小説有其共同點,也有其不同點。課前已佈置同學們試對這兩文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來進行比較。

二、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

三、講授新課:

1、提問:《孔己乙》和《范進中舉》兩篇小説有無共同之處?共同之處再現在什麼地方?

通過點撥,使學生明確:兩文都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科學制度的心態。

2、思考:《孔己乙》和《范進中舉》在思想內容和人物塑造方面有哪些不同之處?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比較?

一邊提問學生,一邊通過點撥使學生明確:

(1)       兩個人物性格的差異:

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拿一些無用的知識來炫耀,面對人們的嘲笑,他雖有所抗爭,但卻是軟弱無力的。而范進則懦弱、猥瑣,面對胡屠夫的訓斥、辱罵,范進只是“唯唯連聲”,甘受屈辱,説“岳父見教的是”。

孔乙己作為一箇舊社會的讀書人,身上存在着種種惡習,如好喝懶做等,但他分茴香豆給孩子吃,教小夥計認字等,從中可以看出他善良的一面。而范進對對胡屠夫前稱“岳父”,後稱“老爹”,面對張靜齋的拉攏,則表現得世故、虛偽。

(2)       人物的命運不同:

孔乙己和范進同是讀書人,他們在科舉制度下,孔乙己“連個秀才也沒撈到”,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丁舉人打折了腿,淒涼地死去。而范進則僥倖中舉,喜極發瘋,被胡屠夫一巴掌打好,終於成了封建特權階級的一員。

(3)       反映社會生活深度不同:

《孔己乙》和《范進中舉》都是反映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但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有所不同。孔乙己的活動場景在咸亨酒店這個特定的環境,小説通過酒客對孔乙己步步緊逼的發問,反映了這些酒客的無聊、冷漠和麻木的心態。掌櫃追問“十九個錢”,更是突出地反映了孔乙己在人們心中地位的卑微,反映了世態的涼薄。《范進中舉》則通過胡屠夫的前倨後恭,鄰居在中舉後的“熱心”,特別是張靜齋的贈銀送房,極力拉攏,説明了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從他們身上足見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4)       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不同: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對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充滿了同情,對酒店裏酒客的麻木則透出深深的悲涼。吳敬梓在《范進中舉》中雖對范進的貧苦也充滿了同情,但更主要的是無情地揭露和鞭撻。

小結:范進的形象是醜,孔乙己的性格是悲。吳敬梓只限於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病,讀書人的墮落;魯迅直揭封建末世的病態。兩個作家對兩個人物給以不同歸宿。

3、  思考:兩的藝術表現手法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都是通過點撥使學生明確:

《孔乙己》用冷峻的白描手法,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以“笑”寫“悲”,沉鬱含蓄。《范進中舉》則通過變形的誇張,用漫畫的筆調,詼諧幽默的語言,活畫出一鬧劇。

四、總結: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就是通過多種藝術手法,給我們的文學畫廊增添了不朽的藝術形象,發人深思,令人回味。

附:板書設計:

《孔乙己》和《范進中舉》

比較閲讀

孔乙己(悲) 範 進(醜)

半個秀才也沒撈到 貧困-中舉-發瘋-“打”愈

打折腿――死去

以 變

“笑” 人物命運 形

科舉

迂腐 自命清高 懦弱 猥瑣

死愛面子 性格 性格 甘受屈辱

寫 善良 世故 虛偽 誇

傷     社會深度      胡

悲 張 屠 張

疤                          靜       夫

冷漠 麻木 趨炎附勢 前倨後恭

涼薄 贈銀送房 拉攏

同情 悲涼 揭露 鞭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