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科學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大班科學課教案精品多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一

設計意圖:

在歡慶新年時,幼兒園給每位小朋友送了一份節日禮物——手錶。孩子們對這個禮物愛不釋手,常常看着手錶談論“現在是某點某分”。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將長針與短針混淆,有的希望除了認識整點、半點,還能認識更具體的時間。為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意在幫助孩子進一步認識時鐘,理解時間關係。

活動目標:

1、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處,初步學會利用時鐘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2、嘗試自己製作時鐘,進一步認識鐘面的構成。

活動準備:

1、示範用的時鐘,紙製鐘面4個,時間牌4張,關於幼兒園生活內容的字卡。

2、手錶每人一塊,幼兒已初步認識過整點、半點。

3、幼兒製作用的卡紙大鐘面、小鐘面多個,時間牌多張,1-12數字貼紙、長針短針、小花瓣若干,剪刀、膠水等。

4、牆面上已佈置好花莖和花葉。

活動過程:

一、認識鐘面

1、教師出示時鐘,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和1~12的數字。

2、教師反覆撥動時鐘的時針、分針,讓幼兒觀察發現時針與分針“行走”路程的不同,並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關係。

二、根據要求配時間

1、出示鐘面與時間牌,引導幼兒將鐘面上的時是和時間牌配對。

2、認識鐘面上的時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這是幾點?這個時候我們一般在做什麼?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

3|。教師做吃飯、睡覺、刷牙等日常生活動作,幼兒在手錶上撥出適宜的時間,也可由個別幼兒上來做動作。

三、自制時鐘

1、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2、介紹製作材料和方法。

A組:我們的一天——製作花形時鐘

出示活動時間表和花形時鐘。請你用靈巧的小手做個花形時鐘來告訴我們一天中的活動安排。

B組:我的一天——製作時間表

請你自己來設計、製作一張時間表,先安排活動內容,再排出時間,每個人的時間表可以不一樣。

3、引導幼兒按意願選擇組別進行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4、與幼兒討論做好的花形時鐘:哪個鐘面有問題,什麼問題?怎麼修改?

四、佈置牆面

1、將幼兒做好的花形時鐘和時間表張帖在牆面上(高度與幼兒的視線平行)。

2、啟發幼兒互相欣賞、指認。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小樹葉探索的興趣。

2、在觀察、操作過程中,初步發展幼兒的對比觀察能力。

3、認識樹葉的基本特徵,瞭解樹葉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Ppt:樹葉的作用

2、課件:樹葉粘貼-昆蟲

3、幼兒採集各種樹葉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環境佈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講述活動《我採集的樹葉》

討論:你採集的是什麼樹葉?它是什麼樣子的?

二、展開

1、觀察感知樹葉的多樣性。

(1) 提問:這些葉子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

(2) 小結:葉子的顏色很豐富,有黃色、紅色、綠色等;

形狀也各種各樣,有手掌形、扇形、針形、橢圓形等;

大小也不一樣,但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葉柄。

2、引導幼兒按意願給樹葉分類。

(1) 同時出示綠色針形樹葉和黃色手掌形樹葉,啟發幼兒找出不同。

(發展幼兒對比觀察力)

(2) 幼兒自主給樹葉分類,並介紹分類依據。

(如大小、顏色、形狀;通過自主分類鞏固對已有經驗的掌握)

3、樹葉的種類

心形: 形如心臟,基部寬圓而微凹,先端漸尖,如甘薯、牽牛、紫荊、麻的葉。

(如果是心形倒轉,叫做倒心形,如酢漿草的小葉。)

掌形:葉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樹、梧桐的葉。

扇形:形如展開的摺扇,頂端寬而圓,向基部漸狹,如銀杏的葉。

菱形:葉片成等邊的敍方形,如菱、烏桕的葉。

披針形:也叫槍鋒形,葉基較寬,先端尖細,如桃、柳、竹的葉,(如果是披針形倒轉,叫做倒披針形,如小櫱的葉。)

卵形:形如雞卵,下部圓闊,上部稍狹,如桑、向日葵、的葉。(如果是卵形倒轉,叫做倒卵形,如玉蘭、花生的小葉。)

圓形:形如圓盤,長寬接近相等,如,旱金蓮的葉

針形:葉片細長如針,如油松,馬尾松,白皮松,仙人掌的葉。

鱗形:形如鱗片,如側柏的'葉。

4、引導幼兒瞭解樹葉的作用

課件演示:樹葉的作用

蠶寶寶愛吃的桑葉

有助消化的山楂樹葉子

保健身體的核桃樹葉子

可以驅蚊的桉樹葉子

還可以做肥料

5、欣賞樹葉畫

課件:樹葉畫—昆蟲

三、延伸活動

瞭解特殊公用的樹葉

(如可以吃的樹葉、有特殊本領的葉子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感知澱粉遇到碘變藍的現象。

2、能運用這個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魔術表演視頻、碘酒、澱粉、含澱粉食物和不含澱粉食物(如:饅頭、胡蘿蔔、土豆、白菜、餅乾、香蕉、奶粉、毛筆、吸管、小盆、噴壺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激發幼兒對魔術的興趣。

1、師:小朋友平時喜歡看電視嗎?幼兒自由回答

2、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一段非常神奇的魔術表演吧!

3、一起觀看魔術,體驗魔術的神奇之處。

二、教師表演魔術,讓幼兒初步體驗碘酒與澱粉碰撞的神奇。

1、師: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魔術表演。看這有一張白紙,前後都沒有東西,那現在我要用神奇之水噴在這張白紙上面,它會出現什麼呢?(幼兒大膽猜測)。

2、教師把水均勻的噴灑在白紙上,(事先已用澱粉水畫好的)慢慢的紙上出現了一幅漂亮的畫!

3、小朋友自己也來當一個小小魔術師吧!

三、幼兒動手操作,體驗魔術的神奇。

1、幼兒用事先準備好的澱粉水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畫好以後等澱粉水稍幹一點,用事先準備好裝有碘酒的噴壺,均勻的噴灑在畫紙上,最後出現小朋友的畫。

2、介紹碘酒與澱粉。

①是不是很有趣呀!其實沒有神奇水,是用了這兩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②教師出示碘酒看這是什麼?請小朋友來聞一聞。(引導幼兒説出是碘酒)並且向幼兒介紹碘酒是幹嘛的,(消毒)什麼地方能看到碘酒(醫院打針時)。

③教師出示澱粉請幼兒看,並且引導幼兒澱粉是幹嘛的?那些東西里面含有澱粉(如:饅頭等)

④教師為幼兒解釋,澱粉在遇到碘酒的時候他就會變藍,這是一種化學神奇現象。

四、幼兒自由探索,發現那些食物含有澱粉那些沒有。

1、師: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種食物到底哪些食物含有澱粉那些沒有?請小朋友自己去發現吧!

2、幼兒用事先準備好的碘酒和食物動手操作。(得出結果:滴碘酒變藍的食物含有澱粉,反之就沒有。)

3、師幼記錄:哪些食物發生了變藍的現象,在表格對應的欄裏打勾,反之打叉,教師驗證有異議的食物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5、教師小結:現在小朋友知道剛才我們的魔術是怎麼變得嗎?因為我們畫畫的水是澱粉水,畫在紙上看不見,而我們往紙上噴的神奇水就是碘酒,當碘酒遇到澱粉,所以紙上就顯現出了藍色。就像有的食物會變藍一樣,因為他們中都有一樣東西叫澱粉,澱粉遇到碘會變藍。所以食物就會顯現出藍色。聰明的小朋友你們懂了嗎?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 篇四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

2、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3、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食物鏈操作底板三張,麥苗、小羊、老鷹圖片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圖片,進行分類。(動物類、植物類)

(1)觀察動植物圖片,認識動植物。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植物嗎?認真想想它們的名字。

(2)將動植物進行分類。

2、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

(1)思考、瞭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

教師:動物平時吃什麼來生存?

(2)瞭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的食物鏈。

教師:大魚生存要吃什麼?小魚呢?

(3)觀察食物鏈操作底板,總結:像這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3、嘗試食物鏈排序。

觀察微課出示的三組底板,幼兒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將動物圖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貼在相應的底板中。

教師引導幼兒,待幼兒完成後揭示三組食物鏈的排序。

4、引導幼兒指導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提問:如果生活中沒有食肉動物會怎樣?(吃草的動物越來越多,導致土地沒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變成了沙漠,人也無法生存。)激發幼兒思考,食肉動物缺失後帶來的後果。

引導幼兒想到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保護食物鏈的完整,保護生態平衡。

5、總結食物鏈的定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大班科學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本設計試圖藉助蛋殼這樣一個孩子們熟悉的物品作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操作活動中,讓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並對力作用於蛋殼凹面、凸面出現的不同現象產生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對於孩子來説,活動結果的獲得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習探索的方法,並享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對力作用於蛋殼凹面、凸面所出現的不同現象產生探索的慾望和興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並瞭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簡單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勘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殼(分成兩半)、鉛筆、水、吸管、透明膠帶紙、紙條(三條,長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紙條)、小積木若干。

2。教師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記錄表、投影儀,有關橋樑、隧道、圓屋頂等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導幼兒操作感知。

(1)故事《小雞出殼》引出問題:小雞是怎麼啄破蛋殼的?

(2)啟發幼兒用鉛筆尖代替小雞的尖嘴巴,來模擬小雞用尖嘴啄蛋殼的過程;發現力作用於蛋殼的凹面時,蛋殼很容易被啄破的現象。

(3)師:試試用筆尖啄蛋殼的另外一面,看看會怎麼樣?引導幼兒通過操作,驗證相同力分別作用於蛋殼凹面、凸面所產生的不同現象。

2。實驗:感知力的分散現象。

(1)將水分別滴落在蛋殼的凹面和凸面,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的現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現象。

(2)幼兒操作:將水滴落在蛋殼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現象。

(3)教師出示圖l,作簡單小結:我們作用於蛋殼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樣,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變小。

3。知識遷移,瞭解薄殼結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像“︿”的物體?

(2)運用實物投影儀,向幼兒介紹有關拱橋、圓屋頂、隧道等的圖片,瞭解薄殼結構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幼兒繼續探索,並學習用簡單統計魄方法記錄探索的結果。

(1)給幼兒一個河流模型和三張紙條,啟發幼兒嘗試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橋,用小積木代替拱橋所受的力來進行測量,並記錄觀察的結果。(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例:(圖2)

(2)幫助幼兒比較分析幾種橋的受力程度,讓幼兒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3)師:你覺得什麼樣的拱橋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幫助幼兒分析實際應用中的利弊,發現新的問題。

5。延伸擴展: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的慾望。

(1)啟發提問:古人利用蛋殼的這種原理建造了許多的拱橋,有的到今天還在使用,都好幾百年了。你能用蛋殼的這種原理來建造什麼樣的建築呢?

(2)請幼兒用筆畫出自己設計的作品,並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區域活動中進行。)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較強烈的尋求問題答案的意願,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原有的經驗會受到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就要尋找合適的媒介物來成為連接幼兒原有水平與潛在能力之間的橋樑。在該活動中,教師巧妙地藉助了蛋殼這樣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利用蛋殼凸面受力和拱橋橋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點,讓幼兒把在蛋殼受力實驗中獲得的經驗自然地遷移到拱橋上去,從而弄清拱橋受力大的原因。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驗。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一個比較暗的活動室、手電筒(作手影遊戲用)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1、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看看小朋友誰最先猜出來。

教師念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緊緊跟在我身後,這是誰?”(影子)

2、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麼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着我們的時候就會有影子)

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為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探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為物體擋住了光就會有影子。

二、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1、小朋友現在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幼兒到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

2、請小朋友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變?為什麼會變?(請幼兒觀察其他事物的影子)

3、怎麼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討論並實驗,得出結論: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就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三、遊戲:找影子

1、找教師影子的位置,學用方位詞前、後、旁邊。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找影子”的遊戲。教師不斷變化方位,請小朋友找一找老師的影子,引導幼兒學用方位詞前、後、旁邊。

提問:為什麼老師的影子一會在前面,一會在後面,一會又在旁邊呢?

2、引導幼兒變化自己影子的位置,鞏固影子與自己方位的變化。

3、集體玩遊戲:讓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後面、旁邊)。

四、引導幼兒跟着老師玩手影遊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遊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麼?然後再跟老師學着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遊戲)。

我們變了這麼多手影,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五、小結活動情況

小結:在陽光下,早上,晚上的影子較長,中午陽光直射時,影子較短。小朋友在燈光下影子是什麼樣子的呢,影子受光線強弱和直射斜射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所以,影子是會變的影子。

六、活動延伸

小朋友晚上出去散步的時候可以注意在馬路上時,路燈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你們也可以在有陽光的一個天氣時,早晨在一個物體的影子上作記號,觀察整個上午它會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