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大班微型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31K

幼兒園大班微型課教案【精品多篇】

《食物的旅行》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

1、認識人體各個消化器官的名稱、功能和消化過程。

2、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準備:

食物旅行視頻、PPT、框框5個、各器官的胸飾若干個、小餅乾若干塊、圖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品嚐餅乾,激發幼兒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餅乾要分享給你們,大家手都洗乾淨了嗎?

提問:餅乾好吃嗎?它現在到哪裏去了呢?

二、觀看視頻,獲得初步經驗

(一)引導語:我們現在來看一段錄像,看看吃到我們肚子的東西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了?

(二)幼兒觀看視頻。

提問:小朋友,現在誰來説説食物在我們的身體裏都經過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叫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三)再次觀看PPT。

小結:食物首先來到我們的口腔,牙齒將它咬碎後經過食道到達胃,胃會分泌胃液並不停蠕動將食物磨得更碎;接着來到小腸,小腸吸收它的營養後把食物的殘渣送到大腸,大腸會吸收殘渣的水分,最後它就會從肛門排出。

三、情景遊戲,鞏固幼兒經驗。

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器官頭飾,等會小朋友6個人一組,分別扮演餅乾、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等器官,大家邊念兒歌邊把食物在人體的旅行過程表演出來。

四、分組搶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引導語:我們小朋友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器官,我們才能健康成長。現在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我們分成女生男生兩組,大家來搶答圖片中的做法對不對?並説出理由。看看哪組能夠得分更多,獲得勝利。

(二)幼兒搶答。

五、延伸活動。

引導語:我們小朋友知道了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方法,但是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清楚,我們現在就把方法畫下來送給弟弟妹妹們,讓他們也知道養成好的飲食習慣的方法,好嗎?

反思:

因為這節課小朋友非常地感興趣,所以今天的活動中小朋友的積極性非常地高。他們能夠認真地觀看視頻,知道了身體內各消化器官的名稱,瞭解了食物在人體內的整個流程。因為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很集中,所以在判斷圖片的時候,他們能夠很快地説出圖片內的對錯。通過今天的學習,他們也知道了各器官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吃垃圾食品、吃飯時不能説話,要細嚼慢嚥。今天的活動目的基本達到。但是一項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還需要幼兒平時的堅持和大人的督促。所以我們還會與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食物的旅行》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各消化器官的位置及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的過程。

2、瞭解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

3、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衞生習慣。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食物旅行記視頻,各消化器官圖片,人體大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出問題

1、師:看!他們在幹什麼?孩子們吃得可真飽啊!這時愛動腦筋的他們想到了幾個小問題,是什麼小問題呢?(播放視頻第一段)

2、過渡:他們產生了什麼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二、食物的旅行過程

1、瞭解消化器官師:食物會經過哪些地方呢?;本文(幼兒猜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視頻第二段後提問,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圖片)師:你們知道這些消化器官在身體的哪個位置呢?請你來猜一猜,貼一貼吧!(出示人體大圖,幼兒貼器官位置)師:我們來看一看,他們貼的到底對不對。(出示貼好的人體圖)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食物會經過這幾個地方,讓我們一起看着圖片,摸一摸自己的胃、小腸、大腸分別在哪兒吧!(帶領幼兒觸摸消化器官的位置)

2、食物的旅行過程師:那你們知道食物旅行的路線應該是怎樣的呢?(幼兒回答)師:我們再來看一遍視頻(再次播放視頻並提問)師:現在請你來指一指,這個蘋果被吃進去後,會在身體中怎樣走動?(出示蘋果,幼兒操作)教師小結:食物進入嘴巴以後,通過食道進入胃裏,然後再通入小腸,最後通道大腸經過肛門排出體外。(帶領幼兒感受食物的路線)

三、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師:我們知道了食物的旅行路線了,那你們知道,這些消化器官究竟有什麼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視頻第三段)師:現在你們知道我們的消化器官有什麼作用了麼?

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首先是用來嚼碎食物的,而食道像根大管子,用來輸送食物,食物輸送到胃裏後,胃主要負責消化食物,把食物碾成稀泥糊糊,小腸負責吸收營養,傳送到大腸時,食物營養很少了,大腸用來儲存糞便。

四、初步理解正確的飲食觀念

師:我們的消化器官作用大嗎?那我們要怎樣保護它們?

教師小結:我們吃飯如果吃得太飽,消化器官就會太累,如果太餓,也會對它們造成損害。吃太多的冷飲或者不衞生的食品對它們也是有很大損害的。所以我們不僅吃飯要細嚼慢嚥,而且要多吃健康食品。保護好我們的消化器官!不僅如此,我們吃飽飯後更不能劇烈運動,要走一走,散散步,這樣才更有利於消化器官的工作!

師:現在我們跟着食物再到消化器官中去走一走吧!(完整觀看視頻)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大班微型課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道運動時出汗後,要及時擦汗。

初步瞭解用毛巾擦汗的方法,並願意嘗試。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已初步掌握攤開毛巾擦嘴的方法;

(材料準備)幼兒人手一塊乾淨毛巾。

活動重點:

知道出汗後要及時擦汗。

活動難點:

根據順口溜的提示學擦汗。

活動過程:

一、聽聽議議:

教師講故事——小猴跟着母雞老師在操場上玩皮球,不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他隨手用手往臉上一擦,臉上馬上出現了幾條黑手印。

討論:怎麼會有黑手印?

小猴的臉看上去怎麼樣?(輔助提問:乾淨嗎,漂亮嗎?)

天氣熱了,運動了一會兒就容易出汗。應該用什麼擦汗呢?怎麼擦汗呢?

二、學習擦汗:

説説腦袋上哪些地方最容易出汗。

請個別幼兒演示,用毛巾擦汗。

教師念順口溜,並演示正確方法:“小毛巾攤開來,擦臉蛋,擦額頭,脖子上面再擦擦,小小汗珠不見了。”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邊念順口溜邊逐一指導

(用順口溜提示幼兒“小毛巾攤開來”,以及各個部位都要擦)

重難點:根據順口溜的提示學擦汗。

三、活動延伸:

運動後繼續引導幼兒正確擦汗。

幼兒園大班微型課教案 篇四

設計意圖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摩擦,面對同伴的過失,我們會鼓勵幼兒原諒他人,卻往往發現簡單的説教並不能為所有幼兒接受。因為原諒他人的重要意義幼兒很難體會。因此,我設計了禮物這個活動,希望通過故事引發幼兒的共同討論,讓他們通過移情體會別人有過失時的心情,從而學會原諒他人。理解原諒他人在交往中的重要性,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引導幼兒初步懂得原諒他人的過失。

2、發展幼兒的人際智能,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利用多種美術技能製作不同美術作品,作為禮物。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5、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活動準備

禮物故事書、表情圖譜及各種表情卡若干、統計表、錄像。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收到過禮物嗎?什麼時候我們能收到禮物呢?(小結:過節日、生日、一些特殊的紀念日,我們都能收到禮物。)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故事書,名字就叫《禮物》。

二、看圖講述引發幼兒討論

師:(出示第一幅圖)這是貝貝,這是小豆子,今天是貝貝的生日,貝貝把爸爸送給他的一份生日禮物帶到幼兒園,要和小朋友教師一起分享,是什麼禮物呢?

師:小豆子看見了很喜歡,也很想玩,貝貝自己還沒玩過,又是新玩具,貝貝該怎麼做?(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説明理由。)

師:貝貝還是決定把玩具借給小豆子玩,可是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請幼兒觀察第二幅圖)發生了什麼事?怎麼了?(鼓勵幼兒用語句描述圖片上發生的事。)

師:玩具被小豆子不小心弄壞了,現在貝貝和小豆子的心理會怎樣呢?(先鼓勵幼兒用豐富的詞彙描述故事人物的心理,再請幼兒根據心情選擇相應的表情臉譜,並鼓勵他們用語言説出自己放的貝貝和小豆子的表情。)

師:(請幼兒第三幅圖)看看貝貝和小豆子究竟怎麼了。(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圖片上故事人物的表情。)

師:這是什麼火?(大火、生氣的火)我們可以用什麼好聽的詞來説?(怒火)這火冒呀冒呀一直到了天上,有個四字成語知道嗎?(怒火沖天、火冒三丈)

師:小豆子怎麼樣了呢?為什麼小豆子會害怕?(引導幼兒觀察描述小豆子的臉色。)

師:貝貝氣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該怎麼辦呢?有什麼好辦法嗎?(用展示幼兒想出的各種各樣的辦法;請幼兒觀看錄像裏的幼兒想出了什麼辦法,鼓勵幼兒説説他們最喜歡的辦法。)

師:就在貝貝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教師悄悄地給了貝貝一封信。信裏有什麼呢?(打開信封,出示“原諒”兩個字)原諒是什麼意思呢?誰能告訴大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解釋“原諒”一詞的意思。)

師:貝貝要原諒小豆子,可貝貝怎麼説、怎麼做才能表現“原諒”呢?(教師就扮演小豆子,鼓勵幼兒通過語言或用動作表現原諒他人。)

師:(小結)貝貝學你們的辦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説句“我們不生氣”,效果可真靈,貝貝頭上的怒火不見了。接着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師:(出示第四幅圖)他們倆成了好朋友,貝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禮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馬,還有好多好多的愛心,誰愛貝貝了?(教師與幼兒一起看愛心:教師愛貝貝、小豆子愛貝貝、爸爸、媽媽愛貝貝、許多小朋友們都愛貝貝。)

師:(小結)原諒多麼美好啊!當別人不小心做錯了事,我們就該原諒他。

活動反思

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與幼兒的有效互動,為了提高互動的有效性,同一節課我前後嘗試了四次教學活動,不斷反思自己的語言迴應出現的一些問題,並逐步改善。

第一次試教活動效果不佳。我發現,幼兒只會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而不像我預期的那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而我對此進行迴應的提問提升性不夠、遞進不明顯,“是不是”“好不好”等單一性提問偏多。另外,活動中完全沒有體現對大班孩子的語言要求,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等。

第二次試教雖然沒有完全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我突然明白了活動中哪些地方該重點引導幼兒討論,哪些地方教師應注意引導。因為“禮物”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通過移情體驗他人的心理,因此,貼表情譜的目的應是幫助幼兒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試教時只是讓孩子貼了表情圖,卻沒有引導他們將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動説深説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詞彙較單一,有時甚至詞不達意,這些都需要教師想辦法激發幼兒使用準確而又有變化的詞彙。

第三次試教基本達到了移情環節説深説透的。目標,難點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壞同伴的玩具該怎麼辦?每次活動一到這個環節就容易冷場,這次我用了激將的語言:“剛開始想辦法比較容易,越到後面就越難,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難,還能想出好辦法來。”既體諒幼兒又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果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前三次教學的基礎上,第四次時我又做了一些微調,教學效果比較滿意。

總結四次教學,自己採用的有效迴應策略包括:

1、提醒如一開始問幼兒有沒有收到過禮物時,有些幼兒可能因為沒有注意收到過的禮物或認為禮物就是指教師圖片上展示的包裝精美的禮物,就不暇思索地回答“沒有”。幼兒的回答讓我有點出乎意料,但一想,首先,幼兒沒收到禮物的可能性很小;其次,這個問題很必要,能激發幼兒聯想到他自己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心情,可以為後面體驗禮物被弄壞後的心理做必要的情感鋪墊。於是我提醒幼兒説:“生日蛋糕、玩具有沒有收到過呢?”這樣一提醒,幼兒馬上想起來自己是收到過禮物的。

2、鼓勵前幾次聽到幼兒用“給生氣的幼兒一杯水喝”“給生氣的幼兒吃顆糖”等方法時,我覺得這些辦法太一般,沒有給予積極迴應,結果課越上就越沒勁。後來當幼兒説“喝杯水就不生氣”時,我大聲肯定了他的説法:“真正的水是能滅火的,喝杯水也許能滅了心理的怒火,是一個好辦法。”有的幼兒説“弄壞了同伴的玩具,可以先告訴媽媽,再賣個玩具給他”時,我馬上説:“我很欣賞你的辦法,我們做錯事時通常是不敢向媽媽説的,這位小朋友能主動承認錯誤,真了不起。而且當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真的應該求助大人,聽聽他們的主意。”幾次鼓勵式迴應激發了幼兒的自信心,也調動了更多的幼兒的積極性。其實,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教師的激勵,如果教師能使幼兒所説的不起眼的辦法提煉變成了不起的想法,幼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3、提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幼兒的經驗。在這次活動中我使用追問的方法使幼兒進一步思考,促使幼兒自我提升。如當幼兒説“生氣了,火,好多好多火”時,我在肯定他們“觀察仔細”的同時,追問“這是什麼火”,鼓勵幼兒用更恰當的詞彙來描述,幫助幼兒在説出大火、生氣的火、狂火的基礎上用怒火這個詞來描述。而當幼兒説出一個成語“火冒三丈”時,我又以“還有一個相似的成語知道嗎”來追問,激發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繼續突破。

4、挑戰第三次教學中打破冷場局面時使用的體諒式語氣加激勵式語言就是這種策略,當問題更有挑戰性時,一些幼兒的思考熱情又會被激發出來。

幼兒園大班微型課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紙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在進行《紙》這一主題活動的過程中,一個孩子在區角活動時,無意中製作的莫比烏斯圈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興趣,大家紛紛模仿,這讓我想起在數學上流傳的一個關於紙條的故事:有人曾提出,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條,首尾相粘,做成一個紙圈,然後用一種顏色,只允許在紙圈的一個面塗色,最後把整個紙圈全部塗成一種顏色,不留下任何空白。這個紙圈應該怎樣粘呢?這樣一個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數百年間,許多科學家進行了認真研究,結果都沒有成功。後來,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對此發生了濃厚興趣,他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反覆試驗,終於有一天他做出了只有一個面的紙圈,這個紙圈就叫莫比烏斯圈。那麼莫比烏斯圈如何製作?有什麼特點呢?這些問題對於愛學、好問,有極強求知慾望的大班孩子來説,足以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因此我生成了《有趣的紙圈》這一科學活動,通過引導孩子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徵

2、能製作莫比烏斯圈,並能大膽進行猜想和嘗試。

3、體驗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感受莫比烏斯圈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做好標記的長方形紙條,人手一把剪刀,固體膠若干。

活動重點:

瞭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徵。

活動難點:

能製作莫比烏斯圈,體驗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1、紙條變紙圈

師:“你們能用紙條變成紙圈嗎?(橫向拿起紙條)

2、幼兒操作嘗試

設計意圖:

幼兒習慣性地將紙條向內折連接一起,成為一個紙圈,這個操作比較簡單,設計這個簡單的入門是為了讓幼兒有信心自己可以成功操作,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基本環節

1、一個紙圈變兩個紙圈。師:“誰有好辦法能把一個紙圈變成兩個紙圈呢?”幼兒操作。

2、探索莫比烏斯圈

(1)出示莫比烏斯圈,引導觀察。師:“老師這裏也有一個紙圈,請小朋友看看和剛才的紙圈有什麼不同?”

(2)師總結幼兒的講述,並告訴幼兒“莫比烏斯圈”這個名稱

3、製作莫烏斯圈

(1)教師講解示範

師:“製作莫比烏斯圈時,大拇指向上捏住紙條兩端---向內折之後---右手大拇指由下向上翻轉---再把紙條兩端的兩個紅色的圓點粘在一起就做成了,你們也試試。”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猜測、實踐二等分莫比烏斯圈的結果。

(1)師:“孩子們,你們説我們把這個莫比烏斯圈從中間剪開後它會是什麼樣的呢?”

(2)幼兒大膽猜測後教師説:“到底會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剪開看看就知道了”,師幼一起操作。

(3)幼兒得出結論——變成了一個大的紙圈。

5、猜測、實踐三等分莫比烏斯圈的結果,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莫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師:“剛才我們把莫比烏斯圈從中間剪開,它變成一個大的紙圈,那麼把它分成三份又會發生什麼神奇的變化呢?”

(1)教師示範,幼兒觀察。

(2)請小朋友們動手試試。

設計意圖:

在探索莫比烏斯帶的奇妙特點時,堅持讓幼兒先想一想,猜一猜,這樣就不只是讓幼兒動手做,還要幼兒動腦想,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意識。讓幼兒瞭解神奇的莫比烏斯圈,感受數學的奇妙。

三、結束部分:莫比烏斯圈的應用

1、過山車。遊樂場裏的過山車是根據莫比烏斯圈原理做的,我們開心地轉一週還能回到原地。

2、莫比烏斯爬梯。這種爬梯是利用莫比烏斯圈原理製成的,這個爬梯只有一個面,可以一次不

知不覺地爬到底。

3、中國科技館大廳裏聳立的“三葉扭結”,也是根據莫比烏斯圈的原理設計的,“三葉扭結”雖是立體圖形,但只有一個面,它表示科學沒有國界,科學是相互連通的。

設計意圖: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直觀作用,選取了幼兒認知範圍內,並且是孩子感興趣的一些圖片,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莫比烏斯圈”的應用,讓幼兒感受莫比烏斯圈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課後延伸:

1、尋找更多莫比烏斯圈的應用。(打印機的色帶、機器的傳送帶、錄音機的磁帶、可回收環保標誌等)

2、把兩張紙條重疊後做成莫比烏斯圈,用剪刀沿着中線剪開,猜想它又會變成什麼樣?

設計意圖:在意猶未盡中課結束了,但幼兒的思索和探究在向課外延伸。

探索發現莫比烏斯圈的神奇之處的環節:

1、用剪刀沿着“莫比烏斯圈”中線剪開,猜想它會變成什麼樣?(師幼同步)

2、用剪刀沿着“莫比烏斯圈”的三等分線剪開,猜想它又會變成什麼樣?師示範後幼操作

3、把兩張紙條重疊後做成莫比烏斯圈,用剪刀沿着中線剪開,猜想它又會變成什麼樣?(課後延伸)

《食物的旅行》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瞭解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2、教育孩子從小養成講衞生的習慣。

3、激發幼兒初步瞭解人體奧妙的興趣。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食品、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探索興趣:

師: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那麼吃下去的食物到哪裏去了呢?

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裏,再經過哪裏,最後經過哪裏?

(第二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二、通過課件局部演示,進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瞭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1、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麼地方?

食物在我們的口腔裏有什麼變化?怎麼會的呀?

(引導幼兒在吃食品的過程中,相互觀察感受)

2、牙齒的作用真大,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牙齒?

3、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裏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裏的?

(引導幼兒在喝水的過程中,感覺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體的位置)

4、食物在胃裏,會發生什麼變化?怎麼會的呀?(豐富詞:蠕動)

小結:胃就象一個口袋,胃的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裏食物磨得更細,更爛,便於人體消化。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裏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會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

小結: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

6、剛才食物的旅行經過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裏呢?(引導幼兒瞭解小腸的作用)

小結: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食物的營養都吸收了。

7、最後食物要到哪裏去旅行呢?(引導幼兒瞭解大腸的作用)

小結: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排出人體

三、應用練習:判斷食物是在哪裏旅行進一步瞭解口腔、胃、小腸的作用

通過幼兒操作排列圖片,複習鞏固食物旅行的過程

四、拓展:激發幼兒愛科學,長大探索科學的慾望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祕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祕密。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取內容接近幼兒生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活動的第一部分,通過一顆沒有被嚼碎的蛋糕去體內旅行時的所見所聞,形象地表述了食物旅行的經過,通過動畫這種形式使孩子們非常投入,並在不知知覺中接受,第二、第三部分通過動手給消化圖排序,使幼兒進一步明白了食物旅行的順序和各消化器官的功能,並通過細緻觀察圖片發現進食時應注意的問題,活動第四部分意在讓幼兒知道消化系統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礎上引發開去,使幼兒關注平時的生活衞生和飲食習慣,這部分的內容起到鞏固和延伸的功能。為了使幼兒掌握的知識能落實到日常的行為中,並形成習慣,我設計了延伸活動——玩健康行為棋。整個活動運用了多種形式做到動靜交替,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幼兒主動性強、同時也體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活動傳遞給幼兒的信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趣味性。

《食物的旅行》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七

1.活動目標:

(1)瞭解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2)養成講衞生的習慣;

(3)初步瞭解人體奧妙,對人體感興趣。

2.活動準備

ppt、圖片

3.活動過程:

Ⅰ導入

(1)提問導入,引入討論話題。

提問:

①“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那麼吃下去的食物到哪裏去了呢?”

②“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對情景表演的興趣。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觀看課件,初步瞭解人體的奧妙。

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裏,再經過哪裏,最後經過哪裏?”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瞭解人體的奧妙,對人體感興趣。

(3)再次逐步觀察課件,初步瞭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

提問:“

①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麼地方?

②牙齒的作用真大,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牙齒?

③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裏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裏的?

④食物在胃裏,會發生什麼變化?怎麼會的呀?

⑤剛才食物的旅行經過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裏呢?

⑥最後食物要到哪裏去旅行呢?”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瞭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及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Ⅳ幼兒再次操作

(4)與幼兒討論,瞭解如何保護我們的腸胃。

提問:“小朋友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裏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會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才能保護我們的胃部健康。

4、活動延伸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祕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祕密。

幼兒園大班微型課教案 篇八

一、活動目標:

1、欣賞莫奈的作品《睡蓮》,感受作品中疏密、遠近、色彩所帶來的意境美。

2、嘗試用點畫的方法表現睡蓮的意境美,體驗作畫的趣味。

二、活動準備:

1.ppt:莫奈的睡蓮圖片及範畫、睡蓮的照片;

2、背景音樂:可尼的蝴蝶;

3、盤子及水粉作畫工具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實體睡蓮實物的畫面美

1、出示睡蓮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簡單描述畫面。

師:你看到過睡蓮嗎?它像在做什麼?它躺在靜靜的湖面上,做着美美的夢,讓我們也靜靜地躺下來做個美美的夢吧!

2、播放音樂,幼兒雙手交叉做睡覺狀。

(二)欣賞名畫《睡蓮》,感受作品疏密、遠近以及色彩的美

1、色彩感知

師:老師這裏有幾幅名畫睡蓮圖,我們一起來感受它的美

(1)這幅畫用了哪些顏色?

(2)這麼多的綠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小結:深深淺淺的綠色給人涼涼的,寧靜的感覺。

2、線條感知

提問: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睡蓮的花朵,它們有什麼特徵呢?他們好像在幹什麼?

小結:是啊,看似隨意的線條卻很柔美,眼前的睡蓮像一個個美女在小河裏隨着微風跳舞呢。

3、佈局感知

提問:小河裏的睡蓮多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這些睡蓮生長有什麼特點?

小結:有的生長的睡蓮有很多,有的地方沒有生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在很遠的地方,有的離我們很近。

(三)欣賞其他幾幅睡蓮圖,認識畫家——莫奈

(1)那麼這麼美的畫是誰畫的呢?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叫莫奈,住在遙遠的法國,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他擅長畫自然景物,他能迅速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完美的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

(2)師:老師這裏還有幾幅美麗的睡蓮圖,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提問:你喜歡這些睡蓮圖嗎?你覺得他們美在哪裏?

(2)師:這幾幅《睡蓮》色彩豐富、線條柔美、有密有疏 ,真是太美了。

(四)幼兒感謝作畫

1、教師示範:既然莫奈的畫這麼美,那麼請小朋友也把心中的睡蓮也畫下來,筆頭點一點,然後拖一拖,一片兩片三四片,睡蓮花瓣就出現。

2、交代操作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水粉顏料和水粉筆、抹布,還有圓盤,你們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顏色進行繪畫,但是一種顏色用完了筆還是要放回同種顏色的杯子裏哦。這是我心中的睡蓮,你們趕緊去畫自己的睡蓮吧。

提醒幼兒

(五)幼兒繪畫,整合作品

(1)教師出示睡蓮的風景圖,讓幼兒產生合作的慾望睡蓮總喜歡聚在一起,來展示它的美麗與獨特

師:我們也可以嘗試着把這些睡蓮擺設起來,是不是也能變得如畫面中這般美麗。

(2)請幼兒把睡蓮放到支架上。

(3)師:眼前的睡蓮像一個個美女在小池塘中洗澡、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地舞蹈。讓我們靜靜地欣賞一下吧。

《食物的旅行》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2、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3、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重難點:

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一張、食物(加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定幼兒情緒。

2、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讓幼兒猜猜他們每天吃得加餐哪裏去了?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體驗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過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體會下嚥的感覺。

2、讓幼兒討論他們每天吃的食物到哪裏去了,教師總結:大部分營養被人體吸收,剩餘的被人體排出體外。

3、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掛圖,並提出問題。食物進入人體後,都經過哪些器官?器官都有哪些作用?

教師總結:食物要經過口腔、胃、小腸、大腸。口腔是粉碎食物,胃食物進一步粉碎,小腸吸收大部分營養,大腸吸收營養並把廢物排出體外。

4、讓幼兒談談如何保護這些人體的器官,幼兒回答。教師總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餓;不吃不乾不淨的食物;少喝冷飲;多喝水;多吃蔬菜。

三、結束部分:

幼兒互相説説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過師生探討、交流,孩子們都能夠決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食物的旅行》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十

設計意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説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着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裏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着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説不完。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為體現新課改精神,我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為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裏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為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的: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瞭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卡片數套,小兔布偶一個,食品、白板紙、油畫棒、大小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2、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3、主題環境創設(人體模型、人體各結構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蘿蔔片,談話關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測,引出課題“食物的旅行”。

1、講述故事“蘿蔔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點提問:蘿蔔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二、幼兒自選食品(糖、餅、果等),再次體驗食物在身體裏的感受。

三、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認識消化器官的名稱。

2、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3、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辨別哪些是健康的飲食行為?哪些是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教育幼兒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四、分組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組玩拼圖遊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圖。

2、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後,自主選擇大小、長短不一的塑料軟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3、分享交流:教師與幼兒共同將做好的人體消化器官圖佈置在室內主題欄目中。

活動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的主要消化過程,並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課之前,我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然後引入食物消化的討論話題。學生很容易説出食物消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並且能馬上理解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但是,學生對於肝是消化器官卻不是消化道這點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對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擴充。在瞭解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時,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吃不乾淨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飯後不劇烈運動等。

學生在這節課中提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課堂反應很積極,他們對於平時看不見的肚子裏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跟隨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內旅行時有很多次“原來是這樣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奇得到滿足心的同時,這些知識也能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裏,並且能積極主動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這樣才達到了科學課的目的。希望能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