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核舟記》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7W

《核舟記》教案精品多篇

《核舟記》教案 篇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按空間部位對工藝品進行描寫的寫法,核舟記 第一課時。

2.熟讀、背誦、翻譯課文。

3.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深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掌握本文的結構,理清説明的順序及方法。

難點:體會雕刻者精巧的構思。

解決辦法:

1.做好課前預習,在知識結構中疏理以前學過的文言文知識,精心設計複習題,做到温故知新。

2.認真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文言文重在朗讀,在朗讀中領悟內容。

3.課上採用講解、提問、啟發、誘導等方式,使學生能明白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課堂表演。

2.朗讀、背誦比賽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具有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工藝美術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且不説聞名遐邇的中國畫,也不説琳琅滿目的景泰藍和絢麗多彩的蘇杭刺繡。單説那雕塑一項,就有玲瓏剔透的玉雕,精美工細的牙雕,栩栩如生的木刻,神態別緻的泥塑,這些巧奪天工的傑作,蜚聲中外,深受人們喜愛。今天,我要向同學們推薦的是一篇介紹工藝小品的文章——《核舟記》(板書課題)

(一)明確目標

本節課為第一課時,重點放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上。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課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查字典和參看註釋細讀課文。並隨時記下難懂的問題,等下節課解決。

(二)整體感知

《核舟記》是一篇説明性質的文言文,它以簡練的文筆,運用總分結合,依次説明的方法(總—分—總)介紹了明代雕刻家王叔遠的一件珍品——核舟。分別介紹了王叔遠的雕刻技藝,核舟的內外結構、人物、文字、圖章等,條理清楚,層次井然,使之如睹其物。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提問。

以前我們學習很多説明文,像《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食物從何處來》等,也瞭解了一些説明文知識,下面我們看一下幻燈片,回顧説明文知識。

(1)説明是對事物的___________或對事理進行解釋介紹闡述的一種表達方式,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__________。

(2)如果説,記敍文是以情感人,議論文是以理服人,那麼説明文則是__________。

(3)説明事物一定抓住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要運用_________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説明文的語言要求___________。

(5)表達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種,説明文以__________為主。

答案:略。

2,作者簡介。

魏學洢(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現在浙江省嘉興市)人。其父親魏大中在明熹宗時做“給事中”官,因上疏指責權奸魏忠賢結黨樹威,被逮捕下獄。魏學洢盡力營救其父,未成。其父被害死在獄中,學洢痛父冤枉,晨夕號泣,自己又受到閹黨迫害威逼,不久悲憤而死,只活了30歲左右。

他一生沒做過官,生前好學善文,撰有《茅檐集》。

3.教師範讀課文,然後正音及解決疑難詞句。(可以聽錄音)

(1)正音:

洢(yī)罔(wǎng)貽(yí)黍(shǔ)軒(xuān)

箬(ruò)糝(sǎn)髯((rán)褶(zhé)彌(mǐ)

矯(jiǎo)屬(shǔ)詘(qū)髻(jì)壬(rén)

虞(yú)了(liǎo)篆(zhuàn)

(2)釋詞:

奇巧:手特別巧。器皿:器具。貽:贈。泛:泛舟。黍:黃米。徑寸:長一寸。罔不:無不。有奇:還有零。可:大約。許:上下。軒:高起。敞:開敞。相望:相對。糝:塗。峨冠:高高的帽子。髯:兩腮的鬍鬚。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卷端:畫幅的右端。卷末:指畫幅的左端。相比:靠近。絕類:極像。矯:舉。屬:相類似。詘:屈,彎曲。歷歷:清清楚楚。楫:船槳。視端容寂:眼睛正注視着,神色平靜。夷:平。叔遠甫:字叔遠。了了:清清楚楚。丹:紅。曾:尚。盈:滿。修狹:長而窄。

(3)重點句子: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順着原材料的格局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長着濃密鬍鬚的是蘇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爐子,神色平靜。

④細若蚊足,鈎畫了了,其色墨:筆劃像蚊子的腳一樣細,筆筆清楚,顏色是黑的。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挑揀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靈怪矣哉:這種技藝,也真夠奇妙的了!

讓學生根據這些內容,自主學習,自己疏通文意,可以結成小組,互相討論。

4.理清説明的內容及順序。

明確:本文結構屬於總—分—總,開頭總寫,由評論引入所要説明的事物,結尾再總寫在總述事物概貌的基礎上再作扼要的評論。

説明對象:核舟

(四)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大概的瞭解。初步領略了核舟的奇特,和核舟各部分的組成。同學們都積極動口、動手、動腦,自行解決了不少問題,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找一找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如數詞的使用,實詞中個別詞的變化等等。

(五)佈置作業

1.本文開頭一段稱讚王叔遠手藝“奇巧”,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這一段對全文有什麼作用?

2.核舟雕刻得十分精細,作者是怎樣加以描述的?

3.核舟雕刻人物十分傳神,你最欣賞哪些地方?

《核舟記》教案 篇二

一、實物導入:

高僅盈寸的工藝花瓶,介紹【】我國傳統的內畫藝術。引出微雕藝術。有人曾把整部《紅樓夢》雕刻到一把竹扇上,成了微雕藝術的精品,從而破了微雕行業的吉尼斯記錄。微雕 藝術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核雕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艘雕刻在桃核上的小舟。

二、擂台賽

課前大家已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自學,現在我來宣佈擂台賽開始。A組準備好了嗎?B組呢?究竟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自主:

答一答:

A、讀準字音:

虞山 罔 峨冠 髯衣褶 舟楫 椎髻 壬戌

B、解釋下列實詞:

糝 相比 不屬 夷 了了

修狹 盈 靈怪

C找出通假字:

1、八分有奇

2、詘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D、解釋多義詞

曳屋許許聲

高可二黍許

雜然相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為宮室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E、翻譯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3、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4、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統計得分。

(二)合作

1、譯一譯

同位合作翻譯課文:(1)每人一段輪流翻譯 (2)要求文從字順,可增刪調補

2、比一比

A、通過自學,你解決了那些問題,説出來,看哪一組問題解決得好。

統計得分。

B、現在我有幾個問題,看應該如何作答?比比哪組回答得好。

背:脊背,泛指物體的背面,此處與馬背一樣。故此應指船頂。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閲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魯直坐兩邊。蘇、黃共閲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蘇東坡先遊赤壁,然後才有前後《赤壁賦》的誕生,為何核舟上卻事、文同時出現?

人五,窗八:

文言中數詞可放在名詞後面,現代漢語一般沒有這樣的語序,多是數詞+量詞+名詞。

(三)做一做

(1)按照課文説明開上小窗,畫上題字

(2)用小紙片剪成3個人形,併為東坡畫上鬍子,在船頭擺好位置(注意方位)

3)根據譯文將課文內容的主體部分改成“解説詞”,要求語言通俗、形象、易懂

(四)説一説

每組推薦一人進行解説

討論(1)作者介紹了核舟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2)作者是怎樣讚美這隻核舟的雕刻技藝?

與《口技》結尾比較異同: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核舟記教案 篇三

《核舟記》教案

單元教學目的要求:

1、能正確並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和默寫重點段落。

2、藉助工具書與註釋,能比較準確的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能比較準確的説出課文重點段落的意思。

3、理解和掌握課文中部分重點字、詞、句的含義;瞭解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課文的出處、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十六 核舟記

教學要點:

1、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的描述説明的寫作方法。

2、理解課文的一些句子中數詞直接修飾名詞的詞序特點,瞭解文章語言的準確、簡明。

3、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新授課

教學目的:

1、檢查預習情況,簡介作者及相關知識。

2、學習生字,熟讀全文。

3、在掌握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

1、掌握字音,熟讀全文。

2、藉助書下注釋獨立疏通文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學生熟悉的一些雕刻素材導入,激發興趣。

二、題解

1、作者:

魏學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選自清朝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

2、文體及內容:(p.250)

本文是一篇説明文,全面具體的介紹了“核舟”的形象,熱情讚揚了我國明代的民間工藝匠人的雕刻藝術和才能,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著成就。

三、範讀全文

四、檢查重點字詞理解情況,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生字注音:

yīmǐnwǎngyíyujīxuānrusǎnrán

洢皿罔貽有奇軒箬糝髯

zhětǎnjiǎozhǔqūjìrénxūyúfǔ

褶袒矯屬詘髻壬戌虞甫

2、重點詞:

罔貽泛相望類不屬詘 衡 了了墨又盈簡 靈怪

五、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1)罔不/因勢象形

(2)蓋/大蘇泛赤壁雲

(3)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4)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六、作業:

1、生字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理解分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疏通文意。

2、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生字

2、作者、朝代、出處等知識

3、分段朗讀(重點斷句)

二、疏通文意:

1、重點詞:

為:做罔不:無不,都嘗:曾經

貽:贈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覽

許:上下,光景啟窗:打開比:靠近

不屬(zhǔ):不相關連詘:通“屈”,彎曲衡:通“橫”

了了:清清楚楚為人五:刻成曾:尚,還

盈:滿簡:挑選修狹:長而窄靈怪:奇妙

2、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文意。要求:

(1)認真讀書下注釋,自己理解

(2)分小組翻譯

(3)各組代表分段翻譯

(4)教師重點講解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

1、這是一篇説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細的觀察基礎上寫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徵來寫的?(找出文中的一個詞)

——“奇巧”一詞(材料微小,工藝精細,題材生動,構思巧妙)

2、作者是以什麼順序來説明“核舟”的?可分幾部分?

——“總—分—總”結構。分三部分。

3、結構

第一部分(1):總述王致遠的雕刻技藝,引出“核舟”,點明題目

第二部分(2——6):詳細具體的介紹“核舟”的內外形狀、結構和物態特點(先總寫後分寫)。

分兩層:

第一層(2——5):介紹船正面的佈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態特點。

第二層(6):介紹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7):對“核舟”總結、評價。

四、朗讀理解

五、佈置作業

1、思考與練習一

2、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理解分析課

教學目的:

1、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的描述説明的寫作方法。

3、學習語言的準確、簡明。

4、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教學重點:

1、分析理解內容。

2、學習説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朗讀全文

2、重點詞語解釋

二、內容分析:

1、第一部分(1):總述王致遠的雕刻技藝,引出“核舟”,點明題目。

(1)作者是怎樣稱讚王叔遠的雕刻技藝的?

——奇巧

(2)王叔遠雕刻的方法是什麼?

——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麼內容?

——大蘇泛赤壁

2.第二部分(2——6):詳細具體的介紹“核舟”的內外形狀、結構和物態特點(先總寫後分寫)。

第一層(2——5):介紹船正面的佈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態特點。

(1)作者是採用什麼方法來説明核舟的內容的?

——先總寫,再分寫。

總體介紹核舟的概貌——介紹船艙——介紹船頭——介紹船尾——介紹船背——分類統計核舟上的雕刻內容

(2)第幾段是總寫?都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段是總寫。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艙的位置、結構和裝飾。先總寫核舟的整體:多長多高。然後寫核舟的船艙:先外而內,後內而外。眉目清晰,層次井然。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緊扣“奇巧”二字的?

——從船艙內“相望”的雕欄,從可起可閉並刻有東坡名句的八扇小窗來緊扣“奇巧”二字。

(4)作者在介紹船頭時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

——三個主要人物的雕像。

(5)作者是如何介紹的這三個人物的?

——從三人的姿態、神情各自的特點來介紹的。先交代三人所處的位置,然後逐一寫他們的動作、衣着、體貌、神情。

(6)這三人的位置、神態各是什麼?

蘇東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學家。

位置佛印:居右——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魯直:居左——黃庭堅,字魯直,宋代文學家,也是蘇軾的朋友。

蘇東坡:峨冠而多髯。

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現右足,微側。

神態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現左足,微側。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

小結:三人姿態、神情各有特色,可見“奇巧”。

三人同樣是閒暇安適,但動作神情各不相同。蘇黃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懷得失,陶醉與畫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學者風度。而佛印的動作、神態則超脱粗獷,儼然是個出家人。

寫蘇、黃二人,詳寫姿態,兼寫神情,筆調細膩;先寫上半身,後寫下半身,井然有序。寫佛印姿態、神情栩栩如生。先蘇後黃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較的方法來介紹,既顯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現出雕刻者在構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藝術情趣。

(7)作者是如何描寫舟尾的?

——寫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嘯呼(動)

居右者:視端容寂(靜)

舟子神態、動作、神情刻畫細緻,動靜相兼,動靜對照,相應成趣,實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數語就準確生動地展示出了王叔遠“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絕妙的雕刻技藝,可見語言的準確、簡明。

第二層(6):介紹舟的背面

(1)作者是如何介紹船背面的?

——船背雖是略寫,也是先總寫它的形狀“稍夷”,再介紹上面的題字、篆章的內容、大小、顏色。

(2)哪些地方表現了高超的雕刻技藝?

——“細若蚊足,勾畫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現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

3.第三部分(7):對“核舟”總結、評價。

(1)作者是如何對核舟進行總結的?

——從統計入手,進行總結。

(2)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羅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數目以顯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計其長曾不盈寸”再次強調“核舟”體積之大,對比中突出了工藝之精細、奇妙。最後用“嘻,技藝靈怪矣哉!”的讚歎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三、總結全文:

全篇僅400餘字,卻緊扣“核舟”奇巧的特點,把上面雕刻的複雜瑣細的物態述説得精細詳盡,活靈活現,使人一目瞭然。不僅完美地再現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現出雕刻家王叔遠的聰明才智,絕妙技藝,表達了作者對他及其作品的讚美之情,足見文章結構的嚴謹、精巧和語言的準確、精練,不愧是古代説明文的精品。

四、熟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二、三

2、熟讀並背誦全文

第四課時

總結課

教學目的及重點:

1. 熟讀課文。

2. 進一步學習本文準確、簡明的語言。

3. 進一步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4. 背誦全文。

教學步驟:

一、朗讀全文

二、學習準確、簡明的語言

三、分析練習並學習製作詞語小卡片(附後)

四、指導背誦

要求: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核舟記》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的文言實詞、虛詞。

2、能正確翻譯課文。

3、學習本文有條不紊的説明順序。

4、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重點掌握本文的文言實詞、虛詞。

2、能正確翻譯課文。

3、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點:有條不紊的説明順序。

教學方法

自學點撥。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掌握本文的文言實詞、虛詞。

2、能正確翻譯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活板》這一課中,我們已經瞭解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其實,在我國古代,像畢昇這樣有才智的人很多,明朝的雕刻家王叔遠也是其中一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介紹他雕刻技藝的課文。

二、板書課題

三、簡介作者及作品

本文選自清朝人張潮編輯的短篇小説集《虞初新志》。

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四、教師範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和文言語句的停頓。

五、自學課文

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識,解釋文言實詞和虛詞,翻譯課文。將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以小組為單位提出,集體解決。

六、集體解疑

七、檢查自學情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魏學洢( ) 器皿( )罔不因勢象形( )嘗貽餘核舟一( )

長約八分有奇( )( )二黍許( ) 篛蓬( )石青糝之( )

多髯( )手卷( )衣褶( )矯首( )不屬( )

詘右臂( )舟楫( )椎髻( )叔遠甫( )篆章( )

2、解釋加點詞語:

明有奇巧人 罔不因勢象形

嘗貽餘核舟一 八分有奇

中軒敞者為艙 峨冠而多髯者

其兩膝相比者 佛印絕類彌勒

神情與蘇、黃不屬 題名其上

又用篆章一 其船背稍夷

計其長曾不盈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3、辨析詞義:

罔不因勢象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無案牘之勞形 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許

每一字皆有數印 珠可粒粒數也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左手撫魯直背

佛印居右 左手撫爐

啟窗而觀 其兩膝相比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 而豎其左膝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其人視端容寂

而豎其左膝 其船背稍夷

計其長曾不盈寸

4、劃分停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軒敞者/為艙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珠/可歷歷數也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5、翻譯文言語句: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八、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掌握本課所學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條不紊的説明順序。

2、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步驟

一、複習導入

二、賞析課文

1、集體朗讀課文並思考:

⑴ 理清本文的段落結構並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⑵ 弄清本文的説明順序。

討論明確:

⑴ 本文采用了“總述—分述—總述”的結構形式。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紹王叔遠精湛的雕刻技藝,點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及其來歷。

第二部分(第2~5段),詳細説明核舟的大小、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可分兩層。第一層(第2~4段),具體介紹核舟的正面,這是顯示雕刻家巧妙構思和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第二層(第5段),介紹核舟的背面,寫王叔遠的題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總計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數目,讚歎雕刻家的技藝。

2、課文第二部分介紹核舟按空間順序有主有次地説明。先介紹核舟的證明,再介紹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點介紹,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紹。在介紹核舟的正面時,先介紹中間的船艙,然後介紹船頭,最後介紹船尾。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部分並思考

⑴ 找出本部分中能總括全文,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特點的詞語。

⑵ 本部分分別從哪些方面説明王叔遠技藝的精湛?

⑶ “蓋大蘇泛赤壁雲”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

⑴ 奇巧。

⑵ “能以──各具情態”分別從原材料的微小,表現題材的廣泛,藝術構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藝説明王叔遠技藝的精湛。

⑶ 在全文起着橋樑作用,為下文張本,總起下文。

3、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並思考:

⑴ 這一段的內容是什麼?

⑵ 介紹“核舟”體積時,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又寫了眾多小窗和對聯,作者 意在表現什麼?

⑶ 請同學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讓學生自己動口講一講。

討論明確:

⑴ 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着寫船艙,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蘇軾十六字文句。

⑵ 以核舟“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的小跟船艙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細相對照,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的“奇巧”。

4、指名朗讀課文第三段並思考:

⑴ 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着重説明什麼?

⑵ 從“蘇、黃共閲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麼?

⑶ 從作者對佛印的神態、動作的刻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⑷ 作者在説明船頭三人時,着墨較多的是誰,為什麼?

⑸ 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討論明確:

⑴ 着力表現蘇武、魯直和佛印三位遊覽者的神情態度。

⑵ 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表現他們豁達、豪放的胸襟,説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裏。

⑶ 一個不拘於世俗禮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⑷ 是蘇東坡。因為刻畫得仔細,所以作者當然也寫得細膩;同時還因為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這樣説明與主題吻合。

⑸ 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説明“珠可歷歷數也。”

5、指名朗讀課文第四段並思考:

⑴ 這一段文字的説明結構。

⑵ 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麼氛圍?

討論明確:

⑴ 運用了總分結構。先總説“揖左右舟於各一人”,而後分説,從“居右者”説到“居左者”。

⑵ 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彷彿是在那裏呼喚清風,顯得悠閒自在;一個“視端容寂”,彷彿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了一個共同氛圍,這就是愉悦、輕鬆、活潑自樂。

6、指名朗讀課文第五段並思考:

⑴ 這段文字中哪些説明可以表現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⑵ 寫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面為什麼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⑶ 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寫嗎?

討論明確:

⑴ 細若蚊足,鈎畫了了。

⑵ 這是為了突出“核舟”的主題,同時也表現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⑶ 不能。因為這是對前文説明的必要補充。

7、指名朗讀課文第三部分並思考:

作者為什麼要對船上的事物進行不厭其煩地點數和説明?

討論明確:強調了儘管核舟的體積之小,,讓人對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豐富歎為觀止。此時,作者最後發出的感歎“技藝靈怪矣哉”,也正是讀者由衷地感受。

三、拓展延伸

學習古人,瞭解我們祖先的。偉大藝術創造,並不是讓我們找到什麼心理平衡,面對我們先人曾優越西方的那麼早的發明創造,面對發達國家飛速發展的科技,想想今天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的水平位置,我們需要做得更多的是借鑑、繼承、發揚,再發明,再創造。讀了《核舟記》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與同學一起討論、交流。

四、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本文。

《核舟記》教案 篇五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詞語、句式、説明順序 。

2、學習本文“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3、瞭解我國古代雕刻技藝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二、教學重點:介紹核舟的順序和詳略。教學難點: 古今詞義的異同、詞序和少數幾個句子。

三、作者簡介:

魏學洢:字子敬,明末人。其父魏大中,因彈劾魏忠賢被誣陷下獄,冤死獄中。他痛父奇冤,晨夕號泣,不久悲憤而死。他好學能文,是明代有名的散文家,着有《茅檐集》。

四、初讀文章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洢( ) 皿( ) 貽( ) 罔( ) 黍( ) 神情與蘇、黃不屬( )八分有奇( )壬戌( )( )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多rán ( ) ruò篷( ) 衣zhě( ) 橫卧一 jí( ) zhuàn 章( ) qū右臂( ) 椎 jì( ) yú山( )

五、疏通文意

1、解釋加橫線的字。

(1)為宮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勢象形

(3)嘗貽餘核舟一

(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5)高可二黍許

(6)清風徐來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嘗貽餘核舟一,蓋大黃泛赤壁雲。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六、深入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紹三個人物的?這三人的位置、神態各是什麼?從作者的刻畫中能顯露出所雕人物怎樣的性格身份?

2、把“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約”、“可”和“許”去掉可以嗎?為什麼?

七、反饋檢測:

1、解釋加橫線的字。

(1)高可二黍許 (2)清風徐來

(3)與蘇、黃不屬 (4)詘右臂支船

2、歸納本篇説明文的寫作技巧。

以 為序,層次 ,構思 , 跟描寫結合,語言 …… 。

八、課外作業 :

背誦和默寫課文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