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讀書中思考 在實踐中探索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83K

近日,讀了《成長.路徑》一書,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以往我們只看到專家們身上籠罩的光環,只看到他們外在的榮譽,卻沒看到光環背後的汗水和努力,他們成功的背後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專家們成長的過程是在讀書中不斷思考的過程,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過程,是永無止境不斷前進的過程。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執着和堅毅感染了我,激勵着我,也引起了我對自己的教學生涯的反思。

在讀書中思考  在實踐中探索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發現,專家們的成長無一不與讀書結緣,秦曉華老師的“教師應是實踐者,更應是職業讀書人”,陳偉國老師的“惟有讀書高”,曹玉輝老師的“靈魂喜愛在書中獨舞”,高青老師的“讀書首先是為了充盈我們自己的生命”,周奎英老師的 “三十讀書猶未晚”,張忠誠老師的“讀書是福”等觀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有了心靈的觸動。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人師者,自己需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而各位專家對教育教學獨到的見解,深刻的認識和精闢的論述真是讓人歎服,他們有的何止只是一桶水?真是有如江河呀。與專家們相比,再來反觀自己桶內的水,真是感到汗顏!記得有一次,幾個學生因弄不清劉胡蘭究竟是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還是被日本鬼子殺害的,爭論未果,便向我求助,而我竟愣在當場,無言以對,雖然我後來上網查閲,告訴了學生答案,但是當時的無奈與尷尬卻讓我至今難忘。“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專家們的成長經歷啟示我們:惟有讀書才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積澱,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正如高青老師所説:“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優秀教師都首先是一個優秀的讀者”。

專家們不只善讀書,還善思考。思考是學習探索的過程,更是不斷成長進步的過程。秦曉華老師很認同孔子“學而不思則罔”的觀點,堅持讀、思、寫、行四位一體,因為善思,他工作第一年就在《語文學習》和《中華語文教學》上發表了兩篇文章,而且這兩篇文章均來自他的教後記。這一點很讓我佩服,更值得我學習。從教十餘年來,我雖然也嘗試過寫點東西,但是由於缺少思想,只有寥寥幾篇獲獎。雖然我也會在教案裏寫上大段的反思,但那都是為了應付領導檢查而為之,寫的都是空話套話,從未真正靜下心來去思考。洛克威爾有句名言: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作為老師,我每天教育學生要“勤學苦練、多思好問”,卻恰恰忘記了要去身體力行,為學生做表率!與秦曉華老師比起來,我怎能不萬分慚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專家們的睿智和博學離不開讀書,更離不開實踐。在這一點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甜甜語文”——魏星老師和“草根學者”——王玉敏老師。魏星老師的“煮書”、“磨課”再到“探航”,就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書中的一句話形象地體現了“磨”字:“每次公開課都要經歷一場煉獄班的煎熬,一次次陣痛,一次次蜕變,一次次又咬着牙挺了過來。”説到公開課,即使是校內的教研活動,大多數的老師們都會有畏懼心理,避之唯恐不及,能不上就不上,實在避不過,終於上了,身心頓時輕鬆,再不願回首,評課時大家都只撿好聽的説,何談“磨”課?少了化蛹成蝶的痛苦,又哪來衝破束縛的喜悦?我想,如果我們能有魏老師磨課的精神,又何愁上不好課,又何愁不能成功?魏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不倦的探索,讓我獲得了思想的自由,教育的自由;在不倦的探索中,我感受到精神的太陽正在升起!”

王玉敏老師由一名“幼兒園的臨時工”,到“江蘇省幼兒教育先進工作者”,再到“優秀園丁”、“名教師”,也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過程。王老師堅信的始終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當別人都在向時間要教學質量的時候,他卻通過潛心鑽研、大膽實驗,縮短了孩子們學習的時間,而學生們良好的發展情況,在多年以後終於證明了他的努力和付出。的確,教學方法是需要反覆驗證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有實踐才有探索,有質疑才有創新。再想想我,乃至周圍的老師們,都是一本教案抄了又抄,一本教參翻了再翻,課始終是那樣上,每一天都是那樣過,固步自封,因循守舊。與王老師相比,我們少了質疑精神,少了創新意識,少了鋭意進取,也少了太多的激情。“我要搞科研,要讓我教過的孩子都學到真本事,這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王老師的話雖樸實,卻耐人深思,對我們無異於當頭棒喝!

專家們治學的嚴謹、求實讓人欽佩,可是最讓我感動的卻是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着,他們無一不是把教育教學當作事業來做。劉傑老師的“開展專題研究,抓住教育教學之道”讓我明白:教育教學有道可循、有法可依,竟可以是一件輕鬆而又簡單的事兒;班主任工作雖然瑣碎無聊,但只要用好“智慧”,也可以舉重若輕、樂在其中。孫寧老師能踮起腳尖看孩子,保護了孩子們的自尊,保護了孩子們的自信,也保護了屬於每個孩子的未來,這讓我們看到了孫老師對孩子們深沉的愛。魏星老師的生活,是浸潤在“語文”中的生活,他的“煮書”和“磨課”雖歷經磨難,可是我們卻看到他在語文之路上愉快地行走,在語文之路上創造着更多的幸福,這是對語文教學的深沉的愛。白朗寧説:“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愛,因為我有愛。”那麼,愛工作、愛學生、愛事業,這應該是我們每個為人師者所追求的幸福啊。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許多人無法抵禦外界的誘惑,人心日益浮華,有的老師甚至偷偷地發展起“第二職業”:炒股、做生意、搞投資,教師這份職業在有些人的眼裏已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比較起來,專家們的人生境界猶顯豐富,這種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的寶藏,是超脱於外界的熱鬧、物慾利誘,尋求豐富、聰慧、強大而有意義的豐富的人生。“執着一事,精益求精”,這是沈寧老師對自己的要求,我想,這也應該成為我們所有教師的座右銘。

《成長.路徑》真是一本好書,書中十二位專家成長的歷程對於我們廣大教師來説,真是一筆巨大的寶貴財富。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執着、不懈探求,對我們起到了引領和鼓舞的作用,他們高尚的人格魅力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成長.路徑》還是一面鏡子,它使我們看到了自己身上隱藏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從而能夠重新審視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古人云:開卷有益,果然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