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於“三原則,八要素”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1W

課堂教學改革不是一陣風,需要“綿綿發力,久久為功”。在上半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如何將課改從理念形式走向真實有效,將課堂變為學堂而不是講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改深入的重點。現結合我校課改的實情,從目標意識,過程組織和效果夯實三個角度談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的思考。

基於“三原則,八要素”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一、解讀教材,讀透學生,是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依據。

“有效教學始於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師如何做到教學目標忠於教材又符合學情?關鍵在於解讀教材,讀透學生。

1.解讀教材。以語文教學為例,拿到一篇新課文,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思考:這篇課文是什麼類型的文章?(理解它的文本、文體特徵);這篇課文是寫什麼的文章?(內容、主旨);這篇課文是為什麼而寫的文章?(寫作動機和背景);這篇課文是怎樣去寫的?(語言特色和寫作手法);編者為什麼把這篇文章放在這個單元?(編者意圖和單元目標);這篇課文最大的教學意義在什麼地方?(教學價值);這篇課文哪幾段最能體現文章主旨和寫作特色?(教學聚焦);這篇課文,學生可能讀懂的和需要教師教才能懂的分別是什麼?(學情預判)。通過以上問題的不停自問,我們才能夠説解讀了某一篇課文。

2.讀透學生。我們要充分掌握學生在走進課堂前已經有了什麼?還缺什麼?在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分析學生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是什麼?如何解決學生的差異性?讀透了學生的實際狀態,教學目標的制定才有可靠的前提和依據。

二、預設生成,師生互動,是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的支撐點和路徑。

1.預設與生成。預設是備課的問題,生成則是上課的問題。一堂課,生成不能是繁花四溢的,它應該是在最關鍵最有味道的時候適時出現。課堂最大的生成應該是學生學有所成,不是瞎掰、淺碎和意外。上半年聽課過程中,發現一些課忽視了預設的重要性,輕視了教師在“生成”中的作用,甚至遊離於目標之外,忘卻了教學目標。

2.師生互動。精彩的課堂離不開師生互動,精彩的互動離不開有趣的預設和有目的的生成。例如上半年聽了一節《周亞夫軍細柳》,印象比較深的幾個提問,如:“這篇文章是自讀文章,同學們説説看自讀文章的第一步是什麼?”“嗯,這一遍讀得非常好了。接下來同學們再想想,你會提醒大家哪一個字很可能會翻譯錯誤?”“好,同學們,我們看皇上是怎麼誇周亞夫的,一起來讀讀他那句話”“皇上誇周亞夫‘真將軍’,皇上對他‘稱善者久之’,那你們告訴我周亞夫‘真’在哪裏,‘真’在什麼地方?”“哦,你想説的就是用什麼手法來寫?”“周亞夫望着皇帝離去的背影,他也很想發表一句感歎。他會説一句什麼話呢,你認為?”

這樣的發問貫穿整堂課,沒有多餘的話,沒有無效的提問,通過引導式提問把整堂課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文本,讀透文章。

三、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是課改有效教學的增長點和源泉。

1.任務驅動是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與學的理念。出發點是:師生互動;切入點是:邊學邊做;落腳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尤為強調個性的發揮;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原則,八要素”的課堂改革就是讓課堂教學回歸教學本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形式能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賦予了學生提問質疑、評價總結等權利,把學生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2.小組合作學習是雲陽集團課改自選項目,我認為它是任務驅動的具體呈現形式,在具體操作上要注意小組合作前的分工和規則;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小組內的評價和組際評價以及教師的評價;不同組際差異的生成利用。這些都是紮實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細節也是保證其有質量、有效果的手段。

以上是我對課改實踐中的一些思考。我想,我們教師只有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聚焦目標意識、盤活教學過程,夯實教學效果,“不浮躁,不慌張,備好課,上好課,學好課”,才能達到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