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篇1

當前在中學教學中,依然存在不顧學生水平、能力的差異,沿用過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統一要求、同一方法來授課,這種做法必然不能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於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會加重學生的兩極分化,反思3:分層教學總結。其結果是不僅導致部分學生課業負擔及心理負擔沉重,最終還導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鑑於此,我對學生進行了分組,以便進行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涵義及內容

分層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把一部分的學生根據知識學習、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與個人願望相結合進行分組,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通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標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難度有別的課程,來達到每名學生的學習的目的。這種教育模式大體包含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學生的主體多層次,目標設定多層次,教學過程多層次,考試評價多層次。

二、中學教學分層教學模式探討

1、學生的主體多層次

在維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以學生自願報名為主,同時,老師依據學生的某一次的考試成績以及平時課堂上的表現等方面進行全面協調,把全班同學按照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化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層次,並分別編排為a層、b層、c層和d層。然後根據班裏的人數把全班同學編為n組,每個組裏有4個人,分別為a、b、c、d,當然中間可能會有學生提出換組要求,但是老師也只能按照每兩組同是一個層次的可以交換,比如a和a換;b和b換;c和c換;d和d換;以便有的學生上課好交流,分完以後,一個組裏的同學可以輪流管事,平時的教學中4人一個小集體,實行“捆綁式”,當然a層次的同學有責任監督其他三人的學習情況;課上老師在照顧不周的情況下,可以讓a層次的同學監督組員,另外老師佈置作業和學習要求時,可以按照四個層次來要求的,值得注意的是,分層只是相對而言,並非一層不變的,要通過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實踐,有層次間的升降變遷,比如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可能有的同學有進步了,得適當的根據成績調一下組,引入競爭機制,對激勵學生有上進心是非常有益的,分層只是一種幫助學生進步和良性發展的手段,並非最終的目的.在學生分層實踐中對每個學生,教師都要樹立符合時代特徵的學生觀和教學觀,熱愛每一個學生,以愛為動機,只有對每一個學生都有真摯的愛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而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學習本學科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使分層教學順利、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

2、目標設定多層次

教學目標是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教學目標把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具體化,教學內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層次化。教學目標的制定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發揮學科的素質教育功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c、d層的學生制定基本目標,以傳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為重點,着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戰勝惰性;對b層的學生,在c、d層目標之上還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而針對a層學生,不僅要使其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其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制定目標時,哪些是某層學生必須要達到的目標,哪些是要提高的目標;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視線之中,使達標性成功和優勝性成功都視為可能。

3、考試評價多層次

對於a層的學生,評價以鼓勵和激勵為主,培養其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對於b層次的學生,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培養其與a層學生競爭的意志;對於c、d層的學生,以表揚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篇2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明白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以,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一樣課文類型設計不一樣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資料,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資料,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資料,使學生簡便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活力”,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進取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進取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構成,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頭文章所説,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活力,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可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歡樂着。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閲讀本事”。標準中又説: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閲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閲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閲讀教學,瞭解學生閲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教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裏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先課外閲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那裏。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閲讀,跟學生一齊,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閲讀中領悟了。

四、構成課外閲讀的氛圍

課外閲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一樣而不一樣。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閲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閲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一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閲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説:“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説:“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説:“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説:“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先,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那裏——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閲覽室裏,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着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消息:從此刻開始,同學們能夠每週一次,去閲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閲讀的方法

課外閲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經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閲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我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閲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閲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篇3

我有幸參加了扎旗漢授國小數學課改研討會。在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五節國小數學優質課。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真實感受到他們的紮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同時也為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雖然使用教材不同,但執教老師能根據學情制定了詳細的,音三小、音一小、音八小,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法,三小的“馬新蘭教學法”;一小的“以單導學”的模式;八小的“三、四、五”教學模式等,讓我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這幾節課給我留下的印象較深,這五位老師的教學方法雖有不同,但相同的地方都是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學生來完成本課的學習,與以往的教學不同的地方是一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習的內容都是由學生來完成,老師主要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和課上的反應能力,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他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平平實實才是生活的本質,多姿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讓課堂走進生活,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經歷,課堂才會顯得樸實而又睿智。

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讓我深切體會到優秀的數學課堂是情智共生的課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讓學生心靈閘門不斷開啟,讓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斷點燃。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篇4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必須的提高。現把自我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期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忙。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並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取性,並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資料。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主角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資料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篇5

八年級,我接了八班的語文教學任務,這個班是一個很特別的班級,特別的是很多老師不願帶他們班,學生一點規矩都沒有,整個班級還沒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課基本老師無法正常進行,從七年級到現在的九年級,班主任更換了三個,英語老師換了三個,政治老師換了三個,歷史,物理換了兩個。班級總成績從七年級到現在一直是年級倒數第一。七年級上語文是我帶的,是唯一一門不是倒數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語文七年級下,因身體不適換了一個老師接應,語文成績一下子和其他各門課一樣位居倒數第一了。從此,更是穩居不定。八年級再接手這個班,我的第一次目標是和全班同學一起制訂的:努力倒數第三,後來期會考試居然倒數第四了。

期末考試目標是再進兩名,結果居然是年級通行班級第三了,我的語文漸漸走上了正軌,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和對我的感情比其他門課都好。雖然他們班的總分排名還是倒數第一,但我語文的教學已經可以遊刃有餘了,並且和他們相處,多了一些輕鬆和自由。我和他們像朋友一般相處着,在我眼裏他們班沒有一個不良少年,只是調皮活潑的多了點。帶着對他們理解和欣賞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的。”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現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上也不盡一致。然而,傳統教育所實施的“齊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大一統”的教學進度和“統一標準”的教學評價卻無視學生個性差異對教學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飽”“吃不了”“吃不好”的現象隨處可見。為了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一、建立分層檔案,樹立施教思想

實驗之初,我根據自己班每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把他們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組: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組合成為“直接輔導、互助學習組”;學習能力較強,完成常規學習任務的組合成“間接引導,自主學習組”;學習任務完成後還有餘力,常感吃不飽的優秀學生組合成“特殊引導,創造學習組”,接着,再實施異步教學,從而在分層教學活動中,對後進生以“樂”激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進行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中,讓中等生力爭優秀。優等生更加優秀。

二、課堂分層引導,練好基本功

一位教育專家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僅僅是知識,那就直接告訴他們好了。(教學論文)在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後進生“陪讀”,中等生“門前冷落鞍馬稀”,優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樣讓後進生、中等生也成為活動的主體,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優等生要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適時在小組中開展噹噹“小老師”,讓有進步的學生都能當“小老師”,都能體驗“小老師”的滋味,都能適時組織小組開展活動,展現自己的才能,得到別人的監督,在自我實踐和小組成員的客觀評價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熱情和自信心,使他們形成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的內驅力,不斷求知、不斷創新。在一段時間的實驗之後,我發現,讓一部分人頻頻發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現象徹底消失,大多數的課堂都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獲。

如在上《蘆花蕩》這篇課文內容理解的提問上,就這樣設置了層次,引導學生參與:對後進生要求用講故事形式複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話概述主要內容,要求優等生能用簡煉準確地語言概括主要內容。在教學《湖心亭看雪》一課時,也注意了在設問上的分層:後進生回答文中寫景的句子是哪些?請找出來。中等生回答寫出景物什麼特點。優等生有感情的朗讀並回答寫景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於課前設置了分層目標,使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既有可學性,又有驅動性。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行動,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個學生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發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合作學習,激發求知慾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的角色地位發生了強大的變化,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學生間的互動,需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始至終處於自主學習的狀態中。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初讀課文後都會發現一些問題和提出一些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要給學生適當的幫助,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開展辯論等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背影》一課時,就預先按學生學習的接受程度,給學生分好了學習小組,每組都安排有優中差學生。分組討論:文中幾次提到背影?每個背影的作用是什麼?重點寫了哪個背影?三個問題有層次,有梯度。在後進生,中等生,優等生逐一解決三個問題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動腦、動口、動手,都進行了獨立思考,在討論中學生逐漸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述,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有了學生之間的積極對話,才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一系列個性化的語文素養才得以提高。

四、分層佈置作業,落實梯度訓練目標

學生的作業能準確、完整地反映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學反饋信息的學主要形式。由於課內時間的客觀侷限,同樣分量,同樣難度的作業很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步完成。若老師統一要求,不僅使老師難以調配教學活動,又使“優生吃不飽”“差生受不了”。長期下去,會造成優生感到簡單而課內無所事事,紀律渙散,學習興趣降低;差生則感到負擔過重不能按時完成,留下作業的尾巴,逐步導致厭學情緒。因此,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內作業可以堅持“優生多而適當提高難度,差生少而適當降低要求”的原則。

如學完課文後,我們把課內作業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差生完成優生作業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礎知識題;中等生完成優生作業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礎知識題和部分雙基綜合題;優生則完成所有基礎知識題和雙基綜合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大約同步完成,教師可以統一調控教學活動,及時收集反饋信息,查漏補缺,杜絕課內作業課外做,課內損失課外補的不良現象發生。比如,我在讓學生背誦文言古詩詞時,差生有時很難背全。我就劃出一些重點語句讓其背誦。優等生,我就額外的補充一些名篇給他們背誦。

再如,寫作文時,我對後進生的要求是語句通順、能扣住主題,對中等生的要求則是主題鮮明,材料安排合理,語言力求生動、優美,錯別字少,對優等生的要求是主題有新意,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材料安排恰當,正確使用標點,無錯別字。這樣,每次作業,後進生不望而生畏,優等生一也不覺得乏味了。

五、分層評價,激勵學生共同進步

本期,在評價時,我們遵循了弱化差別、淡化分數競爭的原則。採用“等級評價”與“百分評價”相結合的“雙軌制評價”方法。從基礎知識的掌握、朗讀水平、思想素質、思維能力、作業完成情況、説話能力、參與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感覺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進步,保持了良好的學習心態,產生成功的喜悦,從而為持續發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在努力的找尋一些方法去調動所有的學生的學習勁頭,最怕的是落後的學生徹底的放棄,所以照顧到他們的需求,給他們一個可以摘得到的蘋果,遠比高高懸掛的蘋果更有實際意義。不放棄一個孩子,這是我唯一的宗旨,願八班越來越和諧。

分層教學心得體會篇6

教學常規是落實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通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我對新時期的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將日常的教學常規落實到底、落實到位。我認為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在這些前提條件下,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行動上才能跟上步伐。

教學常規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教學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就必須嚴格遵循教學常規,進行精心的安排和周密的計劃,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教學常規我們每天都在做,但要把教學常規做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必須從平時打好基礎。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因素,因為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會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即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教學常規,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真正樹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

教師教學常規的出台,不僅使我明確了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還使我產生了緊迫感:只有學好常規,才能自覺地遵循常規,指導自己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做一個讓人民滿意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