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8W

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教學設計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識記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何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態度和原因。

2、能力目標

(1)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2)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現象,能夠從理解何尊重多種文化的角度,討論多元文化存在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欣賞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精粹,認識文化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的認識,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的文化,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文化拿來主義”。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課時主要教學內容是教材28頁至33頁,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第一框題“世界文化多樣性”。包含了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透視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三個小標題。

2、“異彩紛呈,交相輝映”是引導內容,主要是啟發學生感受和理解豐富的文化多樣性,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讓學生對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產生興趣;“透視文化的多樣性”重點是提高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論分析和認識。幫助學生認識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主要引導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樹立不同民族相互尊重,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和保存不同文化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教學重點: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豐富的世界文化表現在文字、建築、服飾、伙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眾多方面。世界有許多輝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稱於世的文化遺產。在“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透視文化多樣性”和“尊重文化多樣性”教材內容中有許多關於文化的論述和概念。其中“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起着關鍵性的作用。本課教學要抓住這一重點,講深講透。

4、教學難點:“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需要”和“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需要”是本課時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要結合教材、拓展內容以及思考題、作業等多種教學手段共同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選擇導課案例、錄像、資料,設計探究活動,選擇投影、多媒體教學資料。製作教學課件,準備六個探究活動,重點完成三個探究活動,結合教材內容,挑選典型的圖片、音像、文字資料的觀念教學輔助手段。

2、學生準備

根據教材內容,分組查找世界文化多樣性資料,並選定重點發言人。準備發言或參與討論的講話要點,發言提綱。提倡學生製作小型課件。

3、教學提綱(板書設計)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1)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文化遺產: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2、透視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界定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

3、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1)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2)在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播放本課主題曲:《茉莉花》

進入案例導課引語:“前幾節課我們瞭解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文化對人的影響,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瞭解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影響為了生動活潑的進行世界文化多樣性這節課的教學,我們選用多媒體音像短片進行案例導入。

1、典型案例:

播放錄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美麗的奧林匹克》的精彩片段:

在燦爛文明篇,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集天地之精華,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展現於筆端畫卷,凝結成人間瑰寶。當場地上巨大的卷軸慢慢拉開時,全場人為之震撼。這幅147米長,27米寬的巨大LED屏幕,是展現中國五千年曆史的長卷,開幕式的演出從此開始。 “太古遺音”、四大發明、漢字和戲曲,中國燦爛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悠揚的樂曲中,長卷上浮現出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的商隊和地圖,上千名水手,手持黃色巨槳,組成巨大船隊,再現鄭和下西洋的盛況。

在輝煌時代篇,中太極的表演體現了傳統與未來的交融,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點燃聖火篇,80名身着民族服裝的兒童,唱起奧林匹克會歌。

2、思考題:

為什麼要在開幕式中展現中國古代文字、戲曲、科技、傳統體育項目、民族服飾?

(學生思考,交流)

3、教師提示:

介紹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介紹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讓世界對中國的文化感興趣,對北京奧運會感興趣。體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進行新課(約35分鐘)

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教材設計探究活動主要是展示文化的差異,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根據新課程理念,允許學生自己挑選感興趣的活動,探究活動可以有詳有略。

探究活動一:體育、建築、文字

準備分三個組活動,讓學生出示圖案,介紹自己的分析。

一組介紹“奧林匹克運動的由來”“世界體育發展史介紹”

要點提示

通過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介紹與分析,瞭解體育運動的多樣性,理解奧林匹

克精神和奧林匹克文化。體育和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體育運動展示了不同的文化現象。

擊劍

擊劍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運動員穿戴擊劍服裝和護具,在擊劍場上以一手持劍互相刺擊,被先擊中身體有效部位的一方,為被擊中一劍。有多種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並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運用各種戰術取勝。

比賽項目男子有花劍、重劍、佩劍,女子花劍、重劍、佩劍。均有個人賽和團體賽。現代擊劍運動是奧運會的傳統項目。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有男子花劍、佩劍的比賽。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2屆奧運會上增加了男子重劍比賽。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劍比賽。1992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第25屆奧運會上,女子重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佩劍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被正式列為奧運會項目。

跆拳道

跆拳道是朝鮮/韓國民間技擊術,是一項運用手腳技術進行格鬥的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它由品勢(套路)、搏擊、功力檢驗三部分內容組成。跆拳道是創新與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武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衞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它通過競賽、品勢和功力檢測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術,並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1988年跆拳道在首爾奧運會亮相。至今,跆拳道已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武道。

武術

武術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國標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而傳統武術則是由古代戰爭和街頭打架所發展出來的徒手和器械格鬥術。其內容有踢﹑打﹑絆﹑拿,柔術 等等。傳統的中國武術又稱之為國術,其本質是一種格鬥,它與普通的體育運動不同,體育運動是一種健身遊戲,,而格鬥卻是一種生存遊戲。當然,目前流行的國標武術是一種體育運動,因為國標武術是競技和表演性質的,本質上接近於體育。傳統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羣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國標武術則劃分為散打和套路,

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台形勢式,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

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一個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包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曾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斷三次,分別為公元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每屆會期不超過16天。

奧林匹克運動會因起源於古希臘奧林匹亞而得名。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歷經293屆,後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動罪名而廢止。189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根據法國貴族皮埃爾•德•顧拜旦的倡議成立了國際奧委會,並決定恢復奧運會。現代第一屆奧運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此後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由於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二組提供三種典型的建築介紹。

要點提示

人們常説建築是凝固的藝術,建築是立體的文化。世界建築充滿了文化色彩。每一個典型的建築,都包含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在分析三種典型的建築物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世界建築藝術、建築文化的有關討論分析。

故宮

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就是過去人們常説的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舊

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

故宮裏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泰姬陵

泰姬陵,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準C (I)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是北京時間2007年7月8日凌晨公佈的“新七大奇蹟”之一。

從數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為飯店的標誌、酸辣醬和調味品的商標,實際上它被用在隨便什麼地方,人們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儘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百看不厭,它仍舊能使人驚訝。它在一天裏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自然光線中顯現出不同的特色。雖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卻沒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間浮動。它的和諧對稱、花園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令無數參觀者驚歎不已的奇蹟。估計有2萬名工匠參與了泰姬陵的建造,歷時22年才完成。據説一位法國人和一位威尼斯人蔘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沒有一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這對這個建築物是很適宜的,因為建造它的本意在於讓人們只記住在陵墓裏的人。

朝霞升起時分,初升的一輪紅日伴着朱木拿河裊裊的晨霧,彷彿要將泰姬陵從睡夢中喚醒,此時的它顯得靜靜的。中午時分,泰姬陵頭頂藍天白雲,腳踏碧水綠樹,在南亞一向耀眼的陽光映襯下,更出落得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傍晚,泰姬陵迎來了它一天中最嫵媚的時刻,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開始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隨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終迴歸成銀白色。在月色朦朧中,泰姬陵顯得格外高雅別緻和皎潔迷人,猶如美人泰姬在含情沉思。據稱,泰姬陵最美麗的時候,是朗月當空的夜晚。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會發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彷彿下凡的仙女。

巴特農神廟

雅典衞城主體建築,為了歌頌雅典戰勝波斯侵略者的勝利而建。

在希臘首都雅典衞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巖的山崗上,聳峙着一座巍峨的長方形建築物,神廟矗立在衞城的最高點,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儂神廟。這座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丰姿。巴特農神廟是雅典衞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帕特農神廟之名出於雅典娜的別號Parthenon,即希臘文∏αρθενωσ的轉寫,意為“處女”。帕台農神廟也譯為“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農原意為貞女,是雅典娜的別名。此廟不僅規模最宏偉,坐落在衞城中央最高處,廟內還存放一尊黃金象牙鑲嵌的全希臘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亞斯親手製作)。它從公元前447年開始興建,9年後大廟封頂,又用6年之後各項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毀於戰爭,今僅存殘跡。帕特農神廟的設計代表了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從外貌看,它氣宇非凡,光彩照人,細部加工也精細無比。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作了許多創新,事無鉅細皆精益求精,由此成為古代建築最偉大的典範之作。它採取八柱的多立克式,東西兩面是8根柱子,南北兩側則是17根,東西寬31米,南北長70米。東西兩立面(全廟的門面)山牆頂部距離地面19米,也就是説,其立面高與寬的比例為19比31,接近希臘人喜愛的“黃金分割比”,難怪它讓人覺得優美無比。

三組提供三種語言文字介紹。

要點提示

通過調查文字的作用和世界各地的語言文字種類數量,介紹產生不同文字地區的不同文化現象。文字能促進思維的發展。世界各地的語言除了中文、英文、俄文三種語言文字外,還有上千種文字。人類的語言有很多種,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語言各有特點。

中文

中文——作為一個民族的母語,中文是當今世界流行語言體系裏最大的一個分支。始創於公元前黃帝在世的時代,成就於公元二十世紀後期。是一種發源最早而成熟最晚的一個語言體系。是東方文明的一種標誌與成果,是人類用來精確命名與定義萬事萬物的一種重要信息載體。體系包括幾千個常用單字和上萬個字詞成語,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

中文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豐富、最發達的一種語言。在中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一些少數民族也使用漢語。使用人口在十億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語言。隨着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上使用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漢語已被聯合國列為國際通用的語言之一。與此相適應的漢文,也著稱於世。

中文是以筆畫組成的文字,漢字結構方正,基本筆畫有八種:橫豎撇那點提鈎折,多數漢字是用形符和聲符組成的形聲字。象形、會意、指事和形聲是我們漢字的四種造字規律。

英語

英語是全世界拼寫和讀音最不規則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英語不屬於拼音文字的範疇,多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發同一個音,反過來同一個音可以由多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發。 英語的句子結構比較簡單、自然,合乎邏輯思維的自然順序,也就是説,英語的詞序比較自然。英語不象德語或俄語,句子結構沒有那麼複雜,詞序沒有那麼多的倒裝現象。英語的詞彙非常豐富,因此它的表達能力特別強。據估計,英語詞彙包括的單詞超過一百萬,居世界各語種的首位。英語的構詞手段也很多樣,因此英語不斷產生新詞。另外一個現象就是英語的詞義不斷髮生變化,原有的詞也可以獲得新的詞義,而且這種詞義變化比較自然,顯得毫不費力。

俄語

俄語中,詞與詞的語法關係和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主要通過詞形變化來表示。俄語是印歐語系中保留古代詞形變化較多的語言之一。名詞大都有12個形式,單、複數各有6個格;形容詞有20多個甚至30多個形式,單數陽性、中性、陰性和複數各有6個格,另有短尾、比較級;動詞形式可有一、二百個,包括體、時、態、式、形動詞、副動詞等。實詞一般都可以分解為詞幹與詞尾兩部分。詞幹表示詞的詞彙意義;詞尾表示語法意義,通常一個詞尾包含幾個語法意義。

舉例

文化背景不同,用不同語言文字的人在交談時,常常發生下列情況:由於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語言文字準確無誤,也會產生誤會。如,一箇中國青年到游泳池去游泳,一會兒就回來了。同室的一個外國朋友感到奇怪。他解釋説:“游泳池人太多,簡直像煮餃子。”這個比喻很別緻,很生動,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國朋友笑了,而那個外國人沒有見過“煮餃子”,絲毫不覺得這個比喻幽默,難怪他顯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擁擠不堪,常説It was papke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擁擠不堪)。這種比喻中國人不理解,因為見過打開沙丁魚罐頭,看過一個又小又扁的罐頭盒裏,緊緊塞滿整整齊齊的幾排手指頭長的沙丁魚的中國人不多。

人們見面或分手時英語用“Nice to meet you!” “I’m glad to see you!”(很高興見到您)。中國人説“您來了?”“忙什麼呢?”“請留步”,“您走好”、“慢走”之類的客套話。反映出中國與英、俄等外國不同的文化禮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展示體育運動項目、三大建築、不同文字的介紹圖片、音像資料。

2、組織學生分組介紹,全班討論。 1、介紹、展示體育項目、三大建築、不同文字與文化。

2、參與文化內涵的討論。

探究活動二:春節、聖誕節

要點提示

展示春聯、聖誕樹等用以歡度節日的裝飾品的不同,加強探究活動趣味性。

通過對中國和西方兩個最主要的節日春節和聖誕節的比較討論,展示不同民族歡度節日的不同方式。引導學生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內涵和韻味,“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立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春節和聖誕節是兩個典型節日,老師還可引導學生進行其他節日的對比,比如中國的七夕節和西方的情人節,中國的鬼節和西方的萬聖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中西民族文化的差異。還有組織學生蒐集《世界民族節日集錦》。辦好《世界民族節日集錦》板報展示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組織討論。

2、安排世界節日介紹。 1、分析比較節日與文化。

2、蒐集資料,交流資料。

探究活動三:文化遺產

要點提示

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文化遺產圖案、場景。教材提供三處遺產。

通過展示三個文化遺產的圖片、文字資料,交流對文化遺產的文化特色比較分析,感受文化遺產中所積澱的深厚文化氛圍。民族節日文化是動態呈現,文化遺產是靜態沉澱。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説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着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是智利在東太平洋的屬島,是玻里尼西亞島羣中最東端的島嶼。以其巨大的石雕像馳名於世。復活節島位於東南太平洋上,在南緯27度和西經109°交會點附近,面積約117平方公里,現屬智利共和國的瓦爾帕萊索地區。它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000公里,離太平洋上其它島嶼距離也很遠,所以它是東南太平洋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島。

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開恩羣島也有2,075 公里距離。該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復活節島以其巨大石雕像而著名,島上有約600座以上的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台(ahu,石堆)遺蹟,其朝陸復活節島上以火山巖石雕刻的作品地方向有露天庭院,某些庭院建築巧妙。復活節島上遍佈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台上,單獨一個或成羣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這些無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動,高鼻樑、深眼窩、長耳朵、翹嘴巴,雙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幾十噸,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噸。有些石像頭頂還帶着紅色的石帽,重達10噸。這些被當地人稱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巖、凝灰巖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令人不解的是,島上這些石像是什麼人雕刻的呢?它象徵着什麼?人們又是如何將它們從採石場運往幾十公里外的海邊呢?至今是未解之謎。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分頭介紹。

2、安排討論分析。 1、蒐集文化遺產資料。

2、説明文化遺產的文化特色。

阿布辛拜勒

阿布辛拜勒是古埃及規模最大的巖窟廟建築。位於埃及最南端的阿斯旺。 為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約前 1304 ~前1237在位)所建。共有大小兩座,全部在尼羅河西岸峭壁上鑿刻而成。大廟(主廟)奉祀賴神(太陽及王權之神),廟內分3個大廳, 深入峭壁達56米。 廟前有4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 取端坐姿勢,像高20米,是古埃及巖窟造像中最大的。小廟奉祀哈托爾(蒼天女神),廟前有4尊國王立像和2尊王后涅菲爾提裏像。造像較小,但王后姿態美麗動人。阿布辛拜勒巖窟廟自古以來未遭嚴重破壞,因20世紀60年代修建阿斯旺水壩,原址被淹沒,遂按原樣遷建於附近高地,工程到1980年完成。

二、透視文化多樣性

探究活動四:各國民歌演唱

主要播放民歌,讓學生欣賞。備選曲目:俄羅斯、非洲民歌。

要點提示

文化的多樣性首先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這種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民歌是藝術中的一種,表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歌。不同的曲調、旋律及不同的內容和演唱風格構成民歌的文化多樣性。選擇有代表性的民歌演唱,可以起到強烈的感染力。

此次活動主要是展示民歌的特點,不是演唱技巧的高低。因此,對參加此次演唱的同學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條件,可以將這堂課搬到有音響設備、視聽效果好的音樂教室或報告廳進行,效果將會更好。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準備演唱音像器械、選擇曲目。

2、組織交流和分析。

2、1、蒐集資料,參與介紹和演唱。

2、討論民歌、民族服飾、飲食的文化特徵。

三、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探究活動五:奧運會會徽

出示第17、27、28和29屆奧運會會徽。

要點提示

奧運會在不同的國家舉辦,每一屆奧運會都有不同的會徽,在會徽的設計上有不同的創意和不同的文化印記。通過不同國家設計的奧運會徽看不同國家的文化創意活動,可以瞭解和掌握人類社會是由多樣性的文化組成,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徵和獨特魅力,應該尊重和保護不同民族的多樣性的文化。

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表現出中國文化的特點“民族文化的成就,不僅屬於各自國家和民族,而且屬於整個世界”的道理。

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從古代格言、諺語,不同國家的哲學思想代表人物以及不同的神話傳説、詩歌藝術等看文化的多樣性。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突出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奧運會徽的設計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應該強調我們只有尊重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才能促進世界文化的健康發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展示北京奧運會徽及歷屆奧運會徽。

2、組織分析討論。 1、介紹奧運會徽。

2、舉一反三説出多樣性文化現象。

探究活動六:世界遺產青年保護者形象

出示世界遺產青年保衞形象帕特里莫尼託圖像。

要點提示

教材提供的世界遺產青年保衞形象帕特里莫尼託。帕特里莫尼託在挪威卑爾根舉辦的“第一屆世界遺產青年議會”中誕生,由一羣西班牙學生所創造。“帕特里莫尼託”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小遺產”,是世界遺產教育推展及世界遺產青年保護者。帕特里莫尼託這一形象的設置目的就是要保護人類面臨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此活動反映出的問題是對尊重文化多樣性要求的補充——尊重文化多樣性不但是口頭上的承認,還要認真加以保護,這樣才能保證文化多樣性的存在,不使其走向消亡。

作為中國青年應該為保護世界遺產做出貢獻。

開展《世界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小調查活動,主要是培養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濃厚興趣,並樹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識,瞭解科學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方式方法。調查的題目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然後通過小組討論最後確定幾個確實可行的題目。各組學生在進行《世界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研究的主題:例如“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文化遺產保護標準”“我們瞭解的家鄉的文化遺產”“中華民族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古代民居”“古代園林”“文物遺址”……

確定調查的題目之後,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調查,並統計結果。調查包括實地調查、網上調查、電話訪談、人員訪問、資料信息調查統計分析等等。調查結束並統計出結果後,組織全班交流,大家一起討論、分析。各組學生可以交流自己在調查中得到了什麼結論和看法。並把得出的所有結論,公佈在班裏,供大家瀏覽。讓全班同學分享各自調查的成果。最後公佈大家討論並整理出來的世界民族文化遺產資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介紹世界遺產青年保衞形象背景資料。

2、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1、討論“面對古老的正在失去的民族文化”。

2、作業《世界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小調查。

五、課堂小結(約4分鐘)

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時發展中華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世界文化繁榮的要求。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知識點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文化多樣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

(2)文化多樣性,可見諸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築、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

(3)在世界文化多樣性中,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最能體現民族文化的多樣性。①民族節日: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傳統節日和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②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世界遺產的分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着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且屬於整個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質文化的錯誤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