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一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重點難點

重點:比例的基本性質。

難點:發現並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

一.複習導入

1、什麼是比例的意義?

2. 判斷下面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6∶10 和 9∶15

二.揭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活動一(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 )。

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

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

在24:16=60:40中,( )和( )是比例的外項,

( )和( )是比例的內項。

活動二(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1.在24:16=60:40中,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項的積是( ), 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有什麼關係?

2.把24:16=60:40改寫成分數形式是:

接着把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有什麼關係?

3.( )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活動三(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0.2∶2.5 和 4∶50 6∶9 和 9∶12

完成P34做一做。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初步瞭解比和比例的區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難點: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比的有關知識,説説你對比已經有了哪些瞭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

2、課件顯示:算出下面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認識比例的意義

(一)認識意義

1、指名口答上題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課件依次顯示答案。

師問:口算完了,你們有什麼發現嗎?(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3:5=18:30 。

(課件顯示:“3:5”與“18:30”先同時閃爍,接着兩個比下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接)

最後一組能用等號連接嗎?為什麼?(課件顯示:最後一組數據隱去)

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發現有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自然流暢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已有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內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義,學比例有什麼用?比例有什麼特點……)

5、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麼是比例呢?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説出什麼叫比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 比值相等)

同學們説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説得更簡潔些。

課件顯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本環節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比例,學生都能説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在總結得出概念之後,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引導學生讀一讀,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涵的理解。]

(二)練習

1、出示例1 根據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買練習本的錢數(元)

1.2

2

買的本數

3

5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完成練習紙第一題。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⑴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⑵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練習1其實是對例題的巧妙補充。]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後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

4、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  課件出示: 3 : 5

前項 後項

(2)  課件出示:3 : 5 = 18 : 30

內項

外項

(3)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課件出示:3/5=18/30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環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5、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麼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課件先出示一組數:3、5、10、6

再出示: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等號兩邊各兩個數)

2、獨立思考,並在作業本上寫一寫。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導發現規律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麼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同,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麼,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現比例的性質或規律嗎?

(3)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裏充分發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考慮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的引導,通過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繫,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

4、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

⑴課件顯示覆習題(4組),學生驗證。

⑵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並驗證。

⑶完整板書: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數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再驗證)

四、綜合練習

完成練習紙2、3、4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並説説判斷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斷下面哪一個比能與 1/5:4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裏填上合適的數。

1.5:3=( ):4

=

12:( )=( ):5

[評析: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後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一。]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例1、例2,練習一第1、2、3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3.使學生進一步受到“實踐出真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關鍵:

觀察眾多的實例,概括出比例意義的過程;找出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相等的規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一)教師出示投影,結合畫面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看了我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美嗎?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之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藉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二)讓學生完成教材第1頁複習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合作互動,探求共性。

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完成“活動內容1”。

活動內容1:

(1)根據表中給出的數量寫有意義的比。

(2)觀察寫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號連接,為什麼?

(3)根據比與分數的關係,這樣的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然後讓學生彙報活動情況。結合學生回答,教師任意板書幾個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並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時鞏固。

(l)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並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頁“做一做”,並説明理由。

(4)讓學生自己舉出兩個比例,並説明理由。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l)讓學生查閲教材,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根據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內項”、“外項”。

(2)讓學生觀察自己剛才舉的比例,找出它的內項、外項。

(3)引導學生觀察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外項和內項的位置又是怎樣的?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髮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1)讓學生小組活動完成以下活動內容2:

活動內容2: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②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發現的規律?

③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④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彙報活動情況,認識到任何比例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都存在相等的關係。

(3)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完成板書。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完成練習一第1題區別比與比例。

2.先讓學生解答第2頁“做一做”第l題,然後引導學生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不僅可以應用比例的意義,而且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3.完成練習一第2題。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總結

先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感想説收穫,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一第3題。

國小六年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教材第30~31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六第1~5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比例;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比例。

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把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教學課件

教學步驟

一、複習鋪墊

l.什麼叫做兩個數的比?請你説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麼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並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導入新課

1.教學比例的意義。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裏兩個比的比值有什麼關係。(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問:比值相等,説明每組裏兩個比怎樣?

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説一説,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裏能填“=”,為什麼?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問:填了等號後的式子是什麼? 1.5 :3和15 :3為什麼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麼?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後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先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並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麼?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讓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在( )裏填上適當的數。

3 :6=5 :( ) 0.8 :( )=1 :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向學生説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看開始組成的兩個比例,説一説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計算上面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並要求觀察,從中發現什麼。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 :1.8和0.5 :0.25能組成比例嗎?

強調指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如果學生有困難,啟發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寫以後,學生回答:為什麼填這個數?

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裏,你發現了什麼,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讓學生説一説。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請你説一説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裏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追問:為什麼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2. 完成“練一練”。

指名4人板演.集體訂正.説説是怎樣判斷的?

3.做練習六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再寫出比例。提問練習情況並板書,讓學生説明“為什麼”。

4.做練習六第2題。

讓學生判斷,在練習本上寫出來。提問:哪一個比和:4組成比例?為什麼,(比值相等,或化簡後兩個比相同)

5.完成練習六第3題。

學生先觀察、計算,然後口答,説明理由。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佈置作業

練習六第4、5題。

國小六年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內項和外項,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經歷認識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國旗中隱含的數學規律,豐富關於國旗的知識,培養學生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意義,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同學們,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當週一升國旗時,我們心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熱愛國旗就是熱愛祖國,國旗對我們這麼重要,你們想不想更多地瞭解一些國旗的知識呢?你對國旗的大小有哪些瞭解?

學生思考回答(挖掘學生生活經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説明同學們平時認真觀察,是個有心人。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活動一:探究比例的意義

1、你瞭解到哪些關於國旗大小的知識?

學生交流,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機會。

2、你們仔細觀察,結合我們上節課學的比的相關知識,估計一下每種規格國旗長和寬或者寬和長之間是否存在什麼規律?

(1)猜測

預設:

生1、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生2、寬和長的比值相等。

(2)小組驗證

每個小組任選兩種規格國旗,驗證一下每種國旗長和寬之間存在的規律。

(3)展示交流小組驗證結果,學生到黑板前板書得出結論。

預設:每種國旗的長和寬的比都是3:2,他們的比值相等。

每種國旗的寬和長的比是2:3,他們的比值相等。

教師小結:240:160與144:96的比值相等我們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寫成240:160=144:96或240/160=144/96

我們把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括號中的可以讓學生説一説。 你能説出一個比例嗎?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比例的?

怎麼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

試一試,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動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利用學生列舉的比例和判斷題中的比例,大膽猜想一下,每個比例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間會存在什麼關係?

2、小組內驗證猜測結果

3、展示驗證猜測情況。得出結論,

預設:

“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相乘的積就等於兩個內項相乘的得數”。

“在比例裏,把兩個外項乘起來,再把兩個內項乘起來,它們的得數是一樣的”。

教師歸納總結。

同學們説得對,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誰能用分數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樣求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的積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同學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與性質,那麼能利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嗎?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 、2和10:4

2、判斷。

(1)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與3:4能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麼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個比例裏,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是6,另一個內項是()。

在一個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是12,其中一個外項是2、4,另一個外項是()。

4、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

5、根據3a=5b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四、自主反思、深入體驗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六年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 篇六

從整堂課來看,把握住了整個流程,抓住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從孩子們的反饋可以看出達到了本節的教學目標,對比例的意義及基本性質掌握都很好,並能運用它的意義及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在教學過程中尊重了孩子是課堂主體這一理念,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在探索中得出結論並能學以致用。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的亮點是在學習比例的時候從學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學,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比例基本性質的學習中,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將學習內容“大板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小組共同探討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了充分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一個在今後工作中會遇到、學生又很感興趣的問題:某罪犯作案後逃離現場,只留下一隻長25釐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這樣滲透了學數學和用數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告訴孩子們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從而激勵孩子們熱愛數學並能學好數學。

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在時間上掌握不是很好,在前面複習導入部分用時過多,加上練習題偏多、偏難,以至於學生思考時間較長,所以整堂課看起來前鬆後緊。

其次,在課堂形式上顯得比較單一,和孩子們的互動不是很多,替孩子們回答的較多,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沒能夠靈活處理,給學困生的鼓勵較少。並且在整堂課中的語速都偏快。

再次,在知識的講解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不夠靈活,在分數比例裏應該讀成比的形式,但一部分同學讀成了分數形式,而沒有給予糾正。在練習題中孩子們耗時較多,這也恰恰説明了前面的環節沒有教紮實。在最後思考題的攝入中給孩子們的啟發較少,沒能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讓我和孩子們都能有更大的進步!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

補充有關比例意義、基本性質和解比例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進一步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思考、交流中培養分析、概括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措施:

幫助學生系統整理前幾節課學習的數學知識;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練習過程中注重分析學生練習情況,加強課堂上對學習困難生的輔導。

教學準備:

上傳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整理知識

1.提問: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和解比例這三部分內容。你有哪些收穫?請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3.指名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

4.揭示課題:運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解決一些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內容。(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判斷。

(1)比例是一個等式。

(2)甲數和乙數的比值是2/3,如果甲、乙兩個數同時擴大3.5倍,它們的比值還是2/3。

(3)比例的兩個內項減去兩個外項的積,差是0。

(4)任意兩個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都可以組成比例。

(5)如果A╳9=B╳6(A、B均不為0),那麼,A與B的比是3:2。

組織學生思考、交流,鼓勵學生完整地説出自己的分析推理過程。

2.根據下面的等式,寫出幾個不同的比例。

3╳40=8╳15

(1)現在已知的是一個等式,等式左、右兩邊的兩個數分別是寫出的比例中的什麼?

(2)你能有序地寫出所有的比例,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交流思考過程,教師及時講評:可以先把3和40作為比例的內項,寫出四個比例;然後再把8和15作為內項寫出另外四個比例。

3.判斷四個數10.5、5/4、20/21、8能否組成比例?

(1)要判斷四個數能否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根據比例的意義或比例基本性質)

(2)你認為這裏選擇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3)指名學生交流後,學生寫出比例。

小結:如果給我們四個數,要讓我們判斷能否組成比例,一般,我們可以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比較簡便。基本方法是先將這四個數從大到小排列,然後用最大數乘最小數,中間兩數相乘,看看乘積是否相等,最後根據比例基本性質來寫出不同的比例。

4.按要求組成比例。

(1)從2、10、4.5、9、5五個數中選出四個組成一個比例。

(2)從18的所有約數中選出四個組成一個比例。

(3)把8和9作兩個外項,比值是1/2的一個比例。

(4)給5、8、0.4三個數分別配上一個不同的數,組成兩個不同的比例。

逐個出示題目,學生練習之前先要弄清題目要求。

學生完成後進行交流,要求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及時評價。

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

5.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數。

15:3=( ):1 2:0.5=12:( )

0.3/4=( )/32 7/9:( )=1/2:3/5

( )/12=3/18 ( ):4.5=0.4:9

先讓學生根據比例基本性質來思考並求出括號中的數,然後請學生交流思考過程。

三、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14 X:15=13: 56

2、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並且解比例

a. 96和X的比等於16和5的比。

b. 45 和X的比等於25和8的比。

c. 兩個外項是24和18,兩個內項是X和36 。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弄明白嗎?

四、佈置作業

補充相應練習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內容:

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

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什麼叫做比例?什麼樣的兩個比才能成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6:15和8:20 0.5: 0.4和2:25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説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例如:外項

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學生認一認,説一説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如:2 :4 =3 :6

外 內 內 外

項 項 項 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麼關係嗎?

(1) 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 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 彙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4) 舉例説明,檢驗發現。

如:2.4:1.6 = 60:40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2.460如:= 1.640

2.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 歸納。

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如果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6 : 1.8 和 0.5 : 0.25

(1.8)×( 0.5 )=(0.9)

(3.6)×(0.25)=(0.9)

3.6 : 1.8 = 0.5 : 0.25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41.6(1)= 0.50.2

4 × 0.2=( )×( )

(2)0.8:1.2=4:6

( )×( )=( )×( )

(3)4×5=2×10

4:( )=( ):( )

2.做一做。

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1) 説一説比例的基本性質。

(2) 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