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W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一

【課文解讀】

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廣東、湖南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為躲避軍閥趙恆剔的追捕,祕密到長沙。在長沙停留,重遊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毛澤東的詩詞風格以雄麗著稱,這首詞的特點是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情景交融,全篇前後兩幅畫面,都寫得雄闊壯麗,氣韻飛動;全篇一問一答,在問答之間抒發了革命者戰天鬥地、激揚慷慨、包舉宇內的革命壯志與豪情,讀罷讓人心潮起伏,熱血奔湧。

【教學思路】

1、鑑賞詩歌,首先應該理解詩歌的意象,由此把握住由多個意象組合而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主旨內涵。意象,是融合了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它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進行能動地反映的產物,是主觀的心意與客觀的物象的有機結合,是審美主體的審美意識與審美客體的審美特徵的有機統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品味詩歌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毛澤東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他的詩歌突現了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而不是一些文人墨客的淺斟低唱,因此在引導學生鑑賞時應把握住感情的脈絡。

3、引導學生整體感悟,找出顯示思路的關鍵詞,在課堂內達到背誦。

【教學目的】

1、明確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感受毛澤東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2、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鑑賞這首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將這首詞與《沁園春·長沙》進行比較閲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領會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瞭解詞中關於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把握詞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深刻領會“誰主沉浮”及“浪遏飛舟”的含義。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

誦讀──美讀──成誦。

2、點撥法:

抓住關鍵詞語,點撥理清詞作脈絡。

3、討論法:

如對詞中重要句子含義的理解,對藝術手法的理解等等。

【教學用具】

錄音磁帶,多媒體課件等等。

【課時安排】

兩課時。(展示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預習)

〖要點〗

1、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⑴ 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盛行於宋。它原是配樂的詩。詞的句式特徵是長短句,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詞的別名有:曲子詞、歌曲、樂章、樂府、長短句、詩餘等等。如《敦皇曲子詞》、《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淮海居士長短句》、《草堂詩餘》等等。

⑵ 、詞牌:“詞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常見的詞牌名:沁園春、水調歌頭、蝶戀花、菩薩蠻、念奴嬌、採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滿江紅、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夢令、釵頭鳳、點絳脣、木蘭花、漁家傲、摸魚兒……

⑶ 詞的段數、字數:按段的多少分為單調(只一段,也叫一闋)、雙調(兩段,也叫上下闋,或叫上下片),三疊(三段)、四疊等。按字數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以上)。

⑷ 明確:毛澤東的這首詞是用古典的形式寫成的現代詩歌。

2、指導學生誦讀全詞,疏通詞句,抓住關鍵詞語理清脈絡。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明確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感受毛澤東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2、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鑑賞這首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誦讀──美讀──成誦。

〖教學步驟〗

一、由寫秋的詩句導入新課

可用小黑板板書: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3、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羣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4、悲哉,秋之為氣也。

5、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要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關於秋的詩文,回答: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筆下,秋的畫面大都用一些怎樣的意象來描繪,大都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懷?

明確:蕭瑟、淒涼、冷落等等,表達一種:悲涼、寂寥、惆悵等等。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偉大革命導師毛澤東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二、學生朗讀(可配音樂)

整體感悟毛澤東的詞給人一種怎樣的風格?

明確:氣勢宏大,意境開闊,色彩豔麗等等。

三、聽朗讀錄音,注意朗讀的節奏,也就是抑揚頓挫,整體感悟,思考回答

這首詞上下闋各側重寫了什麼?

明確(板書):

上闋寫景──即湘江秋景,下闋敍事──追憶往事。

四、引導學生賞析上闋

思考:我們知道,在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總是悲涼的、傷感的,毛澤東在當時的背景下,途經長沙,在寒冷的深秋季節,獨立在橘子洲頭,面臨滾滾北去的湘江流水,不僅心潮起伏,浮想聯翩,詩人筆下的湘江秋景圖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我們一起來賞析。

1、學生思考討論:“看”字領起了哪幾句?詩人寫了哪些景物?(即哪些意象)景物的特點是什麼?用詞中的語言回答,把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找出來,互相討論一下,説説好在哪裏?(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師可做總結 。)

明確:“看”字領起了七句。描寫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鷹、魚。作者從多個方面寫景的手法叫“賦”:即鋪陳排比的手法。它們的特點分別是:山──紅,林──染,江──碧,舸──爭,鷹──擊,魚──翔。用得好的詞語有:“遍”點出“紅”的範圍之廣,“透”極寫江水澄碧清澈見底,“爭”字把湘江上千帆競發的壯觀場面寫了出來,“擊”寫出了鷹在天空展翅高飛迅猛有力的情景,如果用“飛”就只寫出了動作而不能突出其奮發有為的特徵,“翔”本義是指鳥盤旋地飛,這裏用來形容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鬆自如的神態,也寫出了水的清澈,如果用“遊”就沒有這種效果。

2、作者寫景的視野很開闊,同學們看一下作者寫景的角度是怎樣的?作者用了怎樣的詩句來概括了景物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景物特點。

明確(見板書):

“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句概括了景物的特點。

它們總的特點是:絢麗多彩,生機勃勃。

3、我們知道,在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總是悲涼的、傷感的,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什麼這樣的絢麗多彩,生機勃勃呢?(提示學生聯繫時代背景來分析)

明確: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廣東、湖南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面對革命的大好形勢,作者憶起往昔的與戰友們在這裏的戰鬥歲月(毛澤東曾經在長沙師範學校唸書,在這裏與同學們一起參加過反對軍閥、反對封建的鬥爭),不僅心潮起伏,浮想聯翩。作者把這種心情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寫下這首詞。這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即情景交融。

4、面對這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秋天景色,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思考呢?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呢?

明確:面對如畫的秋色,一個“悵”字,這裏的“悵”,不是失意的惆悵,而是深思而激昂的心緒,表面上是面對這廣闊無垠的宇宙和曠遠迷茫的大地,誰才是你的主宰呢?深沉的含義表現了詩人思考中國命運由誰來主宰的重大的社會問題,也表現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的胸懷和凌雲壯志。

5、引導學生誦讀,注意誦讀的節奏和重讀的詞語,體味作者描繪的情景交融的畫面。儘量達到背誦。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五、引導學生分析下闋

1、學生誦讀下闋,思考上闋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那麼下闋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呢?(主要是引導學生整體感悟。)

明確:

⑴ “憶”字總領起了八句,這幾句總寫了同學們青春年少,才華橫溢,奮發有為,議論國家大事,蔑視軍閥,他們有雄心、有壯志、有才幹,敢於實踐,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師範學校讀書期間,與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者何叔衡、蔡和森、張昆弟等革命戰友一起談論天下大事,探求革命的真理,他們或撰文評論時政,或下鄉訪問農夫,或泛舟抒發豪情,這便是“崢嶸歲月”。

⑵ 作者在全詞的結尾,寫了一個“中流擊水”的場面,“擊”字體現出一種搏擊的力量,“遏”字表現了一種乘風破浪、激流勇進的氣勢。作者在這裏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勾勒出一個激動人心的畫面,創造出一種激流勇進、力挽狂瀾的壯美的意境,集中表現了這羣革命青年不畏風浪、一往無前、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毛澤東曾經寫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藝術的回答了“主沉浮”的問題,即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毛澤東早年在《民眾大聯合》一文中説:“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説誰説,我們不幹誰幹?”

2、引導學生誦讀下闋,感悟英勇無畏的豪情之美: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六、課文總結

我國古典詩詞跟講究情和景的交融,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與抒情完美的結合起來的?

明確:詞的上片着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生機勃勃湘江秋景圖,由此生髮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敍事抒情,創造出一種激流勇進、力挽狂瀾的壯美的意境,集中表現了這羣革命青年不畏風浪、一往無前、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藝術的回答了“主沉浮”的問題,即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沁園春·長沙》真可謂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氣勢恢弘的佳作!好我們一起誦讀這首詞,再一次感受作者描述的景物之美與豪情之美,能背誦的儘量背誦。

七、佈置作業

把這首詞和《沁園春·長沙》做比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三四百字的賞析短文。

角度提示:

1、關於詞的背景。

2、兩首詞的景物描寫,意象的組合。上片寫景,下片寫人。

3、領起字的作用,極富表現力的語言,色彩的搭配。

4、情景交融,情中顯志。

5、詞的結尾抒發的壯志豪情。

【板書設計】

“看”領起:

山 紅

遠──靜 憶

林 染

上闋 湘江秋景 江 碧 下闋 崢嶸歲月

(借景抒情)近──動 (敍事抒情)

舸 爭 記

鷹 擊 上

魚 翔 下

問 主沉浮

答 以天下為己任的有志青年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二

沁園春。雪

教學目標 :

1.      瞭解詩歌的特點。

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教學過程 

㈠導入  :由複習“詩歌一般常識”導入

教師補充:詩歌特點:

⑴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⑵通過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語言精練。

⑸押大致相同的韻。

㈡初讀全詞

⒈檢查預習、正字正音、完成練習P1第一題。

⒉聽錄音(或範讀課文),聽準每個字音。

⒊齊讀全詞: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㈢精讀上闋:回答下列問題。

⒈上闋可分為幾層,每一層的層次意思是什麼?

⒉找出上闋中的概括描寫,具體描寫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⒊“望長城內外”中的“望”是什麼意思?“望”中所見,那些是靜景,那些是動景?

⒋把靜景寫成動景的句子是?

⒌小結: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風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⒍齊讀上闋,體會詞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㈣精讀下闋

⒈按照學習上闋方法,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⒉師生研討:

⑴分幾層、層意。

⑵“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⑴毛澤東:

⑵顧炎武:

⑶陸游: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語。

⒌寫雪的古詩。

㈤齊讀全詞,體會感情及語言特點。

㈥總結:

附:板書設計 :

總寫之景        意境壯闊                 熱愛

上闋:寫景

具體實景         動靜結合         江山多嬌  祖國

想象之景         豔麗多姿                山河

過渡:           承上啟下                 歌頌

下闋:論史   評古:           短語文治         英雄折腰  風流

論今:          風流人物                 人物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代詩壇的一首傑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設計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蹟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⑵ 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⑶ 掌握課下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2、能力目標:

⑴ 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⑵ 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3、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閲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課外資料。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活動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培養興趣,強化動機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歌頭 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髮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入新課學習。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為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涵作準備。三、配樂朗誦事先製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四、深入閲讀,理解思想和藝術教學上闋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什麼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下闋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想到哪些內容?

2、作者對詞中傑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缺乏文學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羣眾。五、分角色指導朗讀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六、小結指導學生小結全文。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小結。

《沁園春雪》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四

一、入情入境,朗讀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感受情感

1、創設情境(登高遠眺),加強朗讀。介紹背景,還原毛澤東主席登高遠眺創作此詞的場面,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老師根據《沁園春 雪》的配樂flash範讀,學生聽讀。指導學生注意詞句的重音、節奏,初步把握內容,整體感受情感。

3、播放《沁園春 雪》的配樂flash,訓練學生根據畫面進行朗讀,實現“言、象、意”統一。

4、學生讀完全詞後,全班交流讀懂的內容,説出從此中體會到的情感。教師連綴學生的回答,促成學生理解全詞。

二、抓住詩詞意象、關鍵詞句,研讀詞的上闋所達之意、所表之情,借鑑詩詞寫法,學習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交錯而説,互文修辭手法,寫出北國雪景的廣袤無垠,表達作者的豪邁之意,抒發作者對北國雪景的熱愛之情,表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2、“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時滔滔”。

抓住視覺形象做靜態描寫,描繪地域之廣袤,雪域之廣,冰凍之烈,寫出北國氣象的雄偉壯觀,大氣磅礴,顯示詩人博大的胸懷。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動態描寫,“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化靜為動。因為詩人情感的躍動,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4、“須晴日,看紅粧素裹,分外妖嬈。”“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三、研讀詞的下闋,評論古代帝王,表達自己的抱負,學習議論抒情的寫法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祖國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為之傾倒,奮鬥不息。“競”字,再現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展現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惜”字,定下評論的基調——惋惜、批判。對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只識”二字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點出全詞主題。

四、抓住情感,觀看音樂視頻,昇華詩詞主旨,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附文章: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總起 英雄折腰 過渡

壯麗景色 望景 實景 褒貶帝王 惜古 議論

妖嬈美麗 想景 虛景 今朝人物 頌今 抱負

熱情讚美 江山多嬌 評論帝王 雄心壯志

《沁園春雪》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瞭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註釋,在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詞的內容。

(2)結合視頻,體會本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豪邁情懷。

(3)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進行比較,加深對詞主題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悦;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徵,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學生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雪原壯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詞,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壯志豪情。1945年發表於重慶《新民晚報》,引起極大轟動。

今天我們有幸來欣賞學習這“偉大的篇章”——《沁園春雪》。

(學生接觸古典詩詞不多,對此的興趣愛好尚未形成,對毛澤東的瞭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層面。設計這段導語的目的在於引起同學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瞭解毛澤東作為古典詩詞愛好者和偉大詩人的一面。)

二、聽範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學生出示生字詞,教師選有代表性的用實物投影展示,請學生讀準每個字音,教師示範,學生糾正自己的讀音,重點注意下列字的發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嬈fèn ráo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遜風騷xùn sāo 還看今朝zhāo

2、聽第二遍時,請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懷。

(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同時,讓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感性上的認識,通過範讀給全詞定下一個磅礴大氣的基調,也為學生即將進行的朗讀樹立一個較好的模仿的範例。)

三、讀課文,理解詞意。

(一)學生自由朗讀全詞,要求讀準確、流暢。

(二)齊讀上闋,感知內容。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麼內容?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學生可能用找上闋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國風光”,教師可從準確性的角度引導學生明確“風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寬泛,不準確。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望“字應該好找,但教學不應停留在找出這個領字,教師還是應當適當傳授一些有關知識,但應點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麼,“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4、作者當時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看到的這些景象,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即便是作者視野開闊,但這些景象已經遠遠不是作者視野所能達到的範圍,這説明,這個“望”字帶有很大的什麼成分?

想象。

5、想象僅限於這幾句嗎?

還有後三句。

6、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作家雨果説:“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哲學家黑格爾説:“想象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現在看哪位同學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説,然後再在全班描述。

(這是一個很好的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學生在想象和表達的過程中作者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能夠在此有機融合。)

(三)齊讀下闋,感知內容。

1、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瞭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相應歷史知識的介紹有助於理解詞的內容,也應幫學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學生歷史知識豐富的同時為學生不完善的介紹作補充。)

3、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惜。“只識彎弓射大雕”。

4、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討論)

5、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這裏不僅指個人的文學才華,還指治理國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學生的發言還可能不夠深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原因,結合時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對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後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自信自己必定勝過前人。

6、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當學生的發言或片面或膚淺時,教師不應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説出答案,而應在部分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其不足,同時教給方法,注意引導,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繼續主動積極的思維,並在今後的思考中運用這些方法舉一反三。)

7、由這句話,老師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長沙》,在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的毛澤東,在1925年,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式,面對生機勃勃的遼闊大地,毛澤東感慨萬千,在《沁園春 長沙》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1年後的1936年,作者同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審時度勢,在《沁園春雪》中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誰主沉浮呢?

學生可能直接從註釋中照搬“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要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説具體。“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領袖和人民大眾”或“當代英雄”。

。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寫景,總結上文,“引無”領起下文,正因為有了這句話,才使這首詞的上下闋更加渾然地有機的成為了一個整體。

(過渡句的作用應具體分析,避免學生形成只會説空洞的套話的習慣。)

四、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沁園春雪》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六

【全詞解讀】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後,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1936年2月,毛澤東於一場大雪之後外出登山視察,目睹廣袤無垠的北國雪景,頓生感悟,寫下《沁園春 雪》。

詞的上闕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詞的下闕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一、上闕:北國雪景,江山多嬌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⑴詞句作用——總寫北國雪景:冰天雪地、廣袤無垠。“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交錯而説(互文修辭手法),即:千萬裏都是冰封,千萬裏都是雪飄。

⑵詞句境界:詩人登高遠眺,目力所及,“千里”“萬里”,“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輕盈飄舞,茫然一片,純然一色,靜動相襯,韻味無窮。詩句意境開闊,表現出詩人宏大、豪邁的氣魄。

2、“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⑴詞句解析:“望”字統領下文,至“欲與天公試比高”。

“望”,“登高遠眺”,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山丘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長城內外”,從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東,地域廣闊,照應“千里”“萬里”。

⑵詞句的境界:“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餘”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描繪冰封雪飄的風光,寫出北國氣象的雄偉壯觀,大氣磅礴,顯示詩人博大的胸懷。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⑴詞句解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動態描寫,活潑奔放。“欲與天公試比高”,實乃“山”“原”與天相連,表達出詩人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的豪情壯志。

⑵寫法鑑賞:“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化靜為動。因為詩人情感的躍動,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4、“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⑴詞句解析: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一派新的氣象,妖嬈嬌豔。

⑵寫法鑑賞:“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二、下闕:議論抒情,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⑴詞句解析: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結構嚴密。

⑵詞句境界賞析:祖國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為之傾倒,奮鬥不息。“競”字,再現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展現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惜”字,定下評論的基調——惋惜、批判。

詩人舉出五位封建帝王,一一評説,措詞極有分寸。對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只識”二字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概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今朝”,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點出全詞主題。

三、總評全詞

《沁園春 雪》描繪了一幅雄偉壯闊、妖嬈美好的北國畫面,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詩人感情奔放,胸懷豪邁。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七

沁園春·雪

教學目標 及重點:

一、學習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對偶

二、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藴含的深刻性。

三、培養學生閲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薰陶。

四、培養學生比較閲讀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着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詩興大發。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投影)

1.正音:分      嬈        遜        數        汗

解詞:惟餘          競          折腰          紅裝素裹          風騷

(二)整體感知

1.範讀全詞(或放朗誦錄音),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實景有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羣山、高原;虛景有雪晴後的紅裝素裹,大氣包舉,氣象雄偉。下闋議論、抒情,評論古代英雄的不足,讚美當代革命英雄,充滿對革命前途的必勝信念。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學習上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名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解題思路: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解題思路: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説山原在、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 裏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解題思路:“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3、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為第三層,論今。

4.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為什麼説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解題思路:“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為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裏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我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説古代帝王?

解題思路: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5.齊讀這首詞兩遍(可放錄音或範讀,讓學生小聲跟讀一遍,第二遍高聲齊讀)

(四)梳理、總結、擴展

1、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後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着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2、比較閲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思考後回答)

解題思路: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羣、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佈置作業 :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不限。

(感謝周陽中學 張先福先生提供教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八

備課組 九年級 學科 語文 執筆

課題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

方面 1. 介紹詩歌的一般常識,瞭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鍊而富有表現力

的文體特點;

2. 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 能準確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 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情感

態度

方面 1.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悦。

2. 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能力

方面 1. 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2. 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係,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説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分析

1  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         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説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可進行課堂討論並個別發言)

3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瞭解毛澤東。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2、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

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一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如:分( )外妖嬈( )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

惟餘莽莽 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求讀的時候儘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二)學習上闋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8、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悦,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三)學習下闋

1、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裏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3、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於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羣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羣眾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台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7、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説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8、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

(四)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三  佈置作業

背誦全詞  完成課課練上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