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6W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 篇一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文中的兩個人物雖然在年齡、閲歷、學識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藹親切、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才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説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 篇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老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聽着。等他倆讀完後,我再問其他學生:“這兩個人在幹嗎?”孩子們聯繫了之前學過的對話形式説出了這是在“對話”。“一個問一個答,他們在幹什麼?”“採訪。”一個孩子馬上接上來了。“真好!那如果將採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呢,我們就叫它為‘訪談錄’,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們平時在對話一樣,內容很簡單……”在學生認識這種文體之後,我再拋出問題“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行文完全口語化。我原以為可放手讓學生自瀆、自悟,提高自學的能力,於是就讓孩子們自由讀,找一找“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問題一拋出,讀過之後竟然無人能回答,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氣惱,一番責問之後,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問題給的太大,學生還沒有透過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於是,我換種方式説:“苗苗提了些什麼問題?季羨林爺爺是怎麼回答的?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然後根據回答再分類,看看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似乎如釋重負……突然感悟到: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備課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在完全瞭解學生知識、能力等層面上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問題,即指引線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簡化,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學生才能學得有信心,因材施教是不變的真理啊!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三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國小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閲歷、學識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於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薰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説説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説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後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昇華,總的來説課堂效果還算好。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説説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閲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並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三)達成共識,感受閲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閒書”問題:

3、品味題目寓意。再讀課題,説説題目的含義:

4、課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