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課時 篇一

學習內容:1、轉換角色,學習寫作。2、課文第4—6自然段

學習目標:能仿1—3自然段,以朝鮮人民的身份進行有關內容的寫作;用感悟自解4—6自然段。

學習方法:多媒體輔助,創設情景,以寫促學。

理論依據:《新課標》要求綜合活動理論情景教學理論

具體步驟: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二

《14、再見了,親人》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為敍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後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讚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敍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緻。課文是以志願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追述了許多難忘的往事,讚頌了中朝兩國人民比山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從內容上看,課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前三個自然段)各段結構基本相同: 開頭講述送別的情景,以請求的語氣開頭,而後回憶幾個人或幾件事,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敍述,最後抒發感情,以反問的語句結尾。充分説明了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在送別時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難捨難分的眷戀之情。第二部分(最後三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了志願軍戰士的心聲,表達了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閲讀能力。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感情方面的作用。在閲讀一篇文章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所描寫的內容是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特殊環境下的事件,由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瞭解的侷限,對於理解文中所表達的中朝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會有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時注意對背景的介紹,以及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受到深刻、生動的國際主義教育。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根據本課抒情性較強的特點,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通過抓重點詞句,創境朗讀,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文章中心,感悟語言傳達的情感,使學生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心靈不斷得到淨化,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效果。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式讀: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配樂讀為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和情境,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相互促進。藉助錄相、圖片再現當時場面。通過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表達的更加強烈。通過觀察書中圖片、文字,啟發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採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採用抓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激發探究興趣。

1、讀題,解題。課文寫到哪些“親人”?為什麼要稱為“親人”?

2、這句話是誰對誰説的?什麼時候説的?為什麼要這樣説?

3、介紹寫作背景

(二)初讀感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讀通句子把握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理清文章條理。

3、教師檢查初讀成果。

4、課文分別寫了志願軍向哪幾位親人告別的情景?

5、用具體事例説説他們做了哪些事?

(三)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1、研讀與賞析。

2、激情朗讀,表達情感。

(四)、課外拓展,知識延伸。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還發生了千千萬萬感人的故事。收集有關抗美援朝中出現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板書設計

《14、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並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課前準備:

課件,瞭解抗美援朝戰爭,蒐集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發生的故事

教學時間:

二課時(本節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探究興趣

1、理解和認識“親人”。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的綜合性學習《有趣的漢字》嗎?(記得),當我們遨遊在漢字王國時發現,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歷史悠久,神奇有趣。今天我們來看這一個字,(出示“親”)大家都認識嗎?一起來讀“親”,再讀(出示:親),知道這個字是怎麼創造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我們的祖先看到大樹枝葉的茂盛,聯想到是下面樹根給予的營養,從而創造了這個字“親”,來表示有血緣關係的人,爸爸媽媽等這樣的人叫做“親人”(出示:親人圖)(張貼“親”“親人”在黑板上)

我們每天都在親人的懷抱中感受他們的愛,同學們長了這麼大,這裏邊經歷的事太多太多,結合你身邊對父母的體會,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説説你對這些親人的理解?(提問,指名答)小結: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  偉大的無私的  寬容、理解、包容的。

2、導入新課。

可是有一些人,他們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我們也把他們稱為親人,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這樣的課文。(播放課件)讓我們穿過時間隧道,來到五十年前,一同感受那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用多媒體播放配有當年抗美援朝畫面的《中國志願軍戰歌》)(讀“戰歌”)讓我們再一次追憶那可歌可泣的歲月。(播放抗美援朝畫面)

3、簡介背景。

(播放課件:音樂)師讀:1950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把戰火引向中國的邊境。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主席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他們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一直打了3年,迫使美國坐下來談判。三年的戰爭,志願軍死傷幾十萬,停戰後又留守了五年,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先後出兵130餘萬人,有14萬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這其中就有:邱少雲、黃繼光、羅聖教、毛岸英, 就這樣他們在朝鮮奮鬥了八年 ,在漫長的抗戰中,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生死與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要回國了,當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分別時,有多少朝鮮親人在車站為我們送行,那場面十分感人,他們互相説着“再見了,親人”。想重温那感人的一幕嗎?(播放課件 再見了,親人)板書:再見了

4、這句話是誰説的?

志願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5、“再見”什麼意思?(再次相見,美好的願望)

6、他們是“親人”嗎?為什麼稱他們為“親人”呢?文中的志願軍是中國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是朝鮮人,有血緣關係嗎?同學們,讓我們一同去現場感受那動人的一幕吧。(播放課件:課文情景朗讀)

(板書:志願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讀通句子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條理。

同學們,現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課文中具體寫了幾位“親人”?為什麼稱他們為“親人”?(教師巡視)

2、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3、教師檢查初讀成果。(播放課件:書上生字詞)學生認讀。教讀。

4、理清文章條理。

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理清文章條理了嗎?課文分別寫了志願軍向哪幾位親人告別的情景?(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鮮人民)

三、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教學課文1---3自然段。

1、那麼現在你就是志願軍戰士,你想和誰道別? (自由讀)

2、那麼誰想和大娘揮淚道別?(出示課件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誰來有感情的讀讀這一自然段。

(2)。大娘為我們做了哪些事?付出什麼代價?(指名回答,並板書:洗補衣服幾夜沒閤眼送打糕昏倒在地上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3)試按“請求——一回憶——反問”將課文分成三層。

同學們把這一自然段分成三層,可以嗎?(出示課件:開頭 中間 結尾)

(4)開頭:讀請求大娘的話。(指名用請求的口氣讀開頭。一人當志願軍戰士,一人當大娘,情景朗讀。)

(5)中間:(出示課件,理解重點句子)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

哪裏寫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難和危險?

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麼?(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大娘還為我們做了什麼?你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唯一”“説明了什麼?大娘心裏怎麼樣?(痛苦)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6)結尾:將抒情部分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更能體現大娘對我們的情誼,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7)感情朗讀。(播放課件:配樂集體朗讀)

3、誰想和小金花道別?(出示課件第二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播放課件:小金花為志願軍做了什麼?付出什麼代價?(板書:救老王失去媽媽)

(2)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

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着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抓住“噩耗”、“同歸於盡”兩個詞品味。)

(3)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她的死重於泰山。但小金花為什麼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説:‘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播放課件:請同學扮演小金花,讀。讀出對敵人的恨。)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麼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有感情地朗讀。

(4)引讀:多麼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願軍叔叔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願軍戰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

(5)集體配樂朗讀這一部分。(小組讀)

4、誰要和大嫂道別?(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 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播放課件:大嫂為志願軍戰士做了哪些事?付出什麼代價?(板書:挖野菜失去雙腿)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2)重點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為什麼還要去挖呢?這説明了什麼?(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有感情地朗讀。

(3)引讀:為了給戰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為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願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4)集體配樂朗讀這一段。(小組讀)

(5)(對照板書),昇華感情。

為了志願軍,大娘(  );為了志願軍,小金花(  );為了志願軍,大嫂(  )。(播放課件)

(6)讓我們再來看一組照片,共同感受中朝兩國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偉大友誼。(播放課件)

(二)討論1---3自然段的結構上的異同點。

1、討論:

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這樣寫好像面向對方説話,更便於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

開頭:都是請求的語句

中間:都是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敍述

結尾:都是反問的語句

2、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體會二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麼不同。

3、小結:

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願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願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同學們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三)學習4—6自然段(課件)。

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士們在心裏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裏深情地呼喊。(播放課件)

1、在火車站台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在志願軍和大娘她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啟動了。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呼喚。“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接讀課文)。

2、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聲音牽動着志願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相見,此時,他們心中唯有希望什麼?“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學生接讀)

3、戰士們深深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卻風馳電掣般向前駛去。戰士們把頭探出窗外,只見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佇立車站,不停地揮手告別。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戰士們的雙眼,要想對朝鮮親人再説幾句惜別的話,然而相距已遠,只能默默地在心頭一次又一次地呼喚着:“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學生接讀課文)

4、朗讀,情感昇華。播放課件  讓學生全體起立,(配樂集體朗讀)

(1)看,站台上,志願軍跟朝鮮人民一邊握手一邊告別:“再見了,親人”(學生相互握手)

(2)列車即將啟動,志願軍正向朝鮮人民揮手告別,朝鮮人民也頻頻揮手致意:列車開動了,看着站台上的朝鮮親人,看着這片中朝兩國人民的鮮血染過的土地,我們的志願軍激動地高喊:“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揮手朗讀)

(3)列車隆隆向前,戰士們還在訴説着自己的心願——(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4)列車越駛越遠,戰士們從心底發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5)讓我們帶着對親人的依依不捨,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再讀。(配樂集體朗讀)

四、課外拓展,知識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抗美援朝中出現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播放課件語氣沉重)同學們,當年奔赴朝鮮的志願軍英雄們,在朝鮮的戰場上,湧現了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詩篇,請看這一組照片,他們曾經把自己的鮮血永遠地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讓我們去收集這些英雄的事蹟,開個英雄故事會,我們會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許多可貴的精神!

《14、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課文記敍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讚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鍊,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

1、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凝鍊,感情真摯,可由於課文所寫故事離生活較遠,給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難度,所以我在上課開始,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課文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後我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不僅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走進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誼。

2、注重體現字、詞、句、篇的訓練。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讓學生從字面去理解,並説出比喻意,然後再聯繫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雪”指困難,誰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炭”本文指什麼?“送打糕”大娘是怎樣送的?通過理解這個詞,使學生理解了整段內容,對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讓學生改變説法,並把改好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作用。

3、提出的問題有概括性。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時,我提出小金花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地方看出來?這一問題把整段的內容都概括了出來,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去學課文。通過討論學習,把小金花的特點分析的很透徹。

4、注重朗讀訓練,讀中悟情。《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歎句、反問句等句式,表達了讚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容,字裏行間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在有所感悟之後,注意指導學生們讀出語氣。適時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導語,也是啟動學生思維,激發朗讀情感的好手段。俗話説:“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入情入境地朗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教師範讀,自由讀,有個別讀,有齊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中朝軍民的深厚情誼,進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該文語言凝鍊,為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啟發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如啟發學生想象:八年來,志願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課文後三個自然段,通過朗讀引導,讓學生想象千千萬萬個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車站送行的情景,這樣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很有幫助,而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6、在教學方法上採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第一自然段與大娘話別的情景時,我採用了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先指名讀再試按“勸慰——一回憶——抒情”將課文分成三層。將抒情部分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感情朗讀。這是全文的重點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朝鮮人民對志願軍的深情厚意,第二段採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學,這種“導、扶、放”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了他們讀書的方法。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繼續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內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通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回憶英雄邱少雲在奪取391高地的戰鬥中為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為了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蹟,發生在什麼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閲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説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4、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組詞練習

鎖( )暫( )糕( )阻( )組( )

瑣( )斬( )羔( )租( )祖( )

誼( )搗( )謠( )搖( )混( )

宜( )島( )遙( )瑤( )棍( )

耗( )嫂( )艘( )餿( )

犛( )搜( )嗖( )颼( )

3、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願軍)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着什麼?(板書:朝鮮人民)

4、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後三個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後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願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為志願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後回答:

(三件事,一是幾夜沒閤眼給志願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着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志願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麼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願軍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説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説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這句話可看出什麼?(看出大娘為志願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願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覆讀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⑴ 志願軍是怎樣讚揚大娘對志願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⑵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認識役、妮等八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噩耗、戰役、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的意思及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3、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那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體會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

課前準備

瞭解抗美援朝戰爭,蒐集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發生的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1、出示題目:親人是什麼意思?(有血緣關係的,關係親密的人)誰是我們的親人?

2、課文中的親人指誰?(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鮮人民)這句話離別的話是誰説的?

3、介紹時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浩浩蕩蕩地踏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抵抗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朝兩國人民終於打敗了美國侵略軍。1958年10月撤離朝鮮。在漫長的八年中,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當我們打敗了侵略者,當我們完成了歷史使命,當離別的日子終於不顧人們深重的感情而來臨時,志願軍戰士深情地説--引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4、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願軍戰士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那為什麼把他們也稱為親人呢?--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二、深入研讀,展示探究過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哪些事例説明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1)大娘為志願軍戰士洗衣服,幾夜無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3)小金花,為救老王,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

(4)大嫂,為挖野菜,炸傷了腿。

2、走進情境,感受體驗。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哪裏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願軍戰士?劃出相關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①交流。學生説句子,自由談體會。

②重點出示:

◇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哪裏寫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難和危險?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麼?(鼓勵、希望、信心。)

抓住動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説説大娘還會為我們做哪些事?

也許大娘做的事還有更多更多,這一切,怎麼不使我們感動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

③引讀:是啊,素不相識的大娘雖然不是我們的母親,但卻像母親一樣,甚至勝似母親。因此,在離別的一刻,我們志願軍戰士動情地説--(生讀)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師引,大娘,您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母親!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隨機理解詞語:同歸於盡、噩耗

②重點指導: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她的`死重於泰山。但小金花為什麼沒有哭呢?

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説: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麼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有感情地朗讀。

③引讀: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願軍叔叔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願軍戰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所以,當志願軍叔叔與小金花離別時,關心地説--(生讀)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呢?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②重點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

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為什麼還要去挖呢?這説明了什麼?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③引讀:為了給戰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為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願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所以,在離別的一刻,戰士們滿懷真情地説--(生讀)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再讀課文,加深體驗:

1、在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動你的是哪個人的事蹟呢?有感情地讀一讀。

2、交流展示朗讀。

3、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説。

4、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風一起渡過,八年的崢嶸歲月共同走過,血與肉凝成的深情厚誼怎能不感天動地?怎能不牽腸掛肚啊!讓我們齊聲讀--再見了,親人!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五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讀寫 “戰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新課

1、板書“親人”

2、師提問:什麼是“親人”?有血緣關係的人。我們身邊哪些是我們的親人?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對我們怎樣?十分關愛我們

3、師過渡:生活中也有一種人,他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也被稱為“親人”。我們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大娘、小金花、大嫂)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願軍戰士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那為什麼把他們也稱為“親人”呢?──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4、補充板書課題:再見了,親人。介紹時代背景

二、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講親人

1、生自由讀文,想一想從哪些具體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中的幾個故事)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歸納概括哪些事例説明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為了志願軍,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志願軍,小金花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志願軍,大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志願軍,朝鮮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朝鮮人民,志願軍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進情境,感受體驗。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哪裏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願軍戰士?

重點出示: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麼?(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朗讀。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説説大娘還會為我們做哪些事?我們長這麼大,就是在我們父母這樣的親人的懷抱裏成長着。他們愛我們,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愛。比如:〈遊子吟〉可以用歌曲比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用電影和音像來表達。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重點指導: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她的死重於泰山。但小金花為什麼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説:‘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麼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重點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

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為什麼還要去挖呢?這説明了什麼?

(二)誦親人:再讀課文,加深體驗

8年奮戰終於取得了勝利,志願軍戰士即將和朝鮮人民分別了。在分別的當天,年邁的大娘為志願軍送別,不肯停住腳步。小金花一直哭過不停,不肯離開。()走路不方便的大嫂架着雙枴也要出來為志願軍送別。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濃。現在請你們以志願軍的身份和他們送別吧!誰想和大娘、小金花、大嫂誦別?

①引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師引,大娘,您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母親!

②引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乾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呢?”

③引讀:“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風一起渡過,八年的崢嶸歲月共同走過,血與肉凝成的深情厚誼怎能不感天動地?怎能不 牽腸掛肚啊!讓我們齊聲讀──再見了,親人!

(三)別親人

1、不管我們怎樣勸大娘、小金花、大嫂,他們都捨不得離開。是啊!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怎麼捨得分開呢?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火車就要走了,千言萬語難於表達內心的情感。現在讓我們一起代表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作最後的送別吧!

A組: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B組: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戰士!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中國的親人,請你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2、此時此刻,志願軍戰士把朝鮮人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朝鮮人民也把志願軍戰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師)分別時,他們握着手説……  (生)再見了,親人

(師)登上了火車時,他們説…… (生)再見了,親人

(師)火車馬上就要開走時,他們説 ……(生)再見了,親人

(師)火車遠去時,他們仍然呼喊着説…(生)再見了,親人

3、當離別的抽泣聲與長鳴的汽笛交織在一起時,當我們從車窗伸出手、探出頭跟朝鮮親人再見時,當列車的轟鳴一聲緊似一聲時,你的心情是怎樣呢?(難捨難分、依依不捨……)

五、總結全文,迴歸整體

1、齊聲朗讀課文。

2、這篇課文是以志願軍的口吻來説的,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説些什麼?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們的口氣,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以讀代講,學4—6自然段 篇六

(1)導讀:在這濃濃的離情中,列車開動了自願軍戰士從心底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2)生自然引接課文4—6自然段。

用音樂奠基調 篇七

播放樂曲《西風頌》,學生簡、速學此曲。讓課堂上洋溢舒緩、深情的曲調,營造情感氛圍。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八

一、複習鞏固,激情導課

1.志願軍叔叔們在回國之際,不忍心離開朝鮮親人,火車即將開動了,他們拼命揮手,深情地呼喚。(全班齊背4~6段)

2.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牽動着志願軍戰士們的心呢?這節課,我們將細細品味課文1~3段。

二、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放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詞語。並細細體會體會。

2.反饋交流(師根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

(1)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①齊讀,讀了這一句話,你有什麼要問的嗎?引導學生提出“什麼事能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②再讀課文,劃出能表現出志願軍展示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總結:槍林彈雨送打糕;為救親人失孫兒;為救親人勇獻身;為了親人失雙腿。

(2)出示句子:您帶着全村婦女,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頂着打糕,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學生可抓住“冒”、“穿”、“頂”、“送”等動詞展開想象,體會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這個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③指導學生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④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學生如果講到其他句子,教師隨機教學。)

(二)遷移學法,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1.總結學法:①放聲讀,劃句子。②讀重點句,抓重點詞,展開想像,體會真情。③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3.反饋交流。根據學生讀的句子,隨機點撥。例如,

(1)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着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抓住“噩耗”、“同歸於盡”兩個詞品味。)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抓住“代價”一詞,説説“代價”具體指什麼?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

(3)討論:前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語;這樣寫好像面向對方説話,更便於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

三、迴歸整體,感受“親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願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願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願意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2.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當年,志願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奔赴朝鮮戰場,其中36萬餘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同學們可以結合學過的課文,展開想像,説一説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做了什麼?可以採用第二人稱來講。

3.指名生講志願軍戰士的感人事蹟。

4.填空、交流,然後全班齊讀。

在朝鮮戰場上,__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__(誰)浴血奮戰,__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__(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誼,因此兩國人民不是勝似__________。

5.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士們在心裏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裏深情地呼喊,請男生擔任戰士們深情背誦4-6段,女生充當朝鮮人民可模仿課文語言向志願軍戰士深情話別。

四、教師總結,並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抗美援朝中出現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