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琥珀》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W

部編版《琥珀》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第十冊《琥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敍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方法: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並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註、交流。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閲讀、思考、討論、交流。

2.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麼?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裏面裹着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熟悉課文

(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

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五)學生複述

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於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麼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裏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討論後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並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敍述順序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佈置作業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部編版落花生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積累本課詞語,能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練習複述課文。

3、能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寓意: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會把事情弄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揠、轉、費”,會寫“轉、拔、疲、費、枯”這5個字,掌握一個多音字“轉”。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本課詞語。

3、喜歡學習寓言故事,初步感悟寓意。

教學重、難點:

運用喜歡的方法識記本課生字,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板書課題:揠苗助長)同學們認識這幾個字嗎?誰能試着讀一讀?(指名讀課題)一齊讀課題。看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生:“揠苗助長”是什麼意思?

生:“揠苗助長”是誰寫的?

(教師先將學生的問題記錄下來,部分問題下節課再解決。)

同學們真善於思考,你們提的這些問題等我們學完課文以後就會弄明白了。

二、讀文識字

1、隨機學習“揠”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記住這個字?

生:我用部件組合法記住了這個字,左邊是------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揠苗助長》這一課裏還有幾個字需要我們記住,還有很多知識需要我們瞭解,現在請同學們看自學提示:(屏幕出示)

(一)自由讀課文,標畫出文中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你有那些疑問,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2、學生按自學提示讀課文、認識生字。(師巡視指導)

3、彙報學習成果(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適時指導)

生:“揠苗助長”就是“拔苗助長”的意思,“揠”的意思就是“拔”。

生:轉是一個多音字,它在本課的讀音是zhuàn,組詞:轉動、轉圈、轉向;另一個讀音是zhuǎn,組詞:轉身、轉告。

教師板書:

zhuàn(轉向)

zhuǎn(轉告)

指導寫“轉”,注意字右半部分的第三筆是“豎折折”。

生:“費”和“廢”是同音字,要注意區分,本課的“費”可以組成費用、學費、浪費,而廣字頭的廢可以組成廢紙、廢物等。

指導寫費,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生:“拔”和“撥”字形很像。

生:“拔”的右邊第一筆是“橫”,而“撥”的右邊第一筆是“豎折”。

生:“拔”可以組成拔河、挺拔;“撥”可以組成點撥、撥燈心。

師:你們的辦法真好。

指導寫“拔”、“枯”。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們還解決了什麼問題?

生:我知道了這個農夫是個急性子的人。

生:我知道了農夫的禾苗都枯死了。

三、練習朗讀

1、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現在,我們再來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為什麼這樣讀,然後讀給你周圍的同學聽。

2、學生練習朗讀課文。

3、檢查、欣賞、指導朗讀。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讀詞語,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説一句話。

轉動拔河疲勞乾枯巴望渴望

枯木逢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焦急浪費

2、辨字組詞

轉拔()疲()費()

傳()撥()披()佛()

五、作業設計

用喜歡的方式蒐集有關《揠苗助長》的資料。

板書設計:揠苗助長

揠---拔費枯疲zhuàn(轉向)

撥zhuǎn(轉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鞏固生字詞的識記與書寫。

2、邊讀邊想,讀懂故事,瞭解寓意,能夠複述課文。

3、喜歡學習寓言故事,能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寓意: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摘蘋果遊戲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摘蘋果遊戲,有興趣參加嗎?(有!)如果你能準確地讀出蘋果上的'詞語,就能順利闖關,到時候我們可以欣賞一個動畫短片,一定要加油啊!

屏幕出示蘋果詞語卡

學生開火車摘蘋果。

2、同學們表現得真棒,我們現在就來看這個有趣的小短片。(播放《揠苗助長》的動畫視頻)你能給短片起個名字嗎?

生:《愚蠢的農夫》。

生:《揠苗助長》。

同學們可真聰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揠苗助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昨天呀,同學們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小問號。現在讓我們小組合作解決好不好?

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或收集到的有關文字資料。

集體彙報、瞭解:

1、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2、《揠苗助長》這則寓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一書。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戰國時鄒國人(現山東省鄒縣),是孔子以後的儒家大師。我們大致的瞭解一下原文。教師適時出示原文。

現在,同學們心中的小問號都解決了,我們來深入學習一下這個有趣的小故事吧!

二、讀文感悟

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種田人為什麼要拔苗助長?(板書:起因)從哪些詞語看出他很焦急?請學生帶着問題默讀第1自然段,標畫出有關詞句。

自由交流:

生:“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邊去看”。

師:你們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農夫焦急的心情呢?(生讀)“巴望”剛剛咱們瞭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這一段中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他很希望?再讀讀看。(板書:巴望)

生:“天天”也能看出農夫很心急。

師:農夫覺得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到底長高了沒有?(長高了)農夫為什麼覺得一點也沒有長高呢?(太着急了)讀一讀。

生:從“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這幾個詞語還能看出農夫心急。(師板書:焦急)

師:你試着讀一讀,好嗎?誰再來讀?(指名朗讀)説説你彷彿看到了農夫怎樣?彷彿還聽到了什麼?(生交流)誰願意把這個人的着急演一演?(生表演)

齊讀第一自然段。

2、農夫究竟想到了什麼好辦法呢?讀一讀第2自然段。思考:你覺得他這個方法怎麼樣?(板書:經過)

生:農夫把禾苗拔高了。(教師相機板書:拔高禾苗)

生:農夫幹了一天,筋疲力盡。(板書:筋疲力盡)

情境體驗:學生做拔秧苗的動作,感受“筋疲力盡”的意思。怎麼讀“筋疲力盡”呢?(生讀)你為什麼這樣筋疲力盡呀?(因為着急禾苗快點長,這個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這個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這麼個辦法。雖然拔苗很累,農夫的心情怎樣?(高興着呢!)怎麼體會到的?

生:從“終於”、“急忙”可以看出農夫急切、興奮的心情。

生:想着禾苗馬上要長高,心裏高興。

師:帶着這種心情讀一讀。(指名讀)

同桌之間練習朗讀,看看誰讀得好?(指導朗讀)

同學們,農夫為什麼會筋疲力盡呢?那麼,從中午一直忙到到太陽落山,農夫都忙了些什麼?被農夫拔高的禾苗會説些什麼?請同學們盡情地發揮想象,演一演。

(學生戴上準備好的頭飾進行情景表演。)

3.在第三自然段裏,農夫又有哪些表現呢?

學生朗讀課文(喘氣、很累的樣子)

師:你為什麼這樣讀?

生:幹了一天的活太累了。

師:農夫很累,心情怎樣呢?

生:很高興、很得意

師:帶着這種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讀這段吧!

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組裏試着表演一下。指名到前面表演。

4.農夫這樣心急,結果怎樣呢?(板書:結果)誰來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學生讀後交流:禾苗枯死了。(板書:禾苗枯死)

師:為什麼禾苗都枯死了?兒子看到枯死的禾苗會對農夫説什麼?如果你是農夫的鄰居,看到這種情景,你會對他説什麼?

生:農夫,你太性急了。

生:農夫,你白乾了一天活。(教師相機板書:白費力氣)

生:兒子會説:‘爸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生:我會對農夫説:‘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禾苗要慢慢地長大,是你把禾苗害死的,以後可千萬別這樣心急了。

是啊!如果急於求成,不但辦不好事,而且會受到懲罰的。(教師相機板書: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看到過“揠苗助長”這樣的事嗎?

(生自由交流)

5.感悟寓意

通過學習,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生:我明白了禾苗的生長要靠自己的力量。人們希望它長得快些,應該採取合理施肥,澆水,適時鋤草,滅蟲等辦法。

生: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損傷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會枯死。這是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生:我知道了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於求成。

三、練習複述課文

師:同學們的確是認真思考了,這個故事帶給了你這麼多啟示。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它記住,講給身邊的人聽呢?

先在小組裏試着完整地講講這個故事。

學生練習複述故事。

指名講述故事。(適時給予鼓勵、評價)

四、作業設計:

1、回到家裏,把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給親友聽。

2、多蒐集寓言故事,準備參加講故事比賽。

板書設計:揠苗助長

(起因)――(經過)――(結果)

巴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盡白費力氣

部編版四下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三

現將本課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採用了,我能從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在第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

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後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為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二、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後,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後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於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採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為講課時間的關係,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範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後來因為時間關係,我就不那麼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麼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琥珀》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篇四

《琥珀》一課剛剛講過,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 教學設計的不同

《琥珀》第二節(講讀課)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配音、影片巧妙。隨着生動的解説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通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即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真對學生朗讀基礎差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就一個自段的朗讀到位,不應茫目的多讀,其效果不佳。

部編版四下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學情分析】

學生對琥珀比較陌生,通過出示圖片令學生有直觀印象,教學時讓學生朗讀、討論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教師要繼續鞏固培養學生靜心默讀的習慣,培養質疑能力,並且能夠聯繫上下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理念】

1.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小品的特點,分辨真實的描寫和想象的描寫。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4、培養學生閲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其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教學難點】

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習卡 學生:蒐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體會“珍貴”

同學們,在這一單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都是什麼旁?再讀讀這一組帶王旁的詞,發現了什麼?都是提“王”旁,其實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貴的寶石。可見琥珀也是比較珍貴、稀奇的。

(二)預讀檢索,初步感知

1、交流預讀單(相關題目)

(1)那麼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説説什麼是琥珀?(欣賞圖片)

(2)這篇課文圍繞“琥珀”,都寫了哪些內容?

(3)這是一篇什麼體裁的文章?

2、出示圖片:這就是文中那塊琥珀,大家看看這塊琥珀有什麼

特點?

3、這塊琥珀有什麼科學價值呢?

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科學家是親眼所見嗎?(不是) 師:不是親眼所見,那就只能是——(想象)

這個故事確實是科學家想象出來的。那為什麼作者在這裏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測”這個詞呢?(理解“推測”)

你認為作者的證據是什麼?(那塊琥珀的樣子) 請同學們齊讀琥珀的樣子。

過渡:琥珀的樣子是科學家真實所見,科學家就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想象了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過程。這也是本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內容。

(三)研讀貫通,交流感悟。

1、小組研讀,合作共學。科學家就是根據看見的這些真實的事物,想象了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據那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呢?請同學們小組研讀。

研讀要求:

(1)把“真實”的部分(琥珀的樣子)和前邊“想象”的部分聯繫起來讀,在“想象”部分找出與“真實”對應的句子批畫下來。

(2)用“根據____,推測____”或者用上“因為……所以……”“只有……才……”等關聯詞語在小組內説一説,作者如何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的。

2、交流。

3、通過以上的練習,我們知道了這個故事不是憑空的想象,作者寫的都是有根據的,是科學的推測。這是科學小品文的一大特點。(科學性)

4、現代科普作家、文學翻譯家顧均正先生説:科學小品文是科學與藝術化合成的結晶體。

請同學們再默讀故事,找出文中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與大家分享,並説明原因。隨機指導朗讀。

這樣描寫使文章生動,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學色彩。(文學性)

(四)情感遷移

1.《琥珀》一文為什麼會被放在“生命”這一單元裏,請同學們閲讀“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快樂的……,獲得了永恆”。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第12自然段,比較一下,在時間的長河裏,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都成了過眼煙雲,而這兩隻小蟲卻留了下來,你有什麼感受?

過渡:所以這塊琥珀很珍貴,很有價值——科學研究價值、藝術鑑賞價值、經濟效益……是的',它們的生命雖然在那一瞬間終止了,但生命的價值卻獲得了永恆。

2.那麼由這塊琥珀你獲得了哪些生命的啟示?(名言或是事例) 這説明,死和生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生命的價值也不是靠壽命的長短能衡量的。比如説:那些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裏,詮釋了他生命的意義的雷鋒;5.12地震中捨己救人的譚千秋老師等等,雖然他們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們生命的價值卻在那一瞬間獲得了永恆。

3.老師這裏有幾句名言想送給大家。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庫爾茨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莎士比亞 (五)課外延伸

1、同學們,這一塊罕見的琥珀現在就放在博物館裏,你能運用優美的語言,按一定順序,結合你對生命的理解,為這塊琥珀寫一份解説詞嗎?

2、本文是根據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改寫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學知識與想象情節於一體的一本可讀性非常強的科普讀物,一共有十五個有趣的故事,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是一本內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動活潑的科普著作集。柏吉爾以擬人、誇張和想象的寫作手法,描述了天體運行的關鍵、,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奧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讀他的著作。

板書:

琥 珀

科學小品文 科學性 文學性

部編版《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篇六

部編版荷花教學設計

教材解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具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教學設計以“聽”“讀”“看”“想”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色的美麗,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景物的。讓學生在自由自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所創新。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課文重點句段的課件。2、荷塘的掛圖及風光圖片。

學生準備:1、預習生字新詞。2、蒐集關於荷花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古香古色賞荷花

1、導語:同學們,宋朝著名詩人楊萬里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很美的詩。(課件出示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畫面文字、配樂古箏曲《出水蓮》。)大家想讀嗎?(齊答)你能看出這首詩中描繪的是什麼美景嗎?(學生讀、交流;教師板書:荷花。)

2、(課件出示荷花國畫的圖片。)同學們,這就是詩人所吟誦的荷花!你對荷花了解多少呢?

3、交流: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預習課文並蒐集了有關荷花的資料,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生彙報。師詢問資料來歷,並適時鼓勵。適時展示圖畫,並指名説説“荷花、荷葉、藕、蓮蓬、蓮子”分別是什麼。)

4、小結:看來,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

5、過渡:正是由於荷花非常美麗,所以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寫荷花、畫荷花。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也曾寫過荷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荷花》。(生齊讀題目。)

設計意圖:課堂導入出示微課:配圖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國畫的選配再加上民族音樂的協調配合,從聲音、圖像、文字等角度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學生對荷花的感性認識,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掃障礙

1、檢查預習:這篇課文同學們在課前讀了幾遍?(詢問兩名學生,適時鼓勵評價:課前應該認真預習!熟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

2、激發讀書興趣:同學們想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請同學們選擇喜歡的自然段來美美地讀一讀吧!(配合學生所讀的自然段相機出示有關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

(1)小組成員輪流指讀、正音。注意讀準“花瓣兒、花骨朵兒”的兒化音。

(2)選擇重點字識記:“蓬”在“蓮蓬”一詞中讀輕聲。“脹”是翹舌音。區別形近字:“姿”和“資”;“佛”和“拂”;“蹈”和“稻”。

(3)強調“蓬”的寫法。(課件演示“蓬”的書寫。)

(4)教師選擇1~2個生字範寫,學生練寫。教師把字寫得好、坐姿正確的學生照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增強榜樣的力量。

(5)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師幫生,或生生互助,解決每個自然段中不理解的詞語,如:

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挨挨擠擠:本課形容荷葉長得很密,互相擠在一起。

清香:清淡的香味。

飽脹:形容飽滿。

破裂:(完整的東西)出現裂縫;開裂。

姿勢:身體呈現的樣子。

4、激趣競賽讀:同學們對文中的生字詞掌握得很好,把這些字詞迴歸到課文中,同學們是不是能讀得更流暢、更生動呢?老師給同學們一次機會,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學生輕聲自由讀、朗讀、同桌合作讀、小組輪讀。)

設計意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初學時就要讓學生多讀課文、讀通課文,帶着要求讀文,邊讀文邊思考,讀透課文,從而在精讀課文、品讀課文時,能夠對課文感悟、理解得更深刻、透徹。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過渡:葉聖陶爺爺説過這樣一句話:“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説,作者寫文章的時候一般是有比較充分嚴密的思考和準備的,文章是有思路可循的。我們閲讀欣賞文章的時候,要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託。

這篇文章作者是怎樣觀賞荷花的呢?又是怎樣描寫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大家再去認真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預設:課文共5個自然段,按照觀賞荷花的順序主要寫了“看荷花”和“想荷花”兩大部分或者説“初聞荷香”“再賞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結:文章敍述、描寫、抒情為一體,脈絡清晰,層層深入,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熱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讀這篇文章。

5、配樂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可以分為“看荷花”和“想荷花”兩部分或者“初聞荷香”“再賞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劃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是學會概括文章內容是需要引導的,這裏只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帶着兩個問題讀文,實則是引導學生把握思路、理清脈絡,這是學習語文方法的引導,為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同時明確了下節課的目標。

四、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詢問家長、老師,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古代詠荷的名句。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是一種引領和薰陶,通過多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文化積澱將會更加厚重。通過古詩文對荷花的描寫與本文對荷花的描寫進行對比,感受課文中學生可以描述的荷花之美。

第二課時

一、激活表象,欣賞美

1、複習詞語: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荷花、挨挨擠擠、蓮蓬、飽脹、彷彿、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隨風飄動。

2、回顧欣賞: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照片並伴隨背景音樂。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運用視覺和聽覺等感官,將學生帶入一個美好的意境之中。此時此刻,婀娜多姿的荷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挖掘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審美情感。

二、品讀課文,領悟美

1、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這句中的“一……就……”這個關聯詞語説明了什麼?(荷花散發出來的清香傳得很遠,從荷花池一直飄到公園門口。)

(2)為什麼“我”一聞到清香,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呢?

(3)指導朗讀:要把作者聞到荷香後,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讀出來。

(4)小結:“趕緊”“跑”表現了作者賞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謂花香襲人、花香誘人啊!

2、觀美景,入意境,品詞句,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

(1)過渡:一陣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進公園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麼樣的呢?這樣的荷花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可以在句子的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再有滋有味地讀給同學聽。

(2)學生自讀、批註,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彙報交流。

(4)引讀: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面對這一池美麗的荷花,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來比喻它呢?請在書上找出來讀一讀。

作者把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畫”,為什麼?

①請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你覺得這一池荷花哪兒美得像一幅畫?抓住荷花的“顏色美(綠葉、嫩黃的小蓮蓬、白花瓣)、姿態美(全開的、半開的、花骨朵兒)、整體美”理解一池荷花美得像一幅活的畫。(配合學生的答案多媒體出示不同形態的荷花的圖片。)

②再讀第2自然段,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擠擠”“冒”“才展開”“露出”“破裂”等詞語理解荷花的靜態美。)(出示荷花生長的動態微課。)

③解讀:“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a、這些姿態是什麼樣的,我們來看看!(課件演示荷花的三種姿態。)

b、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説説課文描寫了哪三種荷花的樣子嗎?(剛開的、全開的、將開的)

c、引讀三句話:剛開的荷花是什麼樣的呢?(同學們找到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並做出動作。)全開的呢?將開的呢?

d、自由練讀。你們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這三種姿態不同的美和可愛嗎?

④重點解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a、談體會:你覺得哪個字用得好?為什麼?

b、抓住“冒”字體會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理解“冒”字在語句中的意思。

c、表演體會怎樣長出來才可以稱為“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

d、激發想象: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它們想幹些什麼呢?

e、小結:多麼可愛的'白荷花呀!你們看,一個“冒”字不僅把荷花寫活了,而且使它變得更美了。

⑤這麼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會動的畫嗎?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大自然的傑作吧!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你能通過讀把荷花的美表現出來嗎?

(5)學習第3自然段。

師讀:“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這些荷花呢?(千姿百態)

教師引讀:荷葉挨挨擠擠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各具姿態,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

這麼美的荷花,它們各有各的姿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姿態萬千的荷花描繪下來呢?

①請同學們選一種姿勢的荷花,自己畫一畫、剪一剪,再將它們貼到黑板上。

②正像同學們所講所畫的那樣,這是一種喜氣洋洋的美!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美!你們想把這些優美的語句記下來嗎?那就自己在小組內試着記一記、背一背,並加上一些動作,看看哪一小組的學習效率最高。

(一段時間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配樂。)

3、想象美景,學習第4、5自然段。

(1)這美妙的畫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邊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讀第4、5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裏的一朵荷花,此時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板書:想到——“我”彷彿成了翩翩起舞的荷花。)

(3)表演引讀:作者之所以會有這些想象,是因為荷花太美了,這一池荷花是多麼令人神往,老師也想變成一朵荷花,你們想嗎?那讓我們一塊兒在第4、5自然段中陶醉吧!(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注重引導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荷花的嬌豔。學生入情入境地想象,讓心隨着作者的心一起快樂,讓情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薰陶和感染,同時,關注了語言的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審美表達,昇華美

1、想象説話,遷移情感。

小結寫作方法。讀了這篇課文,誰能説説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作者從荷花的香味、姿態、顏色等方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對荷花三種不同姿態的描寫更是惟妙惟肖。)

2、抒情表達,豐富語感。

其實荷花的姿態還有很多,同學們一定想看!讓我們再一次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的、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再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這些荷花?(課件展示千姿百態的荷花圖片並配上背景音樂。)

3、品讀詩文,回味情感。

這些荷花真是太美了!同學們剛才用豐富多彩的語言描繪並讚美了荷花,老師還能用詩文讚美荷花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你們能用知道的古代詠荷的名句來讚美荷花嗎?(如: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多媒體出示古代詠荷名句,學生速讀。)

設計意圖:閲讀教學,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對課文的寫法的探究思考,有利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法”。

四、作業設計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和有關荷花的詩文。

2、讀下面的一段話:

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魚會來告訴你什麼?還有哪些你喜歡的小動物會來和你交談?

(2)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寫一寫。

設計意圖:背誦、蒐集是一種加深學生文化積澱的有效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引向課外更廣闊的天地。“小練筆”給愛寫作的學生提供了寫作的平台,使讀和寫有機結合,給學生想象、發揮的空間。

部編版四下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七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從網上下載的琥珀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讓他們仔細觀察琥珀特點,進而導入課文。

通過精心設計的多媒體畫面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視覺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引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

生字詞的識記教學不夠靈活,應當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掌握的認字方法完成本課生字詞的學習。

部編版《雷雨》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世界聞名”、“創舉”、“雄偉”、“雕刻”、“遺產”等詞語。

(設計意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對字、詞的理解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理解課文的保障。)

第二能力目標。運用“參加”、“既……又……”造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瞭解句與句的聯繫,有感情朗讀課文。

(設√本站★√計意圖:讓學生造句,使他們能夠聯繫實際做到會用。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鍛鍊。)

第三思想品德目標:從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設計與建造及其在造橋史上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及愛國情愫。

(設計意圖:本單元主旨就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感到驕傲是本文的中心意圖。)

【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不能直接領悟文章主題,所以只有通過讓學生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到課文在讚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通過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文字,用幻燈片展示,有感情朗讀課文來使學生掌握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以達到預設目標。)

【教學難點】

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圍繞一箇中心思想把內容寫具體的寫作特點。

(設計意圖:圍繞一箇中心思想把內容寫具體是本文的寫作特點。例如課文在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時,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然後從不同側面,運用不同方法具體説明。這樣便使描述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三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寫作,因此,對於這種寫作手法還不能輕易理解。通過讓他們讀課文,思考每一句話的意思來自己探索發現,一個自然段裏的句子都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展開寫作的,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發現問題既實現了我的預設目標又能讓學生深刻記憶。)

【教學方法】

講授法、情境教學法、讀書指導法

(設計意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讓他們完全自己理解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以引導。對於較低年齡段的學生而言,利用幻燈片圖片創設情境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搞活課堂氣氛。)

【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提問導入

(設計意圖: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可以自然導入新課,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充分運用電教設施,利用幻燈片展現趙州橋風采。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範讀時給學生留有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避免學生不認真聽講講。)

三、再讀課文,仔細品讀

1、此環節充分利用電教手段。

(設計意圖:以使課堂變得活躍、新穎、吸引學生。)

2、巧妙提出問題,如:趙州橋的別名一問題採用趙州橋有問題想考考大家的方式提出。

(設計意圖:令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猜謎中學習的。用不同的方式將問題巧妙的提出可避免語文教學中的枯燥感,真正實現輕鬆學習)

3、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注重在全班同學面前強調以引起學生重視。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重視、並有利於學生牢記。)

4、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手法的教導,如:第二自然段總寫句的運用。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

5、使學生通過讀的練習從語言的實踐中來體會“既……又……”這一對關聯詞語的並列關係。

(設計意圖:避免講語法術語,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幻燈片將“既”和“又”後面內容的位置交換進行讀的訓練恰到好處。真正做到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理解。並讓學生用這對關聯詞説句子,使他們做到會用。)

6、同樣通過讓學生讀來突破對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承上啟下作用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思考我加以引導,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7、利用幻燈片以不同順序翻出描繪龍的句子讓學生朗讀,並要求學生通過朗讀理解句子的意思,瞭解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係,進而理解分號在句子中的作用。

(設計意圖:這樣既使學生了解趙州橋外表的建築美,又使學生懂得在書面表達中如何正確使用標點。)

四、回顧總結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文章結構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五、知識探索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知識面、着重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

六、昇華主題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使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設計意圖:豐富積累。)

2、畫出自己心目中美麗的趙州橋。

(設計意圖:綜合學科間的相關性。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繪畫能力。)

【板書】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理解。)

人教第十冊《琥珀》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小品的特點,分辨真實的描寫和想象的描寫。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4.培養學生閲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其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教學難點:

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習卡

學生:蒐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體會“珍貴”

同學們,在我們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編者為我們安排的主題是——板書:生命 在生命這一單元裏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都是什麼旁?再讀讀這一組帶王旁的詞,發現了什麼?都是提“王”旁,其實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貴的寶石。可見琥珀也是比較珍貴、稀奇的。

設計意圖:由單元主題直接導入課題,通過提“王”旁的詞語,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貴。

(二)預讀檢索,初步感知

1.交流預讀單(相關題目)

(1)那麼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説説什麼是琥珀?欣賞圖片

(2)這篇課文圍繞“琥珀”,都寫了哪些內容?

(3)這是一篇什麼體裁的文章?

2.出示圖片:這就是文中那塊琥珀,大家看看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

3.這塊琥珀有什麼科學價值呢?

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科學家是親眼所見嗎?(不是)

師:不是親眼所見,那就只能是——(想象)

這個故事確實是科學家想象出來的。那為什麼作者在這裏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測”這個詞呢?(理解“推測”)

你認為作者的證據是什麼?(那塊琥珀的樣子)

請同學們齊讀琥珀的樣子。

過渡:琥珀的樣子是科學家真實所見,科學家就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想象了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過程。這也是本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預讀單認識琥珀,並瞭解課文圍繞這塊琥珀都寫了哪些內容,隨着學生的彙報,抓住琥珀的樣子和價值,比較“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並理解意思。隨之明白科學家是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測了故事的詳細情形。抓住課文的關鍵點,變序教學,從篇末入手,不僅訓練了學生語感,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使學生懷着興奮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學習。

(三)研讀貫通,交流感悟。

1.小組研讀,合作共學。科學家就是根據看見的這些真實的事物,想象了一萬年前的詳細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據那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呢?請同學們小組研讀。

研讀要求:(1)把“真實”的部分(琥珀的樣子)和前邊“想象”的部分聯繫起來讀,在“想象”部分找出與“真實”對應的句子批畫下來。(2)用“根據____,推測____”或者用上“因為……所以……”“只有……才……”等關聯詞語在小組內説一説,作者如何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的。

2.交流。

3.通過以上的練習,我們知道了這個故事不是憑空的想象,作者寫的都是有根據的,是科學的推測。這是科學小品文的一大特點。(科學性)

4.現代科普作家、文學翻譯家顧均正先生説:科學小品文是科學與藝術化合成的結晶體。

請同學們再默讀故事,找出文中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與大家分享,並説明原因。隨機指導朗讀。

這樣描寫使文章生動,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學色彩。(文學性)

設計意圖: “淡化分析,着重感悟”,學生認真閲讀分析課文,找出內在聯繫,然後才能運用上這些關聯詞語,體會作者如何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通過學生的讀和練來讓其獲得感悟。在這裏,重組課文語言是運用語言的訓練;找出語言的邏輯關係是思維的訓練;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方法和學習品質的訓練。

(四)情感遷移

1.《琥珀》一文為什麼會被放在“生命”這一單元裏,請同學們閲讀“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快樂的……,獲得了永恆”。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第12自然段,比較一下,在時間的長河裏,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都成了過眼煙雲,而這兩隻小蟲卻留了下來,你有什麼感受?

過渡:所以這塊琥珀很珍貴,很有價值——科學研究價值、藝術鑑賞價值、經濟效益……是的,它們的生命雖然在那一瞬間終止了,但生命的價值卻獲得了永恆。

2.那麼由這塊琥珀你獲得了哪些生命的啟示?(名言或是事例)

這説明,死和生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生命的價值也不是靠壽命的長短能衡量的。比如説:那些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裏,詮釋了他生命的意義的雷鋒;5.12地震中捨己救人的譚千秋老師等等,雖然他們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們生命的價值卻在那一瞬間獲得了永恆。

3.老師這裏有幾句名言想送給大家。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庫爾茨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 莎士比亞

設計意圖:結合“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和課文第12自然段的再學習讓學生體會《琥珀》一文為什麼會被放在“生命”這一單元裏,從而明白死和生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生命的價值也不是靠壽命的長短能衡量的。由此得到啟示並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積累名言,進一步深化生命這一主題。

(五)課外延伸

1.同學們,這一塊罕見的琥珀現在就放在博物館裏,你能運用優美的語言,按一定順序,結合你對生命的理解,為這塊琥珀寫一份解説詞嗎?

2.本文是根據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改寫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學知識與想象情節於一體的一本可讀性非常強的科普讀物,一共有十五個有趣的故事,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是一本內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動活潑的科普著作集。

柏吉爾以擬人、誇張和想象的寫作手法,描述了天體運行的關鍵、,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奧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讀他的著作。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一方面從寫作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琥珀編寫解説詞,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方法遷移和閲讀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拓展學生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又可使課外閲讀不流於形式。

板書設計:

琥 珀

科學小品文 科學性

文學性

推測

形成 (那塊琥珀)→(詳細情形)

↓ (真實) (想象)

發現

價值

部編版四下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琥、珀、脂、黏、稠”五個會認字;

會寫“琥、珀、脂、滲、裹、澎、湃、黏、稠、詳”10個會寫字;掌握“琥珀、松脂、包裹、滲出、澎湃、黏稠、詳細”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這塊琥珀的奇異之處及琥珀的形成過程;體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中這塊琥珀的奇異之處及琥珀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推測琥珀形成過程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具:

掛圖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一、誘導試學

1、什麼是琥珀?

師:同學們見過琥珀嗎?你對它有哪些瞭解呢?

(出示幻燈片)仔細觀察,看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總結: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的固體。可以做裝飾品,可以入藥。

2、初讀課文

師:琥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見的一種東西,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琥珀的呢?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

二、引導探學

1、出示試學範圍(課件)

師:這篇課文是説明文,但它只用了很少的文字介紹琥珀的特徵,那麼本文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呢?

“試學範圍:自由朗讀課文,説説本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同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以下幾個詞語:琥珀、松脂、包裹、滲出、澎湃、黏稠、詳細。”

2、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從琥珀的形成、發現、價值三個方面來總結。

3、檢查朗讀同桌互相檢查。教師抽查。

評價要求:正確流利

聲音洪亮

字正腔圓

聲音甜美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了,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孩子們,你們知道這篇課文是誰寫的嗎?(柏吉爾)

師:柏字的讀音為bó。柏拉圖、柏林、張柏芝等,多用於人名地名。這篇文章多次入選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

5、試學範圍:“作者在講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時,有很多生動形象的描寫,請你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6、第3自然段。

師:你為什麼喜歡這一段。

他讀的好不好?

好在哪了?怎樣才能有感情呢?

首先要正確流利,其次注意停頓,最後要身臨其境,想像畫面。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畫面:一萬年前的一個夏天,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空中還散發着一股淡淡的松脂的香味,一個小蒼蠅――

讀出小蒼蠅快樂自由的語氣。

7、第4自然段

師:你為什麼喜歡這一段?你覺得這一段中哪幾個詞用得最巧妙?(撣拂拭)

一邊讀你會想到怎樣的畫面?(小蒼蠅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在打扮自己呢)

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是瞭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下節課我們將具體地學習作者是怎樣推測這塊奇異的琥珀的形成過程。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