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要求:1、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固而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的表達課文思想特點。

教學過程 :

(一)簡介背景,揭題釋題。

1、(放《志願軍軍歌》)同學們,你們聽,這是《志願軍軍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鮮人民去車站含淚送志願軍踏上回國的列車,志願軍也含淚告別,彼此的嘴裏深情地説着: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依依不捨的感情。

3、“親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親人指誰?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

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結:她們和志願軍沒有血緣關係,為什麼彼此稱為親人?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看出志願軍與大娘的深情厚誼?用“――”劃出來。(板書:深情厚誼)

2、出示: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忘記?

⑴“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説明了什麼?

⑵這是什麼句?把它改成陳述句。(出示)

⑶兩句話比較,那一個句子好,好在哪裏?

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

3、為什麼這麼説,課文回憶了大娘的哪幾件事?

板書:送打糕昏倒  救傷員失孫

4、課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喻?結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齊讀這句話,讀懂了什麼?從哪些詞中讀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險送打糕,可見她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從“冒、穿”等詞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誰能用“雪中送炭”説一句話?

(3)指導有感情朗讀。

6、自由讀“救傷員失孫”這一部分,讀懂了什麼?從哪些關鍵詞中體會出來的?

(丟――丟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孫孫的生命)(結合理解:唯一)

(背――揹回的是志願軍傷員,一背一丟反映了大娘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

7、這兩件事都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緊緊抓住這句話中的哪個關鍵詞寫的?

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稱大娘為親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8、看課文插圖我們的戰士握着大娘的手會説些什麼?(想象説話)

帶着尊敬、感激、勸慰的感情朗讀書上的有關句子

9、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用什麼方法學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讀課文,找出最能反映志願軍深情厚誼的句子……改陳述句

⑵尋找事例,抓住重點詞……體會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讀,加深理解……分層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學。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反饋討論。

㈠檢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呢?

A、改陳述句

B、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⑵從哪件事可看出這件事是圍繞這句話寫的?

板書: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小金花的剛強?(結合理解“噩耗、同歸於盡”的意思)

⑷感情朗讀,體會小金花落淚的原因是她對志願軍的那份依依惜別的深情。

㈡檢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為我們付出這麼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A、改陳述句。

B、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板書:挖野菜致殘

⑶分層引讀。

(四)小結。

1、有感情朗讀1、2、3自然段

2、志願軍與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別,來送行的人成千上萬,志願軍戰士多麼想一一道別呀,可列車已啟動,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五)讀中誦情,想象創造。

1、引導學生變換角色,入境體驗列車啟動時,志願軍戰士的內心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似鴨綠江水一樣源遠流長的濃濃真情。

2、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與想,分別後的志願軍與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傳遞這種偉大的友誼的?五十年後的今天,面對感人至深的告別場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説一説,寫一寫,畫一畫、唱一唱等多種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六)、拓展延伸

(1)推薦大家閲讀《誰是最可愛的人》、《三千里江山》、《凱歌聲中話友誼》。

(2)小練筆。

寫你周圍的同學是怎樣講禮貌的。要求:選取典型事例,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讀寫 “戰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新課

1、板書“親人”

2、師提問:什麼是“親人”?有血緣關係的人。我們身邊哪些是我們的親人?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對我們怎樣?十分關愛我們

3、師過渡:生活中也有一種人,他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也被稱為“親人”。我們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大娘、小金花、大嫂)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願軍戰士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那為什麼把他們也稱為“親人”呢?──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4、補充板書課題:再見了,親人。介紹時代背景

二、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講親人

1、生自由讀文,想一想從哪些具體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中的幾個故事)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歸納概括哪些事例説明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為了志願軍,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志願軍,小金花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志願軍,大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志願軍,朝鮮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朝鮮人民,志願軍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進情境,感受體驗。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哪裏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願軍戰士?

重點出示: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麼?(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朗讀。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説説大娘還會為我們做哪些事?我們長這麼大,就是在我們父母這樣的親人的懷抱裏成長着。他們愛我們,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愛。比如:〈遊子吟〉可以用歌曲比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用電影和音像來表達。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重點指導: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她的死重於泰山。但小金花為什麼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説:‘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麼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重點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

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為什麼還要去挖呢?這説明了什麼?

(二)誦親人:再讀課文,加深體驗

8年奮戰終於取得了勝利,志願軍戰士即將和朝鮮人民分別了。在分別的當天,年邁的大娘為志願軍送別,不肯停住腳步。小金花一直哭過不停,不肯離開。()走路不方便的大嫂架着雙枴也要出來為志願軍送別。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濃。現在請你們以志願軍的身份和他們送別吧!誰想和大娘、小金花、大嫂誦別?

①引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師引,大娘,您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母親!

②引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乾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呢?”

③引讀:“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風一起渡過,八年的崢嶸歲月共同走過,血與肉凝成的深情厚誼怎能不感天動地?怎能不牽腸掛肚啊!讓我們齊聲讀──再見了,親人!

(三)別親人

1、不管我們怎樣勸大娘、小金花、大嫂,他們都捨不得離開。是啊!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怎麼捨得分開呢?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火車就要走了,千言萬語難於表達內心的情感。現在讓我們一起代表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作最後的送別吧!

A組: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B組: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戰士!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中國的親人,請你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2、此時此刻,志願軍戰士把朝鮮人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朝鮮人民也把志願軍戰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師)分別時,他們握着手説……  (生)再見了,親人

(師)登上了火車時,他們説…… (生)再見了,親人

(師)火車馬上就要開走時,他們説 ……(生)再見了,親人

(師)火車遠去時,他們仍然呼喊着説…(生)再見了,親人

3、當離別的抽泣聲與長鳴的汽笛交織在一起時,當我們從車窗伸出手、探出頭跟朝鮮親人再見時,當列車的轟鳴一聲緊似一聲時,你的心情是怎樣呢?(難捨難分、依依不捨……)

五、總結全文,迴歸整體

1、齊聲朗讀課文。

2、這篇課文是以志願軍的口吻來説的,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説些什麼?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們的口氣,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外,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結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四、教學課時:

二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簡介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自學生字。

4、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1、指名讀生字。

2、根據意思寫詞語:

(1)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予幫助。

(2)一同死亡或消滅。

5、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子音。

2、小組合作,互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3、小組討論:

(1)課文中的親人指誰?為什麼志願軍稱朝鮮人民為“親人”?

(2)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願軍做了哪些事?畫出你認為最感動的句子。

6、作業設計:

1、完成課文畫好的字詞。

2、完成語練一。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1、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同座討論:這段寫什麼?這段有什麼樣的寫法?

(二)指名讀大娘與志願軍話別內容。

(三)大娘為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四)分組討論:志願軍寫了小金花、大嫂的哪些事?找出文章句子讀一讀。

(五)集體交流。

(六)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讀一讀。

2、討論寫法,學習寫法。

1、請找出個段的開頭句及結束句,看一看有什麼特點?

2、重點指導讀好各段的開頭句和結尾句。

(1)話別的語言要讀出敬重、親切的語氣。

(2)抒情的語句要把“怎麼能”“難道”等詞讀重聲些。

(3)學生自由練讀,教師指導。

3、總結課文

為什麼志願軍稱朝鮮人民為親人?為什麼稱朝鮮為“親愛的土地”?

4、作業設計:

1、完成《練習冊》。

2、完成“思考·練習”1、2、3、4題。

5、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大娘: 縫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失去唯一的小孫孫

小金花媽媽:救偵察員老王和敵人同歸於盡

大嫂: 挖野菜失去雙腿

(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六、教學後記

1、《再見了親人》是一篇講讀課文,同學們學習它很感興趣,能根據預習提示進行預習。

2、本文是一篇聲情並茂的好文章,用真摯無比的口語式的訴説,既敍述了事件,又表白了心意,讓人心潮盪漾。學生學習慾望高。

3、文的描寫富有特色,教學時,我首先重點講讀第一自然段,然後讓學生去發覺其他段的相似處,讓學生按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其它自然段。

4、教學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收效較好。

5、學生用深情地朗讀,代替我枯燥地講解,讓學生投入從中體味這種深情手法的味道,體會它的好處,並讓學生課後練筆。命題可以離別場面為例。

6、不足之處是:學生概括能力較差,有待加強閲讀訓練;有些差生理解能力差,有待個別輔導。本課生字詞掌握不過關,有待練寫,再報聽寫。

課時(簡案 篇四

一、學習內容:課文1—3自然段

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讀為主線

三、學習步驟:

1、媒體展現當年自願軍回國時的情景,同時播放課文錄音,感知課文內容。

2、抓住對朝鮮人民的三個代表人物的具體描寫,多媒體展示有關內容,學生合作學習,瞭解各自然段的具體內容。

3、按“話別——回憶——讚揚”的順序理清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4、學生感情朗讀。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五

一、複習鞏固,激情導課

1.志願軍叔叔們在回國之際,不忍心離開朝鮮親人,火車即將開動了,他們拼命揮手,深情地呼喚。(全班齊背4~6段)

2.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牽動着志願軍戰士們的心呢?這節課,我們將細細品味課文1~3段。

二、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放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詞語。並細細體會體會。

2.反饋交流(師根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

(1)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①齊讀,讀了這一句話,你有什麼要問的嗎?引導學生提出“什麼事能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②再讀課文,劃出能表現出志願軍展示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總結:槍林彈雨送打糕;為救親人失孫兒;為救親人勇獻身;為了親人失雙腿。

(2)出示句子:您帶着全村婦女,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頂着打糕,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學生可抓住“冒”、“穿”、“頂”、“送”等動詞展開想象,體會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這個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③指導學生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④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學生如果講到其他句子,教師隨機教學。)

(二)遷移學法,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1.總結學法:①放聲讀,劃句子。②讀重點句,抓重點詞,展開想像,體會真情。③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3.反饋交流。根據學生讀的句子,隨機點撥。例如,

(1)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着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抓住“噩耗”、“同歸於盡”兩個詞品味。)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抓住“代價”一詞,説説“代價”具體指什麼?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

(3)討論:前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語;這樣寫好像面向對方説話,更便於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

三、迴歸整體,感受“親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願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願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願意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2.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當年,志願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奔赴朝鮮戰場,其中36萬餘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同學們可以結合學過的課文,展開想像,説一説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做了什麼?可以採用第二人稱來講。

3.指名生講志願軍戰士的感人事蹟。

4.填空、交流,然後全班齊讀。

在朝鮮戰場上,__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__(誰)浴血奮戰,__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__(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誼,因此兩國人民不是勝似__________。

5.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士們在心裏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裏深情地呼喊,請男生擔任戰士們深情背誦4-6段,女生充當朝鮮人民可模仿課文語言向志願軍戰士深情話別。

四、教師總結,並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抗美援朝中出現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繼續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內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通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回憶英雄邱少雲在奪取391高地的戰鬥中為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為了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蹟,發生在什麼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閲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説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4、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組詞練習

鎖( )暫( )糕( )阻( )組( )

瑣( )斬( )羔( )租( )祖( )

誼( )搗( )謠( )搖( )混( )

宜( )島( )遙( )瑤( )棍( )

耗( )嫂( )艘( )餿( )

犛( )搜( )嗖( )颼( )

3、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願軍)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着什麼?(板書:朝鮮人民)

4、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後三個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後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願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為志願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後回答:

(三件事,一是幾夜沒閤眼給志願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着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志願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麼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願軍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説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説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這句話可看出什麼?(看出大娘為志願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願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覆讀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⑴ 志願軍是怎樣讚揚大娘對志願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⑵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七

設計理念:

國小高年級閲讀教學須有文體意識和篇章意識。語言文字運用要得到落實就要創新“粗讀—精讀—總結”的閲讀教學模式,抓住可供學生借鑑遷移的文本表達獨到之處,採用“認知—實踐—遷移”的模式去習得表達方法,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目標:

1、隨文學習“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句。

2、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瞭解文章敍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3、領悟文章反覆運用“請求—回憶—反問”段式等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點明文體,引讀課題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作家魏巍的一篇敍事抒情散文,請齊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2、説到親人,你們馬上會想到誰?(學生一般會説到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直系親屬,教師可予以肯定。如果學生説到一些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關係特別密切、感情特別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讀課題——

二、把握主要內容,瞭解表達順序

1、自讀課文:課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呢?請自由朗讀一遍課文,自學生字詞,讀完以後,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檢查詞語“戰役、硝煙、友誼、噩耗、跺腳、搗米謠、挎着籃子、雪中送炭”。(抽讀,重點強調“役”“跺”的讀音,“噩”“謠”“挎”的寫法,“噩耗”“搗米謠”的意思。)

3、課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相機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強調讀音:“嫂”是個生字,平舌音要讀準。指導書寫: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部分筆順比較複雜,注意一豎要伸到下邊來。)

(1)在文中,志願軍還怎樣稱呼大娘?

(出示課件:阿媽妮)阿媽妮是朝鮮人民對母親的稱呼,有濃厚的朝鮮民族文化味道。一起讀一遍,感受感受。

“妮”是本課的生字,鼻音要讀準。請看大屏幕——這是字典中“妮”的意思。(課件:妮(nī),〈方〉女孩兒。形聲字。)

阿媽妮是根據讀音翻譯過來的名字,沒有女孩兒的意思。為什麼選用這個字呢?翻譯家在翻譯外國人名字時,一般只是注意表示讀音,但也會盡量考慮表意的作用。所以,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運用是很講究的。

(2)文中還有一些反映朝鮮民族文化的詞語。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抽生説,然後出示課件:頂打糕搗米謠金達萊花)

(3)金達萊花是朝鮮的國花,其實就是我們説的——杜鵑花。同學們在課外閲讀中瞭解了關於朝鮮戰爭的哪些知識?(捕捉學生髮言,強調朝鮮戰爭中,朝鮮青壯年男人幾乎都上了前線,村子裏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生活非常艱難。)

4、是的,在朝鮮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剛才大家都讀了課文,那麼,八年來,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呢?(一般學生會按順序將事情敍述得比較囉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短語表達,比如概括出“送打糕”這件事後,教師一邊板書一邊告訴學生,可以用這種動詞加名詞的格式來概括其他的事件:救傷員、救老王、挖野菜,並讓學生批註在相應段落旁邊。)

5、現在,請按照這些主要事件自己練習説説課文主要內容。(抽生説,重點指導學生將事件和作者的抒情結合起來説。)

小結:抓住課題,結合課後練習,就能很快了解課文的順序和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三、細讀第一段,體會中朝人民親人般的友誼

過渡:讓我們先回到志願軍與大娘告別的場面,再次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送打糕、救傷員這兩件事中,哪些詞語深深打動了你?

(學生一般會説:冒着、頂着、穿過……説明了大娘和全村婦女為了志願軍,不顧自己生命危險。教師可表揚學生能夠透過這些動詞去想象畫面和情感。)

1、聚焦“雪中送炭”。

(1)建議大家都把這個詞批註在段落旁邊:注意“炭”是個生字,上下結構,上邊的“山”字頭要寫得扁一些,為下邊的“灰”字讓出空間。從字面上看“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在隆冬風雪嚴寒中,有人送來熾熱的炭火。)通常比喻什麼?(在急需時,給予別人幫助)

(2)請你把這個詞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課件出示:……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3)這件事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雪中送炭”?

(教師可以點撥:你彷彿看到了她們送打糕的危險情景;你彷彿看到了志願軍遇到的重重困難。)

她們在志願軍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送去了打糕,這就是——雪中送炭。

(4)同學們,大娘和全村婦女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她們送去的其實還是——(送去的是朝鮮媽媽慈母般的温暖,送去的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啊!)

小結:聯繫上下文,可以推想出關鍵詞語的意思。誰再用朗讀來表達你的這種感受?(指導讀:可以想象着送打糕的畫面來讀。練習讀,抽讀,一起讀。)

2、聚焦“唯一”。

(1)大娘丟下了什麼?(強調:唯一的親人)

(2)“唯一”這個詞説明了什麼?

(出示課件: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3)也就是説,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娘的兒子、兒媳都沒有了,只有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希望;也是大娘唯一的——依靠;還是大娘唯一的——寄託;丟下小孫孫,就意味着大娘丟下了——希望、依靠、寄託……

(4)指導朗讀:大娘仍然沒有絲毫猶豫,敵機來了,讀——

小結:抓住關鍵詞,從志願軍戰士回憶朝鮮阿媽妮的兩件往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板書:回憶)

四、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再見了,親人》”,一起來闖關吧!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大娘的回憶,感受了中朝兩國人民的親人般的情誼。這節課,我們繼續細讀課文,去體會作者敍事抒情的表達方法。

二、細讀課文,體會“敍事抒情”的表達方法

1、(課件出示第一段敍事部分)我們再用朗讀來感受大娘和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厚誼,男生讀第一件往事,女生讀第二件往事。

2、聚焦“反問句”。

(1)難怪志願軍深情地對大娘説——(課件: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比較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表達效果:這是一個什麼句?(板書:反問)它的意思是什麼?(出示對比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不能忘懷。)哪一句感情更強烈?誰再來讀好這句話?

(2)教師範讀。一起讀(課件: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3、聚焦“請求句”。

(1)八年來,大娘把慈母般的愛給了志願軍,可在分別的今天,大娘還拖着疲憊的身體送了一程又一程,志願軍懇切地對大娘説——齊讀。

(課件: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閤眼了。您這麼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何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

(指導:注意課文是用第一人稱在寫,這是志願軍和大娘面對面的告別,朗讀的時候,眼前彷彿要看到大娘。範讀,齊讀。)

(2)志願軍對朝鮮大娘的深情都直接表現在這一聲聲誠懇的請求中。(板書:請求)

4、領悟表達方法。

(1)你們發現了嗎?這段話是按怎樣的結構表達的?

小結:作者就是用“請求—回憶—反問”這樣的段式來表達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的。

(2)請默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你發現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在表達上有什麼共同點嗎?

(前三個自然段都是“請求—回憶—反問”。)

(3)我們一般寫作文,要儘量避免重複,這裏三段都用到了相同的段式,而且還寫了三個不同的人物、四件不同的事情,老師覺得既重複又囉唆,你們覺得呢?四人小組運用課內外的資料討論一下。

預設:

人物眾多——是的,八年啦,有那樣多的朝鮮親人難以忘懷,寫一個怎麼夠呢!

表達強烈的感情、情感強烈——是的,這種三段重複的段落結構,就像排比句一樣,能夠表達強烈的感情。

事例豐富——能突出朝鮮人民和志願軍戰士之間類似的事例特別多,你很會思考!是的,這四個事例其實都在表達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如果學生能説到“大娘、大嫂、小金花”能代表朝鮮留在後方的人民羣體,也要肯定和鼓勵。

(4)今後我們寫作文,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

5、遷移寫話,昇華對“親人”的理解。

(1)其實不僅是朝鮮人民在為志願軍付出,八年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更是為朝鮮人民的和平與幸福付出了無私的代價。請看:

(出示課件:1950年6月,美國發起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出兵130餘萬人,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最終迫使美國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八年來,無數個“老王”和“指導員”甘願為朝鮮人民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朝鮮人民的和平與幸福。)

請你從課文中挑選一件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情,展開想象,用“請求—回憶—反問”的段式寫下來,注意使用第一人稱來寫。

(2)學生在音樂聲中寫作。

(3)交流評價:教師重點從表達方法上點撥評價:“你學會了一邊敍事,一邊抒情。”“你寫的文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志願軍戰士無所畏懼的情景。”“在一邊請求一邊回憶一邊反問之中,我們感受到了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們的不捨之情。”

三、引讀課文,體會“在敍事基礎上直接抒情”的表達方法

1、在前三段敍事為主的基礎上,文章的結尾還採用了直接抒情,讓我們用朗讀來感受這樣的表達效果。

列車長鳴,車輪啟動,志願軍含淚與親人告別——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緩緩開動,親人們流着淚,追着列車奔跑,從心裏發出深情呼喚——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車隆隆,情誼深深,在列車飛馳的瞬間,從心裏發出最後的呼喊——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四、鞏固練習

打開“閲讀訓練-《再見了,親人》”,一起來闖關吧!

五、作業設計

1、規範書寫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抄寫感動你的句子或段落。

3、建議大家課後找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來讀一讀,進一步感受作家魏巍的文字特點。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八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通過讀課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能説出朝鮮為志願做了哪些事,志願為朝鮮做了哪些事。

教學重點:

讀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

齊讀課題,説説課文中誰稱誰為“親人”?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為什麼稱他們為親人呢?帶着問題聽老師範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説説初步感知的情況。

(二)檢查預習

1.介紹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2.讀本課的生字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自讀、指名讀、齊讀、兩人賽讀)

3.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

暫時:zàn

友誼:yì

血泊:pō

“搗”和“謠”的字形

4.解釋不懂的詞

打糕:朝鮮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用糯米做成,與我國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親人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搗米謠:朝鮮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

(三)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讀課文,給文章分段。

2.提問:為什麼朝鮮和志願互稱“親人”?説説朝鮮為志願做了哪些事,志願為朝鮮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2.體會中朝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用多媒體播放配有當年抗美援朝畫面的《志願戰歌》

(一)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1950年10月25日,志願就是唱着同學們剛聽到的雄壯的《志願戰歌》出國參戰的,今年剛好是志願赴朝參戰52週年。他們回國時與朝鮮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彷彿歷歷在目。這節課,就讓我們與志願老戰士一起追憶那動人的告別場面,去聽一聽離別時他們對朝鮮親人都説了些什麼?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讀書思考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位親人?志願回憶了哪些往事?

板書:大娘縫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後兩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説明中朝兩國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批)

2.然後交流,教師點撥。

板書:幾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孫孫

犧牲媽媽

失去雙腿

3.這些事情為什麼讓志願難以忘懷呢?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默讀3分鐘後,學生在小組裏討論。抓住“幾夜沒閤眼、冒着火、唯一、同歸於盡、噩耗、代價”等詞語體會。

點撥:“雪中送炭”是誰在什麼情況下送去什麼?

小結:是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與幫助。體會大娘確實像慈母一樣,關心幫助志願,想志願所想,急志願所急,這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體會2、3自然段。同時加強感情朗讀的指導。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體會這三個自然段的開頭和結尾在表達上的特點。(個人讀、師生對讀等形式)

(1)朗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調:對大娘如對長輩慈母,應懷着敬重的情感朗讀;對金花,如對下輩女兒,應懷着親切的情感朗讀;對大嫂,如對同輩親屬,應懷着關切的情感朗讀。

(2)學生自己選讀喜歡的段落,並試着背一背。

(四)飽含學習第二部分(以讀代講)

列車將要載着志願回到祖國,此時此刻,志願會説些什麼?(齊讀第二部分)

再讀課題,齊讀,指名讀。

課時 篇九

學習內容:1、轉換角色,學習寫作。2、課文第4—6自然段

學習目標:能仿1—3自然段,以朝鮮人民的身份進行有關內容的寫作;用感悟自解4—6自然段。

學習方法:多媒體輔助,創設情景,以寫促學。

理論依據:《新課標》要求綜合活動理論情景教學理論

具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