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歐姆定律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W

歐姆定律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歐姆定律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説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單位;

(2)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歐姆定律公式的變形,理解應用公式時要注意“同體性”和“同時性”,會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應用歐姆定律進行解釋、推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研究過程,從而能較熟練地運用圖像處理實驗數據,瞭解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係。

(2)初步學會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交流討論,互相合作。

(3)學習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物理規律的方法,體會這樣做的優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歐姆當年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關係的簡史,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自我實現中增強成功體會。

二、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義及其數學表達式;

三、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實驗設計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以及結論的得出。

四、教學器材:

調光燈、小燈泡、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的電阻各一個、導線數根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物理情境進行討論,提出問題。

如圖的電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小組內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學生的方法:

①改變電源的電壓

②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

③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等。

實驗驗證,學生觀察燈的亮度的變化

師:燈時亮時暗説明什麼?

生:電路中的電流有大有小。

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決定?

(二)大膽猜想,激活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猜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提示。學生聯繫已學內容以及剛才的實驗現象,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最後,根據猜想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兩者有關:

過渡: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這兩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問題的解決,產生主動探索的動機,

(三)設計實驗

1、課件出示思考題

(1)根據研究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方法,這個問題應採用什麼方法研究?

(2)選擇使用哪些器材?

(3)該實驗應分幾步,具體步驟怎樣?

2、學生激烈討論,明確本問題的研究方法:必須設法控制其中一個量不變,才能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即控制變量法。

學生討論,提出本實驗必須分兩步來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變(確定應該用定值電阻而不用燈泡),研究I與U的關係;第二步,保持U不變,研究I與R的關係。對於第一步,改變U(用電壓表測),觀察I(用電流表測量),且電壓的調節可通過:改變電池節數來實現(阻值為R的電阻直接接在電源兩端),或者通過電阻與滑動變阻器串聯,移動變阻器滑片來實現。

師生共同討論: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比通過改變電池節數方案要好。

3、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學生個人設計,然後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個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處和不足。

4、學生進一步討論:對於第二步,要研究I與R的關係,首先要改變圖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電阻。要保持U不變,可調節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示數不變。

5、師生共同討論:要完成以上實驗,還必須測量相關數據,需要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四)分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像科學家那樣興趣盎然地開始按擬定的方案實驗,邊做邊想邊記。教師巡視,注意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數據記錄是否正確,作個別輔導。

歐姆定律教案 篇二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2、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2、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2、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五、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歐姆定律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掌握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歐姆定律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歐姆定律。

教學難點: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教學準備

電源,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5歐、10歐、20歐、40歐各一隻)。

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例題投影片。

三、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3課時(其中1課時為學生實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設問:

1、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麼?

2、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後,教師分析:在電路中,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而導體的電阻又要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那麼,在一段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量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歐姆定律。(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今天我們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係。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儀器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回答)

學生回答後,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分別介紹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

1、電阻R不變,電流與電壓有什麼關係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着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增加,這種關係在數學上叫成正比關係。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根據數學規律,我們可以對歐姆定律公式I=U/R進行變形,得到U=IR或R=U/I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同一導體中的兩個量,來求出第三個量。

2、歐姆定律來計算有關問題

例:已知電烙鐵的電阻是1210歐姆,如果電烙鐵兩端的電壓是220伏,求通過電烙鐵的電流?

教師根據板書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歐姆定律中的“這段導體”四個字。

(三)鞏固練習:課本第90頁第1、3題。

(四)作業佈置:作業本第53頁(一)1—4。

教學過程 篇四

1.複習

提問:(使用投影幻燈片)表1、表2是某同學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係時的兩組實驗數據。請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寫出正確數值,並説明道理。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據: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歐。根據: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進行新課

(1)歐姆定律

由實驗我們已知道了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把以上實驗結果綜合起來得出結論,即歐姆定律。

板書:〈第二節 歐姆定律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是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9世紀初期(1827年)經過大量實驗得出的一條關於電路的重要定律。

歐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R表示這段導體的電阻,I表示這段導體中的電流,那麼,歐姆定律可以寫成如下公式:

公式中I、U、R的單位分別是安、伏和歐。

公式的物理意義:當導體的電阻R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加幾倍,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就增加幾倍。這反映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係(I∝U)。當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增加到原來的幾倍,則導體中的電流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反映了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的關係(I∝

I—電流(安) U—電壓(伏) R—電阻(歐)〉

有關歐姆定律的幾點説明:

①歐姆定律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這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②對於一段電路,只要知道I、U和R三個物理量中的兩個,就可以應用歐姆定律求出另一個。

③使用公式進行計算時,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單位。

(2)應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例題1:課本中的例題1。(使用投影片)

學生讀題,根據題意教師板演,畫好電路圖(如課本中的圖8—2)。説明某導體兩端所加電壓的圖示法。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解題過程要求寫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題過程寫出根據公式,然後代入數值,要有單位,最後得出結果。

板書:〈例題1:

已知:R=807歐,U=220伏。

求:I。

解:根據歐姆定律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約為0.27安。〉

例題2:課本中例題2。(使用投影片)

板書:〈例題2〉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按例題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

學生板演完畢,組織全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①電路圖及解題過程是否符合規範要求。

②答題敍述要完整。本題答: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在它兩端應加2.8伏的電壓。

③解釋U=IR的意義:導體兩端的電壓在數值上等於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乘積。不能認為“電壓跟電流成正比,跟電阻成反比。”因為這樣表述顛倒了因果關係也不符合物理事實。

例題3:課本中的例題3。(使用投影片)

板書:〈例題3〉

解題方法同例題2。學生板演完畢,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所以U、I的比值是一定的。對於不同的導體,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導體電阻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材料、長度和

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由於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所以某導體兩端的電壓是零時,導體中的電流也等於零,而這個導體的電阻值是不變的。

②通過例題3的解答,介紹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書:(書寫於例題3題解後)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結

(1)簡述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

什麼叫伏安法測電阻?原理是什麼?

(2)討論:通過課本中本節的“想想議議”,使學生知道:

①電流表的電阻很小(有的只有零點幾歐),因此,實驗中絕對不允許直接把電流表接到電源的兩極上。否則,通過電流表的電流過大,有燒燬電流表的危險。

②電壓表的電阻很大(約幾千歐),把電壓表直接連在電源的兩極上測電壓時,由於通過電壓表的電流很小,一般不會燒燬電壓表。

4.佈置作業

課本本節後的練習1、4。

歐姆定律教案 篇五

一、教學任務分析

拓展型課程中的“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基礎型課程中部分電路的延伸,是“電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識。內容不僅涉及到電流、電阻、電壓及電動勢等物理量,還通過對電池供電原理以及非靜電力做功等內容的詳細介紹,突出閉合電路中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恆的規律。

“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較多並且抽象,如電動勢、外電壓、內電壓、外電阻、內電阻等等,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難度。建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探究過程,不僅要有較強的動手實驗獲取數據的能力,還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處理數據的理性分析能力。

讓學生感受電池,製作水果電池,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打破對電池認識的神祕感,甚至給學生一個發明創造的慾望,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敗的經歷。

本節課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動的科學設計,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源電動勢及內阻概念,知道化學電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3)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動手實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經歷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對化學電池結構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

(3)觀看“神六”、“核電站”等圖片,領略我國電能領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發愛國主義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探究電源內阻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四、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得出電源有內阻以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五、教學資源

1.實驗器材:電壓、電流傳感器、DIS數據採集器等,水果及銅絲、鋅絲等。

2.信息技術:自制FLASH課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現行高級中學課本《物理》拓展型課程I第二冊(試用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六、設計思路

在“電源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電學內容的教學中,通常我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內容按次序而進行的。在教學內容上,從非靜電力做功引入電動勢的概念,強調電動勢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在實驗得到電源的內外電壓之和為電源電動勢的基礎上,藉助歐姆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在教學次序上,先電源電動勢,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由於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有着不一樣的認知水平,學生對電動勢概念的理解也不會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對“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內容研究後,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設計出兩個雙循環的教學過程。

第一個雙循環針對電動勢而言。電動勢的概念是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關鍵和基礎,考慮到電動勢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難的。在電動勢教學的第一循環中,僅僅指出電源電動勢是由電源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它在數值上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它可以用電壓表直接測量出來。在第二循環中,指出它是表徵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源電動勢和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有相同的大小和單位,但他們的。物理含義不同。

第二個雙循環針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而言。在第一循環中,通過多組電流、電阻的實驗數據,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到電源有內阻,並進一步得到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先將電源的表徵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決後,再去研究電路中電流所遵循的規律,即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循環中,先以作業形式給學生一系列問題,然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從能量角度對電源的研究。

考慮到本節課的探究方法與課本中的不同,我們在作業中編排了題目“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學習到另一種經典的研究方法,即通過探究電動勢與電源內、外電壓的關係而得出閉合定律歐姆定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針對“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一循環的學習,課題名稱定為“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時間為1課時。

七、教學流程

八、教學過程

(一)情景──回顧歷史、引入課題

視頻:神舟6號遨遊太空。讓學生思考電池翼板的作用。

圖片:科學家伽伐尼。介紹伽法尼發現電的過程。

圖片:科學家伏打照片。介紹伏打及伏打電池,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伏打電池的工作原理。

實物:不同類型化學電池。解剖化學電池內部結構,指出廢舊電池給人體和環境帶來的危害。

製作:自制水果電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鋅絲和銅絲,並測量其兩絲間的電壓。

圖片:核電站、三峽。簡要介紹我國電力發展情況。

(二)探究──建構概念、建立規律

探究一:影響端電壓的因素

師:下面我們以乾電池為例來研究電源。如圖1是由乾電池、電阻箱組成一個電路。為了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先介紹兩個概念。我們把電源兩端的電壓稱為“端電壓”;電源外部所接的電阻稱為“外電阻”。圖1電路中電源的端電壓也就是外電阻上的電壓。

師:請大家按圖1連接電路,測量電源的端電壓,完成下表,並講一講你的發現。

電阻箱電阻R

斷路

電源端電壓U

生:我們發現外電阻R越大,電源端電壓U越大,説明端電壓與外電阻有關。

生:不同的電源在外電阻相同的情況下U是不同的,説明端電壓還與電源有關。

生:電路斷開時的端電壓僅由電源本身決定。

師: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是由電源本身決定的,即:不同的電池,在電路斷開時,維持兩節間電壓的本領是不同的。為了描述電源的這種特性,在物理學中,引入了電動勢的概念。電源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電動勢用符號是E表示,它的單位是伏特。

師:請大家測量課桌上乾電池的電動勢。

探究二:閉合電路的電流

師:在圖1所示的電路中,如果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是已知的,那麼,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呢?憑你的知識、經驗、智慧或靈感,猜測一下。

生:我的猜測是:I=E/R

師:這樣的猜測對不對呢?電池的電動勢剛才大家已經測量過,下面請大家再測量一下,不同外電阻時電路中的電流,完成下表,最後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電阻箱電阻R

電路中電流I

生: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電流I

師:那麼,電流與電動勢和外電阻之間關係存在怎樣的關係呢?請大家再猜測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點就行了,我的猜測是,可能是電源內部有電阻。

師:假設你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不妨將電源內部的電阻叫內阻,用r表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可寫成:I=E/(R+r)。現在請大家利用實驗數據,根據你們學到的數學知識,一起來找一找r的大小,然後看一看在誤差範圍內,上述關係是否成立。

生:我將每一組數據代入I=E/(R+r),通過計算的發現,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歐姆左右,説明電源存在內阻的假設是成立的,並且電路中的電流應該滿足I=E/(R+r)。

生:我是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的。先畫出I—R圖像,發現圖線是曲線,後來將I=E/(R+r)寫成R=E/I—r形式,看出電阻R與電流倒數1/I成線性關係。如果I=E/(R+r)成立,那麼,通過實驗數據畫出的R—1/I圖像應該是直線,結果利用實驗數據作出的圖線如圖2所示,這就説明了關係式I=E/(R+r)是正確的,而圖線的截距為—2.344,説明電源的內阻為2.334歐姆。

師: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出I=E/(R+r)是成立的結論,而且利用圖像還得到了電源的內阻。

師:I=E/(R+r)這個規律最早是由歐姆發現的,為了區別在國中所學的歐姆定律,我們將它叫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之所以稱為“閉合電路”,是因為I=E/(R+r)涉及到由電源、電阻等整個閉合的電路。而國中學習歐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個電路中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們將I=U/R又叫做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三)應用──聯繫實際、解釋實驗

題目:探究實驗表明,閉合電路中的外電阻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電源的端電壓越大。請解釋之。

解答: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可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路中的電流I必將變小;將I=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源的端電壓U變大。

九、作業設計

本節課在作業設計上,力求使作業能夠聯繫社會,聯繫生活、聯繫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同時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電子為什麼能在電源的內部從正極運動到負極?

自主學習:電動勢與電壓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用能量的觀點解釋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開闊視野: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

拓展研究:課堂實驗數據的再研究。

(1)畫出U—R、I—R、U—I圖像,並用相關理論對圖像進行分析。

(2)假設E、r未知,利用實驗數據如何計算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等。

關注生活:查看手機電池上的説明,指出個參數的意義及提出注意事項的理由。

聯繫實際:為什麼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電池?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想法。

十、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得到電源電動勢、電流以及外電阻的實驗數據後,讓學生猜測它們之間的關係,有一位已自學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同學説,電流等於電動勢與外電阻的比值。課後我和該同學交談後發現,學生並不是為了配合我的教學設計而故意講錯的,而是他將以前自學過的知識忘了。通過這次交談,我對意義建構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們的理念,即物理課堂應該是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而掌握知識的場所。

目前,大家對課程與課堂的教學改革較為重視,改革的力度也較大,但在作業方面改革步伐卻是緩慢的。對作業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學五環節中佈置作業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作業的來源單一,很多時候就是課本或練習冊中的幾道練習題;題目通常也側重於理論研究,通過演繹、推理來完成。本節課試圖在作業的佈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嘗試。努力使作業聯繫社會,聯繫生活、聯繫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作業的主要功能不僅僅是鞏固知識、查漏補缺,而且具有承上啟下、新舊聯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功能。如作業中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再處理,不僅將課堂的研究引向深入,還為以後“內電阻與電動勢的測定”的實驗教學打下了伏筆;再如通過作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生用1課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個循環的學習。另外,自主學習有時是需要引導的,由於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電源內部電荷運動的FLASH動畫,所以學生課後的自學就變得有趣、輕鬆和高效,對“電源內部電荷運動原因是由於電荷受到了非靜電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較為深刻。

歐姆定律優秀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説明

複習提問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並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係,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導入新課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着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係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作用。

進行新課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並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並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鑑別人的經驗。

鞏固練習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着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並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作用

教學目的 篇七

1.掌握歐姆定律,能熟練地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具: 篇八

書寫有提問和例題的投影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