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實用1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5篇《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實用15篇)

篇1: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説明

複習提問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並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係,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導入新課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着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係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作用。

進行新課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並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並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鑑別人的經驗

鞏固練習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1] [2] 下一頁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着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並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作用

上一頁  [1] [2]

篇2:《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任務分析

拓展型課程中的“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基礎型課程中部分電路的延伸,是“電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識。內容不僅涉及到電流、電阻、電壓及電動勢等物理量,還通過對電池供電原理以及非靜電力做功等內容的詳細介紹,突出閉合電路中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恆的規律。

“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較多並且抽象,如電動勢、外電壓、內電壓、外電阻、內電阻等等,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難度。建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探究過程,不僅要有較強的動手實驗獲取數據的能力,還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處理數據的理性分析能力。

讓學生感受電池,製作水果電池,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打破對電池認識的神祕感,甚至給學生一個發明創造的慾望,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敗的經歷。

本節課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動的科學設計,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源電動勢及內阻概念,知道化學電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3)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動手實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經歷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對化學電池結構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

(3)觀看“神六”、“核電站”等圖片,領略我國電能領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發愛國主義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探究電源內阻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四、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得出電源有內阻以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五、教學資源

1.實驗器材:電壓、電流傳感器、DIS數據採集器等,水果及銅絲、鋅絲等。

2.信息技術:自制FLASH課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現行高級中學課本《物理》拓展型課程I第二冊(試用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六、設計思路

在“電源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電學內容的教學中,通常我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內容按次序而進行的。在教學內容上,從非靜電力做功引入電動勢的概念,強調電動勢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在實驗得到電源的內外電壓之和為電源電動勢的基礎上,藉助歐姆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在教學次序上,先電源電動勢,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由於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有着不一樣的認知水平,學生對電動勢概念的理解也不會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對“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內容研究後,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設計出兩個雙循環的教學過程。

第一個雙循環針對電動勢而言。電動勢的概念是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關鍵和基礎,考慮到電動勢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難的。在電動勢教學的第一循環中,僅僅指出電源電動勢是由電源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它在數值上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它可以用電壓表直接測量出來。在第二循環中,指出它是表徵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源電動勢和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有相同的大小和單位,但他們的.物理含義不同。

第二個雙循環針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而言。在第一循環中,通過多組電流、電阻的實驗數據,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到電源有內阻,並進一步得到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先將電源的表徵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決後,再去研究電路中電流所遵循的規律,即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循環中,先以作業形式給學生一系列問題,然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從能量角度對電源的研究。

考慮到本節課的探究方法與課本中的不同,我們在作業中編排了題目“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學習到另一種經典的研究方法,即通過探究電動勢與電源內、外電壓的關係而得出閉合定律歐姆定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針對“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一循環的學習,課題名稱定為“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時間為1課時。

七、教學流程

八、教學過程

(一)情景──回顧歷史、引入課題

視頻:神舟6號遨遊太空。讓學生思考電池翼板的作用。

圖片:科學家伽伐尼。介紹伽法尼發現電的過程。

圖片:科學家伏打照片。介紹伏打及伏打電池,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伏打電池的工作原理。

實物:不同類型化學電池。解剖化學電池內部結構,指出廢舊電池給人體和環境帶來的危害。

製作:自制水果電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鋅絲和銅絲,並測量其兩絲間的電壓。

圖片:核電站、三峽。簡要介紹我國電力發展情況。

(二)探究──建構概念、建立規律

探究一:影響端電壓的因素

師:下面我們以乾電池為例來研究電源。如圖1是由乾電池、電阻箱組成一個電路。為了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先介紹兩個概念。我們把電源兩端的電壓稱為“端電壓”;電源外部所接的電阻稱為“外電阻”。圖1電路中電源的端電壓也就是外電阻上的電壓。

師:請大家按圖1連接電路,測量電源的端電壓,完成下表,並講一講你的發現。

電阻箱電阻R

斷路

電源端電壓U

生:我們發現外電阻R越大,電源端電壓U越大,説明端電壓與外電阻有關。

生:不同的電源在外電阻相同的情況下U是不同的,説明端電壓還與電源有關。

生:電路斷開時的端電壓僅由電源本身決定。

師: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是由電源本身決定的,即:不同的電池,在電路斷開時,維持兩節間電壓的本領是不同的。為了描述電源的這種特性,在物理學中,引入了電動勢的概念。電源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電動勢用符號是E表示,它的單位是伏特。

師:請大家測量課桌上乾電池的電動勢。

探究二:閉合電路的電流

師:在圖1所示的電路中,如果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是已知的,那麼,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呢?憑你的知識、經驗、智慧或靈感,猜測一下。

生:我的猜測是:I=E/R

師:這樣的猜測對不對呢?電池的電動勢剛才大家已經測量過,下面請大家再測量一下,不同外電阻時電路中的電流,完成下表,最後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電阻箱電阻R

電路中電流I

生: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電流I

師:那麼,電流與電動勢和外電阻之間關係存在怎樣的關係呢?請大家再猜測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點就行了,我的猜測是,可能是電源內部有電阻。

師:假設你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不妨將電源內部的電阻叫內阻,用r表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可寫成:I=E/(R+r)。現在請大家利用實驗數據,根據你們學到的數學知識,一起來找一找r的大小,然後看一看在誤差範圍內,上述關係是否成立。

生:我將每一組數據代入I=E/(R+r),通過計算的發現,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歐姆左右,説明電源存在內阻的假設是成立的,並且電路中的電流應該滿足I=E/(R+r)。

生:我是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的。先畫出I―R圖像,發現圖線是曲線,後來將I=E/(R+r)寫成R=E/I―r形式,看出電阻R與電流倒數1/I成線性關係。如果I=E/(R+r)成立,那麼,通過實驗數據畫出的R―1/I圖像應該是直線,結果利用實驗數據作出的圖線如圖2所示,這就説明了關係式I=E/(R+r)是正確的,而圖線的截距為―2.344,説明電源的內阻為2.334歐姆。

師: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出I=E/(R+r)是成立的結論,而且利用圖像還得到了電源的內阻。

師:I=E/(R+r)這個規律最早是由歐姆發現的,為了區別在國中所學的歐姆定律,我們將它叫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之所以稱為“閉合電路”,是因為I=E/(R+r)涉及到由電源、電阻等整個閉合的電路。而國中學習歐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個電路中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們將I=U/R又叫做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三)應用──聯繫實際、解釋實驗

題目:探究實驗表明,閉合電路中的外電阻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電源的端電壓越大。請解釋之。

解答: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可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路中的電流I必將變小;將I=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源的端電壓U變大。

九、作業設計

本節課在作業設計上,力求使作業能夠聯繫社會,聯繫生活、聯繫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同時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電子為什麼能在電源的內部從正極運動到負極?

自主學習:電動勢與電壓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用能量的觀點解釋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開闊視野: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

拓展研究:課堂實驗數據的再研究。

(1)畫出U―R、I―R、U―I圖像,並用相關理論對圖像進行分析。

(2)假設E、r未知,利用實驗數據如何計算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等。

關注生活:查看手機電池上的説明,指出個參數的意義及提出注意事項的理由。

聯繫實際:為什麼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電池?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想法。

十、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得到電源電動勢、電流以及外電阻的實驗數據後,讓學生猜測它們之間的關係,有一位已自學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同學説,電流等於電動勢與外電阻的比值。課後我和該同學交談後發現,學生並不是為了配合我的教學設計而故意講錯的,而是他將以前自學過的知識忘了。通過這次交談,我對意義建構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們的理念,即物理課堂應該是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而掌握知識的場所。

目前,大家對課程與課堂的教學改革較為重視,改革的力度也較大,但在作業方面改革步伐卻是緩慢的。對作業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學五環節中佈置作業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作業的來源單一,很多時候就是課本或練習冊中的幾道練習題;題目通常也側重於理論研究,通過演繹、推理來完成。本節課試圖在作業的佈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嘗試。努力使作業聯繫社會,聯繫生活、聯繫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作業的主要功能不僅僅是鞏固知識、查漏補缺,而且具有承上啟下、新舊聯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功能。如作業中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再處理,不僅將課堂的研究引向深入,還為以後“內電阻與電動勢的測定”的實驗教學打下了伏筆;再如通過作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生用1課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個循環的學習。另外,自主學習有時是需要引導的,由於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電源內部電荷運動的FLASH動畫,所以學生課後的自學就變得有趣、輕鬆和高效,對“電源內部電荷運動原因是由於電荷受到了非靜電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較為深刻。

篇3:《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的定義

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麼?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 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 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麼?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 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係,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係,這兩個關係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複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係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麼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 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 ,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並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後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鞏固練習

練習1 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 ,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 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篇4: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構建一個“人文、物理、社會”三維的教學課堂,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走入學科教學,以此來切實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生成性。張揚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實現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科學家歐姆事蹟的介紹,激發學生勇攀科學高峯的鬥志;通過歐姆定律的建立,使學生體驗自然界各種運動和變化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親身體驗,受到從特殊到一般的科學方法薰陶,以此來培養學生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提高連接電路及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技能。

3、使學生初步瞭解科學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控制變量並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以此來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學重點

建立歐姆定律,理解其含義。

四、教學難點

就是實驗的設計和探究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通過一系列實際問題,引出“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會不會有定量關係”的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課程理念。

2、猜想或假設: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結合已有的電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作出猜想,並説明猜想的依據。

3、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如何改變電壓?如何進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要求畫出實驗的電路圖,列出所需器材、實驗步驟,設計好數據記錄表)

全班交流,許x代表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方案,由老師或下面的學生當場提問(如:為什麼要使用滑動變阻器等),共同完善實驗設計。

4、動手探究:動手準備,根據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時,該由教師引導,讓學生動手操作。

5、分析歸納:將學生的數據用投影儀投影,引導學生分析I與U的關係,將不同組的數據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分析I與U的關係。在這中間,穿插介紹歐姆的事蹟。

七、佈置作業

練習第一、第二題。

八、結束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歐姆定律,理解了它的內涵意義。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手、腦並用地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動地認識和生成科學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從中學到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進而真切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中曲折的樂趣,從而真正感悟科學。

篇5: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歐姆定律的具體內容及其推導式;瞭解關於歐姆定律的發現歷程;能夠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識電流、電壓及電阻的定量關係,學會利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科學家發明和發現的過程,學習科學家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和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勇於為科學獻身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歐姆定律的內容及應用。

【難點】

正確使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列舉生活實例:我們通常會在生活中看到“高壓危險”的標識,但是我們用手指摁住電池兩端的時候,卻不覺得危險,這是為什麼?

學生根據上節課所學能作出回答:因為當人體電阻一定,電壓越大,經過身體的電流越大。

教師追問:如果給定數值,如何計算這兩次經過人體的電流的大小呢?學生疑惑,引出本節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歐姆定律:

教師講解:其實上節課我們探究的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係,早在十九世紀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已經開始研究,這就是有名的歐姆定律的來源。

介紹表達式,以及其表述的物理意義: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介紹歐姆定律的發現歷程:自1800年伏打發現電流和電堆,一直到1826年歐姆才發現了電流的定律。因為當時電阻、電壓等概念還沒有出現,同時也沒有一個高靈敏電流計來測定電流的強度值。因此一個未知規律的取得,無論今天看來有多麼簡明易懂,都需要科學家付出辛勤的努力和勇敢的探索。

2、應用歐姆定律:

【基礎題目】教師出示習題:一輛汽車的車燈,燈絲電阻為30Ω,接在12V的電源兩端,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學生根據歐姆定律內容計算。

教師提問,我們在做題時怎樣才能又快又準地算出答案呢?遵從什麼樣的步驟?

學生回答:畫出電路圖,選公式計算就行了。

教師歸納:做題步驟(1)讀題、審題,注意已知量的內容

(2)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3)為了更清晰的看到我們的未知量和已知量,我們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及未知量的符號。

(4)選用物理公式進行計算,注意單位的統一。

篇6: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

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

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師:我們到目前已經學了電學方面的幾個物理量?

生:電流I、電壓U、電阻R(教師板書1)

師:(引導學生回憶這幾個物理量的概念,並從中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繫)它們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重要的聯繫。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將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將如何變化?

生:(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大家的回答都很積極和準確)

師:這只是一種粗略的推薦,是一種定性的關係。例如:一支5Ω的電阻當它兩端的電壓從5V變為10V時通過它的電流會變得怎樣?進一步我問大家,電流變化了多少?

生:(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不假思索回答出來,但第二個問題把學生難住了,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師:如果我們知道一段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具體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這個問題對於我們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我們能具體知道電流的值,那麼就不僅僅能知道電壓升高後電流會變大,還能精確地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三個物理量之間存在一種什麼定量關係。

探究課題

師:既然電流與電壓及電阻都有關係,那麼大家大膽猜想一下將電流I與電壓U和電阻R的關係式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形式?

生:(學生的各種猜想……)

(教師板書2、這裏的猜想不是一段語言表述,而是一個具體的公式,因此學生可能會沒有把握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需要鼓勵,即使有的學生説出一個公式也不一定能夠説出猜想的理由,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替他向同學説出猜想的理由,理由的正確與否不重要。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

師:到底哪一種想法是對的,我們只能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實驗要怎麼做呢?

生:用電源和一段已知阻值的導體組成一個電路,用電壓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導體的電流,看三個值滿足哪一個關係式。

師:説出你所需的器材有哪些?

生: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

(教師板書3)

生: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測出在不同的電壓下通過電阻的電流。

師:如果你得出了結論,我會懷疑是不是因為你用的這個電阻比較特殊,這個結論只是一個巧合,可能換了其他的電阻就沒有這個規律了。

生:可以換幾個電阻,測出不同電阻情況下的電壓和電流。

師:換電阻很簡單,這裏老師可以給你們5Ω和10Ω兩個不同的電阻;如何改變電壓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電源的角度(用的電源是乾電池或學生電源怎麼操作?)和從電路的組成結構角度(電路中增加一個什麼元件?)進行思考]

①增減乾電池的個數。

②調節學生電源的輸出電壓。

③與定值電阻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師:由於滑動變阻器能連續調節電壓,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裏我們使用串聯滑動變阻器的方法改變電壓。[補充教師板書3(增加“滑動變阻器”)]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所用的`器材,大家現在畫出用這些器材組成的一個能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引導: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定值電阻,因此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的是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和電壓表應與定值電阻怎樣連接?要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滑動變阻器應與定值電阻怎樣連接?)

生:(學生將自己畫的電路圖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修改)

師:同學們畫的電路圖可能不同,但只要把握住關鍵的要點就可以。

要點:

①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電流表串聯;

②電壓表並聯在定值電阻的兩端。

師:記錄數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並且記錄還有一定的技巧,因為大家要從這些數據中尋找規律,所以數據的排布要合理,做到一目瞭然。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格。表格大家都很熟悉,每天大家上課都要用課程表;考試結束會看到全班的成績表。這裏我們改變的是電壓和電阻,測量的是電流,記錄數據的表格應如何設計?

生:(有的學生會看看自己的課程表,有的學生會想到把課程表中的星期和節次換成電壓和電阻,教師可在引導的過程中一步步揭示答案)

師:為了在實驗完畢後能與其他小組的數據進行比較,大家的實驗條件應該相同,這裏我們都使用5Ω和10Ω的兩個定值電阻,調節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依次為1V、2V、3V(教師板書5,下表中實踐部分)

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實驗設計完成了。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實驗成功了,如果你在實際操作中出現錯誤,實驗可能因此功虧一簣,現在我問大家幾個問題,你們想想應該怎麼做?為什麼?

(投影儀投影:①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應該斷開還是閉合?②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調節到什麼地方?③如果已經知道實驗中遇到的最大電流是0.6A,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應如何選擇?)

生:(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能夠回答,第二個問題比較難,教師要進行提示,第三個問題要讓學生學會從實驗設計中尋找數據,教師要提示。最後教師投影答案)

師:請同學按照上面的實驗方案開始實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將學生的實驗數據展示在黑板上(補充教師板書5),每個小組都很積極地告訴老師自己的實驗數據]因為任何實驗都存在誤差,所以大家的數據有差別是正常的,但數據差別不大,不影響我們總結規律,同學們觀察這些數據之間有什麼關係?

(投影:①觀察表格的縱行。當電阻是5Ω時,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____________倍,電壓增大到原來的3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____________倍。對於10Ω的電阻,電流和電壓有這種關係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②觀察表格的橫行。當電壓是1V時,電阻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變為原來的__________倍。對於2V和3V的情況,電流和電阻有這種關係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③將電流I、電壓U、電阻R的關係用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

生:(數據的規律性很明顯,學生基本能自己獨立得出結論)

師:這個規律最早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發現的,因此稱為歐姆定律。

師:實驗完成了,大家分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然後做出回答。

①實驗的結論具不具有普遍性?

我們的實驗採用改變電壓和電阻多次測量的方法,在條件改變後得到的規律是相同的,説明規律應該具有普遍性。

②為什麼少數小組的數據偏差比較大?

多種情況的錯誤都可能引起這種結果。如:電路連接是否正確;電壓表是不是並聯在定值電阻的兩端;電錶選擇的是另外的量程自己卻還沒有意識到;讀數時誤將電流表當電壓表,電壓表當電流表;數據是不是填入表格中正確的位置等等。

③為什麼多數小組的數據總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這屬於正常誤差。如:在讀數時,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當遇到電錶指示在刻度的半格處時,有的同學忽略半格,有的同學多讀了半格;還有你們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以及電錶的準確性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篇7:《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國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於電學的核心位置,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開啟電學計算之門的金鑰匙。

本章教學內容的設置也稱得上是物理教學的典範,共有四節內容:第一節“探究電阻上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是一個典型的運用控制變量法的科學探究實驗,給了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控制變量法,養成科學探究的學習習慣,並從探究得出結論,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的掌握。第二節“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在第一節探究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總結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同時也提升學生處理實驗數據能力,歐姆定律內容及公式是本章節的核心內容,教材中詳細介紹了公式是符號的單位及意義,之後再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再定性分析電阻的串聯和並聯規律。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學會測量電阻的方法,實驗中要多測幾組數據,並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對電阻的理解。第四節“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本節從理論和實踐兩面去理解短路和高電壓對用電安全造成的危害,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物理走向生活。

二、學情分析。

1、知識準備:

學生在國小自然課中對簡單電路有初步的接觸,知道電池多一些小燈泡會亮一些,又通過前面兩電學知識的學習,對簡單電路的組成、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串並聯電路的連接有了較好的理解和掌握,還進行了兩個探究實驗:串、並聯電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規律,使學生對電路的連接、串並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規律的探究實驗的科學方法和步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為通過探究得出歐姆定律,進一步運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解決生活實際中相關的問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生源情況:

我校是廣大農村公辦學校的一員,生源普遍質量偏低,優生少,參差不齊。我們必須面對這個形勢,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互相學習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提高成績、終生受益的目的。於是我校開展“自主學習”的教學嘗試和研究。

3、具體做法:

每一節都精心設計自主學習學案和當堂檢測題,學案前幾題主要以基本概念填空形式引導學生自學,對基礎知識進行歸納,之後學生討論交流“兵教兵”,再就是展示自學成果,針對各層次學生情況,儘可能讓他們有表達和表現的機會,這個過程這個過程約15分鐘。之後教師對重點難點及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精講,約15分鐘。學案後面幾題作當堂鞏固提高練習,在堂上當堂評講,約10分鐘。最後5分鐘當堂檢測,當堂檢測以重要概念和礎知識為主,讓中下生通過努力能夠完成。課後對當堂檢測不合格的還要進行輔導跟進,學習小組長協助教師做輔導跟進工作,起到相互提高的作用。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中下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自尊心逆反心特強,教師若講得太多,他們跟不上,聽不懂,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就會索性不聽,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還得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千萬不能傷他們的自尊心,否則與老師對着幹。最好的辦法就是調動他們動手,把注意力不斷的.引到學習上來,還要經常給一些他們能力範圍之內的表現機會,以提高信心,增強對老師的信任和感激。

教學有方,教無定法,物理學科及物理教材都有它自身的特色,用一個教學模式套用每一節教學肯定行不通,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課堂效益。

三、教學設計與教學建議。

課時建議:建議8課時

第一節 探究電阻上電流與電壓的關係,1課時。

第二節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2課時。

第三節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2課時。

第四節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1課時。

複習和總結測試,2課時。

根據我校生源實際,第二和第三節各增加一個課時,以安排足夠的實驗探究和習題訓練時間,適當減緩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能較輕鬆的達成教學三維目標。

四、教學設計思路及教法應用。

本章內容環環相扣,前後聯繫緊密,複習舊知識、通過問題引入、進行探究實驗、總結規律、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再運用歐姆定律,達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生源素質普遍偏低,差生面大,我校從教法上進行了調整,大力推行“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有其獨到的優越性,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突出的特點是自學規納知識網絡、討論交流、“兵教兵”、教師精講總結、當堂訓練及堂堂清檢測,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提高自學能力,給了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機會,讓中下生也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我校物理科的教學特色就是:“探究實驗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每一節都精心設計了“自主學習”學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學案的幫助下進行自主學習。本章各節教學設計及思路如下:

第一節 “探究電阻上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本節是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課,要求讓學生經歷探究的七個環節,並通過探究分析掌握電阻上電流和電壓的關係。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學生看書、思考、先做、後説,之後討論交流,教師歸納總結。各個環節的做法又有區別,提出問題採用情景引入、猜想和假設以交流討論為主;設計實驗先獨立設計,教師個別輔導,之後“兵教兵”再交流共享設計方案,重點要強調如何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更要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輔導,我校的實驗課有兩位教師,加強了個別輔導。數據分析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的發現,最後歸納分析,達成共識。評估和交流讓學生進一步交流實驗結果,並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以討論交流為主。

第二節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本節在前一節實驗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引導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歸納總結出歐姆定律內容,得出歐姆定律表達式,之後應用數學表達式及變形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再進一步用歐姆定律定性分析電阻的串並聯規律並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

第三節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以實物展示引出問題:小燈泡的電阻是多少?以激起興趣;再引導思考:如何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得出實驗原理,引入實驗設計方案。設計實驗要求學生先思考,再以學案提示的線索完成實驗設計,之後進行交流,讓學生展示實驗電路圖介紹實驗方案,讓全體學生對實驗方案做到心中有數,之後給足夠的時間進行分組實驗,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給學困生提供足夠的幫助,力求全體學生能完成實驗,得出實驗數據。再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電壓越高,燈泡的電阻越大,為什麼呢?通過分析討論,加深對電阻的理解。最後進行交流與評估,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還要強調實驗原始數據的重要性。

第四節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本節充分利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先教師給出的學案要求自學該節課內容,邊學邊在學案上完成有關內容,之後討論交流本節重要知識點。首先從歐姆定律及公式入手,得出:電壓一定時,電阻越小,電流越大,若電路短路,就會有很大的電流,會燒壞電源和電流表,造成危害。電阻一定時,電壓越高,電流越大,這是高電壓危險的原因。

篇8: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師:我們到目前已經學了電學方面的幾個物理量?

生:電流I、電壓U、電阻R(教師板書1)

師:(引導學生回憶這幾個物理量的概念,並從中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繫)它們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重要的聯繫。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將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將如何變化?

生:(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大家的回答都很積極和準確)

師:這只是一種粗略的推薦,是一種定性的關係。例如:一支5Ω的電阻當它兩端的電壓從5V變為10V時通過它的電流會變得怎樣?進一步我問大家,電流變化了多少?

生:(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不假思索回答出來,但第二個問題把學生難住了,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師:如果我們知道一段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具體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這個問題對於我們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我們能具體知道電流的值,那麼就不僅僅能知道電壓升高後電流會變大,還能精確地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三個物理量之間存在一種什麼定量關係。

探究課題

師:既然電流與電壓及電阻都有關係,那麼大家大膽猜想一下將電流I與電壓U和電阻R的關係式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形式?

生:(學生的各種猜想……)

(教師板書2.這裏的猜想不是一段語言表述,而是一個具體的公式,因此學生可能會沒有把握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需要鼓勵,即使有的學生説出一個公式也不一定能夠説出猜想的理由,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替他向同學説出猜想的理由,理由的正確與否不重要。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

師:到底哪一種想法是對的,我們只能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實驗要怎麼做呢?

生:用電源和一段已知阻值的導體組成一個電路,用電壓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導體的電流,看三個值滿足哪一個關係式。

師:説出你所需的器材有哪些?

生: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

(教師板書3)

生: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測出在不同的電壓下通過電阻的電流。

師:如果你得出了結論,我會懷疑是不是因為你用的這個電阻比較特殊,這個結論只是一個巧合,可能換了其他的電阻就沒有這個規律了。

生:可以換幾個電阻,測出不同電阻情況下的電壓和電流。

師:換電阻很簡單,這裏老師可以給你們5Ω和10Ω兩個不同的電阻;如何改變電壓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電源的角度(用的電源是乾電池或學生電源怎麼操作?)和從電路的組成結構角度(電路中增加一個什麼元件?)進行思考]

①增減乾電池的個數。

②調節學生電源的輸出電壓。

③與定值電阻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師:由於滑動變阻器能連續調節電壓,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裏我們使用串聯滑動變阻器的方法改變電壓。[補充教師板書3(增加“滑動變阻器”)]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所用的器材,大家現在畫出用這些器材組成的一個能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引導: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定值電阻,因此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的是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和電壓表應與定值電阻怎樣連接?要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滑動變阻器應與定值電阻怎樣連接?)

生:(學生將自己畫的電路圖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修改)

師:同學們畫的電路圖可能不同,但只要把握住關鍵的要點就可以。

要點:

①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電流表串聯;

②電壓表並聯在定值電阻的兩端。(見圖-11)

師:記錄數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並且記錄還有一定的技巧,因為大家要從這些數據中尋找規律,所以數據的排布要合理,做到一目瞭然。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格。表格大家都很熟悉,每天大家上課都要用課程表;考試結束會看到全班的成績表。這裏我們改變的是電壓和電阻,測量的是電流,記錄數據的表格應如何設計?

生:(有的學生會看看自己的課程表,有的學生會想到把課程表中的星期和節次換成電壓和電阻,教師可在引導的過程中一步步揭示答案)

師:為了在實驗完畢後能與其他小組的數據進行比較,大家的實驗條件應該相同,這裏我們都使用5Ω和10Ω的兩個定值電阻,調節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依次為1V、2V、3V(教師板書5,下表中實踐部分)

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實驗設計完成了。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實驗成功了,如果你在實際操作中出現錯誤,實驗可能因此功虧一簣,現在我問大家幾個問題,你們想想應該怎麼做?為什麼?

(投影儀投影:①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應該斷開還是閉合?②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調節到什麼地方?③如果已經知道實驗中遇到的最大電流是0.6A,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應如何選擇?)

生:(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能夠回答,第二個問題比較難,教師要進行提示,第三個問題要讓學生學會從實驗設計中尋找數據,教師要提示。最後教師投影答案)

師:請同學按照上面的實驗方案開始實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將學生的實驗數據展示在黑板上(補充教師板書5),每個小組都很積極地告訴老師自己的實驗數據]因為任何實驗都存在誤差,所以大家的數據有差別是正常的,但數據差別不大,不影響我們總結規律,同學們觀察這些數據之間有什麼關係?

(投影:①觀察表格的縱行。當電阻是5Ω時,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____________倍,電壓增大到原來的3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____________倍。對於10Ω的電阻,電流和電壓有這種關係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②觀察表格的橫行。當電壓是1V時,電阻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變為原來的__________倍。對於2V和3V的情況,電流和電阻有這種關係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③將電流I、電壓U、電阻R的關係用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

生:(數據的規律性很明顯,學生基本能自己獨立得出結論)

師:這個規律最早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發現的,因此稱為歐姆定律。

師:實驗完成了,大家分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然後做出回答。

①實驗的結論具不具有普遍性?

我們的實驗採用改變電壓和電阻多次測量的方法,在條件改變後得到的規律是相同的,説明規律應該具有普遍性。

②為什麼少數小組的數據偏差比較大?

多種情況的錯誤都可能引起這種結果。如:電路連接是否正確;電壓表是不是並聯在定值電阻的兩端;電錶選擇的是另外的量程自己卻還沒有意識到;讀數時誤將電流表當電壓表,電壓表當電流表;數據是不是填入表格中正確的位置等等。

③為什麼多數小組的數據總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這屬於正常誤差。如:在讀數時,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當遇到電錶指示在刻度的半格處時,有的同學忽略半格,有的同學多讀了半格;還有你們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以及電錶的準確性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鞏固練習

①(擴展教師板書5的虛線部分)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規律,不用測量,大家能不能把表格中的空白部分補充完整?

(教師任意添加一個電阻和電壓,學生補充電流)

除了應用規律求電流,我們能不能求電壓或電阻?

(教師任意添加一個電流,學生補充電壓或電阻)

②同學們家中使用的電冰箱阻值大約是500Ω,請你根據歐姆定律估算一下當它工作時通過的電流大約是多少?

探究過程小結

①應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部分元件兩端的電壓。

②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通過某導體的電流和它兩端的電壓。

③改變實驗條件多次測量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④實驗要按照要求規範操作。

⑤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歐姆定律。

篇9: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提出問題

1.在電學中我們學了幾個物理量?你覺得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2.當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升高,通過它的電流會怎樣變化?

3.當導體的電阻變大,通過它的電流會怎樣變化?

4.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能用公式表達出來嗎?

(二)猜想或假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設計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

實驗器材:電源、開關、導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並記錄以下幾組電流的值。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流的值。

實驗電路圖:

(五)分析和論證

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公式表達為____________。

(六)評估與交流

1.實驗的結論是一種偶然還是具有普遍性?

2.為什麼多數小組的數據總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3.為什麼少數小組的數據偏差很大?

篇10:高中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電錶,會用滑動變阻器,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知道各個物理量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熟悉控制變量法,學會科學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中的快樂,感受歐姆得出歐姆定律的不易,學習科學家為科學艱苦奮鬥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2.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三、教學設計思路

歐姆定律是把電學中三個重要的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聯繫起來的一個重要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也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得出歐姆定律,在探究活動開始時,教師應給學生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究的動機,從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實驗的探究過程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複習前面所學電學知識,並通過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交流討論,降低了難度,達到啟發學生正確設計實驗的目的,從而突破本節的一個難點。本課的教學設計過程為: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要關注探究過程的細節,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同時要善於發現其閃光之處,給予鼓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另外要充分利用好交流和評估,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以及修改完善自己實驗方案的能力。

四、教學資源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乾電池組、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10Ω 1A)、定值電阻(5Ω、10Ω、15Ω)、開關、導線、小燈泡與燈座。

教師演示器材:家用調光枱燈、實物投影儀、乾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小燈泡與燈座。

五、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取出家用調光枱燈,插入插座中,閉合開關,調節旋鈕,讓學生觀察燈的亮度變化)

向同學們介紹了滑動變阻器在家用調光枱燈中的應用,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分析,畫出家用調光枱燈的電路圖。

請幾位同學把自己所畫的電路圖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向大家展示。

二、提出問題

如果想知道通過燈泡的電流是多少,那麼在這個電路要接入哪個儀器呢?該怎樣連接到電路中呢?請畫出電路圖。

把錯誤的和正確的電路圖放在實驗投影上展示,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請2位同學按照電路圖把講桌上器材連成電路。

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請同學們觀察燈光的亮度變化,你還發現了什麼現象?調光枱燈的亮度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生活與生產中,很多地方需要改變電流的大小,那麼電流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麼樣的關係?請同學們思考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

三、新課教學

PPT課件展示探究活動:

14.5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麼關係?

猜想與假設:

1.通過導體電流與有關,而且越大,電流越。

2.通過導體電流與有關,而且越大,電流越。

(如果有的學生猜想還與其它因素有關,比如通過導體電流大小與導體的長短、橫截面積等有關,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把其歸類到電阻中去。)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剛才這幾位同學的猜想非常好,但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怎麼來證明呢?

我們在設計實驗前,請同學們先議一議下面幾個問題:

1.探究電壓、電阻的變化對電流的影響,應該用什麼方法?

2.探究電壓對電流的影響時,哪個量不變?哪個量變?如何改變?通過什麼顯示變與不變的量?畫出你們所設計的電路圖。

3.探究電阻對電流的影響時,哪個量不變?怎麼樣保證其不變?哪個量變?如何改變?畫出你們所設計的電路圖。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這幾個問題,然後組長或其他成員代表你們小組向全體同學彙報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我們看一看哪個小組做的最好。

師生互動部分:

小組彙報時可能會出現如下所述的一些現象,教師要做好分析引導工作。

第一小組:可以通過在電路中串聯電流表知道電流的大小,根據乾電池的節數知道導體兩端的電壓。電路圖1所示:

教師:你們這個小組所設計的電路圖是用來研究電流與哪個物理量的關係的呢?

第一小組:我們所講的是研究電流與電壓關係的實驗電路圖。

教師:很好。除了他們這個小組設計的,有沒有與這組不一樣的設計方案呢?

第二小組:我們小組也認為應該用控制變量法來進行探究,比如研究電壓對電流的影響時,就應該保持電阻不變,但我們組與第一組不同的是在第三次實驗時,電壓較大,為了保護電路,我們加了一個滑動變阻器,如圖2所示。

教師:那對於圖2中的最後一個電路圖,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是4.5V嗎?你們小組能想一個辦法確定嗎?

學生:

第三小組:老師,我們組認為在他們小組設計的電路中都有問題,雖然一節乾電池的電壓是1.5V,但使用時間長了以後,乾電池的電壓可能會發生變化,所以為了知道導體兩端電壓,我們建議在導體兩端並聯上電壓表。

教師:同學們,你們是否同意第三小組同學的看法,你們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第四小組:老師,在前面幾組同學所講的基礎上,我們組認為再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才更好,探究電壓對電流的影響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流表,記錄其示數,從而知道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在研究電阻對電流的影響時,換用不同的電阻值,但我們不知道怎麼保持電壓不變了。

教師:你們小組不但自己説的非常好,還有一個問題,給其它組留下表達的機會.對他們組留下的這個待解決的問題,哪個小組能伸出“友誼之口”啊?

第五小組:老師,我們組認為這其實也挺簡單的,比如在把5Ω電阻換成10Ω電阻時,導體兩端電壓肯定會變化,那麼我們只要觀察電壓表,通過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恢復到原來即可。

教師:同學們,這組同學講的好嗎?請大家用掌聲的熱烈程度告訴我吧。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幾個小組彙報的結果,結合自己組更好的想法,畫出你們所設計的電路圖。過一會我們邀請幾個小組代表把你們組設計的電路圖在實物投影上向全體同學展示。

幾個小組同學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組所設計的電路圖,如圖3所示。

下面我們就要進行實驗。請同學們先回想我們前面所學的電學有關知識,思考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

同學們説的非常好,實驗時請同學們注意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一下分工,前面小組探究電壓對電流的影響,後面小組探究電阻對電流的影響。下面同學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實驗桌上的器材,按照你們最終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進行實驗探究,把有關的數據填寫在的表1和表2中。

同學們實驗已經結束,下面請各組同學先仔細研究你們自己的實驗所得數據,你能得到什麼結論?然後再與鄰組同學交流一下,他們所得到的結論與你們的一致嗎?最後我們請幾個組同學把你們的實驗數據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向全班同學展示,並彙報你們組的發現。

第六組:(結合實物投影展示的數據)我們得到的結論是:電壓增大,電流也增大。

教師:那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時,電壓增大,電流也增大呢?

第六組:應該是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電壓增大,電流也增大。

教師:有沒有不同的結論?

第七組:我們組得到的結論是:在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教師:還有不同的結論嗎?剛才幾組同學都是從變化趨勢上談了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現在請同學們再仔細研究一下你們的實驗數據,把你們的實驗數據在課本圖14-14的座標中描繪出來,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你能仿照圖14-14畫出電流、電阻圖像嗎?

學生:我們發現在電流、電壓圖像中,得到的是一條直線。

教師:所有的點都在這條直線上嗎?另外,一條直線在數學的函數中表示什麼意思呢?

學生:……

教師:同學們認為他們這個小組説的對嗎?好,另一種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學生:……

教師:還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嗎?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我為你們鼓掌,因為你們今天所發現的規律,很多年前是由一位大物理學家發現的,這個物理學家的名字叫歐姆,這個定律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中U為導體兩端電壓,單位為伏(V);R為導體的電阻,單位為歐(Ω);I為通過導體的電流,單位為安(A)。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一公式與歐姆定律的公式比較象呢?

學生:……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學歐姆定律的有關內容及課本中的例題,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你所學知識。

教師:好,同學們都已經自學完畢,請幾位同學來談談你自學到哪些知識?

學生:……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道辨析題:

根據歐姆定律,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從R=U/I可知,導體的電阻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B.從R=U/I可知,對於某一確定的導體,通過的電流越大,説明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

C.從I=U/R可知,導體中的電流跟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D.從R=U/I可知,對於某一確定的導體,所加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之比是個定值

教師: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到黑板這邊完成課本習題第2題的求解過程,其他同學在下面單獨完成。

三、課堂小結

教師:下面還有幾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把這節有關內容在筆記本上整理出來,然後談談本節課你所學到知識。

教師: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

教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哪些做法引入的誤差會比較大?怎樣才能儘量減小?請同學們課後再回想一下探究過程,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動腦思考,結合前面所學電學知識,畫出家用調光枱燈的電路圖。

小組間交流、討論得出在這個電路中串聯電流表。

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進行交流、討論,得出調光枱燈亮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根據日常生活現象或理論大膽進行猜想。

學生分組交流然後彙報:電流的大小可能與電壓、電阻有關,電壓越大,電流越大,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阻越大,電流越小,因為電阻阻礙電流。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彙報。

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想出各種辦法,設計電路。

學生思考,想出辦法,設計電路,畫出電路圖。

學生回想片刻後交流、討論、可能有以下一些回答:

1.在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

2.電錶要先試觸,要選擇適當的量程。

3.剛開始連線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處在電阻最大位置。

4.閉合開關讀數後要迅速斷開開關。(教師追問為什麼)

5.讀數時視線要正視。

6.要多測幾組數據,以便得到更準確的結論。

學生動手實驗探究,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正確連接電路,進行實驗,尊重事實,得出實驗數據,不得拼湊。同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及時講評,比如讀數時視線沒有正視會造成什麼結果等。

[高中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1:《歐姆定律》的教學設計

《歐姆定律》的教學設計

引入新課

活動一 改變小燈泡的亮度

給你一個小燈泡(額定電壓3.8V),三個阻值不同的電阻,乾電池3節,開關一個,導線若干,怎樣讓小燈泡發出不同亮度的光來。

發現並提出問題:燈泡的亮度為什麼會改變?(留言版)

分組彙報:你是通過什麼樣的辦法改變了燈泡的亮度?(留言版)

注意:學生可以在網頁的求助站中尋找幫助

學生回答:更換電池或改變電路中的電阻。

問:這説明了什麼?(留言版)

分析各種現象引導學生知道改變電池的電壓。

和改變電路中的電阻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讓學生自己動手來發現問題

讓學生成為發現者而不是觀察者

電路設計

完成活動“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猜想與假設】1電路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什麼關係?

2電路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什麼關係?(留言版)

【實驗設計】

怎樣來研究電壓和電阻對電流的影響?應用什麼方法?如何控制變量?(留言版)

(要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要控制電阻不變)

(要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要控制電壓不變)

(活動1)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設計電路1:

設計電路2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討論熱烈,想出了兩種改變電流大小的方法

進一步培養

學生在實驗中控制變量的意識,

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教師引導學生活動説明

完成實驗“電流與電阻的變化”

【操作與記錄】

1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請學生注意事項;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

(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於阻值 最大 處。

(3)注意認清和選擇電壓表和電流表的 正負 接線柱和量程,用試觸的方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4)閉合開關前檢查電路,確認電路無誤後方可進行實驗。

2.按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並將實驗數據填入表

實驗次數R=10Ω

U/VI/A

1

2

3

3.評估及討論:

根據實驗的結論討論評價方案的優劣。(留言版)

〖思考在電路2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麼?(改變電阻兩端電壓大小及保護電路)

學生點擊網頁上的動畫,在留言板上概括結論。

4.實驗結論:

當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活動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設計電路1

學生回答並思考

學生實驗、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並舉例説明。

可通過串聯電路中的分壓原理來解釋。

有的學生會設計圖1,但要求學生用已有的電路來完成實驗,這時電池的內阻分壓可以不講。在這裏我們僅從華東變阻器保護電路這一作用來評價 方案的優劣教師先不評價哪一種方案更好,而是放手讓學生完成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知道通過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

要求學生從實踐中培養分析、探索和判斷能力,深刻領會實驗的科學性、合理性、嚴密性。

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教師引導學生活動説明

學習用圖像處理數據

介紹歐姆設計電路2

[討論] 選折一個較好的方案來做實驗。

〖思考在電路2中滑動變阻的作用是什麼?(控制在不同的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1設計實驗表格

2,並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填入表2

實驗次數U=2V

R/ΩI/A

1

2

3

結論: 。

【分析與論證】

〖思考1在實驗中,電流與電壓並不嚴格成正比,電流與電阻並不嚴格成反比,為什麼?

(因為實驗中有誤差)

2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電阻發熱、測量次數少、電錶讀數、電流表外接等)

[學科整合]物理中的數學

在如下座標中將表1中數據表達出來

同學們!能將上述兩個結論結合起來,就得到歐姆定律

介紹歐姆生平

二、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表達式:I=U/R

U:導體兩端的電壓,單位:V,R:導體的電阻,單位:Ω,I:導體中的電流,單位:A

要求學生從實驗中找出造成誤差的原因,並説出怎樣來減小誤差。

可將書上的圖像要學生描好後用實物投影儀。可多查閲幾個學生。

學生解答

用圖像進行實驗數據處理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讓學生去發現圖像中的信息,培養學生用圖像分析、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通過歐姆的故事,增強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科學、獻身科學的學習熱情。

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教師引導學生活動説明

反饋練習

小結佈置作業

歐姆定律的幾點説明:

1同時性:導體的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時刻的。

2同體性: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的電壓和電流

例:根據歐姆定律I=U/R,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 電阻大的導體通過的電流一定小

B 電壓大的導體通過的電流一定大

C 當電壓一定時,電阻大的導體中通過的電流一定小

D 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中通過的電流成反比。

【小結】怎樣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怎樣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歐姆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留言版)

【作業】資源與評價 強調在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時,各物理量一定要寫單位,不能數學化.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歐姆定律

一、活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1提出問題

2猜想和假設

3設計實驗

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時,控制電阻不變。

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時,控制電壓不變。

4進行實驗

5得出結論;

二、歐姆定律

三、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公式:I=U/R

篇12:歐姆定律優秀教學設計

歐姆定律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説明

複習提問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並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係,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導入新課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着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係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作用。

進行新課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並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並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鑑別人的經驗。

鞏固練習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着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並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作用

篇13:國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並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温故舊知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請同學一起回憶兩個實驗結論。

生答:分別是當R一定,通過導體的電流I正比於導體兩端電壓U;當U一定時,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普遍的規律,當我們綜合一下兩個結論,得到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達出來就是I=U/R。這個公式就是19世紀時德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歐姆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導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

介紹歐姆定律的內容即是: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U/R,請同學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R—電阻,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I—電流,國際單位是安培,用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 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達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台分享課前蒐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蹟資料。

教師簡單總結:歐姆是一名優秀的科學探究者。他在研究電流與電源和導線長度關係時,歐姆就自己動手設計了電流扭秤解決了電流測量的難題。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並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通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通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範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達式,接着帶入數據(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説一説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並整合好蒐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篇14:國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篇15:國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能説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單位;

(2) 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歐姆定律公式的變形,理解應用公式時要注意“同體性”和“同時性”,會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應用歐姆定律進行解釋、推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研究過程,從而能較熟練地運用圖像處理實驗數據,瞭解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係。

(2)初步學會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交流討論,互相合作。

(3)學習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物理規律的方法,體會這樣做的優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歐姆當年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關係的簡史,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自我實現中增強成功體會。

二、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義及其數學表達式;

三、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實驗設計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以及結論的得出。

四、教學器材:

調光燈、小燈泡、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的電阻各一個、導線數根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物理情境進行討論,提出問題。

如圖的電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小組內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學生的方法:

①改變電源的電壓

②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

③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等。

實驗驗證,學生觀察燈的亮度的變化

師:燈時亮時暗説明什麼?

生:電路中的電流有大有小。

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決定?

(二)大膽猜想,激活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猜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提示。學生聯繫已學內容以及剛才的實驗現象,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最後,根據猜想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兩者有關:

過渡: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這兩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問題的解決,產生主動探索的動機,

(三)設計實驗

1、課件出示思考題

(1)根據研究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方法,這個問題應採用什麼方法研究?

(2)選擇使用哪些器材?

(3)該實驗應分幾步,具體步驟怎樣?

2、學生激烈討論,明確本問題的研究方法:必須設法控制其中一個量不變,才能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即控制變量法。

學生討論,提出本實驗必須分兩步來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變(確定應該用定值電阻而不用燈泡),研究I與U的關係;第二步,保持U不變,研究I與R的關係。對於第一步,改變U(用電壓表測),觀察I(用電流表測量),且電壓的調節可通過:改變電池節數來實現(阻值為R的電阻直接接在電源兩端),或者通過電阻與滑動變阻器串聯,移動變阻器滑片來實現。

師生共同討論: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比通過改變電池節數方案要好。

3、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學生個人設計,然後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個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處和不足。

4、學生進一步討論:對於第二步,要研究I與R的關係,首先要改變圖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電阻。要保持U不變,可調節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示數不變。

5、師生共同討論:要完成以上實驗,還必須測量相關數據,需要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四)分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像科學家那樣興趣盎然地開始按擬定的方案實驗,邊做邊想邊記。教師巡視,注意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數據記錄是否正確,作個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