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七年級語文《綠色蟈蟈》教學設計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國中七年級語文《綠色蟈蟈》教學設計教案(精品多篇)

《綠色蟈蟈》教案 篇一

(建議安排2課時)

[學法導引]

《綠色蟈蟈》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著名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作者先寫“我”在觀察昆蟲,用蟬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翁——蟈蟈;再描寫户外聽到的蟈蟈的叫聲;最後寫“我”對金屬籠中的蟈蟈的觀察,着重介紹蟈蟈的食性。可採用限時閲讀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課前可以查閲有關資料,瞭解法布爾的故事,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獻身科學的決心。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多處採用的擬人為主的修辭手法來抒發感情,可以反覆朗讀、品味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和傳神的語言。課外閲讀《昆蟲記》,能夠做到細心觀察身邊小生靈的活動,並細緻地描寫出它活動的全過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典型例析]

例題:課後查閲《辭海》或《生物學》課本,查找有關蟈蟈的條目,然後與本文比較,用簡潔的話概括一下本文的筆法特點。

解析:本題意在通過對比,讓大家感受法布爾生動活潑的方法。同時,查找資料對比的過程也是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參考答案:

⑴本文不像一般的説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

⑵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因此在語言的表達上儘量生動感人,如,“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着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這些語言都很傳神。

⑶擬人手法的運用,像“蟈蟈在竊竊自語”“蟈蟈酷愛甜食”“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處在一起的”等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自然親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富有文學筆法,增強了可讀性。

[課時訓練]

訓練一

一、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靜謐(      )    大顎(      )    吮取(       )    鉗子(       )

低劣(      )    篡奪(      )    喑啞(       )    窸窣(       )

gōu (      )火    shǒu(      )獵    貪lān(       )     哀háo(       )

二、請在下面各句中的一個錯別字下面劃線,並在括號內寫出正確的字。

1、讓我們遠離渲囂去傾聽,去沉思吧。                       (      )

2、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斤斤有味,籠子裏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

(      )

3、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                     (      )

4、在梧桐樹濃密的枝葉裏,突然發出哀嗚似的短促而尖鋭的叫聲。(      )

三、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

1、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                          )

2、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     (                          )

3、在我的籠子裏,我從來沒有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姐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經。                           (                          )

4、這並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是因為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                          )

四、將下列句子正確的排列順序填在方格里。

1、它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天氣炎熱時尤其如此。

2、我投入一片梨,一隻蟈蟈立即佔住它。

3、這樣一個接着一個,所有的蟈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4、自私心是到處存在的。

5、誰要是咬這塊美味的食物,出於忌妒,它便踢腿把對方趕走。

6、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着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7、吃飽了,它便讓給另一隻蟈蟈,這時它變得寬容了。

正確的語序是:

五、簡析下列句子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1、 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2、蟈蟈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3、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4、對於金龜子一類的昆蟲,蟈蟈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訓練二

閲讀下面兩篇短文,回答如下問題。

(一)

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麼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    )了過去,那是一隻蟈蟈正在(    )着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鬥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    )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    )。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着有力的大顎、鋭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1、給句中的空格選擇合適的詞語,並説明理由。

(1)我(    )了過去,那是一隻蟈蟈正在(    )着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

a、走、咬       b、跑、啄      c、望、吃      d、跑、吃

選(     ),理由:

(2)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    )蟬,而蟬則驚惶失措地飛起(    )。

a、追趕、逃跑    b、追捕、躲避    c、追擊、避讓    d、追捕、逃竄

選(     ),理由:

2、“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作者把誰比作鷹,把誰比作雲雀,它們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

3、在這一段文字裏作者賦予了蟈蟈以人的什麼品質?請你也選擇一種動物,看看可以賦予它什麼品質?

4、抄寫2—3句既能表現蟈蟈的品質,又是你最喜歡的句子。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表達。

(二)蛛蜘

⑴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後,天空突然下了一陣不算小的雨,夾帶着風,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淋得面目全非。泥水從花盆裏向外溢,使鋪着花磚的走廊,濺上了許多,也使原來十分清潔的小園子,立刻呈現出一幅骯髒不堪的樣子。

⑵我提了一桶水,正想沖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牆的地方,我發現了一隻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從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乾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種厭惡的感覺,便抬起腳來,想把它踩死。

⑶我之所以討厭蜘蛛,是因為無論在什麼地方,它都會張起網來捕捉小蟲。在窗櫺上,在屋檐下,甚至於屋裏的吊燈上面,大蜘蛛張着大的網,小蜘蛛張着小的網,蛛網上掛着小蟲的殘骸。無論是怎樣整潔的房子,一有了蛛網,就會令人生厭,令人覺得這個屋子裏的主人不勤於打掃。可是那些蛛網,常常在頭一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現了;它們是那樣勤於和人纏鬥,好像永遠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因此,每當我拿了掃帚,或是竹竿,清理隱藏在角落裏的蛛網時,總是生氣地想把它們趕盡殺絕。

⑷我抬起腳來,心想,這一回,這隻落難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臨生死關頭。它略一遲疑,便拼命地掙扎着,艱難地向牆角里爬。

⑸不知是一種什麼意念,我抬起的腳竟沒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樣驚恐,那樣吃力的爬着,頓然萌生了惻隱之心。我很快地挪開了腳,怔怔地注視着它,對於自己想弄死它的念頭,反而感到不安起來。

⑹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平時,連一隻小螞蟻都不願意隨便加以傷害,何況是一隻正在困難中掙扎的蜘蛛呢?

⑺它奮鬥的意志,是那樣堅忍,單憑這一點,我便不該有傷害它的心理。無論如何,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雖然它不受人們的重視,可是它也應該有生存下去的權利。不是嗎?它到處結網,原是和我們人類一樣,只是為了經營生活,我怎能夠對它心存厭惡呢?於是我找來一根竹竿,把它從地面挑起來,送到乾燥的地方。我這個舉動,起先一定使它大為驚恐,它一定以為自己是死定了,可是等我把它放到乾淨的地方,它又似乎有點迷惑起來的樣子。我好像覺得它回過頭來,奇怪地望着我,似乎是懷着感激的心情,然後便安穩地爬走了。我靜靜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態,使我心中忽然感到無比的舒泰。

⑻夏天的雷雨是短暫的。雨過天晴後,空氣特別清新,悶熱也消散了。尤其到了傍晚,更是分外清純美麗。那時候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灑滿淡淡的金黃。我懷着滿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賞着這難得的傍晚景緻。

⑼突然,我抬起頭來,看到屋檐下又新結了一個蜘蛛網。蛛網在夕陽的光輝映照下,是那樣明顯:那織着多角形的網,由疏而密;有着鼓鼓的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爾動彈一下,蛛網便在夕陽中微微晃動,顯示出那是一個多麼安適而優美的處所。

⑽我凝神注視着蛛網,心中想着,不知道這隻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來想要把它弄死的那一隻?如果是,那它真是夠幸運了。它原該死在我的腳下,卻由於我一時的憐憫,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為這個緣故,我現在對於蜘蛛,反而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它。其實,蜘蛛織的網,點綴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種眼光,從某種角度去欣賞,它將會是一幅最原始而且優美的圖畫呢。

⑾不知道為什麼,我以前只看到蜘蛛會令我討厭的一面,從沒有發現它也有可愛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撓的精神,那巧妙地織成的網,在滿天晚霞的襯托下,是多麼動人啊!大自然裏隱藏着純潔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給忽略了。直到這一刻,我才深深地領悟到:原來,太陽、風雨、草葉、昆蟲……全都是造物者為了愉悦我們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問題只是看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賞,如何去發現和愛惜它罷了。

5、文章記敍了作者對蜘蛛態度的變化過程:

⑴最初我對蜘蛛的態度怎樣?為什麼會有這種態度呢?

⑵後來我對蜘蛛萌生惻隱之心,並把它送到乾燥的地方,是由於我看到它                               還由於它                                        。

6、它略一遲疑便拼命地掙扎着,艱難地向牆角里爬”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反映了蜘蛛當時什麼樣的心理?

7、第⑺段寫作者看到蜘蛛“奮鬥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忍”,便產生了“不該有傷害它的心理”,並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作者認為

8、第⑺段寫我靜靜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爬走的神態時,心中忽然感到無比的舒泰,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情?

9、作者對蜘蛛結網的看法前後不同,第⑺段中表現作者對蜘蛛結網看法發生改變的一句是

10、第⑽段中“只要你用另一種眼光”一句中的“另一種眼光”的眼光是指

11、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會發現蜘蛛有可愛的一面,作者認為蜘蛛的可愛表現在:它有            的精神,它織成的網

12、第⑾段中的“直到這一刻,我才深深地領悟到”一句中,“這一刻”指的是

時刻,“我”深深領悟到的內容是

《綠色蟈蟈》訓練一

一、mì è shǔn qián liè cuàn yīn  xīsū 篝 狩 婪 號  二、1.鳴 2.津津 3.睦 4.喧  三、1.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和權力)。2.劫掠:搶劫,掠奪。3.行經:行為;舉動(多指壞的)。4.貪婪:貪得無厭(含貶義)。四、語序:2、5、4、7、3、6、1  五、1.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蟈蟈在草叢中發出低下細小的聲音。2. 採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再現蟈蟈外形優美、逗人喜愛的樣子。3. 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及第二人稱的寫法,流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和讚美之情。4. 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蟈蟈喜愛吃金龜子一類昆蟲的食物習性。

《綠色蟈蟈》訓練二

一、1.⑴b,“我”是一個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所以“我”應該急切地“跑”過去,而不是慢慢地“走”過去;蟈蟈嘴小,蟬大,應該是蟈蟈在一口一口地咬蟬,把蟬咬死,而吃和咬都沒有這個意思。⑵d,“追捕”比“追趕”和“追擊”更明確地表明蟈蟈攻擊蟬的目的;“逃竄”比其他詞語更突出蟬的速度很快,而且感情色彩更明顯。2.作者把蟈蟈比作鷹,把蟬比作雲雀。相似的是捕獵的關係,不同的是鷹比雲雀大而強壯,而蟈蟈比蟬小得多,看起來也沒有蟬強壯。3.作者賦予了蟈蟈勇敢的品質,比如螞蟻是一種非常善於團結協作的小動物,還有蜜蜂非常勤勞,狗很忠實等等。4.略 二、5. ⑴有一種厭惡的感覺。無論在什麼地方,它都會張起網來捕捉小蟲。無論是怎樣整潔的房子,一有了蛛網,就會令人生厭,令人覺得這個屋子裏的主人不勤於打掃。 ⑵那樣驚恐,那樣吃力地爬着    奮鬥的意志,是那樣堅忍。 6.擬人  對生存的渴望。 7.蜘蛛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應該有生存的權利,它的結網是為了經營生活。 8.對於在困難中掙扎的蜘蛛,“我”不但沒有傷害它,還把它送到乾燥的地方,“我”覺得蜘蛛對“我”懷着感激之情。9.它到處結網。原來和人類一樣,只是為了經營生活。10.欣賞的眼光  11.不折不撓  在滿天晚霞的襯托下,是多麼動人啊。(或:一幅最原始而且優美的圖畫。)  12.發現它也有可愛的一面   原來,太陽、風雨、草葉、昆蟲……全都是造物着為了愉悦我們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問題只是看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賞,如何去發現和愛惜它罷了。

教學過程 篇二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

2、預習瞭解課文內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導入新課:

伴隨着這優美的樂曲,我們走進了今天的課堂。能不能説説你都聽到了什麼聲音?(森林裏各種小動物、昆蟲的鳴叫聲)這些昆蟲隱藏在茂盛的草叢裏、濃密的樹葉裏,歡快地歌唱。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觀察或研究過小昆蟲呢?看來,這些大自然的小精靈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趣味,都是伴隨我們成長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去拜訪這些朋友中的一位——綠色蟈蟈。(板書課題)

二、預習交流:

1、字詞交流。

2、請大家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法布爾的情況交流一下。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1823年出生於法國一户普通農民之家。從小迷戀大自然。在他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通過自學,獲得自然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著作《昆蟲記》,1880年後的35年裏一直在“荒石園”中從事昆蟲學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蟲記》共十卷二百萬字。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整部作品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

魯迅説:《昆蟲記》是“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説: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説、戲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達爾文評價説: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他還被法國文學界譽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推薦他為諾貝爾獎候選人。(這些稱號,對法布爾來説是當之無愧的。)

3、誰能介紹一下綠色蟈蟈?(身體呈綠色或褐色,腹部較大,翅膀短,四肢強壯有力,善於跳躍。雄的前翅有發音器,能發出清脆的叫聲。)

三、整體感知:

法布爾是怎樣介紹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

1、速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

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重點是寫哪一方面?

2、學生交流:聲音特徵、形體特徵、食性等。

形體:漂亮、苗條、勻稱。

叫聲:喑啞、尖鋭、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歡吃蟬,愛吃甜食,偶爾也吃一點兒水果、青草。

居住特點:和睦共居

3、小結蟈蟈在外形、叫聲、食性等方面的特點。

師小結:作者抓住了綠色蟈蟈的特徵,詳略得當地進行介紹,使我們獲得了有關蟈蟈的科學知識。

四、質疑探究:

瀏覽課文,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

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

1、文中多次變換對蟈蟈稱呼,有什麼表達效果?(當蟈蟈捕蟬時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的時候稱“蟬的屠夫”。作者這樣變換稱呼,使文章更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師:你分析得真好,的確是這樣。作者將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2、開頭作者是怎麼引出蟈蟈的?這樣寫的好處。(開頭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説明作者對他熱愛的事業的執着。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樣寫別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象?(作為一篇科學性的説明文,應當要準確的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惡進行取捨,這正是法布爾嚴謹的工作態度的體現。)

4、為什麼作者要先寫蟈蟈的叫聲?(先寫叫聲——黑夜中的法布爾要確定自己身邊有蟈蟈存在,首先是聽到了蟈蟈的叫聲,而不是看到了蟈蟈。所以,先寫蟈蟈的叫聲符合邏輯,使文章的走勢顯得自然而得體。)

五、品味語言: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1、我這裏有一段描寫蟈蟈叫聲的文字,請跟第三段比較一下,看看你更喜歡哪一段,説説理由。(投影顯示)

夜色降臨,蟈蟈出來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綠葉叢中,蟈蟈在叫。聲音較低,在連續不斷的低聲中,時不時發出一陣尖鋭、急促的聲音。

2、生結合課文分析、感悟,師生評價。(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比較,體會擬人、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動的描寫,找出來,細細品味。

4、法布爾先生為什麼能將綠色蟈蟈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

因為他非常喜愛綠色蟈蟈。因為他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因為他善於觀察和想像。

師小結:是的,他是抓住了聲音、形態、食性方面的特點來進行形象細緻地介紹的。並且他善於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傾注了對昆蟲生命的滿腔尊重與熱愛。

六、拓展延伸:

法布爾筆下的蟈蟈如此可愛,我們的感情一定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是小昆蟲,而是可愛的小精靈,是我們的好朋友。就讓我們來學習作者的寫法,用生動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的某一個特點。

七、課堂小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師小結:

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為人類奉獻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議大家課後讀一讀《昆蟲記》,你會有更多的收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國中七年級語文《綠色蟈蟈》教學設計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綠色蟈蟈》一課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綠色蟈蟈》一課主要學習任務是探討蟈蟈的外表特徵和生活習性,讓學生對這種小昆蟲有進一步的瞭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依靠學生通過速讀課文來抓住重點,再輔以學生平時餵養蟈蟈的親身經歷。另外作者獨特的語言藝術也是學習時不可忽視的問題,可採用學生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有些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也有餵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蟈蟈這種很普通、常見的小昆蟲,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有助於這篇課文的學習。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這篇課文,教師佈置學生在課下蒐集關於蟈蟈形、色、聲、食等特性,並回憶自己餵養蟈蟈的經歷,把自己的經驗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

[能力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閲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擬人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2.研討點撥法。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為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學生猜謎後課件展示動物的畫面)

大家説説,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説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二、資料助讀

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於法國南部一户農民家中。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昆蟲記》共20卷,談到的蟲子有100多種,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做這件事耗費了他的一生,但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輩子也無法親眼目睹的蟲子生活細節。1915年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讀概括,感知文章

1.對照幻燈片,學生解決疑難字音。

篝(gōu)火喧囂(xiāo)狩(shòu)獵篡(cuàn)奪

窸(xī)窣(sū)氣氛(fēn)吮(shǔn)吸靜謐(mì)

喑(yīn)啞(yǎ)螽(zhōng)斯萵(wō)苣(jù)顎(è)

喙(huì)嗉(sù)

2.速讀課文,感知以下內容。

(1)快速閲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

(外表、叫聲、習性)

(2)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3)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説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3.交流討論,編寫謎語。

教師再次用課件展示蟈蟈圖片,學生4人一組進行交流、討論: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為謎底的謎語。

四、品析語言,體悟情感

主問題:魯迅稱法布爾為“講昆蟲故事的楷模”,“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你能從文中看出這樣的特點嗎?(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討重點:

1.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

夜間捕蟬的蟈蟈——夜間狂熱的狩獵者

入夜鳴唱的蟈蟈——夜晚的藝術家歌手

入籠餵養的蟈蟈——“我”籠裏的囚犯

飽餐蟬肉的蟈蟈——蟬的屠夫

2.用擬人手法傾注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

②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③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者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通過比較來寫蟈蟈

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説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説説看,你從這篇課文學到了什麼?

六、小結

熱愛生活的人應該看《昆蟲記》,因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讓自己充滿愛心。不熱愛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厭煩了人事,對蟲子也可能心懷好感,通過對它們的認識來喚回熱情。

七、佈置作業

1.課外選讀法布爾《昆蟲記》中的文章;

2.請同學們去户外靜聽蟲鳴鳥啼,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傾聽中有所發現。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體現“師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分成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做到具體明確、知行合一。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建構教學環節,多法結合,層次分明;引導學生反饋時注重學法指導不同見解和獨特感受,課堂氣氛靈活生動。在教學設計層面,我努力設趣導疑,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與活動,如“編寫蟈蟈謎語”環節,師生互動,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形成了教學中的小*。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並有自己的收穫。45分鐘充實而有趣的教學實踐,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強化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把在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教師也收穫頗多——“道,發於知,成於行。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綠色蟈蟈》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通過速讀,抓住事物的特徵,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整體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本文抓住特徵説明事物的方法;通過品味、鑑賞的方式體會生動説明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生動説明的方法。

2、體味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及本文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研討法、談話法、活動法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感知文章內容。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

2、預習瞭解課文內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導入新課:

伴隨着這優美的樂曲,我們走進了今天的課堂。能不能説説你都聽到了什麼聲音?(森林裏各種小動物、昆蟲的鳴叫聲)這些昆蟲隱藏在茂盛的草叢裏、濃密的樹葉裏,歡快地歌唱。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觀察或研究過小昆蟲呢?看來,這些大自然的小精靈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趣味,都是伴隨我們成長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去拜訪這些朋友中的一位——綠色蟈蟈。(板書課題)

二、預習交流:

1、字詞交流。

2、請大家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法布爾的情況交流一下。

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1823年出生於法國一户普通農民之家。從小迷戀大自然。在他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通過自學,獲得自然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著作《昆蟲記》,1880年後的35年裏一直在“荒石園”中從事昆蟲學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蟲記》共十卷二百萬字。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整部作品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

魯迅説:《昆蟲記》是“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説: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説、戲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達爾文評價説: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他還被法國文學界譽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推薦他為諾貝爾獎候選人。(這些稱號,對法布爾來説是當之無愧的。)

3、誰能介紹一下綠色蟈蟈?(身體呈綠色或褐色,腹部較大,翅膀短,四肢強壯有力,善於跳躍。雄的前翅有發音器,能發出清脆的叫聲。)

三、整體感知:

法布爾是怎樣介紹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

1、速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

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重點是寫哪一方面?

2、學生交流:聲音特徵、形體特徵、食性等。

形體:漂亮、苗條、勻稱。

叫聲:喑啞、尖鋭、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歡吃蟬,愛吃甜食,偶爾也吃一點兒水果、青草。

居住特點:和睦共居

3、小結蟈蟈在外形、叫聲、食性等方面的特點。

師小結:作者抓住了綠色蟈蟈的特徵,詳略得當地進行介紹,使我們獲得了有關蟈蟈的科學知識。

四、質疑探究:

瀏覽課文,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

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

1、文中多次變換對蟈蟈稱呼,有什麼表達效果?(當蟈蟈捕蟬時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的時候稱“蟬的屠夫”。作者這樣變換稱呼,使文章更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師:你分析得真好,的確是這樣。作者將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2、開頭作者是怎麼引出蟈蟈的?這樣寫的好處。(開頭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説明作者對他熱愛的事業的執着。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樣寫別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象?(作為一篇科學性的説明文,應當要準確的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惡進行取捨,這正是法布爾嚴謹的工作態度的體現。)

4、為什麼作者要先寫蟈蟈的叫聲?(先寫叫聲——黑夜中的法布爾要確定自己身邊有蟈蟈存在,首先是聽到了蟈蟈的叫聲,而不是看到了蟈蟈。所以,先寫蟈蟈的叫聲符合邏輯,使文章的走勢顯得自然而得體。)

五、品味語言: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1、我這裏有一段描寫蟈蟈叫聲的文字,請跟第三段比較一下,看看你更喜歡哪一段,説説理由。(投影顯示)

夜色降臨,蟈蟈出來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綠葉叢中,蟈蟈在叫。聲音較低,在連續不斷的低聲中,時不時發出一陣尖鋭、急促的聲音。

2、生結合課文分析、感悟,師生評價。(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比較,體會擬人、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動的描寫,找出來,細細品味。

4、法布爾先生為什麼能將綠色蟈蟈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

因為他非常喜愛綠色蟈蟈。因為他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因為他善於觀察和想像。

師小結:是的,他是抓住了聲音、形態、食性方面的特點來進行形象細緻地介紹的。並且他善於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傾注了對昆蟲生命的滿腔尊重與熱愛。

六、拓展延伸:法布爾筆下的蟈蟈如此可愛,我們的感情一定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是小昆蟲,而是可愛的小精靈,是我們的好朋友。就讓我們來學習作者的寫法,用生動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的某一個特點。

七、課堂小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師小結: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為人類奉獻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議大家課後讀一讀《昆蟲記》,你會有更多的收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綠色蟈蟈》教案 篇五

課題

綠色蟈蟈

授課時間

課時

兩課→←時

總課時

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②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閲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

教學流程

課文導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課題:

綠色蟈蟈

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學生交流有關蟈蟈的文章與圖片,學生整體瞭解感知蟈蟈;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

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出示板書:

綠色蟈蟈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擬人

蟈生動

蟈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拓展延伸:

認真進行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用自己最喜歡的文字展示出來。

課後反思

課題

綠色蟈蟈

授課時間

課時

兩課時

總課時

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②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教學流程

展示積累:

學生展示自己所描寫的小動物片段。

研讀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師生在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麼?

(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因為它能給人以形象生動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學生設疑:

1、蟈蟈的叫聲非常的優美,但是蟈蟈的發生器官與人的發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象?

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1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

2閲讀短文《為什麼啄木鳥不怕震》,然後進行比較閲讀。

鞏固作業: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b.將自己介紹的小動物的文章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課後反思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閲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説明文的情趣。在課堂中,學生設疑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今後要繼續保持着一個環節。

《綠色蟈蟈》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3、瞭解蟈蟈的外部特徵及生活習性,激發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課前準備:

瞭解文章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導入新課

自然界是個豐富多彩的大家庭,昆蟲是這個家庭的一類成員,同學們,你們瞭解哪些昆蟲?能用概括的語言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嗎?

出示投影片(昆蟲)。

這都是自然界中的昆蟲,你能從中辨認出蟈蟈和知了嗎?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通過蟈蟈捕食知了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蟈蟈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故事吧。(板書課題)

出示學習目標

下面同學們來看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

講授新課

檢查預習

1、本文需要掌握的文學常識有哪些?

(作者: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選自《昆蟲的故事》)

2、給下列字注音、解詞(投影出示)

注音:狩獵喑啞靜謐篡奪窸窣篝火

解釋:喧囂

弱肉強食

整體感知

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課文內容

2、作者給蟈蟈起了多少個名字?都有什麼意義?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讀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下面分四人小組研讀課文內容,(出示問題組)

1、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獨自一人來到田野?

2、田野裏上演了哪些節目?

3、説説蟈蟈的外部特徵。

4、作者描寫了蟈蟈的哪些生活習性?重點寫了哪方面?

5、(1)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

(2)文章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這些食物,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寫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抓住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2、仔細觀察、勤於動腦、善於發現。3、通過比較手法突出特徵。)

揣摩語言

從文中找出你認為最生動,最傳神的語句,並請説出理由。

運用優美的語言,貼切形象、生動傳神,突出事物的特徵。

作業

蒐集蝴蝶的材料,運用今天所學寫動物的方法,完成《蝴蝶》全文。600字左右。

國中七年級語文《綠色蟈蟈》教學設計教案 篇七

《綠色蟈蟈》教學設計

西安市黃河中學  劉春英

一、教材分析

《綠色蟈蟈》一課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介紹了蟈蟈的一些習性,雖然生字詞較多,但文章語句淺顯,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少年期,已經具備了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七年級學生有些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也有餵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蟈蟈這種很普通、常見的小昆蟲,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有助於這篇課文的學習。《綠色蟈蟈》一課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學生易於理解。他們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對語言有一定的賞析能力,授課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讀、自己討論。這一階段的學生想象力很豐富,因此授課時要充分鼓動他們説出自己的看法,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

3、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閲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採用賞讀、整理、創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

情感與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2、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1、培養閲讀能力,整體感知,概述內容。

2、品味語言,品析美詞佳句,體會語言特色

五、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六、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優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

2、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在初讀課文後用填寫蟈蟈自薦書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習興趣。

3、合作研討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為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4、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七、學法指導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八、課時安排        1課時

九、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十、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激趣揭題

聆聽大自然中生物的聲音,讓學生判斷是哪種動物的叫聲,最後由蟈蟈的叫聲引出我們課文的主角。請同學介紹自己所瞭解的關於蟈蟈的知識。同學的介紹和視頻資料已能夠吸引同學去深入瞭解課文了,由此,導入課文。

根據自己的瞭解判斷動物聲音。介紹蟈蟈。

(二)

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對照幻燈片,學生解決疑難字詞。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篝(gōu)火  喧囂(xiāo)  狩(shòu)獵  篡(cuàn)奪    窸(xī)窣(sū)  氣氛(fēn)  吮(shǔn)吸  靜謐(mì)    喑(yīn)啞(yǎ)  螽(zhōng)斯  萵(wō)苣(jù) 顎(è)   喙(huì)  嗉(sù)

2、創設情境,蟈蟈去人才交流中心交自薦書,根據你所瞭解的蟈蟈的特點,你覺得什麼職業適合它呢?討論交流,填寫表格。(學生可能會説歌手、模特、保鏢、獵人、美食家等)老師讓學生從文中找到依據,並注意總結概括,看課文給我們介紹了關於蟈蟈的哪些特點和習性。(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積累字詞

速讀課文,找到蟈蟈的相關介紹,發揮想象力,填寫自薦表,口頭表達

(三)

精讀課文,合作研討

1、剛才同學們也注意到了,作者在文中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這些稱呼的變換起到了什麼效果?

(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擬人手法的運用,更親切自然,藴含作者喜愛之情,更使行文生動。

2、比較閲讀,發現語言特點。

將《辭海》中對於蟈蟈的介紹與本文比較,能發現本文語言生動,內容有趣,那麼,你最喜歡文中哪個段落?説一説理由。(師生共同賞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3、總結文章寫作特色: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對比突出特徵。

學生合作研討,發表自己的見解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一讀,評一評。

(四)

文本遷移

如此生動的文章來自法布爾的《昆蟲記》,為何他能將一個小小昆蟲寫得如此趣味橫生?我們不妨走近法布爾去了解一下。(作者簡介)從法布爾身上我們能發現點什麼,那麼,我們面對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可曾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呢?説出來交流一下。(學生暢談)

同學們的經歷多有趣啊,我們在同學的引領下再一起去自然中看看吧!(展示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結合我們今天所學,你心中有何感想?(學生暢所欲言)

親近自然,關愛生命(文本昇華,直擊難點)

學生結合自己所得暢所欲言,深入實踐親近自然,關愛生命的精神。

(五)

課堂小結

大自然妙趣橫生,法布爾只是給我們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顆敏感的心,一份對自然的熱愛,一種對生命的敬畏,用這樣的心態走進生活,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六)

佈置作業

1、抄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2、仿寫小練筆:(任選其一)

a、細緻地描寫一種小動物的形體特徵;

b、形象地描述一種昆蟲或者鳥的叫聲;

c、抓住特徵介紹一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如食性、住處、活動……)

3、拓展:課外閲讀《昆蟲記》。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