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國中自查報告多篇

欄目: 自查自糾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5W

農村國中自查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國中隱性輟學情況的調研報告

最近就農村教育問題進行調查時,不少老師反映,農村國中生實際輟學率遠高於國家控制的3%的標準,一些地區,實際輟學率高達40%。這些地區並非特別貧困,學生流失多半因為厭學。“30%~40%的輟學率是下面公認的。上面一檢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學生再找回來,頂個名,謊報輟學率。”吉林省雙遼市某偏遠村莊的一位老師對記者説。據他了解,農村偏遠一點的學校,輟學率得有50%;離城近的,怎麼也有20%~30%;平均下來有40%。

吉林省東豐縣一位當過6年班主任的老師,以本校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七年級入學人數有110人左右,到了八年級上學期,還能有100人,而八年級結束時,就剩60人左右了;會考前,只剩30人。

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有的縣,為了降低統計報表中的輟學率,將升學有望的學生單獨組成班級,其餘的組成職業技術班,其實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畢業證。”參與調查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農村國中隱性輟學的現象比較嚴重。

老師們普遍反映,八年級學生流失最多,因為在這個時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見眉目。一方面,一些學生學習跟不上,產生了厭學情緒;另一方面,有些家長面對成績,認為孩子升學沒希望,不如回家種地,或者學點手藝,打工掙錢。

“主要是厭學的太多。10個流失生中,也就1個是家長不讓唸的,其餘9個,都是孩子學不進去,家長也沒招兒。”雙遼市某校一位張姓教師表示,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法》無能為力。

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的統計表明,輟學學生中,有53%是因為厭學。“從學校方面講,應試教育壓力太大。素質教育在會上、材料上有體現,但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落實。教學以主科為主,不少課程學生不願意學,感覺偏難,在現實生活中能應用的很少。同時,音體美活動少,學生被限制,喪失很多樂趣。”一位姓韓的農村老師説。

雙遼市某村的張老師告訴記者,學校設施不那麼齊全,光靠老師一張嘴,很難吸引學生。“像我校,語音室沒有;圖書室倒是有,但不對學生開放;試驗室太小,老師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進行操作,學生親自演練的機會少;全校沒有一台像樣的微機,只有二三十台城裏中學淘汰的286、386,老師連像樣的課件都做不了。”

【第2篇】2022年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調查報告範文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第3篇】2022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4篇】農村國中生會考前的心理調查報告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會考了,九年級學生在進行緊張的複習中,希望自己能夠在會考中勝出,農村國中學生的壓力更大了,面對全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考上普通的高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了。作為班主任,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會考前的心理調查,發現有狀態較亢奮的,也有狀態不夠好的,心理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心態積極:

男生a:會考臨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舉!也許我會在這場戰鬥中勝出,瀟瀟灑灑地踏進新校門,可以無憂慮地揮灑輕鬆的暑假,結識新的同學、老師,我的瞳孔裏溢滿了快樂。一切靠自己去開拓,願生命像火一樣燃燒,放肆卻帶來温暖,慘烈卻沒有絕望。

男生b:我現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筆在練習上奔馳,正好比一棵樹上的五十隻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隻,現在只要努力爭取我所需要的養料與水分,盡力地生長,長成最大最甜的那一隻。

男生c:用樂觀是心態面對會考,只要儘自己的一切去考完會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後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後再給自己講一句話:樂觀的心態是最鋒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試那天,會努力做題,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即使沒有考上,那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

2、緊張,有壓力:

男生e:在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時間裏,我好像經歷了人生的所有苦難,如今,我的父母給我降低了要求,他們在每一次吃飯時都提到我的成績,無一次不為我歎氣。

男生f:時間已經不早了,在僅剩的20天時間裏,我的心情很煩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挖掘出潛藏的能力,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話已至此,涕淚泗流,心之所想,無法言語。

男生g:鬱悶啊,怎麼這樣!最近有點暈!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氣也有點悶熱,心情時好時壞,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脱,還有三個星期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來臨了。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裏或者是站在工廠裏上班,真有點緊張。

男生h:時間老人跟我開了一個玩笑,三年國中只剩下20天了,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我開始退縮了,我擔心看到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勞:

女生a:現在的我,是一隻迷茫的螢火蟲,到處亂飛,我真希望在最後的時間裏能夠複習好,我自己制定了複習計劃,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朧,直打哈欠。而在睡夢中好幾次驚醒過了。

男生i:最近在家裏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不知為什麼覺得活得好辛苦,雖然老師激情澎湃給我們複習,但我的腦細胞好象沒有接受,處於昏迷狀態。

4、要放棄:

女生b:在這最後的時間裏,我已經無心學習,而像和尚一樣,過一天算一天,國中讀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裏帶小弟,或者成為上班族,或者去學習一些手藝。

5、很迷茫:

女生c:就這樣,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這意味着什麼?不知道!

在最後的一段時間裏,希望老師家長注意會考生的心理狀態,適當引導,多加關心,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度過特別時期。

【第5篇】關於農村國中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新課改下的課堂要求學生要具備創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可見,課外閲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閲讀還能促進學生寫作技能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然而,不少學生將大部分課餘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放棄了課外閲讀。

二、調查的目的

1、落實更有效的課外閲讀計劃。

新課程改革明確規定國中生要實施教材、讀本、課外這三大層次的閲讀,課外閲讀怎樣落實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通過這次調查,瞭解課外閲讀中存在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課外閲讀能夠切實開展起來。

2、尋求更合理的課外閲讀書目。

新大綱推薦的課外閲讀書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確實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如:新大綱推薦的書目中中學生感興趣的比較少;新大綱推薦的書目只注重對青少年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未涉及文化、歷史、哲學、思想、科學等方面的名著,因而限制了中學生的語文閲讀視野;新大綱未推薦當代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無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為此想通過這次調查瞭解中學生究竟喜歡讀什麼樣的書,開展書目研究,最終為學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書目。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本次調查隨機選擇了我市部分農村國中學校的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共計475人,以確保抽樣調查結果的合理、準確、科學、可信。

(二)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總負責人朱傑老師的組織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討論、分析,最終確定了“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的問卷”(問卷詳見附件1),在問卷調查裏,我們主要從閲讀內容、閲讀時間、閲讀目的、閲讀途徑、閲讀動因、閲讀態度、閲讀氛圍以及對新大綱的閲讀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級的農村學生接受調查,通過本次課外閲讀情況調查,筆者發現我市農村國中學校的課外閲讀活動開展的很不理想。調查結果如下:

a b c d e f

1 20.83 35.42 10.42 6.25 4.17 22.92

2 4.17 4.17 27.08 64.58

3 20.83 37.5 16.67 25

4 8.33 39.58 29.17 22.92

5 47.92 37.5 4.17 10.42

6 20.83 10.42 35.42 33.33

7 2.08 10.42 87.5

8 25 12.5 62.5

9 45.83 18.75 10.42 25

10 4.17 10.42 37.5 27.08 16.67

11 22.92 37.5 31.25 8.33

12 6.25 31.25 62.5

13 33.33 54.17 12.5

我們對問卷進行進行細緻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閲讀的內容來看

喜歡看科技書的人數佔35.42%,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為文學名著,佔20.83%,還有部分學生的閲讀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麼看什麼”,佔22.92%。

(二)從閲讀的目的來看

有39.58%同學認為可以增長見識,有22.92%的同學認為是學會做人和處世,只有8.33%的同學認為是提高語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學認為是休閒娛樂。可見,學生對課外閲讀雖然持肯定態度,但閲讀目的還不太明確,在“對自己的建議”一欄紛紛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課外書”。

(三)從閲讀的時間來看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平均每週閲讀3小時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2小時以上,37.5%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1-2小時,甚至還有20.83%的學生每週閲讀時間不足1小時。究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對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提出要求老師少佈置作業,多留些時間讓他們看課外書,這一原因無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都是普通存在的,雖是已實施了新教材,但新課程理念並未真正得以貫徹,學校為求升學率,貫徹的還是應試教育,最終我們還是靠考試分數定乾坤。

(四)從閲讀的途徑來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購買和借閲是農村國中學生閲讀的主要途徑,分別佔47.92%和37.5%,而通過租和網絡獲取閲讀資源的僅僅佔4.17%和10.42%。可見,農村國中學生閲讀途徑較為單一,特別是網絡等新時代閲讀手段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然而,由於農村國中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許多家庭很少給學生購買課外書籍,同時城裏學校都有閲覽室、資料室、圖書室,均有豐富的藏書,而農村國中沒有這些設施,有些學校雖有這些些但藏書也很少或者比較過時,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種形象工程,並沒有真正對學生開放,這造成學生閲讀資源嚴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的閲讀需求。許多學生在“對家長的建議”一欄中希望家長能支持孩子購買課外書,能給自己多買課外書;“對學校的建議”一欄則希望能購買一些名著或者適合國中生閲讀的書籍。

(五)從閲讀內容來看

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閲讀過的學生佔的比例較高,但在師生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除童話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閲讀過,如斯威夫特、羅曼•羅蘭、海明威,閲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見,學生的閲讀面較為狹窄,閲讀的深度也不夠。

(六)從閲讀的態度來看

有4.17%的學生討厭讀書,有10.42%的學生保持無所謂的態度,有37.5%的學生有點喜歡,有27.08%的學生比較喜歡,只有16.67%的學生非常喜歡。由此可以看出:積極主動進行課外閲讀的比例不太高,較多的只是“偶爾讀讀”;一半以上學生沒有經常性的課外閲讀活動,這對語文教學是一個極不利的因素。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課外閲讀,使“經常讀”的人數不斷擴大,這應該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從閲讀的氛圍來看

對於身邊讀書很多的人佔22.92%,身邊一般的讀書習慣的人佔37.5%,身邊很少讀書的人佔31.25%,幾乎不讀書的佔8.33%。父母的閲讀行為及態度對孩子有榜樣祕激勵作用,影響孩子的成就定向。調查發現,在閲讀新課程標準規定的10部課外閲讀推薦篇目中,父母“很喜歡或經常看書”者,人均閲讀4.4部,而父母“很少或幾乎不看書”者,人均閲讀3.5部,不同性別、年級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況。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點時間閲讀,他們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感到閲讀的重要並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參與閲讀,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閲讀行為,可以與父母溝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提高提高效果。有關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讀給孩子聽以及給孩子提供閲讀材料都影響孩子閲讀能力提高。

五、結論

第一、經過研究調查所得到的數據,我認為重新制定一份適合現階段國中學生閲讀需要的閲讀書目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研究我認為提供給國中生的閲讀書目應具備以下特點:

1、擴大學生閲讀的知識面。從橫的角度看,不應侷限在文學作品內,文史類、社會科學類、科普類等也應涉及。從縱的角度看所選作品不應侷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當代優秀的暢銷書也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養綜合的適合當代的人才。

2、推薦書目數量應增加,以使學生有較大選擇空間。

3、所推薦的書目應最大限度符合學生的心理,做到通俗易懂、充滿興趣、有吸引力。

4、推薦的書目可分年級制定:應注意各個年級的閲讀書目在數量和深度上有所區別。

第二、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看出當前課外閲讀指導工作基本上沒人去做,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能把中學生課外閲讀真正納入語文教學範疇,通過課型、考核評價等手段把這一活動做實、做活,力爭收到良好效果。如任課教師可採取每週開設一節課外閲讀課,閲讀書籍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學生之間開展閲讀交流活動,課前2分鐘簡介近期所讀的書等方法來實現。

六、幾點建議

(一)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源自於合適的閲讀內容和恰當的方式方法,在閲讀內容上,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儘可能符合學生特點的讀物推薦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交給學生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培養學生自主性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使之能在書海暢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創設良好的閲讀氛圍

我們可以利用班會、黑板報、牆報等形式,宣傳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設良好的課外閲讀氛圍。在全校師生會議和家長會上,使全校師生及家長明白課外閲讀的重要意義;在黑板右側或教室內等處寫一些有關課外閲讀的名言警句或激勵性語言,如:“課外書,你永遠的朋友”,“你想成為知識淵博的人嗎?請參加課外閲讀”,“從小愛讀書,一生都幸福”,“知識海洋,讓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樓梯處張貼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畫像,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聖陶、冰心等;開展以課外閲讀為主題的班團課等,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激勵學生熱愛書籍。

2、建立班級讀書角,豐富閲讀資源

農村國中辦學條件相對較為滯後,許多學校沒有圖書室或者圖書室藏書較少,學生家庭中藏書量也極為有限,閲讀資源匱乏。我們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設立讀書角,圖書的來源可以讓老師學生捐獻,捐獻圖書者即可成為讀書角的成員,享受每週向圖書角借閲圖書的權利,每班確立一名圖書管理員,管理本班圖書的借閲情況,這樣,創設了資源共享的平台,豐富了閲讀資源。

3、組織系列活動,形成閲讀浪潮

學校可以確定讀書主題,定期舉辦朗誦、演講、講故事比賽,或舉辦讀書報告會,交流讀書所得或感受,或舉辦展示會,展示課外閲讀成果,或開展讀書徵文活動等,各項活動,我們均設立獎項,並進行張榜公佈。在有趣、豐富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閲讀的樂趣。激勵學生參與閲讀的的興趣,形成課外閲讀的浪潮。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學生擁有了想讀書、愛讀書的衝動,一旦擁有了這一課外閲讀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閲讀中去,真正體味課外閲讀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二)提高學生課外閲讀意識

課外閲讀能讓學生接受和積累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識,能理解、掌握前人的成果,為寫作奠定基礎,積累素材,積澱語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三)轉變家長、教師的閲讀理念

如今,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很多家長過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他們過多的追求分數,認為孩子課外讀一些小説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不允許他們讀名著,經濟上不作支持。農村家長雖文化程度不高,但也應該為孩子的課外閲讀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多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多陪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當自己的老師,在珠學習中閲讀興趣。

(四)加強課外閲讀指導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正確地掌握課外閲讀的方法,才能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課外閲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穫。

1、做好課外閲讀的推薦工作

“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課外閲讀大都帶有隨意性和消遣欣賞性,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做好讀物推薦工作。我們主要以單元為板塊,在課內搭建課外閲讀的平台,根據單元主題為學生推薦同一主題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為學生推薦相關網站。

2、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要想避免學生盲目、隨意性閲讀,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和效能,我們必須教給學生課外閲讀方法。

(1)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開展課外閲讀時,要求學生注意把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分門別類地記下來,形式可以一拘一格,教師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檢查學生讀書筆記,瞭解學生閲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並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2)鼓勵學生讀寫結合

讀與寫有機結合,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鞏固課外閲讀成果,提高閲讀質量,在閲讀能力提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寫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續寫、仿寫、改寫、擴寫、評論等都可以採用,並臭味相投向省市縣各級刊物及校刊投稿,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五)注重課外閲讀評價

課外閲讀評價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必須把評價貫穿於學生整個閲讀過程中,提高閲讀實效。評價的內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種多樣,如圍繞課外閲讀開展的各類活動讀書筆記記錄情況以及閲讀成長卡都可以納入評價機制,並注重教師、學生自我及相互間評價相結合,課內、課外評價相結合,分學段目標達成與綜合評價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此外,我們可以在測試中融入課外閲讀,如我們可以出題:“你最喜歡的一本課外名著是什麼?你最喜歡裏面哪一個人物?説説理由”,這樣可以促使學生認真閲讀,提高閲讀實效。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承擔起責任,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閲讀環境,使我們的學生自覺閲讀主,樂於閲讀,那麼我們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附件1

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問卷的調查

學校 年級 姓名

同學們:你喜歡看語文課外書嗎?請認真如實地回答下列問題好嗎?

一、不定項選擇題

1、你平時喜歡閲讀的課外書是( )

a、文學名著 b、科技類書籍 c、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説 d、報紙雜誌 e、教材輔導讀物 f、有什麼看什麼

2、你閲讀課外書的時間一般是( )

a、課間 b、放學後 c、節假日 d、有時間就看

3、你一週內大概看多長時間的課外書?( )

a、1小時之內 b、1-2小時 c、2-3小時 d、3小時以上

4、你閲讀課外書的目的是( )

a、提高語文水平b、增長見識 c、休閒娛樂 d、學會做人和處世

5、你閲讀的課外書來源於( )

a、購買 b、借 c、租 d、網絡

6、你認為我校的課外閲讀活動開展的如何( )

a、好 b、較好 c、一般 d、差

7、你進行課外閲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a、父母的要求 b、學習的需要 c、個人的愛好

8、你通常採用的課外閲讀的方法是什麼( )

a、略讀 b、精讀 c、上述兩者相結合

9、你閲讀的主要場所在哪兒( )

a、學校 b、家庭 c、書店 d、其他

10、對於開展課外閲讀,你的態度怎樣( )

a、討厭 b、無所謂 c、有點喜歡 d、比較喜歡 e、非常喜歡

11、你身邊喜歡並自覺閲讀課外書籍的人數怎樣(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幾乎沒有

12、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課外閲讀的要求你是否瞭解( )

a、瞭解 b、基本瞭解 c、不瞭解

13、你知道中學生課外必讀哪些名著嗎( )

a、知道 b、有一些知道 c、不知道

二、問答

1、你課外讀過哪些作家的作品?

2、你對語文課外閲讀有哪些看法、意見或建議?請按以下幾方面填寫。

對學校:

對老師:

對家長:

對自己:

【第6篇】關於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調研報告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一個新的羣體——留守孩子。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孩子”規模已達xxx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成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因此,留守孩子問題雖然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留守孩子問題仍然是當今社會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留守孩子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本校學生中進行了走訪和調查,並對留守孩子問題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學生xxx人,其中留守孩子xx人左右,佔學生總數的xx%左右。據抽樣調查顯示,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單親在家且絕大部分是母親在家;有30%的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xx%的家庭裏沒有監護人;其次都寄宿在親戚家。這些家庭多則照顧2-3個。過多的孩子使家庭無法照顧周到,沒辦法進行教育,帶來許多嚴重問題。

二、嚴重危害

極其嚴重 “留守孩子現象”有極大的危害性,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長時間的“關愛缺失”將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成才,許多問題少年都與之相關。它給家庭、學校、社會都帶來不利的影響,對此必須高度重視。

1、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留守在家與其父母分離,這是一種典型的“親子分離”的現象。這種現象給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指導,進而成為潛在的問題少年。

2、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全民素質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會考以後就面臨失學,有的甚至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輟學,即使完成了,也缺少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機會,他們走上社會將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勢必影響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孩子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在調查中發現:在留守孩子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孩子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脱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許多留守孩子在週末喜歡騎自行車,學校的教育對他們蒼白無力。一些班主任反應:這些學生本身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愛張揚,車速特別快,車技不高,所以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立能力差,辨別是非能力弱,喜歡跟風隨大流,很容易與社會閒雜人員混在一起,或成為侵害對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較差。

由於我鎮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乾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維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孩子的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孩子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據調查顯示,xx%的留守孩子生活較差,xx%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現偏差。

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由於親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孩子情緒消極,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孩子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據調查顯示,留守孩子想念父母的佔xx%,有38%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半年回來1次,xx%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年回來1次,8%的留守孩子父母幾年回來1次,xx%的留守孩子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有的留守孩子從小父母就長期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一次,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孤獨、自卑、冷漠、少語,很少或不願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和玩耍,只與個別人來往。這是典型的留守孩子心理出現了偏差。據調查此類心理現象的孩子佔留守孩子的xx.3%。

4、留守孩子性格嚴重扭曲。

由於缺乏親情的呵護,缺少正確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普遍出現自信不足,都説自己不出色、不優秀。嚴重缺乏自信,自信心不足。留守孩子有很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這種“隔代撫養” 又往往容易造成“保護過度”。對孩子過分溺愛,他們儼然成為“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內向、驕橫、脆弱的心理,從而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5、留守孩子道德行為較差。

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不少留守孩子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説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他們就常用物質來彌補對孩子關愛的缺失,這種現象固然好,但有時並未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還互相攀比。大部分留守孩子用這些錢上網、買零食,更有甚者,邀上幾個哥們兒,到飯館撮一頓,鋪張浪費,節約意識薄弱。

6、留守孩子成績普遍欠佳。

調查中發現:學校每年升入國中學習的學生中,留守孩子所佔的比例非常大。大部分孩子成績較差,週末或假期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在網吧經常看見他們的身影。在這些留守孩子中,xx%的學生成績較差,4%的學生成績很差;留守兒童中有1%的人上學經常遲到,有時遲到的高達xx%,xx%的留守兒童有過逃學的經歷。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部分農民潛意識裏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大,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二是監護人對留守孩子學習介入過少。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羣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孩子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四、留守孩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校對留守學生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來,隨着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現,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孩子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於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孩子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三是學校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並針對性給留守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2、家庭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意識淡薄。

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展將起着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為淡薄。一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發展。二是監護人和代養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擔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三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四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於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3、社會對留守孩子的教育關注不夠。

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對缺乏父母關愛,並在成長中留守孩子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孩子的不足;二是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乏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孩子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五、對策及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在,在某種程度上關係到我國未來人口和勞動力素質,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城鄉社會穩定,因此值得全社會高度關注。留守孩子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孩子的管理措施。

各級政府和學校都要積極探索對留守孩子管理措施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嚴格責任追究,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孩子的責任。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孩子採取寄宿制管理。加強留守孩子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孩子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從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2、加大投入,改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環境。

近年來,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各級政府都在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和勞務經濟,可見勞務經濟在社會進步、社會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氣,出台有利於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優惠政策,並禁止一切影響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創新機制,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一。

對於留守孩子,以家庭為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孩子的責任,並有針對性的開展有利於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他們的潛力,激活他們的鬥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一樣健康成長。

總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大規模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必然趨勢,這就決定了留守孩子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並將愈演愈烈。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非常複雜,要解決留守孩子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與留守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我所寫的只是冰山一角、膚淺之談,希望可以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第7篇】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我於2022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8篇】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通過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現狀的調查分析,在歷時近10年時間的探討、嘗試與實踐的基礎上,認定決定農村國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而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關鍵又在於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自我管理,並從中摸索出一套能適合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的模式。

關鍵詞: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自中國億萬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務工那天起,中國小校園裏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孩子。接下來是政法界傳來一組組令人震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數據,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直線上升!而在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數是留守孩子!而這些違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絕大多數是國中留守孩子。從此,留守孩子成了問題孩子的代名詞。接着,全社會都開始高度關注:呼籲學校重視,家庭重視,社會重視!

那麼,真正值得家庭、學校、社會關注留守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二、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現狀及分析

從這4個調查統計數據表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現狀主要存在以下6個問題: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無規律,隨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學習自覺性不高;三是網吧由城市向農村戰略大轉移後,留守孩子網絡成癮人數劇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參加不良娛樂種類多,人數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羣體人數比例和違法犯罪人數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別孤獨,需要家長、老師、同學及社會的參與和幫助。可見,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問題,關鍵在假日!

農村是個廣闊天地,雙休日、節假日肯定是農村國中留守孩子一個非常廣闊的生活空間。一到假日,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從平時學校嚴格的管理中解脱出來,好好地放縱一回自己。殊不知,這樣絕對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們完全可以推翻學校平時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為規範教育,這就是我們稱之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幾天,一個寒假或暑假,卻在不經意間,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使得他們形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漸漸發展為積習難改、違法犯罪的結局。

假日,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來説,真的不可忽視!我校教師先後分別在《湖南教育報》、《湖南日報》、《衡陽日報》發表了《填補中國小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視的空白》、《農村中國小生假期生活面面觀》等文章,呼籲社會、家庭、學校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進行高度關注。

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狀況,是一面鏡子,它折射了家庭、學校、社會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個可怕的空間。如何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創造一個生活快樂、健康成長的假日生活空間?有無行之有效的途徑來解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問題?能否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個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對策研究

要給留守孩子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生活空間,要解決其假日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問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點太多,面太廣,線太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內因才是決定因素。要解決留守孩子的問題,不如讓留守孩子從自我做起,讓其學會假日自我管理。

2022年,我校成立了《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構建的研究》課題小組,我們圍繞着兩個目標進行研究:一是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讓他們在一種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過假日生活;二是構建一個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樂、健康、安全的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讓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一個有利於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實、快樂、健康、安全的環境管理服務空間。

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性、合作性、實踐性、個性化、有規律的學習、生活、成長模式,形成與學校教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學習生活格局;以實踐探究活動為載體,加大學習資源開發力度,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學校為主,依託社會,家庭為輔的雙休日、節假日教育活動,建立家、校、社聯繫的橋樑,使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更加健全,進一步促進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充分發揮育人作用;通過實驗與研究,創設一個能讓留守孩子在假日裏,個性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學習在娛樂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導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裏得到提升的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

2022年開始,課題組根據國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設計了一個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冊》。我們經過歷時4年的反覆實驗與跟蹤調查,發現該管理模式完全適合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們學校留守孩子試用《自我管理手冊》前後的幾組數據對照(見表5表10)。從這些對照統計數據來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冊》後,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個方面的亮點: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實了;二是他們的不良行為在漸漸消除;三是家庭、學校、社會及留守孩子對假日滿意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備指南

我們在長期以來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蹤調查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個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圍繞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學業規劃、交友處世、禮儀修養、社會責任、假日活動等7個方面,編寫了一套《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冊》的校本教材,讓學生通過校本教材的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們的研究思路是:

為了證實可行性,我們還把這個模式在本鎮的其他3所國中和周邊2個鄉鎮的2所國中進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實驗。發現:近4年來,參與課題實驗的7所實驗學校的國中留守孩子假日違法犯罪率在直線下降,近2年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強,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長、社會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第二,構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我們不只是研究讓留守孩子學會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們還把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我們以學校為主體,研究構建一個與這三個方面協同聯手的模式,形成一個完整的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對留守孩子的每個家庭,建立了家長或監護人能保障隨時與之聯繫的網絡,如聯繫電話、手機信息、qq羣、家庭住址、務工住址等檔案,在全縣率先辦起了留守孩子監護人的家長學校(省關工委已授予了示範性家長學校稱號);與關工委、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村民小組、派出所、網吧遊戲廳等,確定日常聯繫點、聯繫人,確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個綠色生活環境,聘請離退休教師、離退休幹部、離退休工人、退伍軍人等擔任留守孩子的簽約代理家長學校為留守孩子設計並組織舉辦有計劃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動,利用學校遠程教育資源,開通校園綠色免費網吧。

第三,將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為學校常規德育工作範疇

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人數在增加,在在校學生中,已佔80%以上的比重。毋應置疑,他們本身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所在。因此,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課題,是學校常規德育的主體部分。學校自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課題組成立以來,調整了傳統的德育管理結構與模式,在日常德育活動中,處處將留守孩子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我們深信,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能夠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在家校村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大環境下,他們的假日生活,一定能夠快樂而充實,健康而向上。

【第9篇】當前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的優秀調查報告

我們於xx年xx月~xx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 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 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的實用技術。

【第10篇】農村國中學困生厭學心理形成的原因及轉變策略的調研報告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現有六個教學班,學生二百餘人,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外出打工,部分學生缺乏應有的關愛,兼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家庭給學生施加了過多的心理壓力,使得部分學生被動地學習,對學生失去興趣、一部分厭學的學生,成為了學習中的學困生,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分析這些學困生形成原因,尋找有效對策,具有積極而現實的意義。

一、學困生厭學心理分析

從我們接觸的學生來看,學生厭學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即使部分學習“優等生”,多少也在心理有厭學情緒,只是在老師積極的關注中隱藏了內心的疲憊想法,像我們現今九年級的孫某從七年級到九年級一直在年級前幾名,但最近卻突然逃起課來,問其原因,竟説是壓力太大,那針對絕大部分的學困生,我們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1、家庭因素。

這實質上是當今農村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們都是有着30年教齡的教師了,幾乎是教了兩代國中生了,在這一代的國中生的父母中,原成績優秀的早就離開了農村,在城市成家立業了,留在農村的則是成績相對較差的一部分,其子女在智商上大多也不是很高,在加上現代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自己當初雖不是很優秀,但對子女的期望還是很高的,這就是所謂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使得學生在家中也得不到輕鬆,即使是節假日也有家長把明明成績不是很好的子女送到校外補習班補課,範文寫作更有勝者,送到遠在鍾祥的城區補習,這些都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負重的心理使學生在學習中失去了主動性,偏離了健康,快樂成長的道路。

2、學校因素。

整個教育行業在推行素質教育,但現實是紮紮實實應試教育,使的學校不得不在升學率(特別是一類線上線率)這個指揮棒下前行,教師的窘迫,傳統觀念的束縛,讓學生課業負擔很重,使得學生不堪重負,學困生厭學心理也會增強。

3、社會因素。

能夠外出務工的現今社會,為許多人提供了致富的機遇,一些先富裕起來的人中不乏有文盲和半文盲之士,不夠這些人大多有一技之長,而現今大量技工很搶手,他們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他們的成績受到社會的關注,唯“財”必尊的社會現實,使許多學生受家長言談及經歷的感染,自然而然產生了“學習好壞不重要,長大能掙錢就行”的思想,再者到了畢業季,成績差的學生反而成了一部分職校的搶手貨,能夠收到比成績好的學生更多的入校通知書(自然大多是技校之類的),導致多數學困生有“學習不好還有技校等着我”的心理,對學習越來越沒有動力與信心。

4、個人因素。

自身努力不足,意志力不強。這些學生怕吃苦,懶惰。文科怕張嘴讀,理科怕埋頭做,課外書不願看。除了上課時他們能聽一點,學一點外,課外即使有作業,也控制不住玩。一有同伴來尋,立馬動身溜出,作業丟之腦後。有時也想下苦功,三天辛勤過後,又大喊太累,放棄學習。從眾心理較強,把手機電腦作為自己的生活全部,成為手機電腦的奴隸,在校時時向貪玩的學生看齊,上進心較差。同時人的智力差異是存在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效果也存在差異,學困生理解、想像、思維、記憶都較差,因而自卑感明顯,自信心不足,對學習和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不感興趣,缺乏探索精神和責任感,從而導致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成為學困生。

二、農村國中學困生厭學心理的有效策略

為了克服學因生的厭學心理,改進教育方法,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我們採用了下列方法。

一)施關愛,促改變。

大多數學困生是班上的“另類”。他們飽受冷嘲熱諷和脣齒相譏,感受不到愛的温暖,融入不了集體的懷抱。這要求老師們在批評引導的同時,把更多的關心灑在他們的身上,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在關注他們。因此老師教育和轉變學困生,必須熱情地關心和幫助他們樹立的自信心。

1、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困生在學習上找到的自信心。講課時要儘量讓他們聽懂,提問時,提出一些較簡單的問題時,心得體會鼓勵學困生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讓其體會成功的喜悦。課堂練習也注意多輔導學困生。課後作業可以給學困生適當的減少難度,讓他認為自己掌握了所學的知識,認為學習並不難,從而克服畏難情緒,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2、努力發現學困生的優點,以表揚為主,讓學困生的自信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學困生的缺點較多,難得受到表揚,一旦受到表揚,他們則會加倍地珍惜。如果我們注意表揚他們,就會使他們感到老師是公平的,有助於他們增強自信心,鼓起上進的勇氣,使學困生感到温暖,從感情上與老師親近起來。

3、尋求多方配合,共同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平時的聊天及教學工作中,從其他任課老師中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各種情況。同時也讓科任老師瞭解學困生在其他方面的閃光點,改變科任老師對他們的偏見,從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能更加關注學困生的發展。同時學校、家庭多方面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一有進步,學校、家庭共同表揚,使學困生真正體會到家裏父母的關心,學校里老師和學生的幫助,知道自己不是被冷淡、歧視的對象,從而樹立起自信心,不斷要求進步。

二)、改陋習,促學習。

平時無人看管的孩子多有陋習,而學困生多是陋習不少且管不住自己的學生。範文內容地圖我們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不良習慣並記錄下來,與自己的陋習鬥爭,半學期後,積習難改的,讓他們把難改的陋習寫二三條貼在課桌上,讓他的幫扶對象及周邊同學幫助改正。一般經過兩學期的改陋習活動,學困生不僅提高了學業成績,也提高了品德素質。

三)、改環境,促自信。

召開校內班級各項文體活動,學困生雖然對學習沒有興趣,但對其他文體活動多是積極者。正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在各種活動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元旦文藝匯演、中學生足球賽、籃球賽、運動會、大家唱、大家跳活動成為他們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通過活動,會讓學困生找到自己的價值,如為班級爭了光,為本組奪了分等等,用他們取得的成就激勵學習,擁有自信。

這些措施,讓我們有了很大收穫,班級學困生的數量逐漸減少,學習氛圍漸濃,學習成績穩步提升。

請讓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行動起來:讓學困生揚起自信的風帆,讓學困生蕩起自信的雙槳!

【第11篇】清水縣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黨的xx大明確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而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發展基礎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已愈來愈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清水縣教育部門為推進基礎教育、尤其是國中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採取了多種措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為了解我縣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我們選擇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農村中學為調研對象,於xx年10月對其進行了一次聯合教育調研,我們於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先後深入秦亭中學、百家中學、旺興中學等進行實地走訪。又於10月14日在秦亭中學召開了“農村國中教育均衡發展校長座談會”,在綜合調研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本調研報告。

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大約建校在五六十年度,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我縣經濟建設持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農村初級中學始終堅持科教興縣、人才強縣主體戰略,全力推進我縣教育現代化建設。各學校教育迅速發展,尤其,秦亭中學每年國中畢業升學率令人矚目。成為我縣東部農村主初級中學獨樹的一面“旗幟”,山門中學、百家中學、旺興中學各校校長及領導班子成員認真研究、共同探討、互相切磋,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能真正運用於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當中,加快我縣教育資源整合,優化學校佈局;加大財政投入,在財政投入許可的條件下,力爭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心學生,完善各類規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國中農村教育的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一、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推進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績

堅決貫徹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認為“國中農村義務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户、涉及最廣大羣眾之利益的教育”。堅持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為民眾提供滿意的教育。面對國中農村教育的新情況,新挑戰,我縣教育局領導、包鄉包片督導態度非常明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教育的成果,尤其重視我縣東部幾所農村初級中學,和全縣相比想方設法力爭縮短城鄉中學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堅持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不動搖,“辦學生髮展,家長滿意,社會信任”的學校。

調研中,我縣東部幾所學校實施均衡編班,不設重點班的科學決策,這充分反映了各學校教推進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的氣魄和膽略,表達了全體學生及家長眾呼喚教育公平的心聲。這些態度和做法,成為我縣初級農村中學學習的楷模。為此,在秦亭鎮進行教育調研時,羣眾普遍反映,“最滿意的是教育”。

(一)科學規劃,調整學校佈局,為均衡發展奠基

1958年山門鎮中學建立,面積只有4000平方米,只有三個教學班,學生人數不足百人,隨着近40多年的快速發展,學校面積增加到9367平方米,學生人數增加到300多人,xx年我縣初級中學都實現了“兩基”達標,這充分證實了國家重視教育,尤其農村教育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農村國中教育教學質量以邁上了新水平,面對農村當前的教育的新趨勢,清水縣主管部門又重新制定了《加快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新區學校佈局綱要》,合理整合教育資源,實施規模辦學。自xx年以來,對我縣東部幾所中學加大了建校資金投入。山門中學建起了教學樓,百家中學、秦亭中學都有獨立的教學樓和宿舍樓,已成為國家寄宿制項目學校。以往學校“小、散、亂”的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學校佈局和教育結構更趨合理。

(二)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均衡發展提供保障要實現國中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是根本保障。

1、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硬件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為實現國中教育均衡發展,我縣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從xx年“兩基”達標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快建設農村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積極開展農村中學基本辦學條件合格學校創建活動。狠抓教育現代化學校的創建。目前,我縣東部幾所農村初級中學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

學校理化生實驗室能按國際二類標準進行建設並達標,全校國中生生均佔地28.2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7.7平方米,生均活動場地8.2平方米,達到了《國中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求。各學校都有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現代化遠程教育網絡設施齊全,師生能充分活動和利用。各校嚴格按照省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逐年更新設備和補充必要的實驗材料。並在教學裝備的基礎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

【第12篇】關於農村2022下半年國中“留守孩子”的調研報告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一個新的羣體——留守孩子。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孩子”規模已達xxx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成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因此,留守孩子問題雖然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留守孩子問題仍然是當今社會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留守孩子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本校學生中進行了走訪和調查,並對留守孩子問題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學生xxx人,其中留守孩子xx人左右,佔學生總數的xx%左右。據抽樣調查顯示,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單親在家且絕大部分是母親在家;有30%的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xx%的家庭裏沒有監護人;其次都寄宿在親戚家。這些家庭多則照顧2-3個。過多的孩子使家庭無法照顧周到,沒辦法進行教育,帶來許多嚴重問題。

二、嚴重危害

極其嚴重 “留守孩子現象”有極大的危害性,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長時間的“關愛缺失”將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成才,許多問題少年都與之相關。它給家庭、學校、社會都帶來不利的影響,對此必須高度重視。

1、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留守在家與其父母分離,這是一種典型的“親子分離”的現象。這種現象給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指導,進而成為潛在的問題少年。

2、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全民素質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會考以後就面臨失學,有的甚至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輟學,即使完成了,也缺少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機會,他們走上社會將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勢必影響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孩子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在調查中發現:在留守孩子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孩子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脱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許多留守孩子在週末喜歡騎自行車,學校的教育對他們蒼白無力。一些班主任反應:這些學生本身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愛張揚,車速特別快,車技不高,所以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立能力差,辨別是非能力弱,喜歡跟風隨大流,很容易與社會閒雜人員混在一起,或成為侵害對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較差。

由於我鎮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乾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維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孩子的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孩子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據調查顯示,xx%的留守孩子生活較差,xx%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現偏差。

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由於親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孩子情緒消極,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孩子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據調查顯示,留守孩子想念父母的佔xx%,有38%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半年回來1次,xx%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年回來1次,8%的留守孩子父母幾年回來1次,xx%的留守孩子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有的留守孩子從小父母就長期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一次,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孤獨、自卑、冷漠、少語,很少或不願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和玩耍,只與個別人來往。這是典型的留守孩子心理出現了偏差。據調查此類心理現象的孩子佔留守孩子的xx.3%。

4、留守孩子性格嚴重扭曲。

由於缺乏親情的呵護,缺少正確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普遍出現自信不足,都説自己不出色、不優秀。嚴重缺乏自信,自信心不足。留守孩子有很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這種“隔代撫養” 又往往容易造成“保護過度”。對孩子過分溺愛,他們儼然成為“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內向、驕橫、脆弱的心理,從而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5、留守孩子道德行為較差。

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不少留守孩子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説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他們就常用物質來彌補對孩子關愛的缺失,這種現象固然好,但有時並未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還互相攀比。大部分留守孩子用這些錢上網、買零食,更有甚者,邀上幾個哥們兒,到飯館撮一頓,鋪張浪費,節約意識薄弱。

6、留守孩子成績普遍欠佳。

調查中發現:學校每年升入國中學習的學生中,留守孩子所佔的比例非常大。大部分孩子成績較差,週末或假期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在網吧經常看見他們的身影。在這些留守孩子中,xx%的學生成績較差,4%的學生成績很差;留守兒童中有1%的人上學經常遲到,有時遲到的高達xx%,xx%的留守兒童有過逃學的經歷。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部分農民潛意識裏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大,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二是監護人對留守孩子學習介入過少。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羣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孩子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四、留守孩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校對留守學生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來,隨着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現,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孩子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於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孩子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三是學校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並針對性給留守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2、家庭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意識淡薄。

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展將起着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為淡薄。一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發展。二是監護人和代養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擔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三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四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於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3、社會對留守孩子的教育關注不夠。

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對缺乏父母關愛,並在成長中留守孩子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孩子的不足;二是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乏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孩子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五、對策及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在,在某種程度上關係到我國未來人口和勞動力素質,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城鄉社會穩定,因此值得全社會高度關注。留守孩子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孩子的管理措施。

各級政府和學校都要積極探索對留守孩子管理措施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嚴格責任追究,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孩子的責任。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孩子採取寄宿制管理。加強留守孩子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孩子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從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2、加大投入,改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環境。

近年來,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各級政府都在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和勞務經濟,可見勞務經濟在社會進步、社會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氣,出台有利於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優惠政策,並禁止一切影響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創新機制,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一。

對於留守孩子,以家庭為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孩子的責任,並有針對性的開展有利於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他們的潛力,激活他們的鬥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一樣健康成長。

總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大規模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必然趨勢,這就決定了留守孩子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並將愈演愈烈。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非常複雜,要解決留守孩子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與留守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我所寫的只是冰山一角、膚淺之談,希望可以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第13篇】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目的

課外閲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他對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學習語文,如果僅僅侷限於學好語文書上的有限的幾文章,是遠遠不能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的。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而當前國中生,特別是農村國中生課外閲讀現狀令人擔憂。我調查研究的目的是,從調查瞭解當前農村國中生課外閲讀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課內閲讀為本拓展連接課外閲讀的教學策略,尋找提高農村國中生課外閲讀效績的途徑。

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一)本次調查工選擇了我所帶的八年級三班四班的學生共計100人,,以確保抽樣調查結果的合理、準確、科學、可信。

(二)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確定了國中生課外閲讀情況調查表(調查表詳見附件1),在問卷調查裏,我主要從閲讀內容、閲讀範圍、閲讀時間、閲讀目的、閲讀途徑等方面進行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100名農村國中八年級學生接受調查,通過本次課外閲讀情況調查,我發現農村國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不容樂觀,我對問卷結果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閲讀的興趣和目的來看

喜歡看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説的人數佔60.7%,超過了其它類型的人數,其次為文學名著,佔50.69%,而閲讀科技類書籍及報刊雜誌的學生相對較少,還有部分學生的閲讀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麼看什麼,或者為取得較好成績,看一些教材輔導讀物。從閲讀課外書的目的來看,有73.7%同學認為可以增長見識,有55.08%同學認為是提高語文水平,有36.05%的同學認為是學會做人和處世,也有33.38%的同學認為是休閒娛樂。可見,學生閲讀目的較為明確,對課外閲讀持肯定態度,在對自己的建議一欄紛紛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課外書。

【第14篇】農村國中學生會考前心理調查報告

離會考日子越來越近,九年級學生在進行緊張的複習迎考,希望自己能夠在會考中勝出,農村國中學生的壓力更大了,面對全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考上普通的高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了。作為班主任,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會考前的心理調查,發現有狀態較亢奮的,也有狀態不夠好的,心理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心態積極:

男生a:會考臨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舉!也許我會在這場戰鬥中勝出,瀟瀟灑灑地踏進新校門,可以無憂慮地揮灑輕鬆的暑假,結識新的同學、老師,我的瞳孔裏溢滿了快樂。一切靠自己去開拓,願生命像火一樣燃燒,放肆卻帶來温暖,慘烈卻沒有絕望。

男生b:我現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筆在練習上奔馳,正好比一棵樹上的五十隻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隻,現在只要努力爭取我所需要的養料與水分,盡力地生長,長成最大最甜的那一隻。

男生c:用樂觀是心態面對會考,只要儘自己的一切去考完會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後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後再給自己講一句話:樂觀的心態是最鋒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試那天,會努力做題,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即使沒有考上,那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

1、緊張,有壓力:

男生e:在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時間裏,我好像經歷了人生的所有苦難,如今,我的父母給我降低了要求,他們在每一次吃飯時都提到我的成績,無一次不為我歎氣。

男生f:時間已經不早了,在僅剩的20天時間裏,我的心情很煩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挖掘出潛藏的能力,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話已至此,涕淚泗流,心之所想,無法言語。

男生g:鬱悶啊,怎麼這樣!最近有點暈!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氣也有點悶熱,心情時好時壞,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脱,還有三個星期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來臨了。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裏或者是站在工廠裏上班,真有點緊張。

男生h:時間老人跟我開了一個玩笑,三年國中只剩下20天了,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我開始退縮了,我擔心看到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2、太疲勞:

女生a:現在的我,是一隻迷茫的螢火蟲,到處亂飛,我真希望在最後的時間裏能夠複習好,我自己制定了複習計劃,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朧,直打哈欠。而在睡夢中好幾次驚醒過了。

男生i:最近在家裏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不知為什麼覺得活得好辛苦,雖然老師激情澎湃給我們複習,但我的腦細胞好象沒有接受,處於昏迷狀態。

3、要放棄:

女生b:在這最後的時間裏,我已經無心學習,而像和尚一樣,過一天算一天,國中讀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裏帶小弟,或者成為上班族,或者去學習一些手藝。

5、很迷茫:

女生c:就這樣,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這意味着什麼?不知道!

在最後的一段時間裏,希望老師家長注意會考生的心理狀態,適當引導,多加關心,理解他們,幫助他們。

【第15篇】農村國中隱性輟學嚴重工作報告

最近就農村教育問題進行調查時,不少老師反映,農村國中生實際輟學率遠高於國家控制的3%的標準,一些地區,實際輟學率高達40%。這些地區並非特別貧困,學生流失多半因為厭學。“30%~40%的輟學率是下面公認的。上面一檢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學生再找回來,壓濾機濾布頂個名,謊報輟學率。”吉林省雙遼市某偏遠村莊的一位老師對記者説。據他了解,農村偏遠一點的學校,輟學率得有50%;離城近的,怎麼也有20%~30%;平均下來有40%。

吉林省東豐縣一位當過6年班主任的老師,以本校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七年級入學人數有110人左右,到了八年級上學期,還能有100人,而八年級結束時,就剩60人左右了;會考前,只剩30人。

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有的縣,為了降低統計報表中的輟學率,將升學有望的學生單獨組成班級,其餘的組成職業技術班,其實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畢業證。”參與調查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農村國中隱性輟學的現象比較嚴重。

老師們普遍反映,八年級學生流失最多,因為在這個時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見眉目。一方面,一些學生學習跟不上,產生了厭學情緒;另一方面,有些家長面對成績,認為孩子升學沒希望,不如回家種地,或者學點手藝,打工掙錢。

“主要是厭學的太多。10個流失生中,也就1個是家長不讓唸的,其餘9個,都是孩子學不進去,家長也沒招兒。”雙遼市某校一位張姓教師表示,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法》無能為力。

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的統計表明,輟學學生中,有53%是因為厭學。“從學校方面講,應試教育壓力太大。素質教育在會上、材料上有體現,但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落實。教學以主科為主,不少課程學生不願意學,感覺偏難,濾布在現實生活中能應用的很少。同時,音體美活動少,學生被限制,喪失很多樂趣。”一位姓韓的農村老師説。

雙遼市某村的張老師告訴記者,學校設施不那麼齊全,光靠老師一張嘴,很難吸引學生。“像我校,語音室沒有;圖書室倒是有,但不對學生開放;試驗室太小,老師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進行操作,學生親自演練的機會少;全校沒有一台像樣的微機,只有二三十台城裏中學淘汰的286、386,老師連像樣的課件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