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實用文 > 證明書

就業和社會保障證明

欄目: 證明書 / 發佈於: / 人氣:3.57K

第一篇:就業和社會保障證明

就業和社會保障證明

就業和社會保障證明

社會保障(socialsecurity),是指國家和社會在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社會保障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並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一般來説,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一)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户相結合,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三)繼續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實工作,全面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五)加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險費徵繳力度

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計劃。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基本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經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係到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係到維護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穩定發展的大局。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備,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這個要記得蓋社保中心那個鋼印章,然後用途就相當於醫保卡,但由於醫保卡一般期限是半年才能發放,所以,這個領卡證明如果過了有效期後醫保卡還沒下來,那就可以找當時辦新參統的工作人員做一下延期就好了。

1、是等社保通知單位經辦人領卡,還是過了有效期自然就可以領了啊?雖然寫着是三個月,但是辦理的時候,工作人員都説半年以後領,並且説有效期到了,卡沒下來,也可以用。2、領卡證明過期,社會保障卡未領取的時間裏,如果看病能報銷麼?能。

社會保障卡,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勞動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用於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卡(ic卡)。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人社部表示將用5年左右時間,使社會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人社部副部長鬍曉義2014年8月3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介紹,社會保障卡採用全國統一標淮,社會保障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採用公民身份號碼。

社會保障卡卡面和卡內均記載持卡人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等基本信息,卡內標識了持卡人的個人狀態(就業、失業、退休等),可以記錄持卡人社會保險繳費情況、養老保險個人賬户信息、醫療保險個人賬户信息、職業資格和技能、就業經歷、工傷及職業病傷殘程度等。社會保障卡是勞動者在勞動保障領域辦事的電子憑證。持卡人可以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户結算;可以憑卡辦理養老保險事務;可以憑卡到相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可以憑卡申請勞動能力鑑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等。此外,社會保障卡還是握在勞動者手中開啟與系統聯絡之門的鑰匙,憑藉這把鑰匙,持卡人可以上網查詢信息,將來還可以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

符合申領條件的人員可以通過電話向申領網點預約或直接前往街道(鎮)社會保障卡申領服務網點申請辦理社會保障卡(包括學籍卡)。申領時需攜帶身份證、户口簿、申領表(集體户口市民需要攜帶户籍所在地警署或派出所開具的户籍證明)等相關資料。

第二篇:社會保障繳納證明

社會保障繳納證明

限購後納税和社保證明竟然成為購房的必要條件,這也是地税部門意想不到的。地税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稱,“工作中肯定存在漏洞,申請人是否確實在該公司工作,辦事人員很難核實真實情況,在現有條件下也無法做到逐一核實。”

勞務公司根據要求會做一份虛假勞動合同、開具虛假工資單,然後填寫相關補税表格,把上述資料與企業税務登記證附件、申請人的身份證等,一起提交給地税局。

由於開發商不方便出面給買樓者“辦證”,二手中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一些二手中介成了專職的“辦證黃牛黨”。記者調查發現,二

手地產中介在為外地人辦理廣州購房資格證明時顯得十分“熱心”,外地人通過中介辦理納税或社保證明在廣州買樓是一個“公開的祕密”,而且正如記者在此前的暗訪中所知道的一樣,這些證明都是真的。

目前北京已經出台限購車和房,外地人需要連續繳納五年以上社保和納税,我想問一下我想以後在北京買車和房,個人和公司分別是怎麼交社保和納税的,每月大概一共能交多少錢?還有就是如果有一天要離開北京,社保和納税可以跟自己回到老家嗎?個人交和公司交哪個對自己有利?什麼流程?先謝謝了

首先,在北京,外地户口的人員只能由單位為你繳納社會保險。

其次,單位為你繳納社會保險,應該由單位的人事部門為你辦理。

第三,繳費基數最低是1615,比例是養老單位20%、養老個人8%,失業單位1%、失業個人0.2%,工傷單位是根據單位行業性質定的個人不交,生育外地户口沒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上不了,醫療單位10%、醫療個人2%+3元。

第四,在北京繳納的社保可以轉回老家。

第五,在北京,你只能由單位為你繳納社保。

第六,如果你與單位有事實勞動關係,而單位沒有為你繳納社保,你可以找你單位註冊地的各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去告單位。

工商納税與社保繳費分別是兩個系統,互相之間不聯網,而且納税與社保適用的法律法規完全不一樣,所以不會有任何影響。

納税證明是税務局出具的個人所得税完税證明,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應該是社保局出具的繳納社會保險(養老/醫療/失業等5險)的證明。

第一,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是納税人,我們都為國家繳納了税收;

第二,作為企業,他也為國家繳納了税收。

個人和企業從税收的角度來講都是納税人,沒有理由讓企業為個人繳納社保。目前普遍企業面臨經營困境的時局下,政府不但沒有減少税收,不但沒有減少各種費用,反而不斷增加各種税費,你不是把企業都逼死嗎?企業死了,你政府能好過嗎?企業死了,大家還能就業嗎?如果是讓企業繳納社保,那要你政府幹什麼?你政府收税幹什麼?

作為企業所要做的事情是在國家提供好的經營環境的前提下,照章納税,同時不斷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待遇,努力促進就業,進到社會責任。個人社保這一塊應該政府埋單!目前來看,政府成了一種旱澇保收的最賺錢部門,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第三篇:社會保障證明

社會保障證明

社保證明是指由社保局出具的繳費清單,詳細載明社會保險投保人的電腦號、身份號、參保起止時間及繳費金額。社保證明必須由社會保險電腦系統打印出來並加蓋社保局公章才有效。

公司這個月辦理了社保,剛收到了一張《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領卡證明》,由於以前在外地是一張藍卡,突然收到證明,不知道神馬情況了,打了96102,還是迷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領卡證明》上有個領卡日期,如果到期我不去領取的話,以後會不會領取不到的情況?(如果以後離職到其他地方)2、《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領卡證明》有個期限日期,到期了還得辦證明還是拿藍卡就不用辦證明了呢?3、社會保險帳號註冊,我想查詢一下公司給的繳費情況,可是使用《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領卡證明》上的s結尾的帳號卻不能註冊,不知道醫療保險手冊號/卡號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謝高人賜教了!!!

1、那個領卡日期,沒什麼用的,我這有個寫11月到期,可其實是根本就沒出來呢,怎麼也要等半年的吧。卡下來沒去取也沒什麼多大問題了,卡下來後半年內去取就行,超過半年好像是要給發到北京市去了,就不能在海淀這取了。離職到其他地方的話,也分情況了,有可能是你的卡是在新單位領,也有可能是在原來單位領了,這個到社保那的自助機那能查到的。如果是原來單位領,你跟原來單位的人事打好招呼就行。2、領卡證明,期限到了,到社保了做下延期就行了3、這個問題我就不清楚了,應該可以去社保查到的

社會保障(socialsecurity),是指國家和社會在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社會保障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並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一般來説,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一)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户相結合,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三)繼續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實工作,全面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五)加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險費徵繳力度

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計劃。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基本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經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係到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係到維護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穩定發展的大局。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備,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第四篇: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

*縣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

“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請繼續 關注本站),認真總結“十五”期間勞動保障事業發展情況,按照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促進城鄉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收入分配三大主題,深入研究勞動保障事業中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十一五”期間勞動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務與政策框架,努力促進就業、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障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和任務

“十一五”期間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勞動保障制度,完善“市場引導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就業機制,促進廣大職工工資能在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適度增長,規範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勞動保障監察制度,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努力促進勞動保障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具體任務和指標:

1、就業再就業方面

截止“十一五”期未,各鄉鎮和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全部建立,全縣提供就業崗位數75600個,實現淨增就業31500人,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69.08%和41.63%;促進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000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500名,其中“4050”人員1030人,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 —45.07%、—59.56%和—43.25%;新增勞務輸出7.5萬人,比“十五”期間增長6.23%;開發社區就業崗位7.56萬個。

2、社會保險方面

2014年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50000人,保費收入達11000萬元,支出達15500萬元,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數達18100人,“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分別為5.64%、11.61%、13.11%、10.96%和9.26%,社會化發放率達100%;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16050人,保費收入4560萬元,年均增幅12.12%,支出4560萬元,年均增幅13.05%,人員參保覆蓋率100%,享受待遇人數達2235人,養老金支付率100%;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68000人,繳費人數達5000人,保費收入400萬元,支出300萬元,基金結餘100萬元,享受養老金人數達9000人,“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為9.10%、40.88%、3.99%、6.79%、1.71%和40.23%,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失業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3.3萬人,保費收入760萬元,年均增幅分別為0.72%和1.93%,保費支出760萬元,年末登記失業人數達3000人,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十一五”期間,5年徵收失業保險費3260萬元,支出4054萬元;基本醫療保險 參保人數達60000人,繳費人數達48000人,保費收入達4800萬元,支出達4770萬元,基金結餘30萬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分別為7.09%、10.07%、10.68%、12.56%和—38.68%;工傷保險 參保、繳費人數達21000人,保費收入達170萬元,支出170萬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分別為8.76%、8.76%、19.76%和39.66%,社會化發放率達100%;生育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21000人,保費收入達150萬元,支出150萬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分別為11.66%、11.66%、37.97%和75.54%,社會化發放率達100%。

3、勞動合同與工資方面。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要基本覆蓋各種經濟類型的企業和所有勞動者;深化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企業普遍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支付制度;職工工資年增長11%。

4、技工教育方面。“十一五”期間,技校職業教育招生2630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培訓後就業率達到95%以上;創業培訓860人,成功創業率達到90%;所有培訓人員都取得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主要政策措施

1、加大“三個力度”,努力擴大就業。

(1)加大再就業扶持政策落實力度,促進困難人員再就業。繼續採取政府補貼就業崗位、提供免費培訓、結對幫扶、接續社會保險等措施,健全完善就業困難人員登記管理、援助崗位採集和再就業援助跟蹤服務動態管理三項常規工作制度,推進再就業援助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建立長效援助機制。積極組織就業再就業政策法規宣傳,着力解決再就業優惠政策落實中的難點問題,加強與工商、税務、城建、金融等部門的溝通,進一步加大再就業優惠政策落實力度,促進困難人員再就業。

(2)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促進城市新增失業羣體就業。着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把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與完善就業服務功能結合起來,與社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與幫扶困難羣體就業結合起來,組建社區勞務派遣企業和勞服企業,促進城市新增失業人員就業。

(3)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力度,促進城鄉統籌就業。採取市場化運作方法,重點抓好15個鄉鎮人保中心培訓基地基礎建設,在縣“一城四區”和中心鎮積極培植轉移載體,吸納和容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建立勞務信息服務網絡體系,發揮勞務信息員自身優勢,及時準確收集、發佈勞務用工信息,大力開拓新的勞務市場,每季度舉辦一期勞務輸出專場招聘會,組織化程度達50%以上。

2、全面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1)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全民社會保險法制意識。以“依法參保繳費,維護職工權益,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採用多種方式方法,大力宣傳“一法六條例”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普及社會保險法律知識,宣傳依法參保先進典型,增強用人單位及其負責人蔘保繳費的守法意識,自覺及時登記參保繳費;增強廣大職工保險維權意識,支持社會保險工作;增強各部門的責任意識,主動關注社會保險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全方位聯合推進,建立社會保險擴面徵繳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社會保險擴面源頭引領機制和轄區監管制度。通過鄉鎮、園區管委會、部門督促所屬企事業單位依法參保繳費,並依法為編外人員辦理參保手續。二是完善社會保險登記查驗制度和聯合稽核制度。加強工商、地税、安監、質監、民政、文化、教育、衞生等政府部門配合,在審批、辦理企業、社會團體、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相關手續時,督促、告知用人單位依法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或變更手續,並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信息共享。同時,財政、地税和勞保部門要不定期地開展聯合稽核,確保應保盡保、應繳盡繳。三是實行社會保險費核徵制度和信用等級評定製度。對未參保或參保人數不足的用人單位,按照《江蘇省社會保險費徵繳條例》的規定,核定其單位應徵繳額,下達徵繳計劃,由地税部門統一徵收。對參保單位,依據《江蘇省社會保險信用等級管理辦法》規定,開展社會保險信用等級的評定活動,並將評定結果在媒體上進行公示,促進用人單位按實申報、足額繳費。四是加強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自我約束機制。把社會保險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用人單位及其負責人評先評優的必備條件,對未按規定參保繳費的,

實行“一票否決”,年終“三個文明”考核時不得評先評優。並依據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紮實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把未簽定勞動合同和未參保繳費的單位列為勞動保障監察的重點,實施重點監察。

(3)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各保險工作

企業養老保險在保證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的基礎上,主要是進一步做好做實個人帳户和加強退休社會化服務管理工作;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在保證運轉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改革辦法;農村養老保險主要是在擴大保險覆蓋面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爭取政府對農保工作的支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研究和探索失地農民、外出務工農民參加農保政策和集體補助辦法,償試基金增值運作辦法,尋找增值渠道;失業保險要不斷化解領取高峯風險,重點向已投產達效的招商引資企業以及個體私營企業拓展,繼續做好改制後企業失業保險續接和參保工作,力求應保盡保;基本醫療保險要做到“三個突破”,即在着力謀求企業和個體從業人員參保擴面工作上求突破、在建立和完善多層次保障體系上求突破、在加強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服務監督上求突破,進一步完善補充醫療保險的運作機制,探討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辦法,建立並逐步完善基金預測監控制度和預警機制;工傷保險要認真貫徹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進一步完善政策,建立規範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制度,研究完善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辦法,探索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職業康復相結合的機制;生育保險要進一步規範政策,努力擴大覆蓋面,提高生育保險管理服務水平。

3、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

(1)認真貫徹實施《江蘇省勞動合同條例》和《江蘇省集體合同條例》。加強《條例》的宣傳教育,制定紮實推進勞動合同制度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對用人單位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改制企業執行《條例》的監督檢查力度,完善用人單位訂立、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書面報告制度,建立用人單位和職工集體合同審查報告制度, “十一五”期間勞動合同制度要覆蓋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2)完善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一是加強仲裁員隊伍建設,推進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全面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二在發揮三方機制作用上下功夫,樹立三方機制的權威,擴大三方機制的影響力;三是加強三方機制自身建設,把三方機制做大做強,逐步將有利於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力量和有識之士吸納到三方機制中來,形成社會各方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3)切實做好《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的貫徹實施工作。一是紮實推進企業收入分配的法制化進程,建立企業職工民主參與決策和監督的制度;二是加強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工作,嚴格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規範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嚴厲查處拖欠和剋扣勞動者工資特別是農民工工資的行為,進一步強化對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的指導、調節、監管職能;三是深化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繼續推行和完善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大力推行工效掛鈎和工資集體協商。

4、加快城鄉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訓

(1)大力實施就業再就業培訓。一是廣泛動員社會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參與再就業培訓;二是引導培訓機構開展針對性強的創業培訓;三是整合全縣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大力實施勞務輸出“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零距離”;四是將勞務輸出培訓補貼配套經費列入財政支出預算,加大對勞務輸出培訓扶持力度。

(2)加快技工學校改革和發展。一是不斷調整專業設置,提高辦學質量,發揮品牌效應,五年內技工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0.3萬人。二是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力度,全縣投入0.5個億,以一流的標準建設學校和添置教學實施。三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到2014年技工學校教師隊伍中現有大專學歷的教師90%達到本科學歷,現有本科學歷的教師10%達到研究生學歷,不具備大專學歷的教師全部具備大專學歷。四是要狠抓技工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廣泛開拓省、市內外和國際就業市場,建立較為穩定的畢業生就業基地,以“出口”帶動“進口”,確保畢業生100%實現就業。

(3)進一步加強就業培訓服務基礎性工作。一是發揮勞動力市場的導向作用,加強就業服務工作。二是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完善就業准入制度。三是加強職業技能鑑定質量管理,逐步完善職業技能鑑定的質量督導和社會監督機制。

5、加強勞動和社會保障依法行政的能力

(1)全面、系統、深入地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制定實施全縣勞動保障系統“五五”普法規劃,全面提高用人單位和廣大勞動者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勞動保障部門幹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執政意識。

(2)建立和健全勞動保障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全面推行執法責任制、公示制、評議考核制、錯案責任追究等制度;積極開展行政複議、重大行政處罰案件的聽證和集體討論決定、規範性文件的法律審核、執法案件評議等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着力加強對行政處罰、行政決定及其他重大具體行政行為的執法監督,促進依法行政。

(3)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規範監察執法行為。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形成專職、兼職、協理“三員”齊全的勞動保障監察隊伍,開通12333諮詢熱線電話,完善投訴舉報查處程序和制度,探索在鄉鎮建立勞動保障監察中隊。採取日常巡視檢查、專項檢查、羣眾舉報專查、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檢查及書面報告審查等多種工作方式,依法處理各種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保障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6、加強勞動保障基礎管理,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步伐

(1)創新管理機制,實行“五險合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創新體制和機制,逐步探索建立 “五險合一”的運行機制,制定統一規範的業務操作流程,並向社會公開,所有基礎資料、台帳實行信息化管理。具體要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參保代碼、統一徵收基數、統一徵繳環節、統一基金管理、統一數據信息、統一服務場所。到2014年底,計劃投入100萬元。

(2)實施金保工程,實現資源共享。“十一五”期間,加快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是當務之急。要通過2—3年時間的努力,逐步建立覆蓋各項業務的集中式資源數據庫,實現縣廣域網的實時聯接,在社區普遍建立社會保障信息發佈站,實現勞動保障主要業務的全過程計算機管理。

(3)加強幹部職工學習培訓,不斷推進基層平台建設,加快社會化管理服務進程。“十一五”末,要全面構建養老、就業、醫保三位一體的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力爭企業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醫療保障對象全部納入社會化管理服務範圍,覆蓋率達100%;全面提高幹部職工政治、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幹部職工的履職能力,所有在職職工40歲以下的要達到大學水平。

第五篇: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副題
姓名 失業問題是我國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在應對這個挑戰的過程中, 政府的戰略選 擇經歷一個重要的轉變, 從最初實行再就業工程, 在世紀之交的幾年中逐漸過度到, 採取“再 就業”和“失業社會保障”雙管齊下的方針,來應對嚴重的失業問題,因此,促進就業和健 全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兩個影響深遠的重要目標, 兩者之間有着緊密 的內在聯繫, 一、 就業與社會保障的關係目前我國正處於失業最高峯時期,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至今, 從 我國下崗失業的總人數一直有增無減, 特別是隨着並軌工作的逐步推進, 城鎮登記失業人數 急劇攀升,在應對當前現狀時,俺們有必要理清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根本關係,這對於俺們解 決失業問題有着非常必要的意義, 就業與社會保障分屬不同的範疇, 就業主要屬於經濟發展 的範疇,充分就業是各國宏觀經濟追求的目標, 就業狀況也成為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 之一, 正如經濟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要相協調, 促進就業同樣也需要與社會保障發展相協調, 在就業壓力較大時,首先要積極擴大就業,並通過適度的社會保障來促進就業,社會保障改 革與發展至少應以不妨礙就業為前提; 而在就業壓力相對較小、就業比較充分的情況下, 則應該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根據經濟發展狀況擴大社會保障的範圍、 適當提高保障水平, 二、當前就業格局的變化與社會保障制度實行中的問題 (一) 新就業格局的變化給社會保障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由於我國新增勞動力規模巨大,農 村勞動力還需要持續不斷地向城市轉移, 因此就業壓力將長期持續存在, 不僅如此, 近年來, 隨着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特別是加入 wto 之後面對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加劇的大環境, 我國就業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就業市場化,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 勞動力市場逐步發 育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初步形成,計劃用人機制被基本摒棄,就業市場化格局已不 可逆轉,其結果是就業雙向選擇,人員在公司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流動加速,供求矛 盾顯性化,失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常態”,就業方式和渠道多元化,一方面,伴隨着 結構調整,股份公司、私企、外企及個體經濟成新增就業的主渠道,而國有經濟單位正規就 業一統天下的就業局面已成歷史,檢舉提問人的追問 2014-06-24 21:28 謝謝你,4000 一 6000 字,檢舉回答人的補充 2014-06-24 21:28 另一方面,由於產業結構變動及全球化導致 的劇烈市場競爭,正規就業相對萎縮,勞動力市場中的部分弱勢

羣體, 特別是下崗失業工 人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不得不進入非正規的靈活就業領域, 此外, 從就業的產業結構角度看, 第一產業就業大幅下降,第三產業明顯上升,就業格局的深刻變化,給社會保障帶來前所未 有的衝擊和挑戰,制約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也損害勞動者依法享受社會保障的權益, (二)新舊體制銜接的困難檢舉回答人的補充 2014-06-24 21:291998 年以來,中央政府提 出“三條保障線”政策:國有公司下崗職工在就業服務中心最長可領取三年的基本生活費; 三年期滿仍未實現再就業的,可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領取時間最長為兩年;享受失業保險 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可申請領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為實現失業保障的社會化,從 2014 年 1 月 1 日起實行“兩條保障線”政策, 國有企業原則上將不再建立新的再就業服務 中心, 下崗人員原則上不再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而是與公司依法解除勞動關係,按照規 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實現下崗與失業並軌,不過,這新舊兩種社會保障體制如何銜接的問 題,不論在實踐中還是政策研究中,都是一個難點,目前來看,從舊體制向新體制的過渡, 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困難:第一,“下崗”轉“失業”存在困難,第二,集體公司下崗職工 進入新體制存在困難,第三,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之後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檢舉回答人 的補充 2014-06-24 21:30(三)社會保障制度普遍原則下的實質性不公平下崗失業人員內

部卻具有很強的異質性, 按照與原有單位關係的 不同,可劃分為四類下崗失業人員,即國有公司失業人員、國有公司下崗職工、集體公司下 崗職工和“放長假”人員,四類不同的身份即意味着他們在失業保險、養老保險、治療保險 等方面享有不同的待遇,一般來説,對於已經解除勞動關係的國有公司失業人員而言,養老 保險已經由 原來的單位足額交齊,失業後續保即可,他們往往比較願意續繳,而對於大部分無法解除勞 動關係的下崗職工和“放長假人員”,個人賬户不實的情況較多,續繳養老保險相對困難, 此外,在職職工與下崗失業人員的差別、下崗失業人員內部的差別非常顯著,但養老、治療 等社會保 險是按照普遍原則徵繳費用的,因此,在目標人羣的身份、收入等因素存在種種不同的情況 下, 看似程序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實踐中困難重重, 公平的效果也沒有足夠彰顯, 反 而在某種程度上帶來更大的不公,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身份認定不能象徵下 崗失業人員的全部,第二, 社會平均工資不能象徵下崗失業人員的客觀經濟收入,這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