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公文精選

為和諧社會提供和諧服務保障

欄目: 公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目錄

為和諧社會提供和諧服務保障
第一篇:為和諧社會提供和諧的電力服務第二篇: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水利保障第三篇: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第四篇: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第五篇:穩步推進政治發展為社會和諧提供保證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為和諧社會提供和諧的電力服務

為和諧社會提供和諧的電力服務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電力發展直接關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對現代經濟社會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響,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着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正如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王野平所説:建設和諧電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力行業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和積極行動,電力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行業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促進行業和諧發展的鄭重宣示和莊嚴的承諾。

電力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在較短時間內扭轉了全國大範圍缺電的局面,做到了安全生產,保證了改革的平穩推進,保持了幹部職工隊伍的基本穩定。而供電服務隨意性較大,使供電服務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電力工業的更快更好發展。為此,要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依照法律法規和市場經濟規則,正確應對和妥善解決電力改革發展中出現的這些矛盾和問題,大力推進和諧電力建設,協調處理好電網與電廠、電力行業與關聯行業、電力生產者與消費者、電力工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係,促進電力持續健康發展。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

一是規劃科學、發展協調的電力;

規劃科學、發展協調,就是要尊重和堅持電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合理確定電力發展目標和發展速度,實現電力與國民經濟之間、電力生產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發展;

二是安全可靠、質優價廉的電力;

安全可靠、質優價廉,就是要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充足可靠供應,滿足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用電需求,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質優價廉的電力產品和服務;

三是競爭有序、公平公正的電力;

競爭有序,公平公正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公平競爭的電力市場體系,依法維護和保障市場主體的正當權益,使電力市場各利益主體的訴求在法律法規框架下得到很好協調;

四是環境友好、高效低耗的電力;

環境友好、高效低耗,就是要加強環境保護,注重資源節約,轉變電力增長方式,通過內部挖潛、深化改革,進一步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消耗,提高生產效率,把電力工業建設成環境友好型產業、資源節約型產業;

五是團結誠信、充滿活力的電力。

誠信團結、充滿活力,就是要樹立大局意識、合作意識、誠信意識,加強溝通協調,實現互利共贏,營造人人心情舒暢,企業蒸蒸日上,產業興旺發達的良好局面。要通過大力推進和諧電力建設,促進電力工業持續、健康、協調、高效發展,實現人人有電用,人人用得起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電力服務。

二、我們在建設和諧電力服務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中,要做到六個必須。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電力工作的全局,認真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能源發展政策、電力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政策,做節約發展和清潔發展的表率,真正把電力發展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

必須堅持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積極轉變政府電力管理方式,不斷深化電力企業改革,着力構建政府監管下的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電力市場體系;

必須堅持安全生產,把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作為首位任務,加強電力安全生產管理,增強電力運行的可靠性,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廣大電力職工的合法權益,保持職工隊伍基本穩定,增強電力行業的凝聚力、吸引力、創造力和生產力;

必須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監管、依法經營,建立健全電力法律法規體系,推進電力政府管理、行業監管和企業經營法制化、規範化,維護電力市場正常經營秩序,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必須堅持電力工業的公用事業性質,認真履行電力普遍服務義務,維護用户的合法權益,保障用户正當的用電權利,使電力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造福整個社會。

三、為和諧社會提供和諧的電力服務是新時期電力工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就要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和諧:

一是要實現電力行業的和諧。從事電力業務經營的所有企業,不論其所有制性質、隸屬關係、組織形式、經營規模如何,只要是依法設立、守法經營的,都是電力大家庭的平等一員。電網企業和電源企業相互依存,互為支撐,相互之間要講政治、講責任、講大局、講團結,要平等相處、團結協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電

源企業之間、電網企業之間要做到守法經營,良性競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二是要實現電力與社會的和諧。包括電力與用户的和諧、電力與地方的和諧、電力與關聯產業的和諧。要做好電力普遍服務,讓全體人民共享電力改革發展成果,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質優價廉的電力產品和服務;要處理好電力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係,自覺地把電力建設發展融入

到地方經濟發展當中,充分發揮電力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和服務作用;要形成電力與關聯產業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深化戰略合作關係,做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三是要實現電力與自然的和諧。資源和環境是電力可持續發展的永恆主題。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資源節約意識,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電力工程和電力生產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努力實現電力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四是要實現電力企業與職工的和諧。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形成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環境,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羣眾服務電力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江蘇泰州供電公司:穆長杉)

 

 

第二篇: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水利保障

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水利保障

要進一步完善水利發展思路,全面推進水利建設,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

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推進灌區兩改一提高、落實水庫移民政策法規四件大事

今天是第十五屆“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應對水短缺”。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水利發展與和諧社會”。

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着十分重要的職責。首先,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減災體系,提高應對水旱災害的能力,是保障經濟穩定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前提。其次,目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水利事關城市和農村,涉及工業(來源好範 文網:)和農業,關乎生產和生產,是統籌城鄉、協調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第三,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資源過度開發、水環境過度破壞現象較為嚴重。如何在發展水利,滿足經濟社會對水資源需求的同時,轉變水利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協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標。 1

第四,水是生命之源,事關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務。

因此,水利部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根據新時代水利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與水利的自身規律有機結合起來,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與水利工作的具體實踐內在統一起來,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步伐,推動水利發展真正轉入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軌道,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進一步完善水利發展思路。在各項水利規劃尤其是流域綜合規劃中,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更加註重給洪水出路,改變長期以來人水爭地,無節制圍墾河道、湖泊、濕地的做法;更加註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強化需水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加註重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更加註重水資源開發、配置、調度中的生態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和水環境承載力相協調。

全面推進水利建設。統籌城市與農村、流域與區域、外延與內涵、重點與一般、長遠與當前、需要與可能的關係,防洪抗旱並舉,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開發保護統一,不斷增強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繼續加強以治淮工程為重點的大江大河防洪建設,加大對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重點推進病險水庫除險

加固,完善防汛抗旱預案,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搞好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繼續做好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實施並開工建設一些區域性調水和蓄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好農田水利建設,完善灌區灌排體系,推進灌區節水技術改造,提高農業水利化水平,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村水電,搞好水土保持,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搞好協調,大力推進,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明顯成效。要結合編制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按照供需協調、綜合平衡、保護生態、厲行節約、合理開源的原則,合理確定各流域和流域內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用水指標,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新型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按照中央關於完善重要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要求,深化水價改革,建立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形成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要加強宣傳,引導公眾廣泛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全民節水意識。通過綜合應用各種節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要重點加強四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一是建立穩定的水利投入機制。要確立公共財政在水利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加大各級財政對水利的投入,同時廣泛

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和發展。二是完善農村水利長效發展機制。以政府安排補助資金為引導,以農民自願出資出勞為主體,建立和完善農田水利基本奸商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落實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的經費,推動水利工程管養分離,完善水價配套制度,保證工程發揮最大效益。四是建立有利於促進水利社會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健全水利規劃體系,強化規劃的法律地位和指導約束作用。加快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大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及時化解各種水危機和水事矛盾。完善水庫移民利益保障機制,促進庫區和安置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

當前,要以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着力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推進灌區兩改一提高、落實水庫移民政策法規四件大事。這是落實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要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要求的具體舉措。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新農村建設的大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直接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這四件大事當作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求實的態度,切實抓緊抓好,力求在解決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新貢獻。

第三篇: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文章標題: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和諧社會建設是黨和政府確立的一項長期的治國之策,更是民心所向,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必然要求。謝旭人局長從税收工作的總職能出發,撰寫了《發揮税收職能作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一文,從五個方向闡述了税收工作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重大作用,讀了以後讓人耳目一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但從區域經濟的

差異角度來考慮,我認為應該有所側重,建設和諧社會關鍵還是財力,要解決財力困難對於税務部門來説抓組織收入工作顯的尤為重要。

如何抓好組織收入工作,實現税收的穩定、快捷發展,我認為:

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壯大地方經濟。從税務部門來説,税收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税收的源頭就是經濟。經濟發展了,税收就有了土壤,有了基石。從政府部門來説,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使國家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使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税收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力的增強,國家富裕了,就有能力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就能協調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就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解決各種民生問題,就能更廣泛、更高水平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諸多矛盾和困難,促進社會和諧。

二是處理好依法治税與和諧建設的辯證關係。税收本身是強制性的,要依法治税,就要充分顯示税法的剛性,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待偷抗騙税的行為要堅決打擊,嚴懲不貽。有的同志認為嚴格的執法會影響徵納關係,會產生不和諧因素,影響和諧建設的進程,在執法中產生了畏難情緒,影響了依法治税。所以,作為税務幹部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分析解剖依法治税與和諧社會建設的辯證的關係,把依法治税作為和諧建設的重要內容,因為只有依法治税,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而公平正義正是和諧社會的一個根本要求。只有依法治税,才能應收盡收,才能保障國家財力;只有依法治税,才能有效地調節社會分配,減少社會矛盾;只有依法治税,經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走出和諧社會與依法治税相矛盾的誤區,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力求公平公正,嚴格執法。

三是處理好組織收入與税收優惠政策的關係,組織收入是一項硬指標,既是税務部門工作的重點,也是政府部門關注的焦點,它的增長與減少直接影響着地方財力,特別是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組織收入任務完成較吃力的地區,對這一點更為敏感。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落實好税收優惠政策,不能為了完成收入任務在優惠政策上打折扣,該公告的公告,該減免的減免。税務部門要主動和地方政府勾通,講政策、講大局,用科學的發展觀來認識税收優惠政策,落實税收優惠政策,克服地方主義,要大力及時宣傳税收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優惠產業,讓更多的下崗職工、殘疾人羣、農村剩餘勞力再就業,促進建立和諧的勞動關係,使人人有事做,有飯吃,安居樂業。

總之,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職能部門,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舉足輕重,任重道遠,我們要抓住重點,全面推進,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第四篇: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建築文化應當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應當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好工作。非常珍惜和合理利用水、土地、能源和材料,這不僅是新時期建築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應當是新時期城市發展、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脆弱已經成為發展的制約,因此我們必須建設環境友好型

的社會。建築文化必須認真研究這些大前提,建築思想、理論和實施管理體系及有關制度都應當充分體現和反映這種新的形勢和要求。

建築文化應當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好工作。陳為邦指出,講建築文化,應當非常關注社會問題。建築文化,首先是人民大眾的文化,應當更多關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建築和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現在我們城鄉在經濟發展、建築發展方面差距越來越大,講建築文化,不能只看城市的高樓大廈,要為農民兄弟設計和建造他們需要的建築和村鎮。在城市,不能只看到富有階層,需要更多地關注弱勢羣體。

 

努力創造現代中國建築新文化。中國正處在大發展、大建設的歷史時期,中國城鄉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工地。中國的建築實踐可謂巨大,成就可謂不小,但是我們的理論卻跟不大上。陳為邦表示,中國現代建築新文化應當是:古今中外,為我所用,融為一體,以我為主。建立我國現代建築新文化,既要繼承,更要創新。在市場經濟下,建築成為商品,商品跟着市場走。什麼東西好賣,就生產什麼。而建築又是文化。文化是深層次的東西,它無所不在。處理兩者的關係可能是進行哲學思辨的關鍵。建築市場的發展推動建築文化的發展,但並非任何條件下都產生正面效應,有時會是負面的。市面流行的東西並非都是文化內涵豐富的。對兩者的關係,需要認真研究,學術界要引導,政府則給以調控。

第五篇:穩步推進政治發展為社會和諧提供保證

穩步推進政治發展為社會和諧提供保證

當前中國政治發展面臨的首要課題是執政黨應如何界定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準確定位和權力邊界,從而既能防止包攬一切,激勵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又能切實發揮政治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始終處於穩步推進的進程之中。在過去的2014年,中國的政治發展延續了這一基本態勢,在穩步推進中取得了諸多實質性的進展:集中式的黨員先進性教育轉入長期性的執政黨先進性建設階段,新農村建設提上緊迫議事日程,以榮辱觀為切入點推動建設核心價值體系,以地方黨委換屆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幹部制度,國家制度建設和政府體制改革呈現新取向,基層民主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反腐敗力度進一步增強,維護公共安全的制度化建設步伐不斷,這一切,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

構建和諧社會為中國政治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2014年,中國政治發展留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無疑是“和諧”二字。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把構建和諧社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社會和諧被界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和諧社會成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在和諧社會的指標體系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這一政治目標被列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在此意義上,社會和諧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政治發展命題,為中國下一步的政治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

在政治發展的層面上,和諧首先意味着中國共產黨以“鬥爭”為核心的政治哲學發生根本性的轉變。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我們徹底實現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角色轉換,“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的逐步成熟標誌着鬥爭哲學實際上已經過時,而要將“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必然要求我們更加重視社會的和諧,把社會和諧視為中國政治發展的本質屬性,不斷髮展民主政治,建設高度的政治文明。

其次,和諧為中國政治發展奠定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發展民主,實現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必然目標。社會和諧需要以政治和諧為前提和保障,而政治和諧首先體現為政治民主,體現為以不斷完善的民主制度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

必須強調,構建和諧社會不僅是一個政治發展和社會建設的理念,更是重大的政治發展戰略目標,集中體現了中國整體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宏觀思路。基於這一共識,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採取一系列相應的落實步驟,把解決公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列為重點工作: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發起“春風行動”,要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進城求職務工的農村勞動者提供免費的就業服務;去年5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地區、特別是城市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把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控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目標責任制;中共中央政治局於5月26日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問題。這些舉措雖然直接針對的是與社會和諧相關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但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無疑具有顯著的政治發展寓意,構成中國

政治發展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2014年中國政治發展新特點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氛圍下,2014年的中國繼續致力於將科學發展觀、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等重大理論創新付諸政治實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四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政治生態逐步營造出來,中國政治發展日益呈現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特點:

第一,集中式的黨員先進性教育轉入長期性的執政黨先進性建設的新階段。2014年初,第三批黨員先進性教育啟動,標誌着大規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進入總結階段。截至2014年底,中國共產黨的黨員總數達到7080萬人,黨的基層組織352萬個。去年6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關於做好黨員聯繫和服務羣眾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着眼於建立長效機制對長期性的執政黨先進性建設進行了部署。

第二,以榮辱觀為切入點推動建設核心價值體系。傳統道德價值的示範和個人利益的極端化是近年來中國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嚴峻問題,為有效維護主流意識形態,重建中國社會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紐帶,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時,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經過大規模宣傳和推廣,榮辱觀教育正在成為一場全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動。

第三,以地方黨委換屆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幹部制度。地方黨委換屆是2014年執政黨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執政黨以換屆為契機深化黨的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幹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動力。3月-8月,中共中央先後印發了《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規定》、《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暫行規定》等一批法規文件,黨政幹部交叉任職、精簡副職數量、績效考核等新的幹部制度改革設想逐步開始落到實處。

第四,國家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在人大制度方面,3月5日召開的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和批准了“十一五”規劃綱要,標誌着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時期。同時,7月1日起,全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在政協制度方面,最為引人關注的動向是2月8日,《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正式發表,首次對政協履行職能的程序和機制進行了規範,為政協作用的進一步發揮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制度空間。

第五,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為政府改革中心。這些改革涉及到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為2014年全面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做準備;深入推行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等方面。浦東綜合配套改革和天津濱海新區建設也標誌着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正在進行全新的探索。

第六,維護公共安全的法制化步伐進一步加快。針對禽流感、礦難、假藥、環境污染等越來越嚴峻的公共安全形勢,應對公共安全問題成為政府重要日程。2014年期間,以《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為典型的一大批涉及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制定實施,體現了中國在法制化的軌道上加強維護公共安全的決心。

和諧理念下中國政治發展面臨新課題

2014年期間,理論界圍繞中國近3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和曲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以中央明確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而告結束;它對於我們思考中國政治發展的價值和走向富有啟發。隨着構建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戰略目標的正式確立,中國政治發展中的一些體制與機制上的不適應正在或已經暴露出來,加快解決這些新課題的步伐是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政治發展的緊迫任務。

當前中國政治發展面臨的首要課題是執政黨應如何界定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準確定位和權力邊界,從而既能防止包攬一切,激勵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又能切實發揮政治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從這一課題中延伸的問題還包括:如何更好地完善中國式民主的制度、形式和程序;單一制國家體制下如何強化國家制度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標如何落實;民主權利的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如何得到制度化的保障,等等。尤為緊迫的是,在當前中國反腐敗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的現實下如何有效地實現反腐倡廉。而且,腐敗已經呈現出新的取向,除傳統的行賄受賄、買官賣官外,以投資、併購等金融方式出現的新的腐敗形式以其更加隱蔽、金額巨大、涉及面更大,使中國的反腐任務更加艱鉅。

正如大多數人所認同的那樣,當前中國政治發展總體態勢是積極的,中國式的民主政治建設不僅為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為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奠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當然,與所有國家在高速發展階段都曾走過的道路一樣,中國的政治發展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問題,但這些矛盾和問題決不是否定中國政治發展成就的理由,發展中的問題必須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原理既適用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樣也適用於中國的政治發展。

我們向你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深入學習《實施綱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

深入學習《實施綱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

深入學習《實施綱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

深入學習《實施綱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

深入學習《實施綱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