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結對幫扶醫務人員先進事蹟材料大綱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8W

【概述】

結對幫扶醫務人員先進事蹟材料大綱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圈子圈套”為你整理了這篇結對幫扶醫務人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全力幫扶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下稱“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建立5個特色專科+1個急救中心及1個重症監護室(下稱“5+2”任務)是增城區衞健系統的重點工作之一。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為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開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重症監護、普外科、骨科、婦產科、中醫科、兒科等臨牀科室。目前該院主要存在骨幹業務人才、醫療設備缺乏和診療技術相對落後等問題。

今年8月,增城區衞健系統派出第九批共6名醫務人員,以“組團”的方式,對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開展為期1-6個月的幫扶,全力完成“5+2”任務。截至11月22日,除增城區中醫醫院曾健球仍在當地幫扶外,其餘5人已返回增城。以下是他們在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幫扶期間經歷的點點滴滴。

建立產兒科合作制度 開展首例分娩鎮痛手術

區婦幼保健院劉春蘭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婦產科

“在人生天命之年這個階段,能成為‘5+2’醫療幫扶組的一員,能為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的醫療衞生工作做一點事情,覺得很自豪,很欣慰。一日百里人,一生杜鵑情。”——劉春蘭

剛到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產科幫扶的第一天,正式交班之前,劉春蘭便立馬“上陣”手術室,對一名胎兒宮內缺氧的急診孕婦進行搶救。

原來,該患者為一位妊娠41+周初產婦,前一天晚上反覆胎監評分不好,胎監基線從當晚的140次/分,跌至次日早上的100—108次/分。劉春蘭和科室經過討論後,決定立刻急診手術,術中發現臍帶繞頸兩週,羊水過少,胎兒出生後輕度窒息,阿氏評分一分鐘4分,遂即聯繫一起幫扶的兒科主任喬忠祥。經過清理呼吸道、給氧,胎兒5分鐘評分8分,10分鐘評10分,新生兒轉危為安。由這個病例開始,劉春蘭便和其他幫扶專家建立起產兒科合作制度,更好地保障新生兒安全。

幫扶的第三天,劉春蘭、喬忠祥及幫扶專家姚伯亮共同合作,開展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首例分娩鎮痛手術,成功為一名初產婦施行順產手術,順利產出一名4.2公斤的健康嬰兒。更讓劉春蘭欣慰的是,當天接生的醫生是正式從增城區婦幼保健院進修回來的醫生,而負責麻醉的醫生,也是從區人民醫院進修回來的。“造血的意義,遠大於單純的輸血。”劉春蘭説。

兩個月的幫扶時間裏,劉春蘭先後開展了多次規範的教學查房和業務培訓,從站位到內容一點一滴進行培訓。同時她還在手術中手把手帶教,並更新婦產科常見病診療常規及急救流程,進行全院的產後出血演練,更好地保障母嬰安全。

組建急救中心 提升醫院急救能力

荔城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陳宇斌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急救中心

“東西部的差距較大,這個差距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要全民共同努力,一批又一批的幫扶工作者不斷付出才能實現。”——陳宇斌

“一窮二白”,是陳宇斌對百里杜鵑當地醫療衞生的最大感受。“窮”就是當地醫療資源相當的貧瘠,整個百里杜鵑管理區只有一家公立二級醫療機構,醫院業務用房是租用一家酒店改造的,其他配套用房全是臨時搭建。“白”就是人才技術力量及必要醫療設備空白。

根據“5+2”幫扶內容,陳宇斌負責的是急救中心建設。當時,醫院沒有設置急診科,沒有設備,更沒有人才,急救中心建設基本從零開始。

如何在緊張的業務用房中擠出適合的場地建設一個急救中心,這是陳宇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在推進場地建設過程中,陳宇斌發現各項設施改造都遲遲沒有動工。一打聽,原來是醫院財務非常緊張,沒有多餘的資金進行改造。這時,陳宇斌自籌資金,帶領新組建的科室人員從粉牆、辦公用具、生活用具、病房設施、上牆制度、標識等方面親自動手建設,初步建設了一個簡易版的急救中心。

醫院抽調了16名精英醫護人員組建了急診科,但只有1個主任持有執業醫師證,其他人中有兩位持執業助理醫師證,其餘人員均為見習醫生。由於醫院待遇發放不準時,人員流動性較大,人才技術儲備難度大。

為改變這一局面,陳宇斌認為扶貧必先扶志。他培訓的第一節課是人生規劃,讓大家都認識到與其碌碌無為混日子,不如紮紮實實學本領。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5+2”團隊成員至少每月開展2次以上全院培訓,每天科室交班完均進行小課培訓及實操,全科室人員逐步掌握了應急搶救技術。以前120出車基本就是做搬運工,慢慢地都能進行一般的院前急救,有底氣把病人接回醫院處理,挽救了不少的生命。

急診科組建時只有一台老舊的除顫儀、心電監護、心電圖機及洗胃機等搶救設備,醫院並無資金購置設備。為破解這一難題,幫扶臨時黨支部多次與增城區衞健局領導彙報,在區衞健局領導及增城區相關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捐贈了價值300多萬的醫療設備及13多萬資金,基本解決了設備問題。

全力提升科室診療水平

區婦幼保健院喬忠祥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兒科

“建議選擇年輕一些的中級職稱以上輪換、持續幫扶一段時間,提升幫扶地區醫務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從而提升醫院的綜合實力,鞏固幫扶效果。”——喬忠祥

科室人員配置不全,醫務人員專業不清晰,整個醫療團隊沒有高、中、低年資的配比,隊伍過於年輕,整體學歷不高,醫療器械配置不全,檢驗檢查配套不全……詳細瞭解過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的情況後,喬忠祥覺得,醫院整體醫療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間。

具體到他所要幫扶的兒科,更是困難重重。醫院沒有設置兒科專科,只有內兒科(成人內科和兒科),並且和急診科、傳染科、ICU、120、預檢分診等科室同在一個科室。幫扶期間,喬忠祥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將內兒科和中醫科調整在同一層樓,共用同一個護理團隊。

技術幫扶方面,喬忠祥負責每日早帶教查房,每週四大查房,每週四科室小講課。同時分兩期培訓新生兒高級生命支持,培訓對象包括婦產科醫生、護士、麻醉科醫生、兒科醫生等,手把手操作教學,做到人人動手,人人過關,並打印試卷考試,照相存檔。

完成兩個月的幫扶後,喬忠祥明顯覺得科室有了很大的改觀,科室管理比以前也有明顯好轉,例如細化了科室員工檔案,科室架構圖張貼在牆上,開始建立科室2個病種的臨牀路徑等;科室的診療水平也有所提高,醫生們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逐漸規範化,疑難和重症病可以初步提出自己的診療思路。

説起幫扶期間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喬忠祥立馬想起了幫扶首個星期與其他科室合作,順利完成1例剖宮產新生兒、1例無痛分娩的巨大兒(體重4.2kg)的監護。

實現百里杜鵑多項麻醉技術新突破

區人民醫院姚伯亮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麻醉科

“幫扶醫院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理念相對落後,給增城衞健系統醫療援助團隊帶來很大的挑戰。但幫扶團隊一定努力克服困難,對幫扶的科室傾囊相授,不遺餘力。”——姚伯亮

8月26日,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接收了一名40歲男性患者,診斷為右側股骨頭壞死,擬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當時麻醉選擇腰硬聯合麻醉,預計手術時間約4小時,須行頸內靜脈置管保證輸液、用藥,這是該科的第一例頸內靜脈置管。手術由醫療幫扶團成員吳志昌進行,麻醉科醫生姚伯亮負責麻醉方面指導,手術最終順利完成,患者生命體徵平穩。

8月27日,該院一名孕婦因足月妊娠臨產,得知麻醉科有分娩鎮痛技術,經過幫扶專家劉春蘭主任的評估,強烈推薦分娩鎮痛手術,孕婦對此技術也充滿期待,於是完成了第一例分娩鎮痛手術,順利產出一4.2公斤女嬰。該院由於沒有分娩鎮痛專用的脈衝電子泵,姚伯亮只能用病房的普通輸液泵持續硬膜外加藥,需要他一直在產房觀察,隨時調整給藥速度,過程相當艱辛。

9月17日,院內有一位急性闌尾炎的男性病人擬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考慮到該手術時間短,姚伯亮與當地麻醉科醫生為患者施行喉罩全麻,這是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的第一例喉罩全麻。喉罩全麻無須喉鏡,使用方便,避免氣管黏膜損傷;相對於插管全麻,喉罩全麻麻醉誘導和甦醒過程血流動力學更平穩。一個半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病人快速清醒、安靜。

對姚伯亮來説,以上幾項手術在他所工作的區人民醫院麻醉科來説,是一項非常普通的技術,但對百里杜鵑人民醫院來説卻是一次次的零突破。此外,他還幫助手術麻醉科完善規章制度,每週二、四進行業務學習、專業技能培訓等,提高工作效率。

實施首例 ERAS快速康復全髖關節置換術

區新塘醫院吳志昌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

“幫扶事業仍在路上,還有很多事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去做,讓當地醫療環境從輸血到造血,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再次投身於國家的扶貧事業中。”——吳志昌

8月24日,剛到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不久,吳志昌便接診了一名因雙髖關節疼痛來院治療的中年男性患者。經吳志昌檢查,確診為因長期喝酒引起的酒精性雙側股骨頭壞死,需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該患者一聽就擔憂起來,對吳志昌説:“我很害怕做手術,而且做這手術是不是要到市裏的大醫院做,我沒那麼多錢做手術!”瞭解到他的擔憂和難處後,吳志昌耐心解釋:“你不做手術,病情會一天天加重,到某一天可能因為疼痛而走不動。現在這手術很成熟,可以留在這裏醫院我親自為你做,費用也低很多,右側股骨頭壞死較嚴重,可以先做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聽了吳志昌的話喜出望外,並得知他是從廣州過來的醫生便安心留在當地進行手術。

兩天後,吳志昌與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團隊為該患者實施了手術,為該院第一例運用ERAS骨科術後快速康復管理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後三天就能扶拐下牀行走,大大減少了術後併發症發生,加速患者康復。

除開展新技術外,吳志昌還建立增城與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骨科聯盟微信羣,增進大家的認識和親和力,並利用下班時間通過微信羣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業務問題交流。在日常工作中,還充分利用晨交接班時間進行規章制度學習,讓制度不僅掛在牆上,也讓每一位骨科醫務人員刻在心裏,監督執行到位;把握巡查病房、做手術等每一個有利時機,對醫務人員進行手把手教學,教會醫務人員怎樣分析病例、找出“癥結”、制定措施;對新開展的技術進行授課培訓,逐步鞏固並推廣。據不完全統計,幫扶期間,吳志昌開展制度、流程、業務培訓共約20次,教學查房20多次,手術示教20次,為提升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整體服務能力和專科特色建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