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脱貧攻堅扶貧幫困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72W

擁政愛民矢志初心不改 脱貧攻堅情滿壯鄉佤山

脱貧攻堅扶貧幫困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脱貧攻堅扶貧幫困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一、傾心盡力當好“引路人”,用真情實意讓貧困羣眾立起脱貧志致富心。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XXX以“六月不知肉味”的執念熟練背誦十九大報告,昇華了對全面建成小康奮鬥目標的理解,堅定了當好打贏脱貧攻堅戰傳播者、踐行者的決心。一是宣貫惠民政策扶起脱貧“志”。在深入調查滇西南貧困羣眾的實際後,發現個別貧困羣眾存在“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的現象,XXX先後在臨滄市邦邁村組織了2場政策宣講會,5次深入重點貧困户面對面講解,把黨的惠民扶貧好政策送進羣眾心坎裏,立起貧困羣眾的脱貧志。得知村民李扎崩偏癱多年,看着自己曾經脛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左腿,XXX深刻感到身殘致貧,最需要扶持的不是身體而是信心。為了讓李扎崩重拾生活的信心,牢記習主席扶貧路上不拉一人的囑託,XXX既向他耐心宣貫黨的惠民政策、向他講解身殘志堅的道理,又協調各方給錢給物、培訓養蜂技能,去年幫助他實現脱貧。村民們深深感歎“我們能夠脱貧致富,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人民子弟兵!”二是破解發展瓶頸打通貧困“梗”。針對臨滄市中山村貧困羣眾發展缺技能、致富缺出路的現實問題,XXX看在眼裏、謀在心裏。他主動與臨滄市掛包單位協調,舉辦家政、電商、竹編、外出務工、蠶桑養殖、長壽仁豌豆和火鐮菜種植等培訓15期,培訓897人次,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人均年收入提升2190元。村裏耕地少、山林地多,XXX主動聯繫鎮農業農村站技術員,請他們幫助分析地質氣候特性,充分利用佔比近75%的林地,扶持村民種植板栗、桑葚、酸木瓜,發展經濟林果,僅板栗種植就幫助村民增收150元。今年疫情期間,當XXX得知臨滄市那招夾山村貧困户周文東無法外出務工,家裏斷了經濟來源時,他當即想方設法託人送去了2000元現金和兩隻肥羊,打通了他生活的心“梗”。三是把準發展脈搏點準扶貧“穴”。多年來,對幫扶的貧困户,XXX堅持逐人逐户瞭解他們的所急、所需、所盼,並將調研情況彙總分析,因人而異,精準合理確定脱貧項目,制定脱貧措施。對有養殖條件的幫助擴大規模、有種植經驗指導精耕細作、有勞力資源的安排外出務工,部隊幫扶與貧困羣眾的一技之長緊密結合,使扶貧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具生命力。離保山駐地78公里外的橫山村村民黃慶張,有在沿海大型生豬養殖基地打工的經驗,回鄉創業受挫、幾近返貧,XXX積極協調幫助他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在崽豬餵養創收後,他自豪地講“國龍兄弟既給我們蓋好了豬圈,又讓人教我們怎麼養殖,讓我們找到了發展致富的路、穩住了留下創業的心”。

二、持續用力寫好“致富經”,用真招實策讓貧困羣眾踏上富裕路小康路。

脱貧不是終點,幫扶羣眾永遠在路上。XXX始終懷着對貧困羣眾親人般的感情、對幫扶村寨家鄉般的熱愛,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一幫到底,想方設法讓鄉親們脱貧摘帽奔小康。一是幫組織打造堅強堡壘。XXX積極推開部隊與扶貧村黨支部“1+1”結對共建模式,探索形成“三幫三強”經驗做法:幫書記強引領致富的頭雁,常常與駐村幹部一道手把手幫着村支書學制度、學政策、學管理,對口幫扶的6個村支書帶領羣眾脱貧致富能力明顯提升,XXX被親切地稱為扶貧的“兵支書”;幫支委強團結致富的功能,主動加入扶貧微信羣、開培訓視頻會,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參觀旅史館,提升村支部脱貧致富使命感、榮譽感;幫黨員強帶頭致富的示範,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貧困村黨員精心準備了習主席關於脱貧攻堅重要論述,組織與英模連隊黨員骨幹座談交流,強化他們脱貧打頭陣、致富當先鋒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幫設施夯實致富基礎。“留田村,爛泥溝,春季爛泥難行走,夏季髒水滿地流,菜爛地裏沒人收”。桂林市留田村在部隊靶場旁邊、三面環山,唯一一條通向外界的路還坑坑窪窪,嚴重製約了留田村的經濟發展。要想富,先修路。為了打通留田村致富路上的“血栓”,XXX在部隊積極幫扶的基礎上,還主動協調興安縣民營企業家唐修濤,募集到10萬元和300噸水泥,修通了長3公里、寬5米的水泥路,為留田村115户556人夯實了發展的基礎。2018年,XXX走訪掛鈎幫扶的桂林市李家村貧困户時,羣眾反映進村道路狹長曲折,常有夜行騎車羣眾跌倒摔傷、野狗亂竄咬傷羣眾等危險情況發生,部隊隨即投入30萬元實施道路“亮化”工程,照亮了寧靜的村莊,更照亮了羣眾脱貧致富的道路。三是幫教育阻斷貧困傳遞。2016年,XXX在桂林市臨桂三中進行國防教育時,得知部分貧困學生沉迷網絡遊戲、武俠小説,追求物質享受,憂心忡忡、夜不能寐。第二天,XXX就着手為學校購置20萬元健身器材,並協調部隊官兵“一對一”指導幫帶貧困學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提升文化學習成績,強化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自覺。臨滄市雙江縣千蚌完小是遠近聞名的留守兒童國小,近年來XXX帶領單位拿出數萬元為學校購置教學設備、文體器材,每年雷打不動組織駐訓官兵與學校共建聯歡,讓留守學生感受部隊温暖,增強學習的動力和興趣。8年來,XXX個人先後資助和救濟過的學生達30人,其中不少已經返鄉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三、集智聚力打好“組合拳”,用真功實力讓貧困羣眾收穫滿滿幸福感。

扶貧幫困“授人魚”獲短利,“授人漁”收長效。為從根子上打破幫扶村的貧困現狀,XXX堅持分户施策與整村推進相結合、就業扶貧與產業幫扶相結合,通過系統體系的幫扶措施,努力讓貧困羣眾致富的道路走得更堅實更長遠。一是想方設法幫就業。家住桂林市周家村的文代生下半身肌肉萎縮,家庭重擔都落在妻子身上,一家人日子緊巴巴的。XXX得知情況後,馬上送去2000元慰問金,積極協調職業技術學校給他傳授電子元件手工製作技能,並通過企業全部回收電子元件實現創收。同時,XXX還積極為他妻子聯繫保潔工作,幫助其一家人的月收入提高了近3000元。這只是XXX幫扶貧困羣眾就業的一個縮影。8年來,XXX利用軍地雙擁共建工作機制多方奔走,往返於桂林、臨滄、保山人才勞動市場和招聘會現場,積極對接用人單位需求,累計幫助27名貧困羣眾穩定就業,為110餘名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了崗位渠道。二是因地制宜扶產業。臨滄市中山村竹編文化歷史悠久,是部隊重點幫扶的駐地村寨,XXX深入調研後,與區鎮村三級共同研究確定了立足竹資源和竹編文化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的思路,協調投入30萬元建成集竹製品加工、竹工藝培訓於一體的竹藝加工館,舉辦2期竹編工藝品技術培訓班培訓竹編手藝人30人。竹藝產業的發展擦亮了竹藝文化的名片,引來了旅遊公司的投資,實現了150多名村民每户月均增收近1300元。三是多措並舉助創業。2013年春節前,XXX把見義勇為獲得的15000元獎金贈給桂林市留田村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時,發現該村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造成村裏土地荒廢。他和鎮村幹部探索形成“鄉鎮政府+返鄉人員+貧困羣眾”合作創業模式,由鄉鎮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返鄉人員提供勞力技術、貧困羣眾提供土地保障,扶持果蔬種植產業,協調桂林市五里店水果批發市場促銷路,惠及60户300多名貧困羣眾,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多元。2019年到雲南部隊任職後,XXX組織保山市橫山村和臨滄市幫邁村2個貧困村增種重樓、掃把苗、火鐮菜200餘畝,套種黨蔘150畝,多方聯繫加工和銷售渠道,助力貧困羣眾家庭平均年增收1萬餘元,當年就實現了脱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