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吳孟超先進事蹟(精選5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8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吳孟超先進事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吳孟超先進事蹟》相關的範文。

吳孟超先進事蹟(精選5篇)

篇1: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

吳孟超的生日是農曆七月初九。中國在商周時期就把農曆七月定為秋季的第一個月,稱之孟秋。吳孟超生於七月,小時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國中後,給自己改名為孟超。這是我所看到——從他內心發出的第一個渴望自強的信號。

此後的吳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環境對他的束縛,包括父母的愛與期望交織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對他的束縛。17歲,他就經歷了一次重要超越。

他5歲時隨母親去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家裏窮,父母只供得起這個矮小的孩子讀書,起初是期望他學了知識將來能有飯吃。不料他書念得非常好,讀完國中,當地沒高中,父母決心送他去英國繼續讀書,這時是指望他將來長了學問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可是,吳孟超卻堅持要回國。

這是1940年,中國正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蹂躪。吳孟超17歲半,為什麼要離別父母弟妹回國?這是個值得追思的問題。

他在馬來西亞上的學校是當地華僑辦的,叫“光華學校”,取的是光耀中華的意思。校名是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孫中山還寫了一副對聯:“求知求義最重實踐,做事做人全憑真誠。”此聯成了這所學校的校訓。知識不僅有助於一個人謀生,知識裏是有一個日益增長的大世界的。祖國正被侵略,學校裏的課程也變了,華僑教師給學生們講祖國、講正義、講國內的英勇抗戰,講得熱淚盈眶。青年是有熱血的,青年吳孟超是國中的班長,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個家,更有祖國,一個寬廣遼闊的很大的祖國!

他在實現着人生中極其重大的一個超越,從關心自己的家到關心祖國!他的熱血和情感在為此激動,他已經無法服從父親的願望,無法僅僅為改變一家人的生活處境而去英國讀書……他深知父母在五六個孩子中只培養他一人讀書,自己肩負着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堅持要回國……回國能幹什麼,去打仗,還是去讀書?國內還有平靜的課堂嗎?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國。1940年1月,他是與6位同學一起回國的,可見那個年代懷有一腔報國熱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吳孟超成為吳孟超,必還有他個人的因素。

篇2: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

吳孟超説他深受裘法祖教授的影響和指導。裘法祖1914年生於杭州,獲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在二戰中曾挽救無數德國人的生命。裘法祖的手術做得非常快捷流利,“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沒有”,乃至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譽之“當代中國外科之父”。1947年吳孟超首次聽到裘法祖講課,心受震撼,這成為他選擇當外科醫生的重要因素。

可他醫學院畢業後申請做外科醫生被拒絕,以致畢業後即失業。這年正是1949年,他27歲。8月,解放軍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向社會招聘醫生,吳孟超去應聘,仍報外科,遇到這所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鄭寶琦。鄭寶琦1946年曾赴美國辛辛那提醫學院進修。鄭寶琦當場錄取了吳孟超。因鄭寶琦從吳孟超的眼神中,從他回答問題的簡明扼要中,看到了一種沉穩、堅定的氣質。鄭寶琦回顧説,他當時想,自己要的是這種氣質,而不是身材。所以,鄭寶琦的慧眼識人,也是不能忽略的。

然而外科的分支有很多,吳孟超如何瞄準了肝臟手術?

這仍然得益於裘法祖的指引。

今天回望吳孟超的道路,似乎可以這樣説,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心中是要有自己敬仰的高山流水的。裘法祖確實是外科界的高山流水。在二戰中的德國,他曾經“從頭到腳什麼手術都做”,因轟炸造成的創傷可傷及任何部位。這使裘法祖對各種外科手術都瞭解。_年吳孟超正考慮自己究竟該向外科的哪個專業發展,他去向裘法祖請教。導師告訴他,現在世界上醫學發展很快,但肝臟外科還是薄弱學科,中國在這個領域幾乎是空白。裘法祖建議吳孟超去做這個難題。

這不是一個輕易的建議。因肝臟血管非常密集,無法解決止血問題,就無法避免患者流血不止而死,因此肝臟被視為手術禁區。導師的建議,基於對吳孟超的瞭解和信任。今天看來,吳孟超聽從了導師的指路,無疑是他通往未來極重要的選擇。

中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據_年的一個統計數字,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多達1.2億,全球每年新發數十萬名肝癌患者,約一半在中國。這意味着肝臟手術治療有多麼巨大的需要。由此溯到1959年,整個中國還在等待着能做肝臟外科手術的醫生。一旦突破這個禁區,這就是必有大貢獻的領域。

篇3: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

但是,現在我們還無法放下大環境來尋索吳孟超的個人因素。“九州遍灑黎元血”,國內大環境是這樣猛烈地改變着每個人的生活。華北確實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均南遷,眾師生徒步數千裏彙集雲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西南聯大的校歌就是這樣唱的。

日軍的飛機炮艦是科技所支撐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在強烈呼喚着中國讀書人學科技,南中國匯聚着中國教育最傑出的教授羣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吳孟超與同學們回國到達昆明,一入境就接觸到一個為救國而拼命教學的環境。這是前所未有的為拯救祖國而匯聚到一起拼命教書讀書的驚濤駭浪!

吳孟超成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這裏讀高中,此後與許多懷抱工業救國理想的同學一樣,想考工學院。這期間他與吳佩煜發生了戀愛,吳佩煜來自杭州。他們是在頻繁躲避日機轟炸的日子裏萌生愛情的,到處可見被日機炸死炸傷的軀體,還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吳佩煜的理想是學醫,並影響了吳孟超,兩人一同考入了同濟大學醫學院。

無論學工還是學醫,都有很多學生,吳孟超如何能脱穎而出?我們似乎應該來研究一下這位個體了。

篇4: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

_年4月1日,井岡山,細雨濛濛。

吳孟超率領醫院40多名黨支部書記和專家教授,千里奔赴井岡山,追尋紅軍足跡,祭奠革命先烈,服務老區人民。記者隨同參加,見證了這一行動。

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吳孟超向長眠在那裏的130名紅軍烈士肅立默哀,三鞠躬。之後,他帶着大家到紅軍第一所醫院——小井紅軍醫院舊址尋根。吳孟超還不顧勞累,親自給井岡山地區醫務人員講授肝膽外科疾病的診療技術。接着,又趕到井岡山人民醫院,為住院的病人會診,還與井岡山人民醫院簽訂了友好醫院幫帶協議,用醫療技術反哺老區人民。

軍人,是吳孟超的本色。讓自己和戰友們永葆軍人本色,是吳孟超幾十年來一直努力的事。

吳孟超有着特殊的軍裝情結。一般説來,在醫院工作的人為了方便,是不大穿軍裝的。但吳孟超不一樣,他一年四季都穿軍裝,而且軍容嚴整,夏天再熱,他也不挽袖子,風紀扣和袖釦都扣得嚴嚴實實。吳孟超説:“只要穿上軍裝,就能提醒自己是一個兵,而作為一個兵,軍人的使命和職責就一刻也不能丟。”

無論是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還是在抗擊“非典”的戰場,就連普通的“健康軍營行”活動,總是活躍着吳孟超的身影。

長江洪水,吳孟超請示親赴抗洪前線,但因年事已高未能如願。後來,多次為在抗洪中受傷的將士手術、會診,為抗洪將士的健康竭盡全力。

吳孟超在醫院建立“軍人救治綠色通道”,為三軍將士提供最便捷的醫療服務。

“非典”肆虐。他以一個老兵的敏感立即從醫院抽調人員成立“抗非醫療小分隊”,隨時準備奔赴小湯山。

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吳孟超第一時間要求參加醫療隊,到一線搶救地震傷員。坐鎮指揮後,開通遠程視頻會診系統,親自指導一線醫療救援。他還主動繳納2萬元特殊黨費,並以上海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會名義,向災區捐贈價值500萬元的急救藥品,救助災區羣眾。

以來,吳孟超每年都堅持參加“健康軍營行”活動,帶領醫療隊入海港、登哨所、到連隊,走進野戰駐訓點和海軍艦艇部隊,把戰士宿舍變成流動診室,把對基層官兵的關懷一次次送到了部隊官兵的心坎上。一位基層連長感慨地説:“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樣國寶級的醫學大家,能親自來給我們基層官兵體檢、諮詢,我們太幸福了!”

篇5: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

吳孟超還有一項努力,在他一生的奮鬥中具有突出意義,我必須敍述。在有了“三人小組”後,吳孟超爭取在醫院外科裏分出一個獨立的“肝臟外科”,那是中國第一個肝臟外科。接着把肝臟外科變成了一所肝膽外科醫院,就在長海醫院的母體裏發展,所謂“院中院”,同時成立了肝膽外科研究所。再走一步,就從長海醫院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迄今,它不僅是“中國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所肝膽外科醫院。

如果缺少一個有規模的戰鬥堡壘、一個擔當起重任的指揮中心,怎麼跟肝癌作戰,怎麼能凝聚起戰勝肝癌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有了這個特種戰鬥團體,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吳孟超領導着他的團隊陸續拓展了巨大肝癌二期切除術、肝硬化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術、肝癌復發再手術、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術、肝移植等幾十項高難度手術。

今天,治療肝癌的方法已有很多種,但很多患者並不清楚,同是肝癌患者,身體的基礎情況與腫瘤卻有很大差異,可以採用最適合的方法治療。但不少醫院能運用的方法往往只有少數幾種,某個患者去掛一個專家號,這位專家可能只會做一種切除術,或只會做肝移植。接診後,如果能幫助患者抉擇,用什麼方法治療更合適,那就好了。可是不少專家,一方面因專業分得過細而使判斷力受限,另一方面是責任心也受到腐蝕……於是,不必做肝移植的做了,不能開的刀開了,導致的嚴重後果,則往往被認為原本就是不治之症。而且,醫患合同書已經把醫方的責任都排除乾淨了,患者家屬也簽字了。

在吳孟超領導的這所醫院,不僅僅是吳孟超的手術成功率高、治癒率高。為什麼?因為在這裏,不論哪位醫生接診,首先要判斷這個患者適合用哪種方式治療。如果來院時已不能承受手術,則需先用怎樣的治療為患者創造可承受手術的條件。還有,是否需要化療,或其他輔助治療。這所醫院還有中醫科,吳孟超重視中醫聯合治療。這一切都需要制定出治療方案,記錄在案,要經受檢驗。有沒有違規的醫生?有。吳孟超發現了,是不留情面的。

在這個醫學進步以及醫院市場化的社會大背景上,我們看到,吳孟超身上最可寶貴的並非他的醫術,而是他那顆總在為患者着想的心。最能體現他那顆心的也許莫過於他堅持的“吳孟超星期二門診”。